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实验设备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3、实验数据
钢板尺刻度(cm)
钢板尺实际振动长度(cm)
钢板尺振动频率(HZ)
相对误差
实验值
准确值
30
27.8
8
8.48
6%
30
25
7
10.48
14.12%
准确值的计算: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6.3
6.5
6.7
6.9
7.1
U0(v)
3.73
4.07
4.38
4.68
4.91
5.14
5.29
5.47
5.63
5.76
x(mm)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U0(v)
5.87
5.95
6.04
6.12
6.19
6.24
6.29
6.33
6.37
6.4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6535x+0.8381
表5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x(mm)
5.2
5.4
5.6
5.8
6
6.2
6.4
6.6
6.8
7
U0(v)
3.59
3.6
3.87
4.22
4.53
4.8
5.06
5.27
5.45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工程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实体或系统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数字多用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流表8. 电压表9. 万用表10. 实验平台五、实验内容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观察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

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1)了解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频率计;(3)测量信号的频率。

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1)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数字多用表;(3)测量电阻值。

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电容箱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容箱;(3)观察电容对信号的影响。

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1)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1)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万用表;(3)测量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电路;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仪器和设备;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了对信号波形的理解;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信号的频率,掌握了频率计的使用方法;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电阻值,提高了数字多用表的使用技能;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观察到了电容对信号的影响,加深了对电容的认识;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提高了万用表的使用技能。

工程测试系实验报告

工程测试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常用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4. 培养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研究如何对各种工程对象进行定量或定性测试的一门学科。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测试原理、方法以及测试仪器的操作,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万用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信号发生器;5. 阻抗分析仪;6. 数据采集器;7. 实验平台(如电路板、机械结构等)。

五、实验内容1. 万用表的使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2. 示波器的使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3. 频率计的使用:测量信号频率;4.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产生标准信号;5. 阻抗分析仪的使用:测量阻抗;6. 数据采集器的使用:采集实验数据;7. 实验平台测试: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2. 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使用万用表,根据实验要求,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3. 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4. 测量信号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信号的频率;5. 产生标准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6. 测量阻抗: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电路元件的阻抗;7. 采集实验数据: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实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等;8. 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根据实验要求,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万用表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2. 示波器观察结果:分析信号波形,得出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3. 频率计测量结果:得出信号的频率;4. 阻抗分析仪测量结果:得出电路元件的阻抗;5. 数据采集器采集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发现和纠正软件中的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一、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测试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它决定了测试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策略。

1.1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基于功能需求和规格说明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无需了解软件内部实现细节。

我们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模拟用户的输入和操作,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进行正确的响应。

1.2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实现。

我们通过检查代码覆盖率、路径覆盖等指标,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是测试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两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2.1 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一类具有相同特性的输入。

我们选择了代表性的等价类,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2.2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基于输入域边界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关注输入的边界条件。

我们选择了输入域的边界值,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三、测试执行测试执行是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应用到被测软件上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方式进行测试执行。

3.1 手动测试手动测试是测试人员通过手动操作软件,按照测试用例逐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

我们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2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使用专门的测试工具或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

我们选择了一款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编写了相应的测试脚本,并执行了自动化测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帮助我们验证假设、发现问题、评估性能和确保产品质量。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测试与检测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2.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实验;3.掌握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方法;4.熟悉测试报告的撰写规范。

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选择一个项目或产品,并设计一系列测试方案来评估其性能和质量。

测试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具体目标,例如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等;2.测试对象:确定要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产品;3.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例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等;4.测试数据:确定要收集的测试数据类型和数量;5.实验流程:安排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准备;6.数据分析:确定分析测试数据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测试结果;7.结论与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执行测试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我们将执行以下步骤来进行测试实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2.收集所需的测试数据;3.分析测试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4.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并进行结果解读;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产品进行测试实验。

具体测试方案和结果如下:测试目标评估该电子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测试对象选择型号为XYZ的电子产品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测试数据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1.使用寿命:通过连续使用该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来收集数据。

2.故障频率: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

实验流程1.准备实验所需的测试设备和环境;2.连续运行电子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3.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4.结束实验。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工测试技术的实验研究,掌握电工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电工测试技术的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电工实验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三、实验原理。

在进行电工测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工知识和测试原理。

电压、电流、电阻是电路中的基本参数,对其进行测试可以得到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数字万用表是一种通用的电工测试仪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示波器则可以显示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能够直观地反映电路的工作状态。

