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专题教案6 精品
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
![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ddc37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8.png)
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高三语文课堂教案都有哪些?语文课程九年来,目标始终如一。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下,根据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学段目标和内容”分别提出,体现语文课程全面、分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语文课堂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
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
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的内容分: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通用8篇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46503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5.png)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通用8篇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通用8篇语文的教学课件很有意义的。
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对高三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三教学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要求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高三学年转瞬即过,时不我待,教师要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结合高三学生特点使用好教材。
上好选修教材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帮助很大,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认真钻研、深刻理解,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下足工夫。
3、狠抓落实语文专题复习。
抓紧抓好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鉴赏等专题复习,促使学生的理解、评价、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突出作文技巧的系统训练。
4、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讲授与训练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对课外内容要精心选择,不要拿来就用,对训练试题要精心讲评,通过讲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对作文训练计划性要强,评改方法可以多样。
四、具体办法1、备课深入备课,精心备课,并多和兄弟学校联系,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df3a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b.png)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模板7篇)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
高三语文教案精选4篇
![高三语文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da10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c.png)
高三语文教案精选4篇高三语文专题优秀教案篇一扩展语句是20__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一个考点,鲜明地体现了高考语文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扩展语句主要要求考生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它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简洁、凝炼,或单纯、简略。
扩展后的语句应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一、命题特点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
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考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
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5、答案丰富多彩,弹性较大,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激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二、试题类型扩展语句的形式很多,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丰富句意,再现情景,拓展话题。
1、丰富句意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如:用三种以上的方法,使下面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扩展1:加修饰成份她含着泪笑了扩展2:加修辞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扩展3:加表现手法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扩展1比原句多一点特色,扩展2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扩展3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2、再现情景给出几个情景信息词,然后根据这几个词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9a22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f.png)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有关高三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教学方法:解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有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
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
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
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
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
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
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efcb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8.png)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一工作多年,要说取得的成绩,我个人觉得____学年度将是我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收获的一年。
无论从个人成长发展方面来说,还是从对学生学业指导的效果方面来说,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现总结如下:一、秉承必须的教育理念,贴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由于是顺利升级,因此对学生的了解方面就应还是相对较容易些的。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在变化,他们的心智无疑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是不能用原有的尺度去衡量一切,还是要根据此在学生的实际用切实的方法对待之。
高三(1)、(2)两个班因为是普通班,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并不很好,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教得太难,那样他们会理解不了。
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从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开始到阅读训练再到写作训练,照着这样一个次序进行不断循环,让他们懂得语文学习的一条“千古不变”的训练主线。
在课堂上,我并不主张“一锅端”,而是与学生达成双边互动,在仔细倾听了学生们的感受之后,我提出一些相对有价值的思考问题,同时紧密地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顺利接轨。
我不想把他们教死,或者运用必须的模式进行训练,那样无形中会把他们的想象力给统统抹杀掉的,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尽管我们的高考辅导还是需要这种模式性的训练)。
但我认为,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语文味”,那将是致命的一击,语文就应教会学生生活,就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文学审美、日常语言文字的运用等,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保证每一堂课都力求有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绝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之兴趣,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
在历次考试在级段中规B完成率处于位置,会考合格率达100%,高考110分以上每班达8人之多,高分状况相对较好,平均分到达105分和103分,这对于两个实际参考人数较少(每班除借读生和提前录取的之外才30人左右)的普通班来说,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高三语文优秀教案(6篇)
![高三语文优秀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ad4d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f.png)
高三语文优秀教案(6篇)1. 《红楼梦》教学设计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高三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掌握分析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批判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步骤1.导入: 通过展示书籍封面和介绍作者背景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2.梗概讲解: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关系。
