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软件测试的级别、类型及方法(上)
软件测试教学大纲+完整版
10.2.5 构建触发器
10.2.6 job关联
10.2.7 添加HTML Publisher插件
10.2.8 添加 Reports
10.2.9 报告展示
10.2.10 Jenkins中的HTML展示
10.3本章小结
4
2学时
上机内容:
接口自动化测试练习
第11章WebUI自动化测试
7.5 本章小结
2
2学时
上机内容:
用Firefox浏览器抓取报文并进行分析
第8章 接口测试
8.1 为什么要做接口测试
8.2 接口测试的定义
8.3 接口测试实例分析
8.3.1 接口文档解析
8.3.2 测试用例设计
8.4 接口测试工具
8.4.1 安装Postman工具
8.4.2 使用Postman的基础功能
4.2.6 测试总结
4.3 系统上线与运维
4.4 本章小结
2
第5章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及应用
5.1 逻辑覆盖法
5.1.1 语句覆盖
5.1.2 判定覆盖
5.1.3 条件覆盖
5.1.4 条件判定组合覆盖
5.1.5 多条件覆盖
5.1.6 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5.2 基本路径测试法
5.2.1 程序的控制流图
5.2.2 控制流图的环路复杂性
12.2.2 项目介绍
12.2.3 需求分析
12.2.4 脚本开发
12.2.5 使用LoadRunner完成H5网站的脚本开发
12.3 场景设计精要
12.4 性能测试分析思路
12.4.1 观察现象
12.4.2 层层递进
12.4.3 缩小范围
软件测试与验收标准操作规程
软件测试与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 (2)1.1 制定目的 (3)1.2 适用范围 (3)1.3 定义与术语 (3)第二章软件测试概述 (3)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3)2.2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4)2.3 软件测试的类型与级别 (5)第三章测试计划与管理 (5)3.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3.1.1 需求分析 (5)3.1.2 确定测试范围 (6)3.1.3 测试策略制定 (6)3.1.4 测试计划编写 (6)3.2 测试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6)3.2.1 测试用例设计 (6)3.2.2 测试环境搭建 (6)3.2.3 测试执行 (6)3.2.4 测试问题跟踪 (6)3.2.5 测试进度监控 (6)3.3 测试计划的变更管理 (7)3.3.1 变更申请 (7)3.3.2 变更评估 (7)3.3.3 变更实施 (7)3.3.4 变更跟踪 (7)3.3.5 变更记录 (7)第四章测试用例设计 (7)4.1 测试用例的定义与分类 (7)4.2 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8)4.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8)第五章功能测试 (8)5.1 功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8)5.2 功能测试的执行过程 (9)5.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9)第六章功能测试 (10)6.1 功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10)6.2 功能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0)6.2.1 功能测试方法 (10)6.2.2 功能测试工具 (10)6.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11)6.3.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1)6.3.2 功能优化策略 (11)第七章安全测试 (11)7.1 安全测试的基本概念 (11)7.1.1 安全测试的定义 (11)7.1.2 安全测试的目的 (11)7.1.3 安全测试的分类 (12)7.2 安全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2)7.2.1 安全测试方法 (12)7.2.2 安全测试工具 (12)7.3 安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2)7.3.1 结果分析 (13)7.3.2 结果报告 (13)第八章兼容性测试 (13)8.1 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概念 (13)8.2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3)8.2.1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 (13)8.2.2 兼容性测试的工具 (13)8.3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4)8.3.1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 (14)8.3.2 兼容性测试报告 (14)第九章回归测试 (14)9.1 回归测试的基本概念 (14)9.2 回归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5)9.2.1 回归测试方法 (15)9.2.2 回归测试工具 (15)9.3 回归测试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15)9.3.1 回归测试结果评估 (15)9.3.2 回归测试报告 (15)第十章自动化测试 (16)10.1 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概念 (16)10.2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选择与评估 (16)10.3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开发与维护 (17)第十一章测试团队管理 (17)11.1 测试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7)11.2 测试团队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18)11.3 测试团队的工作流程与协作 (18)第十二章测试结果验收与交付 (19)12.1 测试结果的验收标准 (19)12.2 测试结果的验收流程 (19)12.3 测试结果的交付与存档 (20)第一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规范本组织/企业/项目(以下统称“主体”)的管理活动,保障主体合法权益,促进主体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特制定本手册/规定/办法(以下统称“本规定”)。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软件测试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1. 按照测试级别分类:根据软件开发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软件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 单元测试(Unit Test):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通常是对独立模块或者功能函数进行测试。
主要目的是验证代码的正确性、测试单元的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满足预期要求。
-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测试不同模块的集成情况,主要目的是验证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常,检查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并且模块之间能否正确协同工作。
- 系统测试(System Test):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系统需求,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检查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等。
-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由最终用户或者用户代表进行的测试,目的是为了确认系统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和需求,是否准备好部署和投入使用。
2. 按照测试方法分类:根据测试的方法或者策略的不同,可以将软件测试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 黑盒测试(Black Box Test):测试人员仅根据需求规格和功能规格,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不考虑内部的实现细节。
黑盒测试主要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确实现,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测试的。
- 白盒测试(White Box T est):测试人员可以访问系统的内部,了解系统的实现细节,测试人员根据代码逻辑和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主要验证系统的完整性、代码覆盖率、逻辑控制等。
3. 按照测试对象分类:根据测试的对象不同,可以将软件测试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主要测试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保证软件的功能与预期一致。
-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主要测试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等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程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程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5)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5)1.2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 (5)1.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5)第2章软件测试类型与层次 (5)2.1 单元测试 (5)2.2 集成测试 (5)2.3 系统测试 (5)2.4 验收测试 (5)第3章测试用例设计 (5)3.1 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 (5)3.