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教案

合集下载

冀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8.绘画中的空间

冀美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8.绘画中的空间

8.绘画中的空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焦点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概念及其特点。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判断透视.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三维空间是物象体积和纵深感的表现。

我认为初中的学生学习三维空间(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不应仅仅会欣赏图片,而且应学会三维空间的焦点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表现。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焦点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概念及其特点这一目标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初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轻快、准确、完整地理解透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透视是一种空间虚拟的架构,要激发学生充分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才能突破这个难点。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判断透视,并运用透视规律进行三维的空间表现,这一目标是本课的重点。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一①整个步骤:激情引向、导入新课——主体内容的小组分析、讨论、解答——学生自主创作——评价、总结。

②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手段、训练等作介绍。

活动2【讲授】活动二A、利用欣赏引入法,激情引向,导入新课。

前一节学习了二维空间的知识点和空间表现。

因此本节教学开始部分用幻灯片展现实景图片与二维空间作品作比较,然后展现立体图片作对比。

让同学们通过温习旧知识来引向新的课题。

接着,我用一个小活动讲解透视:我走出讲台问学生:“老师高不高?”(会有人说:高或不高。

)让说“不高”的同学举手。

“模特高1、8米,我才1、6米,确实不高。

”让说“高”的同学带一只笔到后面墙角(闭起一只眼)用笔测量我的高度。

“我只有笔的一小截。

”“这说明物体在视觉上具有近大远小的规律。

以此激发学生对三维产生兴趣,给他们一个总的概念,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B、内容的小组分析、讨论、解答让同学们带着疑问“什么是透视”的探究参与本课教学讨论、分析并解决各透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段表达空间感受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空间感知和空间表现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达空间关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空间创作的热爱。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空间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探索空间的表现引导学生探讨空间的概念,了解空间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经典作品,分析空间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空间的表现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手段生动地表达空间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空间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中的空间关系,初步感受空间的表现。

3.2 探究与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空间感知实践活动,如用积木搭建空间模型,观察和讨论空间关系。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空间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评价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对空间表现的理解和运用。

4.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关注作品中的空间表现和创意。

综合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美术教材,提供关于空间表现的知识和技巧。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和引导。

5.2 教学设施: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提供积木等空间模型材料,辅助学生进行空间感知实践活动。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经典作品和相关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欣赏网络上的空间艺术作品,拓宽视野。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运用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空间表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美术(画说空间)教案

美术(画说空间)教案

理解一幅作品的诞生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是一种综合能
五、小结。
力的体现。强调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构
3
图在空间表现图中的作用。
六、作业 以学校作为场景,试作一张校园平面图。或以班级为主题画出班级空间布置图。
七、板书
画“说”空间 点、线、面 构图(大小、长短、粗细、疏密、轻重、方向)
教学反思
交流、展示、
四 、 反 馈 交流、提
点评、补充。 1
矫正。 高。
取长补短, 0
偏左,重心不稳 太小,显得太空 太大,显得太满
在构图中最讲究的是“品”字形和三七律。
共同提高。
均衡,大小合适
□“品”字形构图?就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
候,不能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一条线上,而应使其呈现三角
形状,像个品字。 □“三七律”构图?就是画面的比例分配三七开。若是竖 画面,上面占三分,下面占七分,或上面占七分,下面占 三分;若是横构图画面,右面占三分,左面占七分,或是 右面占七分,左面占三分。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3 课时 执教教师 兴义市敬南镇中学:铁波
教学目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能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中感受体积和空间的存在,并由此产生丰富 的联想而创作出一幅平面或三维图画。
知 识 与 用数学坐标概念转换成图形表示,运用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从构图的基本
技能 原则讲解二维(2D)平面到三维(3D)空间,从而理解空间。
过程与方法用比较熟悉的环境比如班级或学校作为场景布置从平面透视效果图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空间思维模式如何在班级或学校的平面图中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九年级上册美术 3、《画“说”空间》教案
时间:20_14_年_10_月_14_日

