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几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几种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Tubemod——一种延长过热器、再热器寿命和提高可靠性的新技术介绍本文在分析典型的过热器和再热器设计和工作中的的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够提高过热器和再热器可靠性的技术——Tubemod技术。

Tubemod技术是通过3个有效的计算机软件即蒸汽力学模型软件,热传导软件和寿命模型,综合起来估计过热器中管子每个关键位置的状况以及再分流蒸汽流的方法和影响,从而可提高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寿命和可靠性。

最后得出:伴随着在给定时间内温度的下降,管子的氧化和耗蚀率会降低,寿命也会延长。

因此运行温度降低一些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我觉得如果降低温度可能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降低温度需要增加成本,如果在最高的温度部分用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其他部位也在成本接受下使用耐高温材料,这样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嵌入式系统可靠性的探讨与实践本文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故障率在不断下降,而软件故障率却在快速上升的背景下,通过系统目标细化和合理分配与利用硬件资源来进行程序总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并提出要在充分掌握和利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硬结合、加强监控、总体优化等措施,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给出编程过程中提高可靠性的一些具体方法,包括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的监控、将监控程序与专用监控CPU相结合进行实时监控、关键程序、数据的自动备份与恢复等。

我认为硬件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硬件是设备的物质依托,要在硬件设计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这样,只要软件程序在经过大量数据测定成功后,系统的可靠性就能够保证。

搞好闭环管理提高可靠性水平本文从对元器件进行闭环管理来说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搞好元器件的闭环管理,主要包括:元器件优选手册与筛选条件的制定、人库检验、筛选、使用情况与失效分析四个步骤。

元器件的可靠性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因此,提高了元器件的可靠性对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有重大意义。

作者这种方法运用的比较好,设计闭环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对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更新优选条件,更好的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优选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优选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优选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介绍优选法(也称为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用于选择最佳方案或方向。

它基于一系列的决策规则和条件,根据不同的选择路径,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优选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步骤一:明确决策目标在开始使用优选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

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任务或目标,例如选择供应商、确定产品定价、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等。

明确目标是优选法的基础,帮助我们聚焦于决策的核心问题。

步骤二:收集决策信息在明确决策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决策信息。

这可以包括市场数据、竞争情报、用户反馈等。

收集的信息应该与决策目标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收集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渠道进行。

收集决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帮助整理和分析数据:•SWOT分析:评估决策中涉及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PESTEL分析: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市场趋势等信息。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和数据模型来分析和预测决策的可能结果。

步骤三:制定决策准则在收集决策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制定决策准则,即决策的评价标准。

决策准则应该与决策目标相一致,并能够量化和比较不同选择的优劣。

决策准则可以包括以下因素:•成本:考虑经济成本、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因素。

•风险:评估决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质量:衡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因素。

•时间:考虑决策对时间的影响,如交货时间、项目周期等。

•环境:评估决策对环境的影响,如环保性、可持续性等。

制定决策准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帮助明确和衡量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权重分配:根据决策的重要性,分配不同因素的权重。

•量化评价:将不同因素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方便比较和计算。

•专家评估: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意见和建议。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

可靠性指标分配报告:可靠性分配指标报告可靠性分配方法可靠性设计指标分配gjb 可靠性指标分配公式篇一:可靠性分配第三章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3.1 概述3.2 AGREE可靠性指标分配法3.3 可靠性工程加权分配法3.4 维修性工程加权分配法3.5 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在工程实施上应注意事项第三章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3.1 概述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是为了把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定量要求按照一定的准则分配给系统各组成单元而进行的工作。

其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转换为每一个分系统或单元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使之协调一致。

它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的分解过程。

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把设计目标落实到相应层次的设计人员身上。

各相应层次的设计人员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预计,当感到采用常规的设计不能达到系统的要求时,可以采取特殊设计措施。

比如:采取降额设计、冗余设计、动态设计、热设计、优选元器件、最大的减少元器件数量等措施,以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

采取可接近性设计、可更换性设计、模块化设计、故障定位(BIT)设计等措施以满足系统维修性要求。

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还可以暴露系统设计汇总的薄弱环节及关键单元和部位,为指标监控和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为管理提供所需的人力、时间和资源等信息。

因而,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是可靠性设计中不可靠缺少的工作项目,也是可靠性工程与维修性工程决策点。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应在系统研制的早期进行,可按可靠性结构模型进行分配,使各分系统、单元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值随着研制任务同时下达,在获得较充分的信息后进行再分配。

