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386cb998fcc22bcd10d27.png)
(二)产后检查: 1. 母、婴血型测定 2. 溶血检查:溶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 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增高,血清未结合 胆红素升高。 3. 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婴儿血清学检查(分娩后3~4天内进行): ①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可确诊 Rh 溶血病,ABO溶血病可行改良Coomb’s试验。 ②抗体释放试验:诊断溶血病的可靠方法。 ③游离抗体测定:证实血清中有抗体存在,不能 作为确诊依据。
医学课件园
(接上G-6-PD缺陷症)
●防治 ①婚检和孕检筛查
②已发生黄疸患儿,尽早给予包括光疗在内的相应处 理;有血红蛋白尿者注意碱化尿液;溶血急重达到换 血标准者即予换血。
医学课件园
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缺氧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葡萄醛酰 转移酶缺乏症 Gilbert综合征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 生儿黄疸 药物:磺胺、VitK3 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愚形
肠肝循环的特性8ppt学习交流新生儿黄疸的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9ppt学习交流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生理性病理性黄疸出现生后23天出现生后24小时时间黄疸程度足月儿血胆红素6mgdl足月儿129mgdl129mgdl早产儿早产儿15mgdl15mgdl胆红素慢5mgdl天上升速度血清结2mgdl2mgdl合胆红素黄疸持续710天长24周或进时间行性加重10ppt学习交流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胆汁排泄障碍
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①酸中毒;②白蛋白
量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 Y、Z蛋白含量低;②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③排泄结合胆红素 的功能差。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940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b.png)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案例分析
CHAPTER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0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 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 巩膜发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皮 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 医生会观察宝宝的症状来 确定是否为新生儿黄疸。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进行血液检查和尿 液检查,以确定胆红素水 平和其他相关指标。
肝功能检查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 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以评估黄疸的程度和原因 。
新生儿黄疸的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新生儿排出胆红素
,如肝酶诱导剂等。
光疗
02
光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通过照射蓝光或绿
光来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换血疗法
03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换血疗法,以降低
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2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是新 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 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由于病理因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 代谢异常,包括感染、溶血、缺 氧、母乳性黄疸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案例分析
CHAPTER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0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 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 巩膜发黄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皮 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等。 医生会观察宝宝的症状来 确定是否为新生儿黄疸。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进行血液检查和尿 液检查,以确定胆红素水 平和其他相关指标。
肝功能检查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 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以评估黄疸的程度和原因 。
新生儿黄疸的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
01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新生儿排出胆红素
,如肝酶诱导剂等。
光疗
02
光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通过照射蓝光或绿
光来促进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换血疗法
03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换血疗法,以降低
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02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较高,是新 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 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 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由于病理因素导致新生儿胆红素 代谢异常,包括感染、溶血、缺 氧、母乳性黄疸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精选文档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684b3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8.png)
产前已明确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后脐血 Hb<120g/l,或脐血胆红素>68μmol/l;伴胎儿水肿、肝脾肿达和心力衰竭者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 342μmol/L 或出生12小时内胆红素上升>12μmol/h 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警告期) 早产儿及上一胎溶血严重者放宽指征
换血疗法指征
血源 Rh溶血症:Rh系统同母亲、ABO系统同新生儿 ABO溶血症: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血 换血量 150~180ml/kg
降低胆红素含量
光照法 换血法 肝酶诱导剂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血红素氧合酶(HO)抑制剂的应用 减少胆红素“重吸收”
肝酶诱导剂: 苯巴比妥,尼可刹米 作用: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增加Y蛋白含量 利胆作用 高效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黄疸 活性炭 思密达 肠道微生态药
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血型(ABO和Rh系统) 红细胞脆性实验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G-6-PD活性测定 G-6-PD基因检测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血型抗体检查 新生儿溶血病 肝功能检查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 转氨酶、血浆蛋白 病原体检测 新生儿肝炎 败血症 肝胆B超/CT 先天畸形
病理:海马、苍白球、基底节被未结合的胆红素黄染、引起神经毒性作用 严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胆红素脑病-病理
临床分期及表现
2周
2月
非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 (biliary atresia)
病因 宫内感染致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 机制 胆汁排泄障碍 结合胆红素 特点 黄疸渐加重 大便灰白色 尿色深 肝进行性增大、3月后致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 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障碍 腹部B超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全篇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d735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b.png)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 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 克氏病、高雪氏病)等有肝细胞损害;
Dubin-Johnson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
2024/10/21
21
胆汁排泄障碍
胆管阻塞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或肝外胆管 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疸的常 见原因; 胆汁粘稠综合征→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结合胆红素排 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肝和胆道的肿瘤→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 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 素增高
2024/10/21
22
定义
胆红素代谢特点(成人vs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2024/10/21
23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2024/10/21
18
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缺氧
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
Ⅰ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 很难存活
Ⅱ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正常或降低
正常
RBC压积
RBC形态、网织RBC
异常
正常
红细胞形态异常
窒息、感染、头颅血肿、
、红细胞酶缺乏
