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操作规程教学文案
检验科ABO及RH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ABO及RH血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3c8e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d.png)
检验科ABO及RH血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红细胞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的准确性,防止误定型,特制定本规程。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类型:EDTA -K2抗凝管采集血液2ml (标本应新鲜,注意避免污染)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3.3容器添加剂类型:EDTA -K2抗凝管3.4实验试剂:1.ABO: 1. 1抗A、抗B和抗AB血型定型试剂。
1.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
1.3受检者血清。
1.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2.RH 2.1IgG型抗D标准血清。
2.25%D阳性红细胞生理悬液。
2.3 5%D阴性红细胞生理悬液。
4.【测定原理】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凝集法一试管法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
常用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
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未知抗体。
结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在游离状态为阴性。
RH鉴定:红细胞RH表型可用特殊的具有抗D、C、c、E和e抗血清来鉴定。
虽然Rh血型系不能在盐水介不能在盐水介质中与红统中有许多种抗原,但常规只用抗D血清检查有无D抗原。
Rh(D)抗体属于IgG类,细胞发生凝集,因此必须采用低离子强度盐水试验或酶介质法。
5.【操作步骤】ABO鉴定步骤:1.试管架每一竖排准备2只试管,分别为抗A,抗B试管。
2.标本接收后进行标号,对应相应的试管标号。
3.分别加入A,B型标准血清和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各两滴,混匀后离心2分钟。
4.取出试管后用手指轻弹试管底,若沉淀物成团漂起,表示发生凝聚现象;若试管内沉淀物恢复悬液状态,表示无凝集现象。
初中血型鉴定教案
![初中血型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f2d0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5.png)
初中血型鉴定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血型鉴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血型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血型鉴定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材准备:1. 血型鉴定实验所需材料:抗A血清、抗B血清、抗Rh血清、玻璃滴管、玻璃棒、玻璃片、草纸、棉签、酒精棉球等。
2. 血型鉴定实验操作指导书。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血型标志,并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含义。
2. 引发学生对血型的思考: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血型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讲解血型的概念和分类,包括A、B、AB、O四种血型及Rh血型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血型鉴定实验的基本原理:根据抗体和抗原的反应,确定血液中的血型。
3. 解释为什么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血型鉴定。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向学生发放实验操作指导书和所需材料。
3.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血型鉴定实验。
4.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5.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不同血型的含义。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自己的血型,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血型的遗传规律和家族血型的关系。
五、实验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血型鉴定实验有什么应用价值?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3. 提出拓展问题:除了A、B、AB、O四种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吗?为什么?教学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 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解答疑问。
3. 在实验结果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血型操作规程
![血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fe94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e.png)
血型操作规程血型操作规程为确保血型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维护献血者的利益,血型操作规程被制定出来。
该规程是献血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规程的内容。
一、血型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核对献血者的身份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 准备检测所需要的试剂和相关工具,保证其完好。
3.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及时修复。
二、血型检测流程1. 筛查阶段a. 清洗献血者的手指,以确保无血迹和污物。
b. 选择合适的血型试剂,确保其品质符合相关标准。
c. 使用洁净的试剂滴管,将试剂滴在试管中。
d. 采集献血者的血样,一般情况下只需采集一滴血即可。
e. 将采集的血液滴在试管中,与试剂充分混合。
f. 观察试管中的混合物是否出现凝固或凝集现象。
2. 鉴定阶段a.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血型鉴定。
根据血液混合产生的凝固或凝集现象确定血型。
b. 一般情况下,血型鉴定可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
c. ABO血型可根据血液与ABO抗体的凝聚情况进行判断。
d. RH血型可根据血液与RH抗体的凝聚情况进行判断。
三、血型鉴定结果的处理1. 对于A、B、O和AB四种血型的鉴定,应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2. 鉴定结果一般以ABO血型和RH血型的组合形式呈现,比如O型血RH阳性。
3. 如有疑问,可进行二次检测或借助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验证。
4. 在发现献血者血型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献血,将异常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
四、血型操作规程的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避免外界污染。
2. 使用过的试剂和工具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消毒,保证再次使用的安全性。
3. 不得在实验室中食用食品或饮用饮料。
