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关键指标平均发展水平
第五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重要作用
![第五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9d2dc9f7ec4afe04a1dfda.png)
第五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总量指标是基础性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有什么区别?答:总体单位总量指总体单位数之和,即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就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之和。
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的相对性。
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应该随着研究目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如何区分?答: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相加,各个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也就是说数值相加没有意义;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计算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的大小与登记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的数值需要连续登记取得,时点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间断统计取得的。
4.什么是实物指标?有什么作用?答: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规定的计量单位。
实物指标是反映国情、国力和研究各行业投入、产出、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经济活动过程等基础的指标。
它能具体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实际存在的实物数量,体现具体的使用价值量。
5.什么是价值指标?有什么作用?答: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动成果的计量单位。
以货币单位来度量事物的数量,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经济现象的数量过渡到可以加总,用以综合地说明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和总速度。
由于价值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所以它在统计核算有广泛的使用途径。
6.计算总量指标有哪些要求?答:明确总量指标的涵义、计算范围;注意总量指标计算时现象的同质性;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第六章 相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答: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通程度或比例关系。
中级理论辅导:动态数列分析
![中级理论辅导:动态数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b788b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8.png)
⼀、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动态数列⼜称时间数列,它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因此,动态数列由两部分构成,⼀部分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部分是反映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是将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段时间内达到的绝对⽔平及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
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 (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 (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是将⼀系列同类相对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是将⼀系列平均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标志⼀般⽔平的发展变动程度。
⼆、现象发展⽔平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1、发展⽔平发展⽔平⼜称发展量。
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
发展⽔平既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发展⽔平实际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项具体数值。
2、平均发展⽔平平均发展⽔平⼜称序时平均数。
它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平的平均数,反映现象在⼀段时期中发展的⼀般⽔平。
序时平均数与⼀般平均数既有区别⼜有共同之处,其区别是:序是平均数平均的是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时期内发展的⼀般⽔平。
统计学判断题
![统计学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a337310b4c2e3f572763c6.png)
1、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对)2、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4、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错)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又称发展量。
(对)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对)7、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错)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错)9、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列相对数(对)10、总指数的数值大于所有个体指数的数值。
(错)1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错)12、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对 )13、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对)14、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错)1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6、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错)17、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18、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19、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20、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1、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2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ed14e7976c66137ee06199d.png)
统计工作的第四个阶段——统计分析的基础
2020/1/10
引例
统计指标,无处不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所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 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 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 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 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为51.6%。如图4-1、图4-2所示。
50
第五年第3季至第四年第4季:52;
第五年第2季至第四年第3季:51;
第五年第1季至第四年第2季:50。
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
2(重点)
3.中长期计划任务的检查
累计法:计划任务数以累计数形式出现。可用于检查计 划执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A.总产量520万元
B.净产值320万元
C.职工人数160万人
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
5.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 人储蓄存款 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 时点数
这些指标数据说明了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价格情况、粮食产量、人口及就业等构成的发展状况。而这 些指标的涵义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所 涉及的内容。
2020/1/10
