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高速公路选线定线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设计高速公路中的路线属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性地考虑到多种因素,还要结合所选建设的环境和具体要求,再选用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案,以此充分保证整体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文章将针对如何科学合理设计高速公路路线所选用的基本思路和选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为相关工程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选线方法高速公路设计标准随着地形以及地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地形地质情况越复杂,公路设计相关要求越高[1]。

针对高速公路设计,不管是公路安全部门,还是公路环保部门,都相应地制定了新的要求,促进高速公路设计思路可以不断创新。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转变旧观念,应用新技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可以和谐发展。

1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高速公路是铺设在自然环境中的三维带状构造物,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功能,还应与外界自然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思路[2]。

(1)技术指标和地形相协调路线方案在设计时如果选择技术指标较低,不利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

反之,盲目追求高指标则会大幅增加公路填挖、边坡防护等工程量,破坏沿线自然环境,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在选择技术指标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绕避或穿越方案,使路线与地形相协调。

(2)按地质选线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地质情况不易查明,且地质灾害成因复杂。

地质灾害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建设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甚至诱发连锁式不良反应。

如果在勘察阶段及选线阶段不能清楚地识别地质灾害,可能造成后期路线方案大变更,特殊路基处治费用提升。

因此,高速公路在选线时必须深入研究路线走廊带范围内的地质条件[3]。

(3)尽量土石方平衡、减少土石方量高速公路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土石方工程量过大,比如在山地丘陵地区挖方往往大于填方,导致大量废方无处利用。

挖方会直接破坏山体植被,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地水土流失;再比如在平原地区,路基基本以填方为主,由于耕地限制寻找取土场十分困难。

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与合理设计

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与合理设计

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与合理设计高速公路是连接城市、保障交通畅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高速公路线路的选择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线路的基本走向,接下来要进行路线方案的优选,最后定出具体的线位。

高速公路选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文章对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速公路的合理化设计原则、选线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公路选线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合理设计前言高速公路选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求,如政治、经济、国防等,其选线的原则是以短捷的方向连结主要的控制点,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复杂,如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重要城镇、工农业设施等,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占地拆迁,以及对附近环境的干扰,线型的衔接应做到舒顺连贯,不仅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还体现了线路的整体美观性。

1 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1.1 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高速公路选线的过程中,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是设计的方向,因此要求设计方案必须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对于城市过境交通,以及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联系,能够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疏解。

此外,路线方案的选择还应该可以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1.2 区域路网规划的影响在进行高速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到区域路网规划的影响。

首先需要对现有干线以及铁路、公路分布现状进行分析,还要将未来路网规划加入考虑。

为使公路建设顺利进行,还应充分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如公路和铁路部门。

施工还应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既不能影响到现有的公路铁路网的运行,并满足国省道公路和铁路对于建筑物安全距离和规划计划的要求。

1.3 高压线走廊及其电网规划的影响高速公路选线时,还会受到高压输电走廊、电网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跨度较长,范围广,不可避免地与区域内的电网发生干涉,导致路线的多次穿越。

因此,在进行线路的规划和选择时,应尽量避让高压线走廊,尤其是对于塔架,应尽量防止塔架的拆迁。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选线定线定线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选线定线定线
两点C1 (xC1,yC1)和D2(xC2,yC2), ▪ 圆曲线半径为R。
▪ 要求设计缓和曲线LS连接圆曲线并与直线D1~D2相切。。
4)解析计算法:
(1)直线与圆曲线连接
▪ ①圆心坐标M(xm,ym) ▪ C1C2两点之间距离: S (x C 1 x C 2 )2 (y C 1 y C 2 )2
GQ
p1
p2
q1 q2
建立方程: M 1 M 2 ( R 1 R 2 p 1 p 2 ) 2 ( q 1 q 2 ) 2 M 1 M 2 R 1 R 2 D ( x m 2 x m 1 ) 2 ( y m 2 y m 1 ) 2
( R 1 R 2 p 1 p 2 ) 2 ( q 1 q 2 ) 2 ( R 1 R 2 D ) 2
x M x D 1 x /co cs o M 1 s 8 ()0
y M y D 1 x /co si s M n 1 ( 8 )0
当计算出之间缓和曲线起点坐标及方位角后,即 可据此计算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
(3)卵型曲线与两边线的连接计算:
从两条直线上分别选取两个点,采集坐标,标定 两直线。同时必须确定第一条边上一点的里程桩号, 作为推算该路段里程桩号的基点。
x D i x M i R coM iD s i
yD i yM i R isiM n iD i
(2)中间缓和曲线坐标计算
按近似计算公式 回旋线参数: A4 24DR13R23
(R1 R2)3
必须检查参数A是否在规定范围R2/2<A<R2。 中间缓和曲线段长度LF计算 :
衔接点D1处缓和曲线长度为lD1,D2点缓和曲线 长度为lD2,
arccoSs
2R
C12arc

