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写写帮文库

•••••••••••ooooooooooooooo现在位置: > > 正文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时间:2019-05-13 作者:会员上传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1.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3.旅游者的特点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6.旅游资源的特点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
旅游学概论总结

第一章、旅游学的概念和框架1、国外旅游学研究具有哪些基本态势?答:把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范畴来研究;比较多的通过理论途径来研究;把旅游现象作为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四个基本态势?答:开展旅游学研究时间比较晚以翻译借鉴为主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3、旅游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4、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答:旅游者、旅游吸引物、旅游业5、旅游学研究的基本任务?a)对象问题:旅游学应该界定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b)价值问题:研究者在从事旅游学研究时往往会受到价值判断的干扰。
是否存在客观的标准或科学的标准。
c)假定问题:旅游学中的假定总是具有非现实性。
d)实验问题:旅游学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旅游学理论不仅难以实证,而且难以证伪旅游学理论中的分歧甚至对立倾向越来越明显旅游学理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旅游学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技能化,导致人们误认为旅游学只是一门讲究吃喝玩乐的实用性学科e)量化问题f)体系问题g)预测问题:严格说来,只能对趋势进行预言,而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h)检验问题i)发展问题:不仅要对旅游业发展实践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旅游业实践。
旅游学的自主创新研究,引进再创新研究和集成创新研究,是保持旅游学理论先进性和实践指导性的重要保证。
6、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答:国内: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影响国外:旅游发展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开发规划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组织旅游影响7、旅游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答:选择课题与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材料、解释结果与验证假说8、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答:1)《旅游学教程》:机构方法、产品方法、历史方法、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社会学方法、地理学方法、跨科学方法、系统方法2)《旅游学概论》:综合考察发、供给资料分析法、旅游图表法、抽样调查法 3)旅游学的研究还必须注意以下四种方法:系统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多学科综合研究法9、为什么要进行旅游学研究?因为我国的旅游学哲学理论发展很欠缺,如果不解决好旅游学的哲学问题,不仅将限制旅游学的学科进步,使旅游学在学科建设中边缘化,从而失去特殊性和独特性;而且将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在产业体系建设中被零碎化,从而失去成长的机会和发展的优势。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绪论(一)国际旅游学研究1.旅游学研究开端2.功利性阶段3.综合化方向4.后旅游研究阶段5...特点总结....(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1.开展时间较短2.以翻译借鉴为主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旅游研究基本方法1.系统分析法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
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2)结论: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基本特征三体六要素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本质途径类型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归纳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经济、旅游管理等多个领域。
大一学生在学习旅游学概论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旅游的概念与特点旅游可以被定义为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目的地并在其它地方停留一段时间,进行休闲、娱乐、商务、文化、体育等活动的行为。
旅游的主要特点包括:时空跨越性、目的地性、临时性、消费性、休闲性、居住性等。
二、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内容分类、区域分类以及形式分类。
内容分类主要包括自然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区域分类主要包括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形式分类主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
三、旅游的目的地选择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
目的地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丰富度、交通便利度、旅游设施的完善度、安全问题等。
四、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是指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旅游规划需要考虑到目的地的规模、景点的布局、交通网络、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
五、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旅游业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旅游业可以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旅游业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等。
六、旅游的管理与营销旅游的管理与营销是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旅游管理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旅游营销包括市场定位、推广策略、销售渠道等方面。
七、旅游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也面临着发展与挑战。
旅游业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旅游安全等问题,并通过创新和发展来应对各种挑战。
以上是对大一旅游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对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本文对大一旅游学概论学习有所帮助。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们在休闲和度假过程中的旅游活动。
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学的发展对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一学习旅游学概论时,了解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旅游的概念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因为追求新鲜、放松、娱乐和文化体验而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其他地区或景点进行休闲和度假活动。
旅游的特征包括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时间限制、空间转移和社会经济效应等。
二、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目的地、时间和活动形式等进行分类。
按照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按照时间可分为短期旅游和长期旅游;按照活动形式可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探险旅游等。
三、旅游的影响旅游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在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认识他人;在环境方面,旅游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等。
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自然遗产等;文化资源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包括名人故居、传统工艺和民族风情等。
五、旅游地理旅游地理研究的是旅游目的地的选址、区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等问题。
旅游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六、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和管理是确保旅游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
旅游规划包括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评估、定位和规划,确保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管理涉及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服务的提供以及对旅游活动的监管等。
七、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场所,了解旅游市场的特点和运作规律对于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都很重要。
同时,了解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特点和决策过程,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的学科,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旅游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学习中的旅游学概论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旅游学概念及发展历程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旅游现象、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地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旅游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实证研究时期,到后来的理论研究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脱离日常环境,到其他地区或地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等活动的行为。
旅游具有时间性、空间性、观光性、休闲性等特征,同时还能带来消费、经济等方面的效益。
三、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按照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按照旅游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
四、旅游资源与旅游地旅游资源是指供旅游者消费和利用的一切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旅游地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休闲和娱乐活动的地方。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五、旅游需求与旅游满意度旅游需求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诉求和期望,它受到个体特征、社会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它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再次选择和口碑传播。
六、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是指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旅游规划和发展的成功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七、旅游产业与旅游管理旅游产业是指与旅游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行业。
