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

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 1. 逐字翻译 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 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 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 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 和短语。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 原文的意思。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 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 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 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 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 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 用其中的多种方法。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 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 更易理解和接受。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 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

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如: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4) 备盗之出入也。(《鸿门宴》) (5)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没有“罚”的意思;(2)“异同”只有“异”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饥穰”只有“饥”的意思;(6) “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此外,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以及表敬称或谦称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 三、乘。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一”省略。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其中,”十”“五”后省“倍”字;“倍”,表示“一倍”。 古汉语中,如果还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同样,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 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 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 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 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 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 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有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能够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名师指导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古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五大技巧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一.留 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 [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二.调 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人呢? 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三.换 1.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 [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雁荡山》 [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2.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例11.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中山狼传》 [译文]这时,墨家学派东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国去求官。 3.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意不同的词语。 例12. 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 4. 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 例13.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 例14.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擒曹操,应该在今天。 5. 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例1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 四.补 1. 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 例16.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例17. 道不通,天又大风。《赤壁之战》 [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 2. 补出省略的成分。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 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 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 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 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 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 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 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 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 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 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高一语文单元预习方法 1.根据该单元的体裁,回顾有关知识 如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它包括《荷塘月色》、《绿》、《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四篇文章。这个单元是散文,初中第四册的知识短 文《谈谈散文》,介绍了散文按表现手法分为叙事、抒情两类;介绍了散 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介绍了散文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通过回顾这些新知识来掌握新知识 2.分项列表,比较该单元中各篇课文异同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 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

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 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 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 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很多同学留言说文言文翻译这块是自己的短板,而文言文翻译是中考中常考的题型之一,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摆脱文言文翻译的折磨,提高翻译的成绩,今天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注意点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语言特点。研究古代文言文并进行翻译,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承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时,需要运 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风采。下面将介绍几 种常用的古代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意译法 意译法是对古代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 调将原文的意义准确传递出来,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通过理解古 代文言文的上下文和语境,译者可以使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 文的意思。在使用意译法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词汇、 结构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贴近原文的意义。 二、拆字法 拆字法是古代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方法之一。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词 汇由多个单独的字组成,通过拆分这些字,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 字的含义和功能。同时,拆字法也有助于揭示古代文言文中隐含的象 形意义或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在使用拆字法时, 译者需要了解每个字的基本意义,并结合上下文进行适当的解释。 三、注解法 注解法是指在古代文言文翻译中添加注解或注释,以解释原文中的 生僻词汇或独特用法。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不常见或不常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通过添加注解来 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注解可以包括对词汇的解释、背景知识的 补充等内容,以增加读者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四、转换法 转换法是指将古代文言文中特殊的语法结构或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 常用的表达方式。古代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 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使用转换法来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 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读者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接 受度,使译文更易读。 五、变通法 变通法是指译者在古代文言文翻译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一 定的变通和调整。这种方法允许译者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根据 翻译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某些调整和变化。这种方法要求译者熟悉原 文的内容和背景,并能够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翻 译效果。 综上所述,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可以采用意译法、拆字法、注解法、转换法和变通法等多种方法。在进行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时,译者 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把握上下文的语境和含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风采。通过翻 译古代文言文,可以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