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水驱曲线特殊性分析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 第二节水驱曲线
(
C W p1 W p 3 W p22 W p1 W p 3 2W p 2
(4-89)
将表4-10内的和代入式(4-88)中得:
由图4-10查得: W p 3 1800 t W p1 ,W p 2以及W p 3 再将表4-10内的 数据带入式(4-89)得:
lg(W p 100 ) 10147 5.089 10 4 N p
同样可利用上式对该井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
4-2驱特征曲线分析
1
N 4.确定511井组葡I4-7层的可采储量(p max )很最终采收率( )
根据表4-10数据可知,当该井组注水开发试验结束时的含水率 f w 97% , 水油比 WOR max 32.30 ,累积产水量W p max 26503 t 。而在前面已经求得:
A1 1.8814 , B1 5.287 10 4 A2 1.147 , B2 5.0896 10 4
将有关数据带入式(4-84)和(4-85)中,可以得到可采储量( 和最终采收率( )分别为:
N p max
N p) max
lg 32.30 1.8814 51.1% 4 5.287 10 12542 将已知数据分别代入式(4-86)和(4-87)得:
lg 32.30 1.8814 6418 (t ) 5.287 10 4
lg N p max
lg
32.20 (10147 0.3622 ) 5.0896 10 4 6468 (t ) 5.0896 10 4
32.20 (10147 0.3622 ) 4 5.0896 10 51.5% 5.0896 10 4 12542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于1mD的油藏,具有开发和开采难度较大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油田开采初期,随着单井单元产量的逐渐下降。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和水驱特征曲线。
1.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油井开采初期,储层压力高,在储层中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得油井产量较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率低的储层渗流速度较慢,油井产量递减速度较大。
2.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递减缓慢:油井开采初期,油藏中的自然驱动力较大,油井产量递减较快。
但是,随着油藏压力的降低和水的渗入,后期油井产量递减逐渐缓慢。
3.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的初期非常快,但在一定时期内,油井产量会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在此时期内,储层渗透率降低导致的压力差逐渐减小,产量逐渐稳定。
4.老化期产量进一步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进一步下降,进入老化期。
在这个阶段,一般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如人工提高压缩气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水驱特征曲线是低渗透油藏中水驱过程中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水驱是一种常用的增产措施,通过注入水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油井移动,并提高油井产能。
水驱特征曲线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阶段:在注入水的初期,随着水的压力向油藏传播,储层中的原油粘附在孔隙表面开始脱附,并随着水的流动进入油井,使得油井产量快速增加。
2.稳定阶段:随着水的继续注入和孔隙压力的增加,油藏中原油饱和度降低,使得油井产量逐渐稳定。
在这个阶段,注入水的效果逐渐减弱,产量增加缓慢。
3.饱和度降低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中残存油饱和度降低,油井产量开始递减。
递减速度取决于油藏渗透率和水的渗透能力。
4.插曲阶段:在水驱过程中,由于储层渗透率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储层中可能存在一些非均质性,从而导致一些油井产量的插曲现象。
油藏工程水驱特征曲线课件
某油藏为水驱砂岩油藏,动用地质储量为400万吨,1996年到2005年的累产油和累产水 见下表。请:(1)、计算2004年油藏含水上升率;(2)、2005年油藏采油速度;(4)、 标定该油藏的采收率;(5)、预测该油藏动态储量,并评价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好坏。
100 80 60 40 20 0 0
樊29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5
10
15
20
25
30
大古67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100
80 含 60 水 % 40
20
0 0
理论
实际
5
10
15
20
25
30
