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建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商丘古城门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今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 “ 壮悔堂 ” 招引着八方的游客。还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结构
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这93条街,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俯瞰全城,如棋盘状。建筑多为走马门楼和四合院建筑群。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几位侍郎、巡抚、吏卒、总兵、著名文人,
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颇多。原有的水井、厕所为梅花形状,布局合理。南门两侧建有两个水门,将水排进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城南河面较宽,南北500多米,东西1300多米,水下叠压着汉朝与唐朝的睢阳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旧址。护城大堤距城墙约500米,周长9公里,基宽20米,顶宽13米,高3.3米。现存商丘古城已480多年,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商丘古城叠压着元归德府城、宋南京城、唐汉睢阳城、西周宋国都等几座城池,为了古城的长久存在,不得不考虑黄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的造访(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500余次,其中在16世纪,平均4、5年就要发生一次).商丘古城现在的格局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这与世界遗产标志的外圆内方基本一致。 据载,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
名人典故
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河南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终成大器后,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亲病逝后,他在家居丧,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这座书院,还培育出了被誉为“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
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侯方域便是这部名戏的主人公之一。 侯方域,河南归德府人士。历代簪缨,累朝世胄,祖为太常,父居司徒。”侯家确实是归德城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曾担任太常寺卿,父亲是户部尚书,叔父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崇祯末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22岁的侯方域到南京应试,当时他的文名已经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积极参加复社的活动,与陈贞慧等人被誉为“匡扶天下正义”的四公子,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
这段故事太有名了,所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结局和个人归宿后来有了很多的“版本”。最凄凉的说法是:李香君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后不知所终。最美好的说法是:侯方域和李香君历尽劫难终相逢,两人携手回到归德城,后来白头到老。 但在归德古城,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局却另有说法。南京被清兵攻占,李香君与侯方域脱难后,回到归德城侯府。香君更名换姓住在了翡翠楼(又名香君楼),相亲相爱如壮悔堂内今日的塑像。
35岁的侯方域忆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感叹平生可悔者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两年后,侯方域因郁郁寡欢、心情郁闷而病逝。 整个归德古城规划严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朴,举世罕见,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民间活动
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 "台会 " ,老百姓又称其为 " 朝台" 。它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台会设有总会,各地设有分会,朝台时由分会会首到总会先行报到,然后由总会安排朝拜时间,按次序进行朝拜。各分会朝拜时,仅随朝台进香队伍奏乐的唢呐吹奏者就有百余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纷呈,是一种各地民俗大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观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
