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透视教案
《解剖与透视》教学大纲
《解剖与透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12100802课程名称:解剖与透视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先修课程(素描一、色彩一、艺术概论)后习课程(素描二、色彩二、风景写生)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开课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及应用、基础透视的概念及应两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讨论部分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测评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 乔治•B•伯里曼.《伯里曼实用人体解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2] 黑尔 (Hale)科伊尔 (Coyle).《艺用解剖(向大师学绘画)》.中央美术出版社.2012.[3] 叶勇.《艺用人体解剖与透视》.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4] 高宗英、许国庆.《世界明家素描》.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5] 沈兆荣.《人体造型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6] 陆仰豪.《绘画透视知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7] 萨拉·西蒙伯尔特.《艺用人体解剖》.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8] 伯恩·霍加斯.《动态素描·人体解剖》.2010.[9] 孙韬、叶南.《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2005.[10] [俄]尼古拉·尼基塔维奇·列宾.《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素描高级课程教学》.2009.[11] 张忆周.《绘画透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12] 胡亚强.《透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2.期刊:[1] 艺术教育.期刊.ISSN 11-1188/J.[2] 南京艺术学院校报(美术与设计).期刊.ISSN 1008-9675. CN32-1008/J.[3] 艺术科技.期刊.ISSN 1004-9436. CN33-1166/TN.2.网络资源:[1] /[2] /[3] [4] /a_457.html[5] /news.asp?Id=1622[6] /mini.php?kw=[7]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学时概论1.课前准备明确解剖透视的课程的属性,细化教学目标,对课程讲授进行精细化设计。
09《解剖与透视》教学大纲
美术系《解剖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基础素描总学时数:68学时学分:4学分适合专业:美术学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规律,能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知识在习作和创作中较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和其他形象,获得从事教学辅导或艺术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1.艺用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是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人体动态和透视规律等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
2.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绘画、雕塑等学科,尤其是对人物、景物的描绘或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比例、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形体组合的自然规律、造型规律和运动规律以及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透视规律,四、教学学时分配数五、教学大纲内容绪论艺用人体解剖与透视是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来研究人体结构和透视的,是美术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比例、解剖结构、形体组合的自然规律,骨骼、肌肉的造型规律和运动规律以及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透视规律,能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知识在习作和创作中较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和其他形象,获得从事教学辅导或艺术实践所必需的人体解剖和透视知识。
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讲授和辅以各种形象教具写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加强与其他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透视是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透视规律的,也是美术专业必修的技法理论。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创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利用模型、绘画作品、挂图等进行形象化教学,以加强学生对透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配合教学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并把它运用到绘画习作和创作中,以适应美术教学工作的需要。
透视解剖教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4 至 2015 学年第一学期透视解剖学课程教案课程编号: 692100700-01总学时/周学时: 32/ 4开课时间: 2014年9月17日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2013美术学授课教师:梁凌哲日期: 2014、92.画出平行面。
3.从平行面的四个顶点向心点引连线。
4.从一个顶点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
5.连线成图。
第四章、成交透视基本原理及绘制方式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
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
第五章、倾斜透视基本原理及绘制方式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第六章、圆形透视基本原理及绘制方式圆形透视的画法:先画一个立方体的透视形,正面画出两条对角线,再画两条对角线相交的四个点,共八个点,将八个点连接成圆。