新生儿黄疸症状及应对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症状及应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b586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5.png)
完善医疗体系
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策略
预防策略
宣传教育
向准妈妈和家长普及新生儿黄疸知识,让他们了解黄疸 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降低胆红素 水平。
ABCD
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确保母亲身体健康,避免早产、低血糖 等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
早期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黄疸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家长不能自行给宝宝用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对药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 疸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 宝宝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 为水溶性物质,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注意事项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黄疸 得到控制。
换血疗法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来降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护理措施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适当晒太阳,注 意保暖和喂养。
政策建议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黄染
食欲不振
精神状态改变
皮肤、巩膜出现黄色染色 ,先从头面部开始,逐渐
扩散至躯干、四肢。
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策略
预防策略
宣传教育
向准妈妈和家长普及新生儿黄疸知识,让他们了解黄疸 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降低胆红素 水平。
ABCD
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确保母亲身体健康,避免早产、低血糖 等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
早期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进行黄疸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家长不能自行给宝宝用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对药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 疸的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 宝宝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 为水溶性物质,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注意事项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黄疸 得到控制。
换血疗法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来降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护理措施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适当晒太阳,注 意保暖和喂养。
政策建议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黄染
食欲不振
精神状态改变
皮肤、巩膜出现黄色染色 ,先从头面部开始,逐渐
扩散至躯干、四肢。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86e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肝功能、 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以排除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 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或 白蛋白等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换血疗法、纠正酸中毒等 措施。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孕期健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等 引起黄疸的疾病。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 件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 和黏膜黄染的现象。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 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够的液体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 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避免感染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脐部感染,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刺激 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合理饮食
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同时注 意保暖和卫生。
健康宣教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知和警惕性, 及时发现并治疗。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 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或 白蛋白等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换血疗法、纠正酸中毒等 措施。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孕期健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等 引起黄疸的疾病。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 件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 和黏膜黄染的现象。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 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够的液体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 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避免感染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脐部感染,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刺激 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合理饮食
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同时注 意保暖和卫生。
健康宣教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知和警惕性, 及时发现并治疗。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6d30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d.png)
详细描述
新生儿黄疸时,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肝功 能障碍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衰竭。肝 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永久性损害。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并发症, 包括感染、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详细描述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黄疸时容易并发感染 ,如肺炎、脐炎等。感染可加重黄疸症状, 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此外,新生儿黄疸 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和低钙血症,导致喂养困 难、惊厥等症状。这些并发症需要早期发现 并及时治疗,以避免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进 一步损害。
。
通过将宝宝暴露在特定波长的蓝 光下,可以促使皮肤中的胆红素 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易于排出体
外。
光照疗法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 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情况,并确
保安全。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紧急措施,通常在光照疗法无效或病情危重时使 用。
通过将宝宝的血液抽出,并输入含有较低胆红素的血液,可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 水平。
换血疗法需要在医院进行,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有效。
0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孕妈妈在孕期要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 染和疾病。
02
定期产前检查,了解胎 儿的健康状况,及早发 现并处理问题。
03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 ,促进胎便排出,减少 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红细胞 破坏过多、母乳喂养等。
发病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胆红 素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临床表现与诊断
新生儿黄疸时,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肝功 能障碍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衰竭。肝 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肝脏造成永久性损害。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新生儿黄疸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并发症, 包括感染、低血糖、低钙血症等。
详细描述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黄疸时容易并发感染 ,如肺炎、脐炎等。感染可加重黄疸症状, 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此外,新生儿黄疸 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和低钙血症,导致喂养困 难、惊厥等症状。这些并发症需要早期发现 并及时治疗,以避免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进 一步损害。