相者不计其数,每天到会人数达十多万人。台会上,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独杆轿、拉秦桧、武术、龙灯等等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尽显民间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其叫卖声也是各色腔调,此声盖过彼声。朝台的人们大多要买上一两件给孩子作为过年喜庆之物,让其尽兴玩耍,以增添喜庆和吉利气氛。庙会之上还有人另辟场地斗鸡、斗狗、斗羊、斗蟋蟀,或进行赛牛和逮猪比赛,非常热闹有趣。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 火龙舞 " (亦名滚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火是火神功绩的体现,火龙与青龙相对起舞,二龙戏珠,百般花样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气氛。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与别处不同。 在商丘,除火神台会以外,还有 “ 白云寺庙会 ” 、 “芒砀山庙会” 、 “ 玉皇庙会 ” , “ 伊尹墓庙会 ” 和 “ 木兰庙会 ” 等。
民间艺术
商丘的戏曲文化也是十分独特的。在商丘戏曲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是豫剧,如果在商丘城镇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里,在耳边回响的始终是那大腔大调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听起河南梆子来,是那样的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所以,有人说,河南梆子就像 “ 海洛因 ” 一样,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会怎么过。 早在北宋时期,城南五里的汴河边便出现了河市乐和 " 撂地 " 演出的艺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场所 “ 照碧堂 ” ,日夜都有戏曲演出。 清乾隆年间,梆子戏传入商丘。由于受民风民俗、语言及乡土艺术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东路梆子 "—— 豫剧豫东调。豫剧豫东调曲调高亢、激越。女声唱腔明快、花俏,男声唱腔粗犷、大气、豪放,集中体现了商丘人坦荡、直率的性格。除豫剧外,在商丘这快土地上广泛流行并大行其道的还有二夹弦、曲剧、四平调曲子戏、大油梆、落子戏、评词、琴书、坠子、大鼓、大铙、武老二、京韵大鼓等。 四平调是在商丘诞生、商丘所独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听到的地方戏,是文化和戏曲 “ 特产 ” 。四平调根据花鼓男女艺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调四平八稳的特点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调式 " ,借四平八稳之意,依 " 平调 " 之称,各取一字
定名为 " 四平调 "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陈三两爬堂》等。 商丘的民间舞蹈。目前仍在商丘民间流传的一些民间舞蹈,实际上是由远古时期部落聚会、祭祀仪式沿袭下来的一些 “ 肢体语言 ” 。如今这些民间舞蹈已不仅仅是人们的娱乐形式而更具有 “ 文化活化石 ” 的价值。让人惊叹的是,四、五千年前这些舞蹈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并发挥过它们的作用;四、五千年后,这些民间舞蹈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仍在表现和丰富着今天人们的生活 —— 四、五千年的时空竟然就在那一举手、一投足之间。 商丘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民间舞蹈有三十多种,如龙灯、高跷、舞狮、旱船、竹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伞、顶灯、独杆轿、顶塔、抬花轿、扑蝶舞、肘歌、串果园、鬼会、锔缸舞、小车舞、拉驴、挑花篮、秧歌舞、霸王鞭、挑经舞、大头和尚戏翠翠等等,极具地方色彩。高跷、竹马、旱船、火老虎、龙灯舞、拉驴等形体动作夸张大气、妙趣横生。小车舞、锔缸舞、挑花蓝等优雅风趣,有说有唱,诙谐幽默。鬼会、大头和尚戏翠翠等寄托人们的强烈爱憎,表演中揉进不少武术和杂技艺术,多人同时作舞又各有独特造型。挑经舞历史传说色彩浓郁,情节诱人。鬼会又叫 " 大班舞 " ,其中人物皆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群众欢迎。小车舞以活报剧的形式鞭挞丑恶,浓厚的民间情趣令人捧腹。锔缸舞以当地民间生活为题材,有浑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让人百看不厌。
民间工艺
商丘的民间工艺。商丘人心灵手巧,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如剪纸、刺绣、编织、石刻、木刻、泥塑、面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辈出。 商丘剪纸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剪纸风格迥异。河南的剪纸发展为豫东、豫西两大流派。豫西剪纸多为传统剪纸。豫东剪纸多取材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民风民情,汲取皮影、泥塑、木偶、刺绣、民间印染传统工艺的营养。商丘市夏邑县火店乡马庄村的剪纸艺人邹素云,因剪龙闻名海内外,被誉为 " 中华龙女 " 。她以纯朴的感情将心中之龙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她的剪纸构图新颖,剪法娴熟、不勾、不描、随心所欲,一剪而成。 1995 年 5 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她的剪龙作为世妇会礼品在北京展出,引起轰动。她剪的龙,长的达 56 米,小的不足一厘米,或卧、或飞、或盘、或戏、或扶摇九天,或腾越大海,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在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展出,备受称赞。 商丘手锈 商丘
