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DB12597-2015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摘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规范,以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
环境背景
医疗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处置规范至关重要。
规范内容
1. 分类准则:医疗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进行分类,包括感染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一般医疗废弃物。
2. 包装和标记要求:医疗废弃物在处置前应进行必要的包装,并按照相应准则进行标记,以确保识别和处理的准确性。
3. 处置方法: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法应根据其不同属性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焚烧、消毒、化学处理等。
4. 设施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适当的设施用于医疗废弃物的临时储存和处理,确保安全和环保。
5. 培训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的理解和意识,并建立监督机制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6. 处置记录:医疗机构应将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数量、分类、处理方法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监测。
结论
通过制定和执行本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我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公共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
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公众健康以及社会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医院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科学、规范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以确保医疗废弃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置。
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废弃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等。
2、病理性废弃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4、药物性废弃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如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弃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如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二、医疗废弃物的收集1、各科室应当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分类要求,将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分别放入专用的包装袋或容器内。
包装袋和容器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具有防渗漏、防破裂、防刺穿、易于封口和搬运等特性。
2、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应当放入黄色的专用包装袋内;药物性废弃物和化学性废弃物应当分别放入相应的专用容器内。
3、在盛装医疗废弃物前,应当对包装袋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规范制度
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理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理,保护医务工作者和公众的健康安全,订立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内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2.本规范的订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处理管理方法》;–《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职业暴露的卫生防护管理规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科室和部门产生的医疗废弃物。
第三条定义1.医疗废弃物: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包含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普通医疗废弃物。
2.感染性废弃物:指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如血液、体液和病理组织等。
3.化学性废弃物: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药品等废弃物。
4.放射性废弃物:指有辐射性的废弃物,如放射性药品和放射治疗废弃物等。
5.普通医疗废弃物:指除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和放射性废弃物之外的废弃物。
第二章医疗废弃物分类和收集第四条分类原则医疗废弃物应依照成分、性质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普通医疗废弃物。
第五条收集容器1.各科室和部门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弃物收集容器,容器应具备防漏、防尘、密闭等特点,并标明废弃物的分类和收集时间。
2.各科室应依据产生医疗废弃物的类型和数量,合理确定收集容器的规格和数量。
第六条分类收集1.各科室应依据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将废弃物投放到相应的收集容器中。
2.感染性废弃物应单独收集,禁止与其他废弃物混合投放。
3.各科室应定期清理收集容器,并按规定时间将收集容器送至医废中心。
第七条感染性废弃物处理1.感染性废弃物应依照规定进行特地的消毒处理。
2.感染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应由特地的医废中心进行,并记录消毒记录。
3.感染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技术标准。
第三章医疗废弃物运输和处理第八条运输要求1.医疗废弃物的运输应有特地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技术标准。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疫苗生产企业、疫苗经营企业、医疗废物处理单位以及其他产生医疗废物的单位和个人,产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废弃物。
医疗废物的处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规范。
二、医疗废物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病理性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传染性医疗废物等。
2. 化学性医疗废物:包括药品废物、化学试剂废物、废弃药品包装物等。
3. 辐射性医疗废物:包括放射性药品废物、放射性治疗废物等。
4. 一般医疗废物:包括一般性废物、废纸、废塑料等。
三、医疗废物处理规范1. 废物分类与包装(1) 感染性医疗废物应与其他废物分开收集和包装,避免交叉污染。
(2) 化学性医疗废物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和包装,避免化学品泄漏。
(3) 辐射性医疗废物应按照放射性程度进行分类和包装,防止辐射泄漏。
(4) 一般医疗废物应与其他废物分开收集和包装,便于后续处理。
2. 包装要求(1) 废物包装容器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封性,防止废物泄漏。
(2) 废物包装容器应标明废物的名称、性质以及产生单位等信息。
(3) 废物包装容器应采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袋或容器,并进行密封。
