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T10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T10钢热处理⼯艺及组织性能研究T10钢热处理⼯艺及组织性能研究任务书1.课题意义及⽬标学⽣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运⽤所学过的⾦属学及热处理等专业知识,了解T10钢的概况;熟悉钢T10的热处理⼯艺⽅法;认识T10钢热处理前后⾦相组织;找出热处理对T10钢组织和⼒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热处理⼯艺提⾼零件质量提供⼀定的理论依据。
2.主要任务(1)制定T10钢热处理⼯艺,进⾏热处理实验。
(2)制备⾦相试样,观察分析T10钢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
(3)测定T10钢热处理前后⼒学性能,包括硬度、冲击韧性等。
(4)分析热处理⼯艺、组织结构与⼒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5)撰写毕业论⽂。
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顺畅;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格式符合太原⼯业学院学位论⽂格式的统⼀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1] 王学前,贺毅. ⾼碳钢快速球化退⽕⼯艺的研究[J]. 热加⼯⼯艺,2002,(1):32-33.[2] 沈晓钧. ⼯具钢的热处理[J]. 铸锻热———热处理实践,1994,(2):4-17.[3] 崔忠圻,覃耀春.⾦属学与热处理[M]. 北京,机械⼯业出版社,2007:230-308.4.进度安排审核⼈:2014 年12 ⽉15 ⽇T10钢热处理⼯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退⽕态T10钢的热处理⼯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
通过观察经过不同预先热处理的退⽕态T10钢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测量其洛⽒硬度、冲击韧性等,分析了不同预先热处理的T10钢试样的组织性能和⼒学性能。
结果表明,正⽕+等温球化退⽕为退⽕态T10钢的最佳预先热处理⼯艺;不同预先热处理所得到的组织效果会遗传到最终的组织中;预先热处理为正⽕+普通球化退⽕和等温球化退⽕的退⽕态T10钢试样,经过⽔淬和低温回⽕后,发⽣了脆性转变。
关键词:T10钢,热处理,显微组织,⼒学性能Researching heat treatment process andmicrostructure properties of T10 steelAbstract: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udy is research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annealed T10 steel.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10 stee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dvance heat treatment were studied by inspecting microstructure of annealed T10 stee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dvance heat treatment and measuring the hardness and toughness of annealed T10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advanc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s normalizing+ isothermal spheroidizing annealing.it will be inherited in the final tissue that is the effect of the tissue obtained by different advance heat treatment.the brittle transition occurs in the annealed T10 steel sample of advance heat treatment is normalizing + ordinary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or isothermal spheroidizing annealing after water quenching and low temperature tempering.Keywords:T10 steel, 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I⽬录1前⾔ (1)1.1研究的⽬的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研究内容 (2)2试验过程 (3)2.1热处理试验 (3)2.1.1试验原理 (3)2.1.2试验过程 (9)2.2试样制备及显微组织观察 (15)2.2.1⾦相试样的制备 (15)2.2.2显微组织观察 (18)2.3 ⼒学性能测定 (19)2.3.1硬度测量 (19)2.3.2冲击韧性测量 (22)3 结果与分析 (26)3.1 显微组织分析 (26)3.2 ⼒学性能分析 (28)3.2.1 硬度分析 (28)3.2.2 冲击韧性分析 (29)4结论 (31)参考⽂献 (32)致谢 (34)I I1 前⾔1.1 研究⽬的及意义我国钢铁⾏业发展迅猛,但也不是⼀帆风顺的,它也⾯临着很多的挑战,需要不断地创新科技,不断地提⾼产品质量。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在机械制造、建筑结构、汽车工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处理方法,对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作用机制以及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的影响钢材的强度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通常以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来评估。
