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课标要求】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离子,分子,原子可以分别构成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
4.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健以及共价分子。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帮助学生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重点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不同的分子间作用力各不相同,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的原子间能形成典型的离子键。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离子化合物,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第二个内容中,从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氢入手,引入共价键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能形成共价键。能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来形象的表示共价化合物,说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它也是微粒之间的一种作用力,它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影响。教材中将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的溶沸点高低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具体的认识。而且,教材中还介绍了氢键,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物质的反常的熔沸点有所了解,从而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为何浮在水面上。
学习这一单元,还将学习两种化学用语——电子式和结构式,还将运用几种结构模型——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和晶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这些化学用语和模型的使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
(2)知道离子键、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会用电子式表达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理解离子化合物和离
子键之间的关系,共价化合物与共价键之间的关系。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了解可以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5)学会运用结构模型、化学用语进行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增强对微观粒子运动的认识,提升在微观领域里的想象力,感悟微观世界的奇妙与魅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体会化学物质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思路】
1. 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运用比喻、化学符号、化学用语和化学模型等手段,将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形象化,减少理解的困难。同时,让学生了解运用化学用语、模拟方法和结构模型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可以运用电子式来分析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化学键形成前后微粒最外电子层结构的变化。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明显不同,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电子运动方式、原子相互结合方式的不同。用结构式可以形象、简洁地表示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方式、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空间相对位置。
原子相互结合是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想象微粒运动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分子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通过自己动手来感受原子排列的空间位置,了解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认识微粒怎样在三维空间构成宏观物质。
2. 本单元化学名词化学概念较多,化学键、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离子晶体,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共价分子等容易混淆。在教学中不能只从文字描述和定义来解释、说明,要注意结合具体实例的分析研究来介绍,帮助学生在使用中逐渐理解接受。此外,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不要随意提高学习要求。如:对于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只要求对照实例能说出晶体类型即可;不要求全面认识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差异;不要求学习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和键参数;不要求区分极性键、非极性键等。
3. 本单元所学的物质结构知识是非常粗浅的,只是对化学键理论作了最通俗的介绍。不要认为教材所介绍的化学键常识就是化学键理论的全部核心知识,希望它能说明各种分子的结构问题。也鉴于这一点,许多结构问题教材中只是点到为止,不作详细说明。因此,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把握好分寸。
【课时安排】离子键 1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离子键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的学习,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学生] 1.原子、离子、分子等;
2.原子、离子、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先形成离子或分子,再由离子或分子构成物质。
[补充举例] p12
[进一步] 那么不同的微粒之间是靠什么作用力构成物质的?
[板书]
一.化学键
1.概念: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①直接相邻;②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离子键、共价键。
[分析]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离子键的成因
[思考] 1.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抵消呢? [板书] 二.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特点: ①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注: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思考] 哪些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之间
(例如:大部分的IA 、IIA 族与VIA 、VIIA 族元素的原子之间) 2.离子或离子团之间
(例如:金属阳离子、NH4+与酸根离子之间) [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
、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
e
-
Na
Na + Cl
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