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研究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吴海燕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可塑的。
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道德意识相对浅薄,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策略一、生活化教学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品德和行为习惯对每个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不例外。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指导,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借此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一些小学教师秉持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无法接受生活化教学,他们习惯于按教材死板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内容不够生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不能被激发,学生很难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在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学校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
由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只接受了本学科的专业培训,没有接受过道德与法治的专业培训,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学科教学。
此外,还有学校在课时设计上,直接删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时,将节省的课时给予主科。
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学习的内容很难应用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与社会环境接触少,学生在课堂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不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
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
-057-2021年第28期︵总第28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即立足学生的思想活动,寻找生活与课堂的共通之处,将二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使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受启发,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
然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效果。
为此,本文就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因此,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其了解不够全面。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存在生活与知识融合生硬、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等现象。
初中生要学习的科目较多,精力不足,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抵触学习学科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模式单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将知识点深入剖析后,罗列在学生眼前,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简单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生活化教学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很难真正改变当前的教学僵局。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一)发现生活,引用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立足的行为标准。
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其语言文字较为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在记忆这些知识时,很多学生存在考后就忘、张冠李戴等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⑩)邢小瑞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备受关注,在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不断感悟与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及健康的思想 品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文 本,在一种更为亲切和自然的氛围中感悟深刻的道理。
―、借助生活,开启学习之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具有重 要意义。
在课程学习中,当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时候,教 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 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一种充满期待的心理中去学习和 探究。
例如,在"健康看电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 活化的情境引入课程。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 们在平时生活中都爱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回忆一下 你看的电视节目,思考哪些节目对你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哪些节目只是满足了视觉神经,却没有任何用处的。
学生 开始思考,并回答道有些动画片让我懂得了一些生活道 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很多和我一样大的孩子都很优 秀,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总有说不完 的话,其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 文本产生期待并积极参与。
因此,教师要借助文本与生活 的联系,启发学生的心智。
二、联系生活,探寻实际问题问题是课程教学中的必备元素,在问题的辅助作用 下,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知识和道理,要以问题引导学生 勤于思考,在思考中感悟。
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 唤醒。
例如,在"网络新世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 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设计问题,小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 生,甚至有的学生痴迷网络,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这就为 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 引发学生讨论:生活中你经常接触网络吗?网络给你带来 了哪些益处呢?我们借助网络可以做哪些事情?学生在 积极的讨论中明白了网络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 影响,并能了解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方法。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作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常常显得漠不关心。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其更具有渗透力和实效性呢?第一,通过生活案例引发共鸣。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案例,这些案例无疑可以成为教学的好素材。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生动的案例,例如邻里间的矛盾、校园欺凌事件等,通过这些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体验到情感冲击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与法治融入实际生活。
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要靠灌输来完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让他们形成独立、理性的判断能力。
强化家庭和社会的育人责任。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道德引导,让他们在家庭中就能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会方面,也应该加强对公民道德的宣传教育,构建一个文明社会的氛围,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好市民。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1. 引言1.1 《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何需要“回归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文明冲突和道德沦丧的现象,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和理论化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却很难将道德与法治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回归生活”,将从书本中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道德与法治的影子,理解其中的道理,做到知行合一。
只有让课堂的所学知识和道德准则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作用。
通过回归生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不仅能够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也能够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2. 正文2.1 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或缺,是因为道德与法治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准则,而这些规则和准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和贯彻。
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情境来教育学生。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家规家训的制定和执行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在社区中可以通过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来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在学校中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和案例分析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运作。
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实践,才能真正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通过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搭建生活舞台构建高效课堂——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点滴思考人是生活中的人,品德源于生活,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
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引领生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构建和培养学生面向生活现实性的能力,最终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做法:一、生活化情景导入教学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同时也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可感性、亲近性、实用性。
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法》时,运用一则公益广告视频,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个视频非常简短,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在这个视频当中它把法律形象生活化了。
就像我们登山的时候需要一个缆绳,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需要一个安全帽,游泳的时候需要游泳圈,开车的时候你得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仔细去观察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日复一日,法律就是这样护卫着我们,救济着弱小,保护着善良。
这样的导入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研究兴趣,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研究状态。
二、糊口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研究的主体,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
师生间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分享研究,分享快乐,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能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让他们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随时渗透到课堂中,抓住良好的时机,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将所学理论知识引入生活,让鲜活的生活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和法治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单纯的书本知识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刻理解。
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生活是最好的教材,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道德和法治。
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可以针对学生日常乘车、过马路等场景展开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环保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引导他们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遗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邀请一些身边的诚信典范来校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还能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三、注重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通常对具体的事例更加感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进行敬老爱幼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事例或者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并通过讨论展开,让学生深入理解尊老爱幼的道德内涵;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针对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引导他们学会防范。