热处理对钢材的强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相变过程的影响热处理中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会引发钢材的相变,其中最常见的是奥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
奥氏体相变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而马氏体相变则会进一步提高钢材的强度。
因此,通过调控热处理中的相变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钢材的强度。
2. 残余应力的影响热处理会导致钢材产生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对钢材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恰当地控制热处理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和温度可以减小钢材中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
3. 晶粒尺寸的影响热处理会影响钢材的晶粒尺寸,从而影响其强度。
一般来说,细小的晶粒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因为细小的晶粒有更多的晶界,阻碍了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二、热处理对钢材的硬度的影响钢材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局部压痕的能力,一般通过洛氏硬度或布氏硬度来进行测量。
热处理对钢材的硬度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碳含量和晶界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控制钢材中的碳含量和晶界的形成情况,从而影响钢材的硬度。
较高的碳含量和较细小的晶界会使钢材更加硬化,因为碳在钢中溶解后可以增加固溶体的硬度。
同时,晶界的存在也可以阻碍位错的滑移,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硬度。
2. 冷却速率的影响在热处理中,冷却速率对钢材的硬度影响巨大。
当冷却速率较快时,钢材中会产生较多的马氏体,从而使钢材更加硬化。
因此,通过调节热处理中的冷却速率,可以有效地控制钢材的硬度。
三、热处理方法的选择根据钢材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正火、回火等。
热处理工艺制度对T10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
热处理工艺制度对T10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2 标题:j I a n g u n I v e r I t y金属材料综合实验热处理工艺制度对T1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内容1和T10钢概述目前,T8、T10和T12是常用的碳素工具钢,其中T10是最常用的T10钢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易获得的优点。
然而,淬透性低,耐磨性一般,淬火变形大。
由于钢中含有微量合金元素,抗回火性差,硬化层浅,所以承载能力有限。
虽然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但小截面工件的韧性不足,大截面工件有残留网状碳化物的倾向。
T10钢在淬火和加热过程中不会过热(通常高达800℃)。
淬火后,钢中有多余的不溶碳化物,T10钢比T8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但淬火变形收缩明显。
由于淬透性差,硬化层通常只有1.5 ~ 5毫米;一般来说,220 ~250℃回火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比较大,所以只适合制造尺寸小、形状简单、载荷小的模具。
2.T10钢c: 0.95 ~ 1.04 (t χ,χ:碳千分率)si:≤0.35 Mn:≤0.40s:≤0.020 p:≤0.030 Cr:允许残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Ni:允许残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适用于制造各种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高、有一定韧性、刃口锋利、无突发剧烈冲击振动的刀具,如车刀、刨床、钻头、丝锥、铰孔工具、螺旋模、铣刀手锯刀片、冷镦模、冲模、拉丝模、铝合金冷挤压模、纸冲裁模、塑料成型模、小尺寸冷刃切削模、冲孔模、低精度、形状简单的量具(如夹板等)。
),也可用作无大冲击的耐磨零件等。
2,实验原理为了研究T10钢退火、淬火和回火后的显微组织,有必要用铁-Fe3C 平衡相图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从加热和冷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由C曲线决定因此,对热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的研究通常是基于C曲线过冷奥氏体将根据不同的冷却条件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经历不同类型的转变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过冷奥氏体各种相变产物的显微组织不同。
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量优秀课件
洛氏硬度操作原理
a.测量原理及操作过程 洛氏硬度试验采用
1200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 球作为压头,在初试验力 F0及总试验力F1先后作用 下,将规定的压头压入试 样表面,保持一定的时间 后卸除主试验力Fl,在保 留初试验力F0下测量压痕 残余深度e。 100(或130)减去e值即 为洛氏硬度值。
b.计算公式:
根据洛氏硬度定义: 一个洛氏硬度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定义为0.002mm 的压痕深度残余增量。
HRKe e h2 h1
0.002mm
K 为常数,用钢球压头时为130;用金刚石压头时为100。
K为什么定义为130或100?
