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实现新发展
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时代的审美观念,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设计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首先,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体现在对传统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将传统图案、色彩、材料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作品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
例如,中国设计师在设计家具时,会将传统的榫卯结构与现代简约风格相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其次,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还表现在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例如,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
然而,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够的。
现代设计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具备开放的视野,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例如,设计师们可以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此外,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还需要注重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设计师们应该学会从其他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现代设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设计师们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注重跨文化交流,以实现现代设计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现代设计才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载体。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方面,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口头上的赞美,更需要将其融入实际生活中。
例如,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等,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名称,更是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通过传统的庙会、祭祀等活动,能够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使其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需求。
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文化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不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以传统戏曲为例,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创造更丰富的舞台效果,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使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教育也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育应该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情感投入。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相关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让传统文化走进家庭和社会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氛围。
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传媒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传媒可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形式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并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重要的话题。
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根,文化创新则是我们民族的魂。
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发展,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文化传承。
我们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让我们的后代能够了解和继承。
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音乐、传统工艺等,都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不断地传承,我们的文化才能得以保存下来,不至于被遗忘。
然而,单纯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文化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才能够保持活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文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让我们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因此,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只有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和创新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小学生的建议与行动计划
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小学生的建议与行动计划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将面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作为中小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为保护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做出贡献。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及行动计划,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
在未来社会,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加强文化教育的力度。
小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经典著作、参与传统手工制作等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鼓励创新和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和创造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创业活动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教育活动,开设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鼓励我们尝试不同的想法和方法,鼓励我们勇于尝试并从失败中学习,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三、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可以参加社区的文化节庆活动、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和参与,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在社区中,我们可以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流,并传递自己对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为文化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利用科技手段传播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平台。
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工具,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文化活动和见解。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科技使用的规范和安全,避免信息泛滥和文化的低俗化。
五、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在传承中寻找创新的机会,在创新中保留传统的精髓。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善于把握传统和创新的平衡,通过创新的方式使文化更加生动、有趣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继承,创新,发展】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创新,发展】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摘要:《青年记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报纸广告经营受到很大冲击,今年上半年全国报纸广告经营普遍呈下滑局势,媒体各个方面的差异化集中起来就是个性化的品牌《青年记者》:媒体品牌建设是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但也正因其“基础性”而显得不那么“紧迫”,也因其“系统性”而让人觉得无从下手,如果用三个词来表述,您会选哪三个词?为什么? 梁洪文: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三为”,“为公”、“为新”、“为身”齐鲁晚报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生活日报扎根省会济南,深受济南民众喜爱。
多年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的很多创新探索,在全国报界都有很大影响。
在今年8月的中国报刊品牌高峰论坛上,中国广告协会发布了2008~2009全国晚报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齐鲁晚报在全国晚报20强中位列第三。
