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孙旭宁

合集下载

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岩爆现象是指在岩石破裂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所导致的爆炸性事故,是矿山生产中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

岩爆事故的发生给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故而研究如何预测和控制岩爆现象是矿山生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开始关注如何预测岩爆,如何降低岩爆对设备和人员的伤害。

因此,如何预测岩爆成为了矿山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也是我们选取这个课题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寻找科学、可靠的岩爆预测方法,提高岩爆事故的预防能力,降低岩爆事故对生产和人员的危害。

三、研究内容1. 国内外岩爆预测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岩爆破裂过程中的物理机制,分析释放能量与岩石性质、应力状态、破裂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3. 基于不同物理分析方法,分析真实场景中的岩石破裂过程,建立能够反映实际地质结构和工程环境的模拟模型。

4. 岩爆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探讨不同岩爆预测模型的优缺点,提出可行的岩爆预测方法。

5. 实验研究与应用探讨,分析岩爆预测方法在实际矿山中的应用情况,找出优化方法并加以改进。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关于岩爆预测的文献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

2. 数值模拟法:建立岩爆破裂过程的物理模型,采用FEM、DEM等数值模拟方法对岩石破裂过程进行仿真计算。

3.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进行探讨和验证,提出可行的岩爆预测方法。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提高岩爆事故防范能力,减少岩爆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2)探讨和研究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为矿山安全领域提供可供参考的重要理论依据。

(3)建立高效、可靠的岩爆预测模型,为岩爆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实验研究与实际应用,扩展岩爆预测的应用范围和深度。

六、初步研究计划1. 第一年:文献调研、岩爆破裂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研究。

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岩爆(Rockburst)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矿体应力变化引起的破岩现象,其发生会给矿山采掘带来巨大的危害,使得安全生产面临严重挑战。

因而,对岩爆的预测及控制研究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的热点问题。

然而,岩爆发生规律复杂,造成的原因和机制也十分复杂,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预测方法和理论模型对岩爆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对于岩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加固设计方面。

而对于岩爆的预测和控制研究则相对滞后,其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有待提高。

现有方法如Gradient Boosting决策树、逻辑回归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训练数据不足、模型过于简单等问题,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岩爆研究成果和研究最新进展,深入研究岩爆的预测方法和理论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岩爆预测方法的改进: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如数据量不足、模型选择不合适等问题,采用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改进预测模型的结构和算法。

2. 岩爆发生机理的研究:以确定岩爆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目标,建立起岩爆物理力学模型,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破岩现象,加深对岩爆发生机理的了解。

3. 岩爆控制理论研究:开展控制方法的理论研究,结合现有的预防措施,寻找更为适合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岩爆的控制效果。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 结合实验方法,建立一个新的岩爆物理力学模型,加深对岩爆机理的理解和认识。

2. 建立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方法及其理论模型,改善现有方法存在的局限,提高预测准确性。

3. 寻找更为适合、经济的的岩爆控制方法,在实际中进行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取得实际应用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 优化企业生产安全,减少生产事故,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北武夷山高铁隧道岩爆倾向性试验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武夷山高铁隧道岩爆倾向性试验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北武夷山高铁隧道岩爆倾向性试验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线路的建设涉及到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工程施工。

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爆事故往往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威胁和风险。

因此,在隧道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评价隧道岩爆的倾向性并加以控制,已成为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武夷山高铁隧道作为一项重要的高速铁路工程,其所在的地质环境相对较为复杂,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爆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本次研究将以北武夷山高铁隧道为研究对象,探究隧道岩爆倾向性的试验和评价方法,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北武夷山高铁隧道岩爆倾向性的试验方法,并建立科学的岩爆倾向性评价体系,为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参考和保障。

具体研究意义包括:1. 对隧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岩爆发生的机理和规律;2. 确定岩爆倾向性试验方案,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可靠性和适用性验证;3. 建立科学的岩爆倾向性评价体系,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和指导;4. 提升我国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对北武夷山高铁隧道及其所在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掌握隧道的岩体情况、地下水位、应力状态等基本情况;2. 系统地研究隧道岩石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等基础知识,探讨岩爆发生的机理和规律;3. 确定岩爆倾向性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参数、试验设备等内容,并进行可靠性和适用性验证;4. 基于岩爆倾向性试验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岩爆倾向性评价体系,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应力状态、构造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评价;5. 结合实际工程施工情况,对岩爆倾向性评价体系进行实践验证,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数据分析等。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问题的对策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问题的对策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问题的对策摘要: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岩爆问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危害也是很大的。

本文首先对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岩爆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岩爆在平常的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岩体失稳的现象,而岩爆就是这样一种十分特殊的岩体失稳现象,它是岩体里聚集着的高弹性应变能,岩爆一般多发生在完整且坚硬的岩体上。

一般而言,完整的岩体相对比较稳定,不会跟块裂岩体或者碎裂岩体一样,容易沿着脆弱的结构面发生结构体的滑动及坍塌。

因而,在平常的隧道施工工程中,我们往往会加强不良地质地段的防范并采取措施,可是当挖掘到完整且坚硬的岩层地段的时候,常常容易忽略岩爆——这一特殊的地质灾害。

1 岩爆现象的原因和分析因为岩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动力失稳现象,导致其发生的因素也就显得极其的错综复杂,但不管在什么样的地下工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因素会诱发或导致岩爆的产生,比如水文地质,高地应力、施工条件、地层岩性等,这些各不相同的因素在各种地下工程之中或者综合作用,或者某一个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的工程实例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处理。