3.分析主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4.分析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5.阅读和讨论: 学生阅读指定章节,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问题和交流感想。
6.个人写作: 学生根据所读章节和讨论的内容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扩展活动•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全本小说,并撰写读后感。
•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人物扮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中国古诗教学设计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专门针对高三学生学习中国古诗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和鉴赏中国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掌握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提高写作和创新思维能力1.导入: 通过播放古代音乐和展示古诗名句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2.介绍古诗概述: 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3.鉴赏名篇: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辅以注释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修辞手法学习: 分析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意象的运用。
5.创作练习: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一首古诗。
6.朗诵和评析: 学生互相朗诵自己的古诗,并进行评析和讨论。
扩展活动•学生学习并欣赏更多的古诗作品,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分析。
•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3.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简介该教案设计旨在提高高三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强化对古代中国文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对文言文篇章的解读能力教学步骤1.导入: 通过展示文言文的魅力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
高三语文教案模板7篇
![高三语文教案模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6447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7.png)
高三语文教案模板7篇高三语文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用时:两课时八、教学内容与步骤高三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涵咏、品评文章平淡朴素、口语化但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喜爱与批判、伤感与留恋、理智与豁达的复杂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涵咏、品评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极具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上课铃声响起,笔者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淳厚的京腔歌曲《北京的胡同》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视频最大的作用是渲染氛围,创设情境,将同学们带入京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中)2.了解作者(屏幕展示)(论文先知人,初步了解汪曾祺创作的特色,也为后面语言的品味做铺垫)二、读品结合,深入文本(一)胡同特点1.快速浏览全文,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师:哪位同学能用书本上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五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师:对!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指北京的市民文化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胡同文化能代表北京的市民文化?也请引用本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第五段,因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市民的文化形态”所以,“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的最主要部分,但也一定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入课文的方式很多,此处采用“揭题法”——从揭示标题“胡同文化”的内涵入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找到文眼,提取精要)2.北京的胡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介绍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哪些段落?明确:集中在1-4段分组让同学们研读四个自然段,圈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回答北京胡同的特点(1)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走向正(2)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字来源广(3)胡同的宽窄和多少——胡同数量多(4)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环境静3.作者是如何来写胡同的安静的呢?(1)直接写胡同的安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2)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反衬手法,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总结:由此可见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走向、名字来源、宽窄数量以及胡同环境,突出了北京胡同的四个特点:走向正、名字来源广、数量多、环境静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那这样的胡同会养育怎样的百姓,会造就怎样的胡同文化呢?(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二)胡同文化的内涵1.快速阅读6-12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这封闭体现在哪里?①居住习惯——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追问:他们住的房屋很旧、也不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那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搬家?②邻里关系——过往不多追问:他们很讲究处街坊,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这难道能说明他们的封闭吗?你怎么理解这一点?③物质生活——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师:嗯,为了体现北京人的自我满足,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同学读,老师纠正后再请同学范读,全班读)(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与屏幕上的话比较,品出京味语言的魅力(PPT: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师:和书上那段比起来,如何?比书上的好还是不好?怎么不好?(好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感悟出来的,通过比较感悟汪曾祺京味语言的魅力)④处世态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师:书上说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但又说他们不爱管闲事?这矛盾吗?你如何理解?(2)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那么文中是如何来揭示这种精义的呢?明确:举例子,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即《茶馆》、《八月骄阳》和电梯事件小结:可见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作者分别从北京人的居住习惯、邻里关系、物质生活和处世态度等方面写出了“封闭文化”的种种表现并且指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即“忍”(首先,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其次,语言的品味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三、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北京的胡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他见证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见证着市民文化的形成作者谈胡同就是谈胡同文化,就是谈北京市民文化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过:“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国学大师钱穆也这样说:“夫文化不过人生式样之别名”同样,胡同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封闭隐忍的生活方式!那这位文化老人对如此的胡同、如此的胡同文化带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解决!板书:生活方式胡同文化封闭隐忍、易于满足、安分守己(最后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升华,是三维目标的强化,也是课文主旨的点睛)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必做题:反复朗读13—15段,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2.选做题:查找你最感兴趣的特色民居建筑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并写一段介绍性文字高三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高三语文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课教案汇总