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水 驱曲线,目前有20余种。按其构成,形成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普通直线关系曲线,这类曲线 业内人士称为丙型和丁型水驱曲线;第二类是 半对数直线关系曲线,这类曲线业内人士称为 甲型和乙型水驱曲线;第三类是双对数直线关 系及其它形式。这次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第二类 中的甲型水驱曲线的做法及应用。
飞雁滩油田埕126注聚区驱替特征曲线
注聚后驱替特征曲线向产油轴偏移,开发效果变好。
三、开发状况评价
2. 水驱效果分析。
水驱采收率评价:用 相渗流管法计算单元采收 率可达33.3%,而该块目 前井网下由水驱曲线法标 定采收率只有22.25%。主 要原因是层间和平面油层 动用程度不均衡,其次是 因为注水状况差,驱油效 果差。因此,通过完善注 采井网,加强注水,提高 水驱动用程度和油藏采收 率还大有潜力。
基层队由于没有专用的软件,但我们可以通过 油藏动态分析系统获得所管油藏的水驱曲线
我们也可以通过excel表格的强大功能完成曲线 的制作。同样可以获得水驱曲线
油藏工程课件第7章_水驱曲线
参考文献 16.张虎俊. 预测可采储量新模型的推导及应用. 试采技术,1995(1)16,38-42。 17.陈元千. 对Np=bfw关系式的质疑、推导与应用.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1)5,49-54。 18.Iraj Ershaghi and Omoregie O.A Method for Extrapolation of Cut vs. Recovery Curves. JPT (Feb. ,1978) 203-204。 19.陈元千.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对比与评价. 新疆石油地质,1994(4)15,348-355。 20.陈元千. 地层原油粘度与水驱曲线关系的研究. 新疆石油地质,1998(1)19,61-67。 21.陈元千. 高含水期水驱曲线的推导及上翘问题的理论分析. 断块油气田,1997(3)4,38-45。 22.陈元千. 水驱曲线关系式的对比及直线段出现时间的判断. 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6)13,55-63。 23.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24.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续篇).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25.陈元千. 实用油气藏工程方法. 山东京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26.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实用方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含水率fw公式:f w
qw 1 qL 1 u w k ro uo k rw
fw
含水率fw与水油 比WOR关系式:
qw qw 1 1 1 q L qo q w qo 1 1 qw qw qo 1
WOR
1 1 1 fw
1 1 WOR
o k rw 由上两式得水油比公式: WOR w k ro
将(7-8)式带入(7-6)
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28
特 种 油 气 藏 1999 年
here can provide input for analog computation (dynamic forecast and reserve calculation) with theoretical model.
Φ= 01016 6ln K + 01108 5
(3)
Swi = [ (11314 - 01213 7ln K) ×Φ]015
(4)
Sor = (21925 3 - 01382 7ln K) ×Φ
(5)
式中 Sor ———残余油饱和度 , %; Swi ———束缚水饱和度 , %; Φ———孔隙度 , %。
参 考 文 献
1 李道品 ,等 1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 1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2 霍纳波 M ,科德里茨 L ,哈维 A H 著 1 见 :马志元 ,等译 1 油藏相对渗透率 1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9 3 Wyllie M R J and Gardner G H F. The generalized kozeny - Carmen equation , its application to problems of multi - phase
Swc ———共渗点处含水饱和度 , %。
Ξ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1 安塞油田 624 井油基泥浆取心报告 11985 ΞΞ 张学文 1 低渗透率砂岩油藏压裂工艺与井网部署综合管理技术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 11998 ΞΞΞ 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1 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报告 11997
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见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N A T UR AL GA S AND OI L
2 0 1 5年 1 0月
1 0 0
步过渡到 高 含水 阶段 , 主 要是 由于 水 平井 段 存 在 高 渗 带, 井筒 内一点 见 水后 带动 局部 见 水 , 最 终达 到 高含 水 期 。水油 比( WO R) 曲线随着 开发 时间 的延长 而逐 渐增 3 ) : 1 0 3—1 0 7 .
