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其疗效与患者就诊后静脉溶栓(DNT)延误密切相关。
DNT延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内部因素医院内部因素是影响DNT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医院的诊治能力。
一些不具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条件的医院,患者往往需要转诊至其他医院进行溶栓治疗,这会造成溶栓治疗的延误。
其次是溶栓治疗流程的规范性问题。
在一些医院,缺乏规范的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流程,导致患者就诊后DNT时间延误。
医务人员的认识和态度也会影响DNT时间,一些医务人员对溶栓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患者的状况评估不够及时,导致DNT时间延误。
二、患者相关因素患者相关因素也是影响DNT延误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患者和家属的素质水平。
一些患者和家属对脑卒中的认识不够,对溶栓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病情的紧急意识,导致就诊时间延误。
其次是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不太重视症状,也会延误就诊时间。
再次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一些患者具有多种基础疾病,诊治可能会更加复杂,也容易耽误DNT时间。
三、社会相关因素社会相关因素也会影响患者DNT时间。
首先是就医路程。
一些患者由于生活在城市周边或偏远地区,前往医院的路程较远,就诊时间会随之延误。
其次是患者是否购买医药保险,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原因,缺乏医药保险,导致就诊时间延误。
再次是患者的就诊选择,有些患者在初次发病后会选择自行治疗或者就诊于非正规医疗机构,影响了及时就诊。
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会影响患者的就诊时间。
四、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患者就诊延误的重要因素之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它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脑功能障碍。
这种病的发生率很高,而且病情往往发展得很快,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来救治患者。
而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那么,静脉溶栓治疗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叫做“溶栓剂”的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减轻或消除脑部缺血缺氧的症状。
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比如出血等。
因此,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我们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工作。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
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情况,以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在溶栓过程中,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并发症。
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导致并发症;二是保持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和家属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三是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四是加强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我们在进行这种治疗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谢谢大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ppt课件
双眼向一侧凝视
意识障碍或抽搐
ppt课件
5
怀疑缺血性卒中,需要早期识别,尽快就医
Face Drooping
面瘫,口角歪斜
Arm weakness
肢体无力
Speech difficulty
言语不清
Time to call 120
迅速求助
ppt课件
6
三、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发病机制
堵塞小动脉,造成脑组织局 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
大舌头
ppt课件
厚嘴唇
21
03 静脉溶栓治疗的流程
ppt课件
22
一、静脉溶栓治疗前准备
患者
医生
用药
护士
ppt课件
23
患者准备
1 准确描述病情、既往史、手术史 2 患者、家属信任医生,积极配合 3 配合抽血、建立静脉通道 4 配合输氧、心电监护
ppt课件
24
医生准备
快速判断是否脑卒中 确定起病时间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NIHSS评分) 开检验单(血常规、凝血四项、ECG、CT单)
制、计算滴速)
ppt课件
29
04 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ppt课件
30
一、静脉溶栓治疗的特殊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情的变化监测
防止损伤及出血
观察出血征象
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ppt课件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以判断溶栓效果 及病情进展。
测生命体征:q15min×2h(8次),其后q30min×6h(12 次),其后60min×16h(16次)。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 于180/105mmHg(最好160/90-100mmHg) 。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残疾。
那么,究竟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哪种效果更好呢?下面,我们将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突破,直接作用于血管病变或闭塞病变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通过溶栓、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来实现脑血管再通。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血管输注到脑血管,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来说,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闭塞病变,立即恢复血流,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脑梗死对脑细胞的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也能够获得溶栓治疗的机会。
血管内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而且并发症风险较大。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虽然操作简单,但溶栓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出血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对比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其中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是MR CLEAN研究,该研究发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弱,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状况并不能得到显著改善。
总体上来说,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更好。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适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事实上,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并不适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
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溶解血管内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
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因此DNT(Door to needle time,即患者到达急诊科到静脉溶栓药物注射的时间)的延误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医院内部的系统性因素。
在许多医院中,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之间的配合不畅、护理人员和医生的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患者的DNT时间延长。
医院内部的管理不善、规范化程度不高也会影响到DNT时间的控制,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个体因素也是导致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患者由于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家属未能及时带患者就诊等原因,在到达医院后不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从而延误了rt-PA静脉溶栓的时间。
