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3.精读语段,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1)《皇帝的新装》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国籍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和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想象幻想夸张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赏赐.()钦.差()妥.当()裙.子()呈.报()爵.士()陛.下()ūn()章uǎn ()待yùpìn()()1.jīcìqīn tuǒqún chéng juébì勋款御聘(2)形似字注音组词。

衔()________ 街()________ 衍()________辨()________ 辫()________ 辩()________睁()________ 挣()________ 筝()________骗()________ 偏()________ 翩()________2.衔:ián,头衔;街:jiē,街市;衍:yǎn,繁衍辨:biàn,辨别;辫:biàn,小辫;辩:biàn,辩论睁:hēng,睁眼;挣:hēng,挣扎;筝:hēng,风筝骗:piàn,骗子;偏:piān,偏见;翩:piān,翩翩起舞3. 下面句子各表达了《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将答案填在每项后面的括号内。

(1)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

()(2)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爱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课件:第15课 诫子书(共19张PPT)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课件:第15课  诫子书(共19张PPT)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 右铭,这两句话是:_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_。 (2)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___险__躁__则__不__能__治__性___。
(3)阐述“宁静”“淡泊”对坚定志向,实现远大目 标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_, 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_。
15 诫子书 诸葛亮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 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 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 及子女。《诫子书》正是这样的教子篇。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不__能__淡__泊__自__守__,__就__无__法__明__确__志__向__,__不__能__宁__静__专__一__,___ _就__无__法__达__到__远__大__目__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夫君子之行,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 (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 明确、坚定 )志, 非宁静无以致( 达到 )远( 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增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 放纵 )慢( 懈怠 )则不能励( 振奋 )精,险( 轻薄 )躁 则不能治( 修养 )性。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 ),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 又,再次 )何及( 来得及 )!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拗.()盔.甲()秕.谷()锡箔.()攒.在一起()人声鼎.沸()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导学案

《往事依依》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及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把握文章中心。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童年一定是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尽管年华似流水,但那童年时代如烟的往事,依然会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身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学生时代,去品味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

2.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本文选自《于漪全集》第20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略有改动。

三、预习设计1.读准字音涟漪()徜徉( )( ) 浩淼( ) 逃窜()缭()乱雕镂( ) 镌( )刻谆( )谆答案:yī cháng yáng miǎo cuàn liáo lòu juān zhūn2.理解词语⑴徜徉:安闲自在步行。

⑵雕镂:雕刻,雕刻得精细。

⑶镌刻:雕刻,刻得印迹深。

⑷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2、词语教学:(1)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2)多样读课文。

活动3【活动】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活动4【活动】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问题探究]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1、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
2、用红笔勾画优美词句,批注、感悟。
3、用黑色笔独立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素材积累
关于“尊老爱幼”的名言: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2、素材积累(关于“母爱”、“磨难”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3)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自主学习】
4、再读课文,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组内互读互评,选出优胜者,班内展示,学科组长组织朗读背诵。)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合作探究】(组长组织讨论后,班内书面展示)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画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我”做这些事的时候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不让妈妈知道?
(1)给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同步练习(解析版)

《春》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lǎnɡrùn()起来了,水zhǎnɡ()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舒活舒活筋骨,dǒusǒudǒusǒu()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ɡōnɡfu(),有的是希望。

【答案】(1)朗润涨(2)抖擞抖擞工夫2.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2)(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答案】(1)hùn(2)hè(3)yùn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B.朗润(明亮润泽)C.卖弄(向别人讨好)D.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答案】C【解析】“卖弄”在文中的意思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4.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案】(1)反复、拟人(2)比喻、拟人(3)比喻、排比(4)引用、比喻、拟人5.综合运用。

班级组织“我爱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因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春天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两个黄鹂鸣.翠柳()③踏花归去马蹄香.()(2)【妙笔绘春】从下面的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越来越难以寻觅。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M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门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爰幼、珍爰亲情、珍爰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1、白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

2、用红笔勾画优美词句,批注、感悟。

3、用黑色笔独立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

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素材积累关于“尊老爱幼”的名言:(1)--------------------------------------------------------------------------------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 康熙(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白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 戴维? 德克尔(3)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孟子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师评价【学习目标】1、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整体感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及白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学法指导】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白查字典标注读音和词义。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原创)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原创)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本2019初中导学案课件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3单元 写作

人教部编本2019初中导学案课件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3单元 写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R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 特点。那么,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又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使所写 人物鲜活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1.说说下列描绘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邓稼 先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R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人,可能是伟人、专家、 学者、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也可能是你身边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那 么,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呢?他在你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你又是 怎样评价他的呢?
请以“心中的‘星’”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题目 自拟,文体自定。
七年级(上册)·语文·R
七年级(上册)·语文·R
一、问题:写作时,我们一般要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R
写人物的个性既要抓住人物外在的东西,如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等,又要抓住人物内在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所以我们 在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身份与性格,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 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七年级(上册)·语文·R
这则语段主要运用了 外貌 描写,写了嘉乐林夫人的 身材、 体形、衣着、头发、眉毛、下巴、鼻子和嘴唇 等,总体上用了整体 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单是头部来说,用了 由上到下 的顺序, 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嘉乐林夫人 高大、结实、温和、 诚恳、高贵、富有神气 的特点。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15.诫子书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意。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自主学习1.题解。

《诫子书》是时期著名政治家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题目的意思是。

此文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梳理下列文言词句。

☆词类活用(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古今异义(1)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险要)(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一词多义(1)非学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夫学须静也(学习)成遂成枯落(成为,变成)学非志无以成学(学业)☆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夫学须静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将复及何”)☆名句理解(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交流点拨】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贯穿诸葛亮一生,是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全套含答案1 春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C.应和.(hé)蓑.衣(suō)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深化了主旨。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题集(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题集(含答案)

1.《春》第一课时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呼朋引.伴()A.指引B.牵引C.引申D.招引②欣欣然.张开了眼()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③一年之计.在于春()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④与轻风流水应和.着()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3.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们的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

“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 《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 )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 )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春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

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

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

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

“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

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这一段用词准确。

“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

“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

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

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

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

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

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

“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

“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

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

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

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春盼春(1)语言积累总写(2)春草图(3)绘春(2~7)春花图(4)表达春风图(5)春雨图(6)迎春图(7)颂春(8~10)细致观察文章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等。

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4、讨论“风声”的“声”字的作用。

——(明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5、讨论在“在北中国的冬天”的作用。

“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里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6、讨论“济南真算是个宝地”中的“真”的含义。

——(明确: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

“的确”、“实在”)7、有感情的齐读第1段。

七、研读课文第2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2、讨论“没名单单是有阳光……”一句的作用。

——明确: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3、研读描写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的文字,观察点:从上方俯瞰。

(1)“请闭上眼睛想”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描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