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MR检查技术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检查过程中需 保持安静,避 免移动和说话, 以免影响扫描
结果
检查中的配合与注意事项
保持安静:在扫 描过程中,保持 安静,不要随意 移动或说话,以 免影响扫描效果。
呼吸配合:在扫 描过程中,需要 按照医生的指示 进行呼吸配合, 以便获取更清晰 的图像。
身体姿势:在扫 描过程中,需要 保持正确的身体 姿势,以免影响 扫描效果。
扫描时间:根据扫描部位和病 情不同,扫描时间一般在10-
30分钟之间
扫描结果:可以清晰地显示脑 部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为
医生提用平扫或增强 扫描,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扫描目的:检查颈部结构, 如颈椎、椎间盘、神经等
扫描参数:根据颈部结构特 点和病变情况调整扫描参数
扫描结果:获取颈部结构的 清晰图像,为诊断提供依据
磁共振图像的重建
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磁共振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产生磁共振 信号
信号采集:通过接收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像重建:利用计算机算法,将数字信号处理成二维或三维图像
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图像处理算法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 化
MR扫描技术基础
的现象
磁共振成像原 理:利用磁共 振现象获取组
织图像
磁共振成像设 备:包括磁体、 射频线圈、梯 度线圈、计算
机等
磁共振成像过程: 射频脉冲激发组 织中的氢质子, 产生磁共振信号, 通过计算机处理
生成图像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与接收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通过射频脉冲激发氢质子产生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信号的接收:通过接收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信号的处理:通过计算机对磁共振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磁共振成像:通过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相位信息重建图像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 小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MR是最佳评价手段,可同时观察
脊髓受压情况及有无变性水肿
14
脊柱退行性病变
15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椎和椎间盘化脓性感染 • 硬膜外、硬膜下脓肿 • 脊髓炎和脊髓脓肿 • 脊柱结核 • 其他感染性病变:真菌性脊柱炎
影相近的影像学效果。
42
成像原理
实质器官——低信号 脂肪组织——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被抑制 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高信号
人体内液体特性:具有长T2(300-500ms)
选用长TR(>3000ms)——取得T2效果 长TE (>150ms)—— 增强T2效果
43
成像序列
• 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FSE——显示硬膜囊边界较好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成像时间短
8
脊柱MR常规扫描临床应用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髓脱髓鞘病变 • 脊髓血管性病变
9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神经管闭合不全:脊膜膨出/脊髓膨出/脊髓脊 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背侧上皮窦
• 神经源性囊肿 • 脊髓纵裂 • 脊髓积水及脊髓空洞症 • Chiari畸形 •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1 UTH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DTI成像
2
脊柱常规扫描
• 部位: 颈椎、胸椎、腰骶椎 • 线圈: 头颈线圈,胸腰表面线圈 • 序列: 矢状位:T1WI(SE)/ T2WI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 多采用动态扫描技术。 5.临床应用:适用于垂体腺瘤(微腺瘤)、垂体及鞍区血 管性病变、鞍区(垂体外)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检查。
对比剂增强 对比剂:0.1mmol/kg,最多可给3倍剂量,垂 体微腺瘤病人给予半量(0.05mmol/kg)。 成像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扫描。
三、眼眶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无特殊准备,嘱患者闭目减少眼球自主性运动。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眼眶表面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横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
(2)扫描定位: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取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 定位像,在定位像上制定扫描计划。