学习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1.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 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发展类指标
![发展类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bccee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2.png)
发展类指标
发展类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展类指标:
1.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
指标。
GDP越高,代表经济发展越好。
2. 人均GDP:将总GDP除以总人口,衡量一个人的平均经济
财富水平。
人均GDP越高,代表人均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好。
3. GNI(国民总收入):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给予国外的收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4. 劳动力参与率:衡量劳动力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
高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5. 失业率:衡量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的比例。
低失业率通常代表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6. 学术成果:衡量教育水平的指标,包括教育程度、课程质量和学生表现。
7. 公共卫生指标: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疾病发病率。
8. 基础设施建设:衡量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包括道路、桥梁、港口、电力供应等。
9. 技术创新指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和发展情况,包括研发支出、专利申请和科技产出等。
10. 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数:衡量财富和收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是否均衡,包括基尼系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27871统计基础复习题
![27871统计基础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c17cd152ea551811a687bb.png)
27871统计基础复习题D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27、平均发展水平:将动态数列中各个发展谁水平加以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虚时平均数,也叫动态平均数。
P177 由各种不用资料计算序时平均数,都要掌握28、增长量:动态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增长量,用以反映经济现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水平。
29、平均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表明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比前期增长的绝对水平。
30、发展速度:是现象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用以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31、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发展的程度。
32、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总的发展程度,又称“总速度”,用“R”表式。
33、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用以反映经济现象报告期水平的增长程度。
34、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
35、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36、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单位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37、平均增长速度:用来反映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逐期递增的相对程度,又称递增率或递减率。
38、增长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与环比速度之比,用以说明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1%所包含的实际经济效果。
P128无锡自考网39、P117----P128 相互的计算和推算要作用重点和一个整体来理解。
(综合计算题)40、抽样推断:又称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c2193f77c1cfad6195fa7cf.png)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习题一、单选题1.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百分比2.总量指标是()。
A、没有计量单位的B、有计量单位的C、无所谓有无计量单位D、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无计量单位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A、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和总体总量C、时期指标和标志总量D、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各自反映现象的()。
A、时间状况不同B、指标值是如何得到的C、指标值是否可以相加D、指标值是否与时间长短有关6.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有名数来表现指标数值的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7.结构相对指标用来反映总体现象的()。
A、质量关系B、密度关系C、计划关系D、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8.比例相对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A、质量关系B、数量关系C、计划关系D、强度关系9.某国营林场的木材蓄积量是()。
A、相对指标B、平均指标C、时期指标D、时点指标10.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加C、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11.木兰林管局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为该局总产值的87.83%,该指标为()。
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12.木兰林管局机关2007年6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7%,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3.林管局造型材料厂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 、104.76%B 、95.45%C 、200%D 、4.76% 14.1997-2007 年间,桃山林场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比孟滦林场高 5.95% ,这是( )。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讲义:时间数列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讲义:时间数列](https://img.taocdn.com/s3/m/5099f6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6.png)
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讲义:时间数列初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讲义:时间数列导语:将反映某一现象的各个时期(或时点)的指标数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亦称动态数列。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11.roi,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1.现象所属的时间;2.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1.时间数列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2.通过时间数列资料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3.通过对时间数列进行分析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4.通过时间数列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统计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5.把不同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三种。
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派生数列。
1.将同一总量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时期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