。
通过将宝宝暴露在特定波长的蓝 光下,可以促使皮肤中的胆红素 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易于排出体
外。
光照疗法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 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情况,并确
保安全。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的紧急措施,通常在光照疗法无效或病情危重时使 用。
通过将宝宝的血液抽出,并输入含有较低胆红素的血液,可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 水平。
换血疗法需要在医院进行,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有效。
0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孕妈妈在孕期要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 染和疾病。
02
定期产前检查,了解胎 儿的健康状况,及早发 现并处理问题。
03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 ,促进胎便排出,减少 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红细胞 破坏过多、母乳喂养等。
发病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胆红 素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临床表现与诊断
新生儿黄疸最新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35e9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8.png)
4-5天达到高峰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
7-10天消退 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症状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
01
02
03
多吃多排
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胆红 素排
晒太阳
适量接受阳光照射,有助 于黄疸消退
观察等待
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 即可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防
危害 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最新PPT课件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家庭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 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 高,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 象。
换血治疗适应症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新生儿 溶血病、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换血治疗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等。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胆红素脑病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高危因素
对存在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 因素的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测,及
发病原因
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 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感染、溶血 、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可伴随 嗜睡、拒奶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核黄疸,表现为反应差、抽搐 、发热等。
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生理性黄疸 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 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 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
7-10天消退 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症状
生理性黄疸特点及处理
01
02
03
多吃多排
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胆红 素排
晒太阳
适量接受阳光照射,有助 于黄疸消退
观察等待
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 即可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防
危害 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最新PPT课件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家庭护理与健康教育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 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 高,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 象。
换血治疗适应症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新生儿 溶血病、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换血治疗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等。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胆红素脑病预防措施
早期识别高危因素
对存在早产、窒息、感染等高危 因素的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测,及
发病原因
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 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感染、溶血 、先天性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可伴随 嗜睡、拒奶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核黄疸,表现为反应差、抽搐 、发热等。
分型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生理性黄疸 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 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 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 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c47f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0.png)
,但一般不超过4周。
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
临床表现
新生儿皮肤、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但通常症状较轻,不影响宝宝的日常生活。
影响因素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 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等。
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无需特殊治疗
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 以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方法缓 解症状。
腹部X线平片可观察肠道充 气情况,有助于排除肠道 梗阻等引起的黄疸。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以进一步了 解黄疸的原因。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若新生儿出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血清胆红素水平升 高,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定期随访评估,关注孩子成长发育情况
随访计划
01
制定针对新生儿的随访计划,定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和发育评
估。
黄疸监测
02
在随访过程中,重点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复发或加重的迹象。
成长发育关注
03
除了黄疸情况外,还应关注新生儿的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
的发育情况,确保其健康成长。
THANKS
03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普遍性
症状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7-10天内自行消 退。
皮肤、巩膜出现轻度黄染,一般无其 他不适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特点所致,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 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等。
病理性黄疸
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
临床表现
新生儿皮肤、巩膜等组织出现黄染,但通常症状较轻,不影响宝宝的日常生活。
影响因素
生理性黄疸的出现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 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等。
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无需特殊治疗
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 以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便等方法缓 解症状。
腹部X线平片可观察肠道充 气情况,有助于排除肠道 梗阻等引起的黄疸。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以进一步了 解黄疸的原因。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若新生儿出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血清胆红素水平升 高,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定期随访评估,关注孩子成长发育情况
随访计划
01
制定针对新生儿的随访计划,定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和发育评
估。
黄疸监测
02
在随访过程中,重点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复发或加重的迹象。
成长发育关注
03
除了黄疸情况外,还应关注新生儿的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
的发育情况,确保其健康成长。
THANKS
03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普遍性
症状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7-10天内自行消 退。
