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抗震设计规范地震作用主要参数比较和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抗震设计规范地震作用主要参数比较和转换
严奉婷张炎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本文从概念上分析了中国、美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不同,提出关于影响地震作用的部分因素(阻尼比,场地类别,周期,设计地震动参数等)在中美规范中的转换,为今后国际项目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震设计;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别;转换;比较
COMPARISON AND CONVERSION OF MAIN PARAMETERS BETWEEN CHINESE CODES AND
USA CODES IN CALCULATING SEISMIC LOADS
Yan Fengting Zhang Yan
(Wuhan Boiler Company Limited,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ive comparison of the seismic code among the seismic design codes of China and USA. It presents the conversion of main parameters (damping, site classification, period,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etc.) in calculating seismic loads.Hope to provide a little help for the seismic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seismic 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site classification;
conversion; comparison
由于电力市场的国际化,对于需要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锅炉行业来说,各个地区会根据不同规范提出相应的地质条件,如何转换为设计规范的相应地质条件成了十分实际的问题。本文就影响地震作用计算的因素如重要性系数、场地类别、地震动参数、周期等进行了中、美的比较,并给出相应的转换。
1.各国抗震规范的基本介绍:
1.1.中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美国:ASCE/SEI 7-05《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SI/AISC 341-05《 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ASCE/SEI 7是一个针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荷载规范,除规定了直接作用(如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取值规定外,还规定了间接作用(如地震作用)的取值规定,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场地特性、设计地震作用、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结构体系与概念设计等抗震设计方面的内容。ANSI/AISC 341-05规定了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构造规定等具体的抗震设计内容。
尼比为0.05的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等值线图(也称为地震区划图):MCE。
设防目标对于50年超越概率为5~10%的设计地震,应使建筑在震中与震后保持预期功能,并且结构的损伤是可修的;对于50年超越概率为2%的最大考虑地震,应使结构倒塌的可能性较低。
设计方法地震作用计算分析采用弹塑性反应谱理论,用设计地震(MCE*2/3)进行抗震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允许结构在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
以设计地震来计算地震作用,通过结构反应调整系数(Respons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R将弹塑性变形下的内力折算到弹性状态下的内力进行弹性计算,验算承载力和弹性状态下的位移;将该位移放大Cd 来验算弹塑性变形下结构的刚度要求以及作P-分析;对于特殊要求的结构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或push-over方法保证结构在大震下不倒塌。
2.抗震设防标准的比较
中国:GB 50011-2001规定,所有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标准》的要求。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各抗震设防类别对应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要求。规范规定火力发电厂生产建筑锅炉钢结构属乙类建筑。
美国:按建筑用途分类(I,II,III,IV)和设计地震动参数(S DS或S D1),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分为A、B、C、D、E、F,共6类,A类要求满足最基本的抗震措施要求; B类和C类要求满足一般性的抗震措施要求,一般只需按照静力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基底剪力法),结构延性要求较低; D、E、F类要求满足严格的抗震措施要求,并要求按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如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结构延性要求较高。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必须维持供电的电站锅炉钢结构为IV类建筑,其他电站锅炉钢结构为III 类建筑。
3.阻尼比:
中国:锅炉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于单机容量不大于200MW的悬挂锅炉阻尼比可采用0.035;对于大于200MW的悬挂锅炉阻尼比可采用0.02;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基准反应谱中使用的阻尼比为0.05,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作调整。
美国:MCE中使用的阻尼比为0.05,在设计反应谱中没有考虑阻尼比的影响,而是在强度折减系数R中考虑阻尼比的影响。结构反应调整系数R是对结构延性性能和其超过设计强度后的性能的定量体现,主要根据类似结构在以往地震中的表现,通过经验确定。R较高意味着结构延性要求较高,相应的设计地震作用的折减也较多。
4.建筑的重要性:
中国: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出,根据地震作用的特点、抗震设计的现状以及抗震重要性分类与《统一标准》中安全等级的差异,重要性系数对抗震设计的实际意义不大,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
美国:ASCE/SEI 7-05,table1-1: IV类建筑的结构重要性系数1.5,III类建筑的结构重要性系数I=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