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能力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min时血乳酸>100mg.dl-1(儿童≥80mg.dl-1、老年人>
60 mg.dl-1);⑷参与运动的肌肉必须占有全身肌肉块的 50-60%。 特点:数据可靠,重复性好,但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
运动生理学
33
2、间接推算法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吸氧量与心率成线性关系,通过测
定亚极量运动时的心率或功率来推算最大吸氧量。 (1)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 ①台阶试验 ②自行车功量计运动测验
第十二章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2
运动是人体的行为之一
从系统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的行为
(behavior)是大脑功能活动的表现,是人 为了适应社会环境而发展演化的外部活动, 是维持个体、种系生存繁衍所作的全部反 应。 简言之,人的行为是大脑的功能,是内部 生理、心理需要导致的外现活动,更是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2)电脑自行车测功计(Monark839E)测验
(3) Fox台阶测验
运动生理学
34
运动生理学
35
(三)决定最大吸氧的机制
人体供 氧能力
中央机制
心泵功能 心输 出量
最高心率
最大搏出量
(氧脉搏)
循环血量和血红蛋白总量与氧的运载量 线粒体数量、密 肌肉的摄氧能力 度、内膜的表面 积和氧化酶活性
最大吸 氧量运动生理学 Nhomakorabea16
上世纪20年代初,希尔(Hill;AV)提出了氧债的概念。 梅耶霍夫(1931)等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认为运动后恢复期内的过量氧耗就是用于偿还运动过程中 的氧亏,因此把它称之为氧债。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乳酸氧债(75 %) ATP--PCr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有氧能力标准
有氧能力标准
有氧能力,也称为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具体标准如下:
1. 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通常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10\~150次/分。
2. 运动时间:有氧运动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通常在15分钟以上。
3.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分钟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4. 锻炼频率: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
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有氧工作能力是指身体在进行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氧工作能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疲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对于个人健康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肺功能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也决定了身体在长时间有氧运动中的耐力水平。
可以通过测量最大摄氧量(VO2 max)来评价心肺功能的强弱。
VO2 max是指在最大运动负荷下,身体的摄氧量的最大值,是评价人体有氧能力的最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
二、耐力和持久力耐力和持久力是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们是指身体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能够坚持的能力,也是衡量人体对长时间劳动的适应性和强度的重要标志。
耐力和持久力的评价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测试或者长时间的工作负荷来进行。
三、训练效果在评价有氧工作能力时,还要考虑到训练效果。
人体经过长期的有氧运动训练后,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持久力等指标会有所改善,从而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
评价有氧工作能力时,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训练水平和训练效果。
四、心率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也是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有氧运动后,心率的快速下降能够反映出身体对有氧运动的适应程度。
通常情况下,有良好有氧工作能力的人,运动后的心率能够迅速回复到静息状态下的水平,而有较差有氧工作能力的人,心率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五、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水平是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
在进行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人体会逐渐产生乳酸,当乳酸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肌肉的工作能力。
通过测定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可以评价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
