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控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全面试行中的监督管理问题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全面试行中的监督管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bfb6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f.png)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全面试行中的监督管理问题张凯;吴艳华【摘要】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制度.监督管理既是社区矫正行刑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区矫正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矫正从试点至今全面试行,各地区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健全各种监管制度,但在监管理念、内容及措施方面仍存在偏差和不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变革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探索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以推动社区矫正的深化与发展.【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3)006【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刑本位【作者】张凯;吴艳华【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邯郸,05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6.8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方式的体现,也是社区矫正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的任务之一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自2003年社区矫正试点至今,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了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为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发展仍处于本土化的探索阶段,在监督管理理念、制度及方法层面仍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和不足之处,需要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反思。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制度,罪犯在开放性的社区中接受教育矫正。
与监禁矫正相比较,社区矫正并不是简单地矫正场所、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而是对矫正理念的变革。
我国社区矫正试点过程中,受传统重刑主义的影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处于监禁矫正倡导的“刑本位”阶段。
“刑本位”监狱理论从监狱是剥夺自由刑的执行机关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刑罚本身如何得以完整准确地实现,更多地注意到监狱执行刑罚的程序和环节。
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人员改造效果评估
![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人员改造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ed95a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6.png)
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人员改造效果评估社区矫正是一种针对犯罪人员的司法措施,通过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监督和帮助,以达到对犯罪人员进行改造的目的。
社区矫正的实施对犯罪人员的改造效果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人员的改造效果进行评估。
一、矫正措施的种类社区矫正具体可分为监视居住、社区服刑、缓刑、假释等多种措施。
这些措施基于犯罪人员的不同情况而设定,旨在通过不同方式来对犯罪人员进行管控和改造。
二、社区矫正的目标社区矫正的目标主要包括防止犯罪人员再次犯罪,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通过安排犯罪人员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提供教育、就业、心理辅导等支持,社区矫正旨在降低犯罪人员再次犯罪的风险。
三、监督手段和机制社区矫正过程中,监督犯罪人员的手段和机制至关重要。
借助电子监控、定期报告、随机家访等手段,监督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犯罪人员的动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干预。
同时,社区矫正机制中的多部门合作也确保了监督的全面性和效果性。
四、应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了确保社区矫正措施的执行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鼓励犯罪人员积极参与改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同时,严格的约束机制可以防止犯罪人员再次违法,对于违法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五、评估改造效果的指标体系评估社区矫正的改造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除了直观的犯罪率降低和再犯率下降外,还需考虑犯罪人员在教育、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同时,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也需要考虑社会对犯罪人员融入的接受程度。
六、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社区矫正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犯罪人员的自身特点和社区环境的差异性可能导致矫正效果的不同;人员监管的难度和成本也是一个挑战;社区矫正的社会接受度和公众安全感也需要考虑。
七、改进和创新为了提高社区矫正的改造效果,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可以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技术,加强与社区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改造计划,以更好地满足犯罪人员的个性化需求。
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