2.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3.将同一平均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叫做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时间数列一般表现出四种特征: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1.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2.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a6066f6df5335a8102d22031.png)
1-5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4 月 指 标 单位 总量 增速(%) 总量 1-5 月预计 增速 ( %) -17.1 -4.0 90.4 137.5 去年 1-5 月 增速 (%) 30.8 34.5 36.8 -29.7 比去年同期增 减 增速 总量 (百 分点) -26680 -1824 71167 10410 -47.9 -38.5 53.6 167.2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
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 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 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 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 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同 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 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 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既然两 个都是“速度”,说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 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 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 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 区别。
(1)同比发展速度,一般是指本期发展水平与上年同期发展 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2)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 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前一期水平的发展程度。 环比分为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和年环比。 (3)定基发展速度则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 常为最初水平或者特定时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 于该固定时期水平的发展程度,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 展速度,也称为总速度。 计算公式为: 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 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An/A0 以上公式中,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 n表示项数。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 速度。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78c7d9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2.png)
(上接第124页)工作。
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2.3提升支撑线,致力于推进应用管理信息化。
会计基础规范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为此,烟草商业企业应不断提升和完善系统功能,加大用友预算系统、用友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应用力度,积极提升三大系统的应用水平,主要是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软件应用。
在预算管理系统方面,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将每一个预算指标在系统中对应到科目和环节,使财务核算系统与预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由预算系统直接生成会计凭证,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三算合一”,资产卡片与用友卡片一一对应,将资产管理系统和核算系统紧密连接起来,使资产帐帐、帐实相符。
二是强化数据处理。
按照及时、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原则,制定严密有效的数据采集制度。
规范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维护、分析运行和管理工作,提高数据质量。
杜绝会计基础工作违规操作,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财务管理的约束职能。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
针对财务人员操作水平不熟练,必须组织系统操作培训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管理员、报账员、资产管理员等人员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对管理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会计处理才会更加准确,才能提升会计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为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
3结束语我们深知会计基础规范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烟草商业企业会计规范工作在理论和实务工作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立足规范,创新管理,夯实基础,才能实现烟草商业的平稳发展,为保障国家税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李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3]刘陶伟.优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浅析[J].现代营销,2014.4.作者简介:蒋秦(1980-),男,湖南岳阳人,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统计学判断题
![统计学判断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5fcfb4e2bd960591c67748.png)
1、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对)2、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错)4、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错)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又称发展量。
(对)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对)7、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错)8、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错)9、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列相对数(对)10、总指数的数值大于所有个体指数的数值。
(错)1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错)12、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对 )13、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对)14、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错)1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6、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错)17、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18、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19、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20、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1、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22、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方法的优化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方法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cd5f613a76e58fafab0033f.png)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总量指标 动态数 列平均发展 水平 的计算方法是最基本的, 它是计算相对数或平 均数动 态数 列平均发展 水平 的基础 。现行 总量指标动 态数 列序 时平均数 的计算公 式有四个 , 正确 的使用公式需要 学生有一 定的数学基础 和较 强的逻辑推理 能力才能很好 的应 用, 针对 中职学校 学生学 习的 困难 , 对计算方法进行 了优化 。