七年级美术上册《艺术空间精美展现》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艺术空间精美展现》教案、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空间表现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完成作品。
4.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取长补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间关系表现方法、透视原理等关键知识点。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3.强调空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空间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空间绘画练习,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4.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空间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空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创作美术作品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空间绘画技巧:如何在作品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讲解空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透视原理,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空间表现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校园内的建筑、景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空间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3.培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本章节《艺术空间精美展现》的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学情:

素描空间感教案

素描空间感教案

素描空间感教案一、导入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它通过线条和阴影的运用,创造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学习素描时,提高空间感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提高素描空间感的技巧和方法。

二、打造深度1. 线条的运用在绘制立体物体时,线条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勾勒出物体的外轮廓,并在内部添加交叉的线条,将物体分成不同的部分。

这样做可以使画面更丰富,给人一种立体感。

2. 色彩的运用使用不同的灰度和阴影绘制物体的不同部分,打造出明暗变化。

将明处用较浅的灰度表现,暗处用较深的灰度,这样可以使物体更有立体感。

三、透视法的运用透视法是一种有效的表现空间感的方法。

通过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绘制出更具立体感的画面。

1.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透视法之一。

通过将物体的边缘线条朝向一个消失点收敛,可以创造出真实的远近感。

2.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是一种复杂的透视法,适用于绘制有两个主要方向的物体。

通过将物体的边缘线条分别朝向两个不同的消失点收敛,可以表现出更多的维度和空间感。

四、阴影的运用阴影是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合理运用阴影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和立体感。

1. 背光效果在绘制物体时,可以通过增加一些背光效果来提高空间感。

背光的部分通常较为明亮,而正面则较为昏暗,这样可以使物体更有质感和立体感。

2. 阴影的浓淡和变化阴影的浓淡和变化是提高空间感的重要手法之一。

有些地方需要画出深黑的阴影,有些地方则是浅灰的,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和立体感。

五、练习与展示1.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线条运用、色彩运用和透视法,提高他们的素描空间感表现能力。

2. 展示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同学们相互欣赏和评价。

通过展示作品,可以鼓励学生,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空间感表现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提高素描空间感的技巧和方法。

在今后的绘画学习中,他们将能够更加流畅地表达物体的立体感,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作品。

8.绘画中的空间-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绘画中的空间-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8. 绘画中的空间- 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绘画中的空间概念;2.学习利用色彩、光影等元素来表现空间;3.获得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方法。

教学内容绘画中的空间是指画面中物体所在的位置关系以及虚实程度的表现,通过构图、透视等手段来表现画面的真实感受。

知识点1:空间的构造绘画中的空间构造需要考虑到整个画面的结构以及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通常在画面中,前景物体的大小比较大,而背景物体的大小比较小,这就需要在物体的绘画上进行注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需要绘制成细节多的,相对简单的画面需要绘制成大面积。

知识点2:透视透视是指通过绘画方式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常见的透视有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空间透视的示例图进行学习。

知识点3:光影的表现在绘画中,光影是表现画面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画面中,物体的明暗程度就是通过光影的表现来达到的。

通过画笔的重叠和颜色混合来完成物体的光影表现。

教学重点1.了解绘画中的空间概念;2.能够区分前景物体和背景物体的大小比例;3.能够掌握透视的表现方法;4.能够对物体的光影进行表现。

学生需要理解透视的视角问题,掌握同一主视角的物体在画面中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1.介绍相关知识点;2.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3.进行答疑辅导。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绘画中的空间概念通过介绍绘画中的空间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空间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透视的表现方法透视是空间绘画的重要方法之一。

讲解透视的基础知识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透视的示例图进行学习。

第三步:介绍光影的表现方法在绘画中,光影是表现画面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

讲解光影的表现方法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来掌握光影表现的技巧。

第四步: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绘画来体验空间表现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五步:答疑辅导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答疑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空间表现的技巧。

冀美版七上美 8绘画中的空间 教案

冀美版七上美 8绘画中的空间 教案

《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中主要的空间表现方法,并了解绘画中空间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了解其中一种空间的表现方法,尝试在绘画实践中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范例的欣赏,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焦点透视的规律及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风景画欣赏导入师:同学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比拟一下两幅作品哪幅画的好?生:第一幅,老师:为什么?生:有立体感,有深远的感觉,有空间感……师:好,咱们来看一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前面画的是什么?后面画的是什么?师:我和同学们有同感,这幅画不仅有立体感,而且有前后空间感,所以我今天就和同学们来共同探讨绘画中的空间。