1.1 岩爆产生的原理岩爆一般是指岩体突然发生破裂,伴有各种各样的声响,并从中飞出大小各异的岩石碎片的一种现象。

发生岩爆的原理,普遍的观点认为是由于在挖掘比较高的地压力作用下的完整岩体的时候突然释放出岩体之中的应变能导致的。

1.2 岩爆产生的条件(1)岩体比较干燥、完整并且具有较高硬度,在很高的应力的作用下,使得岩体本身蕴含了巨大的应变能,这些特征一般在深埋地下的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玻璃质火山岩等类型的岩石中表现较明显。

(2)深埋中的岩层周围承受着很大的上覆岩石的重量并且受到活动性断层的影响,在挖掘之前有三对压力同时作用在这个单元体,三对压力都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从而相互抵消,由此使得该单元体处在了力的平衡作用的状态以及变形运动的相对静止的状态。

隧道施工岩爆预测防治

隧道施工岩爆预测防治

隧道施工岩爆预测防治本文根据北山隧道内发生岩爆的实际情况,对隧道岩爆地质段的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参考相关资料对岩爆进行预测,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治,提高岩爆地质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标签:岩爆;预测与防治;施工;隧道开挖1 概述青荣城际铁路设计时速为250km。

本标段施工的北山隧道位于牟平区境内,属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基岩大部分裸露,山体植被不发育,最大埋深161.2m。

进出口位于缓坡处。

隧道范围内地层岩性单一,主要为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沟谷发育处雨季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受降水影响较大。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开挖过程中,洞室边墙、顶拱部位发生一定程度的低岩爆活动,给现场施工人员、设备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已采用开挖面喷水湿润、锚喷支护、边顶拱挂柔性防护网,派有经验的人监护、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顺利的完成了施工任务。

2 岩爆预测2.1 岩爆的概念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2.2 岩爆形成的条件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发生岩爆: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②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④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

3 岩爆防治3.1 国内主要防治方法目前我国隧道、地下洞室在施工过程岩爆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

在掌子面(开挖面)和洞壁经常喷撒冷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表层围岩强度。

根据研究表明,对于非坚硬岩体,采用超前钻孔高压均匀注水,可以通过三方面作用来防治岩爆:①可以释放应变能,并将最大切向应力向深部转移;②高压注水的楔劈作用可以软化、降低岩体强度;③高压注水产生了新的张裂隙,并使原有裂隙继续扩展,从而降低了岩体储存应变能的能力。

矿山岩爆与灾害防治

矿山岩爆与灾害防治

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监测和预警的智能化水平,提 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多方法融合
将多种监测方法进行融合,综合分析各种数据,提高预警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远程化
利用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预警,提高预警的 及时性和有效性。
04
矿山灾害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保护矿产资源
资源可持续利用
矿产资源是宝贵的国家资产,岩爆等 灾害不仅会破坏矿体,还会影响矿产 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和利用。有效的灾 害防治措施能够减少资源损失,确保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采矿效率
稳定的作业环境是提高采矿效率的基 础。通过防治矿山灾害,可以创造更 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进而提高 采矿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山西某煤矿的岩爆防治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查、优化采掘方案、强化安全监管等,有效降低了岩爆发生的概 率。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重视地质勘查
在矿山设计和开采前,应充分了解地质构造和岩体应力分布情况, 为预防岩爆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 置岩爆隐患。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寻找并救 助失踪和受困人员。
灾后评估与重建
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包括修复受损设 施、重建采掘工作面等。
完善矿山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灾害发生的原因和暴露出的安全管理漏洞,完善矿山安全管理 体系,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05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岩爆灾害案例
矿山岩爆与灾害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隧道工程中的岩爆与构造活动分析与预测

隧道工程中的岩爆与构造活动分析与预测

隧道工程中的岩爆与构造活动分析与预测隧道工程中的岩爆与构造活动分析与预测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危险的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预测和控制岩爆和构造活动。

岩爆和构造活动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岩石的破裂、坍塌和移动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会对隧道工程造成损害,还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岩爆和构造活动的分析与预测对于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岩爆是指在岩石中存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岩石瞬间释放能量,并产生爆炸效应的现象。

岩爆的发生不仅会对隧道工程造成直接损害,还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飞石,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岩爆的分析与预测是隧道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岩爆的分析与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岩石物性、地应力状态、开挖方式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影响岩爆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变化剧烈的地区容易发生岩爆。

此外,岩石物性也是影响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石物性不同,其抗压强度和断裂韧度也不同,从而影响了岩爆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地应力状态也是影响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应力状态较大时,岩石中的应变能量会积累得更多,从而增加了岩爆发生的概率。

最后,开挖方式也是影响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开挖方式会对地层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岩爆发生的概率和规模。

针对岩爆的分析与预测,目前主要采用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经验公式的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已有的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与地质条件、开挖方式等有关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以预测出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爆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如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预测和分析。