叙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叙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叙述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 全面布局:这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

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

例如,在起讫点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岭,或者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

这些都属于路线的布局问题。

2. 逐段安排:这是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

即是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

3. 具体定线: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反复穿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

这一步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

具体定线由详测时的选线组来完成。

选定道路中线位置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种方法。

请注意,以上是公路选线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选线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

简述公路选线-定线的方法

简述公路选线-定线的方法

简述公路选线\定线的方法【摘要】公路路线的选择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灵魂核心,路线方案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经济性及合理性,并对促进建设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传统的公路路线选择方案因未有科学的选线经验,导致公路项目实施后大大加大了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且未能发挥公路工程本身的公路职能,损害了社会群众的利益。

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公路选线、定线的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线;选线;定线;方法公路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创造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而早期我国在公路路线的选择上未有科学的选线经验,导致整个公路投资损失巨大,且给周围的居民群众也造成了经济损失。

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公路选线标准,既能降低公路建设的成本投资,也能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一、坚守原则,合理选择路线公路选线过程要坚持科学的原则标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公路建设需要投入的成本、收益、损失等问题。

必须要全面考虑所选路线的科学与否,这样才能体现出公路工程的现实价值。

当前,公路选线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包括:1、勘察原则。

地质勘察是公路路线选择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在勘察阶段掌握所选路线走廊带各方面相关的资料,如: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异常地质的勘察。

通过对勘察结果的分析,可以绕开不良地质的路段应尽量绕开。

防止各类因不良地质引发的公路危险事故的发生[1]。

2、安全原则。

最近几年,国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因公路自身线形指标不达标导致的意外事故不甚枚举。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所选的公路路线必须是安全可靠、指标合理的,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安稳、舒适地度过此公路路段,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是公路选线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3、经济原则。

国家重点投资公路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交通网络是否发达,对该地区的招商引资、物流运输等都有重大影响。

在公路选线时要充分考虑该公路的建设对沿线区域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同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投资最少的建设方案。

高速公路选线

高速公路选线

道路平面线形: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线性连续、均衡、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2由面到带,由带到线。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的基础上论证、确定公路路线方案。

3高速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与当地景观相协调。

4合理利用地形,平纵横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山岭区选线:
一般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1沿河线
2越岭线: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深挖过岭,当挖深超过25-30米时与隧道方案进行比选。