![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8deb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7.png)
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问题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矫正犯罪分子,社区矫正监控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社区矫正监控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假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不再危害社会安全,同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二、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1. 保障社会安全,社区矫正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社会治安风险,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2. 促进矫正人员的社会融入,通过监控和管理,可以帮助矫正人员逐步融入社会,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 减少再犯率,社区矫正监控可以对矫正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帮助,降低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促进其良好的社会适应。
三、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制定监控计划,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的监控计划,包括监控的频率、方式和内容等。
2. 使用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监控设备、GPS定位等,对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
3. 加强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其尽快融入社会。
4.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社区矫正人员、社工人员、公安机关等多方合作,对矫正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监控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法律法规的支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社区矫正监控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2. 资金保障,加大对社区矫正监控工作的投入,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
3. 人才培养,加强对社区矫正监控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4. 社会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五、结语。
社区矫正监控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矫正人员的社会融入和减少再犯率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
![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9f591fa2161479171128ab.png)
武 玉 红
青 少 年 犯 罪 问 题 2 0 1 3 年 第 3 期
电子监控容摘要 】 随着社 区矫正的推进和深入发展 , 如何加强对社 区服刑人员违规违法行为的预防和 行踪的掌控 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 国一些地方尝试 G P S定位手机 系统 的运 用, 特 别是对 配合 《 刑法修 正案( 八) 》 “ 禁止令” 的实施具有应用价值 。但是 G P S定位手机 系统仅仅 属于“ 知 悉” 层 面, 无
后续经费与人力的短缺 , 最后无疾而终。但是 , 这个电子技术 的装置是一项开拓性的努力结果 , 为以后 的电子监 控 的问世 打下 了前期 技术 性 的基础 。 2 0世纪 7 0年代 初期 , 鉴 于街 头犯罪 和毒 品犯 罪 的猖獗 , 美 国总 统 尼克 松提 出增加 对 犯 罪惩 罚 的力
一
、
发 达 国 家 电子 监 控 的 运 用 及 评 价
( 一 ) 电子 监 控 的 兴 起 与 发 展
电子监控是指利用科技设备( 包含 电话 、 无线 电讯传输 、 卫星定位系统等 ) 在罪犯 的手腕或脚踝上 附上一 个 电子传 导器 , 监督 受监 控者 是 否遵守 法律 规定 或者 其他 为罪 犯设定 的特别 应遵 守 的规定 , 若违
成为未来社区矫正管理 中的一个大问题。建立电子监控( 定位跟踪和识别 系统) 管控措施 , 避免发生脱 管、 漏管 , 防止和阻止重新犯罪 , “ 确保社区矫 正安全稳定 ” , ③ “ 真正做到管得住 、 管得好 ” , ④ 形成一道
“ 防护 网” , 成 为社 区矫 正有效 监 管 的现实需 要 。
关“ 控制” 层 面。如何 防止 他人 替代被 监 管人 员输入 信 息或 者被 监 管人 与 终 端脱 离, 甚 至是根 本 已经再 犯, 是 这套 G P S定位 手机 系统 无 法解 决的 问题 , 需要 不断 改进 和 完善 。借 鉴域 外 经验 , 立足 我 国社 区矫 正 试行 实 际 , 尝试 电子监控 ( 电子脚 镯 ) 试点, 提 升 监 管 的 实效 性 , 同 时需要 与 其他 处遇措 施搭 配使 用 , 这 些将成 为 未来社 区矫 正监 管 的重点 和难 点 , 需要 我们 予 以积极 应 对 。
电子监控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电子监控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f4b3f4aef8941ea76e05fa.png)
作者简介 : 赵志强( 1 9 9 0 一) , 男, 山 东菏 泽人 , 南京 师 范 大 学 诉讼 法 学硕 士研 究 生 , 从 事 刑 事诉 讼 法研 究。
( 1 9 8 3年 美 国法 官 T a c k l o v e第一 次作 出 了含 有 电子 监 控 的 判 决 , 该 判 决 判 定被 告 带 着 电子 手 镯 回 社 区服 刑 。
社 区矫 正 的具 体 实施 中 , 服 刑人 员脱 管 并非 个 例 . 这
一
截至 2 0 0 6年 , 已有美 国 、 加拿大 、 英 国等 2 6个 国家
或地 区在 社 区矫 正 中运 用 电子 监 控 . [ 2 】 但 电子监 控 在
我 国还是 一 个新 事 物① 我 国直 到 2 0 0 3年 才 开始 社
一
。
为 了规 范 电子 监 控 的适 用 . 使 社 区矫 正真 正成 为 与 监狱 行 刑 并 行 的 行 刑 方 式 。 我 们 应 该 转 变刑 罚 观 念 、 完 善 电 子
监 控 立 法与 设 备 、 协调 好 电 子监 控 与其 他 配套 措 施 的 关 系
关键词 : 电子 监控 : 社 区矫 正 ; 中途 之 家
级 社 区 矫 正机 构 已经 认 识 到 了 电子 监 控 的 重要 性 . 正 在积极 探 索 适合 我 国 国情 的 电子 监控 方 式②. 在此
本 文也 对 电子监 控在 社 区矫正 中的应 用 略陈管 见
一
、
电子监控 在 社 区矫正 中 的优越 性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3
赵 志 强
( 南京 师 范大 学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
