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摘要:一个人要想拥有伟大的灵魂,莫过于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和生命。随着近几年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缺失、学习压力的加大、思想道德的沦落、宝贵生命的挥霍,在我国推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历史学科作为最富人情色彩的学科之一,处处饱含着人性的光芒,时时彰显着生命的伟大。如何使学生在中学历史中获得生命的感悟、体验生命的光辉,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全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生命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与中学历史;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运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历史中学历史教学

一、”生命”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

生命宝贵,切不可肆意挥霍;生命短暂,切不可偏狭虚度。古往今来,无数先哲大家已对生命、生命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如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赠与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塞涅卡也曾说过:“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而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那里,生命则与道德教化相联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那么,到底何为生命?在现代科学的解释中,生命是蛋白质与核酸物质相结合,从而构成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的基本过程是生长和发育,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实现。无论是国外的大家还是国内的先哲,总喜欢把生命本身与生命价值相联系,阐释对生命的独到见

解。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但最主要的是两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了人与其它物种。从这个视角看,人的生命就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生物个体存在于世界上的,和其它物种一样都有自然赋予的生理性与肉体性。二是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仅思考怎么活下来,而且还思考怎么活的更好。三是价值性生命。这是对生命存在的终极追问,是对生命形式本身的超越。每个人都曾思考过“为何活着”这一命题,反映了我们对追寻生命价值的终极诉求。

综上所述,生命本身是复杂的、多维的、特殊的物质存在运动形式,不仅仅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相结合组成的生物体延续,还是与外界环境相关的个体生存、演变、发展、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不断选择与淘汰的过程。

(二)生命教育

正是由于生命本身的复杂多变,才构成了五彩斑斓、瑰丽多姿的世界。那么与“生命”相关的“生命教育”又该如何界定?对此,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各自的解释,如王学风指出,学校“生命教育”就是培养中小学生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1]程红艳在《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中认为生命教育“应根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

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类生命’”。

[2]在这个观点中,作者对生命教育的目标做了“类生命”的概念化总括。钱巨波在《在生命教育论纲》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塑造健全的人格,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和人生智慧,为受教育者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奠定基础”。[3]以上三人是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层次上进行界定的;从生命教育的内容上,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指出,“生命教育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4]这个观点认为生命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不单单局限于学校教育时期。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又是一切教育的终极指向,是人本教育中最核心的概念,强调了对人一生发展的终极关怀。凸显了人的价值,彰显了人的个性,尊重了人的权利,契合了人的要求。它是以多种教育方法为手段,以人自身发展为导向,倡导认识生命、享受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的教育过程。

二、生命教育与中学历史

中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型与形成时期,困惑与矛盾、不解与迷茫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他们不仅要面对学习的压力,还要正确处理情感的宣泄,更要习得人际交往的技能。这时

期一旦深陷心理上的问题不可自拔,极容易出现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与生活中的萎靡不振,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举足轻重、动关大局。

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首先应当教会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学会如何生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个学生只有了解自我,了解人类自身,学会如何生存,才能正确对待生命。历史正是对人类自身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再认识、再反思、再总结,进而上升到规律性认识的学科。所以历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生命“从何而来”、“归何而去”、“有何规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社会发展观。

其次,生命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与自然共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中。恩格斯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5]自然界中不仅有人类,还存在有生命的其它物种,热爱自然即热爱生命,尊重自然即尊重生命。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即是人类与自然共融共进的过程,学生通过历史中一个个鲜明的事例,会认识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自觉的尊重客观自然规律。

第三,生命教育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人与社会。人要生活,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不仅包括显而易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还包括社会背后藏匿的文化风俗、道德风尚等。一部文明的人类史即是一部完整的社会发展史,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与个人行

动,应该成为历史教师授课的起点。教会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的社会、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人物、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是历史教师的目标所在。

最后,生命教育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死亡。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不是永恒和完美的,生命是短暂而遗憾的,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才能更好的尊重生命,创造更好的生命价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铭记的一个个历史人物,无不是壮如江海、阔若五岳。他们的成功正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人生价值。通过历史课的讲授,让学生正确看待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运用

正因为生命教育与历史教学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生命教育的真谛贯穿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

第一是通过创设情境与再现历史过程,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历史事件,理解具体情境中每个人物做出的抉择,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具体落实到教师的讲课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分清综述、概述、讲述与描述的差别,在重点讲授部分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睿智的语言感召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与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