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区发展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研究
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从技术升级的角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1、开发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政府和企业投资农业技术研究,利用
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强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2、培养人才:培养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加强专
业技术农村产业发展领域的建设。
3、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
业机械化、大数据支撑、互联网运用、农业电子商务和精准农业等技术创新,以及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拉动农村
经济发展。
4、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可以制定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乡村
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乡村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建设农业示范工程,并加大护国重点工程和园地农业建设的力度,以及乡村产业发展的税收优
惠政策等。
二、从农业供给侧角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1、完善农业产权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管理,改善农户的
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农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户的获取收益的权益;完善国家和地方农业综合政策,以及农村产权市场的利用。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农村产业发展对于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农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因此,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思考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是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普遍偏重于传统农业,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农村服务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农村产业发展不能离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我们应该鼓励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积极引进和应用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引导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农村产业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为了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设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给予农村产业发展必要的融资支持。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合理流动。
四、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专业化、技术化的人才支持。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力度,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农业、懂农村产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水利和能源供应条件,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六、加强农村创业创新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有创业创新的活力。
关于山区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山区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摘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仍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劳动者现代农业意识不强、素质有待提高,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基础;现代农业2016年中央下发《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继续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从2011年至2013年的主题分别是水利、农业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而从2014年至今,则连续三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
云阳作为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山区生态建设,提升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山区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制约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虽然目前云阳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农业在云阳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
虽然云阳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现代农业发展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改善,但在抗击自然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上,还是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加之存在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不配套现象;部分农业设施仍然存在年久失修的状况,以致农业抗旱防涝防旱能力仍然不高,特别是在边远村社仍然比较,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色农业存在较大矛盾。
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上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在有相当部份地方仍然是“生产靠天,运输靠肩”,耕作还是以人力畜力为主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的产量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昆寨乡乡长李忠海山区地理条件复杂,资源十分丰富,其农业产品结构的选择项目多,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和“百花园”现象,加之没有骨干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跳出低层次的往复循环的圈子。
因此,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首先解决三个基础性问题:第一,选准发展的主导产品。
第二,实施规模开发战略。
第三,运用新模式,企业牵头,群众参与,共同发展方式。
1、必须选准发展的主导产品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源头和基础。
主导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商品形态,也可以是无形的商品形态。
但无论其外在形态如何,必须具有与宏观产业政策和大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与自然条件及自然规律相适应,与当地主体资源及综合开发相适应,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趋势相适应和与周边地区产业开发牵动相适应等特点。
总之,主导产品必须是最具有开发前途的产品,是最有生命力的产品,是一种或数种具体形态,但随其纵深开发,必然演变成丰富内涵的系列。
因此,必须选准既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又能支撑和带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品。
所以,选择和培植主导产品可以说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端。
2、必须实施规模开发战略主导产品地位的确立,基础是规模。
也就是说,主导产品质和量两个方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然占有绝对大的份额。
要实现主导产品规模化,必须首先实现生产开发规模化。
通常情况下,规模生产的关键难点在于布局、质量和投入。
主导产品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点。
选择那些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作为开发重点,建立各具特色的规模商品基地,并培育形成一条龙的体系,是山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3、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模式。
从组织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公司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
在实际运行中有两种形式:(1)加工企业+基地+农户;(2)流通企业+基地+农户。
关于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山区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交通条件落后、土地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合理的战略和政策,加速推动山区乡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需要优化山区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山区乡村地形复杂,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非传统产业,通过品种优化、增加附加值等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可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集中力量、规模化经营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其次,需要加强山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政府需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修建连接山区乡村与外界的道路,并采取合适的交通工具,如小型客车、观光车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
另外,山区缺乏水源和水利基础设施,需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提供灌溉水源和供水设施,保障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
同时,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保障山区乡村电力供应,推动山区乡村电商发展。
再次,需要加强山区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学校和医院的建设相对困难,导致山区乡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
