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齿轮检验的3个公差组
齿轮检验的3个公差组一般厂家检验ff、Fβ、Fr、Wk、ΔW,欧洲厂家主要要求检测Fi″、fi″、Fr、Wk。
还有一个隐含要求,就是装配后噪音要小。
1、齿轮的检测有三方面要求:传递运动的精确性、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这三个公差组各有数个检测项目,按国标要求每个公差组只检一项或两项(当然不是随意选)一般情况下设计者会给出每个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和需检测的项目。
3、但有时图纸上会给出数个项目或只给精度等级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个人认为最好和设计沟通一下,看对方有什么要求,否则你费了半天劲可能人家一句话你就得从头再来。
若设计没什么要求那你可以按标准要求每个公差组检一项或两项就可以了,记住是按照标准要求,不是自己随意挑的。
4、个人感觉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每一公差组检FP或公法线变动和FR,第二公差组检Fα和FPT,第三公差组检Fβ。
纯属个人感觉没有依据。
5、除了这三方面的要求外,还有齿厚要求,当然这个是好检的,可测公法线或跨棒距。
渴望与大家一同进步,有愿意讨论的可加我QQ951666310,注明机械,或发邮件wzfsxx@一典型零件检测view09f4486fb84ae45c3b358ce1.html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只供学习与交流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一典型零件检测1.5齿轮的检测1.5.1 齿轮线性尺寸的测量1.5.1.1分析工作任务书1.阅读齿轮零件图,了解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结构;2. 熟练掌握齿轮的基础知识;3.掌握齿轮检测原理;4. 掌握常用的齿轮检测工具;5.选择齿轮的检测方案,确定测量工具;6.进行检测;7.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只供学习与交流8.上交检测报告,进行评价。
塑胶模具齿轮测量具体操作规程
塑胶模具齿轮测量具体操作规程齿轮齿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熟悉测量齿轮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方法。
加深理解单个齿距偏差与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1. 用周节仪或万能测齿仪测量圆柱齿轮齿距相对偏差。
2. 用列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解齿距累积总偏差。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单个齿距偏差pt f 是指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用相对法测量时,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是指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即最大齿距累积偏差(max p F )与最小齿距累积偏差(min p F )之代数差。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采用某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测量其余的齿距对基准齿距的偏差。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求解单个齿距偏差pt f 和齿距累积总偏差P F ,测量应在齿高中部同一圆周上进行,这就要求保证测量基准的精度。
而齿轮的测量基准可选用齿轮的内孔、齿顶圆和齿根圆。
为了使测量基准与装配基准一致,以内孔定位最好。
用齿顶圆定位时,必须控制齿顶圆对内孔的轴线的径向跳动。
在生产中,根据所用量具的结构来确定测量基准。
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相对偏差的仪器有周节仪和万能测齿仪。
1. 用手持式周节仪测量图1为手持式周节仪的外形图,它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 ,测量范围为模数3—15 mm 。
周节仪有4、5和8三个定位脚,用以支承仪器。
测量时,调整定位脚的相对位置,使测量头2和3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
固定测量头2按被测齿轮模数来调整位置,活动测量头3则与指示表7相连。
测量前,将两个定位脚4、5前端的定位爪紧靠齿轮端面,并使它们与齿顶圆接触,再用螺钉6紧固。
然后将辅助定位脚8也与齿顶圆接触,同样用螺钉固紧。
以被测齿轮的任一齿距作为基准齿距,调整指示表7的零位,并且把指针压缩1—2圈。
然后,逐齿测量其余的齿距,指示表读数即为这些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中。
试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3-27)、公法线指示卡规(图3-28)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 Z——齿数 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 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三、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7~12中。