最近,本刊记者对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社长梁洪文作了专访。
两项创新,广告经营“风景这边独好” 《青年记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报纸广告经营受到很大冲击,今年上半年全国报纸广告经营普遍呈下滑局势。
但是,据了解,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的广告经营逆势上扬,仍有4%~5%的增幅。
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梁洪文: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报纸广告经营受到极大冲击,前3个月,全国主要报纸广告经营收入同比下降达25%以上,品牌广告大幅减少。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媒体竞争,在大众报业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两报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两报品牌优势,不断开拓创新,挖掘潜力,加强服务,再一次续写了两报经营的辉煌。
2009年1~6月份,齐鲁晚报广告刊登额同比增长5.5%;生活日报广告刊登额同比增长4.2%。
齐鲁晚报上半年实现利润9847万元,同比增长42%。
金融危机影响下经营业绩逆市增长源于两大创新: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行业进行链条延伸;对已经形成市场的项目进行规模运营。
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引言: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概念。
继承使得艺术能够承载着传统、历史的文化积淀,而创新则能够推动艺术在时代进步中发展出新的面貌。
本文将围绕继承与创新这两个角度,探讨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一、继承的重要性1. 传承经典继承了传统艺术形式、风格的作品,延续了历史的脉络,使得艺术能够代代相传。
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京剧,它既传承了古典文化中的歌舞形式,又汇合了各地戏曲的精华,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2. 保存历史通过继承历史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这样的作品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积淀。
埃及古墓中的壁画和雕像,成为了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依据。
3. 建立共同认知艺术的继承有助于建立人们的共同认知和思维方式,构建起社会的文化共同体。
通过共同的艺术体验,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并形成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
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内陈列的艺术品,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创新的推动1. 推动艺术进步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
通过创新,艺术家可以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媒介和技术,进而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印象派艺术家的创新绘画风格,颠覆了传统的逼真画风,开辟了新的绘画领域。
2. 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创新使得艺术有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可以通过尝试新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创作,如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通过非传统的手段和形式来表达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3. 反映时代精神创新的艺术作品通常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精神。
通过创新,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对当下社会、科技、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代舞蹈通过创新的舞蹈形式和内容,反映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快节奏。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精选10篇)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继承与创新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继承与创新议论文篇1如果说继承是一个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那么创新就应是这个社会走向未来的,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如今,继承与创新的任务已逐渐转移到了年轻的我们的肩上,我们谁都不愿缺席,更不愿轻言放弃。
追溯往昔,从先贤身上继承下来的思想与生活技能,无不体现出优秀的品质,推动社会的进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写的一样,正因继承了法家的精华,商鞅的变法才显得那么得心应手,恰逢创新变法的及时,才使得身处地图西陲的秦国变得强盛。
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的品质与技艺,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前人的精神遗产中予以创新,继承与创新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继承与创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如果说创新是船帆,那么若想驾着小船前往梦想的彼岸,继承便是那必不可少的风。
一个人迷失在荒漠中,他所继承的东西早已决定了他是否能走出去,有创新精神的人会去创造,通过有的材料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物品,去利用。
继承与创新紧密相连,在开创新世界的征途中,必不可少。
继承与创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起。
二十世纪五六是年代,祖国科技发展处于低谷,一大批科学工作者积极响应,依靠所继承的坚韧不拔的品质,用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继承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承载者,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来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推动者,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没有继承和创新,整个民族死水一滩,没有了活力与朝气;没有了继承与创新,整个民族步履维艰,难以继续前行;没有了继承与创新,整个民族都将被历史所遗弃。
一个文明就像一座塔,需要坚石承载他的博大,需要塔顶的创新之火去证明文明仍在继续。
2021高考作文押题预测 | 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微尘之光,可照旷野、滴水成海,星火燎原
2021高考作文押题预测 | 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微尘之光,可照旷野、滴水成海,星火燎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曾经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医药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
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在中医药学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从屠呦呦的这段话中,你对成功的要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关键句:①“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医药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这一句可以归结于她成功的因素是系统的学习,这使她热衷于对中草药的研究。
②“在中医药学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这句话可以看出,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在于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科学的紧密结合。
材料目标:让学生从屠呦呦的话中得出成功的要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成功,什么才是成功的关键。
屠呦呦在采访中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强调了她两年半的脱产学习,使她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热衷于中医药,这是她开始研究中医药的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她选择继续研究与学习,并不断对中医药产生更大的热情。
第二句话紧承着第一句话,写出了她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使她“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是她前一段系统学习的升华和结果。
第三句话,是她专注于青蒿素研究成功的总结,是将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紧密结合,让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既要善于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探索未知的领域。
善于继承,意味着我们要尊重传统,吸取历史的教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而勇于创新,则要求我们敢于挑战现状,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善于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没有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就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就难以发现新的创新点。
在科技领域,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
比如,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在早期计算器、机械计算器等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文化领域,我们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是在对古典艺术的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的。