c.洛氏硬度标尺分类及选用原则
洛氏硬度计按照洛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定义设计,采用金刚石、φ1.588mm 和φ3.175mm钢球三种压头,采用60kg、100kg、150kg三种试验力。 GB/T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中扩展为HRA、HRB、HRC、HRD、 HRE、HRF、HRG、HRK、HRH九个标尺。
b.按照结构形式不同:还分为台式和携带式等。
图1-1直接加荷式硬度计
1-2杠杆式洛氏硬度计
图1-3 洛氏硬度计的外观图
便 携 式
特点是:其试验力的施加是通过螺杆和一个已校准的弹簧完成的;用 刻度表测量弹簧位移来确定试验力的大小;压痕深度的测量由精密螺 旋测微机构完成,硬度值的读取方式是透过放大镜读取鼓轮上的刻度 线。
式中:F—试验力,kgf; s——压痕表面积,mm h——压痕深度,mm2。
式中:D—球压头直径,mm; F——试验力,N; d——压痕平均直径,mm;
2洛氏硬度试验
洛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 金属洛氏硬度计是测量材料洛氏硬度的专用设备。 a.根据施加试验力的方式不同洛氏硬度计可分为: 1.直接加荷式硬度计 2.杠杆式硬度计 3. 还有弹簧加试验力及液压加试验力等形式的硬度计。
实验一 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料、状态、显微组织、腐蚀剂、放大倍数;
• 3、绘出对所观察的试样进行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
评级结果图;
• 3、绘出硬度与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关系曲线; • 4、根据成分特点,对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进
行系统分析。
实验一 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W18Cr4V 1280℃加热淬油, 560℃三次回火 4%硝酸酒精溶液 400× 亮白色块状为合金碳化物,暗黑色的基体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实验一 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W18Cr4V 1230℃加热淬油 4%硝酸酒精溶液 400× 淬火温度不足时,奥氏体的合金化不充分,淬火后晶粒细小,残留碳化物大 部分未溶入奥氏体,数量较多,故而硬度偏低HRC62~63,热硬性也差,所以刀 具在使用时容易磨损
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高速钢铸态组织4硝酸酒精溶液400莱氏体鱼骨状共晶体共析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锻造退火态4硝酸酒精溶液400索氏体碳化物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1280加热淬油4硝酸酒精溶液400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颗粒状的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原奥氏体晶界清晰可见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1280加热淬油560三次回火4硝酸酒精溶液400亮白色块状为合金碳化物暗黑色的基体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1230加热淬油4硝酸酒精溶液400淬火温度不足时奥氏体的合金化不充分淬火后晶粒细小残留碳化物大部分未溶入奥氏体数量较多故而硬度偏低hrc6263热硬性也差所以刀具在使用时容易磨损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淬火加回火过热4硝酸酒精溶液400大块状的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基体为回火马氏体黑色基体少量的一次碳化物使刀具产生变形甚至皱皮严重过热的高速钢刀具或工件其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并导致脆性增大故较精密的刀具不允许有过热组织实验一实验一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工艺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w18cr4v1370加热淬油过烧4硝酸酒精溶液400共晶莱氏体黑色共析组织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严重的过烧组织使刀具外形严重变形出现收缩和皱皮导致刀具报废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3.观察和研究碳素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4.了解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合理选择这三者的工艺规范,是热处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选择(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则加热至A C1+(30~50)℃,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2。
淬火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种:加热温度高于A C3时的淬火为完全淬火;加热温度在A C1和A C3(亚共析钢)或A C1和A CCm(过共析钢)之间是不完全淬火。
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
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高硬度。
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最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微观热处理T10钢
微观组织控制课程实验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班级:材控学号::一.实验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容是退火态T10钢的热处王里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
通过观察经过不同预先热处理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测量其洛氏硬度、冲击韧性等,分析了不同预先热处理的T10钢试样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正火+等温球化退火为退火态T10 钢的最佳预先热处理工艺; 不同预先热处理所得到的组织效果会遗传到最终的组织中; 预先热处理为正火+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经过水淬和低温回火后,发生了脆性转变。
T10钢的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通过对经过不同预备热处理的T10钢的微观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分析,探寻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同预先热处理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现在实际生产中的一般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实验方法T10钢的概述:目前常用的碳素工具钢有T8、T10、T12,其中T10用量最多。
T10钢优点是可加工性好,来源容易;但淬透性低、耐磨性一般、淬火变形大。
因钢中含合金元素微量,耐回火性差,硬化层浅,因而承载能力有限。
虽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小截面工件韧性不足,大截面工件有残存网状碳化物倾向。
T10钢在淬火加热(通常达800℃)时不致于过热,淬火后钢中有过剩未溶碳化物,所以比T8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但淬火变形收缩明显。
由于淬透性差,硬化层往往只有1.5~5mm;一般采用220~250℃回火时综合性能较佳。
热处理时变形比较大,故只适宜制造小尺寸、形状简单、受轻载荷的模具。