4.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实验,可适当调整时间和条件,但需保证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目测判断血型时,要确保实验者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血型操作规程是血液检验工作必不可少的参考,操作者应严格遵守该规程的要求,确保血型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操作者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为献血工作做出贡献。
验血型实训课教案模板范文
![验血型实训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f774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04.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验血型实训课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期:第X学期班别:X班人数:X人周数:X周教师: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原理。
- 了解Rh血型系统的相关知识。
- 熟悉血型鉴定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血型鉴定试剂和仪器。
- 能够独立进行血型鉴定实验。
-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操作习惯。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ABO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的原理。
- ABO血型鉴定方法。
- 血型鉴定试剂的使用。
2. Rh血型系统:- Rh血型鉴定的原理。
- Rh血型鉴定方法。
- Rh血型鉴定试剂的使用。
3. 血型鉴定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器材准备。
- 样本采集。
- 实验操作步骤。
- 结果判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血型鉴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 讲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基本原理。
- 讲解血型鉴定方法及试剂使用。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 学生互相交换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 教师点评,总结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
2. 实验结果:- 检查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学生讨论:- 评价学生团队合作、讨论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4.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血型鉴定试剂和仪器。
2. 血型鉴定实验指导书。
3. 相关实验操作视频。
八、教学安排1. 第1周:讲解ABO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432c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0.png)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各血型系统血型鉴定的技术操作,保证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血库)进行各血型系统血型鉴定。
3.职责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各血型系统血型鉴定。
4.所需设备和试剂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显微镜。
试剂各血型系统单克隆血型试剂,3%-5%的A、B、O型试剂红细胞。
5.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6.项目及方法ABO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原理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者为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者为B型;红细胞上没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B抗体者为O 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没有相应抗体者为AB型,见表1。
表1.试剂血清、红细胞鉴定血型(一)玻板法实验操作(1)洁静的玻板,用记号笔在正定型一侧注明抗A、抗B、抗A(B),反定型一侧孔中注明A细胞、B细胞、O细胞。
(2)在正定型一侧孔中先加入相应试剂血清1滴,再加入待检者20%红细胞悬液1滴;在反定型一侧先加入待检者血清2滴,再加入相应20%试剂红细胞(为3-5人份的混合红细胞)1滴。
(3)摇动玻板数次,5min后观察凝集现象,判断并报告检测结果。
如有怀疑者,须做试管法对照。
(4)报告方式: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布正式血型结果。
注意事项(1)操作者必须认真细致,严格查对,准确报告血型结果。
(2)鉴定血型时,室内温度宜在18-27℃,以免产生假阳性。
遇有可疑冷凝集时 (1)先将玻板放在日光灯处加热3-5分钟后观察 (2)将待检者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洗涤2-3次后,再做血型鉴定。
(3)抗A、抗B、抗A(B)试剂血清,效价不低于256,亲和力在15s以内出现凝集,3min 时凝块不小于1mm2,冷凝集等效价在1:4以下。
(4)应另备有一套合格的试剂的血清作对照。
(5)所有待检者的血型均应做正、反定型,防止误定血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931bc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a.png)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血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
在医学和生物学中,血型鉴定对于输血、配型、疾病诊断和遗传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是一份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实验准备:1.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试剂盒、试管、离心管、离心机等。
2.保证实验室工作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3.检查试剂盒和试剂的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过期。
4.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规划各个步骤,确保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操作流程:1.洗手并戴上实验手套,以避免交叉污染。
2.根据需要,准备待检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可以来自采血针和采血管,也可以是已被提前采集的血液样本。
3.将待检样本和试剂同时取出并放在一个平稳的工作台上。
4.将待检血液样本分别滴入试管中,一般每个试管滴入样本约10μL。
5.使用试剂盒中的试剂,根据说明书的指导,将试剂滴入相应的试管中。
6.轻轻摇晃试管,使血液样本和试剂充分混合。
7.置于常温下反应一段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8.准备离心管,将试管中的液体小心地转入离心管中。
9.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转速离心,分离血型表现物质。
10.离心结束后,使离心管保持水平,仔细观察血型表现物质的沉积情况。
11.根据沉积情况,确定待检样本的血型类型。
常见的血型有A型、B 型、AB型和O型,有时还会有RH阴性或阳性的判断。
12.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结果校对。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需佩戴手套,以避免污染和感染。
2.确保待检血液样本干净、无异物和杂质。
