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制度
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

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已经成为各种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然而,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如进度延误、质量下降、成本超支等。
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水平,制定一套规范的开发和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确定主题本文将探讨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的主题。
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规范方案,旨在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二、编写引言本文的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规范制度1、编码规范: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确保代码风格一致,易于阅读和理解。
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代码缩进等。
2、测试规范:制定详细的测试规范,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流程、测试报告编写等。
3、安全规范:制定严格的安全规范,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包括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管理、漏洞修复等。
4、文档规范:制定统一的文档规范,确保文档的质量和一致性。
包括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维护手册等。
四、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和评估。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
3、编码实现:按照编码规范,进行代码编写。
4、测试验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5、上线发布:经过测试验收后,将软件系统发布到生产环境。
五、管理方案1、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等,进行项目进度管理、任务分配、风险控制等。
2、人员管理: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提高团队的开发能力和效率。
3、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开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
六、总结本文从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安全规范、文档规范、开发流程和管理方案等方面,探讨了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规范方案的主题。
应用系统安全_管理制度

标题: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政务系统、金融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
第三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保障安全;(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四)技术保障,以人为本。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国家设立应用系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第六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二)组织开展应用系统安全评估、检查、整改等工作;(三)指导、监督、检查下级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四)协调解决应用系统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五)开展应用系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技术研究等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安全责任,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
第八条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单位应当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一)建立健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二)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安全;(三)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四)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防护,防止安全事件发生;(五)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审计,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第九条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单位应当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应用系统安全技术研发,提高系统安全性;(二)加强应用系统安全人才培养,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三)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四)加强应用系统安全应急响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开发和运维的职责分离管理(20200706135731)

第二节 变更流程
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
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
适应性维护; 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
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 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
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 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
验收开始时间 验收地点 需求部门 验收人员
日 期:
日 期:
验 收 过 程 信 息 栏 * 由信息技术部根据验收过程填写 * 验收完成时间
角色 / 职责
信息部门 协助人员
角色 / 职责
6/ 7
开发和运维的职责分离管理
任 务 验 收 情 况 栏 * 由业务部门根据验收情况出具 * 【验收意见】 : * 由业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出具对实际验收结果的意见 *
例如:参照标准、客户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等 提示:可以把测试驱动程序当作附件
期望结果
测试结果
缺陷密度 是否执行了回归测试
3. 测试总评价
根据对测试结果提出一个关于软件能力的全面分析,需标明遗留的主要缺陷、局限性
和软件的约束限制等,并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程序中的不足。
根据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五节 附则
本制度由公司总部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3/ 7
开发和运维的职责分离管理
附件一 系统变更申请表
变更内容描述
系统变更申请表
编号:
□用户方变更 □需求增加
□开发方变更
□需求修改
软件维护及管理规章制度

软件维护及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包括软件开发、测试、上线部门等,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第五条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要不断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公司将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评估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第二章软件维护第七条软件维护指对已经投入使用的软件系统进行修复bug、功能升级、性能优化等工作。
第八条软件维护工作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响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解决。
第九条软件维护工作要建立完善的问题反馈机制,用户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并得到解决。
第十条软件维护工作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软件维护工作要编写详细的维护日志,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结果,以便追溯和总结经验。
第三章软件管理第十二条软件管理指对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使用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条软件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的开发流程,确保开发过程规范、效率高。
第十四条软件管理工作要对软件进行版本控制,保证开发、测试、上线的一致性。
第十五条软件管理工作要定期对软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第十六条软件管理工作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可靠性。
第四章软件问题处理第十七条在软件维护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拖延。
第十八条对于严重的问题,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第十九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及时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第二十条解决问题后,要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第五章软件维护及管理责任第二十一条软件维护及管理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发挥各自的作用。
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制度