政府需要加大对山区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治疗环境。
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方式,提供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弥补山区乡村资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需要提高山区乡村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可以帮助山区乡村克服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困难,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动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最后,需要推动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山区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大对山区乡村旅游业的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消费,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关于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山区乡村经济面临严重的困境。
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的产业结构、人口流失等问题,导致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
山区乡村地区多为农业经济,且多仅仅依靠传统农业收入。
要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鼓励乡村农民发展农旅融合、农业+富民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可以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和地理环境,发展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等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
第三,要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当前,山区乡村普遍面临人口流失、老龄化等问题,青壮年劳动力相对不足。
为此,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村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同时,还要加强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为乡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回乡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山区乡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要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兴办乡村产业,共同推动发展。
最后,要加强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山区乡村的独特宝藏,可以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可以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和投资。
同时,要注重保护乡村文化的传统、历史和美丽风貌,保持乡村的原生态,不断提升乡村环境品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山区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同时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
这些方面的努力将为山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乡村的繁荣增添新动力。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举。
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山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山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以推动山区农业进一步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山区发展农业,既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山区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山区产业升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山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山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
同时,还应该提供山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现代农业需要依靠科技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还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他们的农业科技意识,推动农民自主创新和发展。
第四,我们应该注重山区农业的特色产业发展。
山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培育和发展山区农业的特色产业。
可以通过发展以果蔬、畜牧、茶叶等为主的产业,发挥山区农业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山区农业的合作和互助。
山区农业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山区农民组织开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体经济效益。
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对我市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我市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几点思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和保护农业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
扎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层次和水平,有力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从1997年起步,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山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还是刚刚开始。
本文以2005—2006年期间在山区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区及07年申报的永安项目区的为例,就如何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提出几点思考。
一、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近几年,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逐渐向山区转移,重点开展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项目。
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5-2006年期间,梅屿和陶山两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总投资1454.26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7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80万元,自筹资金191.26万元,其他资金123万元。
项目涉及2个乡镇,25个村,实施治理面积达1.6万亩,受益农民达3.15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每年项目区内减少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800万元。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按“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原则,以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和科技工程等分别对项目区进行开发。
1、水利工程方面:通过对项目区内的灌区进行调整,对灌溉工程、机电设备和灌溉能力等重新进行校核和调整,从而确定工程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灌溉工程、排水工程、防洪堤和泵站工程等。
山区农业发展的探讨
山区农业发展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在山区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种种问题,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然而,山区农业发展对于保障农民的生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山区农业发展,从而解决山区地区农业产业滞后的问题。
首先,要改善山区农业发展,就必须致力于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建设困难,交通不便使得山区农产品的销售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投入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的公路和桥梁,提高山区的道路通达性,促进山区农产品的流通。
其次,要推动山区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山区土地贫瘠,气候条件复杂,传统农业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山区农业发展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山区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和引进农技人才,推广适合山区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式,提高山区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要促进山区农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山区农产品的原始状态难以销售,所以要提高附加值,可以通过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将农产品加工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干果、蜂蜜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要通过品牌建设,增强山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政策。
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也相对较低。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推动山区农业的发展。
最后,要改善山区农业发展,还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山区是水源涵养区,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护好山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山区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于大布江乡山区发展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雷华雄
