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 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学-记忆》课件
![《心理学-记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211d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9.png)
想帮助记忆。
故事串联
将要记忆的信息串联成一个有趣的 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帮助记忆。
音乐记忆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熟悉的旋律关 联,通过歌曲帮助记忆。
思维导图
概念地图
将知识点以层级结构的形式呈现,帮助理解知 识之间的关联。
自由笔记
随意记录信息,再将其分类整理,形成思维导 图。
软件工具
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MindNode等,方便快捷地制作思维导图。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大规 模的记忆数据,揭示记忆的规律和特 征,为记忆的改善和应用提供支持。
未来记忆研究的方向
跨物种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记忆机制,深入了解记 忆的演化和发展,为人类的记忆研究提供借 鉴。
记忆与认知的关系
进一步探索记忆与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如学习、 思维、决策等,揭示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价 值。
良好的记忆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表现,而记 忆力减退则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 了解记忆的机制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记忆力是 非常重要的。
02
记忆的机制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 始阶段,负责接收来自五 官的信息。
感觉记忆的容量有限,只 能保存一小部分信息。
ABCD
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广告传播
商家利用记忆原理,通过创意广告和品牌标识等手段,增强消费者 对品牌的记忆。
销售策略
商家利用消费者记忆的局限性,采用限时促销、捆绑销售等手段,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培训发展
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记忆能力,如采用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技 巧。
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证人证言
在法庭上,证人的记忆对于案件的判决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证人记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故事串联
将要记忆的信息串联成一个有趣的 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帮助记忆。
音乐记忆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熟悉的旋律关 联,通过歌曲帮助记忆。
思维导图
概念地图
将知识点以层级结构的形式呈现,帮助理解知 识之间的关联。
自由笔记
随意记录信息,再将其分类整理,形成思维导 图。
软件工具
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MindNode等,方便快捷地制作思维导图。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大规 模的记忆数据,揭示记忆的规律和特 征,为记忆的改善和应用提供支持。
未来记忆研究的方向
跨物种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记忆机制,深入了解记 忆的演化和发展,为人类的记忆研究提供借 鉴。
记忆与认知的关系
进一步探索记忆与其他认知过程的关系,如学习、 思维、决策等,揭示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价 值。
良好的记忆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表现,而记 忆力减退则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 了解记忆的机制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记忆力是 非常重要的。
02
记忆的机制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 始阶段,负责接收来自五 官的信息。
感觉记忆的容量有限,只 能保存一小部分信息。
ABCD
商业领域中的应用
广告传播
商家利用记忆原理,通过创意广告和品牌标识等手段,增强消费者 对品牌的记忆。
销售策略
商家利用消费者记忆的局限性,采用限时促销、捆绑销售等手段,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培训发展
企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记忆能力,如采用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技 巧。
法律领域中的应用
证人证言
在法庭上,证人的记忆对于案件的判决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证人记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ppt课件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f405f5ef7ba0d4a733bb9.png)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 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 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 的深入和发展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的开端。
❖ 感觉和知觉是人们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 知觉就不可能形成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复杂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1)狭义: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是,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人的注意会出现周期性 的加强或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
(2)广义: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3)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同稳定性相反的状态, 指离开当前应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排列集中 有规律 有联系的整体
你能快速地数星星吗?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1)含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 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