随着系统研制的进展和设计的更动,可靠性与维修性分配要逐步完善和进行再分配。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方法很多,在这里仅将工程实用、科学合理方法予以介绍。

3.2 AGREE 可靠性指标分配法这是美国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组在一份报告中所推荐的分配方法。

第10章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第10章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第10章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是一个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在设计和分析中,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性、维护成本以及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可靠性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和优化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

在可靠性设计中,需要确定系统的关键部件和功能,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故障点,并采取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设计的目标是通过降低系统故障的概率、增加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在可靠性分析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块图、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

通过可靠性分析,可以识别系统的脆弱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进行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结构:系统的结构对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使得系统更容易发现和隔离故障,减少故障传播的可能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系统的要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系统结构。

2.故障模式与效应:了解系统的故障模式与效应对可靠性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系统的故障模式,可以预测系统的故障概率和效应,选择合适的设计策略和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可用性评估: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

在可靠性设计和分析中,需要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系统的可用性,可以确定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找到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故障模拟与测试:故障模拟与测试是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和测试系统的故障,可以了解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找到关键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5.可靠性预测与优化:可靠性预测是根据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参数,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和评估。

通过可靠性预测,可以了解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和措施,优化系统的可靠性。

第六章系统可靠性设计

第六章系统可靠性设计

串联系统可靠度计算应用实例:
某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接头共有54个, 已知各接头的强度服从指数分布,其失效 率如表所示,试计算该输送带的平均寿命 和工作到1000h的可靠度。
λ ×
接头数
3
5
8
10
12
16
λ×
/h 10 4
0.2
0.15
0.35
0.21
0.18
0.1
解答见书上P65
2)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s Rdt
0

2


1 1.5 1.5 2
3)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是由串联和并联 混合组成的模型。下图为混联系统的可靠 性框图,其数学模型可运用串联和并联两 种基本模型将系统中一些串联及并联部分 简化为等效单元。例如图中ຫໍສະໝຸດ a可按图中b,c,d的次序依次简化.
• 并联系统中系统的可靠度Rs大于任一单元 的可靠度; • 组成系统的单元数越多,系统的可靠度越 高,但系统的造价也越高;
• 机械系统采用并联时,尺寸、重量、价 格都随并联数n成倍地增加。在动力装置、 安全装置、制动装置采用并联时,常取 n=2~3。
若单元可靠度服从指数分布:
Ri e
i t
系统可靠度:
RS (t ) 3R 2 2 R 3 3e 2t 2e 3t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表决系统可靠度计算实例:
有一架装有3台发动机的飞机,它至少需要 2台发动机正常才能飞行,设飞机发动机的平 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h,试估计工作 时间为10h和100h的飞机可靠度。 解:n=3,k=2
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归纳为两种类型 可靠性预测——按照已知零部件或各单 元的可靠性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分配——按照已给定的系统可靠 性指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进行可靠性分 配。并在设计方案中比较、优选。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

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

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

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

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

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在这种情形下,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而且数据很昂贵。

因此,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

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目前,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

系统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

系统工程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薛文碧第六章系统可靠性第一节系统的可靠性概述第二节可靠性模型及设计第一节系统的可靠性概述同样的几个元件,组成不同结构的系统,其可靠性是大不一样的;对于社会系统而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复杂性极大地区别于物理的元器件,其可靠性也要复杂得多。

什么是可靠性?为什么要研究可靠性?研究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度量指标?有哪些模型?如何计算?在设计中如何进行?一、可靠性的概念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规定的时间:可靠性定义中的核心。

规定时间,是广义的时间或“寿命单位”,可以是使用小时数(电视机),行驶公里数(汽车、坦克),射击发数(枪、炮),也可能是储存年月。

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时间尺度术语来描述系统的可靠性。

规定的条件:包括使用条件、维护条件、操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条件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可靠性。

规定的任务:指系统能正常发挥其各项功能。

故障故障(failure,fault)是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

例如:坦克、汽车开不动,熄火“抛锚了”;舰船出故障,跑不动;枪炮打不响,打不连;发动机漏油等等。

研究可靠性与研究故障密不可分.可靠与故障是对立的,只要掌握了产品故障规律,也就掌握了产品可靠性的规律。

故障的分类(1)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分:①偶然(random )故障或叫随机故障 由于偶然的外部因素(过载,过压等)引起。