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3.3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第4章缺陷管理 (5)4.1 缺陷报告 (5)4.2 缺陷生命周期 (5)4.3 缺陷分析 (6)第5章自动化测试 (6)5.1 自动化测试概述 (6)5.2 自动化测试工具 (6)5.3 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 (6)第6章功能测试 (6)6.1 功能测试基础 (6)6.2 功能测试工具 (6)6.3 功能瓶颈分析 (6)第7章软件质量保证 (6)7.1 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6)7.2 质量保证与软件过程改进 (6)7.3 质量保证体系 (6)第8章评审与审计 (6)8.1 代码审查 (6)8.2 设计审查 (6)8.3 测试审查 (6)第9章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 (6)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6)9.2 测试团队协作 (6)9.3 测试项目管理 (6)第10章敏捷测试 (6)10.1 敏捷测试概述 (6)10.2 敏捷测试实践 (6)10.3 敏捷测试工具 (6)第11章安全测试 (6)11.1 安全测试基础 (6)11.2 常见安全漏洞分析 (6)11.3 安全测试工具 (6)第12章测试前沿技术 (7)12.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测试中的应用 (7)12.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测试 (7)12.3 物联网测试技术展望 (7)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7)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7)1.2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 (7)1.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7)第2章软件测试类型与层次 (8)2.1 单元测试 (8)2.2 集成测试 (8)2.3 系统测试 (8)2.4 验收测试 (8)第3章测试用例设计 (9)3.1 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 (9)3.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3.3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第4章缺陷管理 (10)4.1 缺陷报告 (10)4.1.1 缺陷基本信息 (10)4.1.2 缺陷描述 (10)4.1.3 缺陷相关附件 (10)4.2 缺陷生命周期 (10)4.2.1 发觉(Open) (11)4.2.2 确认(Confirmed) (11)4.2.3 解决(Fixed) (11)4.2.4 验证(Verified) (11)4.2.5 关闭(Closed) (11)4.3 缺陷分析 (11)4.3.1 缺陷分布分析 (11)4.3.2 缺陷原因分析 (11)4.3.3 缺陷趋势分析 (11)4.3.4 缺陷预防措施 (11)第5章自动化测试 (11)5.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2)5.1.1 定义 (12)5.1.2 分类 (12)5.1.3 原理 (12)5.1.4 优势 (12)5.2 自动化测试工具 (12)5.2.2 Appium (13)5.2.3 JMeter (13)5.3 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 (13)5.3.1 等价类划分法 (13)5.3.2 边界值分析法 (13)5.3.3 错误推测法 (13)5.3.4 判定表法 (13)5.3.5 关键字驱动法 (13)5.3.6 页面对象模型(POM) (13)第6章功能测试 (14)6.1 功能测试基础 (14)6.2 功能测试工具 (14)6.3 功能瓶颈分析 (14)第7章软件质量保证 (15)7.1 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15)7.1.1 质量 (15)7.1.2 软件质量 (16)7.1.3 质量保证的定义 (16)7.1.4 质量保证的目标和原则 (16)7.2 质量保证与软件过程改进 (16)7.2.1 软件过程改进的概念 (16)7.2.2 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 (17)7.2.3 质量保证与软件过程改进的关系 (17)7.3 质量保证体系 (17)7.3.1 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17)7.3.2 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要点 (17)第8章评审与审计 (18)8.1 代码审查 (18)8.1.1 目的 (18)8.1.2 方法 (18)8.1.3 输出 (18)8.2 设计审查 (18)8.2.1 目的 (18)8.2.2 方法 (18)8.2.3 输出 (19)8.3 测试审查 (19)8.3.1 目的 (19)8.3.2 方法 (19)8.3.3 输出 (19)第9章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 (19)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9)9.1.1 测试管理层 (19)9.1.2 功能测试组 (19)9.1.4 自动化测试组 (20)9.1.5 安全测试组 (20)9.2 测试团队协作 (20)9.2.1 明确角色和职责 (20)9.2.2 沟通与协作 (20)9.2.3 共享资源 (20)9.2.4 跨部门协作 (20)9.3 测试项目管理 (20)9.3.1 测试计划 (20)9.3.2 测试用例管理 (20)9.3.3 缺陷管理 (20)9.3.4 风险管理 (21)9.3.5 测试报告 (21)第10章敏捷测试 (21)10.1 敏捷测试概述 (21)10.1.1 敏捷测试基本概念 (21)10.1.2 敏捷测试原则 (21)10.1.3 敏捷测试的优势 (21)10.2 敏捷测试实践 (22)10.2.1 测试计划 (22)10.2.2 测试设计 (22)10.2.3 测试执行 (22)10.2.4 测试反馈 (23)10.2.5 测试改进 (23)10.3 敏捷测试工具 (23)10.3.1 JIRA (23)10.3.2 Selenium (23)10.3.3 JMeter (24)10.3.4 Allure (24)第11章安全测试 (24)11.1 安全测试基础 (24)11.1.1 安全测试概念 (24)11.1.2 安全测试目标 (24)11.1.3 安全测试原则 (25)11.1.4 安全测试方法 (25)11.2 常见安全漏洞分析 (25)11.2.1 SQL注入 (25)11.2.2 跨站脚本攻击(XSS) (25)11.2.3 跨站请求伪造(CSRF) (25)11.2.4 其他常见漏洞 (25)11.3 安全测试工具 (26)11.3.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26)11.3.2 动态测试工具 (26)11.3.4 模糊测试工具 (26)第12章测试前沿技术 (26)12.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测试中的应用 (26)12.1.1 智能化测试用例 (26)12.1.2 智能化缺陷定位 (26)12.1.3 智能化测试评估 (27)12.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测试 (27)12.2.1 VR/AR设备兼容性测试 (27)12.2.2 VR/AR功能测试 (27)12.2.3 VR/AR用户体验测试 (27)12.3 物联网测试技术展望 (27)12.3.1 设备互联测试 (27)12.3.2 网络安全性测试 (27)1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试 (27)好的,以下是一份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程的目录: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过程1.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第2章软件测试类型与层次2.1 单元测试2.2 集成测试2.3 系统测试2.4 验收测试第3章测试用例设计3.1 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3.2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3.3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第4章缺陷管理4.1 缺陷报告4.2 缺陷生命周期4.3 缺陷分析第5章自动化测试5.1 自动化测试概述5.2 自动化测试工具5.3 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第6章功能测试6.1 功能测试基础6.2 功能测试工具6.3 功能瓶颈分析第7章软件质量保证7.1 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7.2 质量保证与软件过程改进7.3 质量保证体系第8章评审与审计8.1 代码审查8.2 设计审查8.3 测试审查第9章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9.2 测试团队协作9.3 测试项目管理第10章敏捷测试10.1 敏捷测试概述10.2 敏捷测试实践10.3 敏捷测试工具第11章安全测试11.1 安全测试基础11.2 常见安全漏洞分析11.3 安全测试工具第12章测试前沿技术12.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测试中的应用12.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测试12.3 物联网测试技术展望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通过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和评价,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预定的需求和设计,查找并排除其中潜在缺陷和错误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一.信息有哪些根本性质?:事实性是信息的核心价值。
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其价值为负:信息扩散的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扩散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中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一般分为战略级、战术级和执行级三层:一方面是指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指信息在传输和扩散的过程中会不断丰富:企业信息集中存放,实现共享:由于对事物本身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信息的滞后性是说信息需要进展加工处理或传播,因此信息总是落后于事务的发生时间3.信息的价值如何衡量?如何才能正确的实现其价值?〔网上找,原题〕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内在价值〕信息产品的价值V=生产该信息所花本钱C+利润P;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外延价值〕收益P=最好方案的收益Pmax-任选某个方案的收益Pi。
对生产信息商品的企业,应用内在价值确定信息的定价,对使用信息的企业,应用信息的外延价值衡量住处或信息系统是否合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中应当用外延价值。
4.简述系统工程的三维构造。
系统工程的三维构造有:(1)知识维:指完成各阶段所需要的知识(2)时间维:指将系统研制分为七个阶段来进展,分别为制定规划、拟订方案、系统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3)逻辑维:指系统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所经历的步骤,分别为摆明问题、评价体系的设计、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方案5.简述信息系统具有哪些功能。