i n d e x d y n a mi c s e q u e n c e . Co r r e c t u s e o f f o mu r l a s n e e d s t u d e n t s h a v e c e r t a i n ma t h e ma t i c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 s t r o n g a b i l i t y o f l o g i c a l r e a s o n i n g .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 g
・2 5 1・
总量 指标 动态数列平均发展水 平计算 方法的优化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Co mp u t i n g Me t h o d o f To t a l I n d e x Dy n a mi c S e q u e n c e Av e r a g e De v e l o p me n t Le v e l
I n v i e w o f t h e s e c o n d a r y v o c a t i o n a l s c h o o l s t u d e n t s l e a ni r n g d i f i f c u l t i e s ,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o p t i mi z a i t o n o f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课件(全)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2b450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d.png)
2.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时, 有两种 不同的检查方法,即水平法和累计法。
(1) 水平法。在五年计划中,只规定最末一年 应达到的计划水平,如产量、产值等。水平法就是 用末年实际水平与计划规定水平对比,来检查五年 计划完成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数、计 划完成程度指标。它是以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 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对比,用以表明计划完成程 度的指标。它是计划管理的特有指标,数值一般用 百分比表示,其基本公式是: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③时点指标只能间断计数。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具有一定经济内容的量,计量的准确与否直 接影响到所反映现象的准确性。
(一)实物单位:实物单位是根据客观现象的属性而采用 的计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和标准实 物单位等。
(二)价值单位
价值单位也叫货币单位,是以货币为价值尺度来计量现 象总量的计量单位。
3.应把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应用相对数是 一个抽象化的比值,掩盖了现象绝对量之间的差别。
4.各种相对数结合应用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 的特征,一个相对数只能反映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要全面反映事物特征及规律性,要多种相对数结合应 用。
思考与练习
• 1. 什么叫总量指标?其作用是什么? • 2. 什么是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二者有何联系? • 3. 什么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 4.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特点和作用有何不同? • 5. 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 6. 什么是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
时间序列水平分析
![时间序列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2f157555270722192ef788.png)
序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之和 序时平均数= ———————————
(平均发展水平)
项数
若用字母符号表示,则计算公式为:
-a
a1+a2+a3+…+an = ——————————— =
__∑_a___
n
n
例: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计算该企业月平均增 加值和月平均利税额
某企业月增加值和月利税额资料 单位:万元
例:2004年10月31日,收到甲单位偿还的货款70200, 款项存入银行
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
借:银行存款 72000 贷:应收账款 72000
具体做法:
按多记金额1800元,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 其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应与原记账凭 证相同,并据以登记入账(只需冲销多记金额)
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应付账款 70200
(二)具体做法:
1、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 并据以红字登记入账(将原错误记录冲销)
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应付账款 70200
2、再用蓝字填制一张内容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此登 记入账
借:银行存款 70200 贷:应收账款 70200
借:银行存款 1800 贷:应收账款 1800
三、补充登记法
(一)适用范围 (凭证科目对而金额少计,账薄错)
记账或结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上的会计科目,应 借、应贷方向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 额,并据以入账,造成账薄记录相应出错。
例:2004年10月31号,某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 欠乙厂的货款86000元
课后作业
习题集P95的习题四,P79单选题的6、7两题, 多选的第2题。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272f0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9.png)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10分)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
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
![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9ecf27bd64783e09122b4f.png)
a n a0 n
二、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一)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 相对指标,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或增加到)基期水平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的相对发展程度。
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X100%
二、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 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 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前一期的发展程度。 定基发展速度则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 说明 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固定时期水平的发展程度,表明现象在较长时 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也成为总速度。
第三节 时间序列指标分析法
一、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二、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一、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是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从指标形式分为:总量水平(常用a 或b 表示)、相 对水平、平均水平(常用c 表示)。 从位置分为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水平;
268 247
231 216 216 268 268 247 4 6 2 2 2 2 a 462 2861 238.42(万人) 12
一般公式:
a0 a1 an 1 an a1 a2 f1 f 2 ...... fn 2 2 a 2 n fi
例:某地区某年商业从业人数资料如下,计算该地区该年 月平均商业从业人员数。
某地区商业从业人员数 1月 1日 商业从业人数 231 4月30日 216 单位:万人 10月31日 268 12月31日 247
231 216 4 2
一节课教学听课教学提纲: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1页]
![一节课教学听课教学提纲: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1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ae609aa98271fe900ef992.png)
授课方法、手段、时长
方法:讲述法、示例法、启示法手段:多媒体