六、体脂率和身体质量指数评价有氧工作能力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的体脂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
较高的体脂率和较高的BMI会对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两个指标也是评价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运动生理学习题13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一〕填空题1.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成年人在安静时所需要的氧量大约每分钟毫升。
2.成年人安静时的和相同,大约每分钟250毫升,说明即使在安静状态下都需要摄取适宜的氧,以满足机体的能量代谢所需。
3.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是每分需氧量大。
例如100米赛跑时的需氧量每分钟可达升,而跑时的需氧量却为每分钟2~3.5升。
4.人体在运动中出现稳定状态,说明此时运动中满足,但是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这是由于运动初期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等因素所致。
5.短距离跑的运动工程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但每分钟需氧量却。
6.长距离跑的运动工程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虽然每分需氧量,但总需氧量却。
7.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也可以称为或。
8.氧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运动初期、的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不能立即提高到与运动的需要而形成的。
9.在运动中即使吸氧量需氧量,机体出现稳定状态,在运动开始阶段也会出现。
10.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氧亏表现在运动初期,是运动时的和之间出现的差异。
11.运动后恢复期的吸氧量与运动中的不相等,运动后恢复期的并不是完全只用于归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归还运动结束后,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
12.在剧烈运动后恢复期中,除归还在运动初期分解供能欠的一局部氧亏外,还应归还由供能所欠下的氧亏。
13.运动后过量氧耗不仅用于归还所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归还运动后所消耗的氧。
14.运动后、浓度的变化以及升高的影响,均为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15.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作用为归还的氧亏,以及在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
16.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和的能力到达本人的极限水平。
有氧运动能力
跑1分钟休息4分钟的5次间歇 快跑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
2.乳酸耐受能力
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 性而获得。 在训练中要求血乳酸达到较高水平。 训练时以血乳酸在 l2mmol/L 左右为宜。然
后在重复训练时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 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的适应,提高缓 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2)模拟高原训练
目前常用到的模拟高原训练法主要有: 低压舱技术、配置低氧混合气的方法、常压 低氧环境、高住低训、低住高练、间歇性低 氧训练、低压睡袋等多种方式。
(3)我国高原训练的研究特点
①围绕重要赛事(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 的攻关研究; ②开展模拟高原训练的研究; ③重视开展国内与境外高原训练的学术交流 (如2009年中国多巴国际高原体育训练与健 康学术交流会等); ④一些院校、科研所等开展的有关高原训练 的机制实验研究,如研究生论文等。
(二)缓冲和消除乳酸的能力
(三)脑细胞耐受乳酸的能力
(四)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
二、力量爆发型磷酸原系 统测试与评价
动力学检测:通常采用在最大无氧状态下 进行全力运动负荷或定量负荷试验以测定 机体的无氧做功能力; 生理学检测:通过剧烈运动时测得的最大 血乳酸水平和氧亏积累等指标来间接反映 无氧能力的大小。 (一)无氧功率 (二)恒定负荷试验 (三)无氧能力的生理学检测
二、无氧耐力
(一)无氧耐力能力的生理基础 肌肉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 缓冲乳酸的能力 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 (二)糖无氧酵解系统能力的测评 温盖特(Wingate)无氧测验 运动中的血乳酸浓度
三、促进无氧能力的训练
(一)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有氧能力,第五大生命体征
“适量运动”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四基石”中的第二条。
而在影响寿命5大因素:心态、运动、饮食、环境、基因当中,运动也是排在第二。
可见运动对健康的重要。
当然,这里说的运动,并非指竞技场上那些激烈的跑、跳和各种对抗,而是指竞技场外的游泳、跑步、快走、骑自行车、登山、滑雪以及中国人更为熟悉的太极拳、广场舞等为代表的有氧运动。
美国心脏学会更是将与此相关的有氧能力,列为与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相并列的人体“第五临床生命体征”,并指出,有氧能力代表着人的整体健康水平!□策 划:本刊编辑部□执 行:邱婷婷生命体征(有时亦称为“生命特征”或“生命徵象”)是用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
医学最常用的四大生命体征的指标是:呼吸、体温、脉搏、血压。