3.操作前要仔细阅读试剂盒的说明书,了解试剂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操作,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
5.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试剂的保存和保养,确保试剂的有效性。
6.避免强烈震荡试管和离心管,以避免溅出和破损。
7.注意对试剂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以保护环境和安全。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出准确的血型结果。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44b7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6.png)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ABO血型鉴定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类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是指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该遵循的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室准备2.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整洁,工作台面干净无异物。
3.检查试剂盒和试剂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良好。
4.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1.根据要求收集患者的血样,确保标本采集过程无菌无误。
2.将标本装在标本采集管中并进行标注,确保标本不被混淆。
3.采用标本离心的方法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准备好把血浆和红细胞分开的离心管。
三、试剂的稀释与标记1.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对试剂进行稀释和标记。
2.确保试剂的标记清晰明确,不混淆。
3.标记好试剂的试管,准备好用于分析的试管。
四、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1.将患者的血浆和稀释后的抗体试剂混合均匀。
2.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等方法对混合后的血浆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的血型类型。
3.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存储1.记录实验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基本信息。
2.记录检验结果和分析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存储检验数据和样本,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六、结果解读与报告1.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血型鉴定,判断患者的血型类型。
2.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并发放血型鉴定报告,包括患者姓名、血型类型、检验日期等信息。
以上就是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型鉴定标准教案模板范文
![血型鉴定标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ba979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6.png)
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A型、B型、O型和AB型血型的鉴定方法。
3. 理解血型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A型、B型、O型和AB型血型的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血型鉴定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
2. 血型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血型?血型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2.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血型鉴定?有哪些血型?二、新课讲解1. 血型鉴定的原理:根据人体血液中含有的血型抗原来分类。
2. 常见的血型:A型、B型、O型和AB型。
3. 血型鉴定方法:a. 抗原抗体反应法: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判断血型。
b. 凝集试验法:将抗血清与待测红细胞混合,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4. 血型鉴定步骤:a. 准备试剂:抗A血清、抗B血清、生理盐水、待测红细胞。
b. 取适量待测红细胞加入试管中。
c. 分别加入抗A血清和抗B血清。
d. 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5. 血型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a. 输血时,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相匹配,避免输血反应。
b. 在器官移植等手术中,血型鉴定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血型鉴定实验。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错误。
3.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强调血型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血型(如RH血型)的鉴定方法。
2. 思考:血型鉴定在日常生活和医学领域有哪些重要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使学生了解了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血型在日常生活和医学领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型鉴定的认识。
初中生物血型鉴定实验说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型鉴定实验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bdbc3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e.png)
初中生物血型鉴定实验说课教案
1. 了解人类的血型分类及其遗传规律;
2. 熟练掌握血型鉴定实验的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报告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 血型鉴定实验的操作技巧;
3.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三、教学难点:
1. 血型的遗传规律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理。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1. 课前准备:
1.1 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1.2 分组让学生完成实验前的预习任务。
2. 实验步骤:
2.1 将实验器材和试剂摆放整齐,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
2.2 向学生简单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2.3 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做好实验记录;
2.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3. 教学讲解:
3.1 通过实验讲解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3.2 解释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分析。
