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太阳系大家族苏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基本信息: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探索宇宙单元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第二课时

教学环境:实验室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探索宇宙单元中介绍太阳系大家族一课,原来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季的成因及太阳系的组成,并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探讨行星公转周期与太阳距离的关系,并且这些内容需要一课时完成。

这课的教学,我做了很大的改动,开始是把行星公转周期的实验改成建立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让学生建立八大行星大小差别的概念,把四季成因和行星特点建立模型放在一课时里:发现四季和八大行星两部分的难点都不能彻底突破,所以就把这一课改为两课时。

整个太阳系分为两大部分进行深入探究,第一部分是八大行星的特点,学生通过多种获取资料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建立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让比较庞大的,无法想象的太阳系天体通过模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巨大,但对于宇宙来说太阳系和地球是又是渺小的,让学生有一个大的,宏观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宇宙。

学情分析:对于神秘的宇宙有些同学课前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有一些初步的认识。通过前一课登月之旅的学习,学生对宇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产生了兴趣。但说起太阳系,很多同学就会想起太阳、地球、月亮,缺乏对太阳系细致的了解。学生利用已有的前概念和课堂上收集的资料,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学习,相互的补充交流,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3、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

重难点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了解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特点。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

教学准备::橡皮泥(3盒)、篮球6、排球6、托盘(48个)、尺子4、八大行星黑板磁力贴、A4纸、文字资料(八大行星)课件、视频、网兜4个、真空贴4个

教学理念或思路: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重点让学生知道八大行星的基本情况和距太阳由近及远的的顺序,难点是在通过准确的实验能够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感受到八大行星的庞大,从

而了解我们的整个太阳系的和宇宙的巨大。

信息技术整合方式:应用白板课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查询功能。

教学评价方式(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竞争机制,组组互评,师生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导入新课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并让学生说说你心中的太阳系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然后展示出来。最后教师通过图片总结让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恒星、行星和卫星。

(学生可能知道太阳系中个别星,也有可能只知道有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越多的教师给予鼓励和夸奖)

设计意图:授课之前,我们应对学生的前概念有所了解,知道哪些学生们都知道,哪些需要让学生学会,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探究

(一)了解八大行星的构成、特点以及排列顺序

1新课之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学生才能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八大行星的构成、特点以及排列顺序。

2以地球为例,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对地球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其他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呢?引起学生研究八大行星的兴趣。教师

给学生提供文字资料,同时提供一些行星的视频,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在互联网上自己找感兴趣的行星特点以及太阳距行星的距离,最后与大家分享。

学生不见得会把所有的行星特点记下来,但这种开放的探究过程,帮助同学们养成有问题要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与合作的好习惯,学生只要把八大行星最主要的的特点找出来分享比如:

水星上没有水,是最名不副实的行星;

金星与其他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自东向西倒着行的是金星

地球是太阳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人类的家园

火星并没有火,火星被称为太空中的小地球

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它行星中的“老大哥

戴着“项链”的是土星

躺着打滚的——天王星

海王星星上最明显的特征就属位于南半球的大黑斑。

3学生每组展示分享一个行星的特点并把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数据粘贴在黑板上,最后教师用一个简短的视频对刚才学生们的分享做一个补充,通过感官更深入让学生对八大行星。让学生排列出行星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并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记住这个顺序,通过胡海涛老师的一张图片,让学生能够很快记住这个顺序。最后让学生再画一张太阳系图,从新认识的太阳系画下来并展示。

(胡海涛老师帮助学生记忆八大行星的教学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自选行星之一,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它,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放的课堂,并循序渐进的了解太阳系,也为后面根据八大行星的直径来实验做一个好的铺垫。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学生从视频中区分不出八大行星的大小,从看行星的直径上看我们也想象不出行星的大小,但是在真实的宇宙中它们的大小差别很大,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八大行星,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和学生共同分析用实际的数据,用橡皮泥来捏出八大行星的大小,是不可能的,只有把数据缩小,缩小十亿倍后的数据:

2但用橡皮泥捏出这样的数据直径还是很难,所以把地球当作单位“1”之后,就容易很多。

3让学生以2厘米为例,地球直径为2厘米,那么学生算出水星,金星,以及其他行星的直径。

4学生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1参照数据建立八大行星的模型。2分工合作,每组六名同学中,四名同学每人捏一个球体,其他两名同学测量

四个球的直径。3组内分析讨论后,用八个球体,按照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排列。

(实验前老师把2厘米的“地球”先捏出来,作为标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大学生没办法捏就用用尺测量四个球的直径。

这四个球分别是通过测量,篮球的直径为约为42厘米(充当木星),排球直径约为20厘米(充当土星),绿色小球直径约为8厘米(充当天王星),蓝色小球直径约为8厘米(充当海王星)。学生只需捏出水星,金星和火星,并用尺子测量出四个球的直径。并有一组学生把它们粘贴在黑板上行星各自的轨道里。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缩小了十亿倍后相对大小的八大行星。差别又多么巨大。)

设计意图:更加深入了解八大行星,学生分析,测量,动手捏,真正理解八大行星的庞大。

5教师在总结时,有八大行星提升到整个太阳系的巨大,并介绍太阳系中不但有恒星太阳、八大行星还有卫星,小行星,矮行星,流星,彗星组成流成。并简单介绍这些和天体的特点。

三、达标反馈:学生把老师是想准备好的卫星,小行星,矮行星,流星,彗星图片贴在黑板上太阳系中,给学生太阳系一个完整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