2017年初,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一份重要的科学声明称,一个人的有氧能力被列为“第五临床生命体征”。
杯的体能教练。
50年来,库伯诊所积累的健康数据和研究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数据研究甚至影响到美国医疗体制的建设。
早在50年前,库伯先生就提出心衰、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该及早运动。
当时很多医疗权威讽刺、挖苦、批判他,说“到库伯诊所不是去找希望,而是去找坟墓”。
50年过去了,库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医学的理解。
十八世纪的医生,没有任何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也没有支架和搭桥手术,他们把一些心绞痛患者带到森林里伐木,3个月以后,这些患者的心绞痛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今天,尽管我们有比以往越来越好的心脏支架,有他汀药物,有阿司匹林,有不断更新的抗心血管疾病药物,但是有氧运动依然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附加的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效果。
美国心脏协会去年在著名的《循环》杂志上,发表了其专家团队在做了大量的文献综述以后,对“有氧能力”所作出的科学声明,要点阐述如下: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低下的有氧能力会导致人患心血管疾病,导致各种死亡的可能以及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风险增加;大量流行病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有氧能力不但要比抽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能更加准确地预测因疾病而导致的死亡,它还能帮助这些传统的健康风险指标对健康进行预测和评估;有氧能力这一指标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风险作出更准确的划分,帮助患者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对其疾病进行科学管理,以更大程度地降低他们患心血管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可能。
有氧能力评价指标与1000米跑测试研究
有氧能力评价指标与1000米跑测试研究有氧能力指的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有氧运动是通过有氧代谢产生能量的一种身体运动方式。
评价有氧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阈值等等。
而在有氧能力测试中,最常使用的是1000米跑测试。
一、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是一个反映人体氧耗能力的指标,是衡量人体有氧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VO2max是指人体在最大负荷下(通常指80-100%的最大心率)所摄入的最大氧气量。
而这个数值直接影响着人体呼吸和心脏的工作强度。
VO2max一般不受训练群体的限制,是人体所能达到的极限。
所以一般认为VO2max是衡量有氧能力最好的指标。
二、心率在有氧运动中,心率是核心指标之一。
心率基本上是由身体对氧需求的反应产生的。
通过测试,心率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反映有氧能力的强弱。
在剧烈的有氧运动中,心率能快速升高到目标区间,提高心肺运动耐力和强度。
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心率是稳定的,在静态测试中可以直接测量静态心率。
三、乳酸阈值乳酸阈值是指在长时间跑步过程中,运动员血清中乳酸消退受阻的临界点。
在运动时,当乳酸分解量小于乳酸生成量时,乳酸在体内累积,造成乳酸阈值提升。
乳酸阈值越高,表示运动员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能保持高速并让心肺功能继续发挥的时间越长。
因此,考虑到减慢乳酸生成速度的能力,乳酸阈值在评价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指标。
四、1000米跑测试1000米跑测试是评价有氧能力的常用测试方法之一,这是一项基于计时和速度的测试。
这个测试主要是让测试人员在测试时跑步,把时间成绩本身作为评价的参考,然后再根据成绩来评估有氧能力和身体状况。
在这个测试中,运动员在测试期间需要快速完成1000米路程。
总的来说,1000米跑测试对于有氧能力测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最大摄氧量、心率和乳酸阈值则是更为细致的评价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
因此,想要得出完整准确的结论就需要结合多项指标来进行评价。
有氧工作能力名词解释
有氧工作能力名词解释
1. 有氧工作能力呀,简单来说就是你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的本事呢!就好比你能一口气跑好几公里,这就是有氧工作能力强的表现呀!你想想,马拉松运动员们,他们的有氧工作能力得多厉害呀!
2. 有氧工作能力呢,就像是汽车的耐力,能持续不断地跑下去。
比如你去爬山,爬了很久都不觉得累,这就是你的有氧工作能力在起作用呀,难道不是吗?
3. 嘿,有氧工作能力其实就是身体在有氧状态下干活的能耐呀!像那些经常跳广场舞还能跳很久的大妈们,她们就有很不错的有氧工作能力哟!
4. 有氧工作能力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持久战斗力呀!好比你骑自行车,能骑好长一段路,这就是你有氧工作能力的体现呢,你说神奇不神奇?
5. 有氧工作能力呀,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能量宝库,能让你在有氧运动中坚持下去。
比如说游泳,能游好几个来回的人,有氧工作能力肯定很棒呀!
6. 有氧工作能力啊,不就是让你能在有氧活动中保持活力的那个东西嘛!就像你徒步旅行,走了一整天还兴致勃勃,这可全靠有氧工作能力呀!
7. 哇塞,有氧工作能力不就是你持续做有氧运动的那种力量嘛!你看那些喜欢长跑的人,他们的有氧工作能力肯定超强的呀!
8. 有氧工作能力可以说是身体在有氧环境下的战斗值呀!比如你跳绳,能不停地跳好多下,这就是有氧工作能力厉害的证明呀,对不对?
