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大全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12
(四)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 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 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借代曹 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
★(2005湖南省高考试题)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9
5.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调整。
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2004年湖南高考试题)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 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 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 说法;再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13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 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货殖列传序》)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 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
11
(三)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高考的特点来看,命题者一般来说总是立足于 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 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 段,如上文所举“波澜不惊”的例子。
例如:200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16题(2)“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必须翻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 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希望有所帮助!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概述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
本文档提供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翻译。
方法与策略1. 语法结构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理解其语法结构是翻译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文言文独特的状语顺序和动词修饰名词的方式,来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 字词翻译:字词翻译是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步骤。
学生应详细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固定搭配,以便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词典和翻译工具以获得更准确的翻译。
3. 上下文理解: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修辞手法等,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意思。
4. 真实性与简练性:文言文翻译中要注重保持句子的真实性和简练性。
避免过度添加修饰词和长句子,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 词序调整: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词序差异较大,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义关系适当调整文言文句子的词序,以便更好地表达其意思。
6. 反复推敲与练:文言文翻译需要反复推敲和练。
学生应多读多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提高翻译水平。
总结高中生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保持句子的真实性和简练性,并进行反复推敲和练习。
通过坚持学习和实践,高中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古文水平。
一、全文理解:全文理解是翻译古文的基础。
在翻译古文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全文,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词义理解: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词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重词义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古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等方式,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法分析: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并列句、比喻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的语法规则。
四、省略理解:在古文中,作者常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文,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和逻辑判断,补全省略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古文中一些代词或指示词的具体指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五、意象把握: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形象的描写和意象,这给学生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重对意象的把握。
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整体理解,抓住作者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以便更好地翻译古文。
六、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意逐字逐句地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修辞特点。
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实践演练:提高古文翻译水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逐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包括全文理解、词义理解、语法分析、省略理解、意象把握、逐字逐句翻译和实践演练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古文翻译的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目。
文言文常用文章翻译方法
古文者,华夏文明之瑰宝,流传千古,韵味无穷。
然文言文语言晦涩,词句深奥,对现代人而言,阅读与理解实为一大学问。
翻译文言文,亦非易事,须掌握一定之方法,方能游刃有余。
本文将简要介绍文言文常用文章翻译方法,以供参考。
一、字词翻译法1.直译:对文言文中字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2.意译: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进行翻译,力求表达原意。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二、句子翻译法1.结构分析法: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再进行翻译。
如:“夫战,勇气也。
”可译为:“战争,是勇气的体现。
”2.修辞分析法:分析文言文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可译为:“青青的衣领,悠长的思念。
”三、篇章翻译法1.整体理解法: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观点。
如:“《论语》者,孔子弟子所记,述孔子言行,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2.逐段翻译法:将文章分为若干段落,逐一翻译。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译为:“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们的不足就加以改正。
’”四、文化背景法1.典故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典故、成语、寓言等转化为现代汉语,使读者易于理解。
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可译为:“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变化都只是一瞬间。
”2.历史地理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历史事件、地理名称等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读者了解背景。
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可译为:“秦始皇、汉武帝,文学才华略逊一筹;唐太宗、宋太祖,文学才华稍微逊色。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 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 作息 离骚者,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忧也: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遭遇忧愁的意思 短屈原于顷襄王: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屈原于顷襄王: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诋毁
★(2005年湖南高考试题)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2005年湖南高考试题)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年湖南高考试题 译文: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译文: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意译主要是一些典故、特殊说法、 采用意译主要是一些典故、特殊说法、习 惯用法、修辞手法( 惯用法、修辞手法(如互文)。 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三年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 就给朝廷写信乞求 三年之后,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 赐还自己的身体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三年 视事: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 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意译:到职工作了三年 了三年, 意译: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 章请求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 章请求告老还乡。
请你来当解题者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一方法。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一方法。
(五)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五 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 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 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 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 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再加上,近几年的高 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 考明确了古代文化常识不作考试内容,这就更加让人觉得识记古 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 代文化常识是偏离了高考复习的方向,这实在是一大误区。因为, 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 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 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 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 的名、 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 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 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 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 译时都应注意。 译时都应注意。 对高中学生来说, 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 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有关部分,也就够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翻译文言文实词的方法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时代变迁,许多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给现代人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介绍几种翻译文言文实词的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实词按照其本义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方法适用于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近的实词。
例如,将“马”直译为“马”,将“水”直译为“水”。
直译法简单易懂,但有时会导致翻译过于直白,失去原文的韵味。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文言文实词在句子中的具体语境,将其实际意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差较大的实词。
例如,将“窈窕”意译为“美丽”,将“翩翩”意译为“优雅”。
意译法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但有时可能会失去部分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需要,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的实词或虚词,使翻译更加准确、流畅。
例如,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增译为“早上还是个乡村里的郎中,晚上就成为了皇帝的殿堂”。
增译法能够弥补直译和意译的不足,使翻译更加完整。
四、省译法省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需要,省略一些文言文实词,使翻译更加简洁。
例如,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省译为“千里之行,从脚下开始”。
省译法适用于那些在句子中起到补充、修饰作用的实词。
五、换译法换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将文言文实词替换为现代汉语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实词,以使翻译更加地道。
例如,将“翩翩君子,温文尔雅”换译为“翩翩君子,谦逊有礼”。
换译法能够使翻译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六、结合上下文法在翻译文言文实词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以确定其实际意义。
例如,在翻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时,需要结合全文了解其背景,才能准确翻译出“早上还是个乡村里的郎中,晚上就成为了皇帝的殿堂”的含义。
总之,翻译文言文实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灵活运用。
高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是高三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然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学生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积累词汇1.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积累大量的文言词汇。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整理词汇卡片、参加词汇竞赛等方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 关注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二、理解句式1. 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掌握句子的成分和语法关系。