旅游管理是指对旅游活动进行组织、计划、管理和控制,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总结:通过对旅游学概论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旅游的定义、特征、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业的开端(P25)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
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
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3。
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
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6。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汇总

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汇总旅游学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旅游活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作为旅游学的入门课程,旅游学概论为学生提供了对旅游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全面了解。
下面将对旅游学概论大一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一、旅游概念及特点旅游是人们在休闲、娱乐、观光等目的下,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其他地区或地方的行为活动。
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 临时性:旅游行为是暂时性的,人们往往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旅游活动。
2. 自愿性:旅游是自愿的,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进行旅游。
3. 可逆性:旅游活动结束后,人们可以回到原本居住的地方。
4. 多样性:旅游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
二、旅游学的学科特点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性:旅游学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旅游活动进行综合研究。
2. 实用性:旅游学与实际旅游产业密切相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性:旅游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密切,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4. 可持续性:旅游学注重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旅游发展与影响因素旅游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
1. 政策因素:政府的旅游政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的监管等。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旅游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提高可以促进旅游需求的增长。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如民众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文化交流的推动等,对旅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环境因素:旅游业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大,环境质量和保护措施的好坏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供需关系旅游供需关系是指旅游者需求和旅游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平衡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可编辑全文】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开展的历史沿革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的开展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技术的进步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开展(一)1841年的活动1. 参加者的公众性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3. 团队规模前所未有4. 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根底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1. 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2. 出行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展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3. 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4. 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5. 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根本认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4、境旅游:发生在本国境的旅游活动,其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开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旅游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概论知识点总结旅游是人们出于休闲、娱乐、休息以及文化、研究、商务等目的,离开其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区进行旅行的活动。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产物,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旅游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1. 旅游的概念与定义2. 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特点3. 旅游业的组成与分类4. 旅游的经济意义与社会影响5. 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一、旅游的概念与定义旅游是一种特定的活动形式,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休息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居住的活动。
按照国际旅游组织(UNWTO)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在自愿选择和组织下,因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进行的出行活动,其主要特征是短暂在外居住和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
旅游的概念有几个重要要素:一是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到外地进行活动;二是休闲、娱乐、文化、商务等目的;三是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
二、旅游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旅游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活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休闲旅游时期、观光旅游时期、休闲观光旅游时期和现代旅游时期。
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旅游业的规模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旅游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市场性、季节性、个性化、国际性和文化性。
旅游业是一种多元化的产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旅游需求具有市场性,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的;旅游业具有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旅游需求有所不同;旅游活动具有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旅游活动具有国际性,无国界性和超越国界的特点;旅游活动具有文化性,旅游是文化交流和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旅游学概论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旅游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旅游学概论的主要知识要点,包括旅游定义、旅游发展阶段、旅游需求与动机、旅游者行为、旅游产品与服务以及旅游规划与管理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要点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旅游学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一、旅游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息、娱乐、学习、寻求新鲜体验或开展商务活动等目的,离开日常活动地,前往其他地方的行为。
旅游的特点包括时间有限、移动性、多样性和消费性等。
旅游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或组织。
二、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游客主要是本地居民;发展阶段是指旅游产品和服务逐渐完善,游客数量和地域范围扩大;成熟阶段是指旅游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游客规模大、品质高、产业链条完整。
三、旅游需求与动机旅游需求是指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通过旅游行为满足自身需求的愿望或动机。
旅游需求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休闲放松、新奇探索、自我实现等;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关系、社交活动和身份认同等;经济因素则涉及旅游费用、时间和交通等。
四、旅游者行为旅游者行为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其他旅游者之间的互动行为。
旅游者的行为特点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决策、旅游行前准备、旅游体验和旅游回忆等。
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对于旅游营销、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五、旅游产品与服务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供应商提供给旅游者的具体产品和服务。
旅游产品的分类包括自然景观旅游产品、人文景观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等。
旅游服务则是指旅游供应商提供给旅游者的各种便利、保障和附加价值的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购物等服务。
六、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是指基于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的研究,制定旅游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政策,并确定相应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必考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必考旅游学是一门涉及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旅游政策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学的概要知识,大一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必考知识点。
知识点一: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活动。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分类,旅游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根据旅游主体的分类,旅游可分为个人旅游和团队旅游;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旅游可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