1. 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数据采集就是把分布各部门、各处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转化成信息系统所需的形式识别、整理、表达、录入2. 数据的处理对数值型数据进展的各种算术运算,对非数值型数据的排序、转换、提取等都视为对数据的加工3. 数据的存储〔1〕要存储什么信息:由系统目标确定存储什么信息〔2〕保存多长时间:根据系统要求确定〔3〕存储方式:由系统目标决定,一般可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存放方式4. 数据的传输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设备,实现信息从发方到收方的流动及时、迅速、平安、可靠5. 信息的管理保证信息准确性保证数据唯一性保证信息及时性保证信息平安性6. 信息的使用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一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信息使用的三个阶段: 提高效率;及时转换价值;寻找时机6.如何理解环境及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1〕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开展、企业间竞争的加剧〔2〕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员工需求的变化、工作手段的变化第二章2.简述构造化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测试策略与方法
软件测试分类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系统测试等
静态测试是不执行 代码而检查文档、 代码或设计的过程, 如代码走查;动态 测试是执行代码以 检查软件功能的过 程,如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程序 中最小可测试单元 进行测试,如函数 或模块;集成测试 是将已经经过单元 测试的模块相互结 合,进行接口测试; 系统测试是整个系
对挑战,以保证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软件测试在软件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 色。通过充分的测试,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后期维护成本。软件测试在项目成功中 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交付符合客户需
求和标准。
未来软件测试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 展
软件测试与DevOps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团队成员技能培训
测试技能培训
持续学习最新技术
软件测试认证考试
自我学习与提高
获得认可的证书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总结
软件测试管理是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 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可以提高测试团队的效 率和质量。质量保证、流程改进和技能培训都是软 件测试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不断优化和提 升,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中取得成功。
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测试进度与进度跟踪
测试里程碑
重要的阶段节点
缺陷跟踪
追踪问题解决情况
迭代测试计划
根据迭代需求制定测试计划
质量保证与流程改进
质量标准与度量
建立质量标准 制定度量指标 持续监控质量
流程改进方法
根据反馈不断改进 采用最佳实践 持续优化流程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轻松上手——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2)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2)1.2 软件测试的分类 (3)1.3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3)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3)2.1 测试用例的概念与组成 (4)2.2 等价类划分法 (4)2.3 边界值分析法 (4)2.4 因果图法 (5)第3章黑盒测试 (5)3.1 黑盒测试概述 (5)3.2 功能测试 (5)3.3 功能测试 (6)3.4 安全性测试 (6)第4章白盒测试 (7)4.1 白盒测试概述 (7)4.2 逻辑覆盖测试 (7)4.3 循环测试 (7)4.4 程序插桩 (8)第5章静态测试 (8)5.1 静态测试概述 (8)5.2 代码审查 (8)5.3 代码走查 (9)5.4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9)第6章自动化测试 (9)6.1 自动化测试概述 (9)6.2 自动化测试工具 (10)6.3 测试脚本的编写与维护 (10)6.4 自动化测试框架 (10)第7章功能测试 (11)7.1 功能测试概述 (11)7.2 压力测试 (11)7.2.1 压力测试目标 (11)7.2.2 压力测试方法 (11)7.3 负载测试 (11)7.3.1 负载测试目标 (12)7.3.2 负载测试方法 (12)7.4 稳定性测试 (12)7.4.1 稳定性测试目标 (12)7.4.2 稳定性测试方法 (12)第8章兼容性测试 (12)8.1 兼容性测试概述 (12)8.2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12)8.3 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 (13)8.4 移动设备兼容性测试 (13)第9章安全性测试 (13)9.1 安全性测试概述 (13)9.2 静态安全性分析 (14)9.2.1 代码审查 (14)9.2.2 代码度量分析 (14)9.2.3 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 (14)9.3 动态安全性分析 (14)9.3.1 渗透测试 (14)9.3.2 模糊测试 (14)9.3.3 安全性评估 (14)9.4 漏洞扫描工具 (14)9.4.1 Acunetix (14)9.4.2 Burp Suite (15)9.4.3 OpenVAS (15)第10章测试管理 (15)10.1 测试计划与策略 (15)10.1.1 测试目标 (15)10.1.2 测试范围 (15)10.1.3 测试方法与策略 (15)10.1.4 测试资源与时间表 (15)10.2 测试过程管理 (15)10.2.1 测试用例管理 (15)10.2.2 测试执行 (15)10.2.3 测试监控与控制 (16)10.2.4 测试报告 (16)10.3 缺陷管理 (16)10.3.1 缺陷识别与报告 (16)10.3.2 缺陷跟踪与修复 (16)10.3.3 缺陷分析 (16)10.4 测试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4.1 团队组织与分工 (16)10.4.2 沟通机制与工具 (16)10.4.3 项目协调与支持 (16)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软件缺陷、验证软件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软件测试(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软件测试(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1.瀑布模型表达了一种系统的、顺序的软件开发方法。
以下关于瀑布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瀑布模型能够非常快速地开发大规模软件项目B. 只有很大的开发团队才使用瀑布模型C. 瀑布模型已不再适合于现今的软件开发环境D. 瀑布模型适用于软件需求确定,开发过程能够采用线性方式完成的项目。
2.软件质量的定义是( )。
A. 软件特性的总和,以及满足规定和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B. 软件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C. 满足规定用户需求的能力D. 最大限度达到用户满意3.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来自( )A. 软件编码B. 软件产品规格说明书C. 数据输入错误D. 软件设计4.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 )。
A. 目标程序和相关文档B. 源程序和目标程序C. 目标程序、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D. 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5.以下关于软件测试目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软件是否满足定义的各种需求B. 测试可以找出软件中存在的所有缺陷和错误C. 测试以发现软件的故障或缺陷、以及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D. 执行有限测试用例并发现错误第二章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与过程1.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测试级别都有其特有的测试目标B. 对每个测试级别,需在相应开发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测试分析和设计C. 软件测试的工作重点应该集中在系统测试上D. 每个开发活动都有相对应的测试行为2.对于软件的β测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β测试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B. β测试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由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C. β测试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可由非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D. β测试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非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3.关于测试充分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软件测试第6章系统测试--用户界面测试
明确的取消:如果用户中断了一个输入序列, 已经输入的数据不要马上丢弃。这样才能对 一个也许是错误的取消动作进行重新思考。
确认删除:为避免错误的删除动作可能造成 的损失,在键入删除命令后,必须进行确认, 然后才执行删除操作。例如,可以用 Are you sure…? [Y/N] 来确认。
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User Experience》
尽量减少用户的工作 ➢ Your application installs easily in a minimum
number of steps. ➢ Your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does not require the
(2)改动填入已输入过的内容或需要重复 输入的内容。
(3)如果输入内容是来自一个有限的备选 集,可以采用列表选择或指点方式。
数据输入屏幕应当设计成尽量与输入格式相 匹配。如果没有输入格式,或旧的输入格式 设计得不好,就应当设计新的屏幕格式。
准则2——直观性
用户界面是否洁净、不拥挤?功能或期待的响 应是否明显且出现在预期的地方?