并考虑环境因素。

越岭线的纵坡力求均匀,平均纵坡和纵坡长度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执行。

3山脊线
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高差也不悬殊处。

桥隧与道路线形的配合:。

基于社会评价谈高速公路选线定性分析

基于社会评价谈高速公路选线定性分析

在高速公路项 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中,作为项 目评估的一 部分,社会评价起步较晚 , 中有些指标界定还不完善 ;同时,由于项 其 目社会评价的间接效益指标多 ,对高速公路的社会影响评价,从项 目对 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角度考虑 ,评价分析较广泛 的内容 ;既包括有经 济因素又区别以往纯经济评价 。高速公路 的社会影响评价应包括 以下几 个方面 : 1)对地 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 的影响 :沿线土地的增值 , 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人 口分布的变化 ,产业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占用土地 的 损失。 2 对人 民生活 、工作的影响 :交通的便利程度和舒适性 ,促进居 ) 民出行和货物流通的效果 :交通事故减少而致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 的降 低效果。 3)对就业 的影响 :项 目建设 期和使 用期就业情况 ,与建设项 目相 关行业的就业效果 , 目建成后导致商业、服务业 的就业情况 , 项 就业收 人增加及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 。 4 对 区域运输 网的影响 : ) 增强路网通过能力 ,提高路网效率 。 5 对 自然环境 的影响 :诸如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 、分割景观、 ) 影响水文环境、重新划分和阻隔土地、破坏生态环境及 自然平衡等有形
或无 形 的影 响。
2 高 速公路 选线 的原 则与指 导思 想
高速公路项 目对社会 、经济及环境的影响是相互联 系在一起的,有 时要分清界限很难 。如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既是一个 社会 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 问题。在公路工程建设 中, 设计是公路工程 的 灵 魂 ,线 形设计 是整个道路设计的基础 ,技术指标 和线 形设计应切合 实际,符合 自然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 ,公路设计者要树立 以人为本 ,人 与自 然融洽的理念 ,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 对公路设计不断探索 , 用心体 会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紧跟时代前进 的步伐 , 设计 出满足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求的一流精品工程 ,因此高速公路选线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 1 坚持围绕生态环境 保护这 一主题进行路线方案多方案论证比选 )

公路选线的三个步骤

公路选线的三个步骤

公路选线的三个步骤
公路选线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公路时确定道路的位置和走向。


般来说,公路选线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地形勘测和分析,在进行公路选线时,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
测和分析。

这包括对道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
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地形的勘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可能
的线路走向,找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选线工作提
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线路走向确定,在进行公路选线时,需要根据地形勘测和分
析的结果,结合工程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最佳的线路走向。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形起伏、土地利用、环境
保护、交通需求等,以及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公
路的安全和经济性。

3. 选线报告编制,最后一个步骤是编制选线报告。

选线报告是
对选线过程的总结和归纳,包括选线的依据、过程、结果和建议等
内容。

选线报告需要详细描述选线的理由和依据,对可能存在的问
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同时,选线报
告也是后续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对公路建设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公路选线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形、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道路勘测设计9-道路选线及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9-道路选线及定线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1、尽可能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尽量避绕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
3、如果穿越则选择窄、浅、底平缓之处, 且做必要公工程措施,保证稳定性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五)注意处理新、旧路关系
1、原路低于二级时,能改则改,否则应 新建
2、原路高于二级,则原有公路留作辅道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9.3 山岭区选线
(1)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 山脊线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9.3 山岭区选线
(2)沿溪线特征:地形、地质灾害、水害
(3)路线布局:河岸选择、线位高低、跨河地 点三者关系
3、具体定线: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9.2.2 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关系 (四)注意土壤水利条件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9.3 山岭区选线
(1)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 山脊线
(2)越岭线特征:纵断面为主导
(3)路线布局: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两 侧展线三者关系
(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少占或不占高产田
第二篇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选线及定线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各领域往来日益频繁,对公路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不断完善高速公路质量成为了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主要助力,设计和建设高速公路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各类产品的运输情况,还会关乎家的综合国力情况和经济利益的获取方面。

真正对所设计的高速公路的路线影响因素有很多种,比如,地质情况、人文环境以及施工标准等等,这就给设计高速公路的基本思路和选线方面带去了极大的挑战。

需要相关单元和工作人员及时革新设计观念,积极采用新型的技术,有效促进高速公路设计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选线方法1高速公路选线流程选线工作贯穿于整个高速公路设计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的工作相互依托。

随着设计任务的不断深入,路线方案的研究范围由大变小,研究深度由浅变深,研究内容由宏观变微观,这样有利于缩短设计时间,减少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成本。

高速公路的路线选择大致可分为走廊带选择、路段方案比较、局部线位优化三个阶段。

其中走廊带选择主要应用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解决高速公路的起点、关键控制点、终点及基本走向问题。

在这一阶段应结合实地踏勘资料选择多条路线方案进行同深度比较,不刻意挑选用来衬托推荐方案的不必要方案;路段方案比较是工作量最大,研究最深入,主要应用于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

在走廊带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选择路线的细部控制点,完成路线总体布局,并对路线长度、桥隧比、工程规模、环境影响、占地等参数进行对比;局部路线线位优化是路线方案比选的最后一步,主要应用于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此阶段,必须充分听取咨询单位、专家审查意见,保证路线设计基础资料齐全可靠,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路线方案经济、合理、安全。