关于大布江乡山区发展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雷华雄发布时间:2021-09-25T11:53:56.21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雷华雄[导读] 要提高山区农业效益,找到山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永兴县委党校 423300摘要:要提高山区农业效益,找到山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本文首先针对大布江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其次找出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大布江乡的山区农业的建议。
关键词:大布江乡;山区;农业产业;建议一、大布江乡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大布江乡的山区种粮缺乏优势,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但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起码要坚持“宜粮则粮”,保持一定的自给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果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将当家田地大量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使粮食种植面积、产量锐减,一旦粮食供不应求,威胁最大的就是自给率偏低的山区。
目前山区由于种粮效益偏低,出现复种指数下降,耕地撂荒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设法调动种粮农民热情,同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量效益。
大布江乡的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有些外来物种虽能在山区生长,但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造成产量不高、品质不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有些本地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效益好时容易一哄而起,效益差时又一哄而散,这样的产业虽能在山区发展,但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生命力。
到底哪些才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强生命力,且适合山区长期发展的产业,需要我们深入基层、认真调查、比较、分析、研究来确定。
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找准山区的优势所在,目标才更加正确、决策才更加科学,确立的主导产业才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二、大布江乡的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大布江乡的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一般起步较晚,发展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XXXXXX乡地处山区,农业在全乡经济总量中占相当的比重,仍属于传统的农业乡。
山区农业乡如何打破传统农业,如何针对山区特点,选择最佳的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一、贫困山区的特点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一)生产条件差异大。
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多样性和小气候的多样性差异以及农业灌溉设施方面的差异。
山区土壤类型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土地坡向千差万别,土地坡度、土壤厚度、土地肥力不尽相同。
小气候光照条件随坡向和海拔不同,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耕地以坡地为主,中、低产田为主,地块支离破碎,抗灾能力弱,改造难度大。
水利灌溉设施老化, 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
农业机械发展滞后,防汛抗旱任务艰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现代农业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水利化和机械化的高度发展和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由于山区的生产条件差异大,耕地改造投资大,实现水利化、机械化的路程还很长。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难度大,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
(二)生产经营分散。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山区耕地分布、农户居住相对分散,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体制下,生产经营活动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农户生产为满足自给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近年来,尽管农业现代化宣传、实践有一段时间,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讲农业现代化总体来讲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受到市场、自然和技术的三重风险制约,分散经营的体制下很难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的发展。
(三)市场不健全。
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供需交易的平台。
在山区,农村市场体系、农业中介组织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大宗农产品购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手段和设施落后。
(四)农业人口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受自然、经济、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加之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在家多为老弱妇孺,思想观念落后,不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向高效、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重要路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保护乡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扶持农村新兴产业农村新兴产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比如,发展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和农业科技水平。
通过设立农村人才培训机构、实施农村人才引进计划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农业、懂农民、懂市场、懂管理的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五、加强农村产业扶贫农村产业发展应与农村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发展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实现脱贫和增收。
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产业链延伸、扶贫小额贷款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提供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村产业合作农村产业发展应加强产业合作,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可以加强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农村之间的产业合作,形成农村产业链和农村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实现农村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关于贫困山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自给农业向市场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七再次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山区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地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为依靠、以规模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走特色产业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一、因地因时,突出特色,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主导产业特色型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一个“特”字,因为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任何规定性模式。
培育、发展和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应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目前,贫困山区县在抓特色产业建设时存在“跟风”效仿,盲目培植主导产业,结果一个县有七、八个主导产业,个别乡镇也有三、四个主导产业,造成特色不明显,商品优势不突出。
为此,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把握好规模、市场、效益、品牌四个标准,因时因地、实事求是地大胆扬弃,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特色产业,避免建设上的“平面推进”。
如永顺县就要充分利用“长官、王村柑橘出口基地”,“湘西州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全国第一个莓茶原产地保护县”的优势,加大对农产品尤其是松柏生态香米、溪洲莓茶精深加工的研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柑橘、猕猴桃、优质米产业发展。
经过筛选确定的特色产业项目,要制定好具体发展规划,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不断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要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准确地定位,按照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做到“精、准、新”,集中抓好2-3个产业或产品,齐心协力地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建设具有优势的特色基地,及时认真地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不能处处点火,处处冒烟、做到规划一个、实施一个、完善一个、贮备一个,保证产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快速发展。
对山区农业产业化的思考_汪明新
●农业产业化●●中共保康县委书记 汪明新思 考对山区农业产业化的 历经十几年的农村改革,山区农业基本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已成为商品生产主体。
农业发展引入了竞争机制,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但这项改革远远没有结束,从整体上看,山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刚刚起步。
解决农民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半自给、兼业化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是当前发展山区市场农业的一个突出问题,伴随这一问题的解决,农业产业化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作为农业资源相对富裕的湖北省保康县,在产业化的推进上须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转变思维方式产业化是发展山区农业的必然要求。