齿轮误差测量
二、不同场合的要求
1、精密机床、仪表的读数齿轮 2、低速重载(起重机、矿山机械)齿轮 3、高速重载(气轮机减速器) 4、正反转齿轮
资讯
1、传递运动准确性 2、传动平稳性 3、载荷分布均匀
资讯
1、载荷分布均匀性 2、侧隙要合理
资讯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传动平稳性 3、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控制齿侧间隙
资讯
三、 单个齿轮的精度指标
(一)误差的产生
1、机床制造误差 2、刀具误差 3、齿坯加工、安装误差
1、几何偏心
2、运动偏心 3、机床传动链的短周期误差
(二)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参数及测量
检测仪器
① 将被测齿轮安装在仪器上,松紧合适,即轴向不能窜 动,转动自如。
②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测头,将它装在千分表上, 再将千分表装入仪器的表架上并锁紧。
③ 移动被测齿轮的位置,使测头处于齿宽中部。
④ 松开立柱6后的紧定螺钉,转动调节螺母7,使测头处 于齿槽内,并压表0.2—0.3mm左右,锁紧螺钉,将表针调 为0,开始记录数据。
(2)误差产生的原因:机床分度蜗轮偏心,使齿坯 转速不均匀,引起齿面左右切削不均匀所造成的齿轮 切向长周期误差
(3)影响:齿轮传递运动不准确
(4)公法线长度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参数,计算(或查表)公法线公称值和跨 齿数
2)校对公法线千分尺零位值。
3)根据右图形式,依次测量 齿轮公法线长度值(测量全 齿圈),记下读数
(1)定义: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 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取测量次数 n=5
序号(均匀测量)
1 2 3 45
测量记录
公法线局部实际长度(mm)
4.适用性结论
1)求实测数据的最大值 Wmax 和最小值 Wmin,算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Fbn=Wmax–Wmin。 根据合格条件 ∆Fbn≤Fbn,进行判断
2)求实测数据平均值,得公法线平均长度W 。算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W -W 公
30 4
7526
42 5
8728
19 3
6464
31 4
7666
43 5
8868
20 3
6604
32 4
7806
44
5
13.9008
21 3
6744
33 4
7946
45
6
16.8670
22 3
6884
34 4
8086
46 6
8881
23 3
7024
35 4
10.8226
47 6
8950
24 3
7165
当α f =200,变位系数 ξ=0 时,则W = m[1.476(2n −1) + 0.014Z ], n = 0.111Z + 0.5
W 和 n 值也可以从表 1 查出。
2. 按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尺寸组合量块。 3. 用组合好的量块组调节固定卡脚 3 与活动卡脚 6 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 8 的指针压 缩一圈后再对零。然后压紧按钮 10,使活动卡脚退开,取下量块组。 4. 在公法线卡规的两个卡脚中卡入齿轮,沿齿圈的不同方位测量 4—5 个以上的值(最 好测量全齿圈值)。测量时应轻轻摆动卡规,按指针移动的转折点(最小值)进行读数。读 数的值就是公法线长度偏差。 5. 将所有的读数值平均,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和下偏差 Ebni,并判断被测 齿轮的适用性。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的确定
aaaaaa
0
cccccc dddddd
500 630 800 100 5
77.5
gggggg
3 4 4
55 7 62 00
8 1 1
0
hhhhhh iiiiii
5
jjjjjj kkkkkk
llllll
0
mmmmmm nnnnnn
0
oooooo pppppp
qqqqqq
0
0
70
15
(2)齿轮副齿厚下偏差Esni的计算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rr
ss
tt
-
vv
ww
xx
yy
zz
aaa
bbb
ccc
ddd
eee
fff
(2)超出上表的适用范围时,可采用分别计算补偿温度变形所需的最小极限侧隙jnmin1和 保证正常润滑所需的最小极限侧隙jnmin2(见表2)方法。
jn min = jn min 1 + jn min 2 ……………………………………………(10) jn min 1 = a (α1 ⋅ ∆t1 − α 2 ⋅ ∆t 2 ) ⋅ 2 sin α n ……………………………(11)
18 30 50 80 12
kkkk
mmmm
26 31 37
oooo
pppp
rrrr
ssss
tttt
uuuu
5
aaaaa bbbbb
23 27 31
ccccc
xxxx
yyyy
zzzz
43.5
hhhhh
ddddd
齿轮公差
2.接触线误差△Fb: ——基圆柱的切平面内,平行于公称接触线
并包容实际接触线的两条直线间的法向距离。
是斜齿轮齿向误差和齿形误差的综合反映。
3.轴向齿距偏差△Fpx: ——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 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 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用于宽斜齿轮,反映斜齿轮的螺旋角误差。 原因:滚齿机差动链的调整误差、齿坯端面 跳动、进刀导轨的偏斜。
将算出的齿厚上、下偏差分别除以齿距极限 偏差fpt,再按所得的商值从上图中选取适当的齿 厚偏差代号。