皮肤、巩膜出现轻度黄染,一般无其 他不适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特点所致,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 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等。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课件ppt
![新生儿黄疸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380b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新生儿黄疸课件
目 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预后与转归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 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 肤、巩膜和黏膜黄染。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程度重,需及时治疗。
长期预后
生长发育
新生儿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长期 生长发育,但需要关注宝宝是否有其 他潜在疾病或并发症。
智力发展
生理性黄疸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 ,但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 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预防复发
早期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黄疸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并发症
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 核黄疸,影响神经系统发 育,造成智力低下、运动 障碍等后遗症。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是 否发黄,以及黄疸出现的 时间、发展速度等。
实室检查
进行血液胆红素检测,包 括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 红素等指标,以确定黄疸 程度。
其他检查
适当晒太阳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以带 宝宝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降低
血清胆红素水平。
注意事项
重视黄疸症状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应高度重视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家长应避免自行给宝宝使用退黄药物 或草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延误治 疗。
及时就医
如发现新生儿的黄疸症状持续加重或 长时间不退,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接 受专业治疗。
目 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黄疸的预后与转归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 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 肤、巩膜和黏膜黄染。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程度重,需及时治疗。
长期预后
生长发育
新生儿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长期 生长发育,但需要关注宝宝是否有其 他潜在疾病或并发症。
智力发展
生理性黄疸不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展 ,但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 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
预防复发
早期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进行黄疸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并发症
严重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 核黄疸,影响神经系统发 育,造成智力低下、运动 障碍等后遗症。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是 否发黄,以及黄疸出现的 时间、发展速度等。
实室检查
进行血液胆红素检测,包 括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 红素等指标,以确定黄疸 程度。
其他检查
适当晒太阳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以带 宝宝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降低
血清胆红素水平。
注意事项
重视黄疸症状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应高度重视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家长应避免自行给宝宝使用退黄药物 或草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延误治 疗。
及时就医
如发现新生儿的黄疸症状持续加重或 长时间不退,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接 受专业治疗。
课件小儿黄疸ppt课件
![课件小儿黄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81ff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1.png)
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 黄疸出现时间过早(<24小时) 黄疸程度过重,发展迅速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2周)
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热等异常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可能更早出现。
发展速度
生理性黄疸发展较慢,病理性黄疸发展迅速。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01
02
03
04
血清胆红素测定
是诊断小儿黄疸的重要指标, 可反映胆红素的生成、代谢及
排泄情况。
尿常规检查
可了解有无尿路感染等引起的 黄疸。
肝功能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等,可评估肝脏功能及损伤程
度。
血液生化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 酶等,可辅助判断黄疸的原因
两者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 持续时间更长。
症状表现
生理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病理 性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01
联系
02
两者都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黄染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能转化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密切
03
关注并及时处理。
03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观察和护理患 儿,包括喂养、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等方面。
向家长普及黄疸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 ,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小儿黄疸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 黄疸出现时间过早(<24小时) 黄疸程度过重,发展迅速
病理性黄疸危害及预警信号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2周)
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热等异常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病理性黄疸可能更早出现。
发展速度
生理性黄疸发展较慢,病理性黄疸发展迅速。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01
02
03
04
血清胆红素测定
是诊断小儿黄疸的重要指标, 可反映胆红素的生成、代谢及
排泄情况。
尿常规检查
可了解有无尿路感染等引起的 黄疸。
肝功能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等,可评估肝脏功能及损伤程
度。
血液生化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 酶等,可辅助判断黄疸的原因
两者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 持续时间更长。
症状表现
生理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病理 性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两者区别与联系
01
联系
02
两者都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黄染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能转化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密切
03
关注并及时处理。
03
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观察和护理患 儿,包括喂养、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等方面。
向家长普及黄疸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 ,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小儿黄疸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黄疸 PPT课件 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黄疸 PPT课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7401c647d27284b7351e7.png)
ppt课件
20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一般规律: 发生机会:随胎次增加而增加。 严重程度:随胎次增加而增加。
但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
病。有的会发病,有的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
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
胞的结合程度,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
有关。
ppt课件
21
⒈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
⒉ 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⒊ 健康教育
ppt课件
28
光疗 (Phototherapy) 原理: 光和作用
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异 构体经胆汁、尿中排出
指 征: 高UCB血症
设 备: 光疗箱、光疗灯、光疗毯
方 法: 单面或双面 间歇或持续 保护视网膜、会阴部
副作用: 发热 不显性脱水 腹泻 皮疹 Vit B2↓ 低钙血症 青铜症
ppt课件
19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1、 99%以上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 B型,或AB型的胎儿。
2、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有IgG和IgM。
3、 O型血孕妇所产生的抗体以IgG占优势。IgG为不完 全抗体,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溶血。