的,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状态。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场独立性(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 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 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 职业。 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 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 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 的工作。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课件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5f959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d.png)
3.遗忘的原因:
⑴ 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 释遗忘,认为遗忘可能是不用的结果。
⑵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 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干扰的形式有两种:
干扰 前摄抑制: 先
后
倒摄抑制: 先 干扰 后
⑶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 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动物
有皮毛
会动 吃东西
呼吸
有翅膀
鸟
会飞
有羽毛
有鳍
会游泳
鱼
有腮
金丝雀
会唱歌 黄色的
鸵鸟
有长腿 个高 不会飞 鲨鱼
会咬 危险 三文鱼
知识网络结构图
粉红色
可食用 游向上游 产卵
斑马 菊花 土豆 野猪 狐狸 玫瑰 书架 茶花 冬瓜 老虎 香菜 墨水 日历 山羊 丁香 洋葱 牡丹 腊梅 豌豆 番茄 水牛 老鼠 茉莉 铅笔 白菜 海豚 橡皮 书包 大象 骆驼
从记忆角度看,王虎之所以无法画出自己最喜爱 的、天天不断见到的一件东西,是因为他平时就 没有仔细识别它,没有认真观察它,也就无法记 住它、回忆它。可见,要记住事物的信息,关键 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要进行良好的识记。
其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记忆效果,或者说是记忆量。
上左图表示记忆随时间消退,中图表示一定时间后记忆,其 作用效果为两次记忆相加。右图表示立即复习,效果为两次 记忆相乘。
⑷遗忘的神经生理背景: 大脑损伤、生理衰老、酗酒、吸毒、某些疾病
不同的观点:认识越深越不容易遗忘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问题,判断右边的词汇是否满足左 边的问题,并回答“对”还是“错”。
1.这个词能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吗? “我看见池塘里有一只”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教学课件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ec3889af1ffc4fff47acb3.png)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以 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 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又称为
语义- 逻辑记忆,是个 体对主要以词语为表达 方式的知识的记忆。
3. 情境记忆
情境记忆是指对 个人亲身经历过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 点的事情的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2.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 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可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三)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
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记忆可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 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 现(再认和回忆)的心 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理 论的角度看,记忆就是 对外界信息的输入、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测量方法
人脑记忆的容量惊人。据估计,人脑约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可以存储全世界图书馆 所有的图书信息;而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 10% 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 常用的记忆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4.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对曾经体验过的 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5. 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是以个 体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 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储存的方式划分
1.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
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bf27b30490c69ec3d5bb759e.png)
(2)存储(storage) 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等,
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的形式也叫知识的表征。
(3)提取(retrieval)是从指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
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体现记忆的好坏。 提取包括再认与回忆两种形式。
2.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 (1)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含义 (2)其同输入与编码、存储、提取是对应关系
XGOK
JMRI CUTS
3、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多长,容量多大? 视觉感觉记忆:视觉刺激消失后,形象在头 脑中保持的时间相当短,不超过1秒,保持的 容量在5-9个字母之间。 听觉感觉记忆的容量平均只有5个字母左右; 保持时间要比图象记忆长,3-4秒。 4、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研究表明,感觉记忆的信息受到注意,被及 时识别的信息便进入短时记忆。 所以短时记忆的作用:短暂登记刺激信息, 为进一步加工作准备。
四、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类的记忆就是一 个信息加工系统。刺激过程是信息的输 入;中枢过程是信息编码、储存;效应 过程是信息的提取。
保持几秒 以内,容 量9
记忆三级加工系统
保持1分 钟以内, 容量 7±2
复述
感觉
(瞬时)
信息丧失
短时
长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息丧失
时间推移
保持1 分钟以 上,容 量无限
(四)表象特点: 1)直观性、2)形象性、 3)概括性、 4)片面性、5)不稳定性 6)操作性(如下图)
(五)表象功能: 1 表象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 1)表象是记忆的一种重要分类方式; 2)思维的基本单位; 3)表象是学生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 4)表象是想象的基础,也是形象思维和创造 思维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