(板书演示)。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技术等的影响,这些空间表现方法呈现多元状态。

二、讲授新课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翻开课本,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

师:提问:你喜欢哪种空间表现方法,为什么?生:1、不知道,2、焦点透视,有立体感.......师:活动1、通过给正方形添加线条,变成正方体。

(学生上台演示,初步探究焦点透视的规律)师:非常好,同学们看,我把四条边的线延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生:观察,焦于一点,近大远小。

师:出示幻灯片4《霍贝玛的林间的小路》,学生比拟图片和几何形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师:总结像这样固定画家的视点观察物象,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叫焦点透视。

根据消失点的不同,像这样有一个焦点的是平行透视,有两个消失点的是成角透视。

出示幻灯片,学生分析是那个透视。

提问:同样一个物体,能不能用不同的透视表现呢?生:不知道。

师:共同探讨一下,出示正方体,找学生从不同的面去观察,有几个消失点,分别在这个物体的那个方向,总结,同样一个物体由于视点(观察角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透视规律。

初中美术教案物像空间

初中美术教案物像空间

教案:初中美术《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象空间表达的基本知识,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空间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空间表达方式画出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美术技能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准确掌握物象透视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教材、视频、多媒体课件、苹果香蕉等水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设问:假如你的爸爸妈妈要帮你重新装修你的房间,想要征求你的意见,你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房间效果表达出来呢?(展示房间效果图)2. 要画一个房间效果图,就离不开空间关系的学习,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二、新知讲授(15分钟)1. 初步感知:教师展示古代画像砖的出行场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象空间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空间表达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表现手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教师用苹果香蕉等水果作为模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图像表达物象空间。

2. 学生动手: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用线条图像表现物象空间。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2. 拓展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关于物象空间表达的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了物象空间表达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二课 绘画的空间表现-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二课绘画的空间表现-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的空间概念和表现方法;2.学习立体形体的绘画方法;3.掌握透视原理和方法;4.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空间概念和表现方法;2.立体形体的绘画方法;3.透视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透视原理和方法;2.立体形体的绘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示范演示法;4.学生练习法。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引入1.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3.通过一些图片或绘画作品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空间概念和表现方法1.介绍绘画中的空间概念和表现方法;2.以一些绘画作品为例,讲解其中的空间表现方法;3.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空间表现方法。

第三步:讲解立体形体的绘画方法1.介绍立体形体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2.介绍常见的几何体形式和构造方法;3.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立体形体的绘画方法。

第四步:讲解透视原理和方法1.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透视的方法和步骤;3.通过示范演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透视的表现方法。

第五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包括绘制立体形体和透视图;2.授课老师在旁边指导和辅助;3.学生互相交流和审评,提高彼此的艺术水平。

第六步:总结和提高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2.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3.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作品评价;2.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

七、教学资源1.课堂黑板和粉笔;2.绘画素材和工具,如画纸、铅笔、笔刷等。

八、思考题1.你认为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真实的立体形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透视表现空间?。

九年级美术上册《画说空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画说空间》教案、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介绍空间的概念、分类及表现方法,让学生对空间有基本的了解。
3.实践活动:
(1)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间,尝试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表现空间关系。
(2)创作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创作空间作品,要求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3)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空间表现、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2.观察生活中的空间现象,选择一个有趣的场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简要阐述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方法。
3.搜集并欣赏一组空间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技巧,结合自己的绘画经验,谈谈你对空间艺术的感悟。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体现学生对空间绘画的理解和掌握。
2.作业提交时,要求作品整洁、美观,具有艺术感。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空间作品?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运用所学空间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描绘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2.学生
3.练习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评价活动,引导学生从空间表现、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4.实践活动,注重反馈: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间表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绘画策略,提高绘画水平。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空间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空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6.评价与反思,促进成长:
(3)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间表现方法。
(4)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对空间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美术八年级年级上册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直观感受,初步探究1、展示:以焦点透视法来表达物象的图片。