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由于基础疾病较多,需要进行更多的评估和处理,导致DNT时间延长。
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认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DNT时间。
一些医生和护士可能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操作技术不熟练,导致溶栓治疗的延误。
在一些医院中,缺乏相应的急危重症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也会影响DNT时间。
夜间、周末等非工作时间段的患者,由于医院人员不足、诊断和治疗流程不够顺畅等原因,往往DNT时间相对较长。
医院需要建立起全天候的急性脑卒中诊断和治疗团队,提高对患者的全天候服务水平。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在颅内血管内进行治疗,通常是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引入到血管内,然后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治疗,比如使用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使用血栓抽吸器将血栓完全吸出。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迅速地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血流,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损伤。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比如rt-PA),让其在血液中流动,通过溶解血栓的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但是也容易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治疗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方面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首先是治疗效果方面。
研究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一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更快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残疾率。
而且,血管内介入治疗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则相对较为温和,治疗效果可能会因为患者的年龄、血栓位置、血栓性质等各种因素而有差异。
再来看安全性方面。
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患者也需要承受一定的手术风险,比如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也包括出血、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疾病等,虽然这些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但是也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定重视。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尤其是一些血栓负荷较大,对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血栓位置、血栓性质等各种因素。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血管内介入和药物静脉溶栓是两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如何?究竟哪一种更加有效呢?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来了解一下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体内引入导管和介入器械等器械,在影像引导下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言,血管内介入治疗常常是通过取栓或者血栓切除等方式来恢复患者的脑血流灌注,以减轻或者避免脑梗塞的后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恢复患者的脑血流,从而减少缺血损伤的范围。
我们来谈谈药物静脉溶栓治疗。
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将溶栓药物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溶解血管内的血栓,以恢复脑血流。
这种方法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相比是一种更为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只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即可完成治疗。
药物静脉溶栓治疗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只有在患者发病时间窗内、且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究竟哪一种更加有效呢?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临床研究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
一些研究显示,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比如对于大血栓的溶解和血流恢复速度等方面。
在另一些研究中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无显著差异,甚至在一些方面还稍有优势。
这两种治疗方法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其效果取决于不同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时间窗等因素。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无论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药物静脉溶栓治疗,都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发病时间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院内全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院内全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大脑血管的栓塞或狭窄导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静脉溶栓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通过溶解形成的血栓,恢复梗塞脑区的供血,保护脑功能,减少神经系统的损害。
静脉溶栓治疗需要全程管理,有效的全程管理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院内全程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临床指导。
一、院内全程管理的重要性院内全程管理是指从患者入院开始,到静脉溶栓治疗结束期间,包括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和协同工作。
良好的全程管理可以确保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和风险。
全程管理需要各个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患者顺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功能。
二、入院评估与筛查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查,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评估包括评估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影像学评估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筛查包括快速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影像学筛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满足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征。
入院评估和筛查需要由内科医生、神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三、静脉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静脉通道的建立,通过静脉通道给予溶栓药物。
其次是抽血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颈部和头颈血管CTA等,以确定梗塞脑区和血栓部位。
静脉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需要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合作完成,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静脉溶栓治疗的具体步骤静脉溶栓治疗包括静脉通道建立、溶栓药物的给予、治疗效果的监测等。
首先是静脉通道的建立,要求在短时间内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课件
3
准备溶栓药物: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
4
准备溶栓设备:包括静脉通路、监测设备等
5
准备急救措施: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血压控制等
6
准备患者和家属沟通:告知溶栓治疗的风险和收益,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溶栓药物的给药方式
1 静脉推注: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快速起效 2 静脉滴注: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缓慢注入,持续起效 3 动脉内注射: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动脉,快速起效 4 动脉内滴注:将溶栓药物通过动脉内滴注的方式缓慢注入,持续起效 5 皮下注射:将溶栓药物注入皮下,缓慢起效 6 肌肉注射:将溶栓药物注入肌肉,快速起效