②可预知(predictable (可预报)或(渐变)故障 主要由于系统内部因素(老化,退化)引起。

当然还有“间歇故障”(接触不良)、“指令故障(误操作)等。

(2)根据故障的后果分:①灾难性(catastrophic )或安全性(safe )故障人员伤亡;系统毁坏;环境污染等。

②致命性(critical )故障 任务失败;重大经济性损失。

③轻微故障如指示灯坏,保险丝烧断等。

为什么要研究可靠性?(1)系统可靠性是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众多区块链应用中,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的角度探讨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的相关要求。

一、系统安全性要求在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中,系统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该技术要求确保参与者的数据和隐私安全,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应具备以下要求:1. 数据加密: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2. 访问控制:通过权限管理机制,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用户查看和操作。

3. 区块验证:采用分布式共识算法,确保每个区块的有效性,防止篡改和伪造。

4. 防DDoS攻击:采用合适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二、性能要求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要求,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应考虑以下要求:1. 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布式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的读写效率和容错能力。

2. 并行处理: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任务调度,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3. 缓存技术:采用合适的缓存技术,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系统的响应能力。

4. 数据压缩:采用数据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开销,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可扩展性要求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需要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大。

为了实现可扩展性,应考虑以下要求:1. 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减少单点故障的风险。

2. 水平扩展:通过添加更多的节点和服务器,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容量。

3. 异步通信:采用异步通信机制,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4.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算法,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四、可靠性要求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技术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预计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可靠性快速预计法
s 0 NK 1K 2 K 3 K 4 K 5 式中: s — 设备失效率
0 — 元器件基本失效率
N — 设备所含元器件数量 K 1 — 降额设计效果因子 K 2 — 环境应力筛选效果因子 K 3 — 环境影响因子 K 4 — 机械结构因子 K 5 — 制造工艺影响因子
求上限值
2
i
RU1ei1 e(0.020 5.03)50.9418
求下限值
m
RL1
i
e i1
(1
n j1
Fj Rj
)
m
i
e i1
(1
FC
FD
FE
FF
FG
FH )
RC RD RE RF RG RH
e0.43(10.3832)90.8998
判m数
A1Ru110.9410.08582 BRu1Ru10.9410.88990.0842
N N00[1Im 1Ci(1ii0)
Ⅴ、元器件记数法
一般用于早期设计阶段,对于组成系统元器件 的类型、数量、质量水平等已被获得,但工作应力尚 无法得到,可以用元器件记数法。
设组成系统的元器件数,分为n种,每种Ni个,相应 的失效率为I,质量系数为i
按指数分布的串联系统计算系统失效率:
n
(Niii)
AB
求系统可靠度
RS1 (1Rum )1 (Ru)l 1 (10.94)11 (8 0.89)980.9236
用数学模型法求系统可靠度
RSRARB(1(1RCRD)1(RFRE))1((1RG)1(RH)) 0.97 503 .96[5 16(10.9380.95)11( 20.90 20.195]6 [1(10.96)21( 70.93)1]5 0.94 107 .98 502 .994 04.9254

(优选)第三节可靠性分配

(优选)第三节可靠性分配
服从指数分布,则分配给Ai的失效率为 i 系统要求Ai工作时间为ti,则Ai可靠度为
Ri (ti ) eiti 1 iti
部件Ai重要度为i
则系统分配给Ai的可靠度 Ri* (ti ) Ri*(ti ) eiiti 1 iiti ,t 1,2,, m
注意: Ri* (ti ) eiiti
1、等同分配法:按部件个数等分(权重相
等)系统可靠度的方法。
串联系统 若系统由n个部件串联组成,可靠度相同, 系统规定的可靠度为 R,第 I个部件的可靠 度为Ri.
R1
R2
R3
……
Rn
n
由R= Ri 得 i1
Ri n R
并联系统
n
RLL1
R 1 1 Ri (t) i1
RLL2
分配到各元件得可靠度为
LL
1
Ri 1 1 Rn
LRLn
优点:简单,快捷,方便;
缺点:未考虑元件已有的预计值(及再分配问题);未考
虑各单元的重要度,复杂程度;
适用条件:元件可靠度、复杂程度大致相同预计值
串并联分配?
等同分配法结束
二、可靠性分配的方法
2、阿林斯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相对失效率法) 分配前提:已知元件的失效率,进行分配 分配原则:分配给每个部件的失效率正比于预
(优选)第三节可靠性分配
第三节 可靠性分配
一、前言
定义:将系统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合理地分配给组 成系统的各部件;
目的:
落实系统可靠性指标; 落实对各部件(或分系统)合理地可靠性要求; 通过分配,暴露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设计提供依
据。 促使设计者全面考虑,以期获得合理设计。
特点:反复进行,直至满意。