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范围的扩大,软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软件的高质量开发和持续有效的维护,建立一套完善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软件开发与维护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
二、软件开发管理制度1. 开发流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应该按照一定规范进行,以确保软件开发、测试、上线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首先,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与需求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功能设计文档。
其次,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应该遵循编码规范,规范代码格式、命名规则等,并定期进行代码审核。
最后,在测试和上线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版本管理为了方便开发和迭代,软件的版本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软件项目应制定相应的版本管理策略,包括版本号的命名规则、版本库的管理规范等。
同时,开发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版本的迭代与发布,并保留旧版本的备份,以便问题排查和回滚。
3. 文档管理软件开发涉及到大量的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
为了方便开发人员的协作和沟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文档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包括文档的上传、下载、版本控制等功能,并规定文档的编写要求,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软件维护管理制度1. 维护请求管理在软件上线后,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需求变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维护请求管理机制。
对于用户的维护请求,需要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
同时,需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及时回复用户并跟踪问题的解决情况。
2. 缺陷管理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功能缺陷或者性能问题,这就需要进行缺陷管理。
对于发现的缺陷,需要进行录入和跟踪,并及时解决。
同时,需要建立一个缺陷管理库,记录缺陷的描述、解决方案和解决人员等信息。
3.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软件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工作。
系统应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系统应用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范和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系统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等。
第三条系统应用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安全可靠,高效便捷;(三)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公司系统应用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公司系统应用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三)监督、检查系统应用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四)组织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五)处理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和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系统应用安全管理,协助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系统开发与维护:(一)系统开发应遵循安全、可靠、易用、高效的原则,采用安全编码规范;(二)系统维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修复,及时更新安全补丁;(三)系统设计应考虑安全需求,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审计等。
第八条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一)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制度,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审查;(二)根据用户职责分配相应的权限,实行最小权限原则;(三)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查和调整。
第九条网络安全:(一)加强网络设备管理,确保网络设备安全可靠;(二)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三)定期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第十条数据安全:(一)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二)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三)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恢复能力。
第十一条应急响应:(一)制定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事件处理流程;(二)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

系统与应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管理。
第三条定义1.信息系统:指由硬件、软件和人员构成的数据手记、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系统。
2.应用软件:指为实现某种具体功能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程序。
3.系统管理员:指负责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维护、管理和配置的人员。
4.用户:教唆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员工。
第二章信息系统管理第四条信息系统规划1.企业应订立全面的信息系统规划,明确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并与企业战略相衔接。
2.针对每个关键业务流程,订立认真的信息系统规划,包含系统功能、技术框架、实施计划等。
第五条信息系统采购1.企业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管理要求,进行信息系统的采购。
2.采购流程包含需求分析、招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必需严格执行,确保采购的系统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六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1.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依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订立认真的开发计划和进度,并严格掌控项目质量和本钱。
2.信息系统的维护包含日常运维、漏洞修补、性能优化等,系统管理员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七条信息系统安全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等。
2.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并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第八条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全部紧要数据和系统配置信息,并进行测试恢复。
2.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不丢失或被欠妥使用。
第三章应用软件管理第九条应用软件采购1.企业应依照需求分析和采购管理要求,订立应用软件采购计划,并确保软件的合法性和正版性。
2.购买的应用软件必需具备适应企业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功能。
应用系统运维管理制度规定

应⽤系统运维管理制度规定 为统⼀规范应⽤系统的运⾏维护管理⼯作, 保障应⽤系统正常运⾏,应制定规范的应⽤系统运维管理制度。
下⾯店铺为⼤家整理了有关应⽤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的范⽂,希望对⼤家有帮助。
应⽤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篇1 1、⽹络系统维护 1.1 系统管理员每⽇定时对机房内的⽹络服务器、各类⽣产经营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络设备进⾏⽇常巡视,并填写《⽹络运⾏⽇志》〔附录A〕记录各类设备的运⾏状况及相关事件。
1.2 对于系统和⽹络出现的异常现象信息管理部应及时组织相关⼈员进⾏分析,制定处理⽅案,采取积极措施,并如实将异常现象记录在《⽹络运⾏⽇志》〔附录A〕。
针对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要的问题应将问题描述、分析原因、处理⽅案、处理结果、预防措施等内容记录在《⽹络问题处理跟踪表》〔附录B〕上。
部门负责⼈要跟踪检查处理结果。
1.3 定时对相关服务器数据备份进⾏检查。
(包括对系统的⾃动备份及季度或年度数据的刻盘备份等) 1.4 定时维护OA服务器,及时组织清理邮箱,保证服务器有充⾜空间,OA系统能够正常运⾏。
1.5 维护Internet 服务器,监控外来访问和对外访问情况,如有安全问题,及时处理。
1.6 制定服务器的防病毒措施,及时下载最新的防病毒疫苗,防⽌服务器受病毒的侵害。
2、客户端维护 2.1 按照⼈事部下达的新员⼯(或外借⼈员)姓名、分配单位、⼈员编号为新的计算机⽤户分配计算机名、IP地址等。
2.1.1帐号申请 新员⼯(或外借⼈员)需使⽤计算机向部门主管提出申请经批准由信息部门负责分配计算机、OA的ID和邮箱。
如需使⽤专业软件(财务软件等)则向财务主管申请,由财务主管分配权限和帐号密码,信息管理部⼈员负责软件客户端的安装调试。
2.1.2 使⽤ 2.1.3 帐号注销:员⼯离职应将本⼈所使⽤的计算机名、IP地址、⽤户名、登录密码、⽣产经营专⽤软件等软件信息以书⾯形式记录,经信息管理⼈员核实并将该记录登记备案。
应用系统开发安全管理规定