除了岩爆外,构造活动也是隧道工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探讨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探讨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探讨摘要: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岩体工程开挖过程中, 由于开挖卸荷引起围岩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并产生爆裂、松脱、剥离、弹射甚至抛掷等破坏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它是埋深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本文就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进行探讨,为隧道施工中岩爆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岩爆成因预防探讨在平常的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岩体失稳的现象, 而岩爆就这样一种十分特殊的岩体失稳现象, 它是岩体里聚集着的高弹性应变能, 岩爆一般多发生在完整且坚硬的岩体上。

一般而言,完整的岩体相对比较稳定, 不会跟块裂岩体或者碎裂岩体一样, 容易沿着脆弱的结构面发生结构体的滑动及坍塌。

因而,在平常的隧道施工工程中, 我们往往会加强不良地质地段的防范并采取措施, 可是当挖掘到完整且坚硬的岩层地段的时候, 常常容易忽略岩爆——这一特殊的地质灾害。

一、有关岩爆的特点1.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

一般认为不会掉落岩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 石块有时应声而下, 有时暂不坠落, 这与塌顶和侧壁坍塌现象有明显的区别。

2.岩爆时, 岩块自洞壁围岩母体弹射出来,一般呈中厚边薄的不规则片状, 块度大小多呈几厘米长宽的薄片, 个别达几十厘米长宽。

严重时,成吨重的岩石从拱部弹落, 造成岩爆性坍方。

3.岩爆多发生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也有个别发生在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处。

岩爆发生的频率随围岩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岩爆可瞬间突然发生, 也可持续几天到几个月。

二、有关隧道施工中岩爆的因成分析1.有五大内在因素影响岩爆的发生:第一最大初始应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1/7;第二岩石抗压强度较高(>80MPAa);第三岩石完整性好;第四较大隧道埋深;第五岩石干燥无水;施工中若具备三个因素以上便容易产生岩爆, 在具备岩爆条件的情况下, 其发生的概率同时与洞室跨度相关,跨度越大, 发生岩爆的概率就越大。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与管控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与管控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与管控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施工过程中,岩爆风险往往会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进度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预测和管控岩爆风险成为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是通过现场勘探、地质分析和工程技术手段来确定隧道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岩体的强度,以预测可能发生的岩爆现象。

这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岩体应力状态等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为了准确预测岩爆风险,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地质勘探可以获取隧道沿线的岩土样本,并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通过分析岩土样本的断裂性质、孔隙率、弹性模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岩爆风险。

其次,地质分析是岩爆风险预测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地质学理论,通过对岩体构造、岩层性质、断层分布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应力条件。

同时,对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提供岩爆风险的有效预测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岩爆风险。

例如,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和支护方法,可以减小岩爆的概率。

合理设置爆破参数、控制爆破序列以及加强支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岩爆风险。

此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岩体加固、水强制排除等,也可以有效降低岩爆风险。

岩爆风险的管控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工程学、爆破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和管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分析和评估岩体变形和水压力变化等数据,及时调整和采取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总之,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风险预测与管控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地质分析和工程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预测岩爆风险,并通过合理选择爆破参数、支护措施等降低岩爆概率。

除此之外,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措施,也是有效的岩爆风险管控手段。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2篇)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2篇)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1)岩爆产生条件①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②围岩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属坚硬脆性介质,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③具有足够的上覆岩体厚度,一般均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④无地下水,岩体干燥;⑤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⑥在溶孔较多的岩层里,则一般不会发生岩爆。

(2)岩爆的特点隧洞内的岩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征兆,虽经过仔细寻找,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

②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常见的岩爆部位以拱部或拱腰部位为多;岩爆在开挖后陆续出现,多在爆破后的2~3小时,24小时内最为明显,延续时间一般1~2个月,有的延长1年以上,事前一般无明显预兆。

③岩爆时围岩破坏的规模,小者几厘米厚,大者可多达几十吨重。

石块由母岩弹出,小者形状常呈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脱落,脱落面多与岩壁平行。

④岩爆围岩的破坏过程,一般新鲜坚硬岩体均先产生声响,伴随片状剥落的裂隙出现,裂隙一旦贯通就产生剥落或弹出,属于表部岩爆;在强度较低的岩体,则在离隧洞掌子面以里一定距离产生,造成向洞内临空面冲击力量最大,这种岩爆属于深部冲击型。

(3)岩爆的现场预测预报①地形地貌分析法及地质分析法认真查看其地形地貌,对该区的地形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高山峡谷地区,谷地为应力高度集中区,另外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初步确定辅助洞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地应力集中和地应力偏大的地段。

依据地质理论,在地壳运动的活动区有较高的地应力,在地区上升剧烈,河谷深切,剥蚀作用很强的地区,自重应力也较大。

②AE法(声发射法)AE法主要利用岩石临近破坏前有声发射现象这一结果,通过声波探测器对岩石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基本参量是能率E和大事件数频度N,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体内部的破裂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文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文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范文岩爆是指在地下工程中,由于地下岩体的不稳定性引起的爆炸性崩塌现象。

岩爆的发生对人员和设备都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因此岩爆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岩爆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岩爆的原因岩爆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岩石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岩石的强度、固结度、岩体结构等都会影响岩爆的发生。

2. 地下水位和水压:地下水位和水压的波动也是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水会使岩体中的岩层饱和,降低其强度,进而导致岩体的不稳定性增加。