手锈分刺绣、彩绣、平绣、勒绣、刁平绣等。自古以来,商丘人民就有植桑养蚕、织帛绣花的传统。因古有宋国、宋州、宋城之称,故商丘手绣亦称 “ 宋绣 ” 。北宋时,宋绣曾风靡汴梁。抽纱刺绣产品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主要产品有生丝台布、刁平绣、棒锤花边、归德花边、万丝绸被面、富丽丝台布、礼拜帽、勾针衣、床罩及各种装饰品。 丝织挂毯 丝织挂毯是以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用手工拴结编织的工艺品。丝毯织成后,经过片剪,花纹清晰,丰满秀丽,光泽性好,富有立体感。毯面上的图案像浮雕一样鲜明突出,历经百年不变质。商丘的丝织挂毯,早在 1930 年的旧金山国际博览会上,就以 “ 做工精细,技艺超群,品质优良、式样美观、经久耐用 ” 的特色一举成名。 宋州柳编 宋州柳编始于宋代。宋州柳编所用柳条枝均匀细长,坚韧洁白,适于制作各种日常用具和工艺果篮、屏风、壁篮、野餐篮、毛巾篮、航空箱、婚礼箱、座椅、书架等。宋州柳编制品工艺讲究,古朴天然,能洗涤,不变形,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通票包含以下景点:北城门楼、 壮悔堂、侯氏故居、穆氏四合院、南城门楼、永乐园、张巡祠、八关斋、应天书院、阏伯台、商祖祠、燧皇陵、文庙
穆氏四合院景点介绍
明末清初商丘古城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家。清末民初,商丘人做官的少了,但大主依然不少,于是便出现了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户。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户之一穆氏故居。
穆氏即穆炳坛家,兄弟八人未做官,有田百顷。穆氏四合院原有房舍80余间,是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中宅院正堂五间,进深三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的硬山式建筑。前有过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形成一个方正的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后楼四合院建筑与此雷同,只不过正常为楼房。商丘古城内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尚有20余处,虽有雷同,但又各具特色。
在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床,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红木床。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其薄如纸,堪称珍贵
文物,更令专家们叹为观止。这张床清光绪年间曾流落到进士蔡同春家,20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穆氏四合院。
八关斋景点介绍
八关斋位于古城南门外城郭南侧,古宋河北岸。“八关斋”是佛教用语,全称“八关斋戒”,即佛教在家男女于一昼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唐时,史朝义率叛军围攻睢阳,河南节度使田神功前来救援,打退了叛军,后来,田神功有病月余才好。唐大历七年(772),宋州刺史徐向及富豪乡绅、黎民百姓为了报答田神功的救援大恩,在城南开元寺设八关斋会,祈祷佛祖保佑田神功免病去灾。六十四岁的颜真卿撰写了九百多字的《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来纪念这一盛事。碑高2.9米、八愣石幢,每面宽0.5米左右,外建八角亭。
《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晚年的成熟之作。碑文兼用篆隶笔意,体方笔圆,端庄雄伟,被誉为颜书中的精品和神品。
阏伯台景点介绍
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太岁星如果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午出现,叫“阏逢”。卯时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单阏”和“阏逢”比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之间的关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就在他生前观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现存阏伯台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夯土筑成。层层夯土中夹杂不少汉代的瓦片与陶片,可能是汉代所筑。原来的阏伯台因黄河泥沙多次淤积,隐于现存台下。
阏伯台下的土丘即阏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来。阏伯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更显得高大突兀。此台为古代商丘都城一带的最高点,再加之古人认为阏伯台的精气上应商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阏伯台看作是商丘的象征。
阏伯台上现有阏伯庙,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殿宇飞檐走兽,金壁辉煌,为典烈的民族建筑风格。明清以来,几经修葺。1981年又重修。每年五月初七方圆数百里的民众前往朝拜,谓之“朝台”,至二月初二方止。朝台赶会者每天多达数万人。
侯恂故居景点介绍
侯恂故居座落在商丘古城旅游区内,西邻中山大街,南靠刘隅首街,隔街与壮悔堂相望。