农业产业化不是简单地农产品加工增值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它的实施,必将推动整个农业逐步走上一条依靠科技、扩张外延、丰富内涵、渐次发展的路子,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逐步向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加企业及各类公司集中经营拓展,推进农户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村企业转变。
山区更要发现和总结一批覆盖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样板群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产业化实施。
农业是获利较高的产业之一。
据有关专家分析,如果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获利较高的产业之一。
从保康县部分乡镇发展也可以看出,农业不仅是基础产业,而且是高效产业,既可富民,也可以富镇强镇。
要在优化产品结构上下功夫。
从保康农产品的结构看,突出的问题是“原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土字号”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
因此,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基础与核心。
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推进产业化的进程。
二、理清发展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走经营集团化之路。
加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山区农业在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80%以上,其中山地9.1万平方公里,占7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省58个县(市)中有44个是山区县(市),占75.9%,山区县(市)土地面积共9.3万平方公里,占76.6%。
其中南平、三明、龙岩、宁德4个设区市所辖的33个县(市)除个别外,基本为山区县(市)。
山区多属农业产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
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山区生态建设,提升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山区农业发展现状、成效与特色南平是典型的山区,俗称闽北,地处海峡西岸腹地,是著名的农业产区,区域土地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
闽北是福建重要的“粮仓”,有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多公斤。
2010年全市农村劳动力128万人,农作物播种面积63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59.1%,农业产值为262.2亿元。
近年来,圣农实业、长富乳业、元隆食品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食品、畜牧业等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产业。
闽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金库”之称,是“中国竹乡”和“南方林海”,森林覆盖率达75%,林产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农业开发的自然条件、生产基础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开发的潜力很大,有条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
1.特色农业逐渐发展成型。
近年来,闽北着力打造畜牧、林产、水产等产业,发展“一户一专”、“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和“一县一业”,各地特色产业逐渐发展成型。
延平区畜牧业发展已成气候,2011年上半年出栏60.6万头,肉产量4.5万吨,能繁母猪存栏8.4万头,炉下镇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
山区农业资源利用与发展研究
山区农业资源利用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
这使得农业生产不断减少,农村经济遇到巨大的挑战,其中,山区经济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利用山区农业资源进行发展,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山区农业资源的特点山区农业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土地和水资源相对较少,耕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低。
农业生产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种植、畜牧为主,缺乏技术和产业升级。
此外,山区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也有限,大多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市场营销渠道单一。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利用山区农业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利用山区农业资源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开发农业旅游业山区农业旅游业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山区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等独特的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当地农民致富,还可以推动当地文化和乡村风貌的保护和发扬。
2. 发展特色农业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农业种植和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可以发展特殊品种、名优品牌等特色农业,开辟农业特色区,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
3. 推广适合山区耕作的新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低效率向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品质和环保的现代化的农业转变。
因此,可以通过推广适合山区耕作的新技术,来促进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山区农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方面,山区农业发展较慢,一些山区仍然存在贫困现象,很难吸引大量的投资和资本。
另一方面,一些土地和非农资源的采取,也使得山区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 增强山区经济发展的投资吸引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并提供实质性的财政和技术扶持,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山区抵押贷款务实管控机制等,增强山区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和非农资源。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村产业发展是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从资源消耗型向以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的过程,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
科学发展观是指经济发展要求合理、社会发展要求全面、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坚持,要在发展中促进公平正义和协调发展。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深入实施“发展科技、创新技术、应用技术”的战略,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改善农村落后的科技现状,以科技创新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是指把有同类属性的产业形成一个整体,并会相互影响、彼此发展。
它是基于资源匹配、优势互补、效用叠加和合理分工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
农村产业发展中,加强产业集群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效率,拓宽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实现农民致富的目标。
三、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是指激活市场活力,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机制来组织、指导和管理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以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以资源分配、增长和发展为宗旨的一种经济运作方式。
对西部欠发达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西部欠发达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说到西部欠发达山区的农业发展,大家可能会想,那里不就是几座连空气都懒得动的山吗?地理条件差,交通也不方便,怎么能指望农民们种出好庄稼呢?大家的想法并不完全错,西部的确存在不少困难,但说到底,山里人有山里的智慧,不能只看眼前的艰难。
想当年,不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的农民凭着一股劲儿,硬是把这片荒凉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家园嘛。
只是如今的山地农业,想要再靠传统的办法过日子,恐怕也不太行。
咱们得有点新思路,来点儿新招,才能帮这片土地“换个面”,让西部的农民们活得更好,生活更有盼头。
先说说这些山区农业的现状。
光是交通问题就让人头疼。
你想想,车子跑去一趟山里,晃得你眼睛都要转花了,结果还未必能有好路可走。
农民们耕地、收成的路,几乎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
想要卖个菜,路程远不说,时常还得担心个天气,或者突然冒出来的大石头、断崖,弄不好就得“自找麻烦”。
所以,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高,不仅价格压不下去,还容易变质,根本不可能像平原那样大规模批量运销。
你说这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最后好不容易卖出去,赚的钱还不够回本。
这样一想,真是让人着急。
再看种植技术,虽说这些山区的农民也不是不懂事儿,但你要说他们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那可真有点难度。
以前种地靠的是经验,听天由命,看天吃饭。
可现在,科技发展得那么快,光靠老一套的耕种方法早就不行了。
比如像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大家都知道,但能不能落实到田间地头就要看有没有条件了。
说实话,这些技术不是不想引进,而是成本太高,往往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而山里的农民根本没那个闲钱。
于是乎,就只能依赖过去的“老办法”,但老办法却无法应对现代化的挑战,耕种效率低,生产水平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话说回来,这片土地确实不简单,山高水远,日照充足,空气清新,适合种一些高原特色农作物。
西部山区其实有很多天赐的资源,只是过去受限于技术与观念,没能好好利用。
试析精准脱贫背景下贫困山区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试析精准脱贫背景下贫困山区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精准脱贫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贫困山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其产业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精准脱贫的背景下推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贫困山区产业发展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要充分认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贫困山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资源短缺,产业基础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