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2. 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三、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文言文的意思逐字逐句翻译,意译即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文言文进行适当调整和概括。
2. 保留原文特色。
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文化内涵等特色。
3. 注意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有些实词、虚词会根据语境发生变化,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4. 处理特殊句式。
针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要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判断句译为“……是……”,被动句译为“……被……”。
5. 补充省略成分。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成分省略,翻译时需根据语境补充省略成分。
四、练习与应用1. 多做文言文翻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文言文练习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等进行练习。
2. 分析优秀翻译作品,学习其翻译技巧。
可以参考古代文人的翻译作品,如《古文观止》等。
3. 关注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使翻译更加地道。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总之,高三文言文翻译方法需要学生在积累词汇、理解句式、掌握翻译技巧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相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为高考文言文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驾驭了文言文学问的重要标记。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假如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殊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干脆译出来,让人觉得稀里糊涂,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当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很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常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假如原封不动地依据原句依次翻译出来,意思就模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出名称干脆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予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考点解读★★“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
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技巧点拨★★翻译方法(1)留。
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
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
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
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 译“荒年”。
(3)拆。
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二(4)增。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
如:“黑质而白章。
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二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
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 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5)册h 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帖:删掉不须要译者的词。
比如说《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译者时必须删掉。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迁调:译者时同行人出来省略的成分。
比如说《两小儿辩日》:“日初格普雷如车盖,及日中则例如盘盂”。
译者时在“例如盘盂”前王劝形容词性谓语“大”。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阳入:译者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须要调整。
例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别列兹尼基!”可以调整为“汝之别列兹尼基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作:所译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者时必须所译。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变小: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进一步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译者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关于译者文言文的方法,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是语文重最难的考点,好的文言文翻译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考生答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浏览与支持!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管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能够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存。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辞汇替换古代辞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剂。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剂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样应调剂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涛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控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知道,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管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推敲,揣摩语气,力求做到,通情达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要想在文言文翻译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步是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这些关键词语往往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亡”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有“逃跑”“丢失”“灭亡”等多种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具体含义。
又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成现代的“行走”,就会造成翻译错误。
对于一些多义词,我们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可以通过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来判断其在特定句子中的意思。
同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则仅指“配偶”。
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在翻译时,我们要将这些特殊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判断句通常有“……者,……也”“……,……者也”“……,……也”等形式,翻译时要加上“是”字。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应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被动句常见的标志有“于”“为……所”“见……于”等,翻译时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如“为仲卿母所遣”应翻译为“被仲卿的母亲驱赶”。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宾语前置句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定语后置句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状语后置句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应翻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颜色更青”。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时要补上“蛇”字。
三、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进行直接翻译,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灵活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词和句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整理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旧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盼望大家喜爱!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把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分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育语感,达到娴熟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会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爱好。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解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关心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学问是课内学问的拓展和延长,把握了课内学问点,特殊是把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比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挨次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比,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留意是否张冠李戴、大事的时间是否精确、人物性格是否精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谈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挨次,首览全篇,把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看前文,联系后句,认真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
文言文,古人之言,载道载史,传情传意。
然时代变迁,语言亦变,今人读之,多有隔阂。
故而,翻译文言文成为一门艺术,亦是一门学问。
以下六法,可助学者在翻译文言文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以现代汉语直接翻译文言文,力求字字落实,不增不减。
此法适用于文意清晰、词句明确之文言文。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此法虽简明,但易失原文之韵味。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文意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此法适用于文意含蓄、词句繁复之文言文。
如《庄子·逍遥游》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译为:“大鹏鸟一旦乘风而起,便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法虽能传达原文之意,但可能失去原文的修辞效果。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对一些生僻字词、地名、人名等进行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此法适用于古文注释较为匮乏的文言文。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力拔山兮气盖世。
”注释为:“力能拔山,气盖一时。
”此法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但注释过多可能影响译文的流畅性。
四、比较法比较法,即通过对比原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找出差异,从而进行翻译。
此法适用于原文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差异较大的文言文。
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较现代汉语表达,可译为:“雎鸠叫声关关,栖息在河中的沙洲上。
”此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五、综合法综合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结合直译、意译、注释、比较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法适用于文言文较为复杂的情况。
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综合直译、意译和注释,译为:“当年我出征时,杨柳依依;如今我归来,雨雪纷飞。
”此法能兼顾原文韵味和现代汉语表达,使译文更加生动。
六、情境法情境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根据原文的背景、情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译文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大全
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复习高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二
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
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2015年高考重庆卷)
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
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4: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2014年高考山东卷)
解析:此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值得研究。
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
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示例: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高三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三
文言文翻译题,赋分值高而得分率低。
考生翻译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错误倾向,其实,翻译当中有一条主线,即什么词需要翻译以及如何翻译。
如果沿着这条主线思考,分“五步”进行精细到位的翻译,就能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个难关。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
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
“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左顾右盼”是“通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2高考新课标卷)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错误译文:萧燧说:“东西在不同的地区,不应该给(东西),但是(你们)怎么可以坐视不问,还用过去的治理方法呢?”