3. 工程挖掘:地下工程的开挖也会引发岩爆。

工程挖掘过程中,存在爆破和机械冲击等施工活动,这些活动会对岩体进行破坏和削弱,导致岩爆的发生。

二、岩爆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岩爆事件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 岩体勘察和评估:在进行地下工程之前,必须对岩体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

通过对岩石的强度、固结度、岩体结构等进行评估,可以判断岩体的稳定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针对不同岩体条件的施工方法、使用合适的爆破参数等。

3. 悉心的支护设计: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对岩体进行加固,是预防岩爆的重要环节。

合适的支护设计可以增加岩体的稳定性,减少岩爆的发生。

4. 及时的检测和监测:对地下岩体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监测可以发现岩体变形和破坏的迹象,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岩爆的发生。

5. 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预防岩爆的基础。

建立健全的地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减少岩爆事件的发生。

三、岩爆的处理方法当岩爆事件发生时,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保护人员安全:岩爆事件发生后,首要任务是保护人员的安全。

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做好相关救援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 抢险和救援:在岩爆事件发生后,需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和救援工作。

岩爆

岩爆

岩爆岩爆是一种自然界中的地质灾害现象,也被称为岩石爆炸。

它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由于地质的构造变化或岩层中的应力积累过大所造成的爆炸性释放。

岩爆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和预防岩爆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岩爆的形成机制是复杂而多样的。

在地球的地壳运动过程中,构造活跃的地区常常伴随着地层的压力积累。

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抗力极限,岩爆就可能发生。

而导致岩石抗力减弱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壳运动、地震、浸水、岩石溶解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对岩爆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岩爆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兆阶段和爆破阶段。

在前兆阶段,岩石中的应力开始积累,岩石自身的结构开始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些微小变化往往是通过地质观测手段来进行监测的,如地震仪、应变测量仪等。

然而,由于岩石结构的复杂性和地下环境的复杂性,预测岩爆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爆破阶段,岩石中的应力已经积累到了临界点,岩石的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

当应力积累超过岩石的抗力极限时,岩石会发生崩解并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爆炸性的岩爆现象。

这种爆炸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周围岩石的碎裂和喷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预防和减轻岩爆所带来的危害,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岩爆的成因和发生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通过对地壳运动和岩石结构变化的监测,提前获得岩爆的前兆信号,从而进行预测和预警。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还研究出一些工程措施,如岩石爆破技术、爆破缓冲带、支护结构等,以减轻岩爆的影响和破坏。

然而,岩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岩爆的预测和预防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其次,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岩爆特点和防治策略也存在差异性。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地质灾害认识的提高,相信岩爆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和预防。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预测及治理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预测及治理

隧道施工中岩爆的预测及治理
郑晓来
【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
【年(卷),期】2009(028)005
【摘要】阐述了岩爆的特点、产生的主要条件、岩爆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总页数】3页(P71-72,123)
【作者】郑晓来
【作者单位】四川二滩建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8.03;TV52;TV554
【相关文献】
1.隧道施工中的岩爆及时预测 [J], 金志仁;徐文胜;范海波;王元汉
2.隧道施工中的岩爆及时预测 [J], 金志仁;徐文胜;范海波;王元汉
3.分析隧道高地应力特征及隧道岩爆预测 [J], 谷雨
4.苍岭隧道施工中岩爆理论预测研究 [J], 汪波;何川
5.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规律与岩爆预测研究 [J], 徐林生;王兰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

浅谈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摘要:伴随我国施工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建筑施工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是在我国隧道施工中的岩爆控制工作取得的成绩,更是不容人质疑。

本文主要对我国隧道施工中岩爆的成因及预防工作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与预防工作提供了相关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隧道施工;岩爆的成因;岩爆灾害;预防措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施工中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高危险施工作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虽说我国隧道施工中的岩爆控制工作随我国施工技术的不断上升,其安全性工作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仍有众多问题亟待专业人士去解决的,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隧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还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在隧道施工中开展岩爆的控制工作就成为了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一、隧道施工中岩爆的特点探析众所周知:一个工作要想对其采用一些解决对策以及防治措施,就必须对其具有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然后在根据其具有的特色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能够在本质上有最好的预防与防治,防止该具有危害性的问题在施工中发生。

1.隧道在岩爆之前的预兆显示。

隧道发生岩爆的过程中,其刚开始能听到岩石被挤压和折断的声音,随后部分岩石会出现爆裂并伴随坠落的现象。

2.在隧道发生岩爆的过程中,岩石的母体会从岩石壁中弹射而出,使得隧道会发生坍塌性的现象。

3.岩爆发生的时间不定性。

由于隧道在发生岩爆时候都是瞬间发生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岩爆的防治与预测工作遇到了诸多困难;再加上,隧道岩爆发生的时间也存在的一定的不定性,有可能是几天,也有可能是几个月。

二、隧道施工中岩爆成因机理探析如若隧道的施工单位要想彻底的解决隧道岩爆问题,除了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对岩爆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在本质上彻底的解决隧道施工中的岩爆问题。

《2024年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范文

《2024年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范文

《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篇一一、引言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岩爆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施工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高楼山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工程,其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岩爆现象频发。