国标规定,当计算所得的数值不能正好以14 种偏差代号表示时,允许另行规定,在图样上 直接标注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
当所传递的功率不特别大时(中、轻载), 第Ⅲ公差组一般采用和第Ⅱ公差组相同的精度 等级;
重载齿轮传动则第Ⅲ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宜高 于第Ⅱ公差组的精度等级。
二、齿轮副侧隙的规定 齿轮副的最小极限侧隙jnmin应根据齿轮工作 时的温度和润滑条件确定,与齿轮的精度等级 无关。 高温工作的传动齿轮,为保证正常润滑,避 免发热卡死,要求有较大的侧隙;而需正反转 或读数机构的齿轮,为避免空程,则要求较小 的侧隙。
直齿轮 斜齿轮 人字齿轮
2、主要参数
齿顶高 齿根高
齿距P
齿顶圆da——通过 齿轮各齿顶的圆。
齿根圆df——通过 齿轮各齿根的圆。
分度圆d——在齿 顶圆与齿根圆之间 的一假想圆,该圆 上齿厚S(弧长)和 齿槽宽e(弧长)相 等。
齿顶高ha :齿顶圆和分度圆的半径之差叫齿顶 高。
齿根高hf :分度圆和齿根圆的半径之差叫齿根 高。
互换性与质量 控制基础
(7)
圆柱齿轮公差与测量
本章内容: 概述 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和测量 齿轮精度、侧隙的规定及检测
齿轮的测量
8. 测量时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特别是测头 13接近齿顶时应小心, 别让其滑出齿面而 挤坏测头及工件;注意观察表的指针移动 范围, 如果指针偏向一边, 可用微调滚花 手轮4再次进行调整, 并旋转电感电箱上的 手轮选取合适的放大倍数; 9. 测量完毕用手推着测头并转动横向手轮3, 使其回到起始位置, 这样可以防止测头划 伤工件; 10.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 记录位置;将自动记录器水平面板上的送 纸和笔电流钮子开关扳到开的位置(见图740);记录线的粗、中、细三种线与7mA、 5mA、3mA三种烧线电流相对应, 应根据排 纸速度选取, 排纸速度越大, 烧线电流也 越大, 以划线细而清晰为准;旋转记录笔 微调旋钮, 使其笔尖近似地处于记录纸中 间位置, 然后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记录 器便自动将齿形误差曲线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有关步骤对另一齿面进行测量; 11.在被测齿轮圆周上每隔90位置选测一齿, 每齿左右齿廓都要测量。根据记录曲线取 其中最大值作为评定该齿轮的齿形误差值, 最后判断工件合格与否。
7-5
齿轮测量
7-5-1 齿轮齿距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相对法测量齿轮的齿距(周节)误差; 2.掌握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的数据处理方法,正确理解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实 际含义及其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 二 仪器概述 用周节仪测量齿距误差操作方便,仪器结构简单,故使用较为广泛。它常用于 检验7级及低于7级精度的内外啮合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齿距偏差(对内啮合齿轮其 直径要较大)。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2-16 mm 指示表示值范围 0-1 mm 分度值 0.001 mm
(a)工作原理 (b)径向读数坐标图 图7—36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3.仪器结构
齿轮跳动检查仪外形见图7-37所示。
1.1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12页]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 使用方法, 2.掌握齿轮公称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3.熟悉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4.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量仪说明
测量仪器有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如图1-109所示。 1.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如1-110(a)所示。它的结构、使用方法 和读数方法皆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不同之处仅是量砧的形状为碟形, 以便于碟形量砧能够进入齿轮的齿槽进行测量。
二、实验量仪说明
2.公法线指示规 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如图1-110(b)所示。量仪的弹性开口圆
柱套2的孔比圆柱1稍小,将专门扳手9从圆柱1内孔右端取出, 插入圆柱套2的开口槽中,可使圆柱套2沿圆柱1移动。活动量 爪4的位移通过比例杠杆5传递到指示表(分度值为)6的测头, 由指示表的指针显示出来。按压按纽8,能够使活动量爪4退开 (向左移动)。用组成公称公法线长度的量块组调整活动量爪4 与固定量爪3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6的指针压缩(正转)约半 转,之后转动指示表6的表盘,使表盘的零刻线对准指针,确定 量仪指示表的示值零位。然后,用调整好示值零位的量仪按相 对(比较)测量法来测量齿轮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对公称公法 线长度的偏差。测量时应轻轻摆动量仪,按指针转动的转折点 (最小示值)进法线长度是指齿轮上几个轮齿的两端异向齿廓所包 含的一段基圆圆弧,即该两端异向齿廓间基圆切线线
