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作业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be08f8aeaad1f346933f86.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23答案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2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5e23e647d27284b7351d3.png)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23答案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
)V 1.“文变染乎___,兴废系乎___。
”出自A. 《诗品》B. 《文赋》C. 《诗格》D. 《文心雕龙》标准答案:D2.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A. 《毛诗序》B. 《文赋》C. 《尚书、尧典》D. 《典论、论文》标准答案:B3.《杂体诗序》的作者是:A. 江淹B. 左思C. 阮籍D. 郭璞标准答案:A4.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A. 李攀龙B. 王世贞C. 胡应麟D. 李梦阳标准答案:C5.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A. 《诗品》B. 《文心雕龙》C. 《文选》D. 《文赋》标准答案:C6.“诗言志”理论的最早概括出现于A. 《老子》B. 《庄子》C. 《春秋》D. 《尚书》标准答案:D7.“活法”说首先出现在:A. 《童蒙诗训》B. 《夏均父集》C. 《后山诗话》D. 《谈从》标准答案:B8.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A. 《毛诗序》B. 《典论、论文》C. 《沧浪诗话》D. 《文心雕龙》标准答案:A9.尊苏一派的代表人物是:A. 王若需B. 严羽C. 元好问D. 陆游标准答案:A10.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 《自评文》B. 《与二郎侄》C.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标准答案:A11.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A.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 “童心说”D. “性灵说”标准答案:C12.“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作者是:A. 苏轼B. 白居易C. 杜甫D. 刘禹锡标准答案:A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V 1.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A. 意境B. 情境C. 物境D. 情景E. 思境标准答案:ABC2.曹丕《典论》中对于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集包括A. 论作家B. 论文体C. 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D. 论声律标准答案:ABC三、判断题(共14 道试题,共42 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e91f9214b73f242336c5ff3.png)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作业1.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答:孔子的文学思想从以下几方面了解:一、孔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思无邪诗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好诗?孔子从文学的社会功能出发,在他对《诗三百》的总评中提出了好诗的标准,即《论语·为政》中提出的“思无邪”: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的“思无邪”标准主要是针对内容而言,诗的内容应符合孔子或儒家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以“思无邪”为根本要求,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情感表达的要求,孔子对音乐的观念,就是倡雅乐、放郑声。
这种合乎“礼”的标准很明显带有时代统治思想的烙印。
(二)、孔子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兴观群怨孔子论文学艺术社会功能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文的社会功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意志”。
即“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
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
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为“考见得失”。
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为“和而不流”。
就是诗可以使广大阅读者相互沟通情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3 答案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3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0c52e46294dd88d0d26bea.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48 分。
)
1.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的重要特点是:
A. 以禅喻诗
B. “声调说”
C. “格调”说
D. “神韵”说
正确答案:A
2. “诗缘情而绮靡”一语出自
A. 《文心雕龙》
B. 《文赋》
C. 《诗品》
D. 《文选》
正确答案:B
3. “诗言志”对谁的文学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C
4. 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
A.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 “童心说”
D. “性灵说”
正确答案:C
5. 下列文论主张出自孟子的有
A. 以意逆志
B. 得意忘言
C. 发愤著书
D. 诗赋欲丽
正确答案:A
6. 《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A. 严羽
B. 张戒
C. 陆游。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全面)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6058c579a417866fb84a8e87.png)
第一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基本知识
1. 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 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 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18.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 在野的私学。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 21.《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 诗乐理论而写成的。 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23.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扬雄和班固则提出了批评。 24.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结者,其所作《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 25.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扬雄。“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 26.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班固。 27.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东汉的王充,他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 28.古代文论中的“通变”观源于《易传》。 29.孔子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是“思无邪”。“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 30.《毛诗序》中提到的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飞刺上”。 31.“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唐代孔颖达 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体裁,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32.王充《论衡》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
批判学作业完成
![批判学作业完成](https://img.taocdn.com/s3/m/abd0ebc776a20029bd642d62.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作业一.作业内容1、试述庄子关于艺术创作的主要思想。
(30分)首先文艺创作主体应能感知世界的真啼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庄子认识到世界的真啼为“道”,而要“得道”则必须做到“心斋”“坐忘”,简言之可粗略理解为驱除内心杂念和忘记外界干扰,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方可感知世界,方可论及创作;其次文艺创作客体需要判断什么才是美的,庄子认为美是“自然”“朴素”“物化”是指消除自我和客观的界限,达到物我合一,不分彼此的境界。
“物化”在技艺创造中的特点和重要性,庄子在《达生》篇中说得很清楚,要做到“指与物化”,首先要“心与物化”。
要做到“忘适之适”,也即是“以天合天”。
“物化”是庄子艺术创作作品的要害所在,强调了主体精神境界的修养和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最大的创造功能,并且与客观存在和内在规律相吻合。
这对中国艺术创作理论做了重大贡献。