用户模型 GUI采用了不少Desktop桌面办公的隐喻,使应用
者共享一个直观的界面框架。由于人们熟悉办公桌的 情况,因而对计算机显示的图符的含义容易理解,诸 如:文件夹、收件箱、画笔、工作簿、钥匙及时钟 等。
直接操作 过去的界面不仅需要记忆大量命令,而且
需要指定操作对象的位置,如行号、空格数、 X及Y的坐标等。采用GUI后,用户可直接对屏 幕上的对象进行操作,如拖动、删除、插入以 至放大和旋转等。用户执行操作后,屏幕能立 即给出反馈信息或结果,因而称为“所见即所 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用视、 点(鼠标)代替了记、击(键盘),给用户带来了 方便。
06 软件测试模型介绍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W模型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W模型
原理: 在V模型中增加软件各开发阶段应同步进行的测试,别演化为一种W模型,因为实际 上开发是“V”,测试也是与此相并行的“V”。W模型可以说是V模型自然而然的 发展。它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 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 价值体现: 我们可以认为,W模型,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的发现问题。 强调了测试计划等工作的先行和对系统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测试; 局限性: 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 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测试模型总结
1.V模型强调了在整个软件项目开发中需要经历的若干个测试级别,但是它 没有明确指出应该对软件的需求、设计进行测试,在这一点上,W模型得到 了补充。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测试传统模型-V模型
单元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 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 求的指标; 验收测试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用我的“赤诚”之心,圆您的“千里马”之梦!——赤马学院
前置测试模型特点
前置测试模型包括2项测试计划技术: 其中的第一项技术是设计需要用验收标 准来进行验证。验收标准并不仅仅是定义需求,还应在前置测试之前进行 定义,这将帮助揭示某些需求是否正确,以及某些需求是否被忽略了。 同样的,系统设计在投入编码实现之前也必须经过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 和完整性。很多组织趋向于对设计进行测试,而不是对需求进行测试。在 对设计进行的测试中有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即制订计划以确定应如何针 对提交的系统进行测试,这在处于设计阶段并即将进入编码阶段时十分有 用。
软件工程(第6章(精)
软件工程(第6章 软件测试)
4.可靠性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数据,对软件建立可靠性 模型 利用可靠性分析,评价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第6章 软件测试)
换言之,测试的目的是
– 想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系统地找出软件 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如果我们成功地 实施了测试,我们就能够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 测试的附带收获是,它能够证明软件的功 能和性能与需求说明相符合。 – 实施测试收集到的测试结果数据为可靠性 分析提供了依据。 – 测试不能表明软件中不存在错误,它只能 说明软件中存在错误。
5.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经验表明,测试后程序中残存的错误数 目与该程序中已发现的错误数目成正比。 6.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 性。 7. 应当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8. 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 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软件工程(第6章 软件测试)
.
测试数据
期望结果 输入有效
覆盖范围 等价类(1)(2)(3)
—
20010 5
软件工程(第6章 软件测试)
案例—报表日期输入测试用例
6 3 黑 盒 测 试 及 测 试 不能出 用 现相同 例
步骤3:设计无效类的测试用例 对上表中每个无效类至少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 期望结果 覆盖范围
.
的测试 等 用例
.