缺乏运动:缺乏锻炼,导致血管 弹性下降,增加发病风险
2
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和适 应症
溶栓治疗的原理
01
溶栓药物:如 阿替普酶、瑞 替普酶等
02
作用机制: 溶解血栓, 恢复血流
03
适应症: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发病时 间小于4
04
疗效:降低死 亡率和残疾率, 改善患者预后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 时间在4
02
常用的溶栓 药物包括阿 替普酶、瑞 替普酶和尿 激酶等
03
溶栓药物的 选择应考虑 药物的疗效、 安全性和价 格等因素
04
溶栓药物的 选择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 和临床指南 的推荐
3
静脉溶栓治疗的操作流程
评估和准备
1
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2
确定溶栓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溶栓指征进行判断
禁忌症:近期有出血倾向,近期有脑出血 病史,近期有严重创伤或手术,近期有严 重感染,近期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 有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近期有严重糖尿病 未控制,近期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有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有严重过敏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病迅速,病情危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时间,溶栓时间(DNT)的延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一、患者因素1. 患者就诊延迟:一些患者由于对脑卒中的认识不足或者症状轻微,导致就诊延迟,错失了rt-PA静脉溶栓的最佳时间窗口。
尤其是一些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症状容易忽视,造成延误治疗。
2. 患者病史及合并症:一些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肺部感染等,对溶栓治疗有一定的禁忌症,需要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因此也会导致DNT延误。
3. 患者意识状态:一些患者由于脑卒中导致意识状态改变,需要首先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或者其他检查,延误了rt-PA的溶栓时间。
二、医务人员因素1. 临床医生的经验水平: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时更加熟练和高效,可以尽快确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避免DNT的延误。
2. 医院内溶栓流程:一些医院在rt-PA静脉溶栓的流程安排上存在不足,如相关检查、药物准备、溶栓操作等环节,都可能影响DNT的延误。
3. 医护人员的协作与配合: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及配合是否默契也是影响DNT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流程操作不统一等问题,都可能导致DNT的延误。
三、医疗资源因素1. 医院突发事件频发:在一些医院,由于突发事件频发,如抢救、急诊手术等,会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rt-PA的静脉溶栓时间的安排。
2. 医疗设备不足:一些医院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如CT、MRI等,可能会导致DNT的延误。
3. 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患者无法及时获得rt-PA静脉溶栓治疗,也会影响DNT的延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疗法的适应症
早期症状
溶栓疗法适用于早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
时间窗内治疗
治疗应在发病后3至4.5小时之内开始,以获得最佳 效果。
过敏反应
有时溶栓药物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药物过敏性休 克等。
血栓再闭塞
治疗后出现血管再闭塞可能导致无效治疗或复发。
静脉溶栓疗法的前景展望
1 新型药物研发
2 治疗窗口延长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新型溶栓 药物,以减少并发症风险。
通过研究和技术进步,可能有助于将溶栓治疗的 时间窗口延长至更长的时间。
3 个体化治疗
4 康复与护理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 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注重溶栓治疗后的康复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
3 重度高血压
4 出现早期改善
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先稳定血压,再考虑溶栓治 疗,以降低出血风险。
症状在短时间内完全缓解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溶栓 治疗。
静脉溶栓疗法的治疗流程
1
快速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尽快
治疗决策
2
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风险,商讨决策,并
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共识。
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治疗后血管的重新通畅情 况。
3 合并症发生率
4 长期预后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出血、栓塞和血栓再 闭塞等。
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包括生活质量、残疾情况 和再发程度等。
静脉溶栓疗法的并发症及风险
出血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和其他 部位的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一、适应证:A.年龄18~80岁;B.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C.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D.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E.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禁忌证:A.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l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B.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C.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D.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E.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F.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 mmol/L。
G.血压: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
H.妊娠。
I.不合作。
三、静脉溶栓方法:A.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小时(Ⅰ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使用方法:rtPA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小时,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B.发病6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四、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A.将患者收入卒中单元进行监护;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小时内15分钟 1次,随后6小时内30分钟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小时;E.如收缩压≥180 mm Hg 或舒张压≥100 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G.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研究进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易造成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
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溶解血管内的血栓,快速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梗死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静脉溶栓后早期的脑血流情况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对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的研究成为当前脑卒中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静脉溶栓对脑血流的影响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受损的脑组织的血供,从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静脉溶栓药物主要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等,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保护受损脑组织。