侯恂故居是明代建筑,现存有堂楼一座,面阔3间,上下两层。堂屋一座
,面阔3间,厢房3座,面阔3间。均为青砖灰瓦,雕花门窗,硬山式建筑。
侯恂,字若谷,号六真。是《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之父。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他文武全才,一生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举荐史可法、袁崇焕等名臣。他刚直不阿,被誉为“东林党党魁”。明朝灭亡誓不降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自江南回到商丘故里,筑南园而居之,足不入城十四年,享年70岁。
燧皇陵景点介绍
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园,是上古时期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园,位于商丘古城西南三里处。据《归德府志》、《韩非子》、《左传》、《三皇五帝时代》等典籍记载:“燧皇陵在阏伯台西北”。据专家考证,燧人氏为天下第一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燧人氏立方牙、观天象,确立了中华第一姓——“风姓”,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历法,确立了商丘为天地之中,在商丘建立了中华第一都。由于他贡献巨大,被后人尊为“天皇”,位列“三皇”之首。
商丘是火的诞生地,历史上多次在此取火,1992年4月12日,国际旅游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点火仪式在这里举行;1992年9月18日,河南省七运会在此取火;2003年12月19日,“信用河南圣火”在此点燃;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与北京、南京并列为全国十运会三个取火点之一,2005年7月15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国际乒坛名将邓亚萍、全国劳动模范,永煤集团总经理陈雪枫在此共同点燃了“华夏文明之火”。
张巡祠景点介绍
张巡祠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
这座大殿建于1990年,占地4.07万平方米,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00米,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祠堂宏伟壮观,庄严肃穆。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仿唐式建筑。张巡(709-757),河南人,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第三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史叛军13万由尹子奇率领攻打睢阳城,当时的睢阳城是南北交通要塞,军事咽喉之地。叛军企图踏平睢阳,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在这危急存亡关键时刻,张巡挺身而出,率领仅有的6800名将士抵抗13万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睢阳保卫战。最后虽然由于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失败,但它却有力地遏制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唐朝大诗人韩愈在评价睢阳保卫战时就说“无睢阳即无
江淮,无睢阳即无大唐”,可见其重要性,文天祥的“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明万古香”的诗句更是流传千古。
由于张巡坚守睢阳有功,他死后,朝廷诏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宋朝大观(1107-1110)年间,赐爵候,谥忠烈。张巡、许远历来受人尊敬,自唐代以来,睢阳人民多次建庙、祠纪念二人的功绩。江浙及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张巡庙1千多座。
应天书院景点介绍
应天书院是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其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书院之首。所以,《宋史》云:“北宋兴学,始于商丘”。1998年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式。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旧城州治之东,在北宋时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万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达五六十人。
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1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1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才得以大的扩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撰文并刻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归德府文庙
大殿座落在古城旅游区内,南靠中山大街,隔街与穆氏四合院相望。西与明伦堂陛邻。
