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学常规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护理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护理
1. 儿童疾病预防
儿童疾病预防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了解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为儿童接种疫苗,并记录接种情况。
•卫生教育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向家长传授儿童个人卫生、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和孩子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保护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协助医院做好儿童病房的环境消毒和通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2. 常见病护理
•儿童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病症,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帮助家长正确判断孩子的感冒症状,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建议。
包括保持室内通风、提供充足的水和营养、控制体温等。
•儿童肺炎
儿童肺炎是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体温和心率等指标变化,及时给予氧气治疗、吸痰和抗生素等护理措施。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监测孩子的排便情况、水分摄入和尿量等,及时纠正脱水,提供适当的护理和饮食建议。
结语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对儿童疾病的预防和常见病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疫苗接种、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
对于常见病的护理,护士要根据病情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儿科护理应根据医疗机构和护理实践指南的要求进行。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温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作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3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水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小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淋浴,修剪指甲。
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
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病、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燥、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医学科学,针对儿童常见的疾病,进行合理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常见儿童的初期症状为喷嚏、流涕、咳嗽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清晰度减退: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定期清洁呼吸道。
-阻塞性呼吸: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如冷敷、退热药等。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2.腹泻腹泻是指每天排出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量明显增大,大便呈液体或半液体,常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护理诊断如下:-备用液平衡失调:观察儿童的尿量、体重及液体摄入量,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液体补充量。
-配合疾病治疗: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治疗。
-皮肤完整性破损: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定期更换纸尿裤或尿布。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注意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3.肺炎肺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组织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定期清洁呼吸道,保持患儿气道通畅。
-体温升高: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缺氧: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肤色,及时采取补充氧气等措施。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高营养的食物。
4.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常见症状有流涕、鼻塞、咳嗽、发热等。
护理诊断如下:-气道通畅度下降:教育家长帮助儿童用盐水清洗鼻腔、采取正确的鼻息肉按摩。
-体温升高:监测体温,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措施。
-水分不足:鼓励儿童多喝水,避免口干舌燥。
-营养不良:鼓励儿童适量进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5.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引起的贫血,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
护理诊断如下:-体液平衡失调:观察尿量、体重和体温,及时调整液体补充量。
实用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儿科护理学内容:
1. 发育阶段了解: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
2. 常见疾病护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技巧。
3.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护理,确保儿童获得充分的营养。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接种: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供相关知识和接种建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接种计划。
6.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温馨、友善的护理环境,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7.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疾病护理、日常护理、安全防护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8. 急救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和家长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9. 围手术期护理:对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
以上内容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对儿童的护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中医儿科护理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中医儿科护理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等方面。
总结词
中医儿科护理通过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儿科护理还能够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压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01
穴位贴敷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穴位贴敷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穴位贴敷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姜汁、蒜泥、吴茱萸等,根据小儿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和贴敷方式。
穴位贴敷法是通过将药物敷贴在小儿身体的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温通气血、调理脏腑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护理时应注重患儿的整体状况,包括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以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同时,还需关注患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它强调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儿科护理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推拿按摩法
拔罐法是通过拔火罐的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拔罐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小儿易于接受,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拔罐法
拔罐法可以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等症状,也可以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痹痛等症状。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一、基础知识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儿童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促进健康成长。
3.儿童心理发展: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常见疾病护理1.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2.儿童肺炎:掌握儿童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康复率。