四、实验内容。

1. 电压测试,通过连接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了解电源电压和各个元件的工作电压。

2. 电流测试,利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了解各个元件的工作电流,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3. 电阻测试,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检查电路中的接线和元件是否正常。

4. 示波器应用,通过连接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波形,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五、实验步骤。

1. 连接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测量数值。

2.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记录测量数值。

3. 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记录测量数值。

4. 连接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波形,记录波形特征。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波形特征,可以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通过电压、电流、电阻的测试,可以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情况,判断电路是否正常。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可以直观地了解电路中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工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压、电流、电阻的测试方法和示波器的应用技术。

在今后的电工实验和工程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电工测试,为电路的调试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八、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光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光学测试仪器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测试技术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和方法对光学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测的技术。

其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元件的测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测试、光学系统的性能测试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光学测试台- 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 全息干涉仪- 激光器- 光学显微镜- 照相机- 计算机- 数据采集卡2. 实验材料:- 光学元件- 光学系统- 样品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学元件测量(1)测量透镜的焦距将透镜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透镜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光斑直径,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2)测量透镜的球差将透镜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透镜后产生球差。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球差曲线,计算出透镜的球差。

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测试(1)测试光学系统的像差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像差曲线,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像差。

(2)测试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衍射图样,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3. 光学系统性能测试(1)测试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光强分布,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光通量。

(2)测试光学系统的光谱特性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谱仪上。

通过测量光谱仪输出的光谱曲线,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光谱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学元件测量结果(1)透镜焦距:f = 200mm(2)透镜球差:C = 0.02mm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测试结果(1)像差:RMS = 0.01mm(2)分辨率:R = 50lp/mm3. 光学系统性能测试结果(1)光通量:Φ = 80%(2)光谱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学系统具有较好的光谱透过率。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

工程测试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测试作为确保产品或系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的工程测试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工程测试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光学性能测试等。

3. 熟悉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内容1. 力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力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2)实验仪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② 开启试验机,逐渐增加载荷,观察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情况;③ 记录试验数据,如载荷、变形、断裂载荷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

2. 电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电学特性,如电阻率、电容率、电导率等。

(2)实验仪器电阻测试仪、电容器测试仪、电导率测试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连接到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电阻、电容、电导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电学性能指标。

3. 光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光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

(2)实验仪器折射率仪、反射率仪、透射率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放置在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光学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试验,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电桥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熟悉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实验台(数显电压表、正负15V 直流电源、正负4V 电源)。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阻值发生转变,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关系式: ε•=∆k RR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k 为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转变。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侵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

将应变片贴在悬臂梁上下双侧,当悬臂梁受压发生形变时,应变片随之被拉伸或紧缩,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转变,电桥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转变。

(1)单臂电桥: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路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RR211R /R 4E U 0∆•+∆•=E 为电桥电压;上式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100R R 21-L •∆•=。

(2)半桥: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取得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相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入电压为 RRE ∆•=••=22k E U 0ε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k 为灵敏系数;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转变;E 为电桥电源电压。

上式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呈线性关系。

(3)全桥: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路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值相同,转变量也相同时,其桥路输出RRE ∆•=0U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转变,E 为电桥电源电压。

上式表明,全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取得进一步改善。

(4)比较以上三种电桥的输出能够看出,在受力性质相同的情形下,单臂电桥电路的输出只有全桥电路的1/4,而且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存在线性误差;半桥电路的输出为全桥的1/2。

半桥电路和全桥电路输出与应变片阻值转变率成线性关系。

精华版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精华版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精华版)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测试技术实验报告__学院《过程控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本2012----20__学年第二学期专业班级:__班姓名:___学号:___指导老师:实验一MATLAB基本应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MATLAB的基本用法;2、了解MATLAB的目录结构和基本功能。

二、实验内容:题目1、已知_的取值范围,画出y=sin(_)的图型。

参考程序:_=0:0.05:4pi;y=sin(_);plot(y)运行结果:题目2、已知z取值范围,_=sin(z);y=cos(z);画三维图形。

参考程序:z=0:pi/50:10pi;_=sin(z);y=cos(z);plot3(_,y,z)_label('_')ylabel('y')zlabel('z')运行结果:题目3、已知_的取值范围,用subplot函数绘图。