勇于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这时就需要我们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可能性。
在政治领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勇于创新的典范。
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科技领域,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也是勇于创新的成果。
总之,善于继承和勇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音乐表演0811班杜奇鹏 08126046引言艺术重在表现风格的传承,贵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没有继承,就会形成艺术表现形式的断层甚至多走弯路而不能得以延续发展。
前人的经验也是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活动总结而成。
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只有不断从生活中吸取生命的营养,不断发现新的创作领域、新的创作题材,才能产生新的创作灵感,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从而推动艺术真正的创新与繁荣。
一、关于艺术的继承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
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构成中有一种“特异”的构成手法,即在似乎很平淡的构成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的元素,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有创新意识的新符号就如同这个“异类”。
在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难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兴趣情况下,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的作用。
美国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摩尔设计的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就是在设计中大胆抽取各种古典的要素符号,并以象征性的手法将其再现出来。
整个广场以巴洛克式的圆形平面为构图,以逐渐扩散的同心圆及黑白相间的地面铺装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的街道上。
罗马的古典柱式经过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如科林斯柱式用的是不锈钢柱头,檐壁上用拉丁文雕刻着“此喷泉为市民们献予全民之赠礼”的献词;多立克柱式上流泉汩汩,圆券上嵌着微笑的摩尔头像,水正不断地从他嘴里吐出,在这里不仅充满了欢快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氛,而且具有对乡土强烈的依恋之情。
继承与创新对我国未来文学发展的意义
继承与创新对我国未来文学发展的意义
继承与创新对于中国未来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继承是指对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继承和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继承传统文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理解,可以促使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反思,并在现代语境中加以发扬和传播。
这有助于保持文学的传统特色和文化认同,提升读者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认同度。
其次,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以创造性思维和新的表达方式来推动文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创新在文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通过引入新的题材、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为读者提供与时俱进的文学作品。
创新有助于拓宽文学创作的边界,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限制,为文学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继承与创新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二者的结合可以有效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通过继承传统文学的优秀作品,我们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坚守核心价值观,并为创新打下基础;而通过创新,我们能够不断刷新文学的面貌,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和阅读中,推动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继承与创新在中国未来文学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在继承人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哲学道理
在继承人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哲学道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继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永恒的主题。
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张老师的课,对我收益很大。
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课堂老师讲授的多,学生活动少,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面对新课改的教学,如何在吸收旧课程优点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新课程,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即在实践中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新旧教材的关系,把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宝贵经验、持续传承、丰富、创新、发展,从而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因此,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
要把继承优良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础,认真研究优良传统对做好课改工作的重要作用;要在创新中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工作中要勇于面对现实,研究探索,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有把继承与创新统一于课改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实现教材的整体优化,提升教学整体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批判的眼光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在继承中创新奠好基。
继承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历史沉淀与现实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形成的特色得以延续,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宝贵经验得以光大,好的做法得以应用。
三、用全新的思维求新,以新图变,为在继承中创新导好航。
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求变。
如果思维僵化,创新意识不强,就很难做到切合实际,灵活变通,主动突破。
我们要创新发展,思维方式的调整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
思路办法上解放思想,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继承是教学的基础,创新是教学的动力,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促进新课改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就能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取得突破,在不断突破中提升和增强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创新五大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创新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理念,其中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对过去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坚持这些发展理念,还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首先,继承五大发展理念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继承五大发展理念还意味着我们要继续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加强协调,促进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绿色发展。
第三,继承五大发展理念还意味着我们要继续推动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源和技术向我国流动。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四,继承五大发展理念还意味着我们要继续推动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解决贫困问题,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然而,仅仅继承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来创新发展理念。
例如,在创新方面,我们可以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创新;在协调方面,我们可以注重城乡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协调;在绿色方面,我们可以注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绿色发展;在开放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开放;在共享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教育公平、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共享。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