知识点二:旅游的影响和价值旅游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经济方面,旅游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社会方面,旅游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文化方面,旅游能够保护和传承各地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知识点三:旅游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旅游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旅游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增加,旅游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等。
同时,旅游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来应对。
知识点四:旅游策划和管理旅游策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制定旅游产品、推广方案与市场策略的过程。
旅游管理是指对旅游活动进行组织和协调,包括目的地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
旅游策划和管理是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管理者必备的核心能力。
知识点五: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自然环境、尊重文化传统、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个维度,通过节能减排、资源保护、社区参与等方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六:旅游伦理和责任旅游伦理是指在旅游活动中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尊重当地人民的文化和习俗,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旅游责任是指旅游参与者应当为旅游活动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对环境的责任、对当地社区的责任、对旅游业的责任等。
旅游学概论重点

旅游学概论考试重点大全1、旅游承载力是指什么?P310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纳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旅游承载力的涉及层面主要包括:(1)旅游用地和接待设施的承载力(2)物质环境承载力(3)生态环境承载力(4)社会承载力,即社会心理承载力2、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目的地旅游承载力以及基于承载力的目的地旅游管理。
3、1987年,由布兰特伦夫人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题,提出一份研究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和口号。
这一著名报告就是国际上通常所称的《布兰特伦报告》。
P3084、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有哪些?P281(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换汇率高、结算及时、避免关税壁垒影响(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4)带动相关行业发展(5)增加政府税收(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增加就业机会5、旅游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有哪些?P288(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引起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6、1997年,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公民的出国旅游也自此正式开始。
P2767、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有哪些?P270(1)中国地处东亚,距离欧美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相对遥远。
(2)在争取国际旅游客源方面,中国(内地)旅游业面临着周边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
(3)我国各地在开发旅游产品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尚存在问题。
(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8、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由三部分构成:p255(1)来我国内地旅游的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2)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海外华侨(3)来我国内地旅游的港澳台同胞9、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P244旅游市场划分又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化分。
旅游学概论一至四章重点

旅游学概论一至四章重点第一篇:旅游学概论一至四章重点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近代以前的旅游发展有哪些特点?P16(1)(2)(3)2.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P17-18(1)(2)(3)(4)3.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① P20 简述1841年的活动② P22 简述1845年的活动③ P24 简述1872年的活动④ 总之,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活动包括了旅游路线考察,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宣传,销售组团安排陪同和导游服务等,体现了现代旅行社服务的基本内容。
可以说是托马斯·库克开创了现代旅行社服务的基本服务。
4.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P26-28(1)(2)(3)(4)(5)(6)意义没找到,自己发挥吧5.铁路的出现对现代旅游的影响P19-P20(1)(2)(3)(4)(5)扩大了外出的人数和规模,缩短了时间和距离,不仅使商务旅行的数量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增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6.1923年陈光浦创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旅游业在中国出现1949年厦门华侨服务社1957年中国旅行社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82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为国家旅游局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1.南朝沈约《悲哉行》中最先提出旅游一词(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2. P58 名词解释①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②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游、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③大众旅游:大众旅游一语有两层含义。
它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旅游和度假已经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重点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重点旅游学作为一门涵盖多学科知识的学科,对于大一旅游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概论知识点是打下学科基础的关键。
以下是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包括旅游学概念、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和旅游规划等。
一、旅游学概念1. 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以休闲、娱乐、观光等为目的前往其他地方的活动。
旅游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时间性、空间性和经济性等。
2. 旅游学的定义:旅游学是研究旅游产业、旅游经济、旅游行为和旅游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旅游市场1. 旅游市场的概念:旅游市场是指以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为核心的商品市场,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应、旅游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等。
2. 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具有多样性、不可分割性、易变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等特点。
三、旅游目的地1.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地理条件、文化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等因素,并进行目标市场的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2. 旅游目的地的分类和特点: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地理位置分为国内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按旅游资源特点分为自然景观目的地和文化景观目的地。
四、旅游产业1. 旅游产业的概念和组成:旅游产业是指以旅游为核心,涵盖旅游产品供应、旅游服务提供、旅游交通运输、旅游住宿餐饮、旅游娱乐休闲等各个领域的产业体系。
2. 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改善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旅游规划1. 旅游规划的定义和目标: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区域未来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合理安排的过程,旨在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保护环境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2. 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设定、资源评估、市场分析、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等。
旅游规划的步骤包括前期调研、规划编制、论证批准和实施监测等。
旅游学概论考点(合集五篇)

旅游学概论考点(合集五篇)第一篇:旅游学概论考点论述题:一.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是由旅游消费者的兴趣及其出游动机的多样性决定的;2.吸引力的定向性,任何一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定向性的特点;3.垄断性,大多数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4.易损性,旅游资源容易遭到破坏;5.可创新性,可以根据旅游消费者的兴趣和需要及社会的时尚潮流发生变化。
二.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1.旅游供给者,对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上层设施、交通运输和文化资源等对拉动旅游活动的发展意义重大;2.供需之间的桥梁,现代包价旅游产品的推出和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方式的流行,无一不是旅游业发挥其组织或桥梁作用的结果;3.提供便利的服务者,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另一贡献则是它对旅游活动开展的便利服务作用;名词解释:1.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下的收入部分。
2.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
3.旅游业:就是以消费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三大支柱说:旅行社、饭店业、交通运输业。
五大部门说:旅行社部门、交通客运部门、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和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直接旅游企业:其主要收入来自于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业务,典型代表:旅行社、航空公司、饭店企业。
间接旅游企业:营业额所占比例不大,如餐馆、出租汽车公司、礼品商店、娱乐企业、市区景点。
4.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是指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和设备面向旅游消费者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
5.世界旅游组织: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简答题总结专升本,推荐文档