![社区矫正监管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6828e1257cd184254b35356f.png)
一、社区人员矫正监管方案1.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满足司法、监狱、劳教及社区矫正等管理部门人员通过互联网管理大量人员及其相关事务的网络应用系统。
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大量的受控人员各类数据,同时发送数据到个人终端用于调度。
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人员监控调度功能,并提供各种报表。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与人员管控是一条成熟的路线,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陆陆中间的是壹玖玖一最后的是叁⑨仨灵,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系统的基本服务如下:采用GPS(北斗)定位技术、GIS技术、GSM通讯技术(SMS短信息业务/3G通用分组无线业务)、蓝牙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建立人员的位置信息监控调度系统。
采用GPRS技术实现在室内、井下等无法实现GPS定位的环境的人员、物品定位。
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监控方管理、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
对于监控方,主要从合理监控、管理受监控人员方面出发,包括静态信息管理和动态调度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操作员基本信息、受监控人员基本信息、人员位置对应关系、区域的设置与管理等,这些情况的初始设置主要由调度管理人员在客户端进行录入更改,并根据情况实时更新。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区域内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调度协调。
实时了解受监控人员的行为,做到实时监督,大大避免了违规行为的出现。
对于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功能包括:根据具体行业要求选择适合的传感设备,实时监控受监控人员的安全状况和意外及时求助、合理停留与非法停留管理等。
2.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经济高效性。
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数据通讯费用、运行管理费用等。
(2)实用性。
系统能切实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系统能改善道特殊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为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系统设计多种手段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多种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情况,社区矫正思想情况汇报怎么写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情况,社区矫正思想情况汇报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696c47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d.png)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情况是社区矫正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矫正人员的一扇窗。
但一直以来,社区矫正思想汇报普遍存在千篇一律和“口号式”汇报的情况,甚至还有社区矫正人员在网上抄袭范文的情形,造成重复单一,严重违反社区矫正规定。
社区矫正是接受矫正后感受以及表态今后如何做,各地区都有不同的要求加威5067753(40元起步),根据司法所书写表格规定完成内容后矫正人员自行抄写,这样才符合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介绍:缓刑人员既是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及时报告。
社区矫正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在此我郑重承诺:将永远铭记矫正的点滴,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回报国家!第一次来到缓刑社区矫正中心,我充满了疑惑和紧张。
我是社区矫正对象,根据要求,我将向您汇报我本月的活动情况报告。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学习法律知识,没有做过违法犯罪的事情。
今后,我将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增强法制观念。
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对象,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真诚的反思。
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不仅伤害了他人,更伤害了自己。
我曾经忽视了法律的约束和社会的规范,做出了犯罪行为。
矫正过程中,我进行了全面的自我剖析,深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通过这种反思,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寻求改变自己的道路。
社区矫正对象因为这个错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面对过去的错误,我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每月上交思想报告,我明白只有不再重蹈覆辙、改正错误,才能重新开始并过上积极、正面的生活。
智慧矫正解决方案
![智慧矫正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22e2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5.png)
智慧矫正解决方案2024.2.1目录1项目需求 (3)2需求分析 (3)3建设目标 (4)4解决方案 (5)4.1方案概述 (5)4.2网络架构 (6)4.3方案设计 (6)4.3.1电子腕带 (6)4.3.2“矫正域”专用终端 (11)4.3.3矫正工作终端 (18)5方案价值 (28)1项目需求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
社区矫正实施的最初原因是为缓解监狱罪犯过多而产生的压力。
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其非监禁刑罚的性质可以使矫正对象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并借助政府、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以及亲人的帮助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
2003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现已推广至全国。