3.儿童腹泻:了解儿童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
4.儿童营养不良:掌握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改善营养状况°三、护理技术及操作1.静脉输液: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输入患儿体内。
2.动脉测压:了解小儿动脉测压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准确的压力监测。
3.氧疗:掌握小儿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氧疗。
4.鼻饲:了解小儿鼻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四、急救与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掌握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成功率。
2.急性中毒: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救治患儿。
五、护理管理1.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了解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儿科护理安全:掌握儿科护理安全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4.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参与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以适应儿科护理领域的不断发展。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观察并记录孩子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定期检查神经病理反射和运动功能,评估孩子的康复进展。
-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矫正肌肉疲惫姿势,提高肌肉活动能力。
-进行语言治疗,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提供家庭康复指导,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护理孩子。
2. 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监测患儿的心脏功能和呼吸状态。
-定期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高、收缩压及心率。
-药物治疗,如心脏饮跌药物。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了解病情的变化。
3. 脊髓灰质炎(Polio):-监测患儿的呼吸功能,并保持通气道通畅。
-定期进行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评估。
-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矫正姿势和增强肌肉功能。
-给予支持性疗法,如辅助性呼吸和进食支持。
-定期进行神经学评估,了解患儿神经病理反射的变化。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定期评估患儿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提供适当的运动疗法和康复设备。
-定期照顾患儿的皮肤,预防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照料患儿。
5.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观察患儿的行为和社交功能。
-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如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培训。
-提供语言和沟通治疗,帮助患儿提高语言能力和社交交流能力。
-管理患儿的行为问题,如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
-提供家庭教育和支持,帮助家长理解和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以上是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的一些内容。
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重点是定期评估病情,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帮助儿童尽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婴幼儿的护理也越来越重要。
婴幼儿常见病是父母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正确的护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还能减轻家长的焦虑。
本文将介绍一些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感冒婴幼儿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流涕、咳嗽、发热等。
在护理感冒的过程中,家长应保持婴幼儿的室内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其他病毒。
同时,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
定期测量体温,注意婴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体温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腹泻婴幼儿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水样稀薄,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家长在护理腹泻时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引起红屁股。
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避免孩子受凉。
多喂水,注意监控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生冷、难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应及时就医。
发热婴幼儿发热可能是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其他潜在疾病的表现。
在发现婴幼儿发热时,家长首先要用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及时观察症状变化。
保持室内环境通风清洁,避免过度穿着或缠绕。
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如果发热症状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语婴幼儿是家庭的宝贝,正确的护理技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了解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技术,及时应对孩子的不适症状,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合理的治疗,帮助孩子尽快康复,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婴幼儿常见病护理技术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科目。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免疫系统都不同于成人,所以儿科护理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方法。
以下是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帮助儿童保持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使用湿化器或蒸汽浴帮助缓解咳嗽和堵塞的鼻子。
-观察儿童的呼吸和食欲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腹泻腹泻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护理常规包括:-确保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
-提供轻食,如清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维持室温舒适,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做好手卫生,防止传染。
3.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
护理常规包括:-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儿童的体温,记录变化。
-帮助儿童保持室温适宜的环境。
-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敷布帮助退烧。
-避免儿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
-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取。
4.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大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如软熟食物。
-给予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如医生所嘱。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疼痛,及时报告医生。
5.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观察儿童是否表现出哭闹、耳痛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提供室温适宜、湿度适宜的环境。
-鼓励儿童保持体位上抬,有助于耳道引流。
-给予按时服药,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予儿童温柔的关怀和悉心的护理。
在帮助儿童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汇报。
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儿童可以更快地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ppt课件
健康教育
• 1.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 2.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做到勤洗手,多饮
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随意用他人的餐具和生活 用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3.家庭室内保持空气对流,清新,室温适宜。定期 消毒玩具、餐具。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合, 以减少感染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其成份比
例合理,有利于吸收,喂服时用汤匙一匙一匙喂,