“物化”与“虚静”的艺术创作理论的影响对后世是极其深远的。
;最后是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可大致理解为创作主体以何种方式表现客体,即创作的方法及评价作品的基本标准,庄子提倡“得意”“忘言”,“得意忘言”即庄子据说的“言”虽不能尽意,但“言”可以得意。
“得意忘言”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庄子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言不尽意”,只能辅助人“得意”。
庄子的“言不尽意”意在说明语言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达意,但语言文字不能充分表达意义。
事物的精深微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得意忘言”正是庄子企图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他把语言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于比喻、象片、暗示等方法,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经验过的某种认识和印象的回忆,联系和形成许多更回丰富复杂的思维内容,以获得“言外之意”,要从有限的文字中,领会无限的言外之意,所以不能拘泥于文字,要沿着它比喻、象征的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补充它、丰富它,以获得比语言文字己经表达出的更加广阔的内容,这就是“得意忘言”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5379c2cdd36a32d73758190.png)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人的价值的被毁灭是最大的悲剧,《红楼梦》就是一出最大的悲剧。
可以说,《红楼梦》整部书始终都笼罩在悲剧的氛围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红楼梦》中描写了各种悲剧,而爱情、婚姻悲剧又是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种,从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真挚爱情,到司棋与潘又安之间的真情表露、双双殉情;从张金哥与守备公子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到尤二姐对柳湘莲的一往情深,可以说无一不是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
即使象小红与贾芸之间的遗帕相思,贾蔷和龄官之间的情意缠绵,也都带有淡淡的哀伤。
其他如尤二姐的爱情婚姻悲剧,薛宝钗、元春、迎春、李统、平儿、香菱等的婚姻悲剧等等,不胜枚举。
《红楼梦》正是通过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青年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自由恋爱”的不可能成功的必然性及封建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封建礼教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同时也说明了这些青年女子的爱情悲剧是历史的悲剧,在那个时代她们的爱情之花是必然要枯萎的。
我们知道,《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
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
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尘世)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
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
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
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贾雨村也是如此,“因他生千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因而进京求取功名,却“又淹蹇住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剖析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262d2d83c4bb4cf7ecd1a2.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A.意境说 B.文气说 C.兴趣说 D.神韵说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A.夏承焘 B.王国维 C.况周颐 D.唐圭璋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A.金圣叹 B.张竹坡 C.朱彝尊 D.刘辰翁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A.意境说 B.文气说 C.教化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2.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三、填空题:1.1927年,____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_____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性质。
2.中国文学批评史兴起的原因何在?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五、论述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2.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A.朱光潜 B.朱自清 C.王国维 D.陈中凡二、多项选择题1.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2.荀子开后世()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E.宗经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9秋在线作业 辅导资料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9秋在线作业 辅导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c5902514791711cd79170f.png)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9秋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
1. 28、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 )。
A. 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 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 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 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势
答:A
2. 24、王充在《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 ) 。
A. “讽谏”
B. “疾虚妄”
C. “文为世用”
D. “知人论世”
答:B
3. 26、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 。
A. 钟嵘《诗品》
B. 刘勰《文心雕龙》
C. 陆机《文赋》
D. 曹丕《典论·论文》
答:D
4. 1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A.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 王充的《论衡?超奇》
D. 《毛诗大序》
答:C
5. 37、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 。
A.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C.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D.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意广”的经验来写作。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2 答案
![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2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65765561252d380eb6eea.png)
A.黄庭坚
B.陈师道
C.吕本中
D.韩驹
正确答案:C
5.《中兴间气集》的作者是:
A.潘殷
B.高仲武
C.刘禹锡
D.杜甫
正确答案:B
6.“文以明道”是谁的观点:
A.韩愈
B.柳宗元
C.王昌龄
D.杜甫
正确答案:A
7.《诗品》的作者是:
A.陆机
B.刘勰
C.钟嵘
D.沈约
正确答案:C
8.“诗是诗人的精神创造,不是匠人的手艺。”是谁的观点:
E.《国风》
正确答案:ACE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著作包括下列作品中的
A.《典论·论文》
B.《文心雕龙》
C.《文赋》
D.《诗品》
正确答案:ABCD
《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2
三、判断题(共14道试题,共42分。)
1.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
A.错误
A.《诗体》
B.《诗辩》
C.《《诗法》
D.《考证》
正确答案:B
12.“诗缘情而绮靡”一语出自
A.《文心雕龙》
B.《文赋》
C.《诗品》
D.《文选》
正确答案:B
《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2道试题,共10分。)
1.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汉乐府
《中国文学批评史》15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2道试题,共48分。)
1.《文选序》的作者是:
A.箫子显
B.萧统
C.沈约
D.谢灵运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a8d4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f.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严格地说还没有什么正式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有文字记载前的原始艺术中,只能看到当时人们对文艺和劳动、宗教、自然、社会关系的初步的认识。
从孔子开始,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2、功利3、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