2、提问:这些图像给你的直观感觉是什么呢?关于焦点透视法,你了解多少呢?3、提出焦点透视法的相关知识与概念:焦点透视法,指的是画者视点相对固定,可以把看到的景物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出来,使景物具有远近空间感和立体感。

4.比较同学的画图与展示图片两者的不同,为什么展示图片能给你更强的物体纵深感呢?积极思考,观察焦点透视法的特点以及焦点透视的相关知识与概念。

仔细听讲焦点透视的概念以及特点,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因为展示图片中的绘画,它更准确,更规范。

具有一个消失点。

——绘画秘诀:使物体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要采用一定的美术技巧,使得景物变得准确、规范。

过程体会,深入探究1、展示图片,讲述并演示:在图片上添加辅助线,在画的时候可以先定一个视平线以教师的家乡为例。

绘画步骤:1、定视平线.2、画出两颗树,将树的高度连起来,发现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

消失点。

3、画出屋子的正面,让学生参与画出屋子的侧面以及屋顶。

自主尝试,展示评价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焦点透视法,并用此方法绘制了教师的家乡。

那么,你能够用焦点透视法来画一画我们的校园吗?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尝试运用焦点透视法来画一画我们校园中具有纵深感的景物。

1、自主尝试.2、自主展示,同学互评。

“有效的学习”是教育中最基本的,通过教师绘制的具有纵深感的家乡,让学生掌握焦点透视法,运用此法绘制校园,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的,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展示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找出知识的不足,更有利于教学。

知识总结,升华探究1、提问:在这两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手绘线条的的方式(上下安排法、前后遮挡法、焦点透视法)表达物象的空间。

那么,你们都掌握了吗?再看看中国画,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呢?2、如果说一粒沙里有一个天堂,一朵花里有一个世界,那么,只要仔细观察物体,将此用我们的美术知识表现,世界将会更美好。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

《画“说”空间》美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间的概念,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空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挥创意,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的概念及分类: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等。

2. 空间的表现手法:透视、光影、色彩等。

3. 绘画材料与技巧:铅笔、水彩、蜡笔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重点1. 空间概念的掌握。

2. 绘画表达空间关系的方法。

3. 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四、教学难点1. 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表现。

2. 绘画技巧的应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五、教师准备1. 教学PPT、图片、案例等资料。

2. 绘画材料与工具。

六、学生准备1. 绘画材料与工具。

2. 预习空间相关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七、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空间,感知空间的存在。

2. 介绍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八、新课讲解1. 讲解空间的表现手法:透视、光影、色彩等。

2. 展示案例,分析空间表达的方法。

九、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绘画表达空间关系。

2. 学生独立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表现空间关系。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十、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

2. 提交作品时,需附上创作思路与感受。

十一、评价标准1. 作品是否能准确表达空间关系。

2. 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创意。

3. 创作思路与感受的表述。

十二、教学反思十三、课后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关系,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2. 组织参观展览或艺术家工作室,了解空间表现手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实践六、教学拓展1. 结合学科交叉,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联合教学,例如,邀请数学老师讲解空间几何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空间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感知和表现空间关系。