4 结 论
1 ) 利 用 角 点 网格 、 随机建模 方法 建立 了基于 X H 2 7
Wa n g T a o,Z h a o J i n y i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Wa t e r C u t f o r
水平井不 同避水 高度的水侵规 律 ( 日为油藏厚 度 ) , 模拟
无 因次避水 高度分别 为 0 . 1 , 0 . 3 , 0 . 5 , 0 . 7和 0 . 9 H 的五
种情况 。
从不 同避水 高 度条 件 下 的含水 率 及 累积产 油 量 随
着 避 水 高 度 的变 化 曲 线 ( 图6 ) 可 以看 出 , 随 着 水 平 井 避
1
,_ 、
薄
扣
生产 时 间, d
b ) 水 油 比及 水 油 比导 数 变 化 曲 线
图 5 多点 见 水 整 体 水 淹
3 水 平井见水 影响 因素
3 . 1 水 平 井 设 计 参 数
a ) 含水 率随水平段长度 的变化
3 . 1 . 1 水 平 井避 水 高 度 的 影 响 水 平 段 长度 2 1 0 m, 在 其 它 参 数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模 拟
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研究
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研究摘要:对于底水砂岩油藏,分析水平井的脊进机理,进而确定其水淹规律是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开发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底水油藏水平井的水脊机理、生产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物模实验、数值模拟以及水平井测试相结合来分析水平井见水特征,以指导后期的水平井控水措施。
关键词:底水水平井规律Abstract:forsandstone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analysis of horizontal wellridgeinto themechanism,and then determine itsflooding law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reasonable developmentofhorizontal well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Thelaw and the influencemechanismofproductionwater crest,a horizontal well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based on the factor analysis,analysis ofhorizontal wellwaterfeatures using thephysical modelexperiment,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horizontal well testingof the horizontal wellcombination,guide the laterwater controlmeasures.Keywords:rulesof horizontal well with bottom water drive中原1区和KZ1区是中原油田碎屑岩底水油藏的典型区块,以研究两个区块揭示底水油藏油水运动规律。
两个区块表现特征包括开发过程中油井的压力下降幅度较小。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分析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分析Ξ李 钢1,谢传礼1,刘德华2(1.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昌平 102249;2.长江大学石油工程系,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做出了两个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甲型水驱特征曲线,通过分析对应曲线形成各个直线段的形态说明油藏开发的效果。
并通过不同直线段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油田的原始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说明预测结果的可信性。
最后再结合油田背景和生产实际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曲线的特征。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特征曲线;可采储量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在油藏投入开发含水率达到50%以后,利用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95%时求油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用该法求得的储量只反映油藏当前控制的可采储量,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开发调整、采油工艺对它的影响。
1 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对于一个固定的开发层系和注采系统,当油田的开采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便会出现直线段。
根据实际生产数据,经线性回归取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之后,便可以对油田的可采储量、地质储量和未来的开发动态指标做出有效的测算。
所使用的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计算公式为:N R =log (f W L1-f W L)-[A 1+log (2.303B 1)]B 1其中:B 1-甲型水驱曲线直线段斜率;A 1-甲型水驱曲线直线段截距[1]。
2 典型油藏水驱特征曲线图1 文13北块油藏水驱特征曲线根据储层的渗透性能,将平均渗透率小于50m d 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其中小于10m d 时又称为特低渗油藏[2]。
本文中所研究文13北和文13西块油藏均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
文13北块位于文13背斜构造的北翼,东以文5文3断层为界,西以文东大断层为界。
南北分别与文3西块和文6块相连接。
根据文13北块和文13西块油藏历年的累积产油和累积产水数据,做出油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如图所示(图1、图2)。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计算水平井地质储量
0 8犷 一书片一下片 一一言一一一 寸一一岌 "