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402万人,解除矫正332万人,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一直处在0.2%的较低水平。
不可否认,社区矫正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开展“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智慧矫正”建设步伐,2019年1月11日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智慧矫正”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智慧矫正”建设提出指导思想,该方案也是基于该《实施意见》整理编制。
2需求分析根据《实施意见》中队“智慧矫正”个人装备的要求,结合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智慧矫正”个人装备有以下三方面的需求:首先,确保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位置实时监管。
一方面,社区矫正减轻了监狱的压力,增加了服刑人员改造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社区矫正对社会治安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如何实施监管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位置信息是社区矫正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提高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改造效果。
智慧司法:社区矫正及归正人员系统方案
![智慧司法:社区矫正及归正人员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6940c59eef8c75fbfb343.png)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信息采集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日常报到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学习教育(录入)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学习教育(考评)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社区服务(公益劳动) 人脸&指纹身份验证系统——销假
集中点验
IVR电话报到/录音系统
使用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 目标价值:实现声纹验证及电话报到系统
• 2014年定位用户占社区 矫正对象总人数62%, 其中温州占92%
业务流程
社区矫正工作流程
社区矫正的工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 :入——管——变——解
1
入
2
管
3
变
4
解
按照国家规定 的社区服刑条件, 接收社区矫正人 员。
按照社区矫正 的工作管理办法 进行监督、管理
要给社区矫正 人员的接收教育 转变观念的时间
①监控矫正对象位 置
④返回矫正对象在 地图上位置
社区矫正管理平台 ③返回位置
②发起对矫正对象 定位
典型应用场景
越界告警
可对矫正对象限制区域进行设置,矫正对象越界时系统发出信息 通知矫正工作人员和矫正工作者,确认后进行备案考核。
①矫正对象越界
②平台自动 报警,并短 信通知矫正 对象
社区矫正管理平台
• 2003年7月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 院、公安部、司法部 下发《关于开展社区 矫正试点工作的通 知》,北京、天津、 上海、江苏、浙江和 山东六省市列为第一 批试点。
• 基本上依赖人工管理、 书面汇报,矫正工作 者工作量大、效率低、 对矫正对象无法量化 考核等问题愈显突出。
• 2008 年底全国司法厅 (局)长会议决定社区矫 正工作2009 年在全国 范围全面推广。
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
![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ad4c3d192e45361066f5af.png)
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编者语:近期,编者无意间看到网友“蛮苗”在百度贴吧中的提问“对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有无法律依据?”并由此引发贴吧一段时间的热议。
其实,关于对社区矫正人员电子监控问题编者也曾经做过思考,也与部分司法同仁探讨过。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根据该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基层司法所目前的现状,不依靠技术手段,很难时时预防社区矫正人员不假外出。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九条: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基于此,手机定位、电子手铐等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试用、使用、推广。
但目前采取此措施主要依据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缺少上位法律支持。
也有少数地方由法院将电子监控写入了判决书,但毕竟是极少数。
《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实地走访、通讯联络、询问社区群众等方式,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根据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定位。
可见,《意见稿》对电子监控也是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
对电子监控如何使用、对哪些人能使用、使用程序等仍期待立法进一步规范与明确。
今天,给大家推送两篇文章,一篇是上海政法学院武玉红教授写的《电子监控在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中的运用与优化》,另一篇是高一飞、刘博楠两位同志写的《限制自由强制措施中的电子监控问题》,或许对于我们对电子监控的使用及制定相关规范有一定启发……我国于2003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铺开,大量的犯人涌入社区服刑。
河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司法所操作手册V1.0
![河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司法所操作手册V1.0](https://img.taocdn.com/s3/m/d535a9f9284ac850ac02424f.png)