圆形透视距我们近的半圆大,远的半圆小,弧线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得太尖或太圆。
人物透视:正前方:首先可以将人体看成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人体不同角度的透视也就是不同长方形角度的透视。
然后按分段的方法将长方形分为有透视的八段,先将长方形画出对角线,然后按着几何的分法在对角线相交处画上一条平行线,以此类推一共画出八段,由于漫画中的人物一般为八头身,所以长方形的每一段就是一个头高,而胸腔的长度、肘到手指尖和膝盖到脚底的长度均为两个头高。
俯视:从正面或是背面正上方的角度来画,需要考虑其透视关系。
就是说头部最大,到脚尖处越来越小,头部大,肩膀也大,和脚比起来手略长略大。
斜上方:斜上方的角度最有纵深感。
肩膀隆起,肩与脚平行稍斜,脸朝下,头很大,看不见脖子,越往下越小,给人的感觉是脚短身长,如果再在地面上画上阴影效果会更突出,可以特别清楚地表现双腿垂直于地面的感觉。
仰视:下面的仰视,画出肩膀上有颈部的感觉。
脸朝上,比较小,腿比上身要长,略粗些,脚最大,越往上越小,给人感觉脚长身短,俯视和仰视正相反。
人体解剖与透视
课程定位
前期课程—————
素描 色彩 构成基础
游戏概论
人体解剖与透视————— 后续课程
对解剖、透视知识的了解
对人体结构的敏感和熟悉 对动态人体的敏感和熟悉
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
三维游戏角色设计
三维游戏动画设计
三维游戏场景设计 游戏制作综合实践
第二页,共13页。
一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解剖与透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对人体结构、人体动态的相关内 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地绘画训练,让其对人 体结构尤其是动态人体结构逐渐熟悉起来,具备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解剖与透视理论 ✓ 人体结构与人体动态规律
教学难点
✓ 人体结构与人体动态的绘画练习 ✓ 本课程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如何运用于后 续课程 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
知识层面
能力层面
第五页,共13页。
四
四、教学方法分析
✓ 授课对象 动游1101 ✓ 学生特点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较快,但手绘及表现能力不足,学习的 主观能动性略差。
✓ 作品点评及课程总结(2课时)
点评学生的课堂练习,并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和不足给予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课程结 束后继续定期的进行手绘练习,不断提高造型能力。
对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一个总体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带着 这门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进入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
第九页,共13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理论知识点分述 手绘练习
案例法
游戏角色的动态 规律简述
引导法
自主学习能力
手绘练习
《解剖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
《解剖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解剖与透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美术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4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解剖与透视》课程包括艺用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两个方面的内容。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
学生能否学好人体解剖知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严谨地塑造人物形象。
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起作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与艺术造型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
透视学也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
通过透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描绘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的方法。
为今后美术作品中的场景描绘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艺用人体解剖学方面包括了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的骨骼和肌肉、人体的运动与形态三方面的内容。
在透视学方面包括了透视的基本概述、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注意到艺用人体解剖学与素描、油画等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
在进行课程讲授过程中牢牢把握“艺”用这个字。
2.注意到透视学在油画和国画专业学生的不同作用。
合理分配。
焦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内容的讲授比例安排。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到直观教具比如模型、图表、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4.因本门课内容较多而学时有限,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自学部分采用教师辅导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效果图绘制相结合。
通过查阅相关透视图书籍、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透视学和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原理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
六、课程教学内容《艺用人体解剖学》第一章概论(1学时)1.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涵义及研究内容。
解剖与透视学课程设计