大成殿,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原有大殿、棂星门、照壁、泮池、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东西庑、启圣祠、教谕宅和训导宅。现仅存大殿和泮池。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9脊6兽,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顶,单檐歇山,浮雕龙凤大脊,正中饰一宝瓶。两端置鸱吻,垂戗脊下均有兽形浮雕,檐下无斗拱,四周平出耍头承托檐部。耍头间开方窗,四角四根托角梁,浮雕斜撑,房顶由32根胸围1米的明柱擎起。柱下有1米高的鼓形柱础,整座建筑高大雄伟,造型别致。
泮池:在大殿前,距大殿20米。半圆形,原中间有一座小桥。每逢重大祭日,官员和有功名者从桥经过,无功名者从桥两边通过,可以说它是一个等级标志。
据《商丘县志》记载,大殿始建于元代初年,为3间,延佑四年
(1317年)增为5间,明弘治年间知州张玺重建为7间,后历代重修。
壮悔堂景点介绍
壮悔堂位于商丘古城内,为明末才子侯方域壮年著书处,是一座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园柱浮雕龙凤,通体显现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
艺术。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寺卿,父侯恂为明末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为明南京国子监祭酒。侯执蒲、侯恂、侯恪都是当时进步的东林党党魁,与魏忠贤的阉党势不两立。
侯方域受其先辈的教育和影响,参加了爱国团体复社,与阉党余孽阮大铖展开了积极的斗争。秦淮名艳李香君对他倾心相爱,并支持他指点江山、抨击时政。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被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编成名剧《桃花扇》。
明朝灭亡后,三十五岁的侯方域回到商丘老家,回想起自己遭遇坎坷,事业一事无成,悔恨不已,于是建造了壮悔堂,致力于研究学问,创作诗文。在这里,他完成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流传于世。三十七岁时,因悲愤国事和思念香君,不幸染病身亡。李香君,苏州人。明朝末年,她与董小宛、陈园园、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她与南明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一见倾心,至死相爱。她支持侯方域抨击阉党全孽的政治斗争,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操。侯方域回到归德后,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楼上。因出身低贱,香君被赶到距城7公里的候氏庄园(今李姬园)居住。
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终于含恨而死。侯方域为香君立一石碑,上书“李香君之墓”五个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的小字。碑前有一石桌,供祭奠之用。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侯方域经常坐在愧石礅上,忧思爱妾,久久不去。
2005年,睢阳区政府投资制作了三组共12个蜡像,有侯方域和常氏夫人、香君拂琴、雪苑论事等场景,个个真人大小,栩栩如生。还有从民间收集的近百余件古式家具、陶瓷器具陈列其间,极大的丰富了景点的内涵。近期重修了侯方域父亲、明代户部尚书侯恂的故居,又从民间征集了大批珍贵古物充实其间。
商祖祠景点介绍
商祖祠的第一道门是“商祖门”,又名“三商之门”。它是三个变形甲骨文“商”字所组成。所谓“三商”,有“大三商”和“小三商”。大三商即玄鸟生商、王亥经商、成汤都商。小三商即商人、商品、商业。商丘是三商发源地,三商之门象征商丘是商部落的肇兴地
、商业的发源地、商朝的建都地。门上三只腾空玄鸟,寓意商人在腾飞,商业在腾飞,商丘也在腾飞。
(至富商大道前)
诸位所看到的这条大道叫“富商大道”。富商大道宽9米,长198米,其中币道宽5米,由古田青石刻制的夏商周至元明清各朝代钱币铺成,共19组,260余种,4600余枚,堪称中华古钱币的一部通史,又是一部古文字演变史。每组以诗的形式,高度概括了每个朝代的钱币特色。“富商大道”其寓意是不仅富商人,而且富商丘。
(至金蟾和商海前)
这对石刻叫金蟾,是月宫中的神物。因月属阴,故将金蟾置于商海之南。金蟾是金钱的谐音,是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您看,它身上驮得是钱,咀中衔得是钱,身上还背着憨态可掬的小金蟾。俗话说摸摸金蟾的头,吃喝不发愁,摸摸金蟾的腚,一辈子不生病。您能抚摸一下它,定会给您带来好运。
诸位看到的这个大水池叫商海。商海是由两个元宝型的水池联结而成,长百米,宽 30余米,深 1.5 米,面积3000多平方米。富商桥两侧各有一驮元宝的石刻神龟,活灵活现,时刻笑迎八方游客。
诸位所看到的两对石柱,前一对叫商旺门,后一对叫商德门。商祖祠的第一道门是商祖门。商旺门是商祖祠的第二道门。由古田青刻制而成。柱高7.2米,直径0.8 米,柱头呈火炬型,寓意着商人的事业红红火火,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柱头下伸展的两翼,象征玄鸟之两翼,寓意商人在腾飞,商业在腾飞,商丘也在腾飞。翼下洪流,寓意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柱身由中国古币、金蟾、貔貅和中国印图案组成。古朴典雅,构思巧妙,造型别致,独具风格。
商德门是商祖祠的第三道门。柱高、粗细同商旺门。但它的柱头和柱身图案造型又别于商旺门。柱头为玄鸟生商图案,二柱头阴阳两侧各有“诚信”、“仁义”二字,寓意商人要有商德,“诚信”和“仁义”便是经商宗旨,是商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王亥的经商之道便是“诚信”、“仁义”,并昭示后人也要信奉和遵守此商德。柱身由王亥功绩图和中国印图案所组成,人物形象逼真,动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商德门两侧矗立的两枚大货币,西侧的叫布币,东侧的叫“大观通宝”。