L , 11 0 . t
凡 11口t
圈l
南 1 一2 一平 2 5
井 甲 型 水 驱 特 征 曲线
圈2
水平井南 1 一2 一平 2 丙型水驱特征 曲线 5
公 式计算 出可采 储量 :
N R
线 斜率 的倒数 为 油 田的可动 油储 量 , 即 :
b-
10 9 ( 环 飞艰 )m " 一 ( a , + 10 9 2 . 3 0 3 b l ) :
5.6 11 x 104t"
(8 ) 经济极 限含 水 曲线 的斜率 "
陈 元 千. 水 驱 曲线 关 系式 的推 导 7月.石 油 学 报 , 198 , 5
(6 ) :69 ~ 78
夏冰. 水驱特征 曲线 在储量 计算 中的应一以东 辛油 田辛 斜 15 1 块为例[J 2. 中国科技信息 , 2 00 5 , (22 ) :1 16 一119
平 行 的 , 可 以在 甲型水 驱 特征 曲线 上 移 动得 到 乙 型 水 驱特 征 曲线 , 本 文 以南 一 区南 1 一2 一平 2 5 井 生 产 资料做 了 甲型和丙 型 水驱 曲线 "
2. 1 甲型 水驱 特征 曲线
甲型 水驱 特 征 曲线 关 系是 我 国广 泛采 用 的方法
之 一 , 描述 水驱 开 发 油 田的 累 积 产 水量 与 累积 产 油
乙型水 驱特 征 曲线 法是 描述 水 驱开 发油 田的水 油 比与 累积 产油 量 之 间的半 对 数直 线关 系 " 主要 关
学院油藏工程专业 , 现从事油 田开发油藏研究工作 "
石
水驱气藏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40×104 30×104
日产气量 40 日产水量 30
20×104
20
10×104
10
0×104
0
2005-5-28 2006-5-28 2007-5-28 2008-5-27 2009-5-27
图2 B井生产曲线
(1)甲型水驱曲线 在水驱气藏中,甲型水驱曲线方程式为:
lgWp=a+bGp 式中:Gp—累积产水量,m3。
2007,28(3):89-92. [4] 俞 启 泰.关 于 如 何 正 确 研 究 和 应 用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J].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0,27(5):122-126. [5] 俞 启 泰.使 用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应 重 视 的 几 个 问 题 [J].新 疆 石
(上接第 2 页) 水驱曲线和丙型水驱曲线,而乙型、丁型水驱曲线不 适用。
(3) 建 议 在 更 多 的 水 驱 气 藏 中 验 证 水 驱 曲 线 关 系,进一步证实水驱气藏水驱曲线特征。
参考文献 [1] 邱中建,方辉. 中国天然气大发展[J].天然气工业,2009,29
(10):2-4. [2] 陈元千.油气藏工程实用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高 文 君,徐 君.常 用 水 驱 特 征 曲 线 理 论 研 究[J].石 油 学 报 ,
当气井产气稳定后, 气井的丙型水驱曲线出现明显
的直线段,说明水驱气藏丙型水驱曲线特征明显,因
此产水气井气水关系符合丙型水驱曲线特征。
Wp/Gp
1.0 0.8
0.6
0.4
0.2
0 0
200 400 600 800 1 000 1 200
低渗透砂岩油藏改进水驱曲线含水率预测方法
复杂油气藏Complex Hydrocarbon Reservoirs第14卷第1期2021年3月doi:ki.fzyqc.2021.01.014低渗透砂岩油藏改进水驱曲线含水率预测方法侯爽打王威2(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中高含水期水驱曲线不出现明显直线段问题,统计343条相渗曲线,基于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建立了改进的水驱曲线含水率预测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在半对数坐标下进行二次式关系拟合,拟合精度可大幅提升。
应用矿场实际资料对改进的水驱曲线的拟合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其拟合精度高于其他四种水驱曲线,含水相对误差在2%以内。
因此,可应用新建立的改进水驱曲线对外围低渗透油田含水进行预测,该方法对同类油田的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改进水驱曲线;含水预测;低渗透;二次式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志码:AWater-cut prediction method of improved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in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HOU Shuang1,WANG Wei2(l.JVo.4Oil Production Plants of D aqing Oilfield Company,D aqing163511,China;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 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D aqing163712,China)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straight-line segment in the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low-permeability oilfields in the periphery of Daqing in the middle and high water-cut period,343oil-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curves were counted.Based on oil-water two phase seepage laws,an improved water-cut prediction method of water drive curve was establish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quad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 and water saturation in semi-logarithmic coordinate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The actual data of oilfields was used to test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improved water drive cu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 accuracy of the improved water drive curve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four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water