3. 废物储存与运输(1) 废物储存室应设立在通风良好、阳光直射少的地方,避免废物滋生细菌。
(2) 废物储存室应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废物运输车辆应专用,严禁与其他物品混装混运。
4. 废物处理方式(1) 感染性医疗废物应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彻底灭活。
(2) 化学性医疗废物应进行专门的化学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 辐射性医疗废物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确保辐射安全。
(4) 一般医疗废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填埋等方式。
5. 废物处理记录与监管(1) 医疗机构应建立废物处理记录,包括废物产生量、分类、处理方式等信息。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1.医疗废弃物产生地收集点(1)各类医疗废弃物产生点应从方便收集处罚设立收集点,可设立在污物处理间,亦可在治疗室附近设置专室。
(2)手机店应设醒目标志,有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3)禁止医疗废弃物在非收集点倾倒、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
2.分类收集(1)感染性废弃物和病理性废弃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袋内(包装袋以聚乙烯(PE)为制造原料,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弃物类型的文字说明);损伤性废弃物应立即丢弃至黄色医疗废弃物专用锐器盒内(利器盒整体为硬质材料制成、不透水及投入口较小不易取出;其盛装的注射器针头、破碎玻璃片等瑞丽器具不能刺穿利器盒;一旦被封口,则无法在不破坏的情况下被在其打开;易于焚烧,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作的产品;颜色为黄色,盒体注明“损伤性废弃物”)。
在盛装前,应对包装袋或锐器盒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2)警示标识要求:材料兼顾、耐用、抗风化、淋蚀;北京味黄色,文字和字母为黑色。
(3)应采用有盖子及足踏板开关的垃圾桶,垃圾桶应放置于便于丢弃废物且不影响观战的地点,周围环境应注意清洁,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4)药物性废弃物应由药剂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5)临床科室产生的少量化学性废弃物应由相应采购部门统一回收、集中处置;临床科室产生的大量化学性废弃物应由应由产生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进行处置。
(6)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先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先行压力蒸汽灭菌(121℃,102.9kPa,20~30min),然后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7)伤病员的体液(如胸腔积液、腹水)及其他排泄物倒入下水管道,,由医院统一进行污水处理。
(8)输血器、血袋单独收集,由血库回收统一处理。
卫生行业医疗废物处置规范
卫生行业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在医疗行业中,产生了大量有害废物,如医疗器械、医疗垃圾、药物废液等。
这些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卫生行业需要遵守严格的医疗废物处置规范,以确保废物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分类和包装医疗废物应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包装,以便于后续处理。
常见的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破损废物、药物废物、化学废物和尖锐废物等。
分类后的废物应尽量减少体积和重量,包装时需用符合规范的袋子、容器或密闭容器,并附上明确的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二、运输和存储医疗废物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废物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送到指定的处置地点,避免废物积压和滋生细菌。
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车辆,定期对车辆进行卫生检查和消毒。
同时,废物的存放地点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如通风、防腐蚀等,以确保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三、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感染性废物应在专用的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被彻底杀死。
药物废物应依法在指定的处置点进行处理,禁止将其直接排入排水系统或随普通垃圾一起处理。
化学废物应在专门的设施中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尖锐废物应进行专门容器收集和安全处理,防止工作人员和环境受到伤害。
四、监管和培训卫生行业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机制,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保其废物处置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置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废物处置的重视和意识。
总结卫生行业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是保护环境和人们健康的关键措施。
合理和规范的废物分类、包装、运输、存储、处理和处置是确保废物安全处置的基础。
加强监管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对废物处置工作的专业水平,是实现废物处置规范的关键。
医疗行业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行业医疗废物处理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伴随着医疗活动的开展,大量的医疗废物也随之产生。
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医疗行业必须制定规范、规程及标准来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疗行业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涵盖废物分类、储存与包装,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 废物分类医疗废物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分类。
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处理方式,医疗废物可以分为四类: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辐射性废物和普通废物。
感染性废物主要指带有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的废物,如用过的医疗器械、病人排泄物等;化学性废物包括酸、碱、溶剂等;辐射性废物主要指放射性核素带来的废物;普通废物指除上述三类废物之外的一般物品,如纸张、塑料等。
通过精细的分类,能够更好地对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
2. 储存与包装医疗废物的储存与包装需要符合特定的要求。
感染性废物在储存时应密闭、防漏、防破损;化学性废物应使用耐腐蚀性的容器储存;辐射性废物应使用特殊材料进行包装;普通废物则可以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
在储存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废物储存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 处理措施医疗废物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废物的分类和性质来制定。
