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诗歌鉴赏)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试卷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1)

高二语文试卷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1)

2006年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决赛试题说明:1. 本试卷共五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

竞赛时间80分钟。

所有答案均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2.答题前先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写好区(市)、学校、试室、姓名、考号等相关内容。

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下面各句与课文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C.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下面各诗句都写到“柳”,其中不是..表达依恋思念之情的一句是A.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B.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4.下面都是孔子的名言,其中不是..阐明为人处世道理的一句是A.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少古诗用花卉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的,填在下面诗句中的花名,正确的一组是⑴①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⑵五月②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⑶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③开。

⑷沾衣欲湿④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A.①蔷薇②榴花③桃花④杏花B.①桃花②木莲③蔷薇④榴花C.①蔷薇②杏花③木莲④榴花D.①桃花②榴花③木莲④杏花6.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写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李白诗四首 练习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李白诗四首 练习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征帆一片绕蓬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征帆一片”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一句是叙事,也寄寓着诗人的感情。

分析的重点是“征帆”和“一片”的含义。

答案: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如同一片树叶漂浮在水面。

“征帆一片”形容孤单漂泊远航,也暗示了晁衡的遇难。

2.“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一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把“晁衡”比喻为“明月”,而“白云愁色满苍梧”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的情感可从本句中的“愁”字和诗题上的“哭”字看出。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6.边塞战争诗四首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6.边塞战争诗四首

6边塞战争诗四首“平步”岂能“轻云”2013年5月15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中有这样一句话:“袁牧声名多么显赫,23岁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入翰林,平步轻云……”句中的“轻云”应是“青云”之误。

成语“平步青云”,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经常遇到。

“平步”即平常步行,这里指“走上”。

“青云”指青空、高空,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去”指一下子就升到很高的地位。

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字致于青云之上。

’”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袁牧晋升之快,是十分恰当的。

“轻云”指薄云、淡云。

没有“平步轻云”的说法。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走近作者简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续上表)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

有《李益集》。

相关知识边塞战争诗边塞战争诗多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特点。

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突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识记字音羌.笛(qiānɡ)金闺.(ɡuī)蓟.中(jì)塞垣.(yuán)“且”读“z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祭祀时放置礼品的礼器。

本义为放置礼品的礼器。

作连词时读作qiě,当“而且”“又”“尚且”讲;作副词时读作qiě,义为“暂且”“还将”“还”。

“且”可以作声符,如“姐”“阻”“狙”“组”等,一般词典均不立“且”部。

从军行(其一)阅读《从军行(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第1单元诗歌鉴赏宝库 Word版含答案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第1单元诗歌鉴赏宝库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从诗歌的形式上分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的简称。

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中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和带过曲。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为同一宫调。

二、从诗歌的题材上分1.即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常说的寓情于景。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雄浑,笔势豪放。

三、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地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练习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练习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周德清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1.“功成却被权臣妒”的“却”字具有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功成”与“权臣妒”形成对比。

答案:前三句写岳飞的功绩,紧接着的两句感慨岳飞的遭遇,表达对奸臣误国的愤怒,这两层意思用一“却”字连接,前后形成极大的反差,“却”字不仅在结构上,也在内容上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2.“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三句在抒情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三句是抒情,可以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答案:这首小曲前面是叙事与议论,结尾采用写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方式,这样写以青天风雨为岳飞泣作结,使愁怨、愤恨之情表达得更为绵邈悠长,余韵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3~4题。

【中吕·朝天子】志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3.这首元曲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粤教版-语文-高二-《李商隐诗三首》练习题

粤教版-语文-高二-《李商隐诗三首》练习题

《李商隐诗三首》课程标准: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课标解读: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的经历,体味其诗歌的底蕴。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把握《李商隐诗三首》的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3、、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西畔.(pàn) 灵犀.(xī) 钓钩.(gōu) 射覆.(fǜ)B.嗟.余(jiē) 转蓬.(péng) 舞筵.(yàn) 苍.生(cāng)C.才调.(diào) 可怜.(líng) 逐.臣(zhú) 吹拂.(fú)D.斜.阳(xié) 春苑.(yuàn) 蝉.声(cán) 无伦.(lún)2、填空。

(1) ,不问苍生问鬼神。

(2)身无彩风双飞翼,。

(3)如何肯到清秋日, !(4)李商隐,字义山,号,唐代著名诗人,作品缠绵悱恻,著有诗集,与并称“小李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断肠:(2)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肯:(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虚:(4)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转蓬: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两首涛歌,完成4、5题。

高二语文试卷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高二语文试卷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⑴ “一别心知两地秋”中“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

。 (4分)
⑵ 诗的三、四句情景交融,请简要赏析。(6分)
,实际上却是表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目,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A.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端午
A. 比屋皆然
B. 不可具状
挥汗如雨,比肩继踵 灼灼状桃花之鲜
C. 竹之为瓦,仅十稔
D.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不为困穷宁有此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禹偁“豁达自适”的一组是 (3分)
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②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又时有焰火璀璨冲天的景象;③出自王安石《元日》,除夕放爆竹是我国传统民 俗;④出自秦观《鹊桥仙》,鹊桥是传说中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牛郎与 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地方;⑤出自唐代文秀《端午》,“楚江”“直臣冤”暗写 屈原投江自尽的事。)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第4单元诗歌鉴赏宝库 Word版含答案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第4单元诗歌鉴赏宝库 Word版含答案