① 横轴位:在矢状定位像上确定横断面的扫描平面,使扫 描平面平行于视神经长轴,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② 冠状位:以矢状位作为定位像,定位线应垂直于硬腭, 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二、垂体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参照颅脑检查前准备。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矢状位、冠状位
(2)扫描定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均平行于垂体柄。 冠状位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矢状位相位编码方向一般为 前后方向。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多采 用动态扫描技术。
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血管性病变治疗后评价随访观察 颅脑肿瘤
(二)检查技术
1.常规成像 成像线圈:头颅表面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定位像:仰卧位,取矢状定位像。 成像范围:动脉血管成像应包括颈内动脉颅内 段、颅底动脉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 要分支。静脉血管成像应包括上下矢状窦、直 窦、横窦及乙状窦。
MR检查技术.ppt
信号幅度
短TE(第一次回波) 长TE(第二次回波)
TE与SNR的关系
翻转角:
控制着将有多少纵向磁化能转变为横向 磁化,并在接收线圈内感应出信号。翻 转角度为90°时,纵向磁化完全转为横 向磁化,产生的信号量最大,SNR最高, 反之,角度越小,SNR越低。
信号幅度下降
90° 最大信号幅度
30°
全部磁化为横向
分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
目的:发现小病灶,了解病灶强化特点, 提高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能力。
肝脏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方法: 造影剂注射开始后 25″ 病人屏气扫描 15″动脉期 造影剂注射开始后 60″再次屏气扫描 门V静期 造影剂注射开始后 2min 屏气扫描肝实质平衡期
机理(两个密度差):
20%肝A供血
指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有部 分重叠的扫描方法,如层厚10mm,层距 5mm。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缺点:X射线量增大。
③ 靶扫描 指对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的方法。
优点: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应用:小器官和小病灶,如肾上腺、胰头、
鞍区等。
④ 高分辨率扫描 指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的算法,提高空间分 辨率的扫描技术,主要用在肺、内听道等。
称之为平扫或非增强扫描,是指不用对 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CT检查一般先 做平扫,普通扫描的层厚常采用5mm或 10mm。
2. 特殊扫描
①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最 薄为1mm。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其实反映病灶及 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
应用: 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
② 重叠扫描
总之
SE脉冲,SNR高; 增加NEX,SNR高; 合适的线圈,SNR高;
【放射技师考试】第十五章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下)
第十五章第三节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下)六、腹部和盆腔(一)肝胆脾MRI扫描技术适应于:①肝、胆、脾的肿瘤性病变,如肝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等;②对于肝内弥漫性病变,同样有诊断意义,如肝硬化、脂肪肝等;③对胆道肿瘤所引起的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它可以确定胆道梗阻的部位及肿瘤对周围脏器的侵犯,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对于区分肿大淋巴结和正常血管非常有用;④对于脾脏肿瘤、囊肿及先天发育异常等有一定诊断价值。
【线圈】线圈采用相控阵体部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将相控阵线圈后片线圈置于检查床上,受检者仰卧,头先进或脚先进。
腰背部躺于后片线圈上。
将呼吸门控感应器绑于或用腹带加压于受检者腹部或胸部随呼吸动作起伏最明显的部位。
前片线圈覆盖于上中腹部,前、后片线圈对齐,长轴与人体及检查床长轴一致,并适度绑紧,线圈中心对受检者剑突下3~5cm,并设为定位线中心。
【扫描方法】序列为T2WI-FS-呼吸门控采集、T2WI-单激发闭气采集、T1WI-梯度回波闭气采集、T1WI-梯度回波-双相位采集即T1WI-Dual(in-phase and out-phase)序列,增强动态二维或三维T1WI-梯度回波序列。
1)三平面横、冠、矢状位定位像成像。
2)在冠状位及矢状位定位像上设置横断面成像层面,使层面与腹部纵轴垂直,层数范围覆盖全肝、胆、脾及兴趣区,在横断位定位像上调整视野大小及位置。
序列T2WI-脂肪抑制呼吸门控采集、T2WI-单次激发闭气采集,及T1WI-梯度回波闭气采集。