cut was less than2%.Therefore,the newly established improved water drive curv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water-cut in peripheral low-permeability oilfields of Daqing. This method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index prediction of similar oilfields.Key words:improved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water-cut forecast;low-permeability;quadratic form含水率是反映注水开发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综合指标,它既反映油层及原油物性对油层中油水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反映开采过程中多种技术措施的效果。
砂岩油藏水驱开发规律变化特点
2008年开发室培训教案砂岩油藏水驱开发规律变化特点第一节、水驱特征曲线的基本关系式 一 、甲型水驱特征曲线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述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成半对数线性关系。
2.关系式式中:NN R P=——采出程度;p W —— 累积产水量,104t 或104m 3; p N —— 累积产油量,104t 或104m 3; N —— 油田的地质储量,104t 或104m 3;o μ、w μ —— 分别为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mPa.s;o B 、w B —— 分别为原油和地层水的体积系数;o ρ、w ρ —— 分别为地面脱气原油和地层水的密度,t/m3;wi S 、oi S —— 分别为地层束缚水饱和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f; LgW pP P N B A LgW 11+=R b a LgW P 11+=()()606.4131321-++-=or wi wi o w w w o o S S m S B mn B N Lg A ρμρμNmS B oi606.431=11Aa =606.4311oimS N B b ==m 、n —— 取决于储层润湿性和孔隙结构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常数, mSwerwrone K K -=ro K 、rw K —— 分别为油相和水相的相对渗透率,f; we S —— 岩心出口端的含水饱和度,f.在甲型水驱曲线关系式中,特征直线段截距1A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油田的地质储量和油水粘度比;而直线段斜率1B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油田的地质储量。
对于地质储量相同而地层油水粘度比不同的油田,甲型水驱曲线特征直线段的斜率相同,但地层油水粘度比大的油田,具有较大的截距。
B1与N 的统计关系式1500032.110459.8N B =童宪章:N B 5.71=陈元千修正式:{二 、乙型水驱特征曲线1.曲线 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述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成半对数线性关系。
2.关系式p N B A LgW OR 22+=或 R b a LgW OR 22+= 式中:303.22EB n B Lg A o w w w o o +=ρμρμ NmS B oi 606.432=22A a =1/B1N(10 t)4100010000606.4322oi mS N B b ==WOR ——水油比ow Q Q = ;R ——采出程度N N p = ()132-+=or wi S S mE 乙型水驱曲线的水油比(WOR )与累积产油量(p N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油田的地质储量,直线的截距主要取决于地层油水粘度比,当地质储量相同时,地层油水粘度比大的油田,具有较大的截距。
油藏工程课件 第四章 2水驱特征分析方法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追溯起来,注水起源于19世纪下页美国宾西法尼亚西部地区的 Pithole城(费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最初出现的注水是偶然的。水从活动封隔器附近的浅含水层渗 入一口油井,使这口井不能再出油,但却引起了周围井产量的 增加。John F. Carll在188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第2次地质调查 报告中,提出注水能够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这一看法。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24讲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提纲
• 一、注水开发简述 • 二、水驱特征曲线定义 • 三、水驱特征曲线特征分析 • 四、实例分析 • 五、水驱特征曲线类型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4-2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一、注水开发简述
• 石油开采中的一次采油是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即利用流体和岩 石的弹性能、溶解气膨胀能、气顶驱、重力驱以及有边、底水 的侵入。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很低,一般在20%以下。
•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于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高含水期 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含水期仍有较多储量 可供开采。研究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的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 意义。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含水率 fw (f)
1 0.8 0.6 0.4 0.2
0 0
5
10
15
20
25