河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司法所用户操作手册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系统概述 (1)第二节本书读者 (1)第三节客户端 (1)第二章系统首页 (2)第三章管理系统 (3)第一节监督管理 (3)3.1.1调查评估 (3)3.1.2法律文书 (7)3.1.3入矫报到 (8)3.1.4矫正小组 (9)3.1.5风险等级评估 (11)3.1.6管理级别确定与调整 (13)3.1.7矫正方案 (14)3.1.8指纹/面部现场报到 (16)3.1.9定期不定期报告 (17)3.1.10脱漏管人员查找 (18)3.1.11减免日常管理 (20)3.1.12外出审批 (22)3.1.13居住地变更审批 (24)3.1.14禁止令执行 (26)3.1.15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管理 (31)3.1.16解除/终止矫正 (39)第二节教育矫正 (40)3.2.1入矫教育 (40)3.2.2心理咨询 (41)3.2.3学习教育 (43)3.2.4思想汇报 (45)3.2.5个别谈话 (47)3.2.6心理矫正 (48)3.2.7走访 (49)3.2.8社区服务 (51)3.2.9解矫教育 (53)第三节适应性帮扶 (54)3.3.1就业指导 (54)3.3.2就学指导 (56)3.3.3技能培训 (57)3.3.4落实社会保险 (59)3.3.5临时性救助 (61)3.3.6落实责任田 (62)3.3.7其他实用性帮扶 (64)第四节考核奖惩 (65)3.4.1给予警告 (65)3.4.2给予表扬 (67)3.4.3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建议 (68)3.4.4提请收监执行建议 (70)3.4.5提请撤销缓刑建议 (72)3.4.6提请撤销假释建议 (73)3.4.7提请减刑建议 (74)第四章信息系统 (76)第一节电子档案 (76)4.1.1服刑人员 (76)4.1.2工作队伍 (81)4.1.3保障体系 (86)第二节统计分析 (91)4.2.1社区服刑人员统计 (91)4.2.2社区服刑人员智能分析 (92)4.2.3工作队伍统计 (93)4.2.4保障体系统计 (93)第五章定位系统 (94)第一节监控中心 (94)5.1.1定位监控 (94)5.1.2短信管理 (98)5.1.3定位信息综合查询 (98)第二节报警中心 (99)5.2.1越界报警 (99)5.2.2离线/关机报警 (99)5.2.3拆卸/卸载报警 (100)5.2.4违反禁止令报警 (100)5.2.5开盖/换卡报警 (101)5.2.6低电报警 (101)5.2.7SOS紧急呼叫 (102)第六章信息发布 (102)第一节发布管理 (102)6.1.1工作通知 (102)6.1.2法治宣传 (103)6.1.3案例分享 (104)6.1.4技能培训 (105)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系统概述《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社区矫正定位系统。
社区服刑人员的科技监管
![社区服刑人员的科技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d702c7f20242a8956bece43e.png)
社区服刑人员的科技监管摘要:本文以社区矫正中的科技监管研究为突破口,借鉴国外的经验,分析了美国社区矫正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性犯罪计算机监控技术、基于gps和rfid的社区服刑人员电子监控、矫正人员室内定位和追踪技术、司机非法驾驶监控技术和矫正人员酗酒、嗑药的分析技术等,为国内社区矫正的科技监管提供现状分析、方案比较,从而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exual crime comput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generally applied to american community correction work, community prisoners electronic monitoring based on gps and rfid, rectification personnel indoor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technology, drivers illegal driving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and rectification personnel alcohol and drugs analysis technology, etc. and provide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and project comparison for domestic community correc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关键词:社区矫正;科技监管;定位;追踪key words: community correction;technology governance;positioning;track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197-040 引言美国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科技监管,主要依托一个叫做国家执法和矫正技术中心(简称nlectc)的机构。
北沟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北沟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b3c153643323968011c92d7.png)
北沟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我北沟司法所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人。
缓刑人员2人,保外就医人员1人,假释人员3人。
在册人员,现已有2人顺利解矫,剩余4人正在社区服刑中。
到目前为止,我司法所无脱管、漏管情况发生,在册服刑人员更无重新犯罪现象。
根据《吉林省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按照区局2011年社区矫正工作部署,我北沟司法所制定了《北沟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制度》,并且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此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
《北沟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制度》共包含九项内容:1.报到制度2.会客制度3.请销假制度4.迁居制度5.政治权利行使限制制度6.监管措施7.风险评估、矫正效果评估方法8.分类管理制度9.防止脱管、漏管。
现就上面九项内容总结一下我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情况:一、报到制度。
1、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
2009年8月,我司法所在收到法院和监狱的法律文书7日后,并未见刘志明、李忠秋到司法所报到。
于是,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给所长。
所长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并做出指示:马上对2人的户籍地进行走访,并与北沟派出所联系,取得派出所的支持,协助查找。
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得到指示后,马上对2人的户籍地进行走访。
在走访的过程中,见到了刘志明本人以及李忠秋的父亲。
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详细地讲解了社区矫正及其相关规定,并告知刘志明、李忠秋马上到北沟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听了我工作人员的讲解,刘志明表示愿意接受社区矫正,并马上到司法所报到。
李忠秋也在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后7日内来到司法所报到。