打造“生活化”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心里
教学篇•教学反思打造“生活化”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心里于珊红(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山东威海)从2016年中考开始,道德与法治课以等级的形式来进行评价。
这一评价方式的改革,对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科被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被学生轻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怎么办?如何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在他们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我思索着……一、吃透课程标准,为打造“生活化”课堂夯实牢固的根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里提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从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思路不难看出,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设置相关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走进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取典型案例,为打造“生活化”课堂扩展丰满的主干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体会“品德教育让生活更美好”。
例如在教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这节课时,我引用了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典型案例:上课之初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让大家猜想:如此优美的琴声是谁弹奏的呢?请你想象一下他弹奏时的样子。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内容摘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回归生活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
即在课堂上想生活,在生活中想品德。
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
该课程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从单元主题到活动主题以及每一个话题,都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非常有利于教学。
教材的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相结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如在《温暖的家》“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觉维护祖国利益、自觉维护政治安全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政治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如何让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政治课的重要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多做文章。
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家政治、历史、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是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国家政治的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或者新闻事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法律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还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政治知识。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做创新。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参与,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政治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听、看、做中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加强政治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政治课学习到很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例如人权、民主、法治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邀请社会上的一些政治学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上一些生动形象的政治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政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法庭、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存在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往往受到老师的影响。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背景介绍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方面,当前社会风气日益腐败,各种不良行为层出不穷,给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国家政策的倡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回归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回归成为一种时代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日益败坏,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急需得到系统、科学、针对性强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本研究将着眼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2 目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回归生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回归生活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到生活中,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这些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回归生活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出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从而提升综合素养水平。
2. 正文2.1 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它涵盖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确定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
在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助人为乐教育等内容;在法治教育方面,可以包括宪法知识、法律常识、法律宣传等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认知需求愈发增长,而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学生们更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走进他们的生活,并深刻理解其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学生如何将所学的内容融入生活中进行深入探讨。
一、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观、法治观的主要途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接触到各种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案例,并通过这些案例来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地审视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并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
2.增强法律意识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生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法律、守法经营,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
3.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规则、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敬畏规则的心态,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共事务,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这门课程走进学生的生活并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变得非常关键。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1.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法律和道德的意识树立起来。
2.琢磨妙趣横生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达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摘要: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化元素的引入,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发展要求,保障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与情感,提高学习体验。
生活化的场景教学能够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应用将更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并保障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因此,这里围绕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1.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化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是一切教学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教学资源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着学生课堂的体验。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尝试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与场景有更大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课,并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请到我的家乡来》这课时,为了更好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就会尝试融入生活化内容,贴近学生需要展开教学。
在教学之初,教师会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尝试在网络中搜索关于家乡的一些视频资源,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材料,这些资源包括了家乡的历史、风土文化、学生熟悉的家乡土特产食物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或者熟悉的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中将这些资源作为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元素,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也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甚至整堂课下来,还有不少学生意犹未尽,对这种教学充满了兴趣。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注重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学生对生活化的内容有着很好的适应性,掌握效果也更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能够激活学生潜力,加快学生的发展。
2.尝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消化并吸收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不少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中都会感到比较困乏,究其原因在于里面涉及的知识与法律内容比较抽象,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理解需要,学生的思维很难有效转换,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课程理念对初中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初中教学应把握的方向性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景之中,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悟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受到教益,是发挥该学科课程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标准载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其实,长期以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的认知和实践早已有之。
十七世纪30年代,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的思想;十八世纪以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教育应“立足自然”“回归生活”的观点;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我国近现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更是主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做合一”,即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可见,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非常重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寓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教育性于一体,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实践中,通过学生的认知、体验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既是教材的思想,也是教学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实践,才能激活所学知识、丰富学生情感,走进学生内心,触动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正是要求本学科教学活动要融入学生生活实践,体现了本课程对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认知(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的重要基础。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重要使命。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直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观念能够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要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事件进行教学。