采出程度 R (%)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结合北海(North Sea)油田的开发经验,BP研究中心的 Mitchell(1982)也曾对油田注水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但 比起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来要逊色得多。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一般来说,天然能量充足的油藏占2-3%,97%的需要注水 来补充地层的能量,中国90%以上的油田需要注水开发, 这与具体的沉积环境有关。
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曲线与应用效果分析
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曲线与应用效果分析一、绪论A.研究背景B.研究目的C.论文结构二、水驱气藏A.定义及特点B.驱油效果C.常用的水驱方式三、水驱特征曲线A.定义及解释B.构建方法C.曲线解读与分析四、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A.水驱效果预测B.开发方案设计C.油田管理及优化五、应用效果分析A.应用现状B.效果评估与问题探讨C.发展前景六、结论A.研究结论B.不足与展望C.致谢思路提示:1.在绪论中可以概述水驱气藏提高驱油效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论文结构。
2.在水驱气藏部分增加案例、实验等研究,以确保研究可靠性。
3.对于常用的水驱方式,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提高文章可读性。
4.水驱特征曲线的构建方法,需要详细说明,切忌一笔带过。
5.针对性阐述应用效果,如何更好地将水驱特征曲线应用到实际井场开发中,讨论可行性和问题,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法。
6.在结论中,总结研究成果和贡献,还要指出未来可以继续深挖和拓展的方向。
一、绪论A.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而气藏则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藏采出油气资源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油气分布不均,导致采收率不高。
而常规的开发方式往往难以提高采收率,于是新的开发方式不断被提出。
其中,水驱气藏技术因其具有驱油效果突出、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B.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水驱气藏的驱油特点、应用水驱特征曲线来提高气藏采收率,以探索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方式,为实现我国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做出贡献。
C.论文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水驱气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本文的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为水驱气藏,主要论述了水驱气藏的定义、特点和常用的驱油方式,以及水驱气藏的优点和限制。
第三章为水驱特征曲线,阐述了水驱特征曲线的定义、构建方法和曲线解读与分析。
第四章为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讨论了水驱特征曲线在水驱气藏的效果预测、开发方案设计和油田管理及优化方面的应用。
水驱砂岩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分析
水驱砂岩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分析摘要:分析了中国砂岩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在分析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的15个典型注水砂岩油田开发资料,得到了代表全国注水开发水平的含水变化曲线及理论公式。
对不同含水阶段下采出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驱砂岩油田含水变化整体呈凸型曲线特征,近70%的可采储量要在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含水率>60%)之后采出,其中高含水期(60%≤含水率<90%)是提高采收率最为关键的时期,约50%的可采储量要在此阶段采出。
本研究成果除充分认识中国水驱砂岩含水变化规律并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可应用于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开发效果评价和开发潜力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水驱砂岩油田;含水;采出程度;归一化方法;量化关系1前言选择的包括喇萨杏等在内的15个业已进入高、特高含水期的大中型注水砂岩油田中10个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含水率≥90%),油田综合含水率最低75.8%,最高达到93.8%。
这些油田覆盖了中国的10大油区,累计动用石油可采储量32.4×108t,占全国总动用可采储量的50%以上。
因此,选择的油田能够代表中国油田开发的总体规律和趋势。
油田开发理论及实践表明:油水黏度比、储层非均质性和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的3个主要因素。
笔者在结合大量油田实际开发资料的基础上,将15个油田的主要参数汇总。
2含水与采出程度定量化关系含水上升率定义为“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即含水率对地质储量采出程度的导数。
笔者采用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则相应地,含水上升率为“每采出1%可采储量含水上升率的上升值”,即含水率对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导数。
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是:耗水量大,开发时间长,油层孔隙中的剩余油将靠注入水的不断冲洗开采出来。
这就对油、水井和地面集输流程的更新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喇、萨、杏油田各大开发区自1960年后相继投入开发,到目前各开发区综合含水已达到75%~88%.喇、萨、杏油田和其中的三个开发区含水率变化的曲线。
强水敏砂岩油藏水驱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分析
我 国某 强水 敏砂 岩油 藏储 层粒 问黏 土 主要 为高 岭 石一 蒙脱 石 , 次 为绿 泥 石 , 其 伊利 石 含 量最 少 黏 土 总 量 为 1 . %, 44 4 高岭 石 相对 含量 为 3 .3 , 脱 49 % 蒙