解剖与透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透视方法表现空间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解剖与透视学知识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进行人物画创作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学原理进行景物画创作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现人体结构与空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解剖与透视学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美术学科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剖与透视学知识,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解剖与透视学知识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解剖学知识:- 人体基本结构:骨骼、肌肉、器官等。
- 人体比例与动态:头部、五官、四肢的比例关系及动态表现。
- 人物肖像画创作:运用解剖学知识进行人物画创作实践。
2. 透视学原理:- 透视基本概念: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 空间关系表现:运用透视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远近、大小关系。
- 景物画创作:运用透视学原理进行景物画创作实践。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了解解剖与透视学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与空间关系的认识。
-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解剖学知识,进行人物画创作实践,掌握透视学原理,进行景物画创作实践。
-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与展示,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4. 教材章节:- 解剖学部分:参照教材中关于人体结构、比例与动态的章节内容。
(解剖与透视)教学大纲
七)倾斜透视的形成
八)倾视视域的形成与分类
九)俯仰透视的做法
三、曲线透视(2学时)
【知识点提示】
【重、难点提示】
一)曲线透视的做法
二)曲线透视的应用
四、人物透视(1学时)
【知识点提示】
一)人体透视的变化因素
二)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五、阴影与反影透视(2学时)
【知识点提示】
【重、难点提示】
二)根据生理基本形与几何结构的共性特点,分别对肩部、上臂、前臂、 手部骨骼运动、肌肉起止、体表标志、运动角度、性别年
龄差异逐一讲解。 手部手腕是上臂变化最细致、最丰富的顶级难点,教学当以重视。 十一、下肢部(2学时)
【知识点提示】 【重、难点提示】
二)根据生理基本形与几何结构的共性特点,讲解臀部、大腿、小腿、脚 部骨骼、肌肉起止、运动角度及特点、性别差异、体表特征、体表标志。
讲解原理、种类、规律,分析作图要准确把握时间,不得随意增加课时, 或减少课时。透视和解剖的模型、幻灯、挂图要尽可能相结合实用、简洁分析 边讲解。板书规范,语言流畅。
2、面授辅导或答疑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面授辅导和答疑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应聘请有经 验、认真负责的教师任教,教师对每次授课的要点、难点要有合适的答疑和辅 导。对学生答疑,要谦虚诚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推动教学的互动和创 新意识的培养。
3、训练
教师讲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师组织学生理解本课程 的作业要求。为达到学习目的,除听懂教师中所讲内容外,还需深入课程实验 (作业)。学习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是教材知识深入人心的桥梁,也是 个人组织系统知识的方法之一。教师对作业的安排松紧要适度,难易要搭配, 作业要统一。除了完成作业外,要求学生学会管理作业练习,千万不要粗心大 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管理个人知识。通过不同的实践,个人能力 和知识水才能有
《透视与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2016年级《动画》专业《透视与解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P0*******适用专业:2016年级动画专业编制单位:影视系透视与解剖Perspective and anatomy课程编码:P0*******Course Code: P0*******课程名称:透视与解剖Course Name: Perspective and anatomy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Class Hour:32Credit:2课程承担单位:影视系制定人:龙凤制定日期:2016年7月30日审核人:郑则凌审核日期:2016年7月30日第一部分:课程简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骨骼、肌肉、体表形态及人体动态,从而了解其结构。
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人物与场景结构知识,认识理解人物和场景结构关系,以及人体动态的基本规律。
Course Descri(About 150 word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study the human skeleton, muscle, body surface shape and human body dynamics, so as to understand its structu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characters and scen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cene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laws of human dynamics.一、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二、课程目的:(一)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体视觉形态与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解剖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
1.人物、 阴影和反影透视的定义及特征;
11
阴影和反影及 人物透视
特征及规律; 2. 阴影和反影、人物正立
2.人物、阴影和反影透视的画法及步骤; 3. 人物、阴影和反影透视在绘画空间表达中的
人物、阴影和反影透视的画法 及绘画空间表现。
2
2
方体画法、步骤及在绘画空 应用及表现。
间表现中的应用及表现。
五 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二 课程定位
《解剖与透视》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法理论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形体的结构特点,造型规律,以及绘画的平面、空 间处理的透视办法。与本门课程中,了解人体造型艺术中的结构特征和造型规律,运用透视 原理构建绘画的空间、平面关系,并学会对绘画基本技法语言的同构对应解读,掌握绘画内 容和形式的对应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解剖学、透视学理论知识及表现技能进行有关人 物结构的实践运用、平面空间构建等创作及美术教学活动。
三 课程目标