报表日期的 3位数字字符(1) 类型及长度 年份范围 在2001~2005之间 (2) 在1~12之间(3)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习题解答
第一章软件测试理论一、选择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C。
A.表明软件的正确性B.评价软件质量C.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D.判定软件是否合格2.下面关于软件测试的说法,A是错误的。
A.软件测试是程序测试B.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定义和开发的整个期间C.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D.程序是软件测试的对象3.某软件公司在招聘软件评测师时,应聘者甲向公司做如下保证:①经过自己测试的软件今后不会再出现问题;②在工作中对所有程序员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在某个程序员编写的程序中发现的问题多,就重点审查该程序,以免不利于团结;③承诺不需要其他人员,自己就可以独立进行测试工作;④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把所有问题都找出来,决不罢休;你认为应聘者甲的保证B。
A.①、④是正确的B.②是正确的C.都是正确的D.都不正确4.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B。
A.目标程序和相关文档B.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C.目标程序、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D.源程序和目标程序5.导致软件缺陷的原因有很多,①-④是可能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D。
①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的不全面,不完整,不准确,而且经常更改②软件设计说明书③软件操作人员的水平④开发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需求说明书和沟通不足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④二、简答题1.简述软件测试发展的历史及软件测试的现状。
参考答案: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软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系统意义上的软件测试,更多的是一种类似调试的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和选取也都是根据测试人员的经验随机进行的,大多数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产业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软件企业成立了QA或者SQA部门。
后来QA的职能转变为流程监控(包括监控测试流程),而测试(Testing)则从QA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组织职能。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4)1.1 软件测试概述 (4)1.2 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 (4)1.2.1 软件测试目的 (4)1.2.2 软件测试原则 (4)1.3 软件测试分类 (4)1.3.1 按照测试阶段划分 (4)1.3.2 按照测试方法划分 (5)1.3.3 按照测试内容划分 (5)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2.1.1 目标与范围 (5)2.1.2 测试依据 (5)2.1.3 测试方法与工具 (5)2.1.4 测试团队组织 (5)2.1.5 测试阶段划分 (6)2.1.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2.2 测试策略的确定 (6)2.2.1 功能测试策略 (6)2.2.2 功能测试策略 (6)2.2.3 兼容性测试策略 (6)2.2.4 安全性测试策略 (6)2.2.5 用户体验测试策略 (6)2.3 测试资源与时间安排 (6)2.3.1 测试资源 (6)2.3.2 时间安排 (6)2.3.3 测试进度监控 (7)第3章测试需求分析 (7)3.1 需求文档审查 (7)3.1.1 目的 (7)3.1.2 方法 (7)3.1.3 输出 (7)3.2 需求测试范围确定 (7)3.2.1 目的 (7)3.2.2 方法 (7)3.2.3 输出 (7)3.3 需求测试用例设计 (8)3.3.1 目的 (8)3.3.2 方法 (8)3.3.3 输出 (8)第4章测试设计与规划 (8)4.1.1 测试级别 (8)4.1.2 测试类型 (8)4.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4.2.1 等价类划分法 (9)4.2.2 边界值分析法 (9)4.2.3 因果图法 (9)4.2.4 错误推测法 (9)4.3 测试数据准备 (9)4.3.1 测试数据收集 (9)4.3.2 测试数据整理 (9)4.3.3 测试数据创建 (9)4.3.4 测试数据管理 (9)第5章单元测试 (10)5.1 单元测试概述 (10)5.2 单元测试方法与工具 (10)5.2.1 单元测试方法 (10)5.2.2 单元测试工具 (10)5.3 单元测试用例编写 (10)5.3.1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0)5.3.2 单元测试用例编写步骤 (10)5.3.3 单元测试用例示例 (11)第6章集成测试 (11)6.1 集成测试策略 (11)6.1.1 目的与原则 (11)6.1.2 测试范围 (11)6.1.3 测试环境 (11)6.2 集成测试方法 (12)6.2.1 按照模块耦合度进行集成 (12)6.2.2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12)6.2.3 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12)6.2.4 灰盒测试 (12)6.3 集成测试用例编写 (12)6.3.1 用例设计原则 (12)6.3.2 用例编写规范 (12)6.3.3 用例管理 (12)第7章系统测试 (13)7.1 系统测试概述 (13)7.2 功能测试 (13)7.2.1 目的 (13)7.2.2 测试方法 (13)7.2.3 测试内容 (13)7.3 非功能测试 (13)7.3.1 功能测试 (13)7.3.3 安全测试 (14)7.3.4 兼容性测试 (14)7.3.5 可用性测试 (14)7.3.6 可靠性测试 (14)第8章验收测试 (14)8.1 验收测试策略 (14)8.1.1 目的 (14)8.1.2 范围 (14)8.1.3 测试环境 (15)8.1.4 测试团队 (15)8.1.5 测试时间安排 (15)8.2 验收测试方法 (15)8.2.1 功能测试 (15)8.2.2 非功能测试 (15)8.2.3 系统集成测试 (16)8.3 验收测试用例编写 (16)8.3.1 用例设计原则 (16)8.3.2 用例编写规范 (16)8.3.3 用例评审 (16)第9章回归测试与缺陷管理 (16)9.1 回归测试策略 (16)9.1.1 回归测试目的 (16)9.1.2 回归测试范围 (16)9.1.3 回归测试方法 (16)9.1.4 回归测试执行 (17)9.2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7)9.2.1 缺陷识别 (17)9.2.2 缺陷报告 (17)9.2.3 缺陷跟踪 (17)9.2.4 缺陷关闭 (17)9.3 缺陷预防与跟踪 (17)9.3.1 缺陷预防措施 (17)9.3.2 缺陷跟踪机制 (18)第10章测试总结与评估 (18)10.1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8)10.1.1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18)10.1.2 缺陷统计与分析 (18)10.1.3 覆盖率分析 (18)10.2 测试报告编写 (18)10.2.1 报告结构 (18)10.2.2 测试报告内容 (18)10.2.3 报告撰写要求 (19)10.3 测试团队绩效评估与改进建议 (19)10.3.2 评估结果与分析 (19)10.3.3 改进建议 (19)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和提升软件质量,保证软件产品满足既定需求及用户期望。
第6章 6.4 基本路径法
独立路径实例
独立路径:至少沿一条新的边移动的路径。
1 2 3 6 7 9 10 11 8 4,5
路径1:1-11 路径2:1-2-3-4-10-1… 路径3:1-2-3-6-8-9-10-1… 路径4:1-2-3-6-7-9-10-1… 注:“…”表示后面剩下的路 :“…”表示后面剩下的路 径是可以选择的, 径是可以选择的,原因在于 存在循环结构。 存在与质量保证》课件
1、控制流图 、
控制流图(可简称流图) 控制流图(可简称流图)是对程序流程图进行简化后得到 的,它可以更加突出的表示程序控制流的结构。 它可以更加突出的表示程序控制流的结构。 控制流图中包括两种图形符号:节点和控制流线。 控制流图中包括两种图形符号:节点和控制流线。 节点由带标号的圆圈表示,可代表一个或多个语句、 节点由带标号的圆圈表示,可代表一个或多个语句、一个 处理框序列和一个条件判定框。 处理框序列和一个条件判定框。 控制流线由带箭头的弧或线表示,可称为边。 控制流线由带箭头的弧或线表示,可称为边。它代表程序 中的控制流。 中的控制流。
10 18 16 6 7 9 11
13,14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课件
2、图矩阵 、
图矩阵是控制流图的矩阵表示形式。 图矩阵是控制流图的矩阵表示形式。 图矩阵是一个方形矩阵,其维数等于控制流图的节点数。 矩阵是一个方形矩阵,其维数等于控制流图的节点数。 矩阵中的每列和每行都对应于标识的节点, 矩阵中的每列和每行都对应于标识的节点,矩阵元素对应 每列和每行都对应于标识的节点 于节点间的边。 于节点间的边。 通常,控制流图中的结点用数字标识,边则用字母标识。 通常,控制流图中的结点用数字标识,边则用字母标识。 如果在控制流图中从第 i 个结点到第 j 个结点有一个标识 的边相连接, 为 x 的边相连接,则在对应图矩阵的第 i 行第 j 列有一个 非空的元素 x 。