静脉溶栓虽然在治疗急性脑卒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其治疗窗口期内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在静脉溶栓后早期更好地改善脑血流,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措施1. 神经保护药物神经保护药物在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早期应用脑保护药物可以减轻因血栓形成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有助于保护受损的脑组织,减少继发性损伤。
具体来说,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使用脑血流灌注改善剂、抗炎药、抗氧化药物等,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提高静脉溶栓后脑血流灌注的效果。
2. 血流重建治疗对于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血流重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的研究表明,对于存在大血管闭塞的患者,经导管介入和血管成形术等介入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流灌注情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 药物联合治疗一些研究也表明,药物联合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的方法。
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保持脑血流的通畅;以及血管扩张剂和脑保护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脑血流,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指的是因脑血管的急性阻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与时俱进并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中国制定了2017版的诊治指南。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的重要内容。
一、概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17版是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
该指南着眼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康复率。
二、诊断标准根据2017版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突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超过24小时或导致患者死亡,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认缺血灶的存在。
三、治疗原则1. 急诊治疗:对于首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获取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以及确定是否适合静脉溶栓治疗。
2. 血液凝块溶解治疗:在满足溶栓治疗门诊时限和禁忌症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溶栓治疗的方案。
3. 血管重建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的患者,如大血管阻塞引起的重度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造影和机械取栓等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并由专业团队来操作。
4. 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诊断确认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再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己定等。
5. 辅助治疗:除了上述主要治疗手段,患者还需要接受护理支持和康复治疗。
这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以及提供营养、物理和语言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
4 康复和长期效果的研究
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长期康复效果和生存 质量。
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静脉溶栓后的护理和康复
护理
提供密切的监护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帮助患者应对脑卒中带来的心理压力。
静脉溶栓栓再堵塞风险 • 药物过敏反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 脉溶栓
了解什么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以及这种治疗方法的定义和现 有的方法。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在早期发病(4.5小时内) 且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
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 碍等。
限制因素
年龄、既往病史、病情严重 程度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
评估和筛选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选,确保溶
药物选择和给药
2
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溶栓药物,并按照严格的给
药方案进行给药。
3
监测和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溶栓治疗的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4
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优势
• 恢复血流 • 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与新的发展方向
1 早期治疗窗口的延长
通过新的溶栓药物和技术,延长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治疗窗口。
2 治疗策略的个性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 略,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3 新型药物的研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急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个很长的名词,这种病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患者大脑中的动脉出现血液供给不足、氧气供给不足,又或者是患者大脑内的动脉阻塞,使大脑内供氧供血不足,使脑部的神经组织出现坏死的情况,如果检测出得了急性的缺血性脑卒中,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诊治,否则对大脑的危害很大,那么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
一、什么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是阿替普酶,阿替普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的的一种有效的药品,其中静脉溶栓即为把阿替普酶注射到其他液体中,这样一块输送到人体的血液中。
阿替普酶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出用量后,把百分之十的阿替普酶注射到患者体内,剩下的在一个小时之内注入到患者的体内。
静脉溶栓可以有效的解决阻塞血管问题,使血管血液循环流畅,部分脑细胞恢复正常,降低脑细胞坏死的面积,减轻病人发生残疾的几率。
但是静脉溶栓也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由于药物的药效较大,很有可能会造成身体内血管的不适,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的出血、口腔内出血、食道肠胃出血、肾脏出血、有时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大脑内部的出血,但也有少数的患者会因为脑内的出血死亡,导致患者颅内出血以及心源性栓塞者出血的机率增加。
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1、静脉溶栓前的护理在进行溶栓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身体进行基础检查,进行初步检查确认符合脑脑梗死诊断标准,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进行溶栓适应症以及禁忌症的调查,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过敏史等情况,对患者进行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定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护理计划。
身体方面的护理: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分析,排除溶栓禁忌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机血糖,头颅CT检查、抽血急查血液分析、凝血常规、电解质、肾功和血糖。