4. 总结反思:
4.1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确保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4.2 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总结操作技巧和实验经验。
五、课堂练习:
安排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血型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血型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七、板书设计:
1. 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 血型鉴定实验步骤;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八、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理解情况进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并加强理解。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eaa1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f.png)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一、目的血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验技术,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并在输血、器官移植等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血型鉴定操作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二、操作规程1.样本采集:采集新鲜的全血样本,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并避免造成血样污染。
2.标本登记:在标本上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并核对标本的编号和病人信息的一致性。
3.检测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试剂、药品、设备和工具,确保检测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4.试剂配制:根据所用试剂的说明书进行试剂的配制,遵守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操作。
5.血型鉴定:按照标本的编号对照进行血型鉴定,确保标本不被混淆,避免造成错误的结果。
6.结果确认:对血型鉴定的结果进行仔细的确认和核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结果报告:将血型鉴定的结果进行清晰的记录和报告,确保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8.标本保存:对已完成血型鉴定的标本进行合适的保存,避免标本的变质和丢失。
三、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仔细阅读和理解所用试剂和设备的说明书,遵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污染。
4.操作人员必须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保持手部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操作环境必须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以上就是《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进行血型鉴定操作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e357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d.png)
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血型鉴定,提升输血工作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保证血型鉴定检测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2 职责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人员负责血型鉴定检测全过程。
3 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从事血型鉴定检测。
4 生物安全要求血型鉴定检测标本,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危害,所有标本的操作过程必须遵守: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必须放入医疗专用垃圾袋,损伤性废弃物放入利器盒。
5 设备和材料5.1 标本: 采血EDTA抗凝标本(紫色长管)。
5.2 试剂: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RhD血型定型试剂、2%~5%A、B、O标准试剂红细胞、标准Ⅰ、Ⅱ、Ⅲ号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凝聚胺(低离子强度溶液(LIM)、凝聚胺溶液、悬浮液)、生理盐水等。
5.3设备:输血科(血库)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试管架等。
5.4 耗材:清洁干燥一次性塑料试管(5ml)、清洁干燥一次性塑料吸管(1ml)、清洁干燥载玻片、速干手消毒液/消毒纸巾、污物桶、利器盒、医疗废弃物专用袋、医疗废弃物处置标签、一次性橡胶手套、干净工作服、口罩等。
6 环境血型鉴定检测环境要求宽敞明亮、干燥通风、安全卫生、整洁有序。
7 操作步骤7.1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7.1.1 方法试管法。
7.1.2 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 血型。
正定型就是用已知抗A和抗B血型抗体来测定红细胞A抗原或/和B抗原;反定型就是用已知A红细胞和B红细胞来测定血清/血浆中有无相应的抗A 或/和抗B。
7.1.3 标本种类:受检者血清/血浆、2%~5%受检者红细胞盐水悬液。
7.1.4 试剂及器材:抗A、抗B 血型抗体;2%~5%A、B、O标准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试管架;清洁干燥试管;清洁干燥吸管;清洁干燥载玻片;生物显微镜;血库专用离心机。
7.1.5 操作步骤7.1.5.1 检查所用试剂的批号、外观、有效期及相应的器材。
血型鉴定标准教案模板范文
![血型鉴定标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7d83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8.png)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鉴定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血型鉴定的步骤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血型的分类和遗传规律。
2. 血型鉴定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血型鉴定的实验操作。
2. 血型遗传规律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血型鉴定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红细胞悬液、抗A、抗B试剂、生理盐水等。
3. 学生实验分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血型有什么作用?2. 引入血型鉴定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血型鉴定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1. 血型的分类和遗传规律a. 介绍ABO血型系统,讲解A型、B型、AB型、O型的特点。
b.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包括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之间的关系。