4、 A、B和AB血型的孕妇所产生的抗体以IgM占优势, IgM为完全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因此不会 伤害胎儿。
㈡ 感染性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败血症等
ppt课件
9
母乳性黄疸
发生率1% 为 UCB ↑
NEFAs↑ 3a,20B孕二醇↑
抑制肝酶(UDPGT)
ppt课件
10
早发型 4-5 天 黄疸 10-15天高峰 4 -12周消退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988a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8.png)
定的治疗 光疗法
使用蓝光照射来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光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通常需 要几天的时间。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换血疗法
针对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换血 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替换部分血液来迅速降低胆红 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喂养支持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的类型
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2小时内出现,而病理 性黄疸则可能与感染或其他疾病相关。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发病机制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处理 体内的胆红素。
这使得胆红素积累,导致黄疸的出现。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确保新生儿有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促进胆 红素排泄。
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改善黄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帮助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母乳中含有促进消化和排泄的成分,能降低黄疸 发生率。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定期检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黄 疸。
特别是早产儿或有家族史的婴儿。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3.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 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5.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的定义
黄疸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和 眼白变黄的现象。
通常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可见,尤其在早产儿中更 为常见。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父母教育
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识,了解症状与处理方式。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确保新生儿健康。
使用蓝光照射来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光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通常需 要几天的时间。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换血疗法
针对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换血 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替换部分血液来迅速降低胆红 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喂养支持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的类型
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2小时内出现,而病理 性黄疸则可能与感染或其他疾病相关。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发病机制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处理 体内的胆红素。
这使得胆红素积累,导致黄疸的出现。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确保新生儿有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促进胆 红素排泄。
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改善黄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母乳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帮助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母乳中含有促进消化和排泄的成分,能降低黄疸 发生率。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定期检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黄 疸。
特别是早产儿或有家族史的婴儿。
新生儿黄疸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3.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 4.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5.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黄疸的定义
黄疸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和 眼白变黄的现象。
通常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可见,尤其在早产儿中更 为常见。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父母教育
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识,了解症状与处理方式。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确保新生儿健康。
新生儿黄疸精美课件PPT
![新生儿黄疸精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c9dd5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d.png)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 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 肤、巩膜等部位黄染。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需要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道排 泄障碍、母乳性黄疸等。
率。
注意保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 暖,避免因寒冷导致溶
血性黄疸的发生。
注意事项
观察症状
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巩膜 是否出现黄染,以及食欲、睡眠、精 神状态等是否正常。
及时就医
如发现新生儿黄疸症状较重或持续时 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
避免自行使用退黄药物
新生儿黄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 疗,家长不要自行给药。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享 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李先生的宝宝出生后第三 天出现黄疸,经过蓝光治 疗和药物治疗,一周后黄 疸消退。
案例二
王女士的宝宝出生后第五 天出现黄疸,采用纯母乳 喂养,适当增加喂养次数 ,两周后黄疸自然消退。
专家建议与答疑
01
02
03
04
建议家长在宝宝出生后密切关 注黄疸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
就医。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 特殊治疗,适当护理即可。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 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家长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 以咨询专业医生或护士。
REPORT
THANKS
新生儿黄疸小讲课课件
![新生儿黄疸小讲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fb47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3.png)
预防感染
护理要点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黄疸症状 定期测量新生儿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 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 保健
孕期预防措施
01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异常 02
解答思路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案例分析
1. 案例1: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如何处理?
2. 案例2:新生儿黄疸值较高,是否 需要治疗?
3. 案例3: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 关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
情况
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3
避免感染:预防病毒、细菌等感染, 0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辐射、
减少孕期并发症
有毒化学物质等,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05
预防贫血:补充铁、叶酸等营养素, 06
预防早产: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等,
预防孕期贫血
预防早产发生
产后护理要点
1
2
3
病理性黄疸:出生 后24小时内出现, 持续时间较长,可
能伴有其他症状
感染性黄疸:因感 染导致,可能伴有 发热、食欲不振等
症状
母乳性黄疸:因母 乳喂养导致,一般
2-3周内消退
病因分析
病理性黄疸:感 染、溶血、胆道 闭锁等疾病导致
药物性黄疸:药 物使用不当导致
生理性黄疸:新 生儿胆红素代谢
特点所致
母乳性黄疸:母 乳喂养引起
护理要点
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黄疸症状 定期测量新生儿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 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 保健
孕期预防措施
01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异常 02
解答思路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案例分析
1. 案例1: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如何处理?
2. 案例2:新生儿黄疸值较高,是否 需要治疗?