9. 有氧工作能力呀,就是让你在有氧运动时如鱼得水的本领哟!就像人家那些专业的登山者,那有氧工作能力杠杠的呀!
10. 有氧工作能力简单讲就是你在有氧状态下的工作效能嘛!比如你打太极,能一套接着一套打,这就是你的有氧工作能力在发挥作用呀,明白了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有氧工作能力对我们很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各种有氧运动,保持健康活力呢!。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法的生理原理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法的生理原理1.引言1.1 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
有氧工作能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所能持续提供能量的能力,它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有氧工作能力,人们经常采用各种训练法进行锻炼。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法的生理原理。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训练法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于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并为日后的训练指导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常用的训练法。
第一种训练法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它通过交替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活动的方式来训练身体。
这种训练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从而增强有氧工作能力。
第二种训练法是持续性有氧运动训练法,它是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这种训练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提升身体的有氧代谢水平。
通过对这些训练法的生理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对于身体的影响机制。
例如,高强度间歇训练法通过刺激心脏的收缩力和肺活量的增加来提高心肺功能;持续性有氧运动训练法则主要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来提高肌肉的氧耗量和运动效率。
通过详细解析这些生理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训练法的适应机制,为选择合适的训练法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人们关注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是指本文所采用的组织框架,用于展示以及论述关于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法的生理原理的内容。
通过良好的结构,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逻辑。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首先,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引起读者的兴趣。
骑行有氧能力训练方法
骑行有氧能力训练方法
骑行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并且有助于减肥。
以下是一些骑行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
1. 逐渐增加骑行时间和强度:可以从短时间的骑行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骑行时间,提高骑行的强度。
这样可以逐渐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有氧能力。
2. 进行间歇性训练:在骑行过程中,可以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
例如,先快骑几分钟,然后慢骑几分钟,再快骑,再慢骑,如此循环。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3. 增加坡度训练:在骑行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坡的路段进行训练。
通过爬坡,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增强有氧能力。
4. 保持稳定的节奏:在骑行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节奏,不要忽快忽慢。
稳定的节奏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
5.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骑行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6. 坚持长期训练:要想提高有氧能力,需要坚持长期训练。
每周至少进行3-4次骑行训练,可以逐渐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骑行训练之前,应该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以预防运动损伤。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
提高有氧能力的教案初中
提高有氧能力的教案初中年级:初中课时:45分钟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氧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对有氧能力的认识。
2. 掌握提高有氧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
3.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有氧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
教学内容:1. 有氧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2. 有氧能力的训练方法和技巧3. 有氧训练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有氧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有氧能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有氧运动项目吗?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提高有氧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训练姿势和呼吸方法,强调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有氧训练,每组选择一种有氧运动项目进行练习。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
3. 学生自主调整训练强度,注意观察身体反应,避免运动损伤。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训练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训练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强调课后继续进行有氧训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训练安全和卫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有氧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提高有氧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姿势、呼吸和运动强度控制等方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有氧运动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提高有氧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有氧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姿势,确保了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课后,学生应继续进行有氧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有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有氧能力标准
有氧能力标准有氧能力是指人体在进行某项持续性活动时,维持心血管系统供应氧气的能力。
有氧能力标准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准。
有氧能力是评价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表现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患病风险、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氧运动是指一种运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强度,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让心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有氧能力标准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监控个人的运动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氧能力标准测试项目:1. 有氧耐力测试: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游泳、划船等,通过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来评估一个人的有氧耐力水平。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机测试、三千米跑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水平。