4、“开山的纲领”二、解释概念:1、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2、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三、简答题:1、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浑然不分;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
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不同的。
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化”意思相近,有博学和文章两个方面的意思,如《墨子·非命》中说:“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他们所讲的“文学”有学术、文化修养的意思。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https://img.taocdn.com/s3/m/b33087b1910ef12d2bf9e707.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得外部规律方面得就是( 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得内部规律方面得就是( 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得两大支柱(教化说)与( 意境说)。
4.《词话丛编》得编者就是( 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得批评方法得批评家就是南宋末年得(刘辰翁)。
三、填空题:1.1927年,_陈中凡_得《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得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得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得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得文学批评;(2)笔记体得诗话与词话;(3)文人间来往得书信与各种文集得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得文学批评;(6)专门性得论著;(7)诗选与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五、论述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得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中国古代文论得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得社会形态、中华民族得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得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得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得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与宗法性得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得与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得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概念、范畴往往就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得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得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与教化说为两大支柱得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得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得结构与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与使用技巧。
“古雅”得审美范畴与“复古”得文学思潮也就是中国古代文论得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https://img.taocdn.com/s3/m/3ae38ca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e.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
A.意境说 B.文气说 C.兴趣说 D.神韵说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
A.夏承焘 B.王国维 C.况周颐 D.唐圭璋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
A.金圣叹 B.张竹坡 C.朱彝尊 D.刘辰翁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
A.意境说 B.文气说 C.教化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2.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三、填空题:1.1927年,____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_____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性质。
2.中国文学批评史兴起的原因何在?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五、论述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2.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
A.朱光潜 B.朱自清 C.王国维 D.陈中凡二、多项选择题1.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 2.荀子开后世(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E.宗经 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https://img.taocdn.com/s3/m/2e96f77cf5335a8102d220d1.png)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1.结合教材和课程教学,对论题进行条理清晰的论述。
2.三道论述题目需要全部回答。
二.作业内容1.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
(30分)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
”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
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
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奥鹏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20年3月份在线作业.doc
![奥鹏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20年3月份在线作业.doc](https://img.taocdn.com/s3/m/19d31c14a45177232e60a270.png)
18、最早运用“风骨”概念评论文学的人是()A.陆机B.刘勰C.萧子显D.萧纲正确答案:B34、教材认为刘勰提出“体性”概念,讲的是( ) 。
A.文章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B.文学作品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D.在文学鉴赏中,读者要领会不同文学体裁的特性正确答案:B3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正确答案:B16、“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A.《两都赋序》B.《法言》C.《西京杂记》D.《文赋》正确答案:B6、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 )。
A.和而不流B.引譬连类C.感发志意D.考见得失正确答案:C2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 ) 。
A.《文心雕龙·体性》B.《典论·论文》C.《诗品序》D.《文赋》正确答案:B2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几句论述出自于。
A.《毛诗大序》B.《报任安书》C.《论衡·艺增》D.《史记·屈原列传》正确答案:A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A.言意并重的传统B.“意在言外”的传统C.“神在形外”的传统D.形神并重的传统正确答案:B24、王充在《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 ) 。
A.“讽谏”B.“疾虚妄”C.“文为世用”D.“知人论世”正确答案:B9、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应当是指( ) 。
A.古人B.今人C.读者D.作者正确答案:D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可以兴、观、群、怨”C.“思无邪”D.“辞达而已矣”正确答案:C3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 )。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4087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f.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得萌芽与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得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得文艺观总就是与-———-———-—相联系得。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瞧作一部单纯得文学作品,而就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就是我国历代诗论得————--————.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得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得“文学”与今天所讲得“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得大概时间与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得认识就是怎样得,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填空题:1、孔子得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认为文学就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得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得结合。