6 ・ 3
朱 秀 兰, 家朋 , 雷 , 良川 , 郑 孙 李 张翰 爽 : 强水敏 砂 岩 油藏水 驱 油相对 渗透 率 曲线 异常 分析 况 的岩心 , 着驱 替过 程 中含水 饱和 度 的增加 , 随 其无 因次采 油 指数 下 降 , 因 次采 液 指 数 上升 。而 受水 无
2
一
1 水 驱 油 相 对 渗 透 率 实验 测 试
11 实 验 准 备 .
定值 时 , 随着 含水 饱 和度 的增 加 , 相 相对 渗透 率 水
反 而 出现 降低 的异 常现 象 。
实验 采用 非稳 态 恒速 法对 所选储 层 岩心 进行 气 驱油 、 水驱 油 过 程相 渗 曲 线测 试 。分 析考 虑 束 缚 水 和 不考 虑束 缚 水 影 响 的储 层 岩心 敏 感 性 对 油气 、 油 水 两相 流体 渗流 特征 的影 响 。
曲线 , 面将分 析 水敏 对油 水两 相渗 流 的影 响 。 下
镁
喇 霞
l 0 O 0 0 O O O O O
O 9 8 7 6 5 4 3 2 1 O
0
2 O
40
6 O
8 0
10 0
含气饱和度, %
次 采 油 、 液指 数 _。 采 4 ] 图 7为 岩心 无 因次采 油 f 指数 。对 于 正 常情 液1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油藏工程第四章 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第二节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油田开发实践和广泛深入的开发理论表明,水驱开发油田,可以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并且由于水源丰富,价格低廉,因而其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替流体,在世界各油田开采中广泛使用。
但是注水或是天然水侵油田的开发,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油田将长期处于含水期的开采,且采水率将逐步上升,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
为此,搞清注水开发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制订不同生产阶段的切实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的一项经常性且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水驱油田含水采油期的划分与含水上升规律不同油水粘度比的油田水驱特征有显著的差异。
低粘度油田,油水粘度比低,开发初期含水上升缓慢,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上呈凹形曲线,主要储量在中低含水期采出。
这是由水驱油非活塞性所决定的,储层的润湿性和非均匀性更加剧了这种差异。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这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特点。
高含水期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含水阶段任有较多储量可供开采。
下面就含水划分标准作一介绍:(1)无水采油期:含水率2%。
(2)低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20%。
(3)中含水采油期:含水率20%~60%。
(4)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60%~90%。
(5)特高含水采油期:含水率 90%。
在水驱油田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工作中,人们常常发现,对于已经进入含水期的油田,若将有关的两个动态参数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比较明显的直线关系,而应用这一直线关系,不仅可以对油田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而且还可以对油田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作出有效的估计。
图4-7表示的是我国某油田注水开发的一条水驱曲线。
这条直线一般从中含水期(含水率在20%)即可出现,而到高含水期仍保持不变。
在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保持不变时,直线性也始终保持不变;当注采方式变化后,则出现拐点,但直线关系仍然成立。
如图4-7中的含水达47%左右时,直线出现拐点,其原因在于此时采取了一定的调整措施。
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机理研究 杨菁
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机理研究杨菁摘要:对于底水油藏,在分析和预测水平井产量及出水动态时,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储层的非均质性、隔夹层发育程度及位置、储层渗透率、油水粘度、油井井眼轨迹、水平段位置及长度、单井配产、井网井距等因素对其影响,对于存在应力敏感的储层,还应当考虑应力敏感对产量及出水动态的影响。
关键词:底水;水平井;开发机理一、水平井出水特征研究(一)水平井出水特点水平井出水的特点:①水平井含水上升较快,容易造成油层过早水淹。
②水平井容易底水脊进,诱发水锥出现。
(二)水平井出水类型水平井的出水类型也与普通(垂直井)油井有所不同,主要有底水脊进和裂缝突进两种类型。
(1)底水脊进根据出水区域在水平段上的分布,底水脊进又分为点状、线状和曲面状。
由于同一层位的垂向渗透率,或者水平段轨迹高低起伏,底水脊进的油藏早期底水首先从高垂向渗透率的区域,或者接近油水界面的拐点进入油井,所以初期以点状见水为主,在水平井生产上表现为含水率上升相对缓慢;如果油层纵向是均质的,井身轨迹呈直线,底水均匀脊进,就形成线状出水。
油井一旦见水,含水率上升很快,产油量明显下降;如果底水能量充足,油层渗透性较高,油井的产量较大,线状见水就会发展成曲面出水。
此时,油井被“水淹”,油井就成了水井。
根据水平井出水层段的不同,底水锥进又可以分为根部水淹、中部水淹、端部水淹三种。
底水脊进类型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水平井开发动态,是由井身设计、工作制度及储层与流体物性决定的,同时也决定了堵水方式的多样化。
(2)裂缝突进地层水沿与水平井段连通的裂缝进入油井也是非均质裂缝性油藏常见的出水方式。
在低渗致密储层、天然裂缝储层开发过程中,期望钻遇更多的裂缝,此时,相当于井底超完善,在开采初期具有高的产量。
但有无限导流能力的裂缝开采初期是油流通道,随开发过程的进行,油层压力降低,裂缝开始变为水流通道,这种类型的水平井见水后,产水骤增,而产油量则迅速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水驱曲线特殊性分析
摘要:根据塔河9区的原始生产数据,作出所有水平生产井在重大措施前的水驱曲线。