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重要的主题。
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我们的祖先
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
我们民族的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
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了解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
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
好的传承。
其次,我们要促进文化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
动力,我们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
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们要注重文化交流与互动。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相结合,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各地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在新的时代,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传统文化,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继承和创新的发言稿
继承和创新的发言稿
《继承与创新》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继承与创新这个重要的主题。
继承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创新则是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变革。
只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继承。
继承是对前人智慧和成果的尊重和传承,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继承可以让我们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宝贵的教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同时,继承也是对前人的一种致敬和敬意,是对前人努力和奋斗的肯定和认可。
然而,单纯的继承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创新。
创新是不断求变、求新的精神,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变革。
创新可以让我们在原有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开拓新的空间,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有力,可以让我们更加具有竞争力和活力。
继承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没有继承,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生机。
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稳,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有信心和底气。
因此,让我们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让我们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力量,让我们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寻找突破口。
相信,在继承与创新的共同推动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走出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
谢谢大家!。
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浅议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李自良(中共师宗县委党校云南·曲靖655700)摘要我们回顾以往绘画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支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者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作为艺术发展,表现和推陈出新的演化形式,这一演化过程经过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
本文通过作者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经历的过程。
简述一点关于继承、发展和创新三者之间互为辅助、互为条件的关系。
关键词继承发展创新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首先,我们时常谈的守格它本身就是一种继承,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一切优秀的、文明的成果。
因为优秀的艺术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例如史前及先秦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五代宋元的美术、明清的美术、近代美术等。
这些历朝历代的美术,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美术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历史继承性呢?这是由美术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美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结果,而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深化才能完成的。
我国古人的许多神话传说题材,在后代的文学艺术中更是反复出现。
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禹治水故事、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的故事等。
几乎被各个时代的各个艺术种类都描写过。
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艺术上的一种微妙的继承现象,是由民族的共同生活等复杂的原因造成的。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目的是说明,美术在内容上是有继承性的。
每一时代的艺术遗产,实际上是作为当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审美认识的结果而留给后代,而后代艺术家们则在这一认识结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化。
但我觉得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西方的了解远胜于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举例子说,我们很多画家,特别是画西画的,对西方从古典一直到近代的新表现主义的画家都记得滚瓜烂熟,但对自己历史上,对唐宋以来的那些画家则非常陌生,学生在入学考试时,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西方从古典到现在的画家,但要他说出近代的或者当代的三个国画家竟然回答不出来。
新发现理念创新在中医里面的例子
新发现理念创新在中医里面的例子1.1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不同的地区,发展培育适宜当地的中草药,不仅可以提高中药产量,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更为打造美丽中国奉献中医药的力量。
传统的“道地药材”便是很好的例子。
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永恒主旋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更是前者的动力。
回溯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始终内化于其中。
一部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史。
中医药是中国智慧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要想守住这份千年宝藏,须得继承,更要创新。
唯有这样,中医药才能迸发夺目的光辉。
远在夏商时期,汤液醪醴开始被应用在治疗疾病上,这一创造性地转换既使得人类一部分病痛得以缓解又翻开了“药食同源”的新篇章,更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良好趋势。
无论是医圣张仲景主治伤寒、确立“辨证论治”的中医诊治理论体系华佗的“麻沸散”开麻醉手术之先河《本草纲目》的诞生实现了中药学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创新:亦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编写《脾胃论》奠定后世温补学说的基础,薛已在重现“新绿”,实现永恒动态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传播中医药文化特质的生活理念,在民众心里洒下中医药的种子。
利用各种信息平台,随时向大众传递中医药养生防病治病理念,将中医药融人进而内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中医讲究“药食滑”受了风寒,出现发热、流鼻涕,用大葱和生姜煮水。
继承先人遗志的同时,开拓创新,将“温补脾肾”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滋阴”鼻祖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刘完素则倡导“火热论”,强调火热邪气致病的危害,叶天士所作《温热论》,总结前人经验,使中医药防治温疫有了整体的指导体系。
近现代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脚步虽然缓慢,但不曾停: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学说”到王琦创立的“阳痿从肝论治”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中医体质学。
朱汉章的针刀医学理论更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
新时代,中医药迎来了新的春天:张亭栋的三氧化二砷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屠呦呦以青蒿素让中医药被世界瞩目等。
浅谈中国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编辑 王 旭
43
代生活与风貌的新山水画,成为现代大家。他的创 新正是建立在他对传统的透彻领悟与继承的基础 上的,是对传统的继承与挽救式的创新。这使他成 为齐白石所说的“千秋万代的人物”。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对伟大传统的真正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辉煌的,其中充满了真理, 特别在艺术领域。继承了传统才可能创作出超越 传统的作品,作品超越了传统才可能流传下来,成 为明天的传统。没有继承传统的创新是站不住脚 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新要继承中国的 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而且一 定要继承“比我们高明”的,不能继承糟粕。