七、教学实践1. 开展课堂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绘画技巧强调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 透视的基本原理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解释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差异1.3 透视图形的绘制步骤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透视图形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绘制透视图形第二章:一点透视2.1 一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一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一点透视的简洁性和效果2.2 一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一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一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2.3 一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一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一点透视作品第三章:两点透视3.1 两点透视的原理解释两点透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两点透视的复杂性和效果3.2 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运用两点透视绘制图形指导学生通过两点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3.3 两点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两点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两点透视作品第四章: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4.1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概念解释空间感和深度感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透视对空间感和深度感的表现作用4.2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指导学生通过透视表现自己的作品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4.3 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空间感和深度感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在作品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品第五章:透视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风景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风景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2 透视在静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静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静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5.3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解释透视在人物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透视在表现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第六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6.1 透视对物体比例的影响解释在透视中物体比例如何随着远近变化强调掌握透视中物体比例的重要性6.2 透视中物体的形态变化介绍透视中物体形态如何随着视角变化指导学生如何绘制透视中的物体形态6.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物体比例与形态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填充物体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七章:建筑透视7.1 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解释建筑透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建筑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7.2 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绘制建筑透视图指导学生通过建筑透视绘制自己的作品7.3 建筑透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建筑透视的实例作品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建筑透视作品第八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8.1 透视中光影的作用解释光影在透视中的重要性强调光影处理对透视作品的影响8.2 透视中光影的绘制方法演示如何通过透视处理光影指导学生通过透视处理自己的作品中的光影8.3 实践练习:透视中的光影处理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在给定的透视图中添加光影检查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九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9.1 透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介绍评价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标准强调评价透视作品的重要性9.2 透视作品的分析方法介绍分析透视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透视作品9.3 实践练习:透视作品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一些透视作品供学生评价和分析检查学生的评价和分析结果,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拓展透视技巧与应用10.1 透视的变形与夸张解释在透视中如何运用变形与夸张强调变形与夸张在透视作品中的效果10.2 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的结合介绍如何将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结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与其他绘画技巧创作作品10.3 透视在创新作品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创新透视作品的实例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运用透视创作创新作品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透视的概念和作用,以及透视的基本原理,如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1.美术表现:通过学习透视现象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空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水平。
2.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进行创意构思,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文化理解: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在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绘画艺术中空间表现手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什么是透视现象,包括线性透视、色彩透视和形状透视等。
2.绘画中的透视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透视技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道路、建筑物等在视线中逐渐变窄、变远的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透视现象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我在讲授重点难点时可能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此外,我也应该在课堂中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问,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疑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增强他们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我也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中找到乐趣,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小学美术《卧室绘画》教案

小学美术《卧室绘画》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卧室绘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透视法、色彩搭配等绘画技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卧室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美术《卧室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美化家园》章节中的《卧室绘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卧室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学习卧室绘画的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透视等;3.创作一幅卧室绘画作品,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卧室绘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我作为引导者,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绘画技巧,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中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绘画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到优秀作品,以便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作品欣赏环节,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卧室绘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初中美术《画说空间》教案

初中美术《画说空间》教案

教案:初中美术《画说空间》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间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

2. 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表现能力,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表现空间。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提高审美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空间的基本概念2. 空间的表现手法3. 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空间的基本概念2. 空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 空间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空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画说空间》。

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间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

2. 教师通过案例演示,讲解空间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空间的表现手法。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空间主题,如“家居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在画纸上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间的表现手法。

2. 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空间,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案例演示、课堂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空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但部分学生对空间的表现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针对性的指导。

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教案

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教案

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教案。

教案名称:美术作品空间表现适用对象:初中美术教师教案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技巧和方法;2、学习如何在教学中遵循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方法;3、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1、美术作品的空间感:美术作品中的空间感包括:深度感、体积感、明暗关系、远近关系、透视关系等。

2、美术作品的空间表现技巧:(1)透视法:透视法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物体深度的方法,在画画中应用非常广泛。

透视法分为单点透视法、两点透视法和三点透视法,要想在画画中表现好透视关系,需要理解这些透视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空间灰度:空间灰度涉及到光影关系,是指同一物体在不同距离和不同角度下的色调变化,用来表现物体的阴影和高亮。

(3)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不同距离、角度下的大小关系。

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物体的空间表现。

教学方法:1、学生操作实践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研究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技巧,并让他们实践使用这些技巧绘制自己的美术作。

2、交互式教学法:教师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空间表现技巧。

3、比较示范法: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水平学生的绘画作品,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不同的空间表现技巧来改进作品。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美术作品空间表现的概念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美术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技巧。

2、学习:老师通过展示各种美术作品,为学生讲解透视法、空间灰度和比例等空间表现技巧,并让学生通过对实际对象的观察学习这些技巧。

3、实践:老师向学生提供绘画素材并让他们实践运用所学的空间表现技巧,画出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4、总结:在实践学习过后,老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并从中提取出自己在空间表现技巧上的不足,让老师为他们详细指导。

5、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所绘制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互相鼓励、批评和学习。