走访后,我司法所马上把走访情况上报区局社区矫正科备案。
2.针对户籍地属于北沟街的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齐全的情况下,经过区局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审核同意后,及时接收矫正对象并予以登记,宣告执行社区矫正,建立档案,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发放《社区矫正告知书》。
2023年最新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3篇
![2023年最新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bc68c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b.png)
2023年最新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3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3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1一是实施多重有效监管手段。
充分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代替报到、超时报到等违规现象,丰富了服刑人员违规警告处分证据。
实行日报告制度,对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类分组分散管理。
制定了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周三报告制度,严管社区服刑人员每周周一至周五分组报告,宽管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周二报告制度,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大型警示教育活动。
联合派出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身份信息进行临控,并对违规外出、人机分离、异常关机等行为及时查处、教育。
实时掌控每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轨迹,确保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无缝有效监管。
二是搭建多部门联合帮扶平台。
联合检察院对社区服刑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训诫、约谈活动,并对区服刑人员卷宗不定期抽查;联合法院开展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评估调查42次,对社区服刑人员王某、刘某等5人的判前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联合派出所于6月16日在市社区矫正管理中心、滕州监狱狱政科的配合下为服刑的服刑人员孙某子女通过亲子鉴定办理了入学档案。
三是实现帮教小组互动监管。
形成了由村居委员会成员、家庭成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帮教小组,实施人性化互动管理,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思想上的改造,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2月12日,我们在帮教小组的协助下对患有脑瘤的社区服刑人员陈某进行走访慰问。
对日常报告过程中确有婚丧嫁娶等事情的社区服刑人员,由帮教小组担保给予准假。
四是实行公益劳动百分考核制。
每周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并对每次参加公益劳动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效果进行百分制考核。
对95分以上考核优秀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口头表扬,对在劳动中拖沓懒散,考核不过关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口头警告,并如实记录在册,以此作为调整宽严管类别的手段之一。
目前,在管社区服刑人员50人,全年累计接收28人,解除22人,撤销缓刑2人,特赦1人,接受集中教育达562人次,个别谈话230人次。
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情况汇报
![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ddf22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4.png)
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情况汇报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状况汇报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加风险防范意识,到达强化责任需要。
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依据区社区矫小组的要求,我所仔细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漏虚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展自查工作,仔细对社区矫正对象进展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熟悉为仔细贯彻落实xx、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所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召开所全体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坚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视治理。
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视力度,是躲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
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视,实行“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方法,防止矫正对象脱漏虚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平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全都,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准时把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查找同矫正对象进展思想沟通的时机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把握矫正对象动态,便利对矫正对象进展得当的思想教育。
同时,亲密监视,严防死守,避开因信息反应不准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状况。
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加了矫正胜利率。
通过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状况、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把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