![高三语文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课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21406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6.png)
高三语文全套教案高三语文课教案汇总教案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与鉴赏技巧。
2.教学难点:古诗文鉴赏的深入理解与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古诗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文的起源、发展、分类等。
3.课堂讲解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诗句解析等。
4.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文,然后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5.鉴赏分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意象、情感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鉴赏分析。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布置一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教案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篇优秀的现代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美感与内涵。
2.新课导入介绍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
3.课堂讲解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章结构等。
4.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然后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写作技巧介绍写作的基本技巧,如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
6.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篇短文的写作,教师现场指导。
7.课堂小结8.作业布置布置一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案三:《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高三语文教案内容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d0ba2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高三语文教案内容七篇高三语文教案内容七篇高三语文教案内容都有哪些?写教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我要反思这个教案是什么问题,是要说明如何改造差生,强调如何启发思维,还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在写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案内容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语文教案内容篇1首先,查漏补缺,心中有数。
我们一般把高考复习后期称作“查漏补缺”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突破弱项,提升强项。
自己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同学们可以将你历次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按照表格形式统计总结自己的得、失分情况,并从中找出自己的强、弱项考点。
对于较弱的、多次失误的考点,一定要用醒目的文字注明,以提醒自己。
建议对每张试卷都要做这样一张“考点得分情况统计表”,然后将这些表格综合到一张总表上,最后根据这张总表将强、弱项考点列举出来,作为自己后期复习的参考目标,对以后的各次模拟考试也要进行这样的分析统计,以便找出自己的强、弱项的变化情况,随时将失误考点补充到复习目标表格中去,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要认真分析自己失分的题,特别是多次失分的题,找出失分的原因,并找出解决之道。
一定要明确自己失分的真实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列出一张张表格,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
列表和织网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简易又是最便于记忆的方法。
它可以使你头脑清晰,一目了然。
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应对方法。
这一步骤很重要,否则,只是把过去考卷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
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总的框架,在总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上,再有更细致的要求和例题。
要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本。
另外还要储备必要的文化常识。
有时我们读不懂史传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对古代的文化常识的不了解。
史传类文言文中常常会涉及到官职、官位调动、古代的地名、兄弟排行、年龄特称等,所以要储备必要的文化常识。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七篇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dd710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8.png)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七篇高三语文教案设计七篇高三语文教案设计都有哪些?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记录通常只记录教学过程而没有介绍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语文教案设计【篇1】《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刘易斯�6�1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最新版-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6篇
![最新版-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01d5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b.png)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6篇报任安书教案篇一一、主备人:通课时间:20xx、5.8参加人员:高一语文组全体教师通课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通课内容:《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积累“务、死、鲜、暴、于、以”等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1、题解: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
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字音积累:报任安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高三语文教案(五篇范例)
![高三语文教案(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683de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c.png)
高三语文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高三语文教案教案(一)时间:2个小时教学目的:通过初次接触,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按照语文高考的要求,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复习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高考语文的相关详细内容。
教学重点:强调提高语文成绩速成方法,增强授课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二、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A.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的看法? B.你平时考试的成绩一般是多少? C.你对自己语文高考成绩的期望值是多少? D.你喜欢语文课程吗?三、试卷内容、题量及占分比例1.语言文字运用 6题约16%2.古代诗文阅读 7题约23%(去年22%)3.现代文阅读 4题约11%(去年12%)4.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3题约10%5.写作 1题40%三、题型的占分比例1.选择题约20%30分2.非选择题约80% 120分四、针对江门一中的模拟卷,为学生详细分析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突破自我。
1.试题分析。
找出得分比较容易的题目,进行强化练习。
针对第五大题,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学会得分能力。
2.重点突破作文。
五、作文速写示范1、详细分析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让学生说出写作的构思(第一次上课,以赏识教育为主导),为学生减低难度3、让学生讲几个故事4、为学生找出一个万能方法。
(故事穿插法)第二篇:高三语文教案课题:选用句式——能力层级(D)课时序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句式的一般知识;2,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教学难点:选择句式要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教具:投影仪教法:讨论,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思路考点阐释: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所选语句,除句式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合.解法指导:选用句式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让学生了解句式的一般知识.从结构方面说,有单句,复句,整句,散句;从表达方面说,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从成分方面说,有省略句,倒装句;从逻辑方面说,有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2,要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语言材料的隐含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3,要尽可能地结合情境教学.如对象,场合等.试题点拨:典型试题1:选用恰当的句式,把下面的语句加以组织,使话题统一,表意更集中,句子更紧凑.例句:武松,李逵,解珍和解保都是《水浒》里的英雄,《水浒》中有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有李逵杀虎报仇的故事,有解珍,解保猎虎蒙冤入狱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水浒》里的点拨: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文话题不统一《水浒》,武松,李逵等人物和故事,要选用一个句式,使话题统一.