发展贫困山区的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促使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推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对于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贫困山区的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在贫困山区兴办产业;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要注重产业的特色开发。
贫困山区的产业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优势,寻找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挖掘和开发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发展山地旅游等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贫困山区旅游观光;通过发展小微企业、劳务输出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只有注重产业的特色开发,才能在产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益。
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贫困山区的产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支持,才能加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要注重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技术支持和引领力度,推广和应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山区发展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研究
摘要:结合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山区农业发展的出路,提高山区农业效益,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具体到每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才更加科学、合理,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山区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山区;农业产业;研究
一、目前我国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山区种粮缺乏优势,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但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起码要坚持“宜粮则粮”,保持一定的自给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果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将当家田地大量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使粮食种植面积、产量锐减,一旦粮食供不应求,威胁最大的就是自给率偏低的山区。
目前山区由于种粮效益偏低,出现复种指数下降,耕地撂荒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设法调动种粮农民热情,同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量效益。
近年来,一些山区先后发展过很多产业,其中既有成功
经验,也有惨痛教训。
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找准山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条件复杂多变,有些外来物种虽能在山区生长,但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造成产量不高、品质不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有些本地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效益好时容易一哄而起,效益差时又一哄而散,这样的产业虽能在山区发展,但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生命力。
到底哪些才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强生命力,且适合山区长期发展的产业,需要我们深入基层、认真调查、比较、分析、研究来确定。
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找准山区的优势所在,目标才更加正确、决策才更加科学,确立的主导产业才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二、目前我国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一般起步较晚,发展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
二是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畅,专业市场缺乏,营销传统单一,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
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五是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只能在本来条件较好的地方在抓点示范,对公共公益基础设施进行投入,而条件差的地方地方政府无力投入,群众除房屋、交通外不愿投入。
六是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的方式,耕地基本上掌握在农户手中,不利于规模化经营。
七是耕地坡度大,土地整理难,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
但是,山区条件也有自身优势:生态条件好,民风纯朴,群众能够吃苦耐劳,适合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三、我国发展山区农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产业必须持之以恒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找准优势,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后,就应坚持不懈,努力扩大基地面积、壮大基地规模、提高产量质量、增加基地效益,同时还要抓好加工企业、产品品牌、销售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区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将产业一步步做大、做深、做透、做实、做强,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不因市场价格的一时波动、领导的一时变迁或者其他因素的一时诱惑,而使既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受到影响。
由于农业发展具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比较效益低、收效相对稳定等特点,只要方向正确,耐得住发展寂寞,就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回报。
2.发展产业必须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首先要建好基地,建好基地必须尊重技术,尊重科学:
(1)要充分参考基层干部与广大农民意见,坚持问计
于民,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
(2)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基
地规划与指导服务,提高建设标准,严把建设质量,推进产业稳步发展,不建有名无实、有种无收、只靠政府补助的“无效基地”。
(3)要选择最适宜区域,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流
转管理,形成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发展,通过持之以恒建设,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变成产量优势、质量优势、产品优势、价格优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山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名优特新产品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等客观实情,不能在划定区域内勉为其难,搞“一刀切”。
3.发展产业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特别是在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更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方法与措施有很多,如抓龙头企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人大户、订单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的问
题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科学,导致很多农业企业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经常各顾各、两张皮,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些企业的实力也不够强,对整个产业的引领与拉动作用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虽成立了很多,但真正为农民搞好服务、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很少。
山区要发展农业产业,不能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停留在成立合作社“数量”和一些表面工作上,要将其抓“实”才行。
4.发展产业必须抓好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必须有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做支撑。
但目前的服务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
(1)要尽快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山区发展产
业信息“短板”,让农民知道“种什么”。
(2)要尽快抓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产业都要培
养1~2名真正的专家和一批技术骨干,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支持其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推广,重点为产业大户、科技示范户搞好服务,让农民知道“怎么种”。
(3)要尽快抓好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服务体系建设,支
持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或队伍,在机械化耕作、收获,以及修剪、采摘、病虫草害防治、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开展专业化服务。
四、结语
总之,对于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要做到扬长避短,做到可持续发展,提升山区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梅. 浅析山区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之友. 2014,12(09):76-78.
[2]钟灵慧. 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J]. 农村产业. 2014,11(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