2. 无氧阈值测试:无氧阈值是指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开始产生无氧代谢产物的临界点,无氧阈值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无氧阈值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训练和运动计划。
3. 最大摄氧量测试:最大摄氧量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极限有氧运动时,身体最大摄取氧气的能力,可以通过最大摄氧量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从而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有氧能力水平。
4. 心率恢复测试:心率恢复是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后,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速度,心率恢复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有氧能力水平。
有氧能力标准是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的,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有氧能力水平标准。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有氧能力水平标准是根据最大摄氧量、有氧耐力、无氧阈值等指标来评估的,一个人的有氧能力水平越高,意味着他的心肺功能越好,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氧能力标准测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根据测试结果来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患病风险、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性能评估与改善技术
运动性能评估与改善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
职业运动员需要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改善,而普通人也可以借助评估和改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表现,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评估和改善两个方面来介绍运动性能评估与改善技术。
一、运动性能评估1.体能评估体能评估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检测和评价,它包括有氧耐力、无氧耐力、肌肉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等方面。
有氧运动能力是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能力,如长跑、游泳等;无氧运动能力是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力,如举重、短跑等。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对抗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灵敏度是指运动员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柔韧性是指身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
2.运动技能评估运动技能评估是对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和比赛所需的特殊技能的检测和评价,包括运动员的传球、射门、扣杀、盘带、防守等技能。
这些技能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运动表现评估运动表现评估是对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展现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运动员在比赛前的精神状态、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比赛后的反应等。
此项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还需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参赛环境等因素。
二、运动性能改善技术1.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针对不同的体能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有氧运动训练、无氧运动训练、力量训练、敏捷训练、灵活性训练等,以达到提高对应的体能水平的效果。
2.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关键。
在训练中应该注重技术细节的完善和实战情况的模拟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对不同情况的应变能力和技术运用水平。
3.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比赛表现的重要手段。
在心理训练中,可以采用放松训练、认知重构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团队建设训练等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比赛表现。
4.营养与饮食营养与饮食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十二章 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1) 氧债的组成:乳酸氧债和非乳酸氧债。
非乳酸氧债(25% ) 乳酸氧债(75 %)
ATP--PCr
糖原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
(2)氧债的计算: 氧债=总耗氧-(0.25×时间) 负氧债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其无氧耐力的高低。
憋气试验:吸气后憋气、呼气后憋气
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后过量氧耗:是指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 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吸氧量的可能性较
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
•乳酸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
大,训练可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 •以最大吸氧量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是有 限的,乳酸阈的提高作为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在 实践中的意义将更大。
2.通气阈测定
在渐增负荷运
动中,将通气
量变化的拐点
第三节 无氧运动能力
概念:习惯上把不需氧的力量爆发型运动
(依靠磷酸原(ATP-PCr)系统供能
的运动)和无氧耐力运动(依靠糖无氧酵
解供能的运动)统称为无氧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
(一)力量爆发型运动的生理基础
1.骨骼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
力量爆发型运动训练,不仅使肌纤维中ATP和 PCr 贮量增加,同时肌酸激酶(CK)活性也增 高,可以更快的催化PCr 水解,使ADP更迅速地 再合成ATP。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3.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五)最大吸氧量的应用
1、评价耐力运动成绩 2、确定运动强度 3、运动选材的指标
(六)最大吸氧量平台
最大吸氧量平台是指人体在最大吸氧量峰值 水平能维持的运动时间。
(三)无氧阈
•概念:
无氧阈是指人体 在递增负荷的运动 过程中,人体的供 能全部由有氧代谢 供能而转入由有氧 代谢和无氧代谢共 同供能的转折点 (亦称拐点)。 无氧阈根据测定 方法可分为乳酸无 氧阈和通气无氧阈。 两者的意义相同。
运动生理学——1314有氧工作能力(共66张PPT)
(二).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1. 直接测定法 通过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使用气体分析 仪测定 VO2max
要求:
1). 必须让受试者在实验中真正发挥出个人的最大 摄氧能力,即,使运动达到力竭。
2)运动形式必须为:有大量肌肉群参与的形式
第7页,共66页。
3)选择适宜的起始负荷和掌握合理的加负荷方式 4)受试者需要有良好的运动耐受性;测试之前需充
第11页,共66页。
第12页,共66页。
第13页,共66页。
缺陷: 12分跑推算最大摄氧量
不同于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后天可塑性非常大
1ml
3700m
71.