3. 案例3: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的 关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
情况
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3
避免感染:预防病毒、细菌等感染, 0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辐射、
减少孕期并发症
有毒化学物质等,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05
预防贫血:补充铁、叶酸等营养素, 06
预防早产: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等,
预防孕期贫血
预防早产发生
产后护理要点
1
2
3
病理性黄疸:出生 后24小时内出现, 持续时间较长,可
能伴有其他症状
感染性黄疸:因感 染导致,可能伴有 发热、食欲不振等
症状
母乳性黄疸:因母 乳喂养导致,一般
2-3周内消退
病因分析
病理性黄疸:感 染、溶血、胆道 闭锁等疾病导致
药物性黄疸:药 物使用不当导致
生理性黄疸:新 生儿胆红素代谢
特点所致
母乳性黄疸:母 乳喂养引起
新生儿黄疸【儿科】 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儿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9a749569dc5022aaea0080.png)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ppt课件
11
黄染的色泽 颜色鲜明有光泽呈桔黄或金黄色→未结合胆红 素为主的黄疸; 夹有暗绿色 →有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ppt课件
12
诊断步骤※
黄疸 总胆红素
足 月 儿 < 12.9mg/dl , 早 产 儿 < 15mg/dl或每日升高<5mg/dl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儿科重症监护病区
ppt课件
1
定义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ppt课件 Nhomakorabea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 成人
正常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17μmol/L(1mg/dl)
当> 34μmol/L(2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ppt课件
9
胆红素的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
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Dubin-Johnson综合征 杜-约二氏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胆管阻塞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胆汁粘稠综合征; 肝和胆道的肿瘤;
ppt课件
10
定义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课件
15
临床分期※ 多于重度黄疸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分期 警告期 痉挛期 表现 持续时间
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 12~24小 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时 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 12~48小 轻者双眼凝视;重者肌张力增高、 时 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 旋 2周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 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 复
ppt课件
11
黄染的色泽 颜色鲜明有光泽呈桔黄或金黄色→未结合胆红 素为主的黄疸; 夹有暗绿色 →有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ppt课件
12
诊断步骤※
黄疸 总胆红素
足 月 儿 < 12.9mg/dl , 早 产 儿 < 15mg/dl或每日升高<5mg/dl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儿科重症监护病区
ppt课件
1
定义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ppt课件 Nhomakorabea2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 成人
正常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含量<17μmol/L(1mg/dl)
当> 34μmol/L(2mg/d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ppt课件
9
胆红素的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
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Dubin-Johnson综合征 杜-约二氏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胆管阻塞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胆汁粘稠综合征; 肝和胆道的肿瘤;
ppt课件
10
定义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ppt课件
15
临床分期※ 多于重度黄疸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分期 警告期 痉挛期 表现 持续时间
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 12~24小 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时 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 12~48小 轻者双眼凝视;重者肌张力增高、 时 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 旋 2周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 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 复
儿科新生儿黄疸课件
![儿科新生儿黄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789f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0.png)
科研现状
目前,新生儿黄疸的科研主要集中在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 究,不断深入了解黄疸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科研成果
近年来,科研成果在黄疸的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基于胆红素 代谢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新型光疗设备的研发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 战
预后评估
短期预后
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黄疸会自然消退,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长期预后
对于某些宝宝,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宝宝,黄疸可能对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需 要长期关注和监测。
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措施
01 早期识别和治疗
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 以有效预防黄疸并发症的发生。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原理
通过换血来移除体内过高的胆红素, 从而降低黄疸程度。
换血疗法适用情况
换血疗法通常在光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使用医生 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黄疸程度评估是 否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黄疸程度。
饮食调整
对于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可以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减少每次喂奶 时间等。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和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黄疸的发病机制和 个体差异,探索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和治疗手段,同时加强病因学和流行病 学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科学依据。
VS
挑战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 个系统和器官,因此需要跨学科合作,加 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同时解决伦理 和法律问题,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目前,新生儿黄疸的科研主要集中在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 究,不断深入了解黄疸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科研成果
近年来,科研成果在黄疸的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基于胆红素 代谢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新型光疗设备的研发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 战
预后评估
短期预后
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黄疸会自然消退,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长期预后
对于某些宝宝,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宝宝,黄疸可能对大脑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需 要长期关注和监测。
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的措施
01 早期识别和治疗
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 以有效预防黄疸并发症的发生。
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原理
通过换血来移除体内过高的胆红素, 从而降低黄疸程度。
换血疗法适用情况
换血疗法通常在光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使用医生 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黄疸程度评估是 否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其他治疗措施
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黄疸程度。
饮食调整
对于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可以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减少每次喂奶 时间等。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和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黄疸的发病机制和 个体差异,探索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和治疗手段,同时加强病因学和流行病 学研究,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科学依据。
VS
挑战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 个系统和器官,因此需要跨学科合作,加 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同时解决伦理 和法律问题,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肝脾肿大
.
24
三、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的脑损害原因
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
25
1.胆红素的脑损害
胆红素聚集在神经细胞膜结合达饱和状态后 ,沉着于线粒体,阻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脱偶联),抑制神经细胞突触Na+-K+-ATP酶、 Ca2+-Mg2+-ATP酶、蛋白辅酶A和C,引起细胞肿 胀,固缩、崩解及被吞噬,神经胶质增生,同 时也阻滞脑细胞膜电位传导(如听觉传导和视觉 传导)。
● 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6 ~12周后下降。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下降 有助于诊断;
● 病因:可能为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 高,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肠道生成增加而引起黄 疸。
.