2. 血型鉴定方法a. 介绍血型鉴定的原理,即利用抗A、抗B试剂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b. 讲解血型鉴定的步骤: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抗A、抗B试剂,观察凝集现象。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输血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血型分类、遗传规律和血型鉴定方法。
2. 提问:如何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血型鉴定。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实验报告1.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2.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型鉴定实验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血型鉴定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血型鉴定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血型鉴定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f49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5.png)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引言:血型是人体内液态组织之一,它可以分为A型、B型、AB 型和O型四种。
血型的鉴定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个鉴定血型的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血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血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血液样本: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各10毫升;2. 血型鉴定试剂盒:包括抗A血清、抗B血清和抗Rh血清;3. 鉴定玻片、塑料滴管、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三、实验步骤:1. 将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各10毫升分别放置于四个标记好的试管中。
2. 取一滴A型血放置于鉴定玻片上,加入一滴抗A血清,轻轻搅拌数次,观察是否会凝集。
3. 重复步骤2,但将B型血、AB型血、O型血分别放置于鉴定玻片上,加入抗B血清进行观察。
4. 重复步骤2和3,但加入抗Rh血清进行观察。
四、实验结果:1. 如果A型血在加入抗A血清后凝集,说明该血液样本为A 型血;2. 如果B型血在加入抗B血清后凝集,说明该血液样本为B 型血;3. 如果AB型血在加入抗A血清和抗B血清后凝集,说明该血液样本为AB型血;4. 如果O型血在加入抗A血清、抗B血清和抗Rh血清后都不凝集,说明该血液样本为O型血。
五、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血型的血液在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后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这是因为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抗原物质。
如果某种血液中的抗原物质与相应的抗血清中的抗体物质相结合,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通过观察凝集的情况,我们可以确定血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活动,我们学习到了血型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血型鉴定在医学、献血和婚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血型及其应用领域。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d1e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d.png)
初中鉴定血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人类血型的分类及特点,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碘液和抗A、抗B血清进行血型鉴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人类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相关知识。
3. 血型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1. 血型鉴定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碘液、抗A血清、抗B血清、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稀释血液、生理盐水。
2. 教学课件:血型分类图解、实验操作步骤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介绍人类血型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的血型有几种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血型鉴定方法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通过实验来鉴定一个人的血型呢?2. 教师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图,讲解血型鉴定的实验方法。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结果1.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使用碘液和抗A、抗B血清进行血型鉴定。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分析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特点。
2.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加深对血型知识的理解。
五、拓展与应用1. 教师提出问题:血型鉴定在医学上有何应用?2. 学生讨论回答,了解血型鉴定在临床治疗、输血等方面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型的分类、特点及鉴定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医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血型鉴定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ABO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81d21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6.png)
ABO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 型、AB型及0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一A和抗一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一A或/和抗一B2.试剂和材料:1、抗一A(B型血)、抗一B(A型血)及抗一A十B(0型血)分型血清,2、5%A、B及。
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3、受检者血清;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3.方法3.1.试管法(1)取洁净小试管(内径IommX60mm)3支,分别标明抗一A、抗一B和抗-分型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A十B,用滴管分别加抗一A、抗一B和抗一A十B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合。
(2)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IOmlnX60mm)3支,分别标明A、B和0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0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