【解析】从译文可以看出,考生没有“通句意”,就生拉硬扯地
翻译,深层原因则是不懂“左顾右盼”之法。
根据上文的“严州”“婺州”“浙西常平司”等,可以判断出“东”指婺州,“西”指严州,根据上文(萧燧)先“出知严州”,再“移知婺州”,可知“旧治”即指原管辖地区(严州)。
通过此番“左顾右盼”,联系“岁旱”“移粟”等处,粗通句意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正确译文: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
第二步:查找标志,识句式
“识句式”,即认识古今不同的句式,并在翻译时进行恰当的转换。
“识句式”的重要方面是查找标志。
一是固定句式的标志词,如“奈……何”表示疑问,“……孰与……”表示比较,“何……为”表示反问等;二是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者,……也”表示判断,“……为……所”表示被动,“……见……”“……唯……是”表宾语前置等。
例: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2高考广东卷)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错误译文:(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推动淮北的政策到淮南去,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解析】“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是介词宾语后置句,“于淮南”是句中的介词宾语式短语,在句中置“推淮北之法”这个谓语部分之后,“于”字是介词,也是其宾语后置的语法标志。
翻译时要将“于淮南”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显然,翻译者没有从标志词入手认识句子的结构,以致翻译出错。
正确译文:(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第三步:明察活用,补省略
词类活用、省略成分都可以通过理顺句子的结构来解决。
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句子的主要成分,因为各自的功能不同,往往由不同类型的词语充当。
当考生发现某个位置上的词语与正常用法不同时,就可以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如文言文中的“使
使……”,“使”在文言文中本来是名词,这里两个名词连用,就可以确认第一个“使”活用为动词了,可翻译成“派遣使者”。
在疏理结构的过程中,还会发现类似于现代汉语的“成分残缺”的情况,文言文称为“成分省略”,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补出的内容要用括号。
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2高考江苏卷)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错误译文:了解苏涣的贤能,改变了一般的礼节,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先疏理句子的结构,画线句第一个词“知”是动词,还有下面的“屈意”“委”等是与之连续性的动作,这些都是谓语。
主语呢?根据上文应该是“王蒙正”,译文需要补充出来。
再看“屈意礼之”这个短语的内部结构,“礼”本是名词,这里却带了宾语“之”,可以判定这里的“礼”活用为动词,翻译成“以礼相待”。
正确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第四步:圈点关键,细对译
“关键”指文言文句子的关键词。
这类词语,或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或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是翻译的关键点,也往往是高考评分的得分点。
因此,动笔翻译之前,考生要把这些关键词在试卷上圈点出来,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认真准确地翻译。
例: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2高考全国卷)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错误译文:我在任时就听到丢失财物的警示,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偷盗边境地区的财物,希望挑选将领设置防备。
【解析】翻译此句,“警”“盗”“设备”等词是圈点、对译的关键。
“警”是多义词,有“戒备”“警报”等意项,根据上文和句意,这里应该是夏人入侵的“危险的敌情、危险的情况”等;“盗”也是多义词,有“偷盗”的意项,这里根据后文“果攻泾原路,取西安
州、怀德军”,应该是“侵犯”之意。
正确译文:我在任时就听说危险的敌情,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置防备。
第五步:合理推断,破疑难
翻译的过程当中,还可能会遇到较生疏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涉及古代礼俗的词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语境(上下文语句之间的关系、所写事件的前因后果、所写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或相关的知识积累(词汇、语法、修辞、礼俗),进行合理推断,破解这些翻译中的难点。
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0高考全国卷)
王不得已出?见之,脱脱欲屈?,?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错误译文: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
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
【解析】句中的“爝”(jué),意为“小火”“火把”,“馀烬”意为“残灰”,这里是取其比喻意义。
考生应该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联系句中“敢与日月争明邪!”进行合理的推断。
“爝火”比喻元朝残将脱脱等人;而“日月”则比喻明朝。
上面的译句没有准确推断出其比喻意义。
解答此类试题,除了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外,还需要学点古文修辞知识,加强积累。
正确译文: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