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_水龙吟 教案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2. 词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掌握。

3. 作者生平背景及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 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词中的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词的内容。

3. 讲解:讲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5.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词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词的美。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豪放派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辛弃疾豪放派诗歌风格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辛弃疾的诗歌,感受其豪放派风格。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写一篇关于辛弃疾诗歌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内容、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和词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解释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教师分析诗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教师讲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读诗词,体会节奏和韵律。

(2)学生个别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6. 创作练习:(1)学生模仿辛弃疾的词风,创作一首小令。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7.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和重点。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诗;(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鉴赏;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相关资料:关于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全文,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作者和。

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诗意和诗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解析。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品读法: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分析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实例讲解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品读感悟:组织学生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5. 讲解示范: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6. 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诗词。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分析一首古诗词,体会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短文,阐述自己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内容:1. 介绍辛弃疾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3. 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活动设计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诗人创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的历史背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创作灵感和情感 表达。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赏心亭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和情节,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和感受。
定期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问 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不断 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背景知识
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 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文学成 就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以便更好 地理解诗词内涵。
相关诗词作品欣赏与比较
相关诗词作品欣赏
选取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题 或风格相近的诗词作品,进行欣赏和 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 养。
比较分析
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与其他相 关诗词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表 现手法、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异同,培 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背景。
词作内容
阐述词作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引 导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味和意境。
艺术特色
分析词作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提高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词作的基本 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相 关的文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词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 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的背景、意境、艺术手法等知识点,并 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全文。
教学方法运用
本次教学采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 验和感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二)能力目标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掌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难点: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景色和典故的深层意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语】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

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

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辛弃疾的词风,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教师讲解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诗词朗诵、书写和绘画等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和人文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全文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2 词义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2.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讲解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建康赏心亭的景象,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课文解析。

3.5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词朗诵、书写和绘画等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感受课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4.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诵情况。

4.3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背诵。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辛弃疾的生平介绍、词风的解析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3 实践活动材料:提供诗词朗诵、书写和绘画等实践活动的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文讲解与分析: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原文,体会辛弃疾的用词独特和意境深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 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解释诗歌的题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1. 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典故。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以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建康赏心亭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登上赏心亭。

3.2 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2.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1. 分组讨论诗歌的每一句,解释生词和典故。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4 欣赏与创作:1.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国事的忧虑。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1. 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2.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确保能够正确地记忆和理解诗歌。

4.2 学生内容分析的评价:1.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生词和典故的掌握。

2. 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释。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1. 诗歌文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3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3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辛弃疾《水龙吟》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水龙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写作背景: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

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二、补充注释: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三、赏析词文: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3.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

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了解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建康赏心亭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2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解释诗词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诗词导入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音韵美。

提问学生对诗词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3.2 诗词分析逐句解析诗词,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体验诗词中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检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情况。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4.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设计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观点。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和教案。

提供多媒体课件和详细的教学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5.2 相关诗词资料和参考书。

提供相关的诗词资料和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分享。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绘画、表演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诗词的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背诵诗词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素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诗词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3)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词解析:(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2)讲解关键词语和典故。

(3)揭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意境。

(2)引导学生想象和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3)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学资源1.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注释。

高二语文下册《水龙吟》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水龙吟》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知识教育⽬标: 1.了解⾟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能⼒培养⽬标: 1.了解作者⽣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知⼈论世的⽅法分析作品。

2.了解⾟弃疾词⼤量运⽤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的⼈格,强化⾃⼰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运⽤知⼈论世的⽅法分析作品,了解⾟弃疾词⼤量运⽤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导⼊新课 前⾯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柳永和苏轼的词。

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下前⾯的内容。

⼤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律和谐,美妙动听。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

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词:《念奴娇⾚壁怀古》是⾸豪壮的怀古词,《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这件⼩事,却表达出词⼈洒脱放达的⼈⽣态度。

相信同学们都⾮常喜欢这类词。

⼀提到豪放词,⼤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位豪放派的代表词⼈。

他是谁呢?(学⽣齐答:⾟弃疾)对,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的⾟弃疾。

(板书课题及作者:⽔龙吟登建康赏⼼亭⾟弃疾) (⼆)、作者简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弃疾的⼀些作品。

像“醉⾥挑灯看剑”“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等等。

那么对这些词的作者,⼤家⼜了解多少呢?有没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家讲⼀讲?好,xx同学你来给⼤家介绍⼀下⾟弃疾。

(学⽣答:⾟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的南宋词⼈。

他的词多是抒写爱国热情的,风格以豪放为主。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精选7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精选7篇)

辛弃疾《水龙吟》教案(精选7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二、教学设想: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1、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选择部分即可)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bull;登建康赏心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教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导⼊ 1、有些诗句,⼈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何⼈,却能将其熟记于⼼,并千古传诵。

下⾯,我们⼀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弃疾的名作《⽔龙吟登建康赏⼼亭》。

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知⼈论世 ⾟弃疾,南宋词⼈,字幼安,号稼轩,⼭东历城⼈。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因⽣长于⾦⼈占领区,⾃幼就决⼼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因此,他⼀⽣都在进⾏抗⾦御敌,统⼀中原的奋⽃。