感染性废物应采取灭菌、无害化处理措施,如高温蒸汽灭菌、微波辐射等;化学性废物应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中和、浓缩等;辐射性废物应经过专门的处理设施进行安全处置;普通废物应经过分类、压实等处理后,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废物处理设施符合相应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4. 监督和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理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废物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废物管理工作。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符合规范和标准。
公众和患者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废物处理情况的监督和反馈,以确保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
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引言:如今,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医疗废物的产生也愈加频繁。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的内容,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第一节: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的处理前提是将其进行正确的分类。
根据医疗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注射器、带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废弃物等;2. 化学性医疗废物:包括过期的药品、药品包装材料等;3. 辐射性医疗废物:包括放射治疗设备的废弃物、放射性同位素的废弃物等;4. 锐器类医疗废物:包括使用过的手术刀片、针头等;5. 普通医疗废物:包括病床单、病床用品等。
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标准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标准进行制定,并应在医院内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正确分辨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
小节一: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贮存将医疗废物正确收集和储存是处理的第一步。
以下是收集和储存医疗废物的规范要求:1. 废物收集容器:使用封闭、可密封、耐腐蚀、易清洗的专用塑料容器,容器上应标注废物类型和中文警示标识;2. 容器密闭性:废物容器应保持密闭,防止废物外溢和扩散;3. 分类存放: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应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容器中,以防交叉污染;4. 安全储存:医疗废物应存放在专用的储存室或围栏内,储存室内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废物产生异味和滋生细菌;5. 废物容量控制:废物容器应定期清理和更换,避免超出容量引发污染风险。
小节二:医疗废物的运输与中转医疗废物的运输与中转是医废处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医疗废物运输与中转的规范要求:1. 承运单位资质:医废承运单位应具备相关资质,符合政府相关要求,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2. 运输工具选择:运输工具应配备专用运输容器,容器应密封并具备抗震、防漏等特性;3. 临时存储:在运输途中需要进行临时存储时,应选择隔离良好、通风正常的地方进行;4. 运输记录:运输单位应详细记录运输过程中的日期、时间、地点等信息,并保留一定时间,以备后续查验;5. 标识和警示:运输容器上应粘贴标签,并标明废物类型、危险特性等,以便正确存放和识别。
医疗行业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规范
医疗行业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规范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产生的废物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有害废物、医疗废物等。
这些废物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可能会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医疗行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与处置规范,以确保废物的妥善处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公众的负面影响。
二、医疗废物分类和管理1. 废物分类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处理要求,医疗废物分为有害废物、一般废物和可回收物三类。
有害废物主要包括医疗废液、医疗废气、医疗废液固化后产生的固体废物等;一般废物包括普通垃圾等;可回收物包括有价值的医疗设备、纸张、塑料等。
2. 管理要求为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并合理配置专门的废物处理设施。
同时,医疗机构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废物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对废物分类和处理的认识与能力。
三、医疗废物处理流程1. 废物收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废物收集点,对不同类别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收集点应配备密闭容器,以防止废物泄漏和扩散,同时要求定期清洁和消毒收集容器。
2. 废物暂存与转运为了确保废物的安全暂存和转运,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废物暂存室,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暂存标准。
废物暂存室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漏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在将废物转运到下一步处理环节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运输方式进行,并严格遵守运输安全要求。
3. 废物处理与处置根据废物的不同性质和处理要求,医疗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对于有害废物,如医疗废液,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送往指定的处置场所。
对于一般废物,应进行妥善包装,并按照规定送往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所。
对于可回收物,应分类收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四、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为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废物处理设施。
根据医院规模和废物产生量,应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暂存室、消毒装置和处置设施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设备检查。
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公众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和执行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和监测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合理处理医疗废弃物提供指导。
1. 医疗废弃物分类医疗废弃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器械和一般废物。
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应区分开来进行处理。
感染性废物是指带有病原体或可传播疾病的废物,如用过的注射器、棉签和病人体液等。
这类废物应进行高温高压消毒,或经专门处理厂进行高温热解。