段的长度。公法线长度偏差ΔE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 Wk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之差。即:
ΔEw=Wk—W
(1-26)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四、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的数值(或从表1-32中查取)。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各反映齿轮哪项使用要求?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各反映齿轮哪项使用要求?公法线长度变动反映齿轮切向误差,对齿轮传动平稳性有影响。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反映齿轮齿厚误差,对齿轮侧隙有影响。
问题二:如何从测量的到的齿轮公法线长度来计算出实际的齿侧间隙?答:可以用公法线长度值(有2个,上下偏差),计算出实际齿厚值(有对应的2个数值)。
再用名义齿厚减实际齿厚得出差值。
互相啮合的一对齿轮都要进行计算,2个差值相加,就是齿侧间隙(2个值,最小间隙和最大间隙)。
问题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公式(2010-08-27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和分度圆直径决定(你未给出分度圆直径及应用,所以我没办法给你准确数,你自己查表)。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Ess=fa*tagа+(jn min+J)/2cosа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jn min=jn1+jn2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a---齿轮副中心距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jn2=K*mn (单位um)mn---法向模数系数K---5~10(油池润滑)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20(10<V<25)30(25<v<60)30~50(V>60)Esi=Ess+TsTs=(Fr^2+br^2)^1/2*2tagα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问题四: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确定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如下;示例二、7FL 如下;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
齿轮测量
图7—39 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
三 实验步骤
1.选择基圆盘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和齿数选择基圆盘,其所需基圆盘直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齿圆柱齿轮: db=mz×cosα 斜齿圆柱齿轮: db=mtz×cosαt 式中: mt—端面模数; αt—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2.选择和安装测头 本仪器共有五种规格的测头:φ1;φ1.5;φ3;φ4.5;φ6,使用时应根据齿轮的齿根槽宽 合理选择,一般取测头直径约为齿根槽宽。 将选择好的测头插入孔中,用螺钉14将其固紧。仪器出厂时已严格保证:此时的测头与被测齿 面的接触点在直尺与基圆盘相切的切平面上; 3.将选择好的基圆盘6安装在轴系8上,将被测齿轮7安装在上下顶针12之间,旋转手轮3移动横 向滑架2,使其上的刻度尺20指零,此时测头13的中心线应通过基圆盘6的中心并与纵向滑架9的 运动轨迹平行; 4.连接好仪器全部接插件;安装好记录纸;打开标准电感电箱22及控制电箱23面板上的电源开 关,红色指示灯亮;将左右开关15及控制电箱面板上的左右开关扳至同一方向, 以测量某一方向 的齿面; 5.旋转垂直手轮17, 使垂直滑架18上下移动, 将测头13位于被测齿轮齿宽的中部; 6.旋转纵向手轮10, 使纵向滑架9移动,当基圆盘6与直尺5刚刚接触时,记住此时纵向手轮10的 位置, 然后再继续转动手轮半圈, 此时就是工作时的压紧力; 7.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读表位置;旋转直尺上的微调滚花手轮4, 使标准电 感电箱22上的电表指针位于零附近, 再旋转调零手轮使其指向零位;
7-5-4 齿轮齿形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会用该仪器测量齿轮齿形误差。 二 仪器概述 3202D型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用于测量齿轮渐开线齿形误差,使用时须根 据被测齿轮的基圆直径更换相应尺寸的基圆盘。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 1-16mm 最大直径 -360mm 最大基圆直径 -320mm 电感比较仪分度值 0.005mm;0.002mm;0.001mm;0.0005mm;0.0002mm 记录器垂直放大比 200X;500X;1000X;2000X;5000X 记录器水平放大比 4:1;2:1;1:1;0.4:1
