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石灰吟)教学思路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锤指什么?

生:敲打。

师:击呢?

生:撞击。

师:千锤万击呢?

生:千万次的敲打撞击。

师:仅仅千万字吗?

生:无数次的敲打撞击。

师:如果你就是深山里的石头,经历无数次的敲打撞击,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我会痛得嗷嗷直叫。

生:我感到钻心的疼,似万箭穿心。

生:我肯定早昏死过去了。

师:烈火是怎样的火?

生:熊熊大火

师:在熊熊大火中燃烧又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吗?

生:被烤得面目全非,疼痛难忍。

生:无法想象的疼痛,我曾经不小心被火烫伤过手指,那种疼无法用言语文字

来形容。

生:这真是生不如死啊!

师:那么石头是怎么面对千锤万击、烈火燃烧的呢?

生:它毫不惧怕。

生: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假设等闲。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石头不怕牺牲

生::石头身上有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来读读这两句诗。

反思:教学一二两句诗时,我仅仅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燃烧〞“这两个词

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情景,进行角色体验。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石头,想

象经历千锤顽疾,烈火燃烧这些磨难的痛苦,从而深切得地感受到了石灰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石灰吟》。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学习《石灰吟》 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 (2)明确诗歌节奏。

课件出示: 石灰吟 fénshāo/若等闲。 千锤chuí/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烧 粉骨/碎suì身/浑hún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集体交流。 (5)品析诗句。 ①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②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古诗《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读三遍)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曾做过巡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3.释题:《石灰吟》有的书叫《咏石灰》。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二、读诗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明诗意 出示提示:观察课文插图,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千锤万凿:“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 (2)烈火焚烧: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4)诗意: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2)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 (3)清白:明指石灰洁白的颜色;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4)诗意: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8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 一、疏言:理解大意 1、导入解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2)谁知道石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石灰是将石灰石放入窑中用烈火煅烧而成,它的外形仍像一块石头,我们叫它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用熟石灰粉刷出来的。“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教师相机正音,重点订正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同桌同学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

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全诗的意思,不恰当的地方师生订正、补充。(这首诗大体意思是:制作石灰十分困难,先从深山中千锤万凿取石头,然后用烈火煅烧取来的石头。石灰具有崇高的品格,为了造福人类,它把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品格,既平平凡凡,又轰轰烈烈,难怪诗人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学生诵读全诗。) 二、显象:感受品格 1、历尽磨难: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 (1)石灰的生成历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读一读第一、二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为了烧制石灰,深山里的石灰石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凿开了心,掏出了肚;石灰石被运下山,又忍受熊熊烈火焚烧。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真是太了不起了!)(2)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学生诵读全诗。) (3)读了这首诗,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于谦伟大的一生。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补充: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现在杭州)人。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但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韧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暴力,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状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燃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似。等闲:寻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挨次,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灰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2 一、激情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 (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有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听录音朗读古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石灰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石灰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石灰吟》这首诗选自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要素为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是一首古诗,诗中没有关于神态及言行的句子,所以对于人物品质的挖掘只能从诗歌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情感进行分析。所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由一首诗走进一个人,通过一个人感受诗人一生的情怀,进而凸显其品质。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诗人的情怀。但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作者于谦比较陌生,对石灰从石灰石到熟石灰的制作过程也不是很了解,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难度。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就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情击情。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诗导入,引出作者于谦 导入:出示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出自谁吗?你是怎么猜到的?——文天祥

讲述文天祥和于谦的故事(于谦家中三代供奉文天祥),引出古诗《石灰吟》。 (二)解诗题,明确所咏之物 1. “吟”字入手,明确“吟”之意为吟诵、赞颂,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游子吟》、《暮江吟》等)进而明确作者的所咏之物为石灰。 2. 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三)明诗意,品析物之特点 1.再读古诗,想象画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古诗,根据诗句,想象石灰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千锤万凿:体会“千”和“万”的妙用。烈火焚烧:从字形上感知火势的凶猛。粉骨碎身:从词意上感知石灰的形成。 2. 播放视频,再次感受:刚才同学们的表达都非常精彩,老师找到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走进石灰的自述。 3.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诗句想象了画面,又观看了视频再次直观地感受到了石灰的形成,你认为石灰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4. 总结:是啊,石灰经历了种种磨难,形成得太不容易了。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石灰?对这石灰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 指名朗读,读出敬佩之情 过渡:当我们为石灰的遭遇所不忍,为石灰的坚韧所不解时,作者于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醒目且唯一的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清白。教师板书“清白”二字,学生圈画。 (四)悟诗情,走进诗人生平 过渡:此时此刻,这石灰不在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粉末,更像是一位不惧烈火的勇士,我们要感谢这位伟大的诗人——于谦。 1.创设情境:此时,时光隧道已经打开,于谦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2.追寻于谦创作渊源:学生猜测于谦创作本诗的年龄并说明原因。

《石灰吟》教案3篇

《石灰吟》教案3篇 《石灰吟》教案篇1 教材说明: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 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石灰吟》教学设计,共两课时,不愧是一等奖教案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认识“凿、焚”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千锤万凿、等闲”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了解石灰的千锤百炼、烈火焚烧也要留下清白含义。重点 3.体会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难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石灰吗?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看看自己周围的墙壁,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 2.导入新课。再来看看“吟”字,后鼻音,从口,今声。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妇吟。唱,声调抑扬地念:吟咏,吟诵。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板书:石灰吟)很显然,诗题的字面意思是对石灰的吟唱。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于谦。(政治: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