2高速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实际设计高速公路时,需要确定最优的选线方案,首先,需要使所策划的选线方案和区域城镇的布局、功能定位、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的布局相一致,还要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达到互补和协调的作用。

《道路定线》课件

《道路定线》课件
《道路定线》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道路定线的基本概念 • 道路定线的步骤和方法 • 道路定线的注意事项 • 道路定线的实践案例
01
道路定线的基本概念
道路定线的定义
• 道路定线:指在选定的走廊带内,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 通量等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对道路的起终点、平面交 叉、立体交叉、桥梁、隧道等进行合理确定,完成道路平面和 纵断面设计,以满足交通需求。
纸上定线
初步设计
在纸上进行初步的道路定线设计,根据现场踏勘的结果和相关规范,考虑道路 的走向、线形、宽度等要素。
方案评估
对初步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缺点,为后续的实地选线提供 参考。
实地选线
优化设计方案
根据初步设计的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调整。
确定控制点
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地形条件,确定道路的控制点,如交叉口 、桥梁、隧道等。
道路定线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确定道路的走向、线形和主要构造物 位置,满足交通需求,提高道路通行 效率,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土地利用 等因素。
意义
合理的道路定线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 能力和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促进区 域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
道路定线的本原则
满足交通需求
节约土地资源
考虑环境因素
生态保护
在道路定线时,要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域。同时 ,采取必要的生态恢复措施,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协调性
考虑道路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避免道路建设破坏自然景观,同时通过合理的线形设计,使道路融入 自然环境,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考虑经济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道路勘测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理工大学

第一章测试1.本课程道路范畴主要是:()A:林区道路B:公路C:城市道路D:厂矿道路答案:BC2.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

A:公路设计前的交通量B: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D: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答案:C3.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美观B:行车方便C:提高舒适性D:分隔行车道答案:D4.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正确的有( )A:在工作中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用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B: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免费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C: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D:平均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答案:ACD5.城市道路分为几类?()A: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B:慢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D:快速路,主干路,支路。

答案:C6.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A:功能B:温度C:高度D:地域答案:A7.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一般车辆。

()A:错B:对答案:A8.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A:错B:对答案:B9.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超高是为了减少()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

A:摩擦力B:重力C:离心力D:弹力。

答案:C2.当按直线—回旋线—回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线形是()。

A:凸型B:基本型C:卵型D:S型答案:B3.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高速公路工程中的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的要点

高速公路工程中的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的要点

高速公路工程中的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的要点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现代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是两个关键的环节。

准确的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经济和高效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高速公路工程中线路选线和地形测量的要点,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和专业爱好者有所启发。

一、线路选线的要点线路选线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选线可以减少建设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要考虑环境保护等因素。

在进行高速公路线路选线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路线的经济性在选线时,要考虑线路的经济性,避免过多的拐弯和起伏,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这需要对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合适的线路走向。

2. 路线的安全性安全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

选线时,应避开陡坡、急转弯等危险地段,并确保线路设计符合国家道路标准。

同时,要考虑交通流量、交通安全设施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运行。

3. 路线的环保性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线路选线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避开生态脆弱区、水源保护区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如选择地势较低、影响较小的区域建设高速公路。

4. 特殊地质条件的考虑在某些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如山区、沼泽地等,选线时需要特别谨慎。

应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质构造情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选线方案,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风险。

二、地形测量的要点地形测量是高速公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为线路选线和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地理信息。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测量方法的选择地形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现场测量、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提高测绘效率和精度。

在现场测量时,应考虑地貌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技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区范围的确定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区范围。

高速公路选线定线

高速公路选线定线

第八章高速公路选线、定线第一节概述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一、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

1.地形:1)平原、微丘地形(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

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2)山岭、重丘地形(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

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

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

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以上。

2.气候: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

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

6.植被情况: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逞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水理和热理状况。