绘画中的空间教案

绘画中的空间教案

绘画中的空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绘画中的空间感教案目标:1. 了解绘画中的空间感概念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绘画表达空间感。

4.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理解不同艺术家对空间感的表现方式。

教学资源:1. 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2. 纸张或画布。

3. 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幅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空间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

探索空间感的表现方法:3. 向学生介绍绘画中的空间感表现方法,如线性透视、大小透视、重叠、明暗对比等。

4. 展示不同艺术家使用不同表现方法创造空间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其中的特点。

实践绘画:5. 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题材,如房间、景物等,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绘画。

6.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空间感表现方法,绘制自己的作品。

7.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发挥创造力。

分享和评价:8. 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展示和分享作品,让每位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作品中运用的空间感表现方法和意图。

9.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0. 邀请一位专业画家或艺术教师来班级进行绘画指导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绘画中的空间感。

1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观察和分析不同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空间感的方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空间感的表现和创意。

3.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深入探讨他们的空间感表现方法。

2. 可以将绘画中的空间感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雕塑、建筑等进行比较和探索。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具有空间感的绘画作品。

教案撰写者:AI辅助教师。

初中美术-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

初中美术-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
那这是属于什么透视原理呢?
【学生环节】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教师环节】
总结:
这张画近大远小的房子,给人强烈的空间感。
这是属于焦点透视的方法
过度: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焦点透视的方法,重新进入《手绘线条物象——物象的空间表达》
板书:手绘线条物象——物象的空间表达
【学生环节】
跟着老师进入空间表达。
【教师环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平面上的物象空间表达方法的基本知识。
能够学会在平面上白纸上,用手绘线条表现空间。
能够运用焦点透视的空间方法,将房间的场景表现的更加生动,具有真实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物象空间表达的神奇之处。
通过教师示范,将绘画步骤和技巧巧妙的渗透给学生
展示:北京长安街的图片。
【学生环节】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对错
【教师环节】
活动:我们有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学生环节】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一位同学上来绘制,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
【教师环节】
总结:我们每个房子画过去是不是很难把握呀,我们应该把复杂的房子简单化,看成一个个长方体
示范:在黑板上演示步骤
提问:我们先温故一下上一节课的知识,焦点透视原理是怎样样的呢?
【学生环节】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教师环节】
展示:一张焦点透视的作品
提问:我们有请一位同学上来画出焦点透视的透视线
【学生环节】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一位同学上来绘制透视线,其他同学在纸上绘制
【教师环节】
提问: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我们再请另一位同学上来画出他认为的焦点透视的透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教材中根据不同的空间表现法列举了《车从图》与《水乡》,具体反应了二位空间和三维空间的不同是觉得效果,还有部分多视点空间表现,便于同学们理解空间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是一种艺术创造,让学生认知“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作品,并体现出二维空间的装饰美感;三维空间的真实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指导中国绘画具有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美感。

教学难点:维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教材解读、范画欣赏、演示。

2.学法:仔细阅读理解教材、临摹。

教具准备:教材、透视图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准备:教材、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们教材和绘画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1分钟)
二:引入新课:展示教材中的两幅作品《车从图》与《水乡》,让同学们观察
并分组讨论他们在视觉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2分钟)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二维空间
1:把花放在光下,让学生观察花的投影。

2:出示范画,并提问,桌椅的四条腿在一条水平线上时,是如何排列前后的纵深关系的。

3:带学生欣赏课本作品《车从图》、《牛郎》。

引导学生体会画家的视点。

(二)三维空间
带领学生欣赏《醉翁亭图》、《水乡》,分析它们是如何表现前后深度状态的;物象由近到远是怎样变化的。

(三). 多视点空间
以《庐山高图》为例讲解。

(四)、指导学生写生实践
四:课堂总结: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空间表现的方法和形式;掌握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差异,相信同学们对装饰美感和真实美感的不同表现手法有所掌握了。

(2分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运用二维空间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张具有装饰美感的作业
第三节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一、二维空间:没有体积感,没有深度。

1.俯视空间
2.平视空间
二、三维空间:物体具有长宽高。

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 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三、多视点空间:画面视点不固定,有多个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