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指导书
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4)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4)1.2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4)1.3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 (4)第2章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4)2.1 测试计划阶段 (4)2.2 测试设计阶段 (4)2.3 测试执行阶段 (4)2.4 测试总结阶段 (4)第3章软件测试方法 (4)3.1 黑盒测试 (4)3.2 白盒测试 (4)3.3 灰盒测试 (4)3.4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5)第4章软件测试类型 (5)4.1 单元测试 (5)4.2 集成测试 (5)4.3 系统测试 (5)4.4 验收测试 (5)第5章测试用例设计 (5)5.1 测试用例的组成 (5)5.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5.3 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与分类 (5)5.4 测试用例的维护 (5)第6章缺陷管理 (5)6.1 缺陷生命周期 (5)6.2 缺陷报告 (5)6.3 缺陷跟踪与解决 (5)6.4 缺陷分析 (5)第7章自动化测试 (5)7.1 自动化测试概述 (5)7.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5)7.3 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 (5)7.4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5)第8章功能测试 (5)8.1 功能测试概述 (5)8.2 功能测试指标 (5)8.3 功能测试方法 (5)8.4 功能测试工具 (5)第9章安全测试 (5)9.1 安全测试概述 (5)9.3 安全测试工具 (6)9.4 安全测试策略 (6)第10章兼容性测试 (6)10.1 兼容性测试概述 (6)10.2 硬件兼容性测试 (6)10.3 软件兼容性测试 (6)10.4 网络兼容性测试 (6)第11章用户体验测试 (6)11.1 用户体验测试概述 (6)11.2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 (6)11.3 用户体验测试工具 (6)11.4 用户体验测试流程 (6)第12章软件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 (6)12.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6)12.2 测试人员职责与技能要求 (6)12.3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 (6)12.4 测试过程改进与优化 (6)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6)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6)1.2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7)1.3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 (7)第2章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7)2.1 测试计划阶段 (7)2.2 测试设计阶段 (8)2.3 测试执行阶段 (8)2.4 测试总结阶段 (9)第3章软件测试方法 (9)3.1 黑盒测试 (9)3.1.1 测试方法 (9)3.1.2 应用场景 (10)3.2 白盒测试 (10)3.2.1 测试方法 (10)3.2.2 应用场景 (10)3.3 灰盒测试 (10)3.3.1 测试方法 (10)3.3.2 应用场景 (10)3.4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11)3.4.1 静态测试 (11)3.4.2 动态测试 (11)第4章软件测试类型 (11)4.1 单元测试 (11)4.2 集成测试 (12)4.3 系统测试 (12)第5章测试用例设计 (12)5.1 测试用例的组成 (12)5.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3)5.3 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与分类 (13)5.4 测试用例的维护 (14)第6章缺陷管理 (14)6.1 缺陷生命周期 (14)6.1.1 缺陷生命周期的阶段 (14)6.1.2 缺陷状态转换 (15)6.2 缺陷报告 (15)6.2.1 缺陷报告的要素 (15)6.2.2 缺陷报告的撰写规范 (15)6.3 缺陷跟踪与解决 (15)6.3.1 缺陷跟踪 (15)6.3.2 缺陷解决 (15)6.4 缺陷分析 (16)6.4.1 缺陷分布分析 (16)6.4.2 缺陷原因分析 (16)6.4.3 缺陷预防与改进 (16)第7章自动化测试 (16)7.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6)7.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6)7.3 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 (17)7.4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17)第8章功能测试 (17)8.1 功能测试概述 (17)8.2 功能测试指标 (18)8.3 功能测试方法 (18)8.4 功能测试工具 (18)第9章安全测试 (19)9.1 安全测试概述 (19)9.1.1 安全测试的定义 (19)9.1.2 安全测试的意义 (19)9.1.3 安全测试与其他测试类型的区别 (19)9.2 安全测试方法 (19)9.2.1 静态分析 (19)9.2.2 动态分析 (20)9.2.3 渗透测试 (20)9.3 安全测试工具 (20)9.3.1 静态分析工具 (20)9.3.2 动态分析工具 (20)9.3.3 渗透测试工具 (20)9.4 安全测试策略 (20)9.4.2 风险评估 (21)9.4.3 分阶段进行安全测试 (21)9.4.4 结合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 (21)9.4.5 持续安全测试 (21)第10章兼容性测试 (21)10.1 兼容性测试概述 (21)10.2 硬件兼容性测试 (21)10.3 软件兼容性测试 (21)10.4 网络兼容性测试 (22)第11章用户体验测试 (22)11.1 用户体验测试概述 (22)11.2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 (22)11.3 用户体验测试工具 (23)11.4 用户体验测试流程 (23)第12章软件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 (24)12.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24)12.2 测试人员职责与技能要求 (24)12.3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 (25)12.4 测试过程改进与优化 (25)以下是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指导书的目录结构: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3 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第2章软件测试生命周期2.1 测试计划阶段2.2 测试设计阶段2.3 测试执行阶段2.4 测试总结阶段第3章软件测试方法3.1 黑盒测试3.2 白盒测试3.3 灰盒测试3.4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第4章软件测试类型4.1 单元测试4.2 集成测试4.3 系统测试4.4 验收测试第5章测试用例设计5.1 测试用例的组成5.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5.3 测试用例的优先级与分类5.4 测试用例的维护第6章缺陷管理6.1 缺陷生命周期6.2 缺陷报告6.3 缺陷跟踪与解决6.4 缺陷分析第7章自动化测试7.1 自动化测试概述7.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7.3 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7.4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第8章功能测试8.1 功能测试概述8.2 功能测试指标8.3 功能测试方法8.4 功能测试工具第9章安全测试9.1 安全测试概述9.2 安全测试方法9.3 安全测试工具9.4 安全测试策略第10章兼容性测试10.1 兼容性测试概述10.2 硬件兼容性测试10.3 软件兼容性测试10.4 网络兼容性测试第11章用户体验测试11.1 用户体验测试概述11.2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11.3 用户体验测试工具11.4 用户体验测试流程第12章软件测试团队与项目管理12.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12.2 测试人员职责与技能要求12.3 软件测试项目管理12.4 测试过程改进与优化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保证软件产品满足既定需求,并具备高质量、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
软件测试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