参考答案:《水浒》里的武松,李逵,解珍,解保等打虎,杀虎,猎虎的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典型试题2:将下面的语句,按照不同的表达要求,加以组织,选择不同的句式,分别写一段话.例句:①新加坡的旅游业在全世界享有盛誉.②新加坡具有良好的旅游的天然条件.③新加坡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④新加坡的旅游业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得很好.(1)强调天然条件:(2)强调工作认真,细致与合作:点拨: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语言材料从大的层次关系看,是因果关系,其中“原因”复杂,有三个方面,可用“固然……但”来表达.(参考答案略)命题趋势:纵观近年来句式的考查,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注意激活他们的思维.第二,呈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第三,语用的特点更加突出.强化训练: 1,选择下面衔接较好的一组句式:(1)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即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2)我找来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来了.(3)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4)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A,(1)(3)B,(2)(4)C,(1)(4)D,(2)(3) 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1)(3)B(1)(4)C(2)(3)D(2)(4)巩固练习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1)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a柳枝被春风吹绿b春风染绿了柳枝),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2)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a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b怀着对金秋时节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绿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尽情地拥抱这养育它的土地.A,(1)a(2)bB,(1)a(2)aC(1)b(2)aD(1)b(2)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皆先生手迹.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1)《荔子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2)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3)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4)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5)西侧乃柳侯祠(6)柳侯祠在罗池西侧A(2)(4)(5)B(1)(3)(6)C(1)(4)(5)D(2)(3)(6)巩固练习5,下列选项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但相比之下农村给我们的印象仍是又脏又乱.我们认为上海__________.A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农村的优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B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C不仅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D不仅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城市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使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2)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5)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A(2)(4)(6)B(1)(4)(5)C(2)(3)(6)D(1)(3)(5)拓展与延伸第三篇:高三语文一轮专题教案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知识与能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力过程与方典型的句式意义,学生认真掌握法情感态度和谐美,人情美与价值观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掌握虚词课型讲授课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具电脑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判断1、用:“……者,……也。
2023最新-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0a56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b.png)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高三语文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三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有用的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在细碎的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生哲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筛选有用的信息,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内容。
2、通过鉴赏与交流活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婴儿图片)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宛如昨天的片断,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如东去之水不复还,生命也如水般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的《渐》,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探寻作家踪迹。
在浙江省桐乡市一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出了一个被外国学者誉为“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
在故乡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老者,但是随着亲眼见过他的人的越来越少,他留给后人的东西却愈来愈珍贵了。
他就是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
浙江桐乡人。
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
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
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
散文集命名为《缘缘堂》三、课前预习。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纨绔子弟(wánkù)佣工yōng围炉拥衾qīn刑笞chī牛犊dú(gá)轧朋友轧(yà)倾轧(zhá)轧钢四、阅读与探究思考:1、你认为“渐”是什么意思?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解说渐的语句。
明确: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人生是由“渐”维持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办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渐”的本质是“时间”。
高三语文学生教案七篇
![高三语文学生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0ba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e.png)
高三语文学生教案七篇高三语文学生教案【篇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dbc18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a.png)
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高三上册语文教案范例6篇高三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8da6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0.png)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6篇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4.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6.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描)(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如何把握和体察诗歌的形象复习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时间:一课时过程: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
那就是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于意象的含混和意境的多重性,使得本诗的主旨扑朔迷离。
元好问曾经感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其实,就这首诗而言,不是“无人作郑笺”,而是“作郑笺”的人太多。
造成了意境“丛生”、意象混乱,所以才会使得对诗歌主旨和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
一、理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古典诗歌的鉴赏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和指向,使得整个的复习进程可以有序和规范地进行。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纲把“形象”放到第一位,可见,形象的重要地位。
但在古典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意境”和“形象”两个概念的交叉和混杂使用,往往让我们困惑不解,无所适从。
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概念作一下辨析。