优选法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的方法

优选法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的方法

优选法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的方法优选法(Optimization Method)是一种用于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的方法。

它通过系统地对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恰当的工艺参数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工艺参数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通常很难通过经验或直觉来确定最佳的参数设置。

这就需要使用优选法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优选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使用优选法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的方法。

一、确定优化目标:在选择最佳工艺参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优化的目标。

通常,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最大化产量、最小化成本、最小化能耗等。

二、确定影响工艺参数的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工艺参数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识别并列出这些因素,并确定它们的取值范围。

三、设计试验计划:设计合理的试验计划对于优选法的成功非常重要。

试验计划需要包含多个不同工艺参数组合的试验点,并尽量覆盖参数范围的边界和中间部分。

试验计划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

四、进行实验:根据试验计划,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来收集数据。

每个试验点需要记录相应的工艺参数设置和结果数据,如产量、质量指标等。

五、建立数学模型:在获得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后,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主效应分析、方差分析等。

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艺参数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可以用于预测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结果。

六、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根据数学模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最大化或最小化优化目标的值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

常用的算法包括梯度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七、验证和调整:一旦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我们需要进行验证实验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模型预测和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模型或重新优选参数。

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配电网开关配置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配电网开关配置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2
电 力 O6
Vo . . 2 17 No 1
第 7卷 第 1 2期
Ee tc l c ime t l r a E l p n ci u
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 法在 配 电网开关 配置 方案优 选 中的应 用
和停 电损失费用的计算方法 , 进而计算各方案的综合 总费用。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以最小费用为 目标评价 开关配置方
案的优劣, 协调 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实现方案优选。应 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宁夏回族 自治区固原 市某 l V中压配 0k
电 网的 l 2套开 关 配 置方 案进 行 评估 , 出 了最优 方 案 , 得 验证 了该 方 法的 工程 实用性 。 关键 词 : 电 网 ; 关优化 配置 ; 本 效益 分析 法 ; 配 开 成 方案优 选 中 图分 类号 : M 7 2 r 2 T 3 ; M7 7 r
杂性 大。
益 的 分 析 与 评 价 , 达 到 综 合 协 调 成 本 一 益 之 间 的 以 效 关 系 。 电力 系 统 可 靠 性 成 本 可 定 义 为 供 电 部 门 为 使
电力 系统 达 到 一 定 供 电 可 靠 性 水 平 而 需 增 加 的 投 资
成本及运行成本 , 即增 强 性 措 施 的 成 本 ( 增 装 线 路 、 如
范 围 、 低 供 电质 最 。 降
1 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
随 着 电力市场 的 发展 , 力 公 司 在 经 营决 策 中需 计 电 及可 靠性 价值 , 投 资 与适 当 的可 靠 性 水 平 之 间加 以权 在 衡, 常用 成本 效 益 分 析 法 研 究 电 力 系统 可 靠 性 与 其 建 设 和运 行 的经 济性 之 间相互 制 约和 相互 协 调 的关 系 。 成本效益分 析法主要是通 过 对标 的物 的成本 、 效

科学合理的优选法0618法

科学合理的优选法0618法

科学合理的优选法0618法优选法(0618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旨在通过严谨的评估和比较,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优选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一、优选法的基本原理优选法是基于决策理论和数学模型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择。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多因素决策:优选法考虑多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综合权衡得出最优解。

这些因素可以是定量的,如成本、效益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风险、可行性等。

2. 权重分配:为了综合各因素的重要性,需要给予不同因素适当的权重。

这些权重可以通过专家咨询、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得出。

3. 量化评估:为了进行比较和评估,需要将各因素转化为可比较的数值。

这可以通过设定评分标准、构建模型等方式实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4. 决策选择:最终根据量化评估结果,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佳选择。

这有时可能需要进行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辅助决策方法,以进一步减少不确定性。

二、优选法的步骤优选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确定决策目标:明确决策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2.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决策目标,确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和对应的权重。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客观性、可度量性和可比性。

3. 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筛选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比较的量化指标。

4. 指标量化和打分:根据评价指标,设定一定的评分标准,对各个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和打分。