1、简述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2)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占居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
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和度假的要求(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其参加者多为帝王,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因此消遣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2、简述产业革命的对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2)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原先的随农时变化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复杂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3、简述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从需求方面来看:(1)战后人口的迅速增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2)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刺激作用(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5)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6)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发了人们对于旅游的兴趣从供给方面来看:(1) 众多国家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上所持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2) 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投入(3) 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4、简述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主要差别:(1)消费程度不同(2 ) 逗留时间不同(3)便利程度不同(4)经济作用不同简述旅游活动的特点:(1) 旅游活动的普及性(2)规模发展的持续性(3)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4) 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5、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需具备那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一)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1)客观条件:收入水平、余暇时间、个人良好的身体状况、家庭没有拖累等(2)主观条件:即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二)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1)对于客观条件:旅游业是很难助人们克服的,因而旅游企业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和考虑这些因素,正确认识旅游市场的大小(2)对于主观条件:旅游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的兴趣,促使其产生旅游动机,扩大客源市场6、旅游动机的类型:(1)身体方面的动机(2)文化方面的动机(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5) 购物方面的动机7、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因素(首要)(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3)年龄(4)性别(5)微社会环境(即生活环境)8、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1、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3、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的选择自由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5、由于自费的缘故,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9、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1、人数少,但在出行次数上较为频繁2、出行是工作或业务的需要,因而不受季节的影响,其出行没有季节性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较小,甚至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4、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较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水平较高5、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10、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1、在出行时间上多选择节假日外出探亲2、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的日期限制较紧3、出行的季节性较差4、对价格教敏感5、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没有选择的自由11、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2、吸引力的定向性3、垄断性、4易损性5、可创新性12、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作内容:可行性研究的方面: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2、分析和预测市场的需求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4、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工作内容的方面: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3、建设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13、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4、统筹规划分期开发的原则14、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1、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第二个作用是它的组织作用3、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方面的再一贡献就是它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15、旅游业的基本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产业3、涉外政策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16、旅行社的作用:1、旅游活动的组织者2、旅游供应商的产品销售渠道3、目的地旅游业的先锋17、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1、饭店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仅限于提供食宿的场所,而已成为一种不断现代化、专业化、多功能化的商业性综合接待企业2、饭店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基地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4、饭店是旅游者和当地公众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18、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1、资本优势2、技术经济优势3、市场营销优势4、物资采购优势5、管理方面的优势6、风险扩散的优势19、旅游交通的作用:1、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旅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2、从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3、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20、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游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21、旅游产品的特点:1、无形性2、不可转移性3、不可储存性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5、综合性2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1、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使得其中各有关方面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这种形象的建设和确立如何,并非某一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决策3、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理和制约4、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5、为了社会的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防止不良现象的泛滥6、出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考虑,政府必须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23、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一)需求管理手段1、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2、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控制游客进入量(二)供给管理手段1、控制土地的使用2、对建筑物行使管制3、市场管制、4、实行特别征税5、投资鼓励政策24、旅游市场细分的意义: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2、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产品3、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促销25、旅游的经济影响:(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消极反面的影响1、增加外汇价收入,平衡国际收支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助于货币回笼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增加目的地的经济收入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4、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的环境污染5、增加政府税收5、漏损的出现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6、季节性限制,降低投资回报率7、增加就业机会26、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一)积极方面的影响(二)消极方面的影响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1、不良的“示范效应”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27、旅游的环境影响:(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1、使当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和修整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以增加3、长期大量的游客来访,会使当地的历史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古迹的存在寿命受到威胁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4、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加剧了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28、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化的措施有那些:1、端正认识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3、健全法制,加强管理4、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的建设29、简述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1、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愿望2、要是员工有做好工作的本领3、要有做好服务工作的条件4、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30、简述旅游宣传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2、针对性原则:旅游宣传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旅游