因此,深入研究高楼山隧道岩爆的机理与类型判定,对于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岩爆碎屑研究,对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类型进行判定。

二、岩爆碎屑研究岩爆碎屑是岩爆发生时,岩石破碎、剥落所产生的碎屑。

通过对岩爆碎屑的形态、粒度、成分等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岩爆的能量释放、岩石性质及破坏方式等信息。

因此,本文首先对高楼山隧道内收集到的岩爆碎屑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1. 地质环境因素高楼山隧道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地应力较高,岩石性质差异大。

在地应力作用下,岩石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便会发生岩爆。

此外,地下水的活动也会对岩石性质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岩爆的风险。

2. 岩石力学性质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影响岩爆发生的重要因素。

岩石的硬度、脆性、弹性模量等都会影响其抵抗外力的能力。

当岩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时,容易发生岩爆。

此外,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也会影响岩爆的机理。

3. 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的爆破、开挖等方式也会对岩爆的发生产生影响。

不合理的施工方法、爆破参数等都会对岩石产生过大的扰动,从而引发岩爆。

四、高楼山隧道岩爆类型判定根据岩爆碎屑的特征及岩爆发生的机理,将高楼山隧道岩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 脆性岩爆脆性岩爆是指岩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剧烈的破碎和剥落。

此类岩爆碎屑多呈块状、片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2. 延展性岩爆延展性岩爆是指岩石在较高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延展性变形,进而产生剥落和破碎。

此类岩爆碎屑多呈粉末状、片状,无明显的方向性。

五、结论通过对高楼山隧道岩爆碎屑的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岩爆的机理及类型判定。

地质环境因素、岩石力学性质及施工因素都会对岩爆的发生产生影响。

岩爆形成条件、预测预报与防治

岩爆形成条件、预测预报与防治

岩爆形成条件、预测预报与防治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硬脆性围岩因开挖卸荷导致洞壁应力分异, 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 因而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它直接威胁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 影响工程进度, 已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

一、岩爆形成机理分析综合分析岩爆形成机理,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解释岩爆。

在高地应力区开挖硐室、围岩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可以构成岩爆形成的内因。

从外因方面来说,硐室开挖施工和钻爆发施工、地震也可以诱发岩爆。

1、高地应力形成岩爆的必要要件是应变能储集, 其力学条件满足: 原岩处于高地应力环境和洞室开挖后形成二次应力高度集中。

(1)原岩初始高地应力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 R c/σmax值为2. 1~7. 0, 达到高应力和极高应力水平, 具备了岩爆形成的条件之一。

式中: R c-岩石饱和抗压强度(MP a); σmax-垂直于隧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MP a)。

(2)洞室开挖后形成二次应力高度集中在高及极高应力区开挖隧洞, 必将扰动原岩的初始应力状态,破坏隧洞周围岩体初始应力平衡, 从而导致应力重新分布。

当重新分布的围岩应力超过岩爆临界应力, 则产生岩爆。

(3)岩爆发生在洞室围岩内dσ3/ (σ1-σ3)正增长期增长很快的那一范围d σ3/ (σ1- σ3)越高,越易引起岩爆,因为高的dσ3/ (σ1-σ3)抑制了围岩静态破坏与位移,dσ3/ (σ1-σ3)亦可理解为高应力区中σ3的变化,它与岩爆的关系是:在一定应力环境中,围岩内高应力环境(高的σ1-σ3)中最高σ3部位(可直观判读)最容易引起岩爆。

2、围岩岩体结构(1)在深层岩浆岩或片理、片麻理不发育的变质岩中发生的岩爆往往强烈程度较大,使得岩片(块)常呈弹射状抛出。

而在片理、片麻理发育的变质岩中发生的岩爆则往往强烈程度较小,主要为劈裂或剥落形式。

金属矿山深井开采矿山岩爆灾害与预测

金属矿山深井开采矿山岩爆灾害与预测

金属矿山深井开采矿山岩爆灾害与预测作者姓名:学科专业:学院(系所):指导老师:摘要岩爆是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时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各种矿产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开发项目不断提上日程,矿山资源的开采也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因而越来越多的工程将修建在长、深、密集的地下洞室中。

岩爆作为这些典型高地应力区突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尚没有完善的预测理论和机制,因此岩爆的预测与防治意义重大。

关键词:岩爆,岩爆预测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1.1岩爆的基本概念高地应力区的岩体内部积聚了很大的弹性应变能,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或开挖之后一定时间内,岩体内的应力进行重分布并在洞壁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当集中的应力超过岩体的破坏强度时,应变能就会突然释放,岩体发生猛烈的脆性失稳破坏,破坏后的围岩发生爆裂松脱、剥落,岩块发生猛烈地弹射甚至抛掷,并常常伴有声响,这种岩体破坏形式就是岩爆。

轻微岩爆仅剥落岩片而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岩爆可将巨石猛烈抛出,甚至一次岩爆就能抛出数以吨计的岩块和岩片,并可以测到一定级别的地震。

岩爆是矿山巷道、交通隧道、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引水隧洞等地下工程中的一大地质灾害。

1.2岩爆发生机理与岩爆预测研究现状岩爆是制约地下工程发展的重大地质灾害之一。

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手段对岩爆问题进行研究。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岩爆机制的研究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岩爆己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难题之一。