化学性废物是指化学药品、药瓶、药液等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这类废物要求进行集中存放和专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尖锐器械主要包括一次性医疗器材和手术刀片等,应切断后投放专门的带有安全装置的容器,并且进行二次封装后送往合格的处理厂。
一般废物是指除上述三类外的其他废物,如废纸、废塑料等。
对于这类废物,应进行分类集中存放,并委托专门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回收和处置。
2. 医疗废弃物收集为了保证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废物收集系统。
收集设备应配备合格的集装箱,可以进行密封,防止废物外溢和扩散。
医疗机构应将不同类别的废物放置在不同的集装箱中,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混合污染。
收集过程中还要注意员工的个人防护,特别是对于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到污染物。
3. 医疗废弃物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主要有三种方式:焚烧、化学处理和填埋。
根据不同的废物性质和处理能力,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焚烧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消除废物的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焚烧设施应具备完善的排放控制系统,以保证废物完全燃烧且废气的排放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
化学处理可以对化学性废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使其变得无毒或低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弃物处理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是医疗机构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公众安全以及医疗机构的声誉。
为了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医疗机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和处置。
本文将介绍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规范,包括废弃物分类、收集容器、处理方式等。
一、废弃物分类医疗废弃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感染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药物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
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废弃物的特性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1. 感染性废弃物:包括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棉签、纱布、废弃的医疗用品等。
这些废弃物具有传染性,应该专门收集、处理和处置,以防止传播病原体。
2. 化学废弃物:包括废弃的药品、化学试剂等。
这些废弃物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应该特殊处理,注意防止泄漏和污染。
3. 药物废弃物:包括过期的药品、废弃的药品包装等。
这些废弃物应该采取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防止误用和环境污染。
4. 放射性废弃物:包括使用过的放射性物质、废弃的放射治疗设备等。
这些废弃物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辐射危害,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
5. 一般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没有特殊的危害性,可以按照普通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进行处置。
二、收集容器医疗机构应该配备合适的收集容器,以确保废弃物的安全收集和储存。
收集容器要具备以下要求:1. 容量适当:根据医疗机构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分类情况,选择合适容量的收集容器。
2. 密闭性好:收集容器应该具备良好的密闭性,以防止废弃物的泄漏和扩散。
3. 标识清晰:每个收集容器都应该有明确的标识,标明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式。
4. 耐腐蚀性强:收集容器应该具备耐腐蚀的特性,以适应各类废弃物的特性。
三、处理方式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废弃物的分类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
1. 感染性废弃物:应该采取专门的处理方式,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确保消灭病原体和防止传播。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
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规范,以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制定以下规定。
2. 定义2.1 医疗废弃物: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化学性、放射性或其他特殊性质的废弃物。
2.2 医疗机构: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诊疗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等。
3. 医疗废弃物分类与标识3.1 医疗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包括传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
3.2 医疗废弃物应进行标识,标识应包括废弃物的性质、处理要求和防护要求。
4. 医疗废弃物收集与运输4.1 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4.2 医疗废弃物的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包括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5.1 传染性废弃物应通过焚烧、化学处理或其他适当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彻底灭菌和无害化。
5.2 化学性废弃物应依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5.3 放射性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控制和储存。
5.4 其他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和公众造成不良影响。
6. 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与管理6.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确保设施的合规性和有效运行。
6.2 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7. 监督与处罚7.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7.2 对于违反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8.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标识、收集与运输、处置方法以及处置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要求。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并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医疗卫生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卫生废物处理规范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普及,医疗卫生废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卫生废物的规范处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废物分类与管理、处理方式、转运和处置环节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医疗卫生废物处理规范,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废物分类与管理1.1 分类标准针对医疗卫生废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药废物和尖锐器械等。