T10钢的成分:,X:碳的千分数)碳 C :0.95~1.04(TX硅 Si:≤0.35锰 Mn:≤0.40硫 S :≤0.020磷 P :≤0.030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0.2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热处理通常分为3步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
钢的热处理操作及硬度测试实验
钢的热处理操作和硬度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的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硬度)的影响3、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范围内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工艺。
2、退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30)°C(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20-30)°C(球化退火);冷却方式——炉冷;得到组织——接近平衡状态的珠光体组织。
3、正火:加热温度——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C,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C,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30-50)°C,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冷却方式——空冷;得到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即索氏体(冷却速度慢不会有马氏体,看双C曲线,空冷经过珠光体区,转变完全,不能发生贝氏体转变)。
4、淬火: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C,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C;冷却方式——水冷,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快冷;得到组织——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5、回火: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冷却到室温。
45钢低温回火——150°C -250°C (选200°C),组织回火马氏体,硬度约54-60HRC;中温回火——350°C -500°C (选400°C),组织回火屈氏体,硬度约40-48HRC;高温回火——500°C -650°C (选600°C),组织回火索氏体,硬度约25-35HRC。
冷却方式——空冷到50、60°C后用水冲一下。
6、20钢Ac1-735°C,Ac3-855°C,45钢Ac1-724°C,Ac3-780°C,T10 Ac1-730°C,Accm-800°C,T12 Ac1-730°C,Accm-820°C。
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实验报告篇一: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2解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材料成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3解显微镜观察金相的制样过程二、仪器材料箱式电炉(SX2-4-10、SX-4-10)、硬度测试仪(HR-150A)30钢、T10钢、砂轮(砂纸)三、实验过程1)、金相的制备将一小块金属材料用金相砂纸磨光后进行抛光,去除金相磨面由细磨所留下的细微磨痕及表面变形层,使磨面成为无划痕的光滑镜面,然后用侵蚀剂进行腐蚀,以使组织被显示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块金相样品。
2钢的热处理淬火和正火钢的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钢在770℃左右,30钢在 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 15 分钟;然后迅速在水中冷却,并不断搅拌。
将淬火后的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1中。
钢的正火: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以上,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步骤为:加热前先对试样进行硬度测定(为便于比较,一律用洛氏硬度测定)。
再将试样放入箱式电炉中,T10钢在770℃左右,30钢在860℃左右分别均匀加热15 分钟,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
将正火后的试样用砂轮磨平,并测出硬度值(HRC)填入表2中。
四、结果及讨论1为什么淬火处理后的硬度值比正火处理后的高?答:因为淬火冷却速度比正火冷却速度快,由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像可知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组织,而正火后得到的组织主要是珠光体。
马氏体比珠光体晶粒度细晶界面多,使得晶体的位错滑移阻力增大,从而硬度提高。
2、在相同的热处理状态下不同的材料成分对钢的硬度的影响?答:钢的硬度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45钢(T10钢)的硬度测量和热处理班级:实验人员:组长: 学号:组员:实验日期: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指导教师:T10钢淬火前后硬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后的回火工艺其温度的选择对钢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HR—150A型洛氏硬度试验机。
2.试样:Φ20×10mm 45钢和。
3.实验用的箱式电阻加热炉(附测温控温装置)。
4.冷却剂:水(使用温度约20℃)。
三、实验的相关原理和要求: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热加工的工艺方法,也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性能潜力的重要手段。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其中包括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
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其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淬火及回火等。
(一)钢的退火钢的退火通常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1或Ac3线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地随炉冷却。
此时,奥氏体在高温区发生分解,从而得到比较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一般中碳钢(如40、45钢)经退火后消除了残余应力,组织稳定,硬度较低(HB180~220)有利于下一步进行切削加工。
实验的材料为45#钢,退火工艺中其加热温度选择为A c3以上温度,此实验选择的温度为800ºC。
退火冷却方式:钢退火时,一般采用随炉冷却到600~550℃以下再出炉空冷。
(二)钢的淬火钢的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 c3(亚共析钢)或A c1(过共析钢)以上30~50ºC,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V冷>V临),以获得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马氏体组织。
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3.观察和研究碳素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4.了解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合理选择这三者的工艺规范,是热处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选择(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则加热至A C1+(30~50)℃,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2。