心理方面的护理:在面对这些检查项目时,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肯定会感到慌张,医生们要跟他们解说这些检查的必要性、重要性,告诉他们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以及在做完静脉溶栓后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治疗的价格等,并且为他们说一些静脉溶栓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权衡利弊,知道用药的好处,减少他们的疑虑、增加信心,解说清楚后通知家人签知情同意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课件一、概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恢复脑部血流、减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将围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操作流程、护理要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展开,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的专业水平,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课件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0,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卒中后遗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不断更新和发展,静脉溶栓治疗便是其中之一。
本章节旨在详细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主要因脑动脉被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流状态异常阻塞导致血流受阻或停止而造成局部脑血流供应障碍和脑损伤。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以及家族史和种族差异等。
在临床护理中,识别和管理这些风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脑血管供应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
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液中的血栓,恢复脑血液供应,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治疗适应症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时间窗口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一般是发病后4.5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组织的缺血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2. 血管成像评估:患者需要进行血管成像评估,以确定血栓位置及范围,以及血流情况。
常用的血管成像方法包括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3. 排除禁忌症: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前,需要排除一些禁忌症,如外伤性、手术性或溶栓性器官出血,近期内创伤性心肌梗死,以及中风的继发性原因。
治疗方法静脉溶栓治疗主要是通过将溶栓药物注射到静脉通道中,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脑血管供应区域,溶解血管内的血栓。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并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疗效评估静脉溶栓治疗后,需要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功能评估:通过神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语言功能等。
2. 影像学评估: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评估脑组织的缺血程度和恢复情况。
3. 血管再通评估:通过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血管是否再通,血流情况是否改善。
疗效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治疗措施,如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等。
治疗风险与并发症静脉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1. 出血: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脑内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权衡治疗效果和出血风险之间的平衡。
201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精选版课件ppt
27
6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适应症
▪ 1、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2、症状出现﹤6H ▪ 3、年龄18-80岁 ▪ 4、意识清楚或嗜睡 ▪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精选版课件ppt
28
6h内尿激酶静脉溶禁忌症
▪ 同3H内RT-PA禁忌症
精选版课件ppt
30
尿激酶使用方法
▪ 给药方法: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 U,溶于 生理盐水 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精选版课件ppt
31
2.静脉溶栓前、中、 后的观察及护理
溶栓前的相关处理
▪ 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包括 T、P, R、 BP 和意识状态),需紧急处理的情况有颅内 压增高,严重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 常,癫痫等。
1. 呼吸与吸氧
▪ a. 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 道功能严重障 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 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 b.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精选版课件ppt
33
▪ 2. 心电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 24 h 内应 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 续心电监护 24 h 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 颤动 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 心脏负担的药物。
17
精选版课件ppt
18
诊断和评估
▪ a. 是否为脑卒中? ▪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 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部病变。 ▪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便排除类脑卒 中或其他病因。 ▪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平扫头颅 CT( 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 后 30~60 min 内完成)或 MRI; ▪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全血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 PT )、国际标准化比率 ( INR ) 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 ) ; ▪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 妊娠试验;胸部 X 线检查(若怀疑肺部疾病);腰椎穿刺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 痫性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害
非常敏感!
30秒:脑代谢发生改变 1分钟: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脑梗死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 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 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 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 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 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如果病人有溶栓意向执行如下医嘱:
1.建立静脉通道,使用0.9%氯化钠生理盐水持续ivdrip 9.心梗三项 2.测指尖血糖 10.乳酸脱氢酶 3.血细胞计数 11.电解质 4.凝血机制+D- 二聚体 12.急查脑CT,开立申请单 5.肝功 13.急查心电图 6.肾功 14.评估或测体重 7.心肌酶 15.签署知情同意书 8.氧饱和度 16.开立rt-PA/UK医嘱
溶栓前相关项目结果记录
静脉溶栓前 确认颅脑影像结果:颅脑CT或MRI+心电图 确认化验结果: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 肾功能+血糖+心肌酶 3. 确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签知情同意 书 溶栓前1分钟评估:血压 mmHg ; NIHSS评分
rt-PA计量与给药方式
1.总量=体重( )Kg×0.9=( )mg (最大剂量不得超过90mg,每支剂量为50mg或20mg剂型) 2. 配药: (药品中自带溶剂) 3. 静注过程:10%总量=( )ml,缓慢推注时间=60秒钟 执行人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4. 静滴过程:90%总量=( )ml,静滴时间=60分钟 ( ml/hr,使用微量泵), 执行人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现场处理及运送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 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主要包括: (1)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3)建立静脉 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6)有条件时可进行院前卒中 评分