《解剖与透视》作为美术学专业基本技法理论课。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人体造型规律研 究和学习、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形状结构以及表现技巧、技法课程。通过透视学基本理论及 透视方法,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面透视、阴影透视、人物透视等的透视规律及表现 方法。能学以致用,服务于现代艺术创作和教学的的实践环节,培养对人体美的审美眼光和 素养,并能适应美术教育工作的应用需要。
透视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解剖》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1、课程性质: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2、教学目的和任务:(1)透视是由现代几何学、光学、心理学和绘画透视理论相结合形成的画法理论,是美术院校绘画训练所必修的技法理论课程。
通过透视学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平面上正确表现所见实物的立体形的方法,掌握不同空间距离中形的形成和变化,用于指导绘画写生和想象作图时,正确表现形体三度空间,透视比例及阴影,倒影等视觉形象。
(2)艺用人体解剖学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结构,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比例、人体的造型及其运动规律以提高人体造型能力,准确塑造人物形象。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美术学教育专业和绘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3、参考书目《透视、色彩、构图、解剖》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魏永利《绘画透视知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者陆仰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沈阳出版社《人体造型基础》(沈兆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人体与绘画》(佐治·伯里曼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与生活》(佐治·伯里曼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家与人体解剖学》(约翰·拉依内斯著)《人体动作速画法》(吴曼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文化艺术出版社4、教学学时总学时:36学时,每周两课时。
5、考核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80%6、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绘画练习进行学习。
二、教学原则1、透视是运用一种推理性的观察方法,能揭示一般的视觉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性。
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录相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重点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写生绘画,把握远近物体的透视比例及空间关系。
2、教学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辅一定的作业练习,并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结合学生的写生作业,分析其发生在透视上的错误,注意学以致用,并适当安排创作构图的练习。
4、以科学的观点阐述人体结构,以运动的法则揭示造型变化的规律。
解剖透视教案
《解剖·透视学》课程教案解剖部分第一章人体解剖知识应用的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知识应用历史。
不同认识产生的不同变化。
教学内容:透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视觉认知现象,在造型艺术领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类观念的体现,也是造型艺术革命的先导。
因此,全面地认识透视现象,把握透视基本规律,关注透视的发展变化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
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最和谐的美。
艺术作品在展示人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自然形态—骨骼与肌肉、结构与比例、形体与运动等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精通与深刻的理解。
造型艺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离开了人这个前提就无法满足最基本的创作要求。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创作要求。
▲不同历史时期造型艺术的发展《威林道夫的女雕像》、《持角杯的女巫》反映了受历史条件的影响,艺术家无法关注人身上肌肉、骨骼相关的信息,不可能运用一定的解剖知识来解决人物造型问题。
古埃及“正面律”的人物造型程式:《书吏凯伊坐像》。
古希腊健壮的人物表现:米隆《掷铁饼者》,利西普斯《赫拉克力斯》。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通过人体的表现让人感到身体内蕴涵的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人体的解剖研究极为深刻,在当时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对人体艺术及解剖关系作过深入研究。
达.芬奇《肌肉解剖图》《斗士》,拉斐尔《三个美神》《阿波罗习作》,丢勒《手的习作》,米开朗基罗《腿的习作》《利比亚巫女的习作》17、18世纪:贝尼尼《阿波罗和达芙尼》,乌东《女猎神狄安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贾科梅蒂《步行的男子2号》,摩尔的《女人体》,莱布朗《女人体》,毕卡索《生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形式:理论讲授与作品欣赏第二章人体解剖学姿势、基本术语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解剖学中的一些基本姿势和术语,为欣赏和创作、设计作品做好准备。
人体解剖教案
人体解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人体解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理解人体各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3. 能够正确运用解剖知识,解释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原因;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体解剖学教材;2. 工具:解剖模型、幻灯片或电子白板;3. 视觉辅助材料:图片、图表等。
三、教学过程本课以授课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导入 (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人体器官的剖面图,引发学生对人体解剖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从自己了解到的人体结构入手,预测人体内部的构造和有关器官的功能。