阐发哲理诗的鉴赏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鉴赏阐发哲理诗,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1.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粤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粤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粤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①,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②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新。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③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①上林:上林苑。

②长乐:唐宫。

③永崇:指长安永崇坊。

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浞。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诗前两联写景,从动、静、声、色等多个角度,描写皇宫园囿殿阁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穰丽的宫苑春景图。

B.钱诗前两联尽管没有正面提到裴舍人,却句句恭维,不露痕迹,用景物反衬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C.高诗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比拟新中举的进士,“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

D.高诗以“芙蓉”自比,“秋江上”与前两句的“天上”“日边”形成对比,写出后者与前者所处地位的悬殊。

15.作为古代文人为推荐自己而写的干谒诗,钱诗的后两联和高诗的后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不同。

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解答】(1)B.“反衬”错,应该是正面烘托。

(2)“献赋十年犹未遇”,既写出经历十年科举仍未获得功名的惭愧,也委婉地写出赠诗裴舍人的意图,没有明说,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高诗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

粤教版-语文-高二-(诗歌鉴赏)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专题训练

粤教版-语文-高二-(诗歌鉴赏)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专题训练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专题训练(诗歌鉴赏)(06年初赛)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⑴“一别心知两地秋”中“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实际上却是表达。

(4分)⑵诗的三、四句情景交融,请简要赏析。

(6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⑴词的上阙中“破”和“鸣”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

(6分)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说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品格?(4分)(06年决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6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②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

3.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4分)4.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

(6分)(07年初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①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高二语文试卷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高二语文试卷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试题说明:1. 本试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

竞赛时间80分钟。

所有答案均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2.答题前先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等相关资料。

一、(20分,每题2分)1.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C.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2.下列各句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垣,有所希冀?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梅花的一项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4.选择适当的“风”填入下面诗句中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细雨鱼儿出,燕子斜。

②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③等闲识得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微雨池塘见,襟袖知。

⑤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⑥胡马依,越鸟巢南枝。

A.东风春风微风北风疾风好风B.疾风微风春风东风好风北风C.微风春风东风好风疾风北风D.春风东风好风微风北风疾风5.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目,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A.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B.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端午C.元宵节春节端午重阳节七夕节D.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6.依次填入下列诗句横线处有关“飞鸟”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旧时王谢,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新帖绣罗襦,双双。

③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踏雪泥。

④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

诗歌鉴赏精选128首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二上册 粤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诗歌鉴赏精选128首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二上册 粤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诗歌鉴赏精选128首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二上册粤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诗歌鉴赏精选128首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粤教高二选修1诗歌鉴赏课外练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二上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粤教高二选修1诗歌鉴赏课外练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高二上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粤教高二选修1诗歌鉴赏课外练习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高二上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的盛况。

(2)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二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专题训练(诗歌鉴赏)(06年初赛)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⑴“一别心知两地秋”中“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实际上却是表达。

(4分)⑵诗的三、四句情景交融,请简要赏析。

(6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⑴词的上阙中“破”和“鸣”二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

(6分)⑵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说说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品格?(4分)(06年决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边塞怎样的景色?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从思想内容或者艺术手法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6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②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贬居黄州而作。

3.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词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4分)4.古人评论此词“寓意高远”,请结合词的下阕,作具体赏析。

(6分)(07年初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①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

作者在什么季节里夜宿七盘岭?“平仲”“子规”两个意象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07年决赛)塞下曲张祜二十逐骠姚①,分兵远戍辽②。

雪迷经寒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③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霍去病被封为骠姚将军。

②辽:指辽河流域,在唐代这里常常发生战事。

③雕:一种很凶猛的鸟。

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是说一位年轻的战士才二十岁就进入了骠骑兵部队,派到遥远的辽河守卫。

B.第三、四句描写进军路途情况。

寒夜行军,大雪纷飞;清晨渡河,冰封坚厚。

C.第五、六句描写战士驯雕练马,雕刚驯服还未能指挥如意,马尚强悍,勉强能够驾驭。

D.第七、八句“何足问”意思是不值一提,“取”与“听取蛙声一片”的“取”用法相同。

采桑子欧阳修(其一)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水中别有天。

(其二)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2.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急管繁弦,玉盏催传”描写欢宴时乐声悠扬、行令助欢的境况,以“急”、“繁”来修饰管弦,渲染了宴饮时的欢乐气氛。

B.第一首词中“稳泛平波”既写湖面上无风无波,又写扁舟从容荡漾,从而表现游者逍遥闲适的心境。

C.第二首词中“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已经在西南方向现出,是“朔月”。

D.第二首词中“十顷波平”与“水面风来”都是描写同一时间西湖水面变化的情景,既有远眺,又有近看。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3.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用大笔勾勒式的写景,为下面写“秋意”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B.作者把时间从黄昏移到晚上,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新的画面,并把自己摆进图画中。