⾃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战丧胆,⽢⼼纳贡求合。

⾝为“归正⼈”的⾟弃疾,因受到歧视⽽不被重⽤。

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由朗读、听⽼师读、抽读、译读 (学⽣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的朗读往往是建⽴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下⾯就请⼤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弃疾的这⾸词,相信⼤家⼀定读懂了⼀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分析词的上⽚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

上⽚中词⼈⽤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 —— 江⽉、⼭景、落⽇、断鸿、游⼦ 2、师:⼀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牵动了词⼈怎样的⼼绪呢? 教师提⽰:请⼤家抓住关键词 (学⽣讨论完成) (1)词⼈由⽔写到⼭,有⽆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是词⼈在赏⼼亭上看到的江景,⽔天⼀⾊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全文;(2)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4)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2)学会通过分析诗词意象、修辞手法来欣赏古典诗词;(3)培养阅读、思考、表达、倾听等多方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对诗词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词全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诗词鉴赏方法、修辞手法等;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理解题目的含义;(3)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阐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5. 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诗词内容,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小诗一首;(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成果;(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教学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品味语言对比阅读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同学们,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不平凡的经历也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板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出示学习目标:1、分析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两种方法。

2、反复诵读,深入文本,体悟本词独特的韵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诵读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领会体悟词作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独特的韵味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浅味、品味、深味。

(多媒体出示)这三个环节,一起去体味这首词的韵味。

(浅味,认知文本;品味,品鉴特色;深味,体悟韵味。

“浅味”环节主要通过预习和诵读,规范读音,疏通文义,整体把握诗歌感情基调,为进一步“品味”做铺垫。

“品味”环节主要是通过分析文本,鉴赏语言,总结感情,此环节还始终贯穿诵读原则,边分析,边诵读,两者相辅相成。

“深味”环节主要通过对比鉴赏,总结本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提炼古典诗歌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怀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具有雄才大略,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

实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其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140-1162年,沦陷及起义期;1162-1181年,南渡初期;1181-1203年,闲居时期;1203-1207年,晚年时期。

《宋史•辛弃疾传》卷四O一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幼年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赞常常向他灌输爱国思想。

辛弃疾少时便心系南宋,怀有爱国之情,立志推翻异族压迫,实现祖国统一。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1160年,二十一岁)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於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

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诏奖谕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

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

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

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

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久之,主管冲佑观。

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

召见,迁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弃疾为宪时,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

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

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

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

遂丐祠归。

庆元元年落职,四年,复主管冲佑观。

久之,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无使,四年,宁宗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寻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坐缪举,降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辞免。

进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

令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辞免。

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

赐对衣、金带,守龙图阁待制致仕,特赠四官。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

今此诏与仇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

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

”启之,乃赵方也。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故以“稼”名轩。

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

咸淳闲,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呜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名世。

有《稼轩词》,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为两宋之冠。

稼轩词中最值得人称道的是英雄词、爱国词。

辛弃疾充满爱国斗志,终生不忘恢复故土,其爱国词主要表现抗金生活、揭露主和派和统治者的苟且妥协、怀念故国,抒发词人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如《鹧鸪天•壮岁旌旗涌万夫》、《贺新郎•事无两样人心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等。

辛弃疾的这类词,大都使气逞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一些闲适词,即描写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

如《清平乐•村居》、《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但闲适非其所愿,因此,此类词又常常包含怨艾之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

除此而外,辛弃疾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远之词。

如《青玉案•元夕》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二、写作背景: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以中原义军将领的身份,由已沦陷的故乡山东投归南宋。

南渡后,辛弃疾没有立即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只是出任江阴签判,这是一个地方闲职,难有作为。

但他并不灰心,时刻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发展态势,并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乾道元年(1165年),主战派首领虞允文得到孝宗皇帝的重用,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

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后,辛弃疾以《美芹十论》上书宰相虞允文,极力主张以武力收复失地。

虞允文阅后,大加赞赏。

乾道四年(1168),29岁的辛弃疾迁调南宋重镇金陵,任建康通判。

正值英年的辛弃疾以为这次调迁能使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事实上,在他任职金陵的三年里,除了修建城垣、整治地方胜迹之外,别无所为。

乾道五年(1169)秋,辛弃疾相约几个志同道合的友人登临建康赏心亭,面对大好江山,想到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百感交集而作此词。

建康,又名金陵,即今江苏南京。

建康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它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金陵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丁晋公谓建。

”遗憾的是,这座美丽的赏心之亭,已不复存在。

三、词作内容:(一)上片写景抒情。

辛弃疾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情随景迁,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抒发出来。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江南一带古属楚地,故称。

此乃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

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意思是: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也就是苏轼词中“大江东去”的大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岑远目:即远目遥岑的倒文。

韩愈:“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岑:小而高的山。

目:望。

玉簪螺髻:比喻山。

韩愈:“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皮日休:“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玉簪:女子插在头发上用以绾发的上种饰物。

螺髻:梳成螺形的发髻。

此三句写山。

意思是:放眼望去,那一层层、一迭迭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可是这些都只能引起我对丧失国土的忧愁和愤恨。

“玉簪”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螺髻指古代妇女一种螺旋的发髻。

遥岑即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

这里,作者一方面极写远山的美丽,远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