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美的本质及规律、艺术及其规律、审美关系、审美经验。(P12-13)
周来祥先生明确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P13)
李泽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P13)
思考:请列举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P12-13)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人文学科。(P22)
体现了美学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的著名言论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提出者是柳宗元。(P24)
1、美学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的萌芽,美学思想的诞生,直到18世纪中叶才建立了美学学科。(P1-8)
2、形式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P1)
3、美学思想诞生的标志包括文字记载传播、理论形态的范畴、概念、观念和认识。(P5)
4、老子提出了“涤除玄鉴”的命题开启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P5)
5、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的美学思想有“里仁为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尽善尽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P6)
5、《国语》中记载的“伍举论美”,代表着儒家美学论美的方向。(P3)
6、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的时间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的美学专著《美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Aesthetica)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感性学)。(P7)
名词解释提示
1、伍举论美(P3)
2、涤除玄鉴(P5)
3、美学之父(P7-8 )
1、美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试用马克思关于“自然的人化”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给出解释。(P19-22)
社会实践活动是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自然的人化”:这是从作为客体的自然的角度理解的。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大自然便打上人的意志的印记,成为人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上升为最高一级的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从作为主体的人的角度理解的。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的目的自由创造的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是人的主体性方面。所谓对象化,是说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凝聚在、转化在他所创造的劳动产品上,以物质存在的形式显现出来。
由于产品物化了人的个性、人的生命、人的本质力量,因而该产品就不仅成为实际地供人使用的对象,而且也成为供人观照和享受的对象。就前者而言,产品呈现出其实用价值;就后者而言,产品呈现出一种审美价值。通过产品的感性形态,我们既可以获得由物质、生存需要的满足的快感,又可以直观到人的种种本质力量并产生“乐趣”。这种“乐趣”就是美感。
2、试从“审美关系”的角度阐释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性和客观性。(P20-21)
劳动创造了美,也就意味着创造出一种社会关系,即审美关系。马克思将审美关系的生成与人的生产劳动紧紧结合在一起。人的劳动创造了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能够欣赏美的主体。美和审美主体都是劳动创造的。
一方面,劳动产品满足了社会性的人的需要,通过产品,劳动者便与这个产品的享用者结成一种关系,这是一种建立在实际利益基础上的功利关系,产品的实用性就是这种功利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劳动产品物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并凝结着人的审美理想,成为供人欣赏、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对象,因此,产品的创造者与产品的欣赏者结成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关系,产品的审美属性、审美价值,就是审美关系的纽带。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美的创造者(劳动者)和美的欣赏者(欣赏主体)之间结成的关系就是审美关系。
一、丹纳认为,希腊人性格中的三个特征是造成艺术家的心灵的特征,它们是:
1、感觉的精细,善于捕捉微妙的关系,分辨细微的差别。
2、力求明白,懂得节制,讨厌渺茫与抽象,喜欢明确而固定的轮廓。
3、对现世生活的爱好与重视,对于人的力量的深刻的体会,力求愉快。
二、维柯在《新科学》中认为古希腊人的智慧是“诗性的智慧”。
1、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中国传统民居是四合院。
2、简述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审美意蕴。
四合院体现了“和”的神韵而成为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优美意象。“四合院”的“四”字,指的是以南北为纵轴,北南东西分列的正房、倒座、东西厢房这四座房屋,他们各自独立,每座建筑不直接相连。“合”是围绕在一起的意思,这四座房屋从四面围合,形成一个自我圆融的“口”字形。一个家族按照“和而不同”“长幼有序”的观念,分居在不同屋内。四座房屋合围成的“口”字形的中间庭院,是一个虚空的空间。恰是这个虚空的空间,与四周质实的建筑圆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这艺术境界的底蕴就是“和”。
莱辛:“在古希腊人来看,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莱辛:《拉奥孔》【知识点】,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4页,1979。)
1、古希腊人在建造神庙时主要使用的柱式有多利亚式、爱奧尼亚式、科林斯式。
2、古希腊人主要使用的柱式中,更加纤细与注重装饰的是科林斯式。
3、名词解释:多利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利亚柱式:是希腊人最早使用的一种柱式,特点是强健与素朴,就像一位健壮、厚实的男子。他是参照男子的身体比例发明的,以柱身下部粗细尺寸的六倍举起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多利亚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爱奥尼亚柱式:特点是较为纤细华丽,就像一位窈窕、成熟的女子。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柱头左右两侧有一对像发卷一样下垂的卷涡,这种窈窕而有装饰的柱式,仿照的是女性均衡的姿态。
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更加纤细与注重装饰。他的柱头非常华丽。
下列画家中,善于创造崇优美意象的有(ACD )。
A 达·芬奇
B 米开朗琪罗
C 拉斐尔
D 波提切利
知识点:在西方美学史上,首先把美感归结为由形式所引发的那种无关利害的愉悦感(即“惠爱”)的美学家是康德。
名词解释:优美
优美意指一种圆润和谐、相戏无碍、物我合一的生命形态。优美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和谐的审美形式,既显现为审美对象的形式的统一,也显现出审美主体情感的圆融。一言以蔽之,优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瞬间照面时而生成的一种和谐圆融的审美形式。
崇高的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