第七章 高速公路定线及现场放线

第七章 高速公路定线及现场放线

②各线元上加桩坐标计算 Ⅰ.直线上加桩坐标 Ⅱ.圆曲线上加桩坐标 Ⅲ.缓和曲线上加桩坐标 a. 直线与圆曲线连接时 b. 反向曲线连接时 c. 同向曲线连接时
7.1.2 航测定线
纸上定线必须要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这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 物力,劳动强度大,选线周期长。而航测定线是利用航测像片选线, 或者通过航测成图在图纸上定线,这样可以把大量的野外工作搬到室 内来做,选线人员可以在像片和图纸上找出许多比较方案,从而提高 选线质量。我国领土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有不同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像 片,容易收集。将像片拼接成地貌略图,通过立体观察,可以了解选 线地区的山脉、水系以及工程地质情况。对于在特别困难的山岭、森 林、沙漠、草原地带定线时,航测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用价值。
1. 2. 3. 4. 5.
思考题
7.1 纸上定线有哪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 7.2 简述纸上定线的一般步骤及要点。 7.3 试推导设缓和曲线时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谢谢大家!
7.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 位置的方法。 1. 纸上定线的步骤 (1)收集资料与准备工作 (2)根据地形和地物初定路线的位置 (3)定线必须满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同时又要参照初拟的路线位置 进行。根据不同地形特点,定线方法有“直线型定线法”和“曲线型 定线法”两种。 (4)纵断面设计 (5)最佳横断面修正 (6)现场核对 纸上定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试线、比较、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 定线时要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断 面,反复试线,直到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显著节省工程或增进美 感时,才可以认为纸上定线工作已完成。
3)坐标计算 采用曲线型定线法定出的路线平面线形仍然是由直线、圆曲线和 回旋线三种线形元素所组成的。当各线形元衔接点的坐标一经确定, 路线平面线形的形状和位置便完全确定了。下面分别介绍各种组合线 形线元衔接点的坐标和线元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 ①各线元衔接点坐标计算 Ⅰ.直线与圆曲线的连接 Ⅱ.两反向曲线的连接 Ⅲ.同向圆曲线的连接

第八章高速公路选线、定线定线7-3

第八章高速公路选线、定线定线7-3

Ls1
Ls2
HY=ZH+Ls1,HZ=ZH+L,YH=HZ-Ls2
第十六页,共33页。
(2)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设前直线上点(x1,y1)的里程桩号为Lcz,
ZH Lcz (x1 X ZH )2 ( y1 YZH )2
平曲线长度
L
(| 2
1
|
1
2)R
180
Ls1
Ls2
HY=ZH+Ls1,HZ=ZH+L,YH=HZ-Ls2
LD q12 (R1 p1)2
arctg R1 p1
q1
圆心M2到公切点D2的方位角: M 2D2 Q 180 2
LD 2
q22 (R2 p2 )2
2
arctg
R2 q2
p2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如果回旋线参数A计算不准确,则由M1和M2计算出的D2坐标不相等 ,即D2不是公切点。

LD2
θ
LD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公切点D2坐标计算:
圆心M1到公切点D2的方位角:
M1D2 Q
D2点的坐标: X D2 X M1 LD cos M1D2
YD2 YM1 LD sin M1D2
X D2 X M2 LD2 cos M2D2 YD2 YM 2 LD2 sin M 2D2
N
若x2 x1,
1 1 180
(x2, y2 )• q1
1
1 HY
p1
LZHM
N (x3 , y3 ) • 2
YH p2
R
LHZM M (xm , ym )
ZH
•(x1, y1)
2
arctan

第三章公路定线(最后定稿)

第三章公路定线(最后定稿)

第三章纸上选(定)线第一节概述一、选线的意义选线确实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并确信线路的空间位置的进程。

公路沿线散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和设施,如桥涵﹑隧道、排水﹑平安设施,高速公路上还有收费站、立交、通信设施等。

公路线路的位置决定了各类建筑物的配置和设备的位置,反之有一些建筑物的配置也阻碍线路的位置。

线路的位置不仅对工程数量和工程费用有庞大阻碍,而且对运行平安和运输效率产生深远阻碍。

因此,公路修建之前必需定好线路位置,才能进行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设计。

公路选线是公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要做好选线工作,必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慢慢接近地、分时期地进行工作,内容应从粗到细、从整体到局部,工作进程是从面到带、从带到线,同时使线路位置设计有步骤地从较多的方案中通过量次选优,最终达到最正确的空间位置。

这种特点,决定了公路定线进程中内、外业的关系。

外业勘测与调查是内业定线的依据,而内业定线又指导下一时期的外业勘测,通过量次反复最后才将线路测设于地面。

二、各时期选(定)线工作的大体内容1.可行性研究依照公路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