随着国内地下工程建设的增多,岩爆灾害问题愈加突出,岩爆的研究愈显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多年来不懈的研究和实践中艰苦的探索,一些学者、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岩爆的分级、成因、预测及防治理论等的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1.2.1岩爆的一般特征1、岩爆具有客观性,无论工程施工多么合理,地层构成只要符合岩爆机理,就难以避免。

岩爆具有突然性,征兆不明显,即便采取周密的监控量测有时也难以察觉。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引言:岩爆是一种危险的地质灾害,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随着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岩爆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2024年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一、岩爆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1. 岩爆的定义岩爆是指在地下矿井或隧道中,由于地应力破坏岩体结构,导致岩体大规模剥落、坍塌和碎裂,从而产生极大能量和冲击波,引发爆炸性的地质灾害。

岩爆具有突发性、剧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对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岩爆的形成机制岩爆的形成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地应力:地下岩体受到地质构造和覆岩荷载的作用产生内部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体就会发生破坏;(2) 岩体结构: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决定了它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结构破碎和岩层滑动容易导致岩体剥离和坍塌;(3) 地质构造:地下岩层的构造断裂、层面滑动、岩层的交接等地质构造缺陷是岩爆的多发区域;(4) 采矿活动:采矿活动会改变地下地质应力分布和岩层稳定性,增加岩爆的风险。

二、岩爆的预测与监测方法1. 岩爆的预测方法岩爆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学调查、地应力测量、岩体声波监测、振动监测和岩体应力监测等。

通过对地下岩体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的分析,以及对地下地应力和岩体应力的监测,可以预测出潜在的岩爆危险区域。

2. 岩爆的监测方法岩爆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和井下监测两种方式。

地面监测主要是通过对采矿工作面周边地表形变的监测,以及地震波的监测来判断岩爆的危险性。

井下监测主要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井下监测岩体的位移、应力和振动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岩爆的迹象。

三、岩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岩爆的预防措施(1) 合理规划和设计:在矿井或隧道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岩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支护措施,减少岩爆的风险。

(2) 加强地质勘探:在施工前对地下岩体进行详细勘探,了解地质构造和岩体性质,找出潜在的岩爆危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科技创新——岩爆

科技创新——岩爆

1.1 岩爆灾害研究现状岩爆(冲击地压)是指在高地应力地区洞室开挖后,由于洞室的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 中,在较短时间产生的突发的、猛烈的脆性破坏形式。

岩爆发生时,破碎岩石从坑洞壁弹射或大量岩石崩出,产生强烈的气浪或冲击波,严重的可摧毁整个作业面乃至整个洞室,对矿山安全开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9]。

随着各类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矿井开采深度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岩爆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引发的灾害日趋严重,岩爆问题也愈加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对岩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岩爆的复杂性,其理论研究进展缓慢。

在我国,岩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多停留在观察、描述阶段,和国外相比更为滞后。

国际上,南非在岩爆的机理研究、预测、防治等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建立了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岩爆研究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总结起来,国内外对岩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岩爆机理研究;岩爆危险性评价、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岩爆防治措施研究。

其中,岩爆机理研究是预测和防治的理论基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各国学者在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强度理论、刚度理论、能量理论、冲击倾向理论等。

(1)强度理论:岩体破坏的原因和规律,实际上是强度问题,即材料受载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必然要发生破坏。

但是这仅是对材料破坏的一般规律的认识,它不能深入解释岩爆的真实机理。

在强度理论指导下,对围岩体内形成应力集中的程度及其强度性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早期的强度理论着眼于岩体的破坏原因,认为地下井巷和采场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的程度达到矿岩强度极限时,岩层发生突然破坏,发生岩爆。

近代强度理论认为:导致岩体承受的应力σ与其强度σ'的比值,即σ/σ' ≥1时,导致岩爆发生。

近代强度理论的表达式有多种,对各向同性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最有代表性的是Hoek 和Brown 于1980年提出的经验性强度准则[20]:1⎛ σ ⎞ 2σ 1 σ = σ 3 σ+ ⎜ m 3 +1.0 ⎟(1-3)c c⎝ σ c ⎠式中:σ 1 -最大主应力,MPa ;σ 3 -最小主应力,MPa ;σ c -完整岩石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m -常数,取决于岩石性质和承受破坏应力前已破坏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孙旭宁1赵国斌2,3张国泉4(1 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第七支队,江西鹰潭335000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293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4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第七支队,江西鹰潭335000)摘要岩爆是一种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

对发生岩爆的工程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是对岩爆问题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部分工程实例岩爆发生情况,分析了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和部分特征,并通过对齐热哈塔尔引水隧洞支洞施工过程中岩爆的发生特征分析,对引水隧洞主洞的岩爆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并认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认识和总结岩爆的发生规律将更有利于岩爆的预测与预防。

关键词岩爆岩性地应力构造埋深地下水齐热哈塔尔1 引言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高埋深、高外水压力等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使隧洞的设计与施工遇到很多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诸如岩爆、高地温、突涌水等,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强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影响隧洞的施工进展。