软件测试工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4)1.1 软件测试基础 (4)1.1.1 定义与概念 (4)1.1.2 测试对象与范围 (4)1.1.3 测试类型与方法 (4)1.2 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 (4)1.2.1 测试目的 (4)1.2.2 测试原则 (4)1.3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 (4)1.3.1 测试计划阶段 (4)1.3.2 测试设计阶段 (5)1.3.3 测试执行阶段 (5)1.3.4 缺陷分析阶段 (5)1.3.5 缺陷修复与回归测试阶段 (5)1.3.6 测试总结阶段 (5)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测试计划制定 (5)2.1.1 目标与范围 (5)2.1.2 风险评估 (5)2.1.3 测试标准与验收准则 (5)2.1.4 测试环境与工具 (5)2.1.5 交付物 (6)2.2 测试策略制定 (6)2.2.1 测试类型 (6)2.2.2 测试方法 (6)2.2.3 测试层次 (6)2.2.4 缺陷管理 (6)2.3 测试资源与进度安排 (6)2.3.1 人力资源 (6)2.3.2 硬件与软件资源 (6)2.3.3 进度安排 (6)2.3.4 测试评估与改进 (6)第3章测试类型与级别 (6)3.1 功能测试 (7)3.1.1 目的 (7)3.1.2 范围 (7)3.2 功能测试 (7)3.2.1 目的 (7)3.2.2 范围 (7)3.3 兼容性测试 (7)3.3.1 目的 (7)3.4 安全性测试 (8)3.4.1 目的 (8)3.4.2 范围 (8)第4章测试用例设计 (8)4.1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8)4.1.1 用例编号规则 (8)4.1.2 用例标题 (8)4.1.3 用例前提条件 (8)4.1.4 用例步骤 (8)4.1.5 用例期望结果 (8)4.1.6 用例优先级 (8)4.1.7 用例状态 (9)4.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4.2.1 等价类划分法 (9)4.2.2 边界值分析法 (9)4.2.3 错误推测法 (9)4.2.4 因果图法 (9)4.2.5 决策表法 (9)4.3 测试用例管理 (9)4.3.1 测试用例库 (9)4.3.2 用例维护 (9)4.3.3 用例复用 (9)4.3.4 用例版本控制 (9)4.3.5 用例评审 (9)第5章缺陷管理 (9)5.1 缺陷报告与跟踪 (9)5.1.1 缺陷报告 (10)5.1.2 缺陷跟踪 (10)5.2 缺陷生命周期 (10)5.3 缺陷分析 (10)第6章自动化测试 (11)6.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1)6.1.1 自动化测试定义 (11)6.1.2 自动化测试分类 (11)6.1.3 自动化测试适用场景 (11)6.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2)6.2.1 支持的测试类型 (12)6.2.2 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12)6.2.3 支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12)6.2.4 扩展性和集成性 (12)6.2.5 成本 (12)6.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12)6.3.1 脚本编写规范 (12)第7章功能测试 (13)7.1 功能测试基础 (13)7.1.1 功能测试概述 (13)7.1.2 功能测试类型 (13)7.1.3 功能测试指标 (13)7.2 功能测试工具 (13)7.2.1 常用功能测试工具 (13)7.2.2 功能测试工具选型 (14)7.3 功能瓶颈分析 (14)7.3.1 功能瓶颈概述 (14)7.3.2 功能瓶颈分析方法 (14)7.3.3 功能优化策略 (14)第8章非功能测试 (14)8.1 可用性测试 (15)8.1.1 目的 (15)8.1.2 范围 (15)8.1.3 方法 (15)8.2 可靠性测试 (15)8.2.1 目的 (15)8.2.2 范围 (15)8.2.3 方法 (15)8.3 压力测试与稳定性测试 (16)8.3.1 目的 (16)8.3.2 范围 (16)8.3.3 方法 (16)第9章验收测试与上线 (16)9.1 验收测试 (16)9.1.1 目的 (16)9.1.2 测试范围 (16)9.1.3 测试流程 (17)9.2 上线审批流程 (17)9.2.1 提交上线申请 (17)9.2.2 审批流程 (17)9.2.3 上线通知 (17)9.3 上线支持与监控 (17)9.3.1 上线支持 (17)9.3.2 上线监控 (17)第10章测试团队建设与管理 (18)10.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8)10.1.1 团队组织概述 (18)10.1.2 团队组织架构 (18)10.2 测试人员能力要求 (18)10.2.1 基本能力 (18)10.3 测试团队绩效评估与改进 (18)10.3.1 绩效评估指标 (18)10.3.2 绩效改进措施 (19)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基础1.1.1 定义与概念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错误、验证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软件测试方法和步骤详解
软件测试方法和步骤详解一、软件测试的概念软件测试是开发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通过检查和评估软件质量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发现缺陷并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稳定性的过程。
软件测试通常分为两种: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手工测试是指测试人员手动地执行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自动化测试是通过工具和脚本在不直接干预的情况下对应用进行测试。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测试通常分为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黑盒测试是指在不了解内部实现细节的情况下测试应用程序。
这种测试侧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以确保符合用户需求及规范。
黑盒测试可以进一步分为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
2.白盒测试是了解软件内部实现细节并基于代码的测试。
这种测试侧重于测试软件内部逻辑和代码结构是否满足特定要求。
白盒测试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等。
三、软件测试方法和步骤1.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是软件测试的第一步。
测试计划应该包括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计划、测试环境、测试资源、测试用例、测试方法、测试时间和测试工具等。
2.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是测试过程中的一系列步骤,用于验证软件的特定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测试用例设计是通过识别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来创建具有高级别的测试用例设计。
3.测试执行:测试人员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模拟用户操作,以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缺陷跟踪和报告: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该及时捕获缺陷并记录在缺陷追踪系统中。
缺陷报告应该包括缺陷的描述、缺陷的截图和详细的重现步骤。
5.缺陷验证和确认:在修复缺陷之后,测试人员应该对修复后的版本进行再次验证以确保修复缺陷。
6.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该包括测试结果、缺陷问题和周期性跑的统计报告。
测试报告应该具有易于理解的格式和漂亮的排版。
四、软件测试的工具1.测试管理工具:测试管理工具用于测试计划制定、执行、缺陷追踪和跟踪测试过程中的所有活动。
软件测试
------2009.3.28
2009-3-28
福建师范大学
引言
软件 • 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 序); • 使得程序能够适当地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 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 软件 = 程序 + 数据(库) + 文档 + 服务
2009-3-28
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追踪与回归测试也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工作, 因此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与软件 测试的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2009-3-28
福建师范大学
软件测试的复杂性分析
1.无法对程序进行完全的测试 2.测试无法显示潜在的软件缺陷和故障 3.存在的故障现象与发现的故障数量成正比 4.不能修复所有的软件故障 5.软件测试的代价大
2. 软件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
2009-3-28
福建师范大学
一个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计划、 需求分析定义、软件设计、程序 编码、软件测试、软件运行、软 件维护、软件停用等8个阶段。