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内吸收,轻中度脱水一般2-3分
钟喂一次,每次约10-20ml,积少成多,4-6小时就
能纠正。
14
护理措施
• 5.消化不良者如仅有轻度腹泻,不需要用药物止
泻,只需加强饮食卫生。注意观察大便的情况。 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凉后肠蠕动更快而加重腹 泻。
4
病因
• 1.非感染感染性因素 • 2.感染性因素 • 3.消化道外脏器病变
5
病因
• 1.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喂养不当,新生
儿的肠管娇嫩,胃肠道的发育不够成熟,
消化酶比较少,在喂养过程中,喂养次数
太多,每次量较多,或过早添加大量淀粉
类食品,人工喂养时牛奶的温度偏热或偏
冷都可能造成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增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立即解开衣领,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取出口咽部分泌物,并托 起患儿上颌,防止舌根后坠引起窒息, 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 以免唇舌咬伤。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可予雾化吸人,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21
基础护理
• 吸氧
迅速给予氧气吸人,氧流量1~2Lmin, 可以减轻缺氧与脑细胞损伤。
37
治疗要点
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去 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格检查: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面色、舌象、指纹等,了解儿童的生理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 口腔清洁:保持儿童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根据年龄特点,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护理。
3. 皮肤护理:关注儿童的皮肤健康,预防和治疗痱子、脓疱疮等常见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促进汗腺通畅,避免过度潮湿。
4. 眼部护理:定期进行视力筛查,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
注意观察儿童眼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5.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6.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医师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保证营养均衡,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7. 情志护理:关注儿童的情志变化,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如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
8. 服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儿,应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评估。
9. 病室环境:病室环境应清洁、舒适、安静,室内温度适宜,并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
相关制度。
10. 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健康知识,指导家长正确照顾孩子,增强家长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以上是儿科中医护理常规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儿科常见疾病课件
儿科常见疾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五章“儿科常见疾病”,具体内容包括:本章主要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涉及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不良、急性肾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我们将重点学习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学会分析并解决儿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难点:护理措施的实际操作和临床护理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护理操作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护理操作模拟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科常见疾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护理操作模拟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护理技能。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病例,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儿科常见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2.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措施3. 护理操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简述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答案:(1)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毒、细菌感染等;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护理措施: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给予足够水分,遵医嘱使用药物等。
(2)腹泻病的病因:感染、饮食不当等;临床表现:腹泻、呕吐、发热等;护理措施:调整饮食,保持清洁,补液治疗,遵医嘱使用药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
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护理
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护理导言:儿科临床医学是指对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身体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他们面临特定的疾病和护理需求。
本文将介绍儿科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疾病及其护理措施,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感冒与流感儿童往往比成人更容易感染感冒和流感病毒,其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剧烈头痛等。
家长和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2. 鼓励孩子多喝水,维持水分平衡;3. 定期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发热症状;4. 教育孩子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病毒传播;5. 减少孩子外出活动,避免接触其他患者。
二、腹泻儿童腹泻是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可能由感染、消化不良或其他病因引起。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1. 给予孩子足够的水分,以防脱水;2. 选择易消化的饮食,如糊状食物和清汤面条;3. 避免食用高脂、高纤维和刺激性食物;4. 给予预防乳杆菌等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5.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清洁干燥。
三、哮喘儿童哮喘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特点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和喘鸣音。
以下是一些应对哮喘发作的护理措施:1. 学会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器;2.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触发哮喘的刺激物;3. 避免孩子接触室外重度污染的环境;4. 鼓励孩子经常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5. 定期监测孩子的呼吸状况,避免发作时延误治疗。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一些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1. 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孩子及时接种;2. 咨询医生,了解疫苗的适应症和副作用;3. 给孩子准备好接种时所需的相关证件和记录;4. 严格遵守接种后的观察期和回访要求;5. 及时更新孩子的疫苗接种证明。
五、儿童饮食儿童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儿童饮食的护理建议:1. 提供均衡丰富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2. 鼓励孩子吃各类水果和蔬菜,促进免疫力的提高;3. 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4. 避免孩子暴饮暴食,咀嚼慢慢,细细品味;5.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活动量,合理安排饮食。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
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
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儿科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共152张PPT)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减轻家长的压力。 第72页,共152页。 在幼儿园中容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 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效果满意,国内已开始使用,适用于12个月以上的健康个体,1~12岁接种1次(0.
本病来势凶险,往往在其病48小时内迅速恶化,患儿持续昏迷、频繁惊厥。 腭部可见有充血或出血性黏膜疹,可先于皮疹出现。 (三)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肿是本病的特点。 第140页,共152页。
第129页,共152页。