这些问题中,岩爆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恶劣后果较为突出。

岩爆是具有大量弹性应变能储备的硬脆性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引起地应力分异、围岩应力跃升及能量进一步集中,在围岩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张~剪脆性破坏,并伴随声响和震动,而消耗部分弹性应变能的同时,剩余能量转化为动能,使围岩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失稳发展,造成岩片(块)脱离母体,获得有效弹射能量,猛烈向临空方向抛(弹、散)射为特征,是经历“劈裂成板—剪切成块—块片弹射”渐进过程的动力破坏现象[1]。

岩爆灾害是地下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会造成超挖、初期支护失效,严重时还会诱发地震[2]。

岩爆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岩性、岩体结构、地应力条件、地下水状态、施工方法等。

岩爆的形成机理也较为复杂,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室内及现场实验研究,包括岩爆形成的强度理论、刚度理论、能量理论等以及卸荷三轴试验和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

2 岩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工程实例的岩爆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岩爆的影响因素和部分特征进行了研究。

2.1围岩岩性及岩体结构的影响发生岩爆的岩石大多是新鲜完整、质地坚硬,结构密度好,没有或很少有裂隙存在,具有良好的脆性和弹性。

岩石的抗压强度越大,则其质地越坚硬,可能蓄积的弹性应变能就越大。

岩体在变形过程中所储存的弹性变形能不仅满足岩体变形和破裂所消耗的能量,还有足够的剩余能量转换为动能,使逐渐被剥离的岩块弹射出去,而形成岩爆[3]。

表2.1是国内外部分有岩爆发生的地下工程岩性对照表。

表2.1国内外部分有岩爆发生的地下工程岩性对照从围岩岩石的微观特征分析:颗粒具有定向排列的岩石比颗粒具有随机排列的岩石中的岩爆烈度弱,如围岩为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等发生岩爆时的烈度就比花岗岩、闪长岩等中的岩爆烈度弱,具有胶结连接的岩石比具有结晶连接的岩石中的岩爆烈度弱,如沉积岩中的岩爆烈度就比深成岩浆岩中的岩爆烈度弱,具有钙质胶结的岩石比具有硅质胶结的岩石中的岩爆烈度弱[4]。

围岩岩石的宏观特征,可以理解为岩体的结构效应。

其中包括岩层的组合关系和岩体结构。

谭以安博士在文献[5]中从围岩岩体中能量释放引起岩爆的观点论述了岩爆的岩体结构效应。

岩层组合关系:不仅岩石本身,而且由岩层所组成的岩体也须具备积蓄弹性能的能力。

这往往与地层结构,岩层组合有关。

强度低而软的岩石因其塑性变形大,不产生岩爆是众所周知的;在具有软硬相见的地层中,岩爆也不产生或较少产生。

如日本关越[6]隧洞岩爆主要发生在石英闪长岩中,在石英闪长岩与角页岩交互带很少发生,这里由于能量被软弱岩层的永久变形所消耗,而不易储存下来。

下坂地水利枢纽引水隧洞[7]中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紧密,蚀变不明显,岩层交互带也没有发生岩爆的记录。

岩体结构:在地应力条件和岩性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岩体结构包括节理,裂隙,层面等软弱结构面发育程度,产状及组合关系不同时,岩体储存能量的能力则有很大差异。

从岩体完整性来说,按《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50487-2009》分类认为:Ⅰ,Ⅱ类围岩因强度较高,岩体软弱结构面较少,在高应力作用下,多以弹性变形为主,易于储存弹性应变能,Ⅲ、Ⅳ类以下围岩多以塑性变形为主,储能能力差。

谭以安博士通过工程实践观察和弹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5]。

可见,岩体结构效应(围岩类型,结构面产状)对弹性应变能的储存具有控制作用。

由于储能多少和方向的差别,因而造成隧洞不同地段岩爆有无和强弱的差异。

徐林生在文献[8]中按公路隧道围岩分类规范(JTJ026-090)进行围岩分类,认为,岩爆段围岩类别均为IV、V类,节理很发育的II、III类围岩不会发生岩爆活动,即岩爆具有明显的岩体结构效应。

总之,岩体弹性能的储存能力和岩性,岩层组合,岩体结构有关。

其中岩性是影响岩爆发生的内在决定因素。

2.2地应力对岩爆的影响地应力是地下工程赋存环境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受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构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岩爆的发生与地应力积聚特性有密切关系。

在同样的地质背景条件下,较高地应力区最易于发生岩爆。

通常具有较高的地应力的岩石,其弹性模量也较高。

因此在高地应力区,岩石具有较大的弹性应变能,最易发生岩爆,形成岩石的破碎区。

高地应力是指初始应力,特别是水平初始应力分量大大超过其上覆岩层的重量。

高地应力区的岩石具有脆碎特征,而岩爆是岩石的脆性破坏过程。

在岩体中开挖巷道,改变了岩体赋存的空间环境,扰动了巷道周围岩石初始应力,破坏了巷道周围的平衡状态,引起了巷道周围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和应力集中,由于应力集中的影响,往往围岩应力超过岩爆的临界应力,产生岩爆。

而对岩爆产生影响的地应力包括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和因岩体开挖造成的围岩应力重分布。