应用系统开发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目标:为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保证网络通信畅通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在安全体系框架下,本制度旨在提高IT项目信息安全建设质量,加强IT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TCP/IP网络IT建设项目,主要用于IT项目立项过程中方案设计、规划的安全要求参考。
第三条使用人员及角色职责: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人员。
第二章应用系统的安全要求第四条为了规避应用系统中的用户数据丢失、修改和误用,应用系统应设计有适当的控制措施、审计跟踪记录或活动日志。
第五条针对用以处理敏感、脆弱或关键资产的系统,或者对此类资产有影响的系统,还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要求,并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
第六条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在开发过程中对输入到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其正确性及适用性,避免无效数据对系统造成危害。
第七条对输入数据的验证一般通过应用系统本身来实现,并应在系统开发中实现输入数据验证功能。
第八条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验证检查措施来检测故意破坏数据的行为,并在应用系统设计时引入数据处理控制,尽可能地减小破坏数据完整性的几率。
可以采用的控制措施如下:(一)应用系统不应在程序或进程中固化帐户和口令;(二)系统应具备对口令猜测的防范机制和监控手段;(三)避免应用程序以错误的顺序运行,或者防止出现故障时后续程序以不正常的流程运行;(四)采用正确的故障恢复程序,确保正确处理数据;(五)采取会话控制或批次控制,确保更新前后数据文件的一致性;(六)检查执行操作前后对象的差额是否正常;(七)严格验证系统生成的数据;(八)检查文件与记录是否被篡改。
例如通过计算哈希值(HASH)进行对比。
第九条应用系统的输出数据应当被验证,以确保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第十条应用系统正式上线前,需要对其数据库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中间件进行安全加固,并在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上线运营。
软件系统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软件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软件系统的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过程。
第三条软件系统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软件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等环节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 安全性:确保软件系统安全可靠,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崩溃。
3. 可靠性: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
4. 可维护性:便于软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降低维护成本。
5. 效率性:提高软件系统开发、测试、部署、运行和维护等环节的效率。
第二章软件开发管理第四条软件系统开发应遵循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流程。
第五条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人员应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 需求规格说明书应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数据需求等。
第六条设计:1. 设计人员应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2. 设计文档应包括系统架构图、模块设计图、数据库设计图等。
第七条编码:1. 编码人员应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遵循编码规范和编程标准。
2. 编码过程中应进行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
第八条测试:1. 测试人员应按照测试计划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2. 测试过程中应发现并记录缺陷,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
第三章软件部署与运行管理第九条软件部署:1. 部署人员应根据系统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部署方案。
2. 部署过程中应确保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第十条运行管理:1.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问题。
2. 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系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软件维护与升级管理第十一条软件维护:1. 维护人员应根据用户反馈和系统运行情况,及时修复系统缺陷。
2. 维护过程中应遵循变更管理流程,确保系统稳定性。
应用架构管理制度