脂肪肝可根据需要增加T1WI-Dual序列成像,获得两组图像,out-phase组为脂肪抑制像。
3)在横断面像上设置冠状面成像,使层面与腹部左右轴平行,在冠、矢状定位像上调整视野大小和位置。
4)可视需要作矢状面成像。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常用于MR平扫检查不能定性者、鉴别诊断及受检者对碘剂过敏而不能行CT增强检查者。
腹部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动态增强扫描,顺磁性对比剂如Gd-DTPA等,剂量为0.1~0.2mmol/kg。
核磁共振检查常见部位体位摆放及几点注意事项
磁共振检查常见部位体位摆放及几点注意事项核磁共振(MRI)由于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无辐射、无骨伪影、无损伤、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等优点,特别是近几年超导高磁场型MRI的临床投入使用,MRI成像速度加快,检查时间缩短,良好的脂肪抑制等,一些特殊成像技术的应用,如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患者不需要注射药物就能获得头颈部清晰的血管投影;胰胆管成像(MRCP)、尿路成像(MRU)的应用可以非常清楚的显示胆道系统及泌尿系统有无梗阻、狭窄、扩张等。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3h内、理论上为30min可以显示病变部位)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动态对比增强大大的提高了一些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对肿瘤的大小、范围的界定为临床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还是化疗提供可靠依据,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可以非常清晰的显示全身血管,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保障。
所以MRI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的检查治疗中。
所以,MRI检查体位摆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医学影像图像质量,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一、MRI检查的适应症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髓、外周血管等。
MRI适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
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
对于肿瘤、感染、血管病变、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
对后颅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MRI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和流人增强效应,可清晰显示咽、喉、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血管及颈部肌肉。
对颈部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对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特别的价值。
但对肺内病变如钙化及小病灶的检出不如CT。
MR四肢关节检查技术
③:肩关节紧贴于胸壁侧面,呼吸运动有可能传导到肩关节,所以要添加饱和带尽量消 除呼吸伪影,因而影响 MRI图像质量。
临床应用:适用于肩关节组成骨早期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感染,外伤, 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肌肉软组织病变的检查外还可以用于观察肩袖损伤, 肌腱撕裂和关节盂唇的病变等。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 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喙肩韧带 盂唇:由纤维软骨组成,环绕关节盂的边缘,加深关节盂,构成肩关节的关节窝
肩关节 MRI检查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解剖生理特点∶
①:常规仰卧位扫描时,肩关节位于主磁场的边缘部位,即感兴趣成像区域位于主磁场 的边缘。这样,一方面要求MR设备具有偏中心FOV设定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会导致图像 信噪比的下降。
股骨头坏死3期 髋关节间隙正常,无狭窄。 股骨头表面毛糙、开始变形。 软骨下皮质出现骨折,进一步发展出现轻微塌陷、阶梯状改变。 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代表无法修复的坏死骨发生应力性骨折,在T1W上为带状低信号区,T2W上,由于 细胞内液渗出或关节液充填骨折线而呈高信号 股骨头表面软骨的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FAI)由Ganz于1999年首 先提出。FAI是股骨头颈和髋臼盂缘之 间相对解剖关系异常,导致髋关节活 动时两者之间不正常的接触、碰撞, 损伤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引起髋关 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MRI和MR关节造影可用于评价软骨和 盂唇早期的病变。
关于外旋,准确的说应该是外旋15°就可以了, 一般微微外旋一下就可以了,不用去纠结到底是 不是15°。