齿轮质量评定公差
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测量Fp是指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圆弧段(k=1至k=z)内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最大差值.它等于齿距累积偏差的最大偏差与最小偏差的代数差齿距累积总偏差Fp和齿距累积偏差FpkFpk是指k个齿距间的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最大差值,国标GB/T 10095.1—2001中规定k的取值范围一般为2~z /8,对特殊应用(高速齿轮)可取更小的k值.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p和齿距累积偏差Fpk齿距累积总偏差因可以反映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造成的综合误差,所以能较全面的评定齿轮传动的准确性.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p和齿距累积偏差Fpk齿距累积总偏差Fp和齿距累积偏差Fpk通常在万能测齿仪,齿距仪和光学分度头上测量.测量的方法有绝对法和相对法两种.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测量径向跳动FrFr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将测头(球形,圆柱形,砧形)逐个放置在被测齿轮的齿槽内,在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差.齿圈的径向跳动主要反映几何偏心引起的齿轮径向长周期误差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1.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测量径向综合总偏差Fi″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范围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径向综合总偏差Fi″主要反映几何偏心造成的径向长周期误差和齿廓偏差,基节偏差等短周期误差.这个偏差是转动一周所有的齿的一齿偏差Fi“和几何偏心同时作用而形成的。
下面的图是两个偏差的示意:图中的齿轮总共有37个齿,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
Fi”和fi”的单个齿的波形形状都是完全一样的,只是Fi“在fi”的基础上还有另外一个波动。
这个波动和Fr有一定的关系。
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误差主要是由刀具误差和机床传动链误差造成的短周期误差.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一齿切向综合偏差fi′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过一个齿距角内的切向综合偏差,以分度圆弧长计值.主要反映滚刀和机床分度传动链的制造和安装误差所引起的齿廓偏差,齿距误差,是切向短周期误差和径向短周期误差的综合结果,是评定运动平稳性较为完善的指标.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fi″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作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转过一个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主要反映了短周期径向误差(基节偏差和齿廓偏差)的综合结果,但评定传动平稳性不如一齿切向综合偏差fi′精确.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齿廓偏差是指实际齿廓偏离设计齿廓的量值,其在端平面内且垂直于渐开线齿廓的方向计值. 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1)齿廓总偏差FαFα是指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迹线的两条设计齿廓迹线间的距离.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2)齿廓形状偏差ffα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迹线的两条与平均齿廓迹线完全相同的曲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齿廓迹线的距离为常数.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3)齿廓倾斜偏差fHα在计值范围内,两端与平均齿廓迹线相交的两条设计齿廓迹线间的距离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齿廓偏差主要是由刀具的齿形误差,安装误差以及机床分度链误差造成的.存在齿廓偏差的齿轮啮合时,齿廓的接触点会偏离啮合线,引起瞬时传动比的变化,从而破坏了传动平稳性.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齿廓偏差一般情况被测齿轮只需检测齿廓总偏差Fα即可.Fα通常用万能渐开线检查仪或单圆盘渐开线检查仪进行测量.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2.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测量单个齿距偏差fptfpt是指在端平面上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心的圆上,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机床传动链误差会造成单个齿距偏差.