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辽东之战
日军袭击大连旅顺、大量屠杀居民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 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 已”。全城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 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 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旅顺大屠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 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 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 国人居住
军事 外交
赔
禁 拆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 受列强控制。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 。 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 的武装控制之下 。
清军将领叶志超弃城逃跑,一夜狂奔500里, 跨过鸭绿江,回到中国,平壤陷落
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
黄海大海战
辽东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黄海激战
丁汝昌
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 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 攻,但未得到上级命 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 洋海军陷入绝境。弹 尽粮绝后又无援军来 援的希望,拒绝了伊东 祐亨的劝降和瑞乃尔 等的逼降,服毒自尽 以谢国人。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国辱权的辛丑条约内容归纳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列表归纳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三、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马关
(今日本下关市)
直隶总督 兼北洋大臣
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李鸿章
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签名)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 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 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 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最终清 政府失败了。
台中
打了100多仗
台南 打死打伤32000余人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 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
乔 石 对 甲 午 战 争 的 题 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Hale Waihona Puke 心的遗憾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 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 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 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 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 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 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 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 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 恨!真可恨!’”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125周年。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遇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中,通过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等条款,中国继续丧失了大量主权。
同时,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内容考查较多,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背景(1)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2)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
(蓄谋已久)。
(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
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
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
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
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
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
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
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协约内容:(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军军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这一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且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分割。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这一条款使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民众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痛苦。
其次,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接着,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埠,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最后,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开始。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割让领土、巨额赔款、开放商埠和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分割,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然而,马关条约的签订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民族觉醒。
在条约签订后,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民众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日益加深。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
总之,马关条约是近代中国民族屈辱史上的一座耻辱柱。
它不仅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分割。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宁波、上海)
杭州)
④协定关税。
④在华设厂。
①割地沙面市积增苏州加上;海 杭州 宁波
②赔重款庆数额倍增福州;
台湾
③侵略广深州 入厦内门地香澎港;湖岛列岛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吴玉章说:“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 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败得那么 惨,条约又订得那么惨,这是多么大的耻 辱啊?”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归纳
割三地 赔两亿 开四口 允设厂
辽东半岛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五口通商
③增开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丰岛海战
威海卫战役
甲 午 中 1894 日 战 1895 争
丰岛之战 平壤战役 黄 海 大战 辽 东 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1895年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 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1895年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 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六课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这这是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 掩面而去的地方—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里, 高悬着甲午海战中日军俘获的清政府北洋水 师“靖远”、“镇远”两舰的铁锚,锚周围 摆放着“镇远”舰主炮弹90枚,并围以锚链 数匝。