第五节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颅颈部疾患 由于MR不产生骨伪影, 能为咽、喉、颈部、淋巴、腺体及血管 等多种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3.胸部疾患 由于纵隔内血管的流空效应 及纵隔内脂肪的高信号衬托,形成MR图像 的良好对比,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优于CT, 但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不如CT。 4.心脏、大血管疾患 MR可对心肌、心包 病变、先天性心脏病作出明确诊断。可对 心功能作定量分析。可直观显示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等大血管病变。对冠状动脉的 显示前景看好。
应包全肝脏左右缘。
3)成像序列:
①横断FSE T2WI,首选ETL较短的FSE序列 配以呼吸触发技术,最好采用脂肪抑制 术助技,于术或病;扰变②相定横G位断R,ESET序1TW1列WI;I可,配③选以冠择呼状FS吸扫E 补T描2W偿,I技或有
扰相GRE T1WI等。
4)动态增强:肝脏MRI检查中最重要的 是动态增强扫描,可发现平扫不能发现 的病灶,并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鼻咽部常规扫描定位像
(2)喉、甲状腺、腮腺成像: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 定横断层面,使之与甲状软骨垂直或与颈部气管垂直; 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冠状层面,使之与颈部气管平 行;必要时行矢状面成像,在冠状面定位像上设定矢 状层面,使之与颈部气管平行。
甲状腺MR图像 a.横断T2WI b.横断T1WI c.冠状T2WI
1.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 2. 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
3. 除去随身携带的含金属物品 4. 告诉被检者应注意的问题 5. 特殊情况的处理 6.腹部盆腔准备 7. 预约检查
1.制冷剂安全性 2.铁磁性物质的抛射
3.心脏起搏器 4.体内人工植入物
MR 检查的优缺点和常见部位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MR 检查的优缺点和常见部位的检查方法是什么MR检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磁共振,很多人对其并不是很了解。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MR检查的优缺点以及常见部位的检查方法。
1、MR检查的优点(1)MR检查软组织的对比分辨率是所有医学影像学中最高的,能够清晰的将肌肉、筋膜以及脂肪等组织分辨出来。
(2)MR检查可以在病人不改变体位的情况下,从任意方向进行直接切层,并且根据不同方向的切层显示出被检查位置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完全无死角的进行检查,并且还可以将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各种斜面的图像直接做出来,对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立体追踪。
(3)MR检查无辐射、无创伤,对身体的各器官和组织没有生物学损害,大大的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检查带来的伤害。
(4)MR检查的成像参数高达十余种,还有上百种脉冲序列组合及多种特殊成像技术共同应用,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广泛的支持。
(5)MR检查对疾病的病例过程的显示比CT更加广泛一些,通常可以更早的发现病变。
能够非常清晰的显示出脑和脊髓的灰白质,因此在进行神经系统病变的检查中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针对脱髓鞘性疾病、脑炎、感染性脱髓鞘、缺血性病变及低度胶质瘤等疾病的诊断。
MR检查不会受到骨像的干扰,可以将后颅凹底和脑干等处的一些比较小的病变显示出来,对颅骨顶部和矢状窦旁、外侧裂结构和广泛转移的肿瘤的诊断也能够提供准确率较高的成像。
(6)MR检查对心脏和大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心脏处血流出现低信号或者无信号的时候,心腔与心肌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其次,可以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对心肌活动状态进行动态观察,了解其损害情况;再次,MR检查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并且没有创伤,能够显示出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腔的详细情况;最后,MR的快速成像序列可以对心脏、大血管的运动状态进行观察。
2、磁共振成像的缺点(1)MR检查的检查费用比较高,检查设备也非常的昂贵,很多地方医院没有能力购买该设备,因此无法普及和应用。
MRI检查技术规范
MR1.检查技术规范MR1.检查前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解剖部位和器官疾病的检查,应根据临床需要以及MR1.在各解剖部位的应用特点选择。
2.禁忌证:(1)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除外起搏器为新型MR1.兼容性产品的情况:(2)体内植入电子耳蜗、磁性金属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装置;⑶妊娠3个月内;(4)眼眶内有磁性金属异物。
有下列情况者,霜在做好风险评估、成像效果预估的前提下,权衡利弊后慎重考虑是否行MR1.检查。