13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
● 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高。
● 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
.
11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溶血、Rh溶血
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 原虫
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闭锁、幽门肥厚、巨结肠、
饥饿→胎粪排泄延迟。母乳性黄疸
血红蛋白病:α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膜异常: G-6-PD缺陷
.
12
母乳性黄疸
● 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高;
●诱因:感染缺氧、药物、早产。
●表现:轻重不等的溶血和黄疸。黄疸出现时间多是 生后2〜4天,重者可发生核黄疸。严重者见酱油色血
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
①溶血征象(Hb下降、网织红增多、红细胞大小不等
及碎片、胆红素增高) 。
②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③红细胞高铁蛋白还原试验阳性;G-6-PD酶活力测定
<13NBT单位 。
● 病理生理:因先天性部分或全部红细胞之6-磷 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不足或缺乏,不能提供足够 的还原性辅酶II (NADPH),致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受 阻,使氧化型谷胱苷肽难转变成还原型谷胱苷肽,不 能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易(特别在氧化过程增强 时)发生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
14
〔接 上G-6-PD缺陷〕
思考题 1.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2.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3.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 4.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原则 6.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末结合胆红素)在体 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 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 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药物:磺胺、VitK3 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愚形
.
17
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半乳糖血症、酪氨 酸血症
Dubin-Joh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 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粘稠 综合征
.
18
新生儿肝炎
①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 见。 ②感染途径: 经胎盘或通过产道娩出时。 ③常在生后l~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
.
2
.
3
.
4
.
5
胆红素代谢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珠蛋白 胆红素+血浆白蛋白
血红素氧合酶
胆绿
Y和Z蛋白
肝+
葡萄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胆红素
β-葡苷酸酶
粪 胆色素原
肠肝循环
.
6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①酸中毒;②白蛋白
量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 Y、Z蛋白含量低;②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③排泄结合胆红素
的功能差。
4.肠肝循环的特性
.
7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
8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
病理性
●黄疸出现 生后2~3天出现 生后24小时
时间
血胆红素>6mg/dl
●黄疸程度 足月儿
足月儿
< 12.9mg/dl
> 12.9mg/dl
早产儿
早产儿
<15mg/dl
> 15mg/dl
● 胆红素
慢
> 5mg/dl/天
上升速度
● 血清结 < 2mg/dl
> 2mg/dl
合胆红素
● 黄疸持续 7~10天
长,>2~4周或进
时间
.
行性加重
9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胆汁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增高
.
22
发病链的6个环节:
子母血型不合→子血进入母体(或输血,接 触血型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IgG)→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足量抗体吸附于红细胞→ 激活补体和K细胞参与攻击红细胞发生溶血
.
23
二. 临床表现
(一)黄疸 血清胆红素以末结合型为主,恢 复期会因胆汁淤积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
(二)贫血
.
10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功能摄取和(或) 结合胆红素功能低 下
胆汁排泄障碍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
感染 肠肝循环增加 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膜异常 缺氧
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
Lucey-Driscoll综合征
药物 其他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Dubin-Johson综合征 胆管阻塞
THANK YOU
Image
2020/7/26
.
21
新生儿溶血病
(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
一. 病因和病理生理
母子血型ABO不合(85%)和/或Rh不合(14%) ABO不合:有6种, O→A,O→B,A→B,A→AB, B→A,B→AB。
Rh不合:主要为Rh阴性(dd)→Rh阳性(dD)(DD),其 他c→C, C→c ,e→E, E→e, 等
④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粪便色浅或 灰白,尿色深黄。
.
19
胆道闭锁 ①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分肝内和肝外闭 锁,多由宫内病毒感染所致。 ②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粪色由 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 滑, 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③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
20
NoSUCCESS
.
15
(接上G-6-PD缺陷症)
●防治 ①婚检和孕检筛查 ②已发生黄疸患儿,尽早给予包括光疗在内的相应处 理;有血红蛋白尿者注意碱化尿液;溶血急重达到换 血标准者即予换血。
.
16
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缺氧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葡萄醛酰 转移酶缺乏症 Gilbert综合征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 生儿黄疸
.