第29页,共152页。
【护理评估】
体征:在发疹前24~48h在下磨牙 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出现0.5~1.0mm 大小的白色麻疹黏膜斑,周围有红晕 ,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
第11页,共152页。
2.饮食 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按病情要
求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尽可能保 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体内毒 素的排泄。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 充营养。
第12页,共152页。
3.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
防止口腔炎和褥疮的发生。
第13页,共152页。
(六)对症护理
第32页,共152页。
【护理评估】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肺炎、中耳炎、气管及
支气管炎、心肌炎、脑炎、营养不良和维
生素A缺乏,并可使原有的结核病恶化。 其中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第33页,共152页。
(三)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
患儿不能正确认 识隔离意义,甚 至认为是因自己 犯错误受到惩罚, 产生孤独、恐惧、 紧张心理,患儿 常常表现出大哭 大闹、拒食、拒 绝治疗、甚至逃 跑等
(专业版)儿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专业版)儿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前言儿科护理涉及对儿童从新生儿到青少年时期的全面护理。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专业、详细的儿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在实践中作出明智的决策。
一、新生儿护理1.1 护理诊断- 体温调节异常- 营养不良- 呼吸困难- 黄疸- 感染风险1.2 措施- 确保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提供适当的喂养,监测营养摄入- 观察呼吸状况,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 监测黄疸水平,必要时进行光照治疗- 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二、婴儿护理2.1 护理诊断- 营养不良- 皮肤问题(如湿疹、尿布疹)- 发育迟缓- 腹泻- 呼吸道感染2.2 措施- 监测营养状况,调整饮食计划-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用品- 观察发育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控制腹泻,维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治疗呼吸道感染,控制感染蔓延三、儿童护理3.1 护理诊断- 营养不良- 学习和发展问题- 肥胖- 慢性疾病管理(如糖尿病、哮喘)- 心理健康问题3.2 措施- 评估和调整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观察学习和发展状况,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干预- 控制肥胖风险,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管理慢性疾病,监测病情变化- 识别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四、青少年护理4.1 护理诊断- 心理健康问题- 营养不良与饮食失调- 慢性疾病管理- 性教育与性健康- 药物和酒精滥用4.2 措施-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评估和调整营养摄入,关注饮食失调问题- 管理慢性疾病,监测病情变化- 提供全面的性教育,促进性健康- 预防药物和酒精滥用,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五、总结儿科护理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对新生儿、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护理诊断与措施的了解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科患者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护理诊断与措施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儿科理论知识与常见病护理
儿科理论知识与常见病护理在医学领域中,儿科是一个专门负责研究和治疗儿童特有疾病的学科。
在日常工作中,儿科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熟悉常见病的护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科理论知识以及常见病的护理要点。
儿科理论知识儿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儿科理论知识的要点:1.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医生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曲线有所了解,以评估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2.儿科疾病:儿科医生需熟悉各种儿童特有的疾病,如传染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并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儿童营养: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医生需要指导家长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4.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医生需要了解疫苗种类及接种时间,指导家长及时接种疫苗。
常见病护理儿童常见病是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的护理要点:1.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家长在给儿童退烧药之前应先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如持续高热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2.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家长应确保儿童充分休息,保持通风,及时清洁口鼻分泌物,饮食清淡易消化。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家长应及时给予儿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保持室内清洁,避免传染。
4.湿疹: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专门护肤品,并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以上是关于儿科理论知识与常见病护理的简要介绍,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小儿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
【护理评估】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面色,尤其是体温的改变。
2.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活动量增加是否需要用氧。
3.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改变情况,进食能力。
4.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5.评估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持续的时间。
6.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的变化。
7.了解患儿和家属对疾病和饮食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主要护理问题】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侵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意识、瞳孔变化、剧烈头痛、呕血、便血、鼻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住院时与感染患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严重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护理,轻者用软毛牙刷清洗口腔,重者用硼酸溶液漱口或擦洗。
4.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碰撞出血。
进行注射前必须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拔针时用干棉签延长压迫时间至不出血为止。
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
经常擦浴、更换内衣,以减少皮肤感染,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脓肿的发生。
5.高热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时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化疗药物要新鲜配制。
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经常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坏死。
若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输入。
7.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应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脑疝和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反应。
8.饮食管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时应根据医嘱给禁食或流质。
9.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健康指导】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碰撞伤。
经常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
注意有无血尿、便血情况。
口腔经常以漱口液漱口,刷牙时以软毛牙刷为宜。
肛门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防止感染。
鼻腔出血时,在患儿鼻部、额头部位冷敷,经常用石蜡油涂抹口鼻处。
合理安排生活,饮食营养丰富,增强抵抗力。
【护理评价】1.感染是否得到及时控制,全身有无感染症状及体征。
2.出血的程度,出血能及时控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化疗的副作用是否减轻。