淬火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种:加热温度高于A C3时的淬火为完全淬火;加热温度在A C1和A C3(亚共析钢)或A C1和A CCm(过共析钢)之间是不完全淬火。
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
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高硬度。
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最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热处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热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金属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 退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金属内部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2. 正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大气中冷却,以获得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3. 淬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组织。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淬火应力,降低硬度,提高韧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箱式电炉、加热炉、金相显微镜、抛光机、洛氏硬度计、水浴锅、天平等。
2. 材料:45号钢、20CrMnTi钢、T10钢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退火实验(1)将45号钢加热至800℃,保温1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退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退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2. 实验二:正火实验(1)将20CrMnTi钢加热至900℃,保温1小时,然后在大气中冷却。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正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正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3. 实验三:淬火实验(1)将T10钢加热至850℃,保温1小时,然后迅速浸入水中冷却。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淬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淬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4. 实验四:回火实验(1)将淬火后的T10钢加热至200℃,保温1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回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回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锻后热处理温度对 TA10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锻后热处理温度对 TA10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锻后热处理温度对TA10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A10钛合金的晶粒逐渐变粗,晶界清晰度逐渐降低,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塑性逐渐增加。
最佳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此时TA10钛合金的晶粒尺寸适中,晶界清晰度较高,硬度和强度较高,塑性较好。
关键词:TA10钛合金;锻后热处理;温度;组织;性能正文:TA10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延展性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
锻造是TA10钛合金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可以有效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但锻造后的TA10钛合金晶粒较大,晶界不清晰,需要热处理来优化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本文对TA10钛合金进行了锻后热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实验中,TA10钛合金经过锻造后,分别在500℃、600℃、700℃、800℃、900℃的温度下进行了1小时的热处理。
热处理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等仪器测试了TA10钛合金的晶粒尺寸、晶界清晰度、硬度、强度和延展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A10钛合金的晶粒逐渐变粗,晶界清晰度逐渐降低。
当热处理温度超过700℃时,TA10钛合金的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但其塑性逐渐增加。
最佳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此时TA10钛合金的晶粒尺寸适中,晶界清晰度较高,硬度和强度较高,塑性较好。
此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TA10钛合金的组织结构中出现了致密的α相,这也是其硬度和强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锻后热处理温度对TA10钛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TA10钛合金的晶粒尺寸、晶界清晰度、硬度、强度和塑性等性能指标有明显的影响,最佳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600℃~700℃。
这些研究结果为TA10钛合金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量
图2 45钢的退火组织 钢的退火组织
45钢的正火组织 钢的正火组织
45钢在正常加热温度下油淬,得到的组织是马氏体(板 45钢在正常加热温度下油淬,得到的组织是马氏体( 钢在正常加热温度下油淬 条状和针状) 屈氏体(黑色网状) 少量上贝氏体( 条状和针状)+屈氏体(黑色网状)+少量上贝氏体(暗灰色 羽毛状),如图3所示。 ),如图 羽毛状),如图3所示。若在水中淬火可得到全部马氏体 板条状和针状),但由于马氏体很细小, ),但由于马氏体很细小 (板条状和针状),但由于马氏体很细小,在显微镜下不易 分清其形态特征,如图4所示。 分清其形态特征,如图4所示。
洛氏硬度计按照洛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定义设计,采用金刚石、φ1.588mm 和φ3.175mm钢球三种压头,采用60kg、100kg、150kg三种试验力。 GB/T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中扩展为HRA、HRB、HRC、HRD、 HRE、HRF、HRG、HRK、HRH九个标尺。
洛氏硬度标尺选用原则: 洛氏硬度标尺选用原则: 选用原则
b.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根据洛氏硬度定义: 一个洛氏硬度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定义为0.002mm 的压痕深度残余增量。
HR = K e
h2 h1 e= 0.002mm 0.002mm
K 为常数,用钢球压头时为130;用金刚石压头时为100。
K为什么定义为130或100?