二是通过自查自纠,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缺乏。
三是针对以上缺乏,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共10人,没有1人脱管、漏管、虚管,没有1人重新犯罪。
xxx乡司法所20xx年xx月xx日。
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6175477cd184254b3535ba.png)
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保证刑罚顺利实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区服刑人员”是指,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人民法院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适用减刑,撤销缓刑、假释,决定收监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措施。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司法所承担日常工作。
第四条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指导下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规、公正、文明的原则。
第二章报到登记第六条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对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核实身份,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发放社区服刑人员须知,并告知其在三日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第七条人民法院对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通知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对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办理交接时,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者保证人到场。
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家属或者保证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交接程序办理。
第八条社区服刑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或者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和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控系统技术实现社区服刑人员信息、智能、高效的管理信息、智能、高效管理司法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控系统方案目录一、司法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控系统需求: (3)二、司法社区矫正系统方案: (3)三、司法社区矫正系统监控功能: (5)四、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功能: (7)五、系统特点: (9)六、司法社区矫正系统监控终端设备特点: (10)七、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司法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监控系统需求:为解决社区矫正基本上依赖人工管理、书面汇报,矫正人员位置信息监管不到位、强制力不够、日常管理执行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一套可以使社区矫正工作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信息系统,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的进步。
社区矫正信息监控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机为载体,以档案管理模块、监控中心模块、呼叫中心模块、信息互动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五大功能模块,实现对矫正人员的管理、活动范围监督、表现考核、日常行为活动记录等。
社区矫正信息监控平台创新了社会管理、革新了社区矫正管理模式,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利用这一平台,既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监管难、工作量大的问题,也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平台,从而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及行踪下落,有效防范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擅自外出等现象的发生,实现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二、司法社区矫正系统方案:社区矫正信息监控平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机为载体,以档案管理模块、监控中心模块、呼叫中心模块、信息互动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五大功能模块,实现对矫正人员的管理、活动范围监督、表现考核、日常行为活动记录等。
如下图:1、矫正服刑人员终端:矫正服刑人员终端由佩戴式电子腕带与监控终端设备组成。
佩戴式电子腕带由RFID设备构成,监控终端由RFID接收器、北斗芯片、无线网络、监听部件、WIFI部分和电源监控组成。
如图:佩戴式电子腕带监控终端佩戴式电子腕带是一个无源RFID设备,保存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和使用时间,佩戴式电子腕带一般为一次性佩戴设备,当打开后不能还原,所以,服刑人不能打开,防止服刑人员更换。
佩戴式电子腕带必须和监控终端配合使用,由监控终端随时监控佩戴佩戴式电子腕带中无源设备的基本数据,当佩戴电子腕带与监控终端分离较远(2-5米)时,监控终端发出报警,说明服刑人员与监控终端分离。
监控终端是一个佩戴式手机设备,除与佩戴式电子腕带配合使用外,它是监控矫正服刑人员行为的专用设备,使监管者可以由后台了解社区服刑人员所处位置及全天行踪管理,如果其进出被禁止涉足的区域或场所,警报系统会立刻鸣叫提示。
佩戴电子腕带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随身携带电子设备,专人专用,不得人机分离或借与他人;还需保持电子设备每天24小时处于开机通信状态。
2、监控中心模块:监控中心是一个矫正服刑人员管理中心,它利用GIS、报警信息、服刑人员管理信息、服刑人员活动信息、监听信息及网络信息为监护理人员提供服刑人员管理。
话费不足报警,电量提示及报警、佩戴式电子腕带与监控终端报警。
3、呼叫中心模块:1)、社区服刑人员接到工作人员的指令后,在30分钟内应作出回应。
2)、司法矫正服刑人员应急呼叫帮助。
3)、司法矫正服刑人员应急呼叫。
4、信息互动模块:信息查询和交互空间。
