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语文秋水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重点: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2、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

⏹此环节是为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速读文本,把握线索

1、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ìng 涘sì渚zhǔ殆 dài

⏹本文以“奇”字立骨,因此抓住“奇”字,既可纲举目张、把握全篇,又能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学生细读文本,探究文言语法现象

1、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至于北海(古: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课文注释为北方的海,指东海的北部,其实应该是指渤海,当时的黄河是入渤海;今常义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不吝啬,或者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4、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以为莫若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被………所……固定句式)

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四、深入研读

1、第二段开头“井蛙……夏虫……曲士……”一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几个分句各从什么角度来表

述?联系首段描述,这三个比喻句有何具体指向性?从中我们获得怎样的启迪?

提示:说明人的认识受环境的制约;三个分句分别从空间、时间和所受教育的条件等角度来写的;具体指出河伯自鸣得意的浅薄是受他所生活的黄河的环境制约,给我们的启迪是:人的认识同样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受时间、空间和所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海若是怎样向河伯语以“大理”的?怎样理解海若所说的“大理”?

提示:从层次上看,海若所说的大理具体表现在“北海之于天地之间犹小石之于大山”和“个人与万物相较犹毫末之在于马体”两层意义上;从表达技法上看,一是小、大对比,二是欲抑先扬。欲言其小,先言其大;比之江河为大,“比形于天地为小”。庄子借北海若之口说“大理”,实际上宣扬的是自己的相对主义理论。即认为世间任何事物,无论大小、多少、长短、有无,或是非、真伪、善恶、贵贱、得失、生死等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确定的,完全在于从什么角度去看。庄子承认事物的相对性,含有辨证法的因素;但他将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否定相对中有绝对,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和一切人为的努力,就有些陷入虚无主义了。

3、本文一大写作特点是采用对比,请找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对比1,写景对比,黄河是“百川灌河”,“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北海是“难穷”,“不见水端”。——更加鲜明生动地突出了北海的广阔浩淼,为写河神认识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对比2,河神先后态度的对比。先前“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对比3,河神先后认识的对比。先前“以天下之美为己任”,后来是“见笑于大方之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河神有自知之明,勇于反省,正视现实的性格特点,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4、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这篇文章通过寓言设喻,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我们千万不要满足我们现有的知识,要始终迈着学习的脚步。不要自以为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牵制我们自由的东西,照庄子看来,人、物欲、自然等等都应该是一个和谐自然的整体,人类的行为与行事都应合乎自然的运行。对于现世人类无止境的贪欲与物化,庄子的思想无异是调剂人心的清凉剂。

五、艺术特色

1.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2、本文的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本文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

象为形象。

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

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六、学生朗读课文,并质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但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宜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迅速把握文章思路和基本内涵。

虽然文章“叙”、“引”、“感“、”议“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但文章内容对于读者毕竟隔了一层,要切实理解太史公笔法,体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蕴涵的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就要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作,尤其要通读《史记·李将军列传》。如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中,就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授之以渔,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尝试,教师也可进行常规性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对《史记》中李广、项羽等悲剧人物形象进行赏析、评价,深入把握课文内涵。此外,还可读写结合进行教学。如,结合《史记·李将军列传》相关章节、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等,指导学生以“李广”为人物原型,再造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悲剧英雄形象,形成富有文化含量和思想深度的书面表达,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