c.洛氏硬度标尺分类及选用原则 洛氏硬度标尺分类及选用原则
面为使用的标尺。如50HRC
e.洛氏硬度检测特点及应用范围 洛氏硬度检测特点及应用范围
1.洛氏硬度检测操作简便,迅速,工作效率高。 2.由于使用检测力小,产生的压痕比布氏硬度检测的压痕小, 因而对制件表面没有明显的损伤。 3.由于使用金刚石压头和两种直径的钢球作为压头,有三种 检测力共计九中标尺,可以测量从较软到较硬材料的硬度, 使用范围广。4.再者有预检测力,所以试样表面轻微的不平 度对硬度值的影响比布氏、维氏小。 因此,适用于成批生产大量检测的机械、冶金热加工过程中 以及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特别适用于刃具、模具、量具、 工具等成品的检测。
试验一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
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工具钢热处理中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内在关系;2.通过实验,掌握材料的系统分析方法。
3.了解工具钢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常见组织。
二、实验原理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刀具,模具和量具。
所以要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等。
常用的工具钢有T10、9CrSi、Cr12MoV、W18Cr4V 等。
T10是普通碳素工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
9CrSi是低合金工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渗碳体。
Cr12MoV是模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块状碳化物渗碳体。
下面以高速钢为例,介绍其热处理工艺特点,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铸态的高速钢的显微组织黑色组织为δ共析相;白色组织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鱼骨状组织是共晶莱氏体。
铸态高速钢的显微组织中,碳化物粗大,且很不均匀,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反复锻造。
锻造后还须进行退火。
退火的目的:①消除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②为淬火组织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因为原组织为马氏体、屈氏体、或索氏体的高速钢,未经退火,淬火时可能引起萘状断口。
退火温度宜为860~880℃,加热时间为3~4小时左右,为了缩短退火时间,一般采用等温退火,即:860~880℃加热3~4小时,炉冷到700~750℃等温4~6小时。
锻造退火组织:在索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粗大的初生碳化物和较细的次生碳化物(碳化物呈白亮点)。
高速钢的淬火工艺的特点:主要是加热淬火温度高。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使碳和合金溶入奥氏体。
高速钢的淬火方法有油淬、分级、等温、空冷等。
以W18Cr4V 为例,淬火温度在1270℃~1290℃,淬火组织是由(60~70%)马氏体和(25~30%)残余奥氏体及接近10%的加热时未溶的碳化物组成,晶粒度9~10级。
硬度63~64HRC。
当淬火温度不足,在1240℃~1260℃时,碳化物大部分未溶入奥氏体,晶粒度为11~12级。
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影响
1、了解碳钢热处理操作。
2、研究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0钢
的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3、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
4、学会洛氏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概述 1、45和T10钢试样正火、淬火、回火操作,用洛氏硬度计测定 试样热处理后的硬度。 2、观察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三、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 完成并提交电子报告
碳钢不同热处理后组织形态观察
序号 钢种
处理状态
显微组织
1 45
760℃、水冷
M+F
2 45
860℃、空冷
S+F
3 45
860℃、油冷
M+T
4 45
860℃、水冷
M
5 45
860℃、水冷200℃回火
6 45
860℃、水冷400℃回火
7 45
860℃、水冷600℃回火
8 T10 900℃、空冷
9 T10 900℃、水冷
M回火 T回火 S回火 S+Fe3CⅡ网状 M+ A'
10 T10 780℃、水冷
M+Fe3C粒状+A'
11 T10 780℃、水冷200℃回火
M回火+Fe3C粒状+A'
12 T10 780℃、水冷400℃回火
T回火+Fe3C粒状
13 T10 780℃、水冷600℃回火 精选 S回火+Fe3C粒状
精选
3. 45钢 860℃加热-油冷 M+T
精选
1. 4. 45钢 860℃加热-水冷 M(混合型)
[低碳钢热处理]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
[低碳钢热处理]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篇一: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45钢和T10钢热处理实验一、实验仪器与试样1.试样:Ф20×18mm2. 箱式电阻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砂纸、水二、实验内容与步骤45钢1. 对热处理前的45钢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采用布氏硬度计对原始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不应有氧化皮及油污等。
本实验可用砂纸打磨后用丙酮清洗干净后进行测量。
2. 对45钢进行完全退火并测硬度加热温度45钢的完全退火是加热到Ac3以上30~50℃,即780+30~780+50,在810~830℃之间取一个温度值。
加热速度: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可以随炉升温,不控制加热速度。