必须有昂贵的仪器; 训练种类(有氧/无氧)
The mice initially ran at the intensity of 50% VO2 max for 20 min/day during the first week; thereafter, the running intensity and time were increased to 75% VO2 max (12 m/min) for 60 min/da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erobic training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 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Hornsby WE, Douglas PS, et al. Acta Oncol. 2013 Aug 19. [Epub ahead of print]
点点海拔海拔适用项目适用项目地点地点海拔海拔适用项目适用项目贵州红枫湖贵州红枫湖12451245水上水上云南海埂云南海埂18901890综合综合四川西昌四川西昌15001500水上水上吉林长白山吉林长白山19001900滑雪滑雪陕西太白山陕西太白山15001500摔跤摔跤云南呈贡云南呈贡19171917田径田径甘肃兰州甘肃兰州15001500综合综合新疆天池新疆天池19421942滑冰滑冰四川会理四川会理17931793田径田径甘肃榆中甘肃榆中19871987田径田径甘肃刘家峡甘肃刘家峡18001800水上水上青海西宁青海西宁22602260综合综合贵州六盘水贵州六盘水18401840赛艇赛艇青海多巴青海多巴23662366综合综合中国高原训练基地中国高原训练基地properheightproperheightaltitudeflowoxygenaltitude20201300301945704018211105017414706016618607015921608015225809014826401001462790模拟高原系统模拟高原系统模拟高原系统模拟高原系统广州体院的人工高原氧房人工高原系统人工高原系统二
有氧运动能力名词解释
有氧运动能力名词解释
所谓的有氧运动能力,其实是指个体在参加有氧运动和训练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其中包括的方面有很多,主要包括有反映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能力、反映骨骼肌收缩能力的肌力、反映关节活动范围的柔韧性以及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等。
一般来说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
指标,前者主要反映人体在运动时所社区的最大氧量,后者主要反映递增负荷运动时刚引起乳酸堆积时所需要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步行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无成本的有氧运动项目,人人可实施,随时随地都可以,简单自由度大,而且对人体很有好处,因此日常生活中就坚持多步行一定是很不错的习惯。
《运动生理学》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 ppt课件
ppt课件
7
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
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处 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 后过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
≠ 运动后恢复期
实验仪器:气体代谢分析仪、功率计、心率遥测表、节拍
器等。
ppt课件
15
测试负荷:采取递增负荷,功率自行
车递增运动负荷程序 100W起始(女生 50W起始),每1min递增25W,至力 竭(踏蹬圈数60圈左右)。
ppt课件
16
最大摄氧量判定标准:
心率达到180次/分(少儿达200次/分) 呼吸商(RQ)达到或接近1.15 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 受试者已发挥最大力量并无力保持规定负荷即达到筋疲力
90
148
85
氧供充足是有氧工作的条 件,也是制约有氧工作的 关键因素
ppt课件
10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1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百分配布 骨骼肌中慢肌纤维比例高者,有氧运动能力强。
形态学:线粒体数量较快肌纤维多 而直径大;慢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 丰富
代谢特征: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 白浓度高,
生理特征:慢肌纤维抗疲劳能力强 于快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
第五章 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系
ppt课件
1
本章重点
☞ 重点掌握有氧耐力、无氧耐力的概念和生理学 基础及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
☞ 了解有关无氧阈和个体乳酸阈的争议。
ppt课件
2
第一节 概 述
有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
有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有氧能力是指人体在进行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持续运动时所具备的耐力和耐久力。
它是衡量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以及常用的有氧能力检测方法。
一、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1.心血管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有氧能力。
心脏是供应氧气和养分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健康的心脏能够更有效地输送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提高有氧能力。
2.呼吸系统功能:呼吸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并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健康的呼吸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吸收氧气,提供给心脏和肌肉组织,提高有氧能力。
3.肌肉线索系统功能:肌肉线索系统负责人体运动时的力量和协调。
健康的肌肉线索系统能够更有效地产生力量和协调运动,提高有氧能力。
4.身体成分:身体的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会直接影响有氧能力。
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身体负担,使有氧能力下降;相反,较高的肌肉含量可以提高有氧能力。
5.遗传因素:有氧能力也与遗传因素有关。
有些人天生拥有较高的有氧能力,这与个体的肌肉线索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遗传特征有关。
6.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有氧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会有所下降,有氧能力也会相应减弱。
女性相对于男性在有氧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二、常用的有氧能力检测方法:1.跑步测试:常见的有氧能力测试方法之一就是跑步测试,如著名的VO2max(最大摄氧量)测试。
这种测试通过测量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使用氧气的量,来评估有氧能力水平。
测试过程通常是通过在跑步机上进行逐渐增加强度的跑步,同时监测呼吸频率和心率。
2.自行车测试:自行车测试也是常用的有氧能力检测方法之一,例如在静态自行车上进行逐渐增加负荷的测试。
特别适合于身体受限或关节受伤的人群。
3.游泳测试: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测量游泳速度和耐力来评估有氧能力。
4.步行测试:步行测试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能力测试方法,适合于老年人和身体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①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最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强有力的心肺功能能保证运动时充足的氧供应。