齿距偏差与基节偏差和齿形角误差有关,是基节偏差和齿廓偏差的综合反映.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测量螺旋线偏差是指在端面基圆切线方向上,实际螺旋线对设计螺旋线的偏离量.由于齿轮的制造和安装误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沿齿长方向和齿高方向都不是全齿接触,实际接触线只是理论接触线的一部分,影响了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国标规定用螺旋线偏差来评定载荷分布均匀性.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测量螺旋线总偏差Fβ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迹线的两条设计螺旋线迹线的距离.一般情况被测齿轮只需检测螺旋线总偏差Fβ即可Ⅰ-基准面Ⅱ-非基准面b-齿宽或两端倒角之间的距离Lβ-螺旋线计值范围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测量螺旋线形状偏差ffβ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迹线的两条与平均螺旋线迹线完全相同的曲线间的距离,且两条曲线与平均螺旋线迹线的距离为常数Ⅰ-基准面Ⅱ-非基准面b-齿宽或两端倒角之间的距离Lβ-螺旋线计值范围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3.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测量螺旋线倾斜偏差fHβ在计值范围内,两端与平均螺旋线迹线相交的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Ⅰ-基准面Ⅱ-非基准面b-齿宽或两端倒角之间的距离Lβ-螺旋线计值范围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测量为了保证齿轮副的齿侧间隙,就必须控制轮齿的齿厚,齿轮轮齿的减薄量可由齿厚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偏差来控制.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测量齿厚偏差齿厚偏差是指在分度圆柱上,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对于斜齿轮齿厚是指法向齿厚).齿厚下偏差代号为Esni.齿厚上偏差代号为Esns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测量齿厚偏差的测量齿厚偏差可以用齿厚游标卡尺来测量.由于分度圆柱面上的弧齿厚不便测量,所以通常都是测量分度圆弦齿厚.标准圆柱齿轮分度圆公称弦齿厚分度圆公称弦齿高二,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测量4.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公法线长度偏差是指齿轮一圈内,实际公法线长度Wka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k之差.公法线长度上偏差代号为Ebns,下偏差代号为Ebni.三,齿轮副的评定指标齿轮副的安装误差也会影响齿轮副的啮合精度,也必须加以限制.评定齿轮副的精度指标有接触斑点,轴线平行度误差和中心距偏差.三,齿轮副的评定指标1. 接触斑点接触斑点是指安装好的齿轮副在轻微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接触痕迹的大小由齿高方向和齿长方向的百分数表示.齿长方向齿高方向三,齿轮副的评定指标2. 轴线平行度偏差齿轮副的轴线平行度偏差分为轴线平面内的平行度偏差f∑δ和垂直平面内的平行度偏差f∑β,会影响到齿轮副的接触精度和齿侧间隙.三,齿轮副的评定指标3. 中心距偏差中心距偏差是指实际中心距与理论中心距的差值.齿轮副存在中心距偏差时,会影响齿轮副的侧隙.。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怎么确定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怎么确定?听说是要查什么《齿轮精度》手册,请问有电子版的下载吗?图纸上标有精度要求及公差,但是与公法线长度公差并不一致,请问是什么意思?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
课题四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4)齿轮规格:直径≤400 mm的齿轮可以放在固定仪器上进行检验,较 大尺寸的齿轮一般采用量具放在齿轮上进行单项检验。
(5)生产规模:大批量生产齿轮时,应采用综合性的齿轮检验项目,以 提高检验效率;单件小批量生产时,一般可采用单项检验项目。
(6)设备条件:选择检验项目时,还应考虑工厂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 以及习惯的检验方法。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2.齿距累积总偏差FP与k个齿距累积偏差FPK 齿距累积总偏差Fr是指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实际弧长
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 幅度值(如图9一9)。齿距累积偏差实际上是控制在圆周上的齿距累 积偏差,如果此项偏差过大,将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平稳性精 度。 3.齿圈径向跳动Fr