3.软件测试的对象
程序、需求分析、设计等软 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成果。
2009-3-28
福建师范大学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 ,也就是软件从开发设计、运行、直到结束使 用的全过程中,主要横跨以下两个测试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测试阶段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阶段
福建师范大学
三种模型比较: 1.瀑布过程模型——难以实现,小项目。 2.螺旋过程模型——规避免风险,需要在早期构造产品的局 部版本时交给用户以获得反馈,避免大浪费。 3.增量过程模型——适合项目的后期使用,项目维护阶段。
2009-3-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测试
• 控制流模型、菜单结构模型
24/50
本章内容
测试级别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评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测试方法
25/50
软件测试的类型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 试 说明 测试软件项的功能特性功能指 的是系统能做什么? 测试软件项的非功能特性非功 能指系统工作的怎样? 技术 基于规格说明的技术 (黑盒) 特点/注意事项 安全测试是功能测试 的一种
7/50
单元测试(组件测试)
组件测试(component testing)-定义
8/50
单元测试(组件测试)
组件测试
9/50
单元测试(组件测试)
组件测试
10/50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integration)-定义
11/50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
12/50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
13/50
集成测试的策略
22/50
本章内容
测试级别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评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测试方法
23/50
测试类型
每种测试类型都会针对特定的测试目标:
功能、非功能 可靠性、可用性 确认、回归
在结构和功能测试中,可以开发和使用软件模型
功能测试
• 过程流模型、状态转换模型、规格说明
49/50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 方法。黑盒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功能分解、边界值 分析、判定表、因果图、状态图、随机测试、猜 错法和正交实验法等;白盒测试方法一般包括控 制流测试(语句覆盖测试、分支覆盖测试、条件 覆盖测试、条件组合覆盖测试、路径覆盖测试) 、数据流测试、程序变异、程序插桩、域测试和 符号求值等。
27/50
非功能测试
一些其他可能的测试标准:
28/50
其他测试
定义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 一种通过增加负载来测量组件或系统的测试方法。例如: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 和(或)事务数量来测量组件或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载。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判断软件产品性能的测试过程: (1)为了确定一个软件产品的性能所进行的测试 (2)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检查系统的性能(处理速度以及响应时间)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 在规定的或超过规定的需求条件下测试组件/系统,以对其进行评估。 (1)为了评价一个系统或一个组件达到或超过需求规定的界限时的反应的测试 [IEEE 61O] (2)检查系统在超负荷的情况下的性能反应(例如通过在高数据量或特定的错 误条件下工作)。
44/50
复杂度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图复杂度例子
45/50
静态分析
小结
46/50
接口分析
程序静态分析和设计分析 模块一致性以及模块与外部程序一致性 程序及函数之间的接口一致性
47/50
表达式分析
括号使用不正确 数组引用错误 除数为0 开方数为负 。。。。。
48/50
内容进度
静态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方法
38/50
审查(inspection)
定义 特性:
主要目的:
39/50
走查(walkthrough)
定义
特性:
主要目的:
优点: 缺陷:
40/50
静态分析
41/50
控制流分析
控制流(control flow)分析
42/50
数据流分析
数据流(data flow)分析
43/50
复杂度分析
复杂度分析
自顶向下集成(top-down integration)
14/50
集成测试的策略
自顶向上集成(bottom-down integration)
15/50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定义
16/50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
17/50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
18/50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Ⅰ)
19/50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Ⅱ)
验收测试一般包含如下几种形式:
20/50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Ⅲ)
21/50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Ⅳ)
34/50
维护测试
35/50
课程进度
测试级别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评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测试方法
36/50
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 动态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方法
37/50
静态测试方法
代码审查 代码走查 静态分析 控制流分析 数据流分析 复杂度分析
测试方法
4/50
测试级别(测试阶段)
一般的V-模型和测试阶段
四个测试级别(测试阶段): 测试的总体目标 测试的对象 测试的依据等
5/50
测试级别(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和测试重点:理想状态
6/50
测试级别(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和测试重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测试必须测试那些被忽略的部分,系统测试的真正使 命的大部分未能完成,非功能性的需求几乎没被测试。
国际软件测试概论
第6章:软件测试级别、类型 及方法
1/50
课程回顾
软件测试的过程?p86
2/50
本章内容
测试级别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评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测试方法
3/50
课程进度
测试级别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评
测试类型
功能测试 非功能测试 白盒测试 与变更相关的测试
为了测量系统和软件 包括但不限于:性能 的特征而进行的测试。 测试、负载测试、压 这些特征可以用不同 力测试、可用性测试、 尺度予以量化,如性 可维护性测试、可靠 能测试可用响应时间 性测试和可移植性测 来进行评估。 试 基于结构的测试技术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技术最好是 在黑盒测试之后使用。 不同测试级别的结构 含义不同 由于回归测试的重复 使用和稳定性,可将 回归测试自动化。
结构测试
通过评估结构类型的覆盖,来 测量测试的完整性
与变更相 关的测试
因为软件或环境的变更而引起 的测试
确认测试/再测试, 回归测试
26/50
功能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或基于 规格说明书测试 以用户的观点对输入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进 行测试 如果外部特性本身有问题或规格说明书有问题, 则无法察觉 例如:安全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
度量的例子: n1运算符的个数 Halstead复杂度 f (n1, n2,N1,N2) n2操作数的个数 N1调用运算符的次数 N2调用操作数的次数
圈复杂度(cyclomatic conmplexity) e边数 圈数(cyciomatic number)-- V(G) n节点数 V(G) = e-n+2p p无链接部分的数目(一般p=1)
50/50
29/50
软件结构/架构测试
白盒测试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基于程 序本身的测试 结构测试需要完全了解程序结果和处理过程,按 照程序内部逻辑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每条通路 是否按照预定要求工作。也称为程序员测试
30/50
确认测试,回归测试
31/50
维护测试
32/50
维护测试
33/50
维护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