1.2 分类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废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感染性废物应特别注意消毒措施,化学性废物应特别注意安全储存和转运等。
二、处理方式2.1 高温高压灭菌对于感染性废物,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废物中的病原菌和病毒。
2.2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包括破碎、粉碎和压实等方式。
适用于废物量较大且无化学、生物性危害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废物的体积,便于储存和转运。
2.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理,如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和防腐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选择应符合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要求。
三、转运3.1 包装和标识废物转运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包装和标识。
包装应具备密封性,避免废物泄漏;标识应清晰明确,包括废物分类、处理方式、危险性等信息。
3.2 运输条件废物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运输工具和装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四、处置环节4.1 环境影响评估在选择废物处理场所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4.2 废物处理设备和设施废物处理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工作。
4.3 监测和追溯对废物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追溯是确保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使用标识技术等方式,对废物的处置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为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6号)令《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在诊断、治疗、卫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患者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及垃圾,这些废弃物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也有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本规范主要提供了对医疗废物消毒和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二、医疗废物处理原则(一)、分类回收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医疗废物和带传染性医疗废物的数量,有利于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
(二)、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三)、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和数量。
(四)、无公害原则:医疗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
(五)、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三、医疗废物包装的基本要求(一)包装袋用聚乙烯(PE)塑料为制造原料,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二)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三)利器盒用聚乙烯(PE)塑料作为制造原材料,整体颜色为黄色,在盒体侧面注明“损伤性废物”品处理的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要加强个人防护。
四、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送(一)、医院建立严格的污物分类收集制度,所有废弃物应放入黄色污物袋中,应及时清运或在装满3/4时有人负责封袋运送。
(二)、利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利器盒中。
高危区的污物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并及时密封。
放射性废物应存放在特制的容器中防止扩散。
(三)、分散的医疗废物袋每日一次收集,医疗废物袋应每日运出病房或科室,根据医院《污物焚烧规范》决定搬运时间,运往医院中心医疗废物存放地,防止医疗废物袋的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11.080.99C 50 DB12 天津市地方标准DB 12/ 597—201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The procedure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in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2015-09-18发布2015-11-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天津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卫生监督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卫峰、王宁、王建鹏、王祥、张静、李作永、王茜、周丕露、王大鹏。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中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职责、设施与设备和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9218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HJ 42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2专用包装物 Statutory packaging符合标准的用于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利器盒、周转箱。
3.3暂存设施Temporary facilities用于临时存放医疗废物的库房或柜(箱)。
3.4处置Disposal对医疗废物进行安全无害和减量处理的过程。
3.5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6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 医疗卫生机构职责4.1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机制,制定操作、培训、职业防护、应急处置等制度4.2 指定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监控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对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4.3 组织本单位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并保存培训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培训内容、考核成绩。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医疗废物相关培训且考核合格,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4 组织本单位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建立并保存健康档案,并应符合以下要求:4.4.1 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后均应进行健康体检,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频率不低于1次/年。