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训练的运动员,心肺功能会产生适应性增强。
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是最大吸氧量。
②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配布。
骨骼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运动能力强。
③代谢功能。
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绝大部分是有氧代谢供能。
与有氧代谢密切相关的体内糖原和脂肪贮备量及糖、脂肪代谢有关酶的活性,都是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
④神经系统的调控。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耐受性(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
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⑤激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通气阈及其产生机制
1、通气阈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 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 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 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通气阈是判断乳 酸阈的一种非损伤性的方法, 酸阈的一种非损伤性的方法,其判断方法多 采用通气量急剧上升的开始点来确定。 采用通气量急剧上升的开始点来确定。大多 数研究者认为, 数研究者认为,采用气体代谢的各项指标进 行综合性判断比较客观。 行综合性判断比较客观。 2、通气阈产生的机制 缺氧是引起通气量急剧增加的一个因素, 缺氧是引起通气量急剧增加的一个因素, 在乳酸阈时出现通气量、 在乳酸阈时出现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非 线性增加、 线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现象
(二)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1、乳酸阈的生理机制
(1)运动时肌肉缺氧 (2)需氧量大于基体的摄氧量 (3)肌纤维类型的动用 (4)肝脏对乳酸的消除能力降低 (5)血乳酸浓度也与能力代谢物质的动用 有关
2、影响乳酸阈的因素
(1)性别、年龄的影响 性别、 (2)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 (3)训练水平的印象 (4)运动项目的影响 (5)环境条件的影响
13章 第13章
有氧运动能力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 1、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 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 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安静时、 3、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 力的生理变化过程, 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 本过程。 本过程。
2.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 2.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 吸氧量
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3.氧亏:人在进行运动中, 3.氧亏:人在进行运动中,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 氧亏
的增加而增大, 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 量之间的差异。 量之间的差异。
(二)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均为影响有 氧耐力的因素。 氧耐力的因素。 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耐力的基础, 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耐力的基础,其值 越大,有氧耐力水平越高。 越大,有氧耐力水平越高。 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 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肌糖原的 衰竭、运动中大量水分的丢失、 衰竭、运动中大量水分的丢失、肌细胞 膜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有氧氧化酶的活 性等因素与有氧耐力水平有关。 性等因素与有氧耐力水平有关。
二、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 PWC170测试 (一)PWC170测试 PWC170是指心率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身体工作能力 是指心率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身体工作能力。 PWC170是指心率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身体工作能力。 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负荷运动, 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负荷运动,从运动中的心率和 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用内插法或外插法求出心率 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运动负荷强度, 170次时的运动负荷强度 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运动负荷强度,反应有氧耐力水 平。 (二)哈佛台阶测试 采用每两秒1次的频率进行蹬踏台阶,进行5 采用每两秒1次的频率进行蹬踏台阶,进行5分钟 的升降运动, 的升降运动,通过运动后恢复期的心率数值计算指 评价受试者的有氧工作能力。指数值越大, 数,评价受试者的有氧工作能力。指数值越大,有 氧工作能力越强。 氧工作能力越强。
第一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吸氧量和氧亏
需氧量、 一、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 需氧量: 1.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
量。需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成年人安静 需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 时需氧量大约250ml 250ml·min 时需氧量大约250ml min-1。 运动时需氧量是随运动强度而变化, 运动时需氧量是随运动强度而变化,并受运动持 续时间影响。 续时间影响。
研究乳酸阈、 (四)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1. 评定有氧耐力 2. 训练强度的制定 3. 制定康复健身运动处方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测定方法及其评定
最大摄氧量: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重要选材依据之一,是 最大摄氧量: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重要选材依据之一, 反映有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反映有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 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研究发现, 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研究发现,最大 摄氧量水平与有氧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摄氧量水平与有氧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 0.75~0.91之间 之间。 0.75~0.91之间。 一、最大摄氧量测定法 (一)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法一般采用活动跑台跑、 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法一般采用活动跑台跑、走和脚 踏功率自行车进行测定。 踏功率自行车进行测定。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要求 以呼吸循环系统为中心的个器官系统, 以呼吸循环系统为中心的个器官系统,充分而且最大 限度地参加运动。 限度地参加运动。