问题:(一)、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形象,二者有何关系?明确:意境:此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但大多数人认为“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归纳: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宏阔)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繁复)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清冷)板书:宏阔、细腻;繁复、清冷(二)、点拨:形象:形象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包括作者),也指即兴即景诗歌里的景和物。
其实,沧海桑田是形象,大漠孤城是形象,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也是形象。
在即兴即景之作里,形象就是意象。
由此可见,形象和意境是一种种属关系和包容关系。
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件。
板书:形象(意象)---意境---主旨(诗情)二、归纳诗歌形象问题: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具有那些特点呢?明确:(一)古典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诗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
板书:主体内容示例1、请看2002年的高考试题:春城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虽然高考设题时没有直接考察学生的领悟作品形象和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但它通过考查“折柳”这一关键词的作法,将形象的考察暗寓其中,因为,折柳就是“折柳曲”的省称,其意境是:在春晓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是“折柳曲”。
但我们体味一下,还是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想象的空间里,眼前拓开了一幅画面:夜阑人静一位游子正在聚神凝听,侧耳伸首,想到春天已到来,而自己却漂流在外,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虽不言形象然而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
示例2、请看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题李凝有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
点评:作者通过对李凝幽居的环境的勾勒和描写,虽然只是渲染和点染某种情调和气氛。
却向读者暗示出李凝幽居隐者的身份。
第一联是写景而非抒情。
尽管作者并没有让李凝露面,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见作者所认同的隐居不仕和不与流俗同道的有节操的潇洒的奇男子李凝的形象。
示例3、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蝉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在试题的选肢中,命题者将此诗的“形象”列入重点。
如“A”项,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富有象征意义,在意象“蝉”中,作者那种“清”和“贵”的品行就蕴涵在其中了。
同时,作者的立身高洁,志正行方而又隐然自得的形象便矗立在人们的眼前。
可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高考命题者始终将“形象”纳入命题的范围内。
几乎每年都考。
归纳:古典诗歌的形象是由叙事诗中的“人”或“事”组成。
如,《春夜洛城闻笛》的“凝神闻笛”的作者;“咏物”或“即兴即景”之作里面的“物”或“景”组成,那么,“垂绥、流响、居高”的“蝉”就是形象。
板书:人、事、物、景(二)、诗歌的形象里面包孕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板书:寄托包孕思想感情点拨:示例1、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来抒发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不求人知,孤芳自赏的高雅情致。
在诗人着力描绘的“葳蕤”和“桂花”上,不正是包孕了作者的向善和高洁的品行吗?那种赞赏和褒奖的口味是何等的强烈。
示例2、《采莲曲》(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点评:这首诗描写了一群美丽、天真、烂漫、勤劳的采莲少女的形象。
作者没有将少女置于中心地位,却把少女放置在荷塘中,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何丛之中。
使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试想一下,在这美丽的景色和美丽的少女的形象上面,难道就折射不出作者那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喜爱之情吗?(三)、诗歌的形象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揭示主旨。
板书:意义、情感、主旨点拨:在诗歌里,既然形象本身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和作者的思想情趣息息相关。
故形象的本身就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示例1、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这首诗足可以称为“千古失意之人”吟出的“千古得意之句”了。
在这首诗里,“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着诗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诗意的形象(意象),已经成了古典诗歌里面描写失意的“秋士”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称。
更为绝妙的是,“夜半钟声”已经不是单纯的诗歌意象了。
因为唐初诗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钟声”这一形象,才从单纯的枫桥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种静谧幽美、富有浓郁的历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现孤独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
一首诗成就了一种千古意境,这是张继对文学的回报也是历史对张继的馈赠。
归纳并板书: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失意的秋士、漂泊的客子夜半钟声---------孤独失意的士人示例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罗隐霸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点拨:古典诗歌里面“柳”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多种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罗李两位诗人的视野里,也呈现出迥异的情采。
板书:老大无就、自伤迟暮折柳送别、情天恨海烟柳雾堤、盛衰今昔其他的如“东风”“青鸟”“鸿雁”“元宵灯节”“船帆”“流水落花”“烟锁雾横”等形象,因为常见,故不再赘述。
小结:诗歌的形象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形象的主体内容;2、形象本身包含感情;3、形象本身就蕴涵着相对固定的意义或象征内容、故能揭示诗歌主旨。
三、诗歌形象的归类设问:常见的诗歌形象有几种,或者说我们从哪几方面解读诗歌的形象?点拨:(一)、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
如下列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同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寂寞柴门人不到,空云独与白云期王维凇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点拨: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茫为基调的意境。
如,在崔灏的《黄鹤楼》里,作者那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千载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
(二)、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的并列迭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
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
板书:意象的并列和组合示例赏析: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点拨: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
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板书:自然意象具足事实上,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不胜枚举,现聊举数例(仅以唐诗为例)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亿李白》3、极蒲三春草,高楼万里心贾至《岳阳楼宴》4、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刘长卿《负谴后登干越亭》上述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三)、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点拨: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
示例赏析:1、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当作者听到自己被召见的消息时,那种神采飞扬的情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是受到挫折也仍然梦想受到重用。
仍然那么信心百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杜甫“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自是高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难道不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吗?3、王维“忘身辞风阕,报国取龙庭”归纳:诗歌里的大言无忌的狂士形象,正是诗人理想抱负的反映。
当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可避免时,诗人就转向山泉深林,要做一个隐士,或以著述为念了。
示例:1、“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遗草泽”三个字,便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2、“谁怜越子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作者以“自浣纱”贫贱女自比,无限伤痛。
(四)、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
这在咏物诗里最为常见。
板书:托物寄情,咏物抒怀。
点拨:“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
“咏物诗”就是典型。
示例辨析1、宋代诗人林逋的诗作《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和恬淡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