参考程序:_=0:0.05:7;y1=sin(_);y2=1.5cos(_);y3=sin(2_);y4=5cos(2_);subplot(2,2,1),plot(_,y1),title('sin(_)')subplot(2,2,2),plot(_,y2),title('1.5cos(_)')subplot(2,2,3),plot(_,y3),title('sin(2_)')subplot(2,2,4),plot(_,y4),title('5cos(2_)')连续信号的MATLAB表示题目4、指数信号:指数信号Aeat在MATLAB中可用e_p函数表示,其调用形式为:y=Ae_p(at)(例取A=1,a=-0.4)参考程序:A=1;a=-0.4;t=0:0.01:10;ft=Ae_p(at);plot(t,ft);gridon;运行结果:题目5、正弦信号:正弦信号Acos(w0t+)和Asin(w0t+)分别由函数cos和sin表示,其调用形式为:Acos(w0t+phi);Asin(w0t+phi)(例取A=1,w0=2,=/6)参考程序:A=1;w0=2pi;phi=pi/6;t=0:0.001:8;ft=Asin(w0t+phi);plot(t,ft);gridon;运行结果题目6、抽样函数:抽样函数Sa(t)在MATLAB中用sinc函数表示,其定义为:sinc(t)=sin(t)/(t),其调用形式为:y=sinc(t)参考程序:t=-3pi:pi/100:3pi;ft=sinc(t/pi);plot(t,ft);gridon;运行结果实验二周期信号波形的合成与分解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MATLAB观察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二、实验内容编制MATLAB程序,仿真实现下图周期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学习使用测试工具和技术进行软件测试;3.掌握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Eclipse IDE;3. 测试工具:JUnit。

三、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现对一组整数进行排序;2. 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3.测试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

四、实验步骤1. 创建一个Java项目,并添加JUnit库;2.编写排序程序的代码,并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3. 编写JUnit测试用例,包括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路径覆盖测试;4. 运行JUnit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5.修改程序代码,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6.重复步骤3-5,直到所有测试用例通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边界值测试:将测试数据设置为最小值、最大值、边界值和非法值,验证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情况;2.等价类测试:根据输入的特性,将测试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3.路径覆盖测试:通过分析程序的代码,选择测试用例覆盖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以验证程序的逻辑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学习了使用JUnit工具进行测试。

在实验中,我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排序程序进行了测试,并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修改代码修复了这些问题。

通过测试技术的应用,我确保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通过不断的测试和修复,我们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以后的实验和项目中,我将继续运用测试技术,为软件开发提供更好的保障。

哈工大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哈工大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波形的合成与分解一、实验目的1、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图1.1方波图1.2锯齿波图1.3三角波图1.4正弦整流波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一、实验目的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2 正弦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3 方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4 三角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5 正弦波信号+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四、思考题1、与波形分析相比,频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信号频谱()X 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2、为何白噪声信号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对信号的频谱影响很小?答: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的频带所含的噪声能量相等的噪声。

在时域上,白噪声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叠加到波形上会把信号的波形完全搅乱,所以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

基础测绘技能实验报告(3篇)

基础测绘技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测绘的基本技能,包括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测绘仪器的操作熟练度,提高学生在实际测绘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实验器材1. 水准仪:DS3型微倾式水准仪2. 经纬仪:DJ6型光学经纬仪3. 全站仪:Topcon GT-1024. 水准尺:钢尺5. 三脚架6. 皮尺7. 测钎8. 绘图工具:直尺、圆规、铅笔等三、实验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水准点标定、水准路线测量和高差计算。

(2)实验步骤:① 标定水准点:在实验场地选择两个固定点作为水准点,用水准尺分别测量两点的高程,计算出水准点的高程。

② 水准路线测量:按照规定的路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记录各测站的高程。

③ 高差计算:根据各测站的高程,计算出相邻测站之间的高差。

2. 经纬仪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角度测量和方位角测量。

(2)实验步骤:① 角度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一个观测点,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

② 方位角测量:根据水平角和垂直角,计算出观测点的方位角。

3. 全站仪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学会进行坐标测量和距离测量。

(2)实验步骤:① 坐标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一个观测点,用全站仪测量该点的三维坐标。