5. 权重分配:根据决策目标和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6. 综合评估和排序:根据指标的打分和权重,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得分,并排序。

7. 决策选择: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佳选择,并根据需要进行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辅助决策方法。

三、优选法的应用优选法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决策问题。

机械设备可靠性分析

机械设备可靠性分析

机械设备可靠性分析摘要:机械的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机械是否能够稳定的工作起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特点,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流程,以及在机械可靠性设计中的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最后结合最近的机械可靠性的发展,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具有好的性能,更要具有高的可靠性水平。

采用可靠性设计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使得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所谓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性质”。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

可靠性工程的诞生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以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为先导的可靠性工程迄今发展得比较成熟, 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比之下,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则起步较晚。

所谓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由于工程材料特性的离散性以及测量、加工、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产品的系统参数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因此考虑这种固有随机性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至关重要。

据有关方面统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可达70%~80%,可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如:功能、性能、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赋予了产品“先天优劣”的本质特性。

上世纪60年代, 对机械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始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

虽然国内外都投入了研究力量,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终因机械产品可靠性涉及的领域太多、可靠性研究的范围大、基础性数据缺乏等原因,机械可靠性设计在工程实际中应用得并不广泛。

本文简要介绍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一些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方法,并且结合当今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发展,指出了可靠性技术在机械领域中的发展和趋势。

可靠性预计——精选推荐

可靠性预计——精选推荐

②黑白电视机电源的可靠性预计。 (i)硅整整流桥(2CP24×4) 第一步 查 GJB/Z299B 一 98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以下数据均来自此标准, 简称《手册》目次,查出“半导体分立器件”P.38—82。 第二步 在 P.65 查出“电压调整、电压基准及电流调整二极管。
工作失效率模型为:λ p=λ bπ Eπ θ π A 第三步 选择此器件的质量等级,并查出质量系数π θ 。 查 P.41 表 5,1,2-3,选择符合民用产品质量要求的质量等级:B2,并在 P.65 的表 5, 1,2,8-2 查出π θ =1。 第四步 根据该电源的工作环境 GF1,查 P.65 表 5.1.2.8-1,查出π E=1.7。 第五步 查 P.65 表 5,1,2,8—3,由于 2CP24 二极管用于整流,即“电压调整”,
1 π θ =1(表 5.1.12.1
(0.00017×
0.0316
属化孔
-2)
40+0.0011)=0.0079
π E=4(表 5.1.12.1
-1)
π C=1(表 5.1.12.1 -3)
9
λ sp=Σ Niλ Giπ θ i
i=1
3.1287
④元器件应力分析法 应用此法是在产品设计的后期(技术设计)阶段的可靠性预计。这时产品已有原理图、 详细工作电路图、结构图、详细的元器件清单,以及产品的使用环 境,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和 工作应力已确定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此法以元器件的基本失效λ b 为基础,根据元器件使用环境、质量等级、工作能力、工 作方式以及对产品的制造工艺等项的不同,计算出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使用失效率),进 而求出部件或单元的失效率,最后计算出系统(产品)的失效率。 元器件的工作失效率(使用失效率)可用下式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FMECA方法
论证与方案 阶段
工程研制阶段
生产阶段
使用阶段
方 法
功能FMECA
·硬件FMECA ·软件FMECA ·损坏模式影响分析
过程FMECA
统计FMECA
分析研究系统 分析研究系统硬件、分 析 研 究 所 设 分析研究产品使用
功能设计的缺 软件设计的缺陷与 计 的 生 产 工 艺 过程中实际发生的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ailure Mode ,Ef 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 记为FMECA) 是分析系统中每一产品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 模式及其对系统造成的所有可能影响,并按 每一个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概率予 以分类的一种归纳分析方法。
FME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分析方法; FMEA和CA。
②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初始约定层次产品
约定层次产品
代 产品 功



功能
标志
1
对每 一产 品的 每一 故障 模式 采用 一种 编码 体系 进行 标识
2
记录 被分 析产 品或 功能 的名 称与 标 志。
3
简要 描述 产品 所具 有的 主要 功能
任务
分析人员