(3)立即以100Or/min离心Inlino(4)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如内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5)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6)凝集强度判断标准4十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十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十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MF混合凝集外观(mixedfield)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一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3.2.玻片法(1)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画成方格,标明抗X、抗-B 和抗-A十B,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f和抗-A十B分型血清1滴于标明的方格内,再各加受检者2%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
人类ABO血型鉴定实验讲课讲稿
![人类ABO血型鉴定实验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43c3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1.png)
静置10—15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 象。
五、结果判断 根据有无凝集现象判断血型
A型 B型 AB 型 O型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皮肤与采血针 2. 标准抗AB血清不能混淆 平稳移动玻片 3.使用牙签时不可混用 4.凝集现象肉眼分辨不清时用低倍镜辨别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人类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2.滴加血清
在玻片A B两端分别滴加标准抗A 和抗B血 清各一滴。
A
B
标准抗A血清
标抗B血清
3.消毒采血 用无菌棉签蘸取消毒液,消毒左手无名指
指腹皮肤,用消毒采血针垂直刺入消毒皮肤 处取血各一滴分别涂于玻片的标准抗A血清 和标准抗B血清中,分别用牙签将其混匀。
血型鉴定教案
![血型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c8f7a8bcd126fff7050bd4.png)
教 法
实验
教
学
过
程
【基本原理】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外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镶嵌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来确定的,这种抗原或凝集原是由遗传决定的。抗体或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它与红细胞的不同抗原起反应,产生凝集,最后溶解,由于这种现象,临床上在输血前必须注意鉴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通常输血反应中大多数注意ABO血型系统。
课
后
小
节
【基本原理】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很多,实验常用沙利氏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的作用,使亚铁血红素变成高铁血红素,呈现较稳定的棕色。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求出每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克数。正常成年男子每100ml血液平均含14.4g,女子为13.1g。
教
学
过
程
【方法与步骤】1.血红蛋白计包括①标准比色架,架的两侧镶有两个棕色标准玻璃色柱。②血红蛋白稀释管,有方形也有圆形的。两侧有刻度,一侧以g为计数单位,对侧以百分率计,按我国情况,是以每100ml血液内含血红蛋白14.5g为100%。③20mm3血红蛋白吸管,还有玻璃棒、滴管。2.用滴管加0.1mol/L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10处。3.用刺血针刺破指尖采血,血滴宜大些。用血红蛋白吸管的尖端接触血滴,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4.用滤纸片或棉球擦净吸管口周围的血液,将吸管插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酸内,轻轻吹出血液至管底部,反复吸入并吹出稀释管内上层的盐酸,洗涤吸管多次,使吸管内的血液完全洗入稀释管内。摇匀或用小玻璃棒搅匀后,放置10min,使盐酸与血红蛋白充分作用。5.把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6.用滴管向稀释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每加一滴要搅拌),边滴边观察颜色,直至颜色与标准玻璃色柱相同为止。稀释管上液面的刻度读数即为每100ml血液血红蛋白的克数。7、Hb值通常以每100 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g/ml)。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12~15 g%,女子约:11~14 g%,男运动员不超过:17 g%,女运动员不超过:16 g%。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7dbe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c.png)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引言:一、实验室准备1.准备所需试剂和材料:血清抗体试剂(抗A、抗B和抗Rh)、实验室标本盒、玻璃杯、试管、乳胶管、离心机等。
2.验证试剂的有效性:每次使用前,检查试剂是否超过有效期,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确保试剂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选择合适的采血点:应选择适宜的静脉采血点,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
2.采血时注意:a)用干净的注射器为被测个体采集2-3mL的静脉血液;b)避免空气污染,在采血时小心移液,不得将血液弄洒或溅出。
3.血样处理:a)采集的血样应立即转移到试剂盒中的气管中进行轻轻搅拌,使血液与抗体试剂充分接触;b)观察血浆和抗体试剂的反应情况,注意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三、凝集反应和结果判定1.凝集反应:a)查看血浆与抗A和抗B试剂的反应,记录观察到的凝集和沉淀现象;b)将反应混合物在滴管上进行抖动和旋转观察,直到发觉无明显变化为止。
2.结果判定:a)凝集现象出现在与抗A试剂反应的血液中,可判定为A型血;b)凝集现象出现在与抗B试剂反应的血液中,可判定为B型血;c)凝集现象同时出现在与抗A和抗B试剂反应的血液中,可判定为AB型血;d)未出现凝集现象,即观察到的是均匀的液相,可判定为O型血。
四、Rh血型的鉴定1.取凝集反应呈阴性结果的血浆,加入抗Rh试剂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2.若出现凝集反应,可判定为Rh阳性;若未出现凝集反应,则判定为Rh阴性。
五、结果记录和报告1.根据观察到的凝集反应和结果判定,记录每个样本对应的血型结果。
2.将结果报告注明被测个体的姓名和样本编号,并送交有关部门或个人。
六、质量控制1.每次进行ABO血型鉴定前,进行试剂的质量控制,确保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以上所述为ABO血型鉴定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室准备、标本采集和处理、凝集反应和结果判定、Rh血型的鉴定、结果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等环节。
遵循本规程可确保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血型鉴定提供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一.玻片法(仅适用于正定型)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