军事: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文学: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思想: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杜梭,轻君王。) 二、初读诗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和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焚(fén)烧等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让你想(焚烧的火光)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在石灰窑里被烧)。说明石灰的什么?板书:志向清白坚强不屈 2.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句前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诗句后二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反思第1篇】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理解大意——感受品格——由古到今——课外延伸。 四环节中,紧扣“清气”二字,理解诗意领悟“清气”,引入诗文,诵读“清气”,内化升华,需要“清气”,课外延伸,传扬“清气”。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课前做足准备功夫:利用工具书自己读通,读顺诗句;查找资料理解于谦其人生平事迹和石灰的炼制过程;再次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利用小组的力量分工合作搜集当代清廉正直的人民公仆的事迹制成手抄报等。可以说为了配合廉政文化进课堂这个主题,对于这首诗的教育是开放式的。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只起到提升、帮助的作用。无疑,这个设计是大胆的。但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此案虽有冒险之处,但胜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当中,由一首名诗到多首清廉古诗,由一个古代名士到多个古代名士,由古代名士到当代名士,再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的现象,最后引到“廉政”之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们宣传廉政的热情,让廉政文化真正在祖国新一代中生根发芽。从而实现了学校廉政文化进课堂的主旨。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

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对于廉政文化进课堂的活动,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新鲜事物,在这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清廉高洁的追求,也让我们深受教育,警醒自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反思: 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一首托物言的《马诗》,学生已会了这种学习方法,本课我更多的侧重于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抓住“吟“从诵读之声萦绕始终,再到情感的悟赞,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我尽量做到简约。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遵循着晓诗题、读诗文、懂诗意、知诗人、悟诗境、背全诗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并且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重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结合石灰煅烧的过程,同学间说说,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浅显易懂。存在的不足是个别学生不能全程的完全投入,在同桌交流与小组讨论中参与度欠缺,跟其预习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将继续加强此方面的关注。

石灰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板书

石灰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板书石灰吟教案板书第1 篇 教学目标: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

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 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灰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 【教材分析】: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作比喻,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默写《石灰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弄懂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 2、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含义,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以“读——品——悟”为主线,“读、思、议、导、品”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7课《古诗三首》。我们学校可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谁来骄傲的告诉大家我们的特色是什么? (构建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特色。) 2、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我校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背诵古诗,还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比赛,我们班学生在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的非常出色。让我来考一下大家,谁会背《竹石》? 3、师:这么多学生都会呀,,但古诗只会背不行,还要知道古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说一下《竹石》是通过怎样的事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介绍竹的坚强、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生:我知道竹石的写作方法,就是托物言志。 师:那你知道什么是托物言志吗? 生:就是通过对物体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也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就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 4、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你知道哪些带吟的古诗吗? 生:《游子吟》、《暮江吟》、《玉壶吟》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从学校特色入手引入问题,由生活实际出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初读作情景铺垫,顺势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读通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师:好,现在谁来读一读古诗。谁再来读一读? 评价:(不错,非常流利!)(响亮)(声音清脆) 2. 读出节奏师:要是能试着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就更好了,做到停而不断。 3、读出韵味:师:读出了节奏,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试?

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

• • • • • • • • • • • • • • • • • 石灰吟的说课稿 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石灰吟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选了两首古诗,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

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两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个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 石灰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梳言、造境、显象和抒情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设计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设计流程 一、梳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记得画家王冕这样赞颂道(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与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与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与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石灰吟》优秀教学设计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石灰吟》中学高级一等奖说课稿

《石灰吟》中学高级一等奖说课稿 《《石灰吟》中学高级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石灰吟》中学高级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诗是这明代诗人于谦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这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是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生字,能结合网页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能较为通顺地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3、凭借资料,体会作者借吟石灰抒发自己理想、志向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会探究。了解探究型学习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四、教学准备: 网页形式、自主性强的专题网站。(,分设四个主题篇:石灰生产;于谦生平;于谦故事;于谦诗词。学生自行点击选择浏览:其中“石灰生产”从石灰石的开采、煅烧、到生石灰、熟石灰的产生,图文并茂。“于谦故事”是教师精心选择,能体现于谦特点的故事,以儿童化的语言加以缩写、改编,适合学生阅读的几个故事;

“于谦诗词”除《石灰吟》,就只放了《咏煤炭》这一首相近的诗;“于谦生平”属拓展性阅读,是课堂的延伸。)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 本课凭借专题网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互动。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一)言简意赅,直接导入 课始,谈话导入:“你见过石灰吗?” 今天,我们就借助我们的'专题网站一起去走近石灰,了解石灰。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唤起最强的学习欲望。] (二)读诗 只有在读熟古诗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此时学生是初读古诗,以正确,流利为第一目标。 (三)解诗”、“品诗” 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专题网站的网页,学生从石灰的开采到煅烧,从生石灰到熟石灰,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抓重点词句感悟石灰高尚品德。 [此环节中,利用网页的超文本阅读功能,提供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势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发散创造性思维,进行独特的体验。]本站可协助你在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详情请看网页顶部的联系。 (四)“辨诗”、“延读”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要从石灰过度到于谦,由物及人,学生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