(1)体内有弱磁性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血管金属支架、血管夹、螺旋圈、滤器、封堵物等)时,一般建议在相关术后6〜8周再进行检查,且最好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2)体内有金属弹片、金属人工关节、假肢、假体、固定钢板等时,视金属置入物距扫描区域(磁场中心)的距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慎重选择,且建议采用1.5T以下场强设备:(3)体内有骨关节固定钢钉、骨螺丝、固定假牙、避孕环等时,考虑产生的金属伪影是否影响检查目标;(4)可短时去除生命监护设备(磁性金属类、电子类)的危重患者;(5)瘢痫发作、神经刺激症、幽闭恐怖症患者:(6)高热患者:(7)妊娠3个月及以上;(8)体内有金属或电子装置植入物者,建议参照产品说明书上的MR1.安全提示。
(二)MR1.对比剂使用注意事项1.核对受检者基本信息及增强检查申请单要求,确认增强检查为必需检查。
2.评估对比剂使用禁忌证及风险,受检者签署对比剂使用风险及注意事项知情同意书。
3.按药品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对比剂。
4.增强检查结束后,受检者需留观15〜30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
病情许可时,受检者应多饮水以利对比剂排泄。
5.孕妇一般不宜使用对比剂,除非已决定终止妊娠或权衡病情依据需要而定。
6.尽量避免大量、重复使用包对比剂,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减少发生迟发反应及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气7.虽然钱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仍需慎重做好预防及处理措施。
MR常用技术及相关概念总结
快速采集--- 并行采集技术GE公司ASSET技术;飞利浦的SENSE技术:在成像脉冲扫描前先行参考扫描(reference scan),获得相控阵线圈敏感度信息,然后进行成像脉冲序列SENSE扫描(在调整扫描参数时,在Resolution 栏目中选择AENSE选项并设置SENSE因子),扫描结束后计算机将利用参考扫描得到的相控阵线圈敏感度信息自动进行去除卷褶的运算,重建出来的即为去除卷褶的图像。
临床应用:1、加快采集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多用于耐受性较差不能坚持坚持的病例;2、高分辨力扫描;3、年老体弱的屏气体部成像;4、心脏成像;5、用于单次激发EPI,减少磁敏感伪影并提高图像质量;6、用于单次激发的FSE序列,提高回波链的质量;7、用于 3.0T高场机,大大减少SAR值。
快速采集--- 部分回波技术类似半K空间技术,需要采集每个回波的一半多一点(一般60%),这种技术称为部分回波(partial echo或fractional echo)技术或半回波(half echo)技术。
MRI 脂肪抑制技术1、MRI检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意义:脂肪组织的特性会降低MR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病变的检出。
具体表现在:(1)脂肪组织引起的运动伪影。
MRI扫描过程中,如果被检组织出现宏观运动,则图像上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而且组织的信号强度越高,运动伪影将越明显。
如腹部部检查时,无论在T1WI还是在T2WI上,皮下脂肪均呈现高信号,表面线圈的应用更增高了脂肪组织的信号强度,由于呼吸运动腹壁的皮下脂肪将出现严重的运动伪影,明显降低图像的质量。
(2)水脂肪界面上的化学位移伪影。
(3)脂肪组织的存在降低了图像的对比。
如骨髓腔中的病变在T2WI 上呈现高信号,而骨髓由于富含脂肪组织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因此缺乏对比,从而掩盖了病变。
又如肝细胞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慢性肝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这些脂肪变性在FSET 2WI上将使肝脏背景信号偏高,而肝细胞癌特别是小肝癌在T2WI上也往往表现为略高信号,肝脏脂肪变性的存在势必降低病灶与背景肝脏之间的对比,影响小病灶的检出。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重复时间(TR):脉冲序列的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单激发序 列TR= 无穷大。TR延长SNR提高,层数越多,T2权重增加,T1 权重减少,检查时间延长 回波时间(TE):RF与产生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E延长,SNR 降低,T2权重增加,反之亦然 反转时间(TI):IR序列中,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 间的时间间隔,TR≈(3-4)TI,例如:TI=1800;TR=6000,T2Flair序列 翻转角(FA):RF激发下质子磁化矢量发生偏离的角度 信号激励次数(NEX):又称信号采集次数,是指每一个相位编 码步级采集信号的重复次数。NEX与SNR成根号倍关系。与TA成正 比
录入患者信息
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MRI检查号码(ID号)、 检查部位、患者体重等信息
姓名:XXX 性别:M/F 年龄:XXY 住院号或门诊号:XXXXXXX 体重:75Kg ID:XXXXXXX
检查部位:颅脑(head)平扫+增强 (特殊要求)
腹部线圈
选择线圈
根据检查部位选用相应线圈
禁忌症
(2)相对禁忌症:指有可能导致被检者生命危险或不同程度伤害的 情况,通过解除金属器械后仍可进行检查的情况,以及对影像质 量不利的情况。包括: 1、体内有金属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人工关节、固定钢板、 止血夹、金属假牙、避孕环等 2、带有呼吸机及心电监护设备的危重患者 3、体内有胰岛素泵等神经刺激器患者 4、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头颈部扫描技术
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作横断面(tra)T1WI或T1-FLAIR、
T2WI、T2-FLAIR,矢状面(sag)或冠状面(cor)T1WI