阶段二:基础知识讲解 (20分钟)1. 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介绍人体解剖的分类和常用方法;3. 依次介绍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位置和功能,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阶段三:实物解剖示范 (30分钟)1. 展示解剖模型,逐步解说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结构;2. 结合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呈现人体器官的剖面图,详细介绍器官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阶段四:案例分析与讨论 (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疾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剖知识,分析疾病的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阶段五:学习总结与拓展 (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拓展到人体健康、运动科学等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讨论参与度、案例分析的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评估学生对人体解剖的基本概念、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解剖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建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医学实验室或解剖室,亲身体验人体解剖的过程和实践应用。
透视与解剖教学大纲
《透视与解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美术教育总学时:36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透视与解剖》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线与面应该产生的透视变化及物体在不同空间位置所表现出来的透视特点。
另一方面,了解认识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及表层肌肉的形状特点等。
结合这些理论基础知识自觉地进行相关的写生、美术创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与水平。
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为以后专业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学习从视觉近距远阔的观察转换辨证关系中,从广义上将东西方有关绘画透视观念、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
(二)掌握透视学近大远小与消失的绘画理论,学会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培养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
(三)了解人体的基本形体结构,认识体内骨骼和主要表层肌肉,掌握影响外形的骨点和一些结构,熟悉他们的构造、形状及作用。
(四)感受透视理论和解剖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掌握基本理论,加强对绘画的认识,提高技能技巧及指导中小学教学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透视编(一)透视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透视图的形成: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有关画面、视平线、距点等概念;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视域、画面:视域的概念;视点与实际画面的距离;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3、近大远小与消失: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直线的视觉分类(原线、变线)与透视变化;视点与灭点的关系。
4、视点位置与构图:视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
教学要求:1、掌握绘画与透视的概念及关系,理解画面、视平线、距点、视域圈等概念,了解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法。
2、理解视域的概念,记住60度视域圈的作用。
《透视与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与解剖》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掌握透视与解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平行透视法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点与使用方法;
3.掌握人体解剖的运用方法,提高自身造型和空间的掌控与理解能力;
4.能结合艺术实践实际需要,熟练的运用透视与解剖的知识,分辨或评价艺术作品的透视关系;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教学基本功,将美术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运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杨广生编著.《解剖•透视》,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主要参考
1[美]罗伯特•贝弗利•黑尔著.《艺用解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3.[美]乔治.伯里曼著.《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孙涛、叶南编著.《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人体结构解剖上课教案设计
人体结构解剖上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人体结构解剖上课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人体结构解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对人体结构解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投影幕布。
2. 人体结构解剖图册和模型。
3. 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视频资源。
教学准备:1.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投影设备正常运行。
2. 准备人体结构解剖图册、模型和多媒体资源。