格。如,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表现出的虚实、浓淡、燥润、隐显、 疏密、繁简、主宾、形神、意境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 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绘画作为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着自己一整套完善 独到的美学理论,这种美学原理指导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创新。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交织并存中产 生的,这也是一种新的艺术观与思想视界。正是在此意义上,当 今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还是应当建立在传统本土文化基础 之上,民族性、地域性特色仍是其发展所应遵循的文脉所在。
2.创新要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 目前所知的杰出美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没有凭 空成功的。他们无一不是凭借对传统精髓的透彻 理解,以传统为基础进行创造而产生伟大作品的。 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塞尚画中的几何图形是 出自古希腊的“理式”思想;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亦出 自古希腊、古罗马式的美学价值,并且吸收了非洲 的原始艺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和以凡·高为 代表的后印象派都继承了之前对色彩的优秀实践 成果,凡·高等还得益于日本浮世绘的启发。与此 相反,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八五新潮美术”并 没有发展下去,它就像一条绚丽的彩虹在人们疑惑 不解的目光中悄然消失,毫无痕迹地落下了帷幕。 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冲击,但由于“橘 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没有深厚文化滋 养 的 新 事 物 ,在 浅 浅 的 沙 堆 上 就 只 能 成 为 海 市 蜃 楼。“八五新潮美术”的衰落是因为它的传统不在中 国,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并继承国外的优秀文化传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在这样一种写作文化建设的时代背
景要求下,高等教育出版社践行服务于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适时地集全 国之精英、创教材之精品,于2004年下半年 至今,陆续出版了由裴显生教授任总主编的 一套10卷本的“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 材”。
诸如:《基础写作教程》蔚天骄主编, 《文学写作教程》刘海涛主编,《新闻写作教 程》方延明主编,《影视写作教程》沈国芳、 颜纯钧主编,《财经写作教程》霍唤民主编, 《科技写作教程》萧庆元主编,《公文写作教 程》岳海翔主编,《军事写作教程》王东、王 景堂主编,《法律文书写作教程》杜福磊、赵 朝琴主编,《应用写作》裴显生、王殿松主编。
和“四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的到来,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写
作人才。搞好现代先进的写作文化建设,全面实施
写作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写作人才,成为
21世纪初叶写作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任
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 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同时,在大学写作课的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对当前写作教 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写作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写作教材的建
设至关重要。一部好的写作教材,应该是不仅 在传授写作理论知识上具有先进性,而且能使 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掌握写作规 范与规律,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并且 能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美 好的情操、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全面的人文素质。 这应该成为优秀教材建设写作系列教材,其“特 色性”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突出其创新性。
这套新教材的编著者们,在教学内容上 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即在继承正确理 论的基础上创新。大家把“人无我有,人有 我优”作为创新的具体目标,具体说,是在 发现前人尚未发现的新规律上创新、在对前 人的发现从认识上不断深化上出新、在对前 人不完备之处进一步系统完善上出新……总 之,在教材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写作实践训练 的设计等诸多方面都着意结出了创新的硕果。
其“导学光盘”,所设计的内容为纸介 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对学生学习纸介教材起 到辅导和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提 供的在线学习资源,加深对纸介教材内容的 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其“学习卡”,即利用提供的网址、口 令和密码,登录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4a教学 平台,该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线学 习的课程体系,还能在线进行交流、讨论、 答疑,而且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传输图、文、 声、像的特殊优势,为师生提供广泛的网上 教学资源服务;
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环境的更新 与变革,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 培养与造就。
三是教学活动形态从传统“以文本解读为
主”转向了以多媒体课件传输“图、文、声、 像”综合在线平台的交流为主上。
传统写作教材,主要是文本的纸介教材, 而这套新教材,根据“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和 “为全程教学服务”的教材建设理念,通过多 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传输 “图、文、声、像”的特殊优势,使师生能在 课堂教学和课后的网站在线交流平台上,更方 便地查阅信息资源库,进行课堂交流和在线交 流,使现代写作教学活动,包括了课堂“精品 教学内容”、加课后“全程教学服务”的丰富 教学资源内容,展示出现代写作教学改革与发 展的最新形态。
二是教学模式从传统“以教为主”转向 了以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为主”上。
传统写作教材,更多地关注是在课堂知 识讲授上,主要是“以教为主”;而这套新 教材的编著者,把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 转向了以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为主”。即把 很多以往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放到了由学 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
课堂上更多的是研讨式的教学与学习内容, 并利用多媒体优质教学资源形式,丰富课堂教 学交流论辩性的内容;再加上课堂之后诸如导 学光盘、学科网站等多种媒体随机可登录的学 习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很大改 变,使“研讨式的自主学习”成为主要教学模 式。
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其实践性。
写作学与写作课是两个概念,前者属于 基本原理层的“学科”性,后者属于技术理 论层的“术科”性。编著者们充分重视写作 课教材建设属于“术科”性的特点,高度重 视写作实践环节的研究,全面设计了科学、 有序的系列训练题型。
在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实现新发展
——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形态 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
杜福磊
一、“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 教材”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二、创新性的“三个转向” 三、特色性的“五个结合”
一、“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 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21世纪的中国进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
谐社会、快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建设
其“学科网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写作学会、湛江师范学院三家共同建设, 依据“教学互动原则”,把发布教学、科研 领域的最新信息、网上论坛、发表文稿作品 等功能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 相关研究人员的在线交流平台作用。
其“四者”(纸介图书教材+导学光盘+ 学习卡+学科网站)有机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 性建设,真正使“为全程教学服务”的理念 落到实处。
展研这套“新形态教材”,笔者认为,其 “创新性”与“特色性”主要体现在“三个转 向”和“五个结合”上。
二、创新性的“三个转向”
这套新形态大学写作系列教材,其“创 新性”主要体现为“三个转向”:
一是编写思路从传统纸介教材只关注写 作理论知识性建构转向对写作教学活动全程 服务的资源性建设上。
传统写作教材,更多地关注在写作理论 知识性内容的建构上,而这套新教材的编著 者,把思路转向了更多的对写作教学活动的 全程性综合考察上,即在教材体系中,不仅 有先进的写作理论知识内容,而且还为受众 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即 设计出“纸介图书教材+导学光盘+学习卡+ 学科网站”的教材建构新模式,体现出为教 学活动全程服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