② 距离测量:在实验场地选择两个观测点,用全站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3个水准点,测量结果如下:水准点1:高程为3.500m水准点2:高程为3.500m水准点3:高程为3.600m2. 经纬仪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4个观测点,测量结果如下:观测点1:方位角为45°,水平角为60°,垂直角为30°观测点2:方位角为135°,水平角为90°,垂直角为30°观测点3:方位角为225°,水平角为120°,垂直角为30°观测点4:方位角为315°,水平角为150°,垂直角为30°3. 全站仪测量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2个观测点,测量结果如下:观测点1:坐标为(100.000,200.000,50.000)观测点2:坐标为(150.000,300.000,60.000)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际测绘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总结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检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检测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检测技术通常涉及对特定物质或现象的识别和量化。

这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分析、生物检测、物理测量等。

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原理,例如光谱分析、色谱分离、电化学检测等。

实验材料与设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材料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标准样品、试剂、色谱仪、光谱仪、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预处理。

2. 方法选择: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

3. 仪器校准: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都经过精确校准。

4. 数据采集:按照实验方案,收集必要的数据。

5.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验证:通过重复实验或使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来验证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了目标物质的浓度和特性。

实验数据显示,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样品的稳定性、仪器的精度、操作者的技能等。

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变量,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结论:综合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检测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操作,而且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建议在未来的实验中采用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者的专业培训。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本次实验中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技巧。

3. 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测试用例设计2. 测试用例编写3. 测试执行4. 测试结果分析三、实验步骤1. 测试用例设计(1)了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测试目标。

(2)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分析功能模块,确定测试范围。

(3)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测试步骤等。

2. 测试用例编写(1)按照测试用例设计,编写测试用例文档。

(2)使用测试用例模板,规范测试用例格式。

(3)对测试用例进行审核,确保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测试执行(1)根据测试用例文档,在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

(2)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包括错误类型、发生时间、重现步骤等。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预期。

4. 测试结果分析(1)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2)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原因。

(3)提出改进建议,为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试用例设计本次实验共设计了10个测试用例,涵盖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测试用例覆盖率达到90%以上,能够满足测试需求。

2. 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文档格式规范,测试用例完整,无遗漏。

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较高。

3. 测试执行测试执行过程中,共发现5个缺陷。

其中,功能性缺陷3个,界面缺陷1个,性能缺陷1个。

4. 测试结果分析(1)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功能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确认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

(2)界面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界面布局不合理、元素错位等。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调整界面布局,优化用户交互。

(3)性能缺陷:主要表现为软件运行速度慢、资源占用高。

针对此类缺陷,需要优化算法,提高代码效率。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和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2014-6-19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掌握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及方法。

2).实验原理光栅位移传感器由光源、聚光灯、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和光电元件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照射在光栅上,再通过光栅照射在光电元件上,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栅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莫尔条纹现象。

两块栅距w相同,黑白宽度相同的长光栅,当它们的刻线面彼此平行互相靠近,且沿刻线方向保持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时,由于遮光效应或光的衍射作用,在a-a线上,两块光栅的黑色刻线相交,透光缝隙相重,因此形成一条亮带。

在b-b线上,一块光栅上的黑色刻线正好将另一块光栅的透光部分挡住,形成一条暗带。

这些明暗相间的条纹就是所谓的莫尔条纹。

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多,光电元件的输出越大,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少,输出信号与位移间的关系可近似的用正弦函数表示。

即: V=Vo+VmSin(2πx/w)式中:V --光电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Vo--输出信号中的平均直流分量;Vm--输出正弦信号的幅值; W --栅距。

X --两光栅间的瞬时相对位移量。

由上式可见,光电元件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反映了光栅瞬时位移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位移量向电量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被测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经常改变的,而莫尔条纹的明暗变化只与位移有关,而与位移方向无关,为了辨别位移的方向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然后根据两个观测点输出信号U1、U2间的相位关系来定位移的方向。

当光栅正向运动时,U1超前U2 90度,当光栅反向运动时,U2超前U1 90度,利用这一特点,便可构成简单的辨向电路。

通常采用的是“四倍频辨向电路”。

所谓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将辨向电路输出信号(Y 1、Y2)送到加、减计数电路进行记数,再通过译码驱动电路,将位移量显示出来。

测试技术基础_实验报告(3篇)

测试技术基础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测试技术基础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2.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学会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测试技术是研究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的一门学科。

测试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并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信号分析仪4. 数据采集器5. 矢量网络分析仪6. 万用表7. 线路板8.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信号发生器实验(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3)调节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2. 示波器实验(1)熟悉示波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观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分析波形的特点。