应避免:
(1)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2)过度降低血压;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 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 疗,只有 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 中使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 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 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b. 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所有疑为脑 卒中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颅影像学 ( CT /MRI ) 检查,以明确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 卒中。 c. 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发病时间是否在 3 h、 4.5 h 或 6 h 内,有无溶栓适应证。
3h内溶栓适应症:
1、年龄≧18岁。 2、临床考虑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3、症状出现﹤3H。 4、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5. 血糖控制 a. 高血糖:约 40% 的患者存在脑卒中后高血 糖,对预后不利。血糖超过 l0 mmol/L 时给 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 控制在 7.7~10 mmol/L。 b. 低血糖:血糖低于 3.3 mmol/L 时,可给予 10%~20% 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 达到正常血糖。
院前处理
1.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 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 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 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溶栓药物(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
分解纤维蛋白原 抑制血栓形成 诱发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 增强t-PA的作用 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生成 降低血液粘稠度 抑制PLT聚集
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溶栓药物(2)
尿激酶(UK)
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
激活血栓及血浆内的纤溶酶原
4. 血压控制: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 <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约 70% 的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 ,多数患者在脑卒 中后 24 h 内血压自发降低。 监测血压的同时,不能忽视锁骨下动脉狭窄所致的 患肢血压降低的可能,因而溶栓过程中要测双上肢 的血压,降压要以锁骨下动脉未狭窄侧肢体为准。 即血压较高侧为准。
争分夺秒
*绿色通道 *科学的流程
静脉溶栓治疗?
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 血栓中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堵塞的血管再通的治疗 方式。
溶栓常用药物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常用 ----爱通力(规 格:20mg/50mg) 尿激酶---规格:1万单位、 10万单位、20万单位
3h内静脉溶栓禁忌症
1、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活动性内出血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已口服抗凝药者INR﹥1.7或PT﹥15S 12、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 常(如APTT,INR,血小板计数、ECT(蛇静脉酶凝血时间);TT(凝血酶时间) 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血糖﹤2.7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溶栓后7天评估: BP mmHg NIHSS BI mRS 出院前1天: BP mmHg NIHSS BI mRS
rt-PA给药之前注意事项
1. 禁食,不放置鼻饲管 2. 插尿管(针对意识不清、排尿困难、前列腺 炎、老年患者)(最好于溶栓前进行) 3. 不用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4. 不用阿司匹林、肝素、低分子肝素、氯吡 格雷、华法林或NSAIDs 5. 避免:吸痰,抽血气分析,肌注药物 6. 可以使用皮下胰岛素
剂量与给药方法: rt-PA 0. 9 mg/kg( 最大剂 量为 90 mg ) 静脉滴注,其中 10% 在最初 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 90% 药 物溶于 100 ml 的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 1 h, 用药期间 及用药 24 h 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尿激酶使用方法
给药方法: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 U,溶于
7.血压升高时的处理措施:(控制血压目标 值:SBP<180mmHg DBP<110mmHg )
(3)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 起病,应 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
诊断和评估
a. 是否为脑卒中?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 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部病变。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便排除类脑卒 中或其他病因。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平扫头颅 CT( 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 后 30~60 min 内完成)或 MRI;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全血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 PT )、国际标准化比率 ( INR ) 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 ) ;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 妊娠试验;胸部 X 线检查(若怀疑肺部疾病);腰椎穿刺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 痫性发作)。
3-4.5h内溶栓禁忌症
同3H内RT-PA禁忌症
3-4.5h内溶栓相对禁忌症
在3h的基础上补充如下:
1、年龄大于80岁 2、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口服抗凝药物(不考虑INR水平) 4、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2. 心电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 24 h 内应 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 续心电监护 24 h 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 颤动 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 心脏负担的药物。 3. 体温控制 a. 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 在感染 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b. 对体温>38°C 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生理盐水 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2.静脉溶栓前、中、 后的观察及护理
溶栓前的相关处理
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包括 T、P, R、 BP 和意识状态),需紧急处理的情况有颅内 压增高,严重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 常,癫痫等。 1. 呼吸与吸氧 a. 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 道功能严重障 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 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b.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3h内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
1、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癫痫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6、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3-4.5h内溶栓适应症
1、年龄≧18岁。 2、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持续3-4.5h 4、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