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3、多样性原则:旅游宣传不仅要在内容上要多样化,而且应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宣传渠道,以达到反复宣传,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4、经济性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赚大钱31、简述饭店合作集团的类型: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4、预定系统合作集团32、简述旅游业在解决一国就业问题方面有那些作用;1、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必须靠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的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2、旅游业除了提供直接就业机会外,还提供了数量更大的间接就业机会3、旅游业的就业层次比较丰富33、简述可持续旅游的内容: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34、简述旅游在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别方面的作用;1、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2、增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3、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为与旅游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条件5、促进当地多种经营的发展和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6、引进外资,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35、有人认为“旅游自古有之,它是最初人们的消遣活动”对此的理解是:1、“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是一种模糊认识2、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前,今天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并不存在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行始于经济目的的商务旅游而非消遣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技术的进步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一)1841年的活动1.参加者的公众性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
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13、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的特点。
二、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1、地理范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2、旅行距离(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进程旅游《240公里以内》3、组织形式(团体旅游、散客旅游)4、旅游目的(消遣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三、旅游活动的性质(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四、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五、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2异地性、3暂时性、4非就业或移民性六、旅游活动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一、名词解释1.惯常环境:属于一个人基本日常性事物经常前往且距其居住地点距离在160公里内的周边环境。
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为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指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劳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5.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爱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体归属感、感情联系●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能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进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中心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其他因素: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四、实现个人旅游的客观条件●足够的支付能力(决定能否外出旅游、旅游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支付能力)●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他影响因素: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五、旅游者的类型●以出游的目的来分类: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行者●以地理范围来分:国内、国外●组织:团队、散客和自由行●等等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一、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耗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3.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
这类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4.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5.旅游基础设施: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的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6.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供当地居民使用,但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供外来游客使用的接待服务设施。
7.旅游点的生命周期: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过程。
引起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点的吸引能力的变化。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主题公园)、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2.其他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等)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因素:固有质量、坐落地点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方能造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环境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再生性的开发,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六、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七、开发工作的原则:1.独特性(保持原始风貌、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特点)2.讲求经济(服从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有计划开发、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第五章·旅游业一、名词解释1.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
3.间接旅游企业:那些即使没有旅游者也将继续生存,但营业量会有所下降的企业4.三支柱旅行社:凡是经营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办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营利性企业。
5.交通客运6.住宿7.五部门住宿接待浏览场所经营交通运输旅行业务组织目的地旅游组织8.旅游批发经营商: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9.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
10.包价旅游:一种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11.旅游产品:目的地旅游业以及其中的各旅游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12.旅游景点: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
二、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的产业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涉外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四、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安全、物美价廉五、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于经验六、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七、旅游产品的特点: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八、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1)服务质量的两个方面:技术质量、功能质量(2)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3)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与效率第六章·旅游组织一、名词解释1.国家旅游组织:为便利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和有效地组织国家旅游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全国性的旅游组织。
2.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含义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国家旅游局与其他非政府旅游组织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TAA、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世界旅行协会WATA、国际旅馆协会IH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七章·旅游市场一、名词解释1.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市场细分: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3.市场细分标准●地理因素●旅游消费的某些特点第八章.旅游影响●经济影响●积极方面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有助于货币回笼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5)增加政府税收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7)增加就业机会●消极方面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3)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客源地居民、来访游客的不确定性)2、社会文化●积极方面1)提高国民素质2)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3)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4)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5)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消极方面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3、环境影响●积极影响1)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保护2)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3)使当地道路以及其他的交通设施的数量得以改观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坏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消极方面1)环境污染2)人口密度增大3)历史遗迹遭受破坏4)生态环境破坏5)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自然景观遭受破坏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