应用架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应用架构管理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满足业务的需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应用系统的设计、构建、维护和升级工作。
三、基本原则(一)安全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
(二)稳定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具备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三)扩展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具备较强的扩展性,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四)效率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具备高效的运行效率,满足用户需求。
(五)可维护性原则应用架构必须易于维护和管理,减少系统升级和维护成本。
四、应用架构管理流程(一)需求分析1.明确业务需求,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
2.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二)架构设计1.绘制系统架构设计图,明确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关系。
2.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框架,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三)技术实现1.根据架构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2.编写技术文档,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
(四)测试验收1.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进行用户验收,确保系统符合用户需求。
(五)上线运维1.系统上线前,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灰度测试和预发布测试。
2.确保系统上线后,能够稳定运行和满足业务需求。
五、应用架构管理规范(一)技术选型规范1.选择技术和框架时,必须考虑其适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禁止使用未经评估和审核的新技术和框架。
(二)代码规范1.严格按照公司的编码规范进行代码编写。
2.禁止代码冗余和过度复杂的情况发生。
(三)数据库规范1.数据库命名规范化,表结构规范化,确保数据库的清晰和高效。
2.禁止在数据库中存储敏感信息和密码明文。
(四)安全规范1.应用架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确保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
2.对系统的安全漏洞要进行定期排查和修复。
(五)监控规范1.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要进行全面的监控,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制度

某单位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某单位计算机软件系统采购、开发、安装、测试和运行维护相关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国家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软件管理范围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和工具软件等。
第二章软件采购及安装第三条采购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严禁使用盗版软件。
如需采用共享版软件,必须由管理员进行严格测试。
第四条重要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软件必须在安全管理员监督之下进行安装,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需事先经安全管理员审查认可。
第五条软件安装后,须使用可靠检测软件或手段进行安全性测试,了解其脆弱性,并根据脆弱性程度采取措施,使风险降至最小。
第六条软件安装后,原件(盘)应进行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
第七条软件安装时,填写《软件安装记录表》.第八条软件更新后,软件的新旧版本均应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旧版本销毁应经审批登记。
第三章软件使用维护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负责维护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安全管理软件,并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条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的系统补丁。
第十一条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进行稽核审计,分析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堵塞安全漏洞。
第十二条软件更新后,须重新审查系统安全状态,必要时对安全策略进行调整。
第四章应用软件开发管理第十三条联合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应选择有相应软件开发资质的单位,并令其签订安全承诺书.网络信息中心应对具体参与人员登记备案,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监督。
第十四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根据信息安全等级,同步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并制定各阶段安全目标,按目标进行管理和实施.第十五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有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对系统方案与开发进行安全审查和监督,负责系统安全设计和实施。
第十六条开发环境和现场必须与办公环境和工作现场分开,软件设计方案、数据结构、安全管理、操作监控手段、数据加密形式、原代码等,只能在有关开发人员及有关管理机构中流动,严禁散失或外泄。
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系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支撑。
然而,应用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便利管理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
为了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特制定以下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可靠、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成立应用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本制度,协调解决应用系统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设立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开展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安全事件处理等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应用系统开发、运行、维护等环节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条应用系统开发阶段应进行安全需求分析,确保系统设计符合安全要求。
第八条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采用安全编码规范,防止代码漏洞。
第九条应用系统上线前,应进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条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应用系统应采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数据安全。
第十二条应对重要应用系统实施安全等级保护,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三条应建立健全安全事件报告、处理和应急响应机制。
四、安全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应用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对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五、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定期对应用系统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六、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应用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单位将进一步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为我国信息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应用软件管理制度