4.4.2 检查项目至少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
5 设施与设备要求5.1 暂存设施5.1.1 设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库房;不设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立暂存柜(箱)。
5.1.2 暂存设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密闭且配备防盗装置,由专人负责维护和修理,配有降温设备和防腐条件,以保证其环境温度低于20℃且不出现异味。
5.1.3 暂存库房还应满足以下要求:5.1.3.1 可开启的窗应安装铁栅栏和纱窗。
5.1.3.2 出入门应安装自动关闭纱门且向外打开,门口应安装防鼠板。
5.1.3.3 墙面、地面平整,不应存在洞穴或缝隙。
5.1.3.4 有供水、排水等基本清洁设施。
5.1.4 暂存柜(箱)还应满足以下要求:5.1.4.1 有固定措施,不易移动。
5.1.4.2 结构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5.2 转运工具5.2.1 医疗废物转运时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工具(如运送车辆、容器)。
5.2.2 转运过程中如使用车辆,还应符合以下要求:5.2.2.1 专用于医疗废物转运,不得同时载运其他物品或人员。
5.2.2.2 应有密闭箱体,能锁闭。
5.2.2.3 使用后在指定地点清洁、消毒。
6 操作要求6.1 分类6.1.1 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分类。
6.1.2 对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应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收集。
未经培养的临床标本可直接收集。
6.2 包装6.2.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应符合HJ421的要求。
6.2.2 包装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2.3 包装后的医疗废物应存放于污染区,与生活垃圾有明显分隔。
6.2.4 采取措施防止非工作人员或病媒生物接触包装后的医疗废物。
6.2.5 存放使用中专用包装物的容器应为硬质、可封闭的(如脚踏式垃圾桶),容器外应有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容器破损应及时更换。
6.3 收集6.3.1 医务人员在本单位外开展诊疗活动(如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点、流动采血车、献血屋等)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开展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带回本单位处理。
6.3.2 救护车上产生的医疗废物,可交由救护车到达的医疗卫生机构处理。
6.3.3 检验科、采血点、输液观察室、注射治疗室应在诊疗区、休息区等病人活动区域设置收集医疗废物的专用包装物。
6.3.4 医务人员应口头或用文字标识提示病人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使用后的棉签、棉球)放入专用包装物,防止随意丢弃。
6.4 交接6.4.1 医疗废物交接时,交接双方应按国家规定对包装情况进行检查。
6.4.2 进行医疗废物交接时,交接双方应按相关规定做好交接记录,并按规定时限保存。
6.5 转运6.5.1 转运工作进行时,应设立警示语或警示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医疗废物转运通道。
6.5.2 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应离开转运工具。
6.5.3 转运、装卸医疗废物,应轻拿轻放,发现包装物破损时要重新包装并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
6.5.4 当日转运工作结束后,应在指定地点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6.6 处置6.6.1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应按国家规定交由有相应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6.6.2 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可自行处置医疗废物,但应符合以下要求:6.6.2.1 一次性医疗器具和易致人损伤的废物处置前应按要求消毒并作毁形处理,毁形不应徒手操作,宜使用毁形器。
6.6.2.2 能够焚烧的,使用符合GB19218的焚烧炉焚烧,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484的要求,充分燃烧后的余烬可按照生活垃圾处置。
6.6.2.3 不能焚烧的,应按要求消毒后填埋。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GB 18598的要求。
6.6.2.4 自行处置应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处置场所不应带入或存放与处置无关物品。
6.6.2.5 自行处置设备或场所需要进行清洁、消毒的,按照附录A执行。
6.6.3 自行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制作处置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经办人签字。
6.6.4 自行处置记录应至少保存三年。
6.7 清洁与消毒6.7.1 对医疗废物接触过的或被医疗废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消毒应按照附录A执行。
6.7.2 进行清洁、消毒后应制作并保存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操作人员、消毒剂的名称和浓度。
6.8 职业防护6.8.1 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品,用品种类符合GBZ/T213的要求。
6.8.2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按WS/T311要求选择和穿戴防护用品,破损的和被污染的防护用品应及时更换,对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按WS/T 367的要求进行清洗和消毒。
6.8.3 工作人员工作时按WS/T313的要求洗手和卫生手消毒。
6.8.4 工作人员在发生医疗废物伤害、流失、泄漏、扩散等事故时按规定报告本单位监控部门(人员)。
6.8.5 监控部门(人员)按照GBZ/T213的要求对本单位医疗废物伤害事故进行处理。
6.8.6 医疗卫生机构应指定科室或人员负责医疗废物伤害事故的外科处理,方法按照GBZ/T213执行。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清洁与消毒工作要求A.1 原则A.1.1 与医疗废物接触过的或被医疗废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主要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接触医疗废物的容器、台面、运送工具、暂时贮存库房、柜(箱)、运送车辆。
A.1.2 消毒方法的选择按照WS/T 367的要求执行。
A.1.3 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墙面的清洁、消毒高度不超过墙面防水处理的高度。
A.1.4 清洁、消毒产生的废水应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的排水系统,禁止将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A.2 清洁工作要求A.2.1 对物体表面的清洁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布巾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对地面采用湿式清洁。
A.2.2 使用后的擦拭布巾、地巾应按WS/T 367的要求清洗、消毒后备用。
A.2.3 医疗废物运送工具、运送车辆、暂时贮存库房不采用布巾擦拭时,可采用流动水冲洗清洁。
A.3 消毒工作要求A.3.1 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应参照GB27952的要求进行,使用消毒剂的浓度按照GB27952附录A 中污染条件下的浓度执行。
A.3.2 需要提高消毒水平时,应参考《消毒剂水规范》、WS/T 367和国家有关要求执行。
A.3.3 需要对接触医疗废物的场所进行空气消毒时应按照WS/T 368的要求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