2.增强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成像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head→clinical libraries→TOF) (1)3D-TOF-MRA: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可用于评估颈动脉 及分歧血管形态及闭塞性病变;评估Willis环;评估颅内动静脉畸形,显 示供血动脉和异常血管团;发现评估颅内动脉瘤,对直径≥3mm的动脉瘤 效果较好。成像层面取横断位,与多数血管垂直。在颅顶设定饱和带。一 般采用多个3D块重叠采集,以减小流体的饱和效应。 成像序列:TOF_3D_multi_slab(所得原始图像行MIP后处理,根据需要保存各 方位VR图)。 (2)2D-PC-MRA :常用于慢流静脉及静脉窦成像,由于2D-PC-MRA能够准 确反应流动自旋的流速和方向,结合ECG同步技术,常用于流体的流量分 析。 成像序列:TOF_2D_veins (所得原始图像行MIP后处理,根据需要保存各方位 VR图)。 3、照相规格 拍重建VR像1张片(规格4x5)。
• 3、扫描技术规范
(1)颈椎MRI(C-spin) • Localizer • T2_tse_sag_384 • T1_ tse_sag_384 • T2_me2d_tra_p2 由于受吞咽运动和呼吸运动影响,颈部采集会产生伪影。对颈 前、后应加局部饱和。矢状位定位时与椎体长轴平行;椎间盘横断面推荐扫描颈 2/3、颈3/4、颈4/5、颈5/6、颈6/7等,定位时平行于椎间隙。 (2)胸椎MRI(T-spin) • Localizer • T2_tse_sag_320_p2 • T1_ tse_sag 常规在靠近胸椎前加局部饱和,消除主动脉及心脏搏动伪影。对 脑脊液搏动伪影严重的患者应使用搏动同步采集技术。 (3)腰椎MRI(L-spin) • Localizer • T2_tse_sag_p2 • T1_ tse_sag_p2 • T2_tse_tra_msma_384 腰段脊髓受脑脊液搏动影响很小,一般不产生脑脊液搏动 伪影。但需饱和腹主动脉及腹部高信号组织,以消除呼吸运动,肠蠕动及腹主动 脉搏动伪影。椎间盘横断面推荐扫描腰3/4、腰4/5、腰5/骶1等,定位时平行于椎 间隙。 4、照相规格 颈椎1张(规格6x5),胸椎1张(规格5x4),腰椎1张(规格5x6)
MR基本检查方法
• 1、普通扫描 即不注射对比剂直接进行的
扫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初诊者一般均
需先行普通扫描。
• 2、增强扫描 即通过静脉内注射MRI造影
剂后的扫描。
颅脑MR检查技术
• 解剖:颅骨、脑、脑膜、脑室、血管、脑的腔隙及脑脊液共同构成。
• 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
• 体位 仰卧位,头先进,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肩部紧靠线圈。 头置于头托架上,使眶耳线与床面垂直,再通过定位灯调整头位, 使矢状定位光标与面部中线重叠,轴位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然后 在头部两侧加海绵垫,以固定头部防止运动。 • 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必要时加扫冠状位 • 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7) 增强扫描:根据情况拍1-2 张片。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新的 诊断方法 • MRI的优点和特点: ①无放射性 ②比CT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③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④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 ⑤可进行各种功能成像
MR成像的过程
• 把病人放进磁场 人体被磁化产生纵向磁 化矢量 • 发射射频脉冲 人体内氢质子发生共振从 而产生横向磁化矢量 • 关掉射频脉冲 质子发生T1、T2弛豫 • 线圈采集人体发出的MR信号 计算机处理 显示图像
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检查(head→clinical libraries→genal) • Localizer • T1_se_sag • T1_fl2d_tra • T2_tirm_tra_dark-fluid • T2_tse_tra_p2_320 (注:若平扫发现病灶时,需行增强扫描;若病灶较小,可参考垂 体扫描序列,需适当调整FOV、层厚、层距,以突出病灶细节。) (2)增强检查 (with contrast,Gd-DTPA,剂量0.1mmol/kg,手推后 扫描) • T1_fl2d_tra • T1_fl2d_cor • T1_fl2d_sag (3)参数及定位要点 层厚5mm,层间距取层厚的10%(同方位的 T1WI、T2WI要保持一致);相位编码方向:横断位取左右向,矢 状位取前后向,冠状位取左右向。
鼻及鼻窦、鼻咽部、颌面部MRI检查
1、线圈选择 头部线圈或颈部线圈或头、颈部线圈联合使用。 2、患者体位 病人头部应尽量往线圈内移,使线圈中心及定位 线对于眉间与鼻尖连线的中点。 3、扫描技术规范(head→throat) • Localizer • T1_se_ tra(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平行于颅底或椎体扫描) • T2_tse_tra_448(copy 第2个序列定位参数) • T1_tse_sag_384(平行于正中sag面扫描) • T2_tirm_cor(平行于cor面扫描)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或5x7,根据所扫图像 层数选择)
• 常规做横断及冠状位,必要时加做矢状位。多采用快速序列屏气 采集,或采用呼吸门控技术采集。使用心电门控或周围门控技术, 是为了使血管流空与其它组织形成良好对比。 •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或5x7,根据所扫图像层 数选择)。
乳腺MR检查
人体各解剖部位 MRI检查技术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聂林
