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杜扬
【摘要】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如何得到切实的保留,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如何可持续地进行,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浅议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内一些保护实践,以福建厦门同安地区历史街区的文物及风貌建筑的保护情况为例,探讨保护的若干要素控制原则,以及可持续性的保护发展策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对策;可持续
1.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潮流下,由于有着区位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等多方面的开发优势,位于旧城地段的传统历史街区也往往面临和遭遇着被商业开发甚至拆迁改造的命运。经济利益的驱动,风貌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使得很多历史街区即使作为驻留城市传统记忆和精华历史风貌的载体,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出现违背相关保护法规而遭到破坏的事件。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工作者、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对保护的理解和对保护力度的把握等,都关系着传统历史街区的历史原真性是否可以得到切实的保留,关系到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否可持续和有意义的进行。
2.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
2.1经济利益驱动导向,重开发,轻保护
近年来见诸于报端媒体的有多起破坏历史风貌建筑的新闻,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存都因为商业开发行为遭到破坏,但结果却仅仅是被处以罚款了事。专家表示,这种处罚力度根本不足以遏制产权人拆旧建新牟暴利的冲动,政府有关部门的失职和监管的缺位显而易见。[1]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行为带来了商业利润和税收,却容易出现开发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保护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忽视建筑风貌、文物等的保护,甚至产生破坏的情况,如随意拆建,更改历史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注意控制建设控制范围区内的开发强度等,商业行为本身与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持传统的生活面貌等也存在着矛盾。
2.2改造策划内容雷同,缺乏挖掘街区的个性和特色
目前国内多数历史街区的商业改造策划,包括一些作为成功典范的案例如上海泰康路田子坊等,大都定位在艺术产业、旅游、餐饮、购物等基本功能上,缺乏对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的挖掘。一些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把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等同于一般城市旧区改建或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导致了一些规划的欠科学合理,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因此,在商业业态策划方面应有所选择,注重对传统民间业态的弘扬;在建筑立面和环境景观设计则应该吸收一些基地内特有的传统元素、语汇,形成真正意义的风貌特色,方为对外来者最大的吸引力。
2.3原住居民整体搬迁,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生活真实性”
生活真实性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可量化的原住民保有率;二是定性的原有生活方式的保存度。[3]有学者认为:只有携带全部历史信息的街区才是生活史、文化史、社会史的鲜活见证,[4]传统的生活方式、民俗、方言等都是一个城市或地域的特色之所在,更是一种文脉的延续,代表了来自城市历史传承的鲜明的地方特色,也保存了与老建筑有关的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近年来动辄搬迁全体原住居民,将老街区整体改造为商业街区的做法,一直引起多方的争论。在保障街区原住居民的正当权益方面,还需要政府和开发单位提出更能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3.历史街区保护的实例借鉴
3.1福州的三坊七巷街区保护
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工作和保留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等。在修复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南后街两侧沿街的新建建筑,对沿街木装饰进行了作旧处理和外墙青砖砌筑,再现南后街历史风貌。
建立以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省、市文物专家和责任工匠师三个层面的修复工程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确保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质量。此外,除日常工程质量管理程序外,按国家文物局专家意见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成员由古建专家、知名工匠、设计院、监理单位等人员组成,对文物、历史建筑修复的重要材料、重要构建、重点部位在修复全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对进入三坊七巷的特殊工种(木工、彩绘工、泥塑工、石工、瓦工等)实行考核准入制,并分别对进场工匠及班组长建立档案,施工中不称职的工匠及班组长予以清退。
将三坊七巷的文物保护规划升格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新规划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内容,注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突出福州地方特色戏剧、曲艺、传统工艺及民族
活动的传承。建立三坊七巷中英文网站,开辟三坊七巷坊巷历史、坊巷介绍、闽都文化、旅游天地、政策法规、新闻资讯等栏目向海内外宣传介绍三坊七巷。[5]
3.2重庆磁器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与处理突发灾害方面引入市场化管理体制,组织环境风貌整顿行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对环绕古镇两条溪流(凤凰溪、清水溪)的流域进行环境治理工作,努力改善街区外部环境。
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严格控制准入关,筛选符合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氛围的业态入驻;重视对街区商户进行培训教育,引导商户提升服务水准和档次。
古镇核心保护区内推进重点整治项目,启动“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项目”,启动街区路面和管网改造,对道路路面、人行道铺装、堡坎、消防设施、给水管道、供气管道、雨水支管、电讯和有线电视管网、路灯及灯饰进行改造,切实改善街区公共设施条件。
通过成立管委会的形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及提升磁器口古镇旅游品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6]
4.历史街区的保护控制要素
在街区保护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保护控制的方面进行研究和划分,根据基地的风貌特色,确定具体的保护控制要素分类。
4.1自然风貌的保护
历史风貌街区离不开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其建筑高度分区、天际轮廓线等都应该与城市的背景山体、山水格局等形成协调相依的关系。总体规划阶段确定的城市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等做为街区整体建筑高度控制的依据,对主要的观景角度和视线空间做出了界定,也保证了自然风貌可以有效和更好的与人工风貌环境进行渗透和对话。
如厦门的孔庙-大道宫风貌建筑带提出了严格保护东溪水体和水中石刻及原有岸线特征,增加绿化面积,保护整体空间环境的要求。确定了孔庙—文笔塔、文笔塔—大轮山、文笔塔—梅山、孔庙—大轮山、孔庙—梅山等主要的视线通廊;提出加强视廊绿化,以使其形成的连续景观界面和整体空间环境的和谐。[7]
4.2街巷空间环境的保护
街巷空间的道路格局、肌理形态、建筑界面、开敞空间、绿化小品等都是构成街巷空间环境的组成元素,需要加强保护,注重保持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