大陆政策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 (满蒙)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第五步:征服全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的背景,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分析此战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及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封建制度腐的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侮辱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政府战败原因,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具:教科书、教案、地图、教材插图、史料五、讲授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可是她却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第一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大片领土的丧失,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板书)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是蓄意已久还是随机发生?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
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
年至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
年至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年至年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民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中方面对日本军队的侵略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军事实力不均衡,最终不得不接受了日本的条件,签订了马关条约。
本文将从战争的起因、战争经过、战争结果和条约内容四个方面来探讨年至年中的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签订。
1. 战争起因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政府的改革失败以及对外政策的失误。
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割地,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逐渐削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四伏。
此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国力迅速崛起,对中国的势力范围产生了野心。
1884年,日本企图通过侵台战争夺取台湾,而由于当时清朝政府内外交困,无力应对日本的侵略。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成为中日两国冲突的导火索。
战争爆发后,中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2. 战争经过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利用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组织战术,迅速击败了中国北洋舰队。
此后,日本军队迅速进军中国大陆,相继攻陷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丧失了对台湾和朝鲜的制海权。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各界也在战争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被彻底暴露,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百姓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战争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为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铺平了道路。
3. 战争结果甲午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惨败以及战争双方达成的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震撼了全世界,揭示了中国的软弱和危机,而日本则成为以亚洲强国崛起的象征。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与中国的影响力发生了巨大转变。
清政府被迫接受日本的压迫和侮辱,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支付赔款及开放多个港口。
这一结果不仅引发了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也引起了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和思考。
4. 马关条约内容马关条约是由清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该条约成为甲午战争的后果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关条约的内容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大量赔款、开放多个港口给日本、接受日本控制的朝鲜独立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到1895年3月,持续了短短的八个月。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战略上一味采取“避战求和”的方针,致使清军在平壤、辽东战场屡战屡败,北洋海军于刘公岛上全军覆没。
清政府因行使所迫,转请美国出面调停。
日本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但已经出现财政空虚和军需缺乏的困难,因此,日本表示愿意接受美国的调停,趁势结束战争。
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派李鸿章等135人赴日合谈。
谈判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
中方谈判代表:全权大臣李鸿章、参议官李经方;日方谈判代表: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
从3月20日到4月17日,中日双方在马关共进行了七轮谈判。
按照国际惯例,谈判期间应实行休战。
然而,日本为了在谈判中向清政府勒索更大的利益,便派军队占领了澎湖,为进攻台湾做准备。
在议和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所提的各项条款只允许李鸿章回答“允、不允”这两句话,如果不答应就重新开战。
李鸿章虽然一再祈求减轻勒索,但都被伊藤博文断然拒绝,而且伊藤博文大耍恐吓威胁的伎俩,谎称会继续向中国派兵。
白天一艘艘军舰从春帆楼前的马关海峡西去,夜间再偷偷的开回,如此反复,令李鸿章大为惊恐。
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分《讲和条约》十一款、《议定专条》三款及《另约》三款。
主要内容是: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分八次在七年内还清。
但是清政府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巨额的战争赔款,为了支付这笔巨款,不得不向西方银行大借外债,使外国侵略者通过侵略性的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
而清政府最后实际支付的白银将近6亿两,这笔款项可以建成30支同等规模的北洋舰队。
而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攫取的巨额赔款,绝大部分都用于扩军备战上。
可以说正是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才推动了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迅速发展。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课件
拓展延伸
学完本课你有何感想?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小结
来 自 日 本 的 挑 战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马 关 条 约
民 族 危 机 空 前 严 重
•
《马关条约》规定的中国赔款数目,加上 赎辽费等,共计23150万两白银。为筹措这笔 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百姓,并进一步出卖国 家主权向列强大举借债。列强不仅从政治贷款 中获得巨额利润,还借机控制了中国的财政、 经济。 •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 8000万日元。日本将中国的赔款的百分之八十 八作为军费。此外,甲午战争中日本还从中国 掠夺了价值1亿日元的各类物资和设备。更加 野心勃勃的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 • •
练兵营
A
•
参考答案: (1)广州、南京条约;(2)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3)《南京条约》使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或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
的资本主义制度。
客 观 原 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合作探究二: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 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
权益类别 割地 内 赔款 开埠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元
广、厦、福、 宁、上
《马关条约》
辽、台、澎 两亿两白银 沙、重、苏、杭
归纳