时长:25分钟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练习+5分钟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举例并提问,引出总量指标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一、认识
1.时期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2.企业一套表中涉及平均人数的填制
二、充实
1.罗列计算公式(不讲解)
2.时期指标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3.时点指标中连续数列平均发展水平(举例:平均人数)的计算
4.时点指标中间断数列平均发展水平(举例:平均人数)的计算
三、提高
不需要记公式,根据事物本质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四、评价
对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小结
学生对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不熟练,需加大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后作业
书P145—P146计算分析1、2、3、4题
一节课教学设计: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教学内容
模块四:统计资料分析方法
单元名称:水平指标的分析
任务二: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教学背景
学生已掌握水平指标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平均发展水平的意义与种类。
教学要求
1.理解总量指标的分类2.掌握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时期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总量指标中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领域:统计
学习情境:时间序列分析
学习任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执行班级:_组别:_学生姓名: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行日期:_学时:2知识目标:
1. 了解发展水平的概念
2. 理解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3. 掌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 熟练掌握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2. 学会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难点: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工作前,请学习7S规定如下:
工作现场是一个职业人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请务必注意7S的职业习惯。
1. 整理(SEIRI)工作环境的整理
2. 整顿(SEITON工作现场的整顿
3. 清扫(SEISO)工作现场环境的清扫点检
4. 清洁(SEIKETSU工作环境的清洁
5. 素养(SHITSUKE列出你在上课时要注意的文明作为细节
6. 安全(SAFETY 现场安全分析
7. 节约(SPARE 工作过程中请注意节俭的习惯培养
任务实施:
根据学生数量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成绩的统计工作。
备注:各组所得分数为本组各成员得分,对组内表现优秀者再适当加分奖励(优
秀者由老师根据课堂表现直接认定)
问题引导1:
1. 发展水平的概念
2. 时间序列的作用
成果展示:
1时间序列中()称为发展水平或称发展量,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
期(或时点)发展所达到的()。
问题推广:明确新知
发展水平一般是指总量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人人数等;发展水平也可以表现
为相对指标,如产品计划完成程度、产品合格率等;发展水平也可以表现为平均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单位成本等。
根据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中的位置不同,发展水平有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
水平三种。
在同一个时间序列中,第一个指标数值称为最初水平,用符号a0表示;
最后一个指标数值称为最末水平,用符号an表示;其余各个指标数值称为中间水平,
用符号al、a2、a3 .............. a n-1表示。
问题引导2:
1. 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2. 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数的区别
成果展示:
1. 将时间序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平均发展水平,用以 反映现象在整个发展过
程中达到的一般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动态平均数,也叫序 时平均数,它和一般平均数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2. 相同点是:二者都是将各个变量值差异抽象化,都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它们的区别体现在:第
一,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序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 变量数列计算的;第二,序时平均数平均的是时间序列中的各个指标值,而一般平均 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标志值;第三,序时平均数是动态平均数,而一般平 均数是静态平均数。
问题推广:明确新知
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1 )由时期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一般直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即以观察期内的各时期指标值之和再除以相
应的时期数。
用公式表示为:
d a 2
a 3 -... a n4 a n
a =
问题引导3:
例1根据表5— 1的资料,计算我国2006 — 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国内生产总值。
成果展示:
216314 265810 314045 340903 397983
5
问题推广:明确新知
(2 )由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时点序列有连续时点序列和间断时点序列两类, 水平会有不同的方法。
①由连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时点序列一般都不连续,但如果时点序列 的资料是逐日记录、 逐日排列的,则称此数列为连续时点序列。
根据掌握的资料不同,
= 307011(亿元)
因此根据两类时点序列计算发展
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时点现象的指标数值(时点序列的资料)是逐日登记又逐日给出的。
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简单
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其平均发展水平,即以各指标数值之和除以 时点个数。
其计算公式为:
a a 2 …a n ' a
a =
n n
第二种情况:时点现象的指标数值(时点序列的资料)不是逐日变动的,只在发
生变动时才加以登记。
对这种情况应以各指标数值持续出现的时间长度为权数进行加 权平均。
其计算公式为:
a i t i a ?t 2
…a n t
n
a =
t i +t 2 +…也
问题引导4:
例2 某企业6月上旬每天职工出勤情况如表 5 — 3所示,求日平均出勤人数。
表5—3 某企业6月上旬职工出勤人数资料
成果展示:
220 235 240 232 238 240 225 230 242 228
10
n
一
a i .t i
i £
n
.t i
二 233(人)
(问题引导5:
例3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本单位2010年6月份在册职工登记如下:6月1日有职工312人,6月10日调出8人,6月13日调入6人,6月25日调入10人,7月7日调出9人。
问6月份该公司职工平均在册人数是多少?
通过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得知:6月1日至6月9日这9天都是312人,6月10日至6月12日这3天都是304人,6月13日至6月24日这12天都是310人,6 月25日至6月30日这6天都是320人,可编制成时间序列,如表5—4所示:
表5 —4 某公司2010年6月份职工人数资料
成果展示:
则该企业2010年1月份平均在册人数为:
312 9 304 3 310 2 320 6
=312(人)
9 3 2 6
总结归纳:
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发展水平的计算
成果展示:
1.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的内容;
2. 汇报内容:
(1)先展示本组作业成果。
(2)探讨如何利用标准差来解决实际问题
(3)总结利用标准差来判断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
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未解决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并对本次学习情境进行总结。
检查评价:
1. 完成指定的检测题
2. 组内统计完成的质量,将所得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3. 由小组成员推荐优秀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全体成员的评价,并将结果分别填入以下表格
班级 组名 总分
项目 评价要点
配分
得分
平 时 表
现
出勤情况 30
课堂表现情况 30
学习主动性 20
创新意识
20
总评(结合前两项自评和互评得分后)
简要 评述
教师 签名
\教师评价表
/ 权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