应用软件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软件在企业和机构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应用软件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对于规范化和有效管理企业和机构的应用软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细则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企业和机构建立和完善应用软件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制度目的1.规范应用软件开发和采购流程,提高应用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2.统一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维护,避免出现软件冗余和资源浪费;3.加强对应用软件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其合规性和合理性;4.保障企业和机构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三、应用软件的管理范围1.企业和机构开发的自有应用软件;2.第三方开发的应用软件;3.云端和SaaS模式下的应用软件。
四、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应用软件开发管理(1)确定应用软件的开发需求和目标;(2)编制应用软件开发计划和进度安排;(3)制订应用软件开发规范和标准;(4)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5)进行软件测试和验收。
2.应用软件采购管理(1)确定应用软件采购需求和预算;(2)编制应用软件采购计划和采购标准;(3)开展应用软件供应商评估和选型;(4)签订应用软件采购合同;(5)进行应用软件的部署和上线。
3.应用软件安全管理(1)建立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团队;(2)制定应用软件安全策略和政策;(3)加强应用软件的安全测试和漏洞修复;(4)建立应用软件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5)开展应用软件安全培训和宣传。
4.应用软件使用管理(1)规定应用软件的使用范围和权限;(2)建立应用软件使用日志和审计管理;(3)加强对应用软件的监控和管控;(4)对用户进行应用软件的培训和指导;(5)建立应用软件使用反馈机制。
五、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1.制定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2.建立应用软件管理委员会,对应用软件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监督;3.建立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应用软件的全面管理和跟踪;4.定期进行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评估和审查,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5.加强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度。
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某单位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某单位计算机软件系统采购、开发、安装、测试和运行维护相关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国家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软件管理围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和工具软件等。
第二章软件采购及安装第三条采购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严禁使用盗版软件。
如需采用共享版软件,必须由管理员进行严格测试。
第四条重要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软件必须在安全管理员监督之下进行安装,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需事先经安全管理员审查认可。
第五条软件安装后,须使用可靠检测软件或手段进行安全性测试,了解其脆弱性,并根据脆弱性程度采取措施,使风险降至最小。
第六条软件安装后,原件(盘)应进行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
第七条软件安装时,填写《软件安装记录表》。
第八条软件更新后,软件的新旧版本均应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旧版本销毁应经审批登记。
第三章软件使用维护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负责维护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安全管理软件,并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条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的系统补丁。
第十一条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进行稽核审计,分析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堵塞安全漏洞。
第十二条软件更新后,须重新审查系统安全状态,必要时对安全策略进行调整。
第四章应用软件开发管理第十三条联合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应选择有相应软件开发资质的单位,并令其签订安全承诺书。
网络信息中心应对具体参与人员登记备案,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监督。
第十四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根据信息安全等级,同步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并制定各阶段安全目标,按目标进行管理和实施。
第十五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有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对系统方案与开发进行安全审查和监督,负责系统安全设计和实施。
第十六条开发环境和现场必须与办公环境和工作现场分开,软件设计方案、数据结构、安全管理、操作监控手段、数据加密形式、原代码等,只能在有关开发人员及有关管理机构中流动,严禁散失或外泄。
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

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软件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应用软件安全问题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障应用软件的安全,建立和完善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概述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应用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规范和约束相关操作的一套规章制度。
其目的在于提高应用软件的安全性,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防范黑客攻击和恶意程序的侵害,保障应用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应用软件开发阶段的安全管理在应用软件开发阶段,应明确开发人员的安全责任,完善开发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代码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确保开发出的应用软件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2. 应用软件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在应用软件使用阶段,需要强调用户的安全教育和意识培养,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建立应用软件使用日志和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3. 应用软件维护阶段的安全管理在应用软件维护阶段,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确保维护过程中不会对系统的安全造成危害,及时更新和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4. 应用软件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督建立应用软件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督机制,明确相关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
四、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安全问题日益频发,应用软件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的整体水平。
2. 用户数据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数据的泄露和滥用问题日益凸显,应用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降低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利益。
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运维制度

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运维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软件开发及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发展需要。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并适用于全部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定义与术语1.软件开发:指依据需求分析,设计、编写和测试软件的过程。
2.信息系统:指由硬件、软件、网络等构成的整体系统,用于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信息的系统。
3.运维:指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含硬件设备的维护、系统软件的升级、网络管理等。
第二章软件开发管理第四条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由产品经理负责,与用户沟通,明确需求和功能要求。
2.设计阶段:由设计师负责,依据需求分析,设计软件的架构和界面。
3.开发阶段:由开发工程师负责,依据设计要求,编写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
4.综合测试:由测试工程师负责,对软件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上线发布:由运维工程师负责,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并进行监控和运维工作。
第五条项目管理1.每个软件开发项目由项目经理负责管理,负责确保项目定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2.项目经理必需订立认真的项目计划,包含工作任务、工期、资源调配等,并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整。
3.项目构成员必需依照项目计划执行工作,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4.项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需及时解决,不能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第六条质量管理1.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设计要求进行工作,确保软件的质量。
2.开发人员必需进行代码审查和单元测试,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测试人员必需进行全面的测试,包含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确保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
4.全部发现的问题必需进行记录,及时修复,并进行问题追踪,确保问题不再显现。
应用系统管理制度