轴向齿距偏差Fpx是指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中 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如图9一24所示,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课题三 圆柱齿轮误差项目及检测
四、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偏差及侧量
侧隙是两个相啮合齿轮的工作齿面相接触时,在两个非工作 齿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具有公称齿厚的齿轮副在公称中心距下 啮合时是无侧隙的。侧隙不是一个固定值,受到齿轮加工误差及 工作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轮齿位置上是变动的。影响侧 隙大小和不均匀的主要因素是齿厚,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基中心 距制”,即在中心距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控制轮齿齿厚的方法获 得所需的齿轮副侧隙。
齿圈径向跳动Fr是指齿轮转一周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齿 轮上)于齿高中部与齿廓双面接触时,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 大变动量。
实验10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
实验10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1.实验目的1.1掌握公法线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1.2加深理解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指标的意义。
2.实验设备绝对法测量用公法线千分尺;相对法测量用万能测齿仪及附件,量块。
3. 实验原理与方案公法线长度W是指基圆切线与齿轮上两异名齿廓交点间的距离。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Wk与公称值W之差.由图10-1知,当被测齿轮齿厚发生变化时,公法线长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是评定齿侧间隙的一个指标。
取公法线长度平均值是为消除运动偏心对公法线长度的影响。
图10-1公法线千分尺测量示意图图10-2万能测齿仪测量∆Fw和∆Ew公法线测量可采用具有两个平行测量面,且能插入被测齿轮相隔一定齿数的齿槽中的量具或仪器,如公法线千分尺、万能测齿仪等。
在大批量生产中,还可以采用公法线极限量规进行测量。
图10-1为公法线千分尺测量示意图。
该量具的结构、使用方法及读数原理同普通千分尺,只是测量面制成盘形,以便于伸入齿间进行测量。
图10-2为用万能测齿仪测量公法线长度示意图。
固定测刀1,其工作面在重锤作用下始终与被测齿廓右侧在分度圆附近接触;活动侧刀2,它与指示表3接触,在弹簧4推力作用下其工作面与被测齿廓左侧面接触,当被测齿轮公法线发生变化时,两侧刀工作面的距离相对公法线公称长度发生微小变动,并如∆实反映在指示表上。
球形测头5用于确定齿轮的周向位置。
4. 实验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4.1 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其公法线公称长度W、跨齿数n 计算:式中:m--模数、 inv --渐开线函数 、--齿形角、x --变位系数、z--被测齿轮齿数,对于标准直齿轮则有: n ≈0.111+0.5 其中n 取成最接近计算值的整数,也可按表10-1选取。
4.2.1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首先用标准量棒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根据跨齿数n 按图10-1所示对被测齿轮逐齿测量或沿齿圈均布测量八条或更多公法线长度,所测得各个公法线长度偏差都在其上、下偏差范围内,才判断为合格。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的确定
18 30 50 80 12
kkkk
mmmm
26 31 37
oooo
pppp
rrrr
ssss
tttt
uuuu
5
aaaaa bbbbb
23 27 31
ccccc
xxxx
yyyy
zzzz
43.5
hhhhh
ddddd
eeeee
2
ggggg
50
4
0
iiiii
0 18 25 31 40 50 63 80
kkkkk jjjjj
0
求 k和Wk 解:(1)k按公式(5)得
k=
(2)Wk 按公式(4)得
z + 0.5 + 1.7491x = 3.84 ,取k=4 9
Wk = mn cosα n [(k − 0.5)π + z ⋅ invα t + 2 tan α n ⋅ x ] = 43.498mm
说明:对于斜齿轮,跨齿数k的计算一般可以采用用公式 5。也可以采用如下算 法:
jn min1 = a (α1 ⋅ ∆t1 − α 2 ⋅ ∆t 2 ) ⋅ 2 sin α n = 0.0667( mm) = 66.7 µm
查表8得 jnmin2= 0.02mn =0.01mm =100μm
jn min = jn min 1 + jn min 2 = 166.7 µm
(2) 齿轮副齿厚上偏差Esns的计算
0
k=
(2)Wk 按公式(8)得
z 28 + 0.5 = + 0.5 = 3.61 ,取k=4 9 9
Wk = 0.94mn [(k − 0.5)π + 0.015z + 0.728 x ] = 53.653( 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K WK+1 1 2 3 4
WK+1-WK= 5
Pb = 6