割三地 赔两亿 开四口 允设厂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对 比 展 示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野心:蓄意吞并朝鲜、中国等其周边 国家。 政策: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1895年割占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1895年成为日本保护国,后被吞并。 第三期征服满蒙;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 北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 争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中国失败的原因
中国
(主观)社会制度落后 ,缺乏准备。
清朝统治腐败 避战求和政策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日本
(客观)
制度先进 ,积极备战 全民支持 战斗力强 情报准确 列强支持
三、结果:清军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1)中国承诺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2)割让辽东、台湾及其属岛
(3)赔款2亿两
清军路线 日军路线
辽 东 战 役 旅顺
黄 海 战 役
平壤
平 壤 战 役 丰 丰岛 岛 战 役
威 威海卫 海 战 役
中日甲午战争 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 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 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 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日本人绘制的马 关签字图。
营口 天津 烟台
深入内地
南京镇江 上海 苏州 汉口 杭州宁波 沙市 九江 福州 淡水
重庆
厦门 台湾 汕头 广州 琼州
三国干涉还辽
强迫还辽
俄、德、法
日本(清支付3000万两)
五、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 极为愤慨。
(04上海3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 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 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落败后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该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与此同时,《马关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清朝代表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和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方代表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赤间关马关港(今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一带)签署,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媾和条约》。
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结束。
直到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日两国间一切条约、协定等均告无效,《马关条约》才在法律上失效。
一、主要内容《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产物,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东亚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它更埋下了此后中日关系矛盾频发的种子。
《马关条约》的主要条款如下:第一条:中国确认朝鲜国为独立自主国家,朝鲜对中国的朝贡、奉献、典礼永远废止。
第二条: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群岛之权,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的城垒、兵器制造所及公有物永久割让给日本。
第三条:两国各选派官员划定疆界,就地踏勘确定划界。
第四条:中国支付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圆),分作八次交完。
第五条:割让土地的居民能自由卖掉所有不动产及迁移,条约批准2年后该地的居民将被视为日本国民。
台湾一省在条约批准互换后两月内交待清楚。
第六条: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口岸,及认可日本最惠国待遇。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第七条:日本在3个月以内撤回中国领土内日军。
第八条:中国承认日本占领山东省威海卫三年,待中国还清赔款后才交还,如果费用支付不全,日军不撤回。
但通商行船约章未经批准互换之前,虽交清赔款,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第九条: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应将是时所有俘虏,尽数交还。
中国对日本人俘虏,不可虐待处刑,也不可对协助日军的中国人士处刑。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四)军队素质低下是战争失败的 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 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 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 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 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 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军队综合素质低下 是直接原因。当时全国的军队,北洋最优, 是直接原因。当时全国的军队,北洋最优, 北洋里海军又较陆军为优。 北洋里海军又较陆军为优。但就是北洋海 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 军,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 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 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
甲午海战中方参战军舰
致远舰 经远舰 旗舰“定远” 旗舰“定远” 号
1891年 6月26 日丁汝 昌率领 “定 远”、 “镇 远”、 “致 远”、 “靖 远”、 出港的“定远”舰,访问日本的“定远”铁甲舰, “来 曾给从天皇到平民的全体日本国民予以巨大震撼。 远”5 舰到日
北洋水师访问日本
剧照:“定远”巨舰驶入日本港口,水兵列队站坡
“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的结局
李鸿章想借以这种外交方针来维持各帝国间的均 保持中日“和局” 实际上, 势,保持中日“和局”。实际上,李鸿章只是看 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夺 矛盾和争夺, 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夺,而没 有看到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勾结联合 互相勾结联合的微妙关 有看到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勾结联合的微妙关 虽然, 系。虽然,“……欧美列强不希望发生妨碍东亚 欧美列强不希望发生妨碍东亚 贸易的战争,不希望改变现状。 但是, 贸易的战争,不希望改变现状。”但是,它们又 都不愿涉足于中日战火之中,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都不愿涉足于中日战火之中,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因此李总是被别人玩弄,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因此李总是被别人玩弄,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也耽误了战备和时机。 也耽误了战备和时机。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 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不平等条约比较表(1842——1895)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及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其附属岛屿、澎湖 列岛 2100万银元 18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赔款 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 沙市、重庆、苏州 南京、天津等11处 口岸 宁波、上海 、杭州 关税 中英商定 “值百抽五” 免内地税 其它 领事裁判权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 权益 片面最惠国待遇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等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反割台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1、概况: ——丘逢甲、徐骧率义勇军抗日军斗争,刘永福 率黑旗军的抗日斗争。 2、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