应用系统管理制度一、应用系统管理制度的意义1.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应用系统管理制度规范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流程,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
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系统开发团队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工作,减少重复劳动和沟通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2. 降低系统故障率应用系统管理制度可以明确系统的测试和质量控制要求,规范开发和维护流程,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评审机制,降低系统的故障率,减少用户投诉和维护成本。
3.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应用系统管理制度对系统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备份等安全措施,可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4. 促进系统的持续改进应用系统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系统维护规程和改进机制,鼓励系统运维人员和开发团队对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保障系统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5.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通过规范和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应用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1. 系统开发管理(1)项目规划: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范围,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2)需求分析:收集用户需求,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3)设计开发:进行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编制开发文档和用户手册;(4)验收交付: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验收,交付给用户使用。
2. 系统运行管理(1)系统上线:部署系统到生产环境,进行数据迁移和性能测试;(2)系统监控: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和性能,预防系统故障;(3)故障处理:及时响应系统故障,进行故障定位和处理;(4)系统维护:定期维护系统,进行安全补丁和性能优化。
3. 信息安全管理(1)权限管理:设定用户权限和角色,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2)数据保护: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保障数据安全;(3)安全审计:记录系统操作和事件,进行安全审计和追溯。
4. 变更和升级管理(1)变更控制:管理系统变更申请和变更记录,控制变更范围和风险;(2)版本管理:对系统进行版本管(3)升级策略:制定系统升级计划和策略,进行升级测试和验证。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管理,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信息资源,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规章制度依据《企业内部管理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确保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个人使用和开发维护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信息系统开发第三条前期准备1.在开发信息系统之前,应订立认真的项目计划,包含项目目标、需求分析、时间布置、资源调配等内容。
2.项目计划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向项目组全体成员进行宣布。
第四条系统需求分析1.系统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步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2.在需求分析阶段,应充分与用户沟通,确保对用户需求的准确理解。
3.需求分析报告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作为后续开发工作的依据。
第五条系统设计与开发1.在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应订立认真的技术方案和开发计划,并定时完成各项工作。
2.开发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代码审查,确保代码质量和安全性。
3.开发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第六条系统上线和运维1.上线前应充分测试,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2.上线后需要建立特地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监控、维护和更新。
3.运维团队应及时响应用户反馈的问题,并进行故障排出和修复。
第三章信息系统维护第七条维护内容1.信息系统维护包含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和数据库维护等方面。
2.维护工作应定期进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维护过程中应及时备份数据和系统配置,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第八条维护人员管理1.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并定期参加培训,提升自身本领。
2.维护人员应依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进行维护工作,保证维护质量和效率。
3.维护人员应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九条安全管理1.信息系统维护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系统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分析系统应用管理制度