3. 制作教学PPT或幻灯片,包括重点概念和图示。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创造兴趣: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解剖的兴趣,如“你知道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什么吗?”2. 建立联系:与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人体结构解剖相关的例子,如运动时的肌肉活动、呼吸和消化过程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本概念:解释人体结构解剖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术语,如器官、系统、组织等。
2. 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通过展示人体结构解剖图册、模型或多媒体资源,介绍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位置、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观察:展示一张人体结构解剖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器官和系统。
2. 实践操作:分发给学生人体结构解剖图册或模型,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标注,以加深对人体结构的理解。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特定的人体结构解剖主题,如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2.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人体结构解剖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1. 练习题:布置一些与人体结构解剖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体结构解剖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报告。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或相关展览,以亲身体验人体结构解剖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透视学》课程教案解剖部分第一章人体解剖知识应用的历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体解剖知识应用历史。
不同认识产生的不同变化。
教学内容:透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视觉认知现象,在造型艺术领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类观念的体现,也是造型艺术革命的先导。
因此,全面地认识透视现象,把握透视基本规律,关注透视的发展变化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
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最和谐的美。
艺术作品在展示人体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人体的自然形态—骨骼与肌肉、结构与比例、形体与运动等人体解剖结构知识的精通与深刻的理解。
造型艺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离开了人这个前提就无法满足最基本的创作要求。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创作要求。
▲不同历史时期造型艺术的发展《威林道夫的女雕像》、《持角杯的女巫》反映了受历史条件的影响,艺术家无法关注人身上肌肉、骨骼相关的信息,不可能运用一定的解剖知识来解决人物造型问题。
古埃及“正面律”的人物造型程式:《书吏凯伊坐像》。
古希腊健壮的人物表现:米隆《掷铁饼者》,利西普斯《赫拉克力斯》。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通过人体的表现让人感到身体内蕴涵的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人体的解剖研究极为深刻,在当时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对人体艺术及解剖关系作过深入研究。
达.芬奇《肌肉解剖图》《斗士》,拉斐尔《三个美神》《阿波罗习作》,丢勒《手的习作》,米开朗基罗《腿的习作》《利比亚巫女的习作》17、18世纪:贝尼尼《阿波罗和达芙尼》,乌东《女猎神狄安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贾科梅蒂《步行的男子2号》,摩尔的《女人体》,莱布朗《女人体》,毕卡索《生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形式:理论讲授与作品欣赏第二章人体解剖学姿势、基本术语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解剖学中的一些基本姿势和术语,为欣赏和创作、设计作品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一、了解解剖学的姿势。
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脚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
二、了解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和下,前和后,浅和深,内侧和外侧,近侧和远侧,桡侧和尺侧,腓侧和胫侧。
三、了解骨的分类。
1、按骨的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按骨的部位分灰:中轴骨、四肢骨。
四、关节及其活动。
1、屈和伸2、内收和处展3、旋内和旋外4、环转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形式:理论讲授与作品欣赏第三章人体骨骼及其造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人体骨骼特点和人体骨骼造型。
教学内容:一、头骨及其造型二、躯干骨骼及其造型三、上肢骨骼及其造型四、下肢骨骼及其造型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
第四章人体肌肉教学目的与要求:人体肌肉名称,人体肌肉的起止穿插,人体肌肉的造型。
教学内容:一、头部肌肉二、躯干肌肉三、上肢肌肉四、下肢肌肉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
第五章人体造型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体块变化,把握节奏韵律。
教学内容:/qkwddjbxnz/blog/static/94338288200981495121595/ 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
透视部分第一章透视的认识方法及意义教学目的与要求:如何理解透视,透视发展变化历程,中西透视的差别,当代艺术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内容: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有三种:1 色彩透视 2 消逝透视 3 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透视的基本术语在美术种透视的出现的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进行研究,发展之后就传承下来了中西透视的差别:中国古代绘画强调视点的移动,把远、中、近、俯仰、上下、左右看到的对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有的空间组合方式,这种透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散点透视。