初始地应力如因构造运动产生的水平地应力,因岩体上覆厚度存在的岩体自重应力——即垂直地应力,还有因边坡岩体卸荷存在的卸荷应力,深切峡谷地区产生的集中应力等等。

谭以安博士根据影响岩爆发生的应力特征将岩爆分为水平应力型,垂直应力型和混合应力型(包括混合应力I型、II型、III型)[1]。

表2.2是部分发生岩爆的隧洞地应力特征。

表2.2 部分隧洞地应力特征文献[9]中论述了岩爆发生与应力重分布圈的关系,认为在岩体爆破后,由于岩石内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为达到应力平衡要进行应力重分布。

岩爆发生频率与初次应力重分布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爆破后4~5h是岩爆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段,即初次应力重分布圈形成的时间。

初次应力重分布圈形成后,岩石爆出或松动,出现第二次应力重分布,两次应力重分布圈形成的时间间隔约10h。

随着时间的延长,形成第三次应力分布圈、第四次应力重分布圈,直至岩体整体达到应力平衡。

应力重分布的不断调整,使得强岩爆区即使进行了锚、喷、网联合支护依然有岩爆发生。

从表2.2中可以看出,地应力状态(包括方向,量级和洞线的夹角等)对岩爆的发生起控制作用。

瑞典福斯马克(Forsmark)电站[10,11]岩爆发生深度约在地表下5~10m处,约10cm大小的岩块从隧洞西边墙上有力的弹射出来,并伴随着很大的响声。

岩爆使得引水隧洞底部毁损。

并且从开挖之日起即发生岩爆,持续到开挖后四个月。

据认为,该隧洞的岩爆现象,与其他隧洞有岩爆现象的隧洞工程相比较,仅仅是轻微的,未发生重大问题。

在福斯马克的3号机组处,用三个钻孔进行地应力测量,其中的两个钻孔一直继续测量到500m深处。

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很大,其值超过20MPa是常见的,最大达到30MPa。

且水平地应力一般大于垂直地应力,后者与上覆岩层重量非常一致。

此外,岩石应力清楚地表明:岩石节理方向与地应力最大主应力具有良好的相关形。

卡尔松(Carlsson)认为:水平节理组及其宽大的间隙可能是由于岩体中应力状态的结果,所观察的岩爆现象是由于表面岩体中极高的水平地应力这一情况造成的;岩爆不是岩石基质破损的属性,而仅仅是早已存在的小型断裂的扩展[10]。

2.3 构造对岩爆的影响小孤山水电站[2]的岩爆发生有如下特点:在褶皱的核部及附近,因为地壳运动形成褶皱过程中,储存了大量的构造应力,如桩号3+100~3+140段,埋深不带大,为350m左右,但该处为背斜的核部,发生了轻微岩爆。

北京大台井深部岩巷[3]开挖过程中,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带容易发生岩爆。

如褶曲、岩脉、断层以及岩层的突变等。

大台井各水平运输大巷均布置在急倾斜煤层底板中,煤层倾角大于75度。

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造成水平地应力较高,为铅垂地应力的2倍以上,因此形成了较高的构造应力。

天生桥水电站引水隧洞所通过地段的褶皱机制亦即构造变形特征显著不同。

因此,在构造变动地质历史中,不同地段能量的消耗与储存下来的能量多寡也就不同。

引水隧洞所处的尼拉背斜主要由灰岩组成,两翼平缓,为同心等厚褶皱,系弹性弯滑作用形成;除褶皱轴部及斜切,横切背斜的断层带岩石较破碎外,其他地段相对完整,岩层仍处在弹性压缩状态,残余应力并未完全解除,尤其翼部储存了大量弹性应变能;而坝盘-拉腰向斜由砂页岩互层组成,多个紧闭的相似褶皱组成复式向斜,系弯流作用形成,构造变形过程中,塑性-流动变形较大,岩石软而碎,弹性应变能储存较少。

因此,隧洞过尼拉背斜翼部地段有岩爆发生,过坝盘复式向斜段却无岩爆发生[12]。

锦屏辅助洞开挖中已证实,在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带发育区段无岩爆发生。

而断层破碎带附近完整岩体中,由于断层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分异和后期可能的构造活动造成临近完整岩体中应力积聚,其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很大,当洞室开挖到此部位就易激发岩爆的发生。

据统计,开挖洞段强~极强岩爆90%以上都发生在断层带附近或紧靠背斜轴部。

围岩中的节理、层理和劈理等结构面亦有一定的影响,当上述结构面与洞壁或临空面平行时,在围岩切向应力作用下,岩体将沿此结构面拉裂,当切应力很高时就可能导致岩爆。

此外在背斜轴部因褶皱过程中积累和储存大量弹性应变能,当工程揭露到此部位时,储存的能量就会猛烈释放而造成岩爆发生[13]。

新疆齐热哈塔尔引水隧洞3#、4#施工支洞中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发生的岩爆也证明在断层的下盘是应力较为集中,容易发生岩爆。

萝卜岗隧洞紧邻区域性大断裂,为汉源~昭觉断裂与金坪断裂两大断裂之间的基岩山脊隆起区,地应力相对较高[14]。

苍岭隧道[15] K97+650掌子面上的中等岩爆证明断层及节理裂隙区附近若存在较为完整岩体,或熔结凝灰岩中有花岗斑岩的侵入时易在周围完整岩体中形成应力增高带,隧道开挖经过该地段,能量的突然释放而产生岩爆的烈度将可能大于其他正常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