布币的形制是仿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商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币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 此币高6.6米,厚0.5米,重4吨。“宅阳”二字为春秋时地名,魏邑,在今河南郑州市北。
“大观通宝”钱为北宋徽宗大观年间铸造,瘦金体钱文由北宋皇帝、著名书画家宋徽宗赵佶所书。此币高6.6米,厚0.5米,重4.5
吨,堪称世界之最。
诸位所看到的这个广场,叫“万商广场”。万商广场呈正方形,面积8100平方米,可容纳万人集会。它由天然红砂石铺成,上刻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历代名家书写的“商”字19770个。其寓意是万商云集,一心归商。
拜台上的这尊高大的铜像是王亥像。王亥,姓子,名亥,又名振,因首尊为王,故被誉为王亥或亥王。他是阏伯的六世孙,商汤的七世祖。像高9.5米,重达5吨,由锻铜锻造而成。王亥魁梧高大,英俊潇洒;既有王者气度,又有商祖风范。他驯牛造车,以物易物,肇始经商,故被誉为“华商始祖”。
王亥像两侧的桥为风雨桥,风雨桥下的水与万商广场和商海的水全部贯通。它不仅为商祖祠增添了灵气,而且寓意财源不断,似水长流。
过三商桥,便是阙门。阙门,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是作为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诸侯用两阙,帝王用三阙,因成汤为帝王,故用三阙。
进阙门,迎面便是照壁,照壁前后各一幅巨幅陶瓷壁画,一幅是王亥率队待发图,一幅是王亥经商交易图。国面原作是著名画家曹天舒先生所画,景德镇市支点陶瓷壁画有限公司在原画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度创作。画面展示了王亥富国经商的雄心壮志和以物易物的热烈场景。人物逼真,形象生动,大气磅礴,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所走的是“三商大道”。三商大道是用古田青以浮雕的形式而展示成汤、王亥和阏伯三位伟人的丰功伟绩。成汤的浮雕画面有?成汤助耕?、?葛伯仇饷?、?汤伐葛伯?、?赶织绣裳?、?成汤灭夏?、?成汤都商?、?桑林祈雨?、?网开三面?、?以仁治国?;王亥的浮雕画面有?放牧?、?驯牛?、?造车?、?制陶?、?远征?、?交易?等;阏伯的浮雕画面有?玄鸟生商?、?阏伯观星?、?掌管教化?等。浮雕下均配有四句诗,以诠释浮雕的内容。
王亥殿前的两通巨碑是商德碑。商德碑高5.4米,二龙戏珠碑帽,赑屃座,是优质古田青刻制而成。二碑左右分立,碑阳分别阴刻“诚信”、“仁义”小篆,并各附有四句诗,是对“诚信”和“仁义”的诠释。“诚信”碑阴刻有?三商颂?;“仁义”碑阴刻有?商颂?。商德碑是对商祖王亥商德的颂德碑,也是昭示后人尊奉王亥商德的昭示碑和警戒碑。它时刻提醒人们经商要有商德,要象王亥那样终生恪守“诚信”和“仁义”的商业道德规范。
诸位所看到的这座巍巍壮观的大殿叫商祖殿,又名王亥殿。仿汉建筑,高16米,深16.8米,面阔7间。王亥(前1854——前1803),姓子,名亥,又名
振,商丘人。夏朝诸侯国商国第七代诸侯王。契(阏伯)六世孙,商汤七世祖。
王亥首先发明牛车而驯牛,供人使役;并率队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各诸侯国以物易物。由于重商德,讲诚信,行仁义,故深受诸侯国臣民所爱戴,亲切地称他们为“商人”。“商人”这一名词便源于此,一直沿袭至今。
因王亥有功于殷商,故在甲骨卜辞中不仅被奉为“高祖”,而且首尊为“王”,被誉为“王亥”或“亥王”,受到隆重地祭礼,一次用牛多达三百头,又因肇始经商,造福人类,深受后人崇拜,而被奉为“华商始祖”,商丘亦被誉为“华商之都”。
商祖殿西侧的大殿名“财神殿”。财神殿是为文财神比干所建,仿汉建筑。高9.8米,深10.8米,面阔3间。比干,纣王叔父,曾任少师(丞相)。?韩诗外传?记载:“纣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见过即谏,不用即死,忠之至也”。遂谏,三日不去朝,纣囚杀之。”比干精忠报国,为民死谏的大无畏精神为历代所尊崇,并奉比干为招财进宝的文财神。
逢年过节,我国各地都有“迎财神、”“敬财神”的风俗。尤其是春节过年时,敬财神都是用饺子(扁食)供祭。敬罢财神后,饺子被奉为财神赐予的“元宝”,吃后可“财运亨通”、“金玉满堂”。
商祖殿东侧的大殿名“关帝殿”。关帝殿是为武财神关羽所建。仿汉建筑,高9.8米,深10.8米,面阔3间。
关羽(162——219),字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临猗西南)常平村人。生于汉桓帝延熹五年(162年)五月十三日,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享年五十八岁,人称关公,民间奉为保护神和武财神。
东汉末年,他与刘备、张飞在涿郡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曾协助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关公屡立战功,曾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智取黄忠等,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身在曹营时,深受曹操礼遇,但仍操持坚定,忠义大节,更令人敬仰。
从唐代开始为关公建庙,称之为关帝庙,又称武庙,意在与孔子文庙对称。朝廷下令全国府县春秋致祭,香火鼎盛,其习俗一直延至宋、元、明、清,经久不衰。
商祖殿后面的建筑为花戏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文革时被毁,此戏楼为后来重修。
三商大道两侧的日月同辉石刻,其寓意是,阏伯、王亥和成汤三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将流芳万古,与江河同流、日月同辉。
三商大道两侧所摆放的石刻为二十四节气石刻。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雨水、
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因阏伯任火正,观星授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立二十四节气石刻向世人展示。