24
三、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的脑损害原因
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
25
1.胆红素的脑损害
胆红素聚集在神经细胞膜结合达饱和状态后 ,沉着于线粒体,阻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脱偶联),抑制神经细胞突触Na+-K+-ATP酶、 Ca2+-Mg2+-ATP酶、蛋白辅酶A和C,引起细胞肿 胀,固缩、崩解及被吞噬,神经胶质增生,同 时也阻滞脑细胞膜电位传导(如听觉传导和视觉 传导)。
● 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6 ~12周后下降。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下降 有助于诊断;
● 病因:可能为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 高,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肠道生成增加而引起黄 疸。
.
13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
● 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高。
● 性联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
.
11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溶血、Rh溶血
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 原虫
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闭锁、幽门肥厚、巨结肠、
饥饿→胎粪排泄延迟。母乳性黄疸
血红蛋白病:α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膜异常: G-6-PD缺陷
.
12
母乳性黄疸
● 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高;
●诱因:感染缺氧、药物、早产。
●表现:轻重不等的溶血和黄疸。黄疸出现时间多是 生后2〜4天,重者可发生核黄疸。严重者见酱油色血
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
①溶血征象(Hb下降、网织红增多、红细胞大小不等
及碎片、胆红素增高) 。
②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③红细胞高铁蛋白还原试验阳性;G-6-PD酶活力测定
<13NBT单位 。
● 病理生理:因先天性部分或全部红细胞之6-磷 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不足或缺乏,不能提供足够 的还原性辅酶II (NADPH),致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受 阻,使氧化型谷胱苷肽难转变成还原型谷胱苷肽,不 能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易(特别在氧化过程增强 时)发生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
14
〔接 上G-6-PD缺陷〕
思考题 1.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2.G-6PD缺陷症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3.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 4.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原则 6.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
1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末结合胆红素)在体 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 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 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药物:磺胺、VitK3 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愚形
.
17
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半乳糖血症、酪氨 酸血症
Dubin-Joh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 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汁粘稠 综合征
.
18
新生儿肝炎
①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 见。 ②感染途径: 经胎盘或通过产道娩出时。 ③常在生后l~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
.
2
.
3
.
4
.
5
胆红素代谢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
珠蛋白 胆红素+血浆白蛋白
血红素氧合酶
胆绿
Y和Z蛋白
肝+
葡萄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胆红素
β-葡苷酸酶
粪 胆色素原
肠肝循环
.
6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①酸中毒;②白蛋白
量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 Y、Z蛋白含量低;②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③排泄结合胆红素
的功能差。
4.肠肝循环的特性
.
7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
8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
病理性
●黄疸出现 生后2~3天出现 生后24小时
时间
血胆红素>6mg/dl
●黄疸程度 足月儿
足月儿
< 12.9mg/dl
> 12.9mg/dl
早产儿
早产儿
<15mg/dl
> 15mg/dl
● 胆红素
慢
> 5mg/dl/天
上升速度
● 血清结 < 2mg/dl
> 2mg/dl
合胆红素
● 黄疸持续 7~10天
长,>2~4周或进
时间
.
行性加重
9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胆汁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增高
.
22
发病链的6个环节:
子母血型不合→子血进入母体(或输血,接 触血型物质)→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IgG)→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足量抗体吸附于红细胞→ 激活补体和K细胞参与攻击红细胞发生溶血
.
23
二. 临床表现
(一)黄疸 血清胆红素以末结合型为主,恢 复期会因胆汁淤积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
(二)贫血
.
10
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功能摄取和(或) 结合胆红素功能低 下
胆汁排泄障碍
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
感染 肠肝循环增加 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膜异常 缺氧
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
Lucey-Driscoll综合征
药物 其他 新生儿肝炎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Dubin-Johson综合征 胆管阻塞
THANK YOU
Image
2020/7/26
.
21
新生儿溶血病
(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
一. 病因和病理生理
母子血型ABO不合(85%)和/或Rh不合(14%) ABO不合:有6种, O→A,O→B,A→B,A→AB, B→A,B→AB。
Rh不合:主要为Rh阴性(dd)→Rh阳性(dD)(DD),其 他c→C, C→c ,e→E, E→e, 等
④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粪便色浅或 灰白,尿色深黄。
.
19
胆道闭锁 ①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分肝内和肝外闭 锁,多由宫内病毒感染所致。 ②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粪色由 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 滑, 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至肝硬化。 ③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
20
NoSUCCESS
.
15
(接上G-6-PD缺陷症)
●防治 ①婚检和孕检筛查 ②已发生黄疸患儿,尽早给予包括光疗在内的相应处 理;有血红蛋白尿者注意碱化尿液;溶血急重达到换 血标准者即予换血。
.
16
肝功能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缺氧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葡萄醛酰 转移酶缺乏症 Gilbert综合征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 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