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的价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单导学”的价值意义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自上而下,十年历程,风风雨雨,渐成共识,但在真正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有着悠久教育历史,具有东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千载传承、与尊师重教相生相随的师道尊严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课程改革之初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和中国特色教研方式的普遍贬损是“专家”向中国基础教育亮出的“红牌”,但把90%以上的教师、教研员“罚出场外”,不仅人为地增加了改革的阻塞,也使得改革的主体和主力缺失,因而一直形式过重,不深不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不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照搬照抄或者变相照搬照抄西方的课程方案、教学模式。如何坚守“中国特色”,在深厚底蕴上创新生成;真正进入“由下而上”追问求索的新阶段和新境界,关系课程改革成败,也关系综合国力和民族素养。“活动单导学”研习五年,是如皋一百所中小学、一万名一线教师及基层教研员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的结晶、升华,其价值意义主要是:
一、对教学基本问题的理性、现实应答
教学的基本问题是教和学的问题,如何教?怎么学?是教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课程改革一直十分强调转变教学方式,甚至刻意回避教学方式的说法而替用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什么样才算是“主体”?什么样才只是“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到底是什么样格式、程序,至今并无共识。用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目标、规范和要求去要求和规范课堂一线教学的教师,就倡导者而言,本身是“无米之炊”;且有“以其昏昏”之嫌;对教师而言,则类同将其强行推入没有航标和目的地的航行。在任一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具体的、可操作的真实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相应的学习活动,如果去除教师的指导和引领,那就只是一种个人的自学行为。在克服和革除过去偏执型讲授和灌输弊端的同时,如何找寻教师在课堂上的合理位置,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真命题和真功夫。
“活动单导学”以“活动”、“活动单”、“导学”的丰富内涵,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先教后学”、“导学案”、“讲学稿”、“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先期典型经验,把“活动”升为主旨,将“活动单”列为要义,用“导学”进行护航。“活动”、“活动单”、“导学”三位一体,既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基本的规范,也为每个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空间。其中以“活动”来定位和导航,用一个个设计和生成的活动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和教师在互动活动中接近教学目标,因而为课堂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提供了明智有效路径,其价值深厚、意义深远。课改已经十年,但在很多学校,课堂教学仍然是“我讲你听”。中小学课堂教学倘若能够更多用“活动”形式展开,教师和学生更多是在“活动”过程中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则一定能够逐步真正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愿景也将不断增进。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一定是“活动”而不是“习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活动单导学”是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
二、为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有效范式
在我国,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即使像著名的以李吉林“情境教学法”为代表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研究,也难得见到课程教学专家教授的身影(参与通常只是“评点”、“指导”,而不是实验和实践身份)。我不敢妄言用何种机制促成根本转变,但如何解决课堂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有机结合问题,迫切需要认真反思。
本轮课改的理论根基到底是什么?没有人明示。现代西方教学理论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差不多是以各取所需的方式携带进各种“培训”、“报告”、“讲座”和“经验”,其中更多的只是一种名词和表征。在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汗牛充栋的教学理论专著和研究成果,能够进入世界排名和作为流派传承的屈指可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上形成了“雅
俗共赏”的“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理论和实践,教育上仍然停留在“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等哲学性标语式思考层面(中小学教学哪有不是为了学生的?那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更是偏执地为了学生,所以只说“为了学生”并无多大实践意义)。很多流行的数字式、描述型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拔出来都没有多少“根”。
我国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应该从“专家指导”与“校本教研”的美丽圈套中走出来,我们不能想像袁龙平先生怎么能够在不亲自参与水稻种植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也很难想像那些没有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经历和体验的专家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真正专家;相对“专家指导”其本质就是低人一等的弱势群体的“校本教研”,即使说得如花似玉,也仍如智人所言是“萝卜烧萝卜”难以为继。“活动单导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教学实践研究的范式和典型,是如皋中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探究和创新,它不是简单的以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参照,也不是某个人的书斋感悟。我们回望其发展历程,就能够充分感悟到其认识发生和理念成型的路径,这种以广泛实践为基础的普遍深入研究,以课堂教学为对象,以教师、教研员为主体的实践性研究,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普遍彻底革命的方向和希望。现在各方对“活动单导学”的认识、理解尚有差异、也未定格,正说明这种实践研究在如皋是无止境,一直处于向上、向前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实践研究,是今后我国基础教育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真正能够形成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的有效路径。
“活动单导学”是如皋一线教学教研智慧的集成,是渗透和体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创新,能够抽象和解读的具体程序、活动模块其实很难揭示其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在如皋处于不断研究深化过程中的“活动单导学”也没有定位至臻境界。但如同当年凤阳小岗村以土地承包责任书实施“大包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进而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活动单导学”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上,已经是跨出了真实、坚定并且是可喜和成功的一大步。(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