图13-1 氧亏和运动过量氧耗
二、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
(一)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基础 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 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 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 后过量氧耗。 后过量氧耗。
(二)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1.儿茶酚胺的影响 1.儿茶酚胺的影响 2.甲状腺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2.甲状腺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3.体温升高的影响 3.体温升高的影响
..
V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一、最大摄氧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最大摄氧量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 动中, 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 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 本人极限水平时, 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的工作 能力, 能力,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 标之一。 标之一。
(二)影响最大吸摄量的因素 1、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 能力 2、遗传因素 年龄、 3、年龄、种族性别因素 4、训练的影响
二、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 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 )。有氧运动能力不 (糖、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有氧运动能力不 仅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有关, 仅与最大摄氧量的大小有关,而且与维持最高摄 氧量水平的能力有关。 氧量水平的能力有关。 (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 心肺功能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能力。 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影响人体吸氧能力。运动时 提高和掌握有效的呼吸动作, 提高和掌握有效的呼吸动作,增强呼吸机能就可 以提高有氧耐力。 以提高有氧耐力。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耐力密 切相关。 切相关。红细胞的数量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一个因 素。
2. 骨骼肌的特征 肌组织的有氧代谢机能影响有氧耐力。 肌组织的有氧代谢机能影响有氧耐力。肌组 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 点有关。 点有关。 3. 神经调节能力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 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 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 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概 述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 述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 时间的肌肉活动。 时间的肌肉活动。 4. 能力供应特点 糖和脂肪在有氧的条件下, 糖和脂肪在有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时间供 能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的能力是影响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乳酸阈与通气阈
(一)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 1.乳酸阈 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 乳酸阈: 1.乳酸阈: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 浓度随运动负荷增而增加, 浓度随运动负荷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 某一负荷时, 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 称为乳酸阈。 点,称为乳酸阈。 乳酸阈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 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 通常情况下,血液乳酸浓度为4mmol 4mmol·L 点 。通常情况下,血液乳酸浓度为4mmol L1,大约为最大吸氧量的60%~80%。 大约为最大吸氧量的60% 80%。 60%~ 2.个体乳酸阈 由于个体的差异比较大, 个体乳酸阈: 2.个体乳酸阈:由于个体的差异比较大,乳酸 阈值并不都是4mmol 4mmol·L 阈值并不都是4mmol L-1,其变化的范围大约 7.5mmol·L 之间。 在1.4 ~7.5mmol L-1 之间。
小结 1.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取决于机体氧运输系统 1.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取决于机体氧运输系统 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2.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2.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思考题 1.试述最大摄氧量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影响 1.试述最大摄氧量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影响 因素? 因素? 2.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 2.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其影响因 素?
(二)最大摄氧量间接测定法 用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强度所测值推测最 大摄氧量的方法,称为最大摄氧量间接测 大摄氧量的方法, 定法。 定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如老幼、体弱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如老幼、体弱等) 或不愿意接受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的人群。 或不愿意接受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所推测出的准确 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