矫正机构向社区服刑人员发送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公益劳动、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违规告警等工作信息,社区服刑人员向基层矫正机构汇报思想和近期状况。
5、挡案与数据分析模块:矫正对象统计表、矫正工作情况统计表、图表统计、登录分析、汇总统计、工作数据统计表,各级矫正机构在规定时限内对社区服刑人员电子档案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
三、司法社区矫正系统监控功能:1、监控终端:1). 可设定号码进行设备查询操作2). 移动报警(离开预设区域时自动报警)3). 超速报警,弱电提醒4). 打开腕带时自动报2、通知与调度:1). 通过移动设备(手机)定位保护矫正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监督矫正对象定期去执行社区服务或者定时向司法局(或者公安局)报到。
3). 在矫正工作人员的移动设备中显示现有的和新增的需要监控的矫正对象。
3、监控中心功能:1). 通过GPS设备能够严密监控矫正对象的实时位置和动态,严禁矫正对象离开规定的场所和进入不该进入的场所。
2). 实时获取矫正工作人员和协助社区工作者的实时位置。
3). 矫正对象的状态监控,设备的高速运动,语音监控,行动历史轨迹的查询。
4). 设置电子围栏区域,划定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
5). 短信查询GPS定位位置6). 区域监控,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平台查看矫正对象的实时位置、状态、进行实时跟踪和查看历史轨迹。
7). 警示管理,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平台查看实时、历史报警信息,以及请假到期提醒和矫正期满前一个月的解矫提醒。
8). 业务管理,通过系统对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思想汇报、奖惩登记、请假登记、警示告知等情况给矫正对象进行加分和扣分,为矫正对象评定当月得分,系统自动统计累计得分。
9). 档案管理,矫正人员档案管理、矫正工作者档案管理和机构档案管理,针对不同的标准司法文书的录入、查询。
10). 统计查询,矫正情况月报表、季报表的统计查询,通过社区矫正系统进行查询数据和数据分析。
矫正工作者可直接通过平台对手机下发短信,用于提醒、通知作用。
11). 信息互动,司法局、矫正管理机构可用平台进行公告发布,通过平台一次下发教育文件、教育通知、劳动通知、心理咨询等各类消息。
12). 系统管理,用户权限的设定、分配和管理,设备的管理和参数设置,系统日志的查询、用户操作日志的查询和机构管理日志的查询。
四、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本系统和“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交互,如果不使用专网,可以通过两个系统直接实时同步做到数据的一致,如果使用专网,那么只要经过简单的导入和导出操作也可以做到数据的一致,同样的信息用户只需要录入一次,不需要重复录入,具体说明如下:1、本系统能够与全国“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同步(“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管理全国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的系统,并会和“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定期的信息交互)通过数据的同步,大大减少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录入数据的工作量,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法院判决的社区矫正人员,系统也有录入的接口,保证了系统数据源头的完备性; 2、人员社区矫正期满之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又可以将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同步回“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方便司法部门进行下一步的安置帮教;3、可以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需要的两张社区矫正统计报表,不需要重复填写,方便各级上报。
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关系如下图所示:4、本系统各级别功能概要如下图所示:五、系统特点:1、分布式负载均衡部署:平台架构采用分布式均衡部署,支撑大量终端同时入网,稳定可靠。
2、B/S架构浏览方式: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互联网上。
3、多层分级权限管理:严格的系统权限和数据权限控制,灵活的权限分配管理,适用各级矫正机构。
4、系统将建立一个“省级社区矫正人员库”,在这个库的基础上,省级用户可以进行各类定制的组合查询,获得各类统计数据。
5、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现有的“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需要的两张社区矫正统计报表并自动同步,不需要用户重复录入;6、本系统能够与“全国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对接,不用下级重复录入,大大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7、系统通过预留接口,今后可以和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便于以后综治委要求的特殊人群的统一管理的信息交互和统一,数据的交流将会更加迅捷和方便;8、方便各级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往上级需要下级矫正数据时,必须要求下级层层报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之后,用户随时可以进行数据统计;9、系统将设计多种分析图表,图表的样式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用户想比较或分析的内容,直观清晰,方便使用;10、系统可以将社区矫正期满的人员信息移入历史数据库,用户随时可以查询历史数据库中的信息,有利于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六、司法社区矫正系统监控终端设备特点:1、佩戴式电子腕带:佩戴式电子腕带由RFID带式芯片与金属外壳构成,具有工业级防水功能,内存容量64Bits,有效距离3-5米,贮存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
佩戴式电子腕带为一次性使用产品,损坏后无法还原,防止服刑人员破坏电子腕带。
主要指标:工作频率有:860MHz~960MHz数据存储容量:64Bits符合ISO14443标准有效距离:3-5米2、监控终端:基于GSM2000网络和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信息或互联网对远程目标进行定位或监控,具有RFID远程读入器功能(3-5米)、SOS报警、越界报警、防拆报警,具有工业级防水功能,并能支持语音双向通话。
广泛应用在社区矫正管理、司法帮扶教育、假释跟踪管理等领域。
监控终端只有检测到合格的RFID信息时,才能与远程监控中心连接,实现远程矫正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控。
主要指标:1、RFID:2、定位:3、控制:4、监听:5、对讲:6、电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