保温时间一般碳素钢在温度800℃左右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以每毫米径确定保温时间按为20min。
冷却速度一般情况下碳钢的冷却速度为100~150℃/h。
本实验试样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可出炉空冷。
完全退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3. 对45钢进行正火并测硬度与上述完全退火工艺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冷却的时候,保温一段时间后将试样直接从炉中取出空冷。
T10钢1. 对热处理前的T10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采用布氏硬度计对原始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不应有氧化皮及油污等。
本实验可用砂纸打磨后用丙酮清洗干净后进行测量。
2. 对T10钢进行正火并测硬度加热温度T10钢的正火是加热到Acm以上30~50℃,即800+30~800+50,在830~850℃之间取一个温度值。
加热速度: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可以随炉升温,不控制加热速度。
保温时间一般碳素钢在温度800℃左右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以每毫米径确定保温时间按为20min。
冷却速度试样直接从炉中取出空冷。
正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成分 C Si Mn P S 含量1.026 %0.22%0.22%0.21%0.15%热处理制度对 T10 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试验一、试验目的1. 论述 T10 钢球化退火和 780℃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
2. 探究了转变原始组织和热处理工艺〔淬火温度〕对其的影响。
二、概述T10 钢是一种最常用的工模具钢,热处理后要求有高的硬度 59—65HRC 、强度、耐磨性及适当的韧性等;T10 钢ACm 为800℃,通常承受球化退火、Ac1+(30~50)℃淬火及 170℃~200℃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
通常认为这可使钢获得具有最正确协作的强度和韧性。
一些工厂的生产实践说明,T10 钢制冷变形模具使用寿命较低, 易消灭壁裂、崩刃和折断等,以致过早报废。
为此,我们探究改进T10 钢的热处理工艺。
三、试验步骤二 试验过程1.试验方法试验用 T10 钢的成分见表 1。
选用粒状珠光体及片状珠光体两种原始组织,前者试样仅用 780℃传统工艺淬火,而后者试样则用 740、780、840、900℃四种淬火温度,随后进展机械性能检测试验。
表 1 T10 钢的化学成分2. 试样的热处理2.1 预备热处理 2.2.1 正火T10 钢的 A Cm 为 800℃,正火温度约为 A Cm +30~50℃,故取 840℃。
用以下阅历公式计算加热时间:T aKD公式中T——加热时间,min;a——加热时间系数,min/mm,〔碳钢取0.8~1.2 min·mm-1〕;K——装炉修正系数;D——工件有效厚度,mm。
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工艺曲线见图1。
表2 正火工艺参数工艺正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min 冷却方式正火炉参数840 40 空冷箱式炉温度T/℃840℃550℃时间t/min图1 正火工艺曲线正火后组织图见图2图2 正火后组织〔×400〕2.1.2 球化退火T10 钢锻坯经10kw 箱式电炉等温球化退火,在770 ℃保温2 h,再冷到680℃,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
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
2015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5年4月10日45钢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摘要为探讨热处理工艺对45钢及T10的影响,本文对45钢与T10做了退火,正火,淬火以及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处理,观察金相组织,测量布氏硬度,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再相同热处理下含碳量是影响45与T10在金相组织形成,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发现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热处理,金相组织,硬度,45,T1045 steel T10 steel hea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Performance ComparisonAbstractTo explore the Heat Treatment on 45 Steel and T10, the paper made of 45 steel and T10 annealing, normalizing,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tempering temperature, temper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measuring cloth hardness, and then the data is systematically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content and then heat-treated at the same affect with T10 45 formed in th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differ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carbon content steel hardness, strength increases, lower ductility, toughness results.Keywords: 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45, T10目录绪论 (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实验方案 (2)1.2实验材料及设备 (2)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45钢与T10原始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 (5)2.2 45钢与T10在退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5)2.3 45钢与T10在正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6)2.4 45钢与T10在淬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5 45钢与T10在低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6 45钢与T10在中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2.7 45钢与T10在高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3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绪论人类的发展史是与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紧密联系着的,特别是在近代,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中更占有特殊重要的位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论述T10钢球化退火和780℃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
2.探索了改变原始组织和热处理工艺(淬火温度)对其的影响。
二、概述
T10钢是一种最常用的工模具钢,热处理后要求有高的硬度59—65HRC、强度、耐磨性及适当的韧性等;T10钢ACm为800℃,通常采用球化退火、Ac1+(30~50)℃淬火及170℃~200℃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
通常认为这可使钢获得具有最佳配合的强度和韧性。
一些工厂的生产实践表明,T10钢制冷变形模具使用寿命较低,易出现壁裂、崩刃和折断等,以致过早报废。
为此,我们探索改进T10钢的热处理工艺。
三、实验步骤
二实验过程
1.试验方法
试验用T10钢的成分见表1。
选用粒状珠光体及片状珠光体两种原始组织,前者试样仅用780℃传统工艺淬火,而后者试样则用740、780、840、900℃四种淬火温度,随后进行机械性能检测试验。
表1 T10钢的化学成分
2.试样的热处理
2.1预备热处理
2.2.1正火
T10钢的A Cm为800℃,正火温度约为A Cm +30~50℃,故取840℃。
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
T
aKD
公式中T——加热时间,min;
a——加热时间系数,min/mm,(碳钢取0.8~1.2 min·mm-1);
K——装炉修正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mm。
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工艺曲线见图1。
表2 正火工艺参数
时间t/min
图1 正火工艺曲线
正火后组织图见图2
图2 正火后组织(×400) 2.1.2球化退火
T10钢锻坯经10kw 箱式电炉等温球化退火,在770 ℃保温2 h ,再冷到680℃,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
机械加工后的机械性能、淬透性及金相试样,一部分按传统工艺热处理,以作对比。
球化退火工艺参数见表2。
球化退火工艺曲线见图3。
时间t/min
770℃
温度T/℃ 680℃
图3球化退火工艺曲线
球化退火后组织如图4所示
图4 等温球化退火后组织(×400)
2.2最终热处理
所有试样在箱式炉内进行最后热处理,等温球化退火试样淬火加热780℃,正火试样淬火加热分别为740、780、840、900℃保温,用水淬火,200℃回火,然后磨加工到规定尺寸。
每种工艺每个试验都取4个试样的平均值。
最终热处理工艺参数见表3。
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淬火加热时间:
T
aKD
公式中T——加热时间,min;
a——加热时间系数,min/mm;碳钢取0.8~1.2 min·mm-1
K——装炉修正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mm。
表3 T10钢最终热处理工艺规范
片状珠光体在淬火后组织如图图5
740℃淬火(×400)
780℃淬火(×400)
840℃淬火(×400)
900℃淬火(×400)
图5 片状珠光体在淬火后组织粒状珠光体淬火后组织如图6
780℃淬火(×400)
图6 粒状珠光体淬火后组织
3.性能试验方法
检测各零件的硬度及观察各个显微组织,在HR150—A型洛氏硬度计上测定其硬度值,在XJL—02 型金相显微镜上拍摄显微组织照片及测晶粒度。
其它机械性能试样断后也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测了试样心部硬度。
淬火后硬度、晶粒度和组织检测结果见表5。
三结果分析
1 组织分析
改变T10钢原始组织及奥氏体化温度,导致了马氏体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1)当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在740℃、780℃加热未完全奥氏体化,奥氏体含碳量不高,得到细针状、细小板条状马氏体;在840℃、900℃淬火后,碳完全融入奥氏体中,得到针状马氏体,且由于温度升高,得到的组织较740℃、780℃淬火后组织粗大;900℃在淬火时,温度过高,奥氏体晶粒粗大,晶界过热,所以淬火后晶粒更加粗大,晶界出现弱化现象,如图5。
(2)当原始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时,780℃淬火后的马氏体形态为针状马氏体,其
组织较均匀,如图6。
4.2硬度分析
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加,使硬度值有所增加,故740℃、780℃、840℃的硬度逐渐增加;900℃加热,Ar晶粒粗大淬火后得到组织硬度反而降低。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与传统球化退火工艺相比,片状珠光体淬火得到的组织硬度与其不同,在与传统工艺相同淬火温度得到的组织,硬度较传统工艺稍小,但在840℃下可得到硬度更大的组织。
随温度增加,片状珠光体组织淬火后硬度逐渐增加,在840℃淬火时硬度达到最大,在900℃淬火会因为组织过于粗大而使硬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