任务


阶段
模 式
原 因
与 工作 方式
陷与薄弱环节,薄弱环节,为系统 过 程 的 缺 陷 和 故障、原因及其影
目 为系统功能设 的硬件、软件设计 薄 弱 环 节 及 其 响,为提供产品使
的 计的改进和方 改进和保障性分析 对 产 品 的 影 响 ,用可靠性和进行产
案的权衡提供 提供依据。
为 生 产 工 艺 的 品的改进、改型或
依据。
设 计 改 进 提 供 新产品的研制提供
明确分析范围
根据系统的复杂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性、 分析工作的进度和费用约束等,确定系统中 进行FMECA的产品范围
产品层次示例 约定层次——规定的FMECA的产品层次 初始约定层次——系统最顶层 最低约定层次——系统最底层
①系统定义
系统任务分析和功能分析
描述系统的任务要求及系统在完成各种功能任务时所 处的环境条件
FMECA方法分类
FMECA方法分类
单独FMECA 分析方法
综合FMECA 分析方法
设计FMECA
过程FMECA
*2
FMECA与FTA综合分 析法(FTF法)
*3
FMECA与ETA综合分 析法(ETF法)功能 FMECA硬件 MECA软件 FMECA
*1
DMEA
注: *1 DMEA 即Damage Mode Effects Analysis(损坏模式影响分析) *2 FTA 即Fault Tree Analysis(故障树分析) *3 ETA 即Event Tree Analysis(事件树分析)
起落架上位锁打不开
以往设计师依靠经验判断元部件故障对系 统的影响
依赖于人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概述
系统的、全面的和标准化的方法—— F MECA
FMECA的发展 设计阶段发现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元部件 故障 设计更改、可靠性补偿
是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设计 分析的基础
FMECA的概念
FMECA的定义
(优选)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1.FMECA
内容提要
概述 FMECA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FMECA的方法 FMECA的步骤
系统定义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危害性分析
FMECA结果输出与注意的问题 应用案例
概述
元部件的故障对系统可造成重大影响
灾难性的影响
挑战者升空爆炸——发动机液体燃料管垫圈不密 封
致命性的影响
依据。
依据。
FMECA的步骤
1 系统定义
2 FMEA
3CA
明 确 分 析 范 围
产 品 功 能 与 任 务 分 析
确 定 故 障 判 据
故 障 模 式 分 析
故 障 原 因 分 析
故 障 影 响 分 析
故 障 检 测 方 法 分 析
补 偿 措 施 分 析
危 害 性 分 析
得 出 分 析 结 果
①系统定义
故障影响分析
找出系统中每一产品的每一个可能的故障模式所 产生的影响,并按这些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②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FMEA的工作内容
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分析每一种故障模式是否存在特定的发现该故障 模式的检测方法,从而为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 设计提供依据。
补偿措施分析
针对故障影响严重的故障模式,提出设计改进和 使用补偿的措施。
的结果,简要描述
每一个故障模式的
局部、高一层次和
最终影响并分别填
入第 7 栏--9 栏
严酷 度类

10
根据 最终 影响 分析 的结 果按 每个 故障 模式 分配 严酷 度类 别
第 页共 填表日期 故障 补偿 检测 措施 方法

备注
11
简要 描述 故障 检测 方法
12
简要 描述 补偿 措施
13
FMECA的概念
FMECA的目的
从产品设计(功能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 计)、生产(生产可行性分析、工艺设计、 生产设备设计与使用)和产品使用角度发现 各种影响产品可靠性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水平提供改进依据。
FMECA的概念
FMECA的作用
保证有组织地定性找出系统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及 其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制定关键项目和单点故障等清单或可靠性控制计划 提供定性依据;为制定试验大纲提供定性信息;为确 定更换有寿件、元器件清单提供使用可靠性设计的定 性信息;为确定需要重点控制质量及工艺的薄弱环节 清单提供定性信息。 可及早发现设计、工艺中的各种缺陷。 为可靠性(R)、维修性(M)、安全性(S)、测 试性(T)和保障性(S)工作提供一种定性依据。
4
5
6
根据 故障 模式 分析 的结 果简 要描 述每 一产 品的 所有 故障 模式
根据 故障 原因 分析 结果 简要 描述 每一 故障 模式 的所 有故 障原 因
简要 说明 发生 故障 的的 任务 阶段 与产 品的 工作 方式
审核
批准
故障影响
局部 影响
高一 层次 影响
最终 影响
7
8
9
根据故障影响分析
任务剖面、任务阶段
分析明确系统中的产品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所应具备 的功能、工作方式及工作时间等
功能描述
确定故障判据
制定系统及产品的故障判据。选择FMECA方法等
故障判据 分析方法
②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FMEA的工作内容
故障模式分析
找出系统中每一产品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
故障原因分析
找出每一个故障模式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