•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 • 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 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 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 髓、外周血管等。
• 对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 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 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等, 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咽喉部及颈部MRI检查
1、线圈选择 颈部表面线圈、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2、患者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双手臂置于身体两侧,安静平躺 于检查床上即可。检查过程中,嘱病人平静呼吸,勿张口及 做吞咽动作,以免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3、扫描技术规范(head→throat) • Localizer • T1_se_ tra(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平行于颅底或椎体扫描) • T2_tse_tra_448(copy 第2个序列定位参数) • T1_tse_sag_384(平行于正中sag面扫描) • T2_tirm_cor(平行于cor面扫描)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或5x7,根据所扫图像层 数选择)
颅脑横断位扫描基线:前、后连合连线
脑垂体扫描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及动态增强(head→clinical libraries→sell) • Localizer • T1_se_sag_2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正中 sag) • T2_tse_fs_cor_2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垂 体柄) • T1_se_cor_2mm(copy 第2个序列定位参数) --------with contrast--------• T1_tse_cor_dynamic_2mm(注射与扫描同时进行,点“Apply”时同时按 “打药”按钮) (2)参数及扫描要点 层厚2mm,层间距取层厚的10%(同方位的T1WI、 T2WI要保持一致)。动态增强时运用高压注射器,剂量0.1mmol/kg,速率 2.5-3.5ml/s,注射与扫描同时进行,即点“Apply”时同时按“打药”按钮。 3、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1张片(规格5x6) 增强扫描:1张片(规格5x6)。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 1、线圈选择 脊柱表面线圈、颈胸腰联合线圈。 • 2、患者体位 • (1)颈椎与颈髓:取仰卧位,把颈部安放于线圈凹槽处,头先 进,检查者身体长轴与床面一致,注意头不可过仰,尽量使颈部 与线圈贴紧,固定头颈位置。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要咳嗽及做 吞咽动作。扫描中心:矢状线正对患者鼻尖到胸骨柄切迹连线; 轴位线对准甲状软骨水平线。 • (2)胸椎与胸髓:线圈摆放及患者体位与颈椎检查时相同(西 门子公司一般采用Tim线圈,此类线圈内置于扫描床上,无需另 行摆放,患者直接躺于扫描床上即可),头先进,双上肢置于身 体两侧,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胸椎在同一矢状平面上,不可人为 造成脊柱侧弯而影响胸椎全长在同一矢状层面显示。扫描中心: 矢状线正对身体中线;轴位线对准T4椎体水平。 • (3)腰椎与腰髓:线圈摆放及患者体位与颈椎检查时相同。双 肩应尽量上体,使联合线圈下部能包括骶尾部。扫描中心:矢状 线正对身体中线;轴位线对准L3椎体水平(约为脐上两横指,即 2-3cm)。
眼眶扫描
内耳MRI普通检查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head→clinical libraries→iac) • Localizer • T1_fl2d_tra_3mm(定位时平行于胼胝体前后连合连 线,范围包括双侧中耳乳突) • T2_tse_tra_fs_3mm(copy 第1个序列定位参数) • T2_tse_fs_cor_2mm(使用所得tra像定位,平行于 双侧听神经轴线长轴定位) 3、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
垂体扫描
眼眶MR检查技术
1、线圈选择 头部正交线圈。 2、患者体位 同颅脑MR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 眶耳线与床面垂线呈15°,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扫描时 嘱患者注意闭双眼,保持眼球勿动,以免造成运动伪影。 3、扫描技术规范 (head→clinical libraries→orbits) • Localizer • T1_se_fs_tra_3mm(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呈斜行,平行于视 神经走行方向) • T1_se_sag_3mm(使用所得tra像定位,顺视神经长轴定位,双 眼分开扫,避免层间干扰) • T2_tse_fs_sag_3mm(copy 第2个序列定位参数) • T2_tse_fs_cor_3mm(使用所得tra像定位,垂直于视神经长轴 定位) •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 增强扫描:1张片 (规格5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