3、孟子提出了———-——与-———-———得文学批评方法.4、荀子得《》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与政治得关系作了全面得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1、“兴、观、群、怨”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4、“温柔敦厚”三、翻译: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就是矣。
《荀子·乐论》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与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与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荀子·乐论》四、论述题:1、试述孔子得文学思想。
20级 汉语言文学 作业
![20级 汉语言文学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ee7b63bc1c708a1294a446b.png)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作业1、[判断题]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直寻”。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2、[判断题]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3、[判断题]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才性,也就是:才、气、学、习的特点的。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4、[判断题]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风力”,同时“润之以丹采”,只有二者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5、[判断题]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6、[判断题]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7、[判断题]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性”概念,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8、[判断题]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9、[判断题]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A对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10、[判断题]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
A对B错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1、[判断题]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春在线作业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春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2acba1776c66137ee061972.png)
奥鹏17春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6秋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31、《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
A. 进行艺术构思B. 确立中心思想C. 铸造文章语言D. 驰骋艺术想象正确答案:2. 40、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 。
A. “兴寄”和“风骨”说B. “美刺”、“讽谏”说C. “为时”、“为事而作”说D. “意境深远”说正确答案:3. 26、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
A. 钟嵘《诗品》B. 刘勰《文心雕龙》C. 陆机《文赋》D. 曹丕《典论·论文》正确答案:4. 8、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A. 读者之意B. 作品之意C. 作者之意D. 古人之意正确答案:5.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 。
A. “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B. “虚静”和“物化”C. 仁政和人性论D.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正确答案:6. 2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据教材注释是出自( )。
A.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B. 《毛诗大序》C. 刘安《离骚传》D. 司马迁《报任安书》正确答案:7. 35、教材认为: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 。
A. 直寻B. 诗赋欲丽C. 诗缘情而绮靡D. “滋味”说正确答案:8. 5、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表现在以()。
A. “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 “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 “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 “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正确答案:9. 12、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 。
A. 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 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 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 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正确答案:10. 29、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作业
1.试述陆机《文赋》中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
答: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论述了文章的利病得失,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文学的感兴、想象、独创及体裁等,多为精到之论。
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陆机认为文学创作之前应具备三种要素:
一为观察万物,二为阅读古籍,三为需有高尚廉洁的志向;构思:首先需沉思虚静,继而达致思路渐明,最后文思如泉涌,如有浩然之气,下笔有神。
强调灵感对创作的重要性。
认为不同的文体需有不同的风格。
文章应以内容为主,但也应注意其艺术形式。
2、试述刘勰关于文学创作构思的理论。
答:刘勰的文学创作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文学创作的构思。
即“神思”问题。
认为“神思”的特点是“神与物游”,要求创作主体的心与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
强调神思活动的展开,需要有虚静的精神状态。
肯定“言不尽意”。
为缩小言意之间的差距,要注重“文外”之意。
②是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
认为文学形象具有“隐秀”特征。
隐,是指意象的意而言的,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
故要“以复义为工”。
秀,是指意象的象而言的,它是具体的、鲜明的、突出的,是针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言的,故要“以卓绝为巧”。
隐秀也是刘勰文学创作的一种美学要求,以自然为美,又不废弃人为加工的基本美学思想。
在自然、鲜明的形象中表现无穷的意味。
③是文学的风格和体裁。
刘勰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即“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
刘勰认为文学风格是作家个性的表现,是“因内而符外”的,作家个性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先天因素是“才”“气”;后天因素是“学”“习”。
论述了三十四种体裁。
从四个方面论述:起源、名称含义与特点、代表作品、创作要领。
④是文学作品的“风骨”美。
“风清骨峻”是刘勰的审美理想,他希望通过有感染力的刚健清新的文风来矫正当时的柔弱的文风。
风,是对作品情感内容的美学要求;骨,是对作品语言形式的美学要求。
风骨:爽朗刚健的风貌,是作家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的体现。
⑤是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
主张“为情而造文”。
重视真实性,讲究作品的整体美。
提出“三准论”,使情,事,辞和谐统一。
还有声律,艺术夸张问题等等。
3.试述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公安派所说的“性灵”,相当于李贽提出的“童心”,主要指人们出于天性的生活欲望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势利之心。
公安派的诗文坦率真诚地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当时被视为鄙俚薄俗。
公安派虽然有退缩的一面,但他们敢于怀疑和否
定传统价值标准,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压迫的痛苦,毕竟还是具有抗争意义的;他们喜好用浅露而富于色彩和动感的语言来表述对各种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的追求,呈现内心的喜怒哀乐,显示着开放的、个性张扬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