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案例,如欺凌、偷窃、不文明行为等,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利用校园和社区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派出所等司法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也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内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辩护律师等角色,体验一次法制教育的实践活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感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关注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题材的纪录片、电影,或者邀请专业人士到校进行讲座,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治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
通过设计一系列系统完善的法治教育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可以开设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也可以建立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法治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诚实、宽容、友善等。
通过学习道德案例、道德规范和道德伦理等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等内容,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合法合规的行为,以及该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
学生将学会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和友善待人等良好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并在他们面临诱惑和困难时起到引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他们将了解到不同案例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内容,从而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法律意识的培养,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正确使用法律的保护。
道德与法治课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规范。
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的行为,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他们将学会如何区分是非、善恶,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不同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种自我规范的能力将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情况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规范能力。
这些都将使他们能够成为遵纪守法、有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难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道德问题,如诚实、公平、友善等。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道德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如何存在的,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法治相关的活动或实践课程。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或警察局,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与法治的存在和作用。
教师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法律知识和相关职业,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和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遇到一些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议题。
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内外的重要法律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主题班会或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和问题。
教师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或者法律界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实践者的角度来认识道德与法治,并对其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要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亲身体验、情境模拟、课外作业、小组讨论、班会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也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热情。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政治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政治课可能只是一堂枯燥的课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
事实上,政治课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政治课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政治知识。
政治课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传统的政治课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孩子们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身边发生的政治事件,或者组织学生去社区了解和参与基层政治活动。
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政治教育应该涵盖更广泛的领域。
政治课通常只涉及国家政治、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知识,然而政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们在生活中参与治理和决策的过程。
政治教育应该将家庭、学校、社区等更广泛的社会范畴纳入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到不同层面的政治活动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会选举和学校事务管理,让他们亲身体验政治决策和参与的过程。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作用,培养其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意识。
政治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政治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分析不同政治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评价媒体报道和宣传的真假,以及对政治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政治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学生社团的活动、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
222020.05[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着力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就是让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参加到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以此获得更多的知识,并陶冶情操。
教育源于生活,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
一、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1.利用家庭生活资源。
家庭生活是学生校外生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当下的孩子对于亲人的关心是司空见惯,最熟悉和真挚的感情不被珍惜和重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来源于家庭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家庭故事,或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故事,来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爱在家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讲述妈妈(或爸爸)爱我的故事、分享“市十佳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之情。
这种源于家庭生活情境的创设远胜于一般意义上的说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认知评价和价值选择。
2.挖掘学校生活资源。
初中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学校,巧妙利用学生的校园生活经验,将校园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发学生感受和认同知识。
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教学时,可以以一学生发展指导Xueshengfazhanzhidao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唐建荣次学校运动会为主题,先请同学们畅谈运动会的愿景,再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分享运动会上为班级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自己的成长收获。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1.立足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只有根植于生活沃土的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传授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把它当作一门无趣乏味的功课。
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意义,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多举办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
课堂教育只是学生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方式之一,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的含义和意义,还需要通过实际活动、互动的方式加强教育。
例如,可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法制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其次,打造道德与法治教育特色课程。
创新教育方式,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该课程可融入生活、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用法律和道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增强他们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深入学生的心灵。
再有,要推动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校与家庭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接受面,还可以延伸至家庭中,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解周围的事情,甚至以学习课本知识为借口,与孩子们探讨对错、正义等相关话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
最后,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现,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多种方式的使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多管齐下。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而家长则可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周围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部门还需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开展多项培训,使其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会尊重他人、遵纪守法。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普遍教学方式较为抽象和理论化,难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我们有必要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案例来教授道德与法治课。
道德与法治课包含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活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并引导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们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融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道德和法治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赛、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实践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媒体资源来让道德与法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们日常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制作一些有趣、生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视频、音频或游戏,通过媒体的互动性和可视化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我们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一些家庭作业,如家庭阅读、家庭讨论等,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一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座谈会、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