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 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如不进行反定型试验可采集末梢血。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
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
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载玻片、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 操作步骤:
5.1用标记笔在载玻片上划分成A、B、D三个区域;
5.2在标记好的玻片上分别加1滴抗-A、抗-B和抗-D血型定型试剂;
5.3再各加1滴10%患者红细胞悬液(该红细胞悬液可以是盐水悬液,也可
以是悬浮于自身血浆或血清中的红细胞);
5.4用干净的搅拌棒将红细胞悬液和试剂充分混合,并把混合物均匀涂开,
使其覆盖大约直径20mm的面积;
5.5缓慢连倾斜摇动玻片1-2min,观察结果并记录。
6. 结果判定:
6.1凝集或发生溶血为阳性结果;
6.2细胞混匀2min后仍呈悬液状态的为阴性结果;
6.3对结果有怀疑,应用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重复实验。
二、纸板法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
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正定型。
A1细胞上含有A和A1抗原,B细胞上含有B抗原。
用已知的A、B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即反定型。
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 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可采集末梢血。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
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储存。
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血型鉴定专用纸板、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 操作步骤:
5.1取洁净五孔血型鉴定专用纸板,做好姓名标记;
5.2 按纸板标识向每孔中分别加入相应试剂抗A、抗B、抗D血清各1滴以及受检者血清各2滴;
5.3 各孔中分别加入受检者红细胞适量及相应所需3-5%A型、B型试剂红细胞(自制或商品化试剂)并搅匀,使其覆盖直径15-20mm的面积;
5.4 轻轻旋转摇晃混匀,直到形成均匀的细胞悬液或凝集块,边摇边观察;
5.5 3min以上记录结果。
记录观察到的凝集程度或溶血程度。
6. 结果判定:
6.1凝集或发生溶血为阳性结果;
6.2细胞混匀2min后仍呈悬液状态的为阴性结果;
6.3对结果有怀疑,应用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重复实验。
三、试管法
1 .原理:
1.1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可以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 型、B型、AB型和O型。
根据抗-A和抗-B抗体与对应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可以鉴定ABO血型正定型。
A1细胞上含有A和A1抗原,B细胞上含有B抗原。
用已知的A、B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抗体,即反定型。
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
1.2根据抗-D抗体与对应红细胞抗原的凝集反应,区分RhD阳性和RhD 阳性。
2 .标本采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如不进行反定型试验可采集末梢血。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
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储存。
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一次性试管、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5. 操作步骤:
5.1 ABO血型正定型试验
5.1.1 取两支洁净试管,做好标记,按试管标记向试管中加入抗-A、抗-B 血清各1滴;
5.1.2 向每管中各加入1滴3-5%被检红细胞盐水(血清或血浆)悬液;
5.1.3 轻轻混合试管内容物,1000g离心15s;
5.1.4 结果判断:将试管拿成锐角,缓慢倾斜,使液体通过细胞扣,当细胞不再附着在试管上时,继续缓慢地倾斜和振摇,直到形成均匀的细胞悬液或凝集块;
5.1.5 记录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凝集程度或溶血程度。
用ABO反定型实验进一步验证正定型结果。
5.2 ABO血型反定型试验
5.2.1 取两支洁净试管,做好标记,向每管中各加2滴被检血清(或血浆);
5.2.2 按试管标记向试管中加入3-5%A型、B型试剂红细胞各1滴;
5.2.3 轻轻混合试管内容物, 1000g离心15s;
5.2.4 结果判断:将试管拿成锐角,缓慢倾斜,使液体通过细胞扣,当细胞不再附着在试管上时,继续缓慢地倾斜和振摇,直到形成均匀的细胞悬液或凝集块;
5.2.5 记录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凝集程度或溶血程度。
与正定型结果进行相互验证;
5.2.6 如果反应较弱,可将试管于室温(或4℃)放置5~10min,以促进弱抗体的反应,再离心观察结果。
如果反应还是很弱可以增加血清(或血浆)滴数,最多到6滴以加强反应。
5.3 RhD血型鉴定试验
5.3.1 取一支洁净试管,做好标记,加入抗-D血清1滴;
5.3.2 向试管中加入1滴3-5%被检红细胞盐水(血清或血浆)悬液;
5.3.3 轻轻混合试管内容物,1000g离心15s;
5.3.4 结果判断:将试管拿成锐角,缓慢倾斜,使液体通过细胞扣,当细胞不再附着在试管上时,继续缓慢地倾斜和振摇,直到形成均匀的细胞悬液或凝集块;
5.3.5 记录结果:记录观察到的凝集程度或溶血程度。
6.1凝集或发生溶血为阳性结果;
6.2细胞混匀2min后仍呈悬液状态的为阴性结果。
四、微柱凝胶法
1.原理:
ABO/RhD卡的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A或B或D抗原,就会与对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颗粒中,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2 .标本采集及处理:
用EDTA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3000rpm,离心3-5min。
(婴幼儿及其他不便于真空管采血的患者,如不进行反定型试验可采集末梢血。
)
3. 标本运送与储存:
采集好的标本与申请单同期尽快(一般2小时内)送往输血科。
标本采集后和检测后,应置于2~8℃环境下储存。
检测后的标本应至少保存7天,以备结果查对。
4 .仪器与材料:
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单克隆抗体)、ABO\RhD血型检测卡(微柱凝胶)、、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一次性试管。
5. 操作步骤:
5.1将微住凝胶试剂卡做好患者姓名等标记;
5.2 将待检红细胞用低离子强度溶液稀释成0.5%-0.8%的悬浮液,加入标有-
A、-
B、-D(和对照)的微管中,各1滴(或50ul);
5.3用低离子溶液将反定型红细胞A1、B配成0.5%~0.8%浓度,分别加入对应的微孔A C、B C中,各1滴(或50μl)。
再分别加入患者血浆各1滴(或50μl);
5.4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2分钟900rpm, 3分钟1500rpm,取出肉眼判定结果。
6. 结果判定:
6.1阳性结果: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微住凝胶中形成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浮在凝胶表面或胶中,为阳性反应。
6.1 反应强度:特异性红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位于凝胶表面,为强阳性反应;复合物在凝胶中为弱阳性反应;愈靠近凝胶底部颗粒愈小,反应愈弱。
6.1 阴性结果:被检红细胞抗原无相应的抗体结合,不出现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红细胞沉于为主凝胶的底部。
附:
血型反应格局与结果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