4.营养状况是否改善,患儿饮食情况如何5.精神是否好转,活动是否增加。
6.患儿情绪是否好转。
7.对疾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小儿肺炎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该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中能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
【护理评估】1. 评估生命体征、呼吸运动情况2. 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观察有无紫绀。
【主要护理问题】1.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实质炎症,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力排痰有关。
3. 体温过高与肺部炎症感染有关。
4.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体温,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
咳嗽的性质、鼻扇、发绀及三凹征等。
病情严重者要注意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居住。
急性期患儿需卧床休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根据医嘱给氧气吸入,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喂奶、喂药时抬高患儿头部或抱起喂哺,以防咳呛引起窒息。
4.高热患儿注意多饮水,按医嘱给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并定时测量体温。
5.肺炎患儿常需要从静脉补充热量和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或由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输液速度宜慢,防止肺水肿和心衰。
6.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健康指导】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护理评价】1. 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恢复正常。
2. 呼吸道分泌物是否减少,痰液是否及时排出。
3. 患儿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4. 患儿摄入量是否正常。
体重是否能维持稳定。
5. 患儿是否发生心衰。
发生心衰后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6. 患儿和家属是否了解疾病的知识。
三、小儿腹泻婴幼儿腹泻病也称为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最多、性状改变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以2 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夏秋季发病最高。
【护理评估】病史:饮食不当,不洁饮食,患其他疾病肺炎,上感,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可伴有腹泻,个别婴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以及气候突变等因素引起腹泻。
【主要护理问题】1. 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3. 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 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合理喂养、卫生知识以及腹泻患儿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1.控制腹泻次数,预防继续失水。
(1)饮食管理,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是必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达到减轻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之目的。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时记录送检,并注意采集黏液脓血部位。
(3)控制感染,严格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 发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
体温过高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 维持皮肤完整性,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洁会阴部,并用柔软纸巾沾拭,保持干燥。
【健康指导】1.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
避免在夏季断奶。
2. 教给家长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3. 示范清洁口腔,更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的方法。
4. 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ORS溶液。
5.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
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
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
【护理评估】1. 患儿大便次数是否减少。
2. 脱水症状和体征有无改善。
3. 患儿体温是否正常。
4. 患儿皮肤是否正常。
5. 患儿家长是否能说出腹泻的护理及预防要点。
四、小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也称舒—亨综合征,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见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
【护理评价】1. 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每日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2. 评估患儿关节疼痛的情况。
3. 评估腹痛的程度,大便的颜色、性质等。
4. 评估体重与饮食型态的关系。
5. 观察尿量、尿色、尿的性质。
【主要护理问题】1.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血管炎有关。
2. 疼痛与关节肿痛、肠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3. 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紫癜性肾炎。
【护理措施】1. 密切观察病情(1)观察皮肤紫癜出现的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有无新出现的紫癜,紫癜与饮食、药物有无关系等。
如发现疱状紫癜或血性大便,应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如有可疑过敏性食物或药物立即停用,报告医生并做详细的记录。
(2)观察消化道症状,如发现患儿有腹痛,应注意腹痛的性质、部位、肠蠕动的情况。
有无呕吐、腹泻等,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气味的变化,若发现大便为鲜红色,提示有肠出血的情况,除通知医生外,应立即做好止血、输血及抢救的准备工作。
(3)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部分过敏性紫癜可引起肾脏的高血压。
严重的也可出现无尿或高血压脑病。
所以通过观察尿量及尿色的变化可预知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有利于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加强皮肤的护理,保持五官及皮肤清洁,床铺要清洁干燥,防止搔抓。
各种操作应轻柔,避免皮肤紫癜受磨损注射部位要避开紫癜处,进针处要严格消毒,取针后要延长压迫的时间,禁用酒精擦浴,已破损的疱疹可涂1%甲紫,防止感染。
患儿应衣着宽松,避免穿毛织或尼龙衣服。
3. 严格饮食管理,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
(1)有消化道出血时应进食,根据医嘱静脉补液。
(2)给无渣或少渣易消化的食物。
(3)病初须禁食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待恢复期再逐渐试加动物蛋白食物以利于寻找出有无食物过敏.4. 合理安排休息,有出血患儿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为止,关节型应在关节肿痛消失后下床活动。
【健康指导】尽量避免食入、接触引起过敏的物质,平时少食辛、辣、硬冷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大便、尿的颜色,以防消化道出血,保持皮肤清洁,以免感染。
【护理评价】1. 患儿皮肤紫癜是否减少或消失。
2. 患儿疼痛是否减轻。
3. 患儿出血是否得到控制。
4. 患儿是否出血感染。
五、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发生于继发感染后1—3周,一般继发于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皮肤和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有水肿、血尿、高血压三大症状。
【护理评价】1. 评估每日体重,监测体重与饮食型态的关系。
2. 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尤其是血压3. 评估水肿的情况,观察尿量、尿色、尿的性质,监测出入量。
4. 评估患儿皮肤情况,床旁交班。
【主要护理问题】1. 体液过多与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有关。
2. 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
3.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衰竭。
4. 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本病的护理知识。
【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心力衰竭:患儿烦躁不安、发绀、端坐呼吸、胸闷、心率增快、尿少、肝脏急剧增大,呼吸急促,咳泡沫痰,应立即安置患儿半卧位,吸氧,报告医师并作好抢救的准备。
(2)高血压脑病:患儿出现血压升高、头痛、呕吐、烦躁、惊厥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保持患儿安静,吸氧,神志不清按昏迷常规护理。
(3)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出现少尿或无尿、头痛、呕吐、呼吸深长,立即报告医师,按急性肾功能不全护理。
2.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待水肿和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可逐渐恢复活动。
3. 严格执行饮食管理,急性期高度水肿、少尿时给予低蛋白、低盐、高糖饮食,适当限制水分,待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可改为普通饮食,鼓励患儿多吃水果及糖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