诸位前面所看到的巍巍壮观的这座高台是阏伯台,上面的祠为阏伯祠。
阏伯是帝喾高辛氏之子,他的母亲名简狄。据史书记载:简狄因吃玄鸟蛋而生下阏伯,这便是?诗经?商颂?玄鸟?篇所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至今商丘还有个风俗,谁家生了孩子就送鸡蛋表示祝贺,并将鸡蛋染红分给孩子们去吃。因为商丘有个美好而古老的传说,谁能吃了玄鸟蛋就能生一个有作为的儿子。吃红鸡蛋便是源于玄鸟生商的故事。
阏伯又名契,唐尧时曾封于商丘任火正。火正就是观测火星的官,根据火星的运转,掌握四时变化,指导农牧生产,这座高台就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台。阏伯生前在此居住,死后葬此,为纪念阏伯,人们又称此台为阏伯台、火星台、火神台和商丘。唐朝?括地志?记载:“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所以,到了阏伯台才算到了商丘。
舜帝时,阏伯曾辅佐大禹治水,因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丘任司徒。司徒是管教化的官。因其母吃燕子蛋所生而被赐为子姓。
现在由子姓分化的姓氏已多达348个,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多年来,阏伯的后裔漂洋过海纷纷来商丘寻根祭祖,并为商丘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台上的祠名阏伯祠。这座祠建于元大德年间,距今已700余年。20年前中国社科院张玉寰教授曾激动地说:“海内外我见过很多高台建筑,但像阏伯台这样小巧玲珑而别致的高台建筑实在太少了。”农历正月初七为阏伯生日,从正月初一至月底,这里有一个特大的古庙会,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数百里的民众纷纷来此朝拜,形成一个特大的古庙会。正月初七这天,进入阏伯祠朝拜的可多达10万余人。
古城概况
商丘古城位于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南岸。自古以来乃江淮屏障,关陕襟喉,大江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无数英雄逐鹿商丘,在商丘留下千古佳话。颛顼、帝喾、夏相、商汤、微子、刘武、赵构等先后在此建都。历史上曾称过商丘、睢阳、宋州、宋城、归德府、应天府和南京。
商丘古城是先商和商业的发源地。早在四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蛋而生阏伯,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始祖。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
的东西有了剩余,于是王亥就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称他们为“商人”,一直沿袭至今。
商丘古城是孔老夫子的祖居地,是庄子和巾帼英雄木兰的故里,是司马相如、欧阳修的宦游地,是李白、杜甫、高适、苏东坡无限向往的风水宝地。孟子曾在这里客居,孔子曾在这里讲学,赵匡胤曾在这里发迹,范仲淹曾在这里客居,颜真卿曾在这里留下神品墨宝。睢水东去,黄河滔滔。古城大地蕴藏着无数瑰宝。
古城旅游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包括古城文化景区、应天文化景区、商文化景区、火文化景区四个部分,旅游景点数十处。其中古城文化景区包括壮悔堂等11个景点。应天文化景区包括应天书院等7个景点和面积达4000多亩的护城河水面。商文化景区、火文化景区包括阏伯台等9个景点。
古城内外,名胜古迹争奇斗艳。有赵匡胤避暑的清凉台,有范仲淹求学的应天书院,有候方域故居壮悔堂,有春秋两季祭孔的大成殿,有秀才读书的明伦堂,有佛教胜地小南海,有李香君住过的翡翠楼,有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有中原二月会议旧址,有西式圣保罗医院,有洋式西班牙教堂。商丘古城集中外文明和数千年灿烂文化于一体,不仅吸引了无数国内游客,同样吸引了诸多海外游客。几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商丘,或观光,或考察,颇有收获,并满意而归。不少专家评论说:“商丘古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京九和陇海铁路线上的一颗名珠。
古城历史
商丘历史悠久,是我国三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商丘为上古高辛氏部落领地;夏商时为商国都;姬周封殷遗民微子于此建立宋国;公元前211年,秦始置睢阳县(因其在睢水之阳),为砀郡治;西汉属梁园,梁孝王建都睢阳;南北朝时刘宋置梁郡;公元529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在睢阳登皇帝位;公元598年,隋置宋州;公元605年,改置梁郡,郡治曰宋城(因古宋国都而名);公元742年李唐复置宋州;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因其曾任归德军节度使,由宋地发迹,遂定国号曰“宋”;公元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公元1014年北(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诏加应天以京号,称南京,为北宋四京之一,是为陪都;公元1127年(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即位于此,曾短暂作为宋朝的政治中心;公元1200年(金承安五年)金置归德府;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降为归德州,隶开封府;明嘉靖二十四年升州为府,仍因旧名称
为归德府;清沿明治;民国初置河南第二行政区;日伪盘踞时改为豫东道,1945年抗战胜利后置河南第二行政区,1949年解放初期设河南省商丘行政专员公署,驻商丘古城内,1950年5月行署迁今商丘市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