选(定)线时通常利用1:1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形图,在规定的线路起终点间的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通过概略评比后,提出较好的、值得进一步比选的方案加以评判,供上级决策并为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基础资料。

这一时期的选(定)线工作确实是“从面到带”,解决线路走向及其与其他线路的连接问题。

外业方面,只进行重点踏勘。

2.初步设计时期依照上级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在对线路方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外业初测,测绘1:2000~1:5000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并进行各方案的纸上定线和要紧技术标准的研究评比,推荐最好的方案,供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批,这确实是“从带到线”。

3.技术设计时期依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线路方案和审批意见,逐段研究线路位置的合理性,进行线路的改善,然后再把带状地形图上的线路敷设于地面上,并进行外业定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高速公路选线、定线第一节概述定义:选线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一、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

1.地形:1)平原、微丘地形(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

(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

(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

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

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

2)山岭、重丘地形(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

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

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

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以上。

2.气候: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

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

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

6.植被情况: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逞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水理和热理状况。

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多方案选择: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路线总体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小比例尺1:2.5~1:10万地形图)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

(地形图1:1000~1:5000比例尺)3.具体定线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第二节路线方案选择一、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等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筋、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4.其他如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

二、评价路线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路线长度(2)线形标准、技术指标(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土石方、路面、桥涵、挡土墙、防护工程(5)材料用量:钢材、水泥、木材(6)劳动力:数量、来源(7)工程总造价。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

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的方案。

4.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第三节平原地区选线一、平原区路线特点✓平原区是地面高度变化微小的地区,有时有轻微的波状起伏和倾斜;✓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上、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又多等特点;✓路线纵坡及曲线半径等几何要素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一)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1.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

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

3.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何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

(二)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基本原则:过境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连接公路:选择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连接或穿越城镇。

1.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

2.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

3.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

当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

(三)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1. 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2. 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3.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4.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

(四)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高地布线。

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

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

(五)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1. 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

处理好充分利用与积极改造的关系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

(六)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产地,以减少施工,养护材料运输费用。

第四节山岭区选线山岭区特征:地形方面: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变化复杂;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

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一、沿河(溪)线定义:沿河(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适用条件:路线主要控制点在山谷一侧,相对高程不大。

自然条件特点:山区河流,谷底一般不宽,两岸台地较窄;河流多具有弯曲的特点;河谷地质情况复杂;山区河流易出现洪水流量。

(一)路线布局1、河岸选择1)地形、地质条件: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

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除国防公路外,一般路线应尽可能选择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其他如对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等要创造便于联系的条件。

2、路线高度✓沿河(溪)线的线位高低,是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准和工程经济来选定的。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0.5m以上)。

高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山腰线)。

低线的特点: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最大缺点是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高线的优点: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高线的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大;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综合评价: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3.桥位选择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跨主流(跨河换岸)跨支流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1)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

(2)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

(3)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

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

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1)从支河(沟)口直跨(2)绕进支沟上游跨越(二)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1、开阔河谷1)沿河岸;2)靠山脚;3)直穿田间(一般不宜采用)2、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1)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

2)取直路线。

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

3、陡崖峭壁河段绕避的方法:越岭线方案穿峡谷的路线:1)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2)硬开石壁。

4.、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利用下游支沟或平缓的山坡展线下降。

二、越岭线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越岭线的关键问题:克服高差。

选线的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

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由纵坡控制。

设两控制点高差为H,则路线长度为: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一)垭口选择1.垭口位置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2.垭口标高选择:标高较低的哑口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可通过:软弱层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的垭口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二)过岭标高的选择1.浅挖低填:适用:过岭地段山坡平缓,哑口宽而厚的地形2.深挖垭口适用:垭口比较瘦削时。

3. 隧道穿越适用:当垭口挖深在20~25m以上,特别是垭口瘦薄时。

(三)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定义:展线是在两控制点间采用某种方式延长路线长度,以减小纵坡度的过程。

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

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1)自然展线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2)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

回头曲线:偏角等于或大于180°。

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

(2)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

(3)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山沟或山坳。

回头展线应注意的问题:1)回头曲线间距应尽可能大,以分散回头曲线、减少回头个数。

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