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行车组织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行车组织探讨
摘要:与单线组织不同,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下,客流交换在时间和空
间方面存在差异,若是列车开行方案缺乏换乘协调的考虑,则会影响交通服务水平,造成运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下的换乘协调
行车方案是必要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客流分布;
引言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路的增加带来客流的快速增长,单一交
路运营线路上客流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大小交路行车组织方式应
运而生。该行车组织方式可使运力运量间配比达到平衡状态,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运力浪费,已成为长大里程线路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大
小交路行车组织工作复杂,涉及列车通行能力、列车折返、车站客流疏导、客流
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小交路行车组织方式,从线路运输特点、客流走向及
其分布特点入手,优化行车组织工作,提高行车组织效率,以期为其他城市轨道
交通线路大小交路行车组织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下的客流特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下,地铁客流特性具有时间分布不均衡、客流空间
分布不均衡的特性,其中,在空间分布中,存在断面客流不均衡(贯穿城市核心
区直径线、城市核心功能区延伸至市郊的半径线等)、客流承降量分布不均衡等
情况。为此,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下的地铁换乘协调方案进行设计时,应
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2大小交路行车组织问题
2.1换乘站结构设计问题
许多地铁站是以“十字”的形式换乘的,乘客必须经过自动扶梯。许多地点
的支助设施事先规划不足,造成许多问题,使国际空间站服务无法满足乘客的实
际需要,从而影响了有效的旅行。在高峰时期,电梯、站台、进出口壁垒和其他
地区都很拥挤,给车站的乘客组织造成了更大压力。
2.2线路特点对行车组织的制约
线路特点对大小交路行车的制约包括:站场形式设置制约、行车间隔制约。(1)站场形式设置制约。大小交路咽喉站既承担大交路方向的联通运输又承担
小交路方向的折返作业,当运力达到饱和状态时易产生运输瓶颈,此时考验行车
组织的灵活性,可通过合理安排行车路径、调配运力来降低线路瓶颈影响、提高
运输能力。(2)行车间隔制约。大小交路行车间隔差异大,线路重叠阶段行车
间隔密集,相互干扰程度高,追踪运行时大交路列车要适应小交路列车运行间隔。突发事件状态下,行车间隔变化极易造成列车交路运行紊乱,打乱运营节奏。
2.3站内客流引导问题
指导板的作用是引导乘客走上正确的道路,对于首次旅行的乘客来说,清晰
简洁的指导板可以大大缩短乘客的行走时间。一些车站由于转向架在车站内的位
置不合理而造成一些问题,使乘客在车站停留很长时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
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2.4行车调度指挥协作问题
传统的岗位协作方式是一名行车调度员负责指挥司机工作,另一名行车调度
员负责指挥车站工作。在多站同时折返时,行车调度的安全风险点增加,容易出
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设备故障时,无法第一时间做到既关注故障点的处理情况,又衔接好大小交路行车调整工作,导致处理故障与后续运营恢复工作脱节。
3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行车组织调度
3.1行车组织协调优化模型设计
在对行车组织协调优化模型进行设计时,由于地铁行车组织方案属于典型的多目标问题,为此,需要使用线性加权法、距离函数法和分层序列法进行分析,开展多目标优化算法比选工作。具体而言:(1)线性加权法,该方法主要以子目标为基础对加权因子进行确定,之后对子目标进行线性加权,进而形成单目标优化问题,但该方法需要根据主观决策机制事先赋权目标函数,为此,其解的多样性不足。(2)距离函数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比目标函数实际值与目标值,判断解的优劣情况,从而寻找到每个目标函数的理想最优点。(3)分层序列法,该方法以重要性对子目标进行降序排列,通过依次序求解得到各层级目标问题最优解。该方法整体性能优越,但是,当某一层目标问题具有唯一最优解时,该方法会自动中断,针对该问题,可以在求最优解时引入宽容值,将上一层目标函数最优范围扩大,从而得到变量宽容约束。在设计行车组织协调优化模型时,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客流约束。为便于模型表述,将换乘站和相交线路进行抽象表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换乘站线路节点示意图
3.2轨道交通列车故障的行车组织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受到各种问题或故障的影响。因此,这将对旅客的运输体验产生严重影响,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并减少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负面看法。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有必要调整交通规划系统,并迅速作出反应,以把握关键时刻,尽量减少影响。强调制定道路故障应急计划,例如需要证明故障管理的有效性和速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安全,以便在短时间内恢复运作秩序。在制定应急计划时,需要不断深化消除实际故障的战略和进程。有效的应急
计划可以为消除紧急情况、确保迅速作出应急反应和减少事件的影响提供相应的
指导。
3.3智能服务领域
智能服务领域重点要实现“无感进站、交互服务、无缝衔接”,实现面向乘
客需求的全时程智慧服务与管理目标(见图2)。“无感进站”是提升进站时间
效率,重点解决安检量力矛盾突出、乘客体验差、安检投入巨大的痛点问题,通
过应用社会行为学、心理学以及助推理论等方法和智能安检技术等,构建差异化
安检新模式,研制高效无感进站安检装备,实现降低拥堵风险、提升安检质量和
针对性、提高乘客服务品质等目标。“交互服务”是通过出行链叠加需求链,应
用信息化、高精度精准定位、人机情感交互服务以及高可靠通信等技术,建立乘
客需求的获取、响应、回复的闭环交互全时程服务体系,实现乘客需求线上个性化、定制化,线下便利化、自助化。“无缝衔接”是提供最优的多种交通融合出
行模式,以乘客需求快速响应、多种出行交通方式便捷换乘和“一次安检、一次
支付”“一票到底”的快捷出行为目标,实现出行准备、等待、响应、状态切换
总时间最优化的智能安全、高品质出行服务。
图2智能服务研究领域技术路线
3.4全局调度系统实施
全局调度系统的实施需要明确全局调度系统的设备布置形式、软硬件要求及
功能需求,以及系统采用“云方案”或物理架构的平台搭建形式;制定全局调度
系统与线路级ATS的接口标准,统一人机界面显示,并为新建及改建线路预留线
路级ATS子系统接口,以实现全局一体化运营调度指挥。通过融合不同信号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