其中著名的理论如宗炳的理论论述。
西方传统透视即狭义的透视。
从文艺复兴以来,透视学一直被视为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石。
从古希腊的短缩法,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线性透视、17世纪的光透视(或空气透视)、19世纪的色彩透视,透视学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
焦点透视:是压缩深度空间的变形,其结果有如照相机中所看到的,它能反映现实的真实并恢复普通人所见,因而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与理解,也自然成为任何透视现象的参照。
其基本原理,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
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
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
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反透视:是最直接与传统透视相对立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扩大观察范围达到远大近小的目的。
这种方法希望把看不见被遮挡部分充分展示出来,以符合人们心目中的真实。
儿童画中很多把看不见的东西描绘出来,主要是基于此。
故意违反一般透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
一般认为开创反透视先河的是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对于文艺复兴以来利用线性透视方法造成三维错觉的那一套技巧,塞尚已抛至脑后。
他创造了一种"反透视法",他不是创造观赏者进入画里面去的深度,而是创造被他所描绘的物和人向观赏者走出来的印象。
他无意于使自己的作品获得"逼真"的效果,无意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是要表现物体的结构、相互关系和色彩,他要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这是靠艺术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实。
移动视点:通常我们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方法。
随着世界绘画历史的演进发展,“移动视点”不仅仅只存在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它也进入了许多其他的绘画形式。
中国绘画中《溪山行旅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
西方的《三乐师》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
第二章基础透视的概念与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透视学作为美术专业三大基础技法理论之一,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
它从理论上直观地解释了物体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使初学者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哪些线与面应该产生透视变化,哪些仅有大小变化。
在写生和创作时,就可以很好地处理画面上人、物体、风景之间的远近、大小的空间透视关系。
一、基本概念1、三个面:基面、画面、视平面2、三个线:基线、视线、视平线3、三个点:视点、足点、心点4、两个高:视距、视高1、视点2、画面3、对象4、基面与基线5、足点6、心点与视中线7、视平线与正中线8、视线9、视距10、左右距点11、天点与地点12、60°视域圈13、90度距离图14、取景框二、观察方法当我们站在笔直的公路上或桥上,向远处望去,就会发现:本来这条同一宽度的公路距我们愈远愈变得狭窄,直至路两边的边线在远处相交成一点,原来桥上等高等距的灯柱、电杆也变得越远越矮小、越靠拢,桥两边的栏杆伸向远处,几乎交会在一点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这就是视觉印象的一种特性。
投影方式:透视的距离包含有视点、透视画面与物体三者的关系,即物体到画面、画面到视点的垂直距离,这种距离形成了透视理论中特定的投影(物体成像)方式。
透视变化中主要有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方式。
中心投影:主要表现在焦点透视中,是属于近距离观察对象的方法。
它要求有固定视点,并在固定的时间中形成固定的观察范围而推导出角度单一的凝固的理性空间。
平行投影:是相对中心投影的另一种观察对象方法。
如果中心投影是近距离观察对象,平行投影的距点被定在无限远处,这种无限远假若与视平线平行,也就是说视点在无限远处,它们的投射光线就一定是平行的,所以也就得到了平行光的成像图。
中国画中的亭台楼阁也是平行投影的结果。
立方体处理消失变化中各线段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主要有原线、变线两种。
原线通常是指保持原状,与画面平行而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段,同类线段也不会相交、聚拢。
原线主要有与画面、基面平行的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变线是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彼此平行的线段,它们遵循一定的消失规律,聚拢在无限远处,以反映深度的空间变化。
变线主要有直角线天点、心点。
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
第三章平行透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一、平行透视概念又称焦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
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如图:二、平行透视的特点1、心点透视画面唯一视线的消失点产生深度变化,直角面的变线都集中在这一点上。
2、在60度视域范围内,等大立方体在不同距离的位置上的深度变化体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3、立方体直角所产生的透视深度是通过对角线与画面成45度角消失到左右距点上得到的。
4、平行透视的画面视线集中,产生对称稳定的视觉效果,适合表现庄重、严肃、大场面题材的绘画作品。
在绘画中平行透视多用于室内表现,他可以表现5个画面;作为构图的一种式样,平行透视具有整体感强、易于统一空间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强是平行透视的另一个特点,平行透视是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透视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它保持了客观事物的一个完整的面。
三、平行透视的制图方法1、方块体的直接画法2、方块体的顶视图转换成透视图的画法3、由侧视图、正视图转换成透视图的画法4、室内空间透视图画法5、由小顶视图画大透视图四、平行透视在艺术中的应用1、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当年的许多建筑在一定角度看都比较强烈地显示出透视的作用。
2、《火车站》3、《欧罗巴桥》4、《雅典学院》5、《工作》教学时间:6课时教学形式:讲授、作图示范、欣赏作品、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