(3)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3. 信号分析仪实验(1)熟悉信号分析仪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分析信号的频谱,观察信号的频谱特性。

(3)测量信号的带宽、信噪比等参数。

4. 数据采集器实验(1)熟悉数据采集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采集模拟信号,观察数据采集器的波形显示。

(3)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相关参数。

5. 矢量网络分析仪实验(1)熟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测量电路的S参数,分析电路的特性。

(3)优化电路参数,提高电路性能。

6. 万用表实验(1)熟悉万用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

(3)分析元件的特性,评估元件的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不同类型和参数的信号,满足测试需求。

2. 示波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示波器能够准确显示信号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1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一、实验目的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1、确定贴片位置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2、选片1)种类及规格选择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

常用是3*5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b. 手工打磨,如砂纸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3.2um 。

应成45度交叉打磨。

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积。

2)清洁表面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

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

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

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波形的成与分解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
由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用一个频率为100hz、幅值为600正弦波的前五项谐波近似合成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整流波:
图1.1方波
图1.2锯齿波
图1.3三角波
图1.4正弦整流波
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
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2 正弦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3 方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4 三角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5 正弦波信号+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四、思考题
1、与波形分析相比,频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因为信号频谱()
X 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反应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2、为何白噪声信号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对信号的频谱影响很小?
我们了解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的频带所含的噪声能量相等的噪声。

由于在时域上,白噪声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叠加到波形上会把信号的波形完全搅乱,所以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

但在整个频带上,白噪声均匀分布,所以从频谱上看,只是把有用信号的频谱抬高了一点而已。

五、工程案例分析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例如,在机床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箱上的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最大频率分量,然后根据机床转速和传动链,找出故障齿轮。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6 大型空气压缩机传动装置故障诊断图
分析:由该系统通过所得到的频谱图可知,分析齿轮转动各轴的啮合情况,该频谱图由四种频率的简谐波叠加而成,分别反映了四对齿轮啮合处的振动情况。

由频谱图可知,因为在第三根轴处波动最大,显示在第三根轴不稳定,所以可以判断第三根轴处发
生故障。

实验三 一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阶跃信号测量一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原理,掌握从系统响应信号中测量系统时间常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温度计、低通滤波器、或忽略质量的弹簧阻尼系统,系统的输入X i (t)和输出X 0(t)可等效为一阶测试系统。

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T 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响应输出滞后于物理量的变化,带来误差。

这个误差可以用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常数T 来表示,T 越小,系统响应越快。

系统的时间响应常数可以通过测量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响应信号来完成。

对一阶系统来说,对系统输入阶跃信号,测得系统的响应信号。

取系统输出值达到最终稳态值的63%所经过的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如下图所示: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计算
)
(),1(1
00000t x x x T
dt dx =-=11)()()(0+=
=s i T s X s X s
G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1 T=0.1s,阶跃信号激励
图3.2 T=0.5s,阶跃信号激励
图3.3 T=1s,阶跃信号激励
图3.4 T=0.1s,斜坡信号激励
图3.5 T=0.5s,斜坡信号激励
图3.6 T=1s,斜坡信号激励
图3.7 T=0.1s,脉冲信号激励
图3.8 T=0.5s,脉冲信号激励
图3.9 T=1s,脉冲信号激励
实验四 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用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量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原理,掌握从系统响应信号中测量系统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机械式千分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测量系统,系统的输入Xi(t)和输出X0(t)可等效为二阶测试系统。

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C L R
LC n /21
;/1=
=ξω。

对二阶系统来说,给系统输入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得系统的响应信号。

取系统响应信号一个振荡周期的时间t b ,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 b n t f /1=
取系统响应信号相邻两个振荡周期的过调量M 和M1,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阻尼系数:
πξ2/1
ln M M =
如下图所示:
对系统输入输出取傅立叶变换,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也可从传递函数曲线上读出系统的阻尼和固有频率参数。

三、实验结果
图4.1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阶跃
图4.2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阶跃
图4.3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阶跃
图4.4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阶跃
图4.5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斜坡
图4.6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斜坡
图4.7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斜坡
图4.8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斜坡
图4.9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脉冲
图4.10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脉冲
图4.11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脉冲
图4.12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脉冲通过以上曲线可知固有频率越大,阻尼比越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越短。

固有频率越大,阻尼比越大,过渡过程时间越短。

与N只与阻尼比有关。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