C.作者描写的景观是具体的,色彩是绚丽的,但不是定位的,不是在某一个方向上。

D.整首小令写的都是潇湘行舟所见,作者的态度和心境,是冷静和愉悦的。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4—5问题青溪王维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③将已矣。

①言:发语词,无意义。

②趣:通“趋”。

③垂钓: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

4.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的。

(4分)答:5.请选择画线诗句中的其中一联,分析它的艺术效果。

(4分)答:(08年初赛)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08年决赛)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题。

秦州杂诗(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1.下列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

“莽莽”写出了山岭绵延雄奇莽苍的气势。

B.颔联专从“孤城”着笔,描写塞外高空风动云移,天还未黑,月亮就已高悬天上的景象。

C.颈联分别用苏武出使匈奴和傅子介计杀楼兰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勇气。

D.尾联的“一”和“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了唐王朝当时整个西北边地的衰飒局势。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2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即以“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反映出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情。

B.“乌鸢自乐”“新绿溅溅”,写得恬静清新,一个“自”字极写诗人如高飞的鸟儿般无拘无束,逍遥之情态令人生羡。

C.下阕开头,诗人以社燕自喻,形象地表现自己如社燕般,春去秋来,漂泊无依,游于宦海,暂时寄身溧水的人生境遇。

D.“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化用陶渊明的“我醉欲眠,卿可去”,含蓄地反映诗人已抛开烦恼事,寻得了欢乐。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3题蟾宫曲·长沙怀古潭州卢挚①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①卢挚在大都的官衔是大中大夫、集贤学士。

当时以入选集贤院为集贤学士称为“登瀛洲”。

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朝瀛洲暮舣湖滨”,写诗人早晨还侍奉于皇帝左右,傍晚已系舟洞庭湖滨,一“朝”一“暮”,反映了诗人处境变化之迅疾。

B.“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表明了诗人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游览山水名胜,希望在大自然中寻求快乐和心灵慰藉的心境。

C.“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中“空”“黯”二字,写出诗人遥望苍梧、黄陵二山,想到湘灵鼓瑟难而再不禁神伤的情态。

D.诗人用寻诗、寻春的方式来怀古抒情,通过追忆孤高绝俗的屈原和抑郁而殁的贾谊来勉励自己,表达了自己要留名千古的志向。

阅读下面的词和曲,回答4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4.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闻雨伤心,离情顿生,心碎难眠,相思无寄,均是温词和马曲中两位抒情主人公相似的内心感受。

B.温词重在写思妇在漫长的秋夜里辗转反侧的愁绪,马曲重在写游子于潇湘的孤舟中五更梦回的忧思。

C.温词与马曲都选择“雨”这一意象,通过描写夜雨声声、绵绵不断,表达思妇游子连绵无绝的离情。

D.温词中“空阶滴到明”与马曲中“是离人几行情泪”都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离情之苦,韵味十分悠长。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5—6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①煮白石:《神仙传》中的典故,“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 ,这里借指全椒山道士生活清苦。

5.仔细品味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6.有人认为这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两个字是“冷”和“空”,请你说明理由。

(4分)广州市高二级“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答案(06年初赛)1.(10分)⑴时令诗人的“愁”绪这样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使诗歌情景交融,更含蓄凝练,用萧瑟的秋景来强化诗人的离情别绪。

[4分。

意思对即可,前问每一横线 1分;后问2分]⑵“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诗人目送的方向,加上“日晚”而“望”,表达对友人绵绵的思念;“寒鸦飞尽水悠悠”,江面上的“寒鸦”“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渲染了孤寂伤感的氛围,从而表达对友人悠悠的情思。

[6分。

分析“景”3分,分析“情” 3分。

]2.(10分)⑴“破”是撑破的意思,写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透明薄膜的情景,“破”传神地表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鸣”写出黄犊在平坡上乍见春草而发出欢快叫声的神态。

“破”、“鸣”两个字表现初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词人对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6分。

对“破”、“鸣”的赏析各3分。

]⑵城中桃李忧风愁雨,田野溪边荠菜花迎风开放,词人用憔悴伤残的情景与生机勃勃的景象作鲜明的对比,表现荠菜花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或:表现作者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之情。

[4分。

“对比”内容 2分,诗人品格或情感 2分。

](06年决赛)1.陈诗描写了边塞上寒风凛冽,树木凋零的恶劣环境,但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猎猎的红旗在皑皑的雪山上飘扬,表现出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了将士们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诗描写了边塞“秋月”下响起琵琶声的凄清景象,烘托边关将士们背井离乡的悲怆愁绪,表达他们悠长哀婉的思乡之情。

[4分。

每首诗各2分,其中,分析“景”1分,分析“情”1分。

]2.略。

[6分。

有明确观点2分,能运用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自圆其说即可。

]3.这二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