探索与争鸣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 也有学者指出甲午战争才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 分水岭。你是否赞成“分水岭”说法?为什么?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战争爆发和进程 1、丰岛海战——日本蓄谋挑起战争。 2、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 ②黄海大战 ③辽东半岛战役 ④威海卫战役 二、甲午中日战争结局和影响 1、《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危害。 2、三国干涉还辽 3、甲午战争对中日和远东国际格局的影响 三、反割台斗争及其历史意义侵华战争。 2、中国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 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战争打开了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大门, 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甲午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引起帝国 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5、甲午战争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均势,日本迅速 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6、甲午战争更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引起中国 各阶级的强烈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
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签约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
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
马关条约高三知识点
马关条约高三知识点马关条约,也称《中日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重要条约。
该条约于1895年签订,标志着中国在甲午战争后被迫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及一部分辽东半岛给日本,并对中国开放多个港口。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马关条约有关的高三知识点。
1. 背景和原因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导致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
这场战争于1894年爆发,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矛盾,以及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争夺,中国在战争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几乎全部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
2. 条约内容马关条约一共有22条,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 中国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和辽东半岛南部给日本。
- 开放天津、大连、丹东、广州、福州、厦门等港口,允许日本在这些港口设立领事馆。
- 给予日本在中国经商和租借土地的特权,降低对日关税。
3. 对中国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领土丧失:中国失去了台湾及周边岛屿,辽东半岛南部也被割让给日本,这是中国主权领土被割让给异邦的重大事件。
- 割地赔款:马关条约规定中国需向日本支付大笔赔款,导致中国财政压力增大。
-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对中国开放了多个港口,为西方列强和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机会,也被视为中国遭遇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 民族屈辱感:马关条约的签订深深刺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成为中国爱国主义运动和国民革命的导火索。
4. 后果与启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黑暗时期的开始。
中国的领土丧失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抵抗,也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思潮。
这一时期的悲惨经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加强了国民意识和爱国精神。
同时,马关条约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民族团结:中国在面对外部侵略时应团结一致,摒弃内部矛盾。
- 强国富民:中国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巩固国家安全,实现民族富强。
- 法治思维:要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避免再次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马关条约的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彼此的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危害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故于马关条约签署后六天则受俄罗斯、法国及德国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
日本于是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
马关条约简介《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的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日本称《下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
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马关条约》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触犯了其他列强的侵华利益。
早就对中国东北怀有侵略野心的俄国联合德、法二国共同照会日本,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
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又要清政府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三国干涉还辽”是沙俄与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而进行的一次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东部沿海各省战争后开放的通 东南沿海 商口岸 内地 中日甲午 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继深战争后开放的 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 通商口岸 请思考:通商口 岸地理分布有什 么特点?说明了 什么?
这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内 容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设厂新增
危
害
最严重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加深掠夺,阻碍民资
新阶段 大大加深
问题五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俄国的盟国 意欲在远东 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 欧洲的矛盾
日本
德国
清政府
利益至上
损害了俄、德、法在华的侵略权益。 实际:中国表面上收回主权但却置
于俄国势力之下 实质: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 矛盾的激化
黄海大战
签订《马 关条约》
1895年4月,清朝代表李鸿章与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 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4月 马关
伊藤博文
李鸿章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为
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
武装起来的台湾人民
刘 永 福
你知 道么?
甲午战争的史 实,给予我们什么 样的教训与启迪?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只
有提高综合国力,才 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本 课 小 结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Hale Waihona Puke 来自日本 的挑战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 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国力 大大增强; 此时的清朝统治者仍旧不思 进取,继续腐败堕落。 1894年9月在黄海大战中邓 世昌壮烈殉国; 1985年1月在威海卫战役中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通商口岸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
内容: 一厂(通商口岸设厂)、二亿(赔 款)、三岛(辽澎台)、四口(开放 四口岸)。 通商口岸:苏杭(牌)杀(沙市)虫 (重庆)(剂)。
情景记忆:马(马关)老板95年 投资2亿开厂,生产苏杭牌杀虫剂, 快乐巧记 产品远销辽澎台。
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有何不同? 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口 其它
《南京 《天津 条约》 条约》
香港岛
2100万 银元 600万 两白银 《北京
条约》
《马关 条约》
九龙司地 辽澎台及 方一区 附属岛屿 1600万 两白银 天 津 准许华 工出国
二亿两白银 3000万两
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进 驻北京等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