通过与直井的常规水驱曲线对比,发现塔河9区水平井的水驱曲线存在一些特征,再结合塔河9区的地质背景及水平井本身的结构特点对这些曲线进行分类分析,探究这些曲线特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工区出水模式。
该成果能为水驱油藏中水平井开发指标的预测及堵水方案有一定指导作用,对水平井的产水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方向。
关键词:塔河9区水平井水驱曲线产水
1 工区概况
塔河9区三叠系油藏包括三个含油含油区块、5个含油圈闭,油藏类型属边底水、低幅断背斜、中孔、中高渗透砂岩、常温常压未饱和油藏。
探明含油面积为14.4km2,地质储量959.38×104t,可采储量为438.4×104t。
目前,塔河9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共有开发井39口,开井35口,其中水平井27口。
区块日产液水平1478t,日产油水平411.5t,平均单井日产油11.8t,综合含水72.17%,年产油17.31万吨,采油速度1.80%,采出程度16.88%,综合递减25.31%。
工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油井堵水措施效果好坏参半。
因为不同井之间储层非均质特征、生产特征及本身井况差别较大。
(2)大部分中高产油井处于含水快速上升期,控水稳产难度大。
(3)低产低效井
较多,措施増油幅度小。
2 水驱曲线应用理论
生产实践表明,一个水驱油藏全面开发并进入稳定生产以后,其含水达到一定程度并逐渐上升时,以累积产水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以累积产油量(或采出程度)为横坐标,则二者关系是一条直线,该曲线称为水驱曲线[1]。
其中最常用的是广泛适用的甲型水驱曲线,它不仅可以对油田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而且还可以对油田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作出有效的估计。
甲型水驱规律曲线可用下式表示[2]:
式中,NP为累积产油量;
WP为累积产水量;
a为水驱曲线直线段对纵轴的斜率;
b为直线延长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水驱曲线直线斜率的大小,即直线的陡缓主要取决于油田储量的大小。
地质储量与斜率成反比,储量愈大则直线斜率愈小即愈缓。
若地层条件好,原油性质好,注采井网以及注采速度又比较合理,水驱曲线变平。
甲型水驱曲线的直线段是分析油藏水驱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的
重要基础;另外直线段出现之前的曲线反映油藏水驱不稳定的特点前人认为,在油藏综合含水率达到30%~40%或者更高的时候,甲型水驱曲线将会出现直线段,反映了整个油藏此时水驱进入稳定状态,在生产特征表现出来的应该是没有水窜(或者锥进)等特点[3~5]。
3 水平井水驱曲线特点分类分析
塔河9区是以水平井为主的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的水平段大都两三百米长,在水驱曲线形态上,水平井与直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对塔河9区27口水平井分别作出的水驱曲线,这些曲线与常规直井的水驱曲线相比,主要表现出4类特点。
3.1 直线段前不稳定水驱时段长
对比直井和水平井水驱曲线形态发现:水平井的水驱曲线在直线段出现前的不稳定水驱时段要明显的长一些(图1)。
反映了水平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水平段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大,进入稳定水驱的干扰因素比直井更加多样化。
3.2 曲线上前期出现一段比较长的近似水平段的平台
塔河9区的生产井中有此现象的水平井有TK911、TK906H、TK907H和TK922H等,这种情况在直井中也比较少见(图1)。
这反映了水平井在生产初期较直井而言其优势也比较明显,在比较好的储层中,其能在几乎不产水的情况下,产出大量的原油。
3.3 在直线段之后有上翘现象
水平井水驱曲线形态另一特点是在直线段后部分明显出现了大幅度上翘(图2)。
这在直井生产中很少见,其反映了水平井生产更早更快地进入了高含水阶段采油阶段,这也是水平井的脊进(或者锥进)水窜特点较直井更加突出的反映。
3.4 没有直线段
有些水平井一直没有进入稳定水驱阶段,在水驱曲线上没有出现明显直线段。
这是因为水平井干扰因素太多,致使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不能出现稳定水驱。
4 工区水平井出水分析
塔河油田水平井中已有1/3处于中、高含水期,产水已成了影响原油生产的问题。
水平井产水后降低了产油量,甚至损失储量。
从出水类型上考虑,水平井出水类型主要有两种:底水脊进和裂缝突进。
TK926H井投产于2005年10月5日,具有93天无水采油期,但出水后含水率很快就上升到80%以上,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含水率82.6%,日产油12.3t。
TK926H构造位置属于中部,油层厚度15m,避水高度13m,水平段高渗段渗透率达到500md以上(图3),渗透率极差大,导致TK926H井生产时发生底水脊进含水快速上升。
经统计,塔河9区水平井多数出水类型多属于底水脊进型,或与底
水脊进相关的复合型。
水平段在同一油层的各处垂向渗透率不同,或者是水平段轨迹高低起伏,早期底水首先从高垂向渗透率的区域进人油井。
其产水特征是:水窜严重、含水率高、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曲线直线段不是很明显或者多个直线段,曲线形态波动变化大,变化幅度大,规律性更弱,不如直径水驱曲线平稳。
5 结语
(1)水平井水驱曲线与常见的直井水驱曲线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水驱曲线参数分析和预测时应该区别对待。
(2)塔河9区水平井水驱曲线大致存在4种特点,表现出水平井与常规直井在生产指标上的不同,在以后的计划措施和实施开发调整时可以参考这些特点进行部署。
(3)本区的水平井多数出水类型属于底水脊进型,水驱曲线与出水类型有关,且受整个水平段渗透率极差影响大。
参考文献
[1] 邹存友,王国辉.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1):49-51.
[2] 陈元千.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J].石油学报,1985,6(4):69-78.
[3] 陈元千,杜霞.水驱曲线关系式的对比及直线段出现时间的判断[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13(6):55-63.
[4] 范子菲,傅秀娟.底水驱动油藏水平井见水以后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5,9(3):213-22.
[5] 隋新光,赵敏娇,渠永宏,等.水平井挖潜技术在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厚油层剩余油开发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1):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