分析系统应用管理制度一、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系统安全:系统应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系统应用的安全性,规范系统应用的开发和运行流程,减少因为系统漏洞或者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
2.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的系统应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系统应用的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3.降低成本:有效的系统应用管理制度可以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同时减少系统的故障率和维修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4.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的系统应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系统应用的运行稳定性和性能,提升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二、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系统应用开发管理:包括制定系统应用开发规范、规划系统应用开发流程、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团队、评估系统应用开发效果等。
2.系统应用运行管理:规定系统应用的运行环境、监控系统应用运行状态、定期检查系统应用性能以及定期备份系统数据等。
3.系统应用维护管理:制定系统应用维护计划、安排系统应用维护人员、及时处理系统应用故障以及持续改进系统应用的功能和性能等。
4.系统应用安全管理:建立系统应用安全策略、加强对系统应用的权限管理、加密关键数据保护系统应用的数据安全等。
5.系统应用服务管理:规范系统应用的服务流程、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培训用户等。
6.系统应用信息化管理:落实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系统应用的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落实1.明确责任:明确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
2.培训教育:加强对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培训,提升员工对系统应用管理的认识和执行力。
3.监督检查:建立系统应用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系统应用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系统应用管理制度,持续优化系统应用管理的流程和规范。
5.风险评估:定期对系统应用管理的风险进行评估,加强对系统应用安全和运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单位
应用系统开发及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某单位计算机软件系统采购、开发、安装、测试和运行维护相关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软件管理围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系统、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和工具软件等。
第二章软件采购及安装
第三条采购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禁使用盗版软件。
如需采用共享版软件,必须由管理员进行格测试。
第四条重要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软件必须在安全管理员监督之下进行安装,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需事先经安全管理员审查认可。
第五条软件安装后,须使用可靠检测软件或手段进行安全性测试,了解其脆弱性,并根据脆弱性程度采取措施,使风险降至最小。
第六条软件安装后,原件(盘)应进行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
第七条软件安装时,填写《软件安装记录表》。
第八条软件更新后,软件的新旧版本均应登记造册,并由专人保管,旧版本销毁应经审批登记。
第三章软件使用维护
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负责维护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安全管理软件,并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
第十条及时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的系统补丁。
第十一条及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它相关软件进行稽核审计,分析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堵塞安全漏洞。
第十二条软件更新后,须重新审查系统安全状态,必要时对安全策略进行调整。
第四章应用软件开发管理
第十三条联合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应选择有相应软件开发资质的单位,并令其签订安全承诺书。
网络信息中心应对具体参与人员登记备案,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监督。
第十四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根据信息安全等级,同步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并制定各阶段安全目标,按目标进行管理和实施。
第十五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有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对系统案与开发进行安全审查和监督,负责系统安全设计和实施。
第十六条开发环境和现场必须与办公环境和工作现场分开,软件设计案、数据结构、安全管理、操作监控手段、数据加密形式、原代码等,只能在有关开发人员及有关管理机构中流动,禁散失或外泄。
第十七条应用软件开发必须符合软件工程规。
第十八条应用系统变更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相应系统任务单,并由主管领导批准同意。
第十九条对于系统软件,必须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几个面进行安全功能同步开发。
第二十条开发、测试业务应用系统所使用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应与系统实际运行环境、设备隔离。
第二十一条测试、联调业务应用系统时,应禁止使用实际工作信息作为测试数据。
第二十二条应有专人对进入现场进行后期维护或升级的服务人员进行陪同,禁止服务人员将具有存储功能的自带设备接入网,并限制其对网操作访问的权限、禁止其访问网的工作信息。
第五章人员管理
第二十三条设置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各员必须格按照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第二十四条系统重要配置变更必须记录相应操作日志,日志包括操作时间、执行命令等,并由安全审计员审计。
第二十五条操作人员离开系统时,应退出系统或进行系统封锁。
第二十六条操作人员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第二十七条未经允,任人不得以任式试图登录进入网服务器等设备并对其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
第六章系统运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启动与关闭: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启动和关闭应格按照系统启动和关闭流程和步骤由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负责操作。
应用系统一旦启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第二十九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停机: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任停机要求应按照下列处理流程处理:
(一)网络信息中心提前一日报分管领导进行批准,提前半日通知系统用户,容应包括:停机原因、预计恢复时间等。
(二)紧急停机:网络信息中心为应付突发事件,如黑客攻击或其他无法预料事件,避免系统受到损坏,可以采取临时紧急停机措施。
采取措施同时,通知网络信息中心领导;1小时通知所有用户,容应该包括:停机原因、预计恢复机房时间等。
第七章系统使用管理
第三十条需定期对系统安全产品的安全策略规则进行审核、测试、校正,并作好相关审批手续和记录。
第三十一条禁止在机房终端计算机私自安装、卸载各种软件、操作系统或硬盘、网卡等。
第三十二条每月对系统运行情况和用户操作行为进行安全法规等面检查。
第三十三条每月根据系统变化情况,及时更新系统文档资料,使之与实际状况保持一致。
第八章系统变更管理
第三十四条系统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向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并对系统进行备份,以确保系统变更失败后能恢复到变更前的状态。
第三十五条明确系统中要发生的变更,并根据变更类型,制定变更案;变更案要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后才可实施。
第三十六条应对变更过程进行控制,对变更影响进行分析并形成文档。
第三十七条应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第三十八条变更案中要明确中止变更的条件,以及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法和人员职责。
必要时对恢复
过程进行演练。
第三十九条变更实施完成后,要将变更容及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进行通告。
第九章补丁管理
第四十条向现有业务系统中追加任补丁需经测试和审批。
第四十一条对系统添加补丁的操作由安全管理员登记。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由某单位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某单位
软件安装记录表
注:信息系统中未安装使用过的软件需要某单位网络信息中心进行测试并且提供测试意
见。
某单位
系统变更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