测量 结果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 Fw=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 Ewm= W -W = (mm)
四、注意事项:
1.按公称公法线长度W,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应注意校准其示值零位。 2.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注意千分尺两个碟形量砧的位置(或 指示 规两个量的位量)。见图:(a)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齿 面在分度圆附近相切,位置正确;(b)图所示两个量砧与齿
面分别在齿顶和齿根处相切,不好;(c)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表读取示值,并记入表中。 (4)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为公法线
长度变动量Fw;
(5)所有读数的平均值与公法线公称长度之差为公法线平均 长度偏差EW m。 F W 和EW m应分别在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和公法线平均 长度上偏差EWms 与下偏差E Wmi 范围内零件才为合格。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 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
的公称值W,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 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WmE∆ 值。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 公称公法线长度W,计算公式:
+2
m、z、α——齿轮的模数、齿数、标准压力角; invα——渐开线函数,inv20度为0.014904;
内,所有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平均与公法线长度公称值 W之差,即: △Ewm =W平均- W 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原理图
公法线千分尺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3. 齿轮公法线长度通常使用公法线干分尺或公法线指
示规测量。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如前图所示。它的结构、 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同外径千分尺一样,不同之处仅是量 砧制成碟形,以便碟形星砧能够伸进齿间进行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根据被测齿 轮的参数进行选择。
齿面在齿顶处相接;(d)图所示两个量砧与齿底相接,错误。
公法线长度测量示意图
五、测量数据: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数据
仪器 被测 齿轮 参数 名 称 分 度 值 (mm) 测量范围 (mm)
模数 m
齿 数z
压 力 角α 20
跨齿数
公法线公称长度 W= (mm)
WK WK+1
测量 记录 序号(均匀 测量) 公法线长度 (mm) 公法线平均 长度W
pb=πmcosα确定该齿轮的模数m,取α=20°。
表1 m=1 、 f 200
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及跨测齿数
(2)根据齿轮的齿数z、模数m、压力角及跨测齿数k,由上表 查出齿轮的公法线公称长度W。 (3)根据所得的公法线公称长度选择测量范围相适应的公法
线千分尺,然后逐齿测量或均布测量6 条公法线长度,从指示
实
验
齿轮误差检测----公法线长度 偏差测量
实验三: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熟悉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公法线长度变动与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计算,理 解二者的差别。 4. 加深理解公法线长度偏差的定义及对齿轮传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主要实验仪器 是公法线千分尺。
z k——测量时的跨齿数(整数)。对于标准齿轮取 k 0.5 9 按上述述公式计算出的跨齿数κ和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 见表。
三、实验步骤
(1) 用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办法确定齿轮的模数m及压力角α 等。 测量时应先按齿轮的齿数确定跨测齿数k,见下表。测出 公法线长度Wk和Wk+1后,先求出基节pb= Wk+1− Wk,再根据
公法线千分尺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 1.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 内,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 差,即: △Fw = Wmax- Wmin 它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 故可 用于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2.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