最新第四章记忆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四章记忆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68b23a19e8b8f67d1cb9ba.png)
第四章记忆
第四章 记忆与想象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
(再现和再认) 二 记忆的生理机制 三 记忆的种类:显性,内隐
记忆系统分析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二 识记的种类
(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不运用任何识记方法,自然而然的识记。 特点:
2、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 识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的活动的 性质、任务、内容以及完成这种活动的积 极性和独立性。
识记内容成为思维内容时识记效果好。
(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好记,有意义的 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好记。要达到同样的 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时间和 次数也越多。
(一)正常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儿童 1.8~6.5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中尿素氮增高:
1、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 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的晚期
第五节 回忆
一、再认——当记忆对象再次出现时,能认得
出来。 (一)、准确再现的条件: (教材156——160) (二)、提高再现律的措施: 1、提高巩固程度 2、记忆是注意对象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记忆。 3、注意记忆材料的数量。一适当为标准。 4、争取进行意义记忆。
第五节 回忆
二、再现——当记忆对象不再眼前时能回想得起来。
(二)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是不理解材料之间的联系,依靠死记硬背、单调 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特点: 从内容看,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从方法看:采用单调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与已有知识结构没有必然联系。
第四章 记忆与想象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
(再现和再认) 二 记忆的生理机制 三 记忆的种类:显性,内隐
记忆系统分析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二 识记的种类
(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不运用任何识记方法,自然而然的识记。 特点:
2、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 识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的活动的 性质、任务、内容以及完成这种活动的积 极性和独立性。
识记内容成为思维内容时识记效果好。
(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好记,有意义的 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好记。要达到同样的 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时间和 次数也越多。
(一)正常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儿童 1.8~6.5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中尿素氮增高:
1、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 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的晚期
第五节 回忆
一、再认——当记忆对象再次出现时,能认得
出来。 (一)、准确再现的条件: (教材156——160) (二)、提高再现律的措施: 1、提高巩固程度 2、记忆是注意对象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记忆。 3、注意记忆材料的数量。一适当为标准。 4、争取进行意义记忆。
第五节 回忆
二、再现——当记忆对象不再眼前时能回想得起来。
(二)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1、机械识记
是不理解材料之间的联系,依靠死记硬背、单调 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特点: 从内容看,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从方法看:采用单调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与已有知识结构没有必然联系。
心理学-记忆ppt课件
![心理学-记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a8168bda38376bae1fae15.png)
年龄
2.5 3 4.5 7 10
汉字个数 2 3 4 5 6
请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它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电视机 电冰箱 录音机 洗衣机 欣喜 愤怒 悲哀 快乐
再试一次
沙漠 数学 灯泡 深刻 网络 天空 情感 成就 日记 电梯
按记忆的活动特点
3、长时记忆
长时间的 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至终身 容量巨大 未激活的 长时记忆有两种加工方式:
✓ 言语编码――通过词语来加工信息,按意义、
语法、系统分类等方法把信息组织成块,以帮 助记忆。
✓ 表象编码――利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形象组织材料,以帮助记忆。
语义记忆的两种不同观点
科林斯、奎利恩:语义记忆可能组织成一 个巨大的层次网络。每个概念都是个节点, 它可以和上、下的概念相联,也可以和它 的属性相联。
第三节 记忆
记忆的重要性
一个人若是沒有记忆,他就沒有过去,只 有「眼前」,不能学习任何新的东西,也 记不得任何面孔,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 道。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什么是记忆 记忆表象 记忆的一般过程
识保重 记持现
再认 回忆
记得奥运福娃吗?
一个实验:
请记忆!
19, 27, 14, 22, 21, 15, 23
一个实验:
请记忆!
19, 27, 14, 63, 21, 15, 23 88, 42, 75, 22, 90, 13, 78
按记忆的活动特点
2、短时记忆
短时的 信息保持时间为一分钟以内。 激活状态的 它是正在工作、活动着的记忆。感觉记
请你在一分钟之内说出尽可能多的鸟的名 字
数一下你各说出了几个?
按再认或回忆时意识状态分类
最新《大学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记忆讲学课件
![最新《大学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记忆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24fc75ec3a87c24128c41f.png)
(2)多通道协同记忆
(3)巧用联系记忆
(4)灵活运用对比记忆
(5)情感记忆
1-31
二、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三)掌握记忆术 1、PQ4R法 PQ4R 即 预 习 ( Prepare ) 、 提 问 ( Question ) 、 阅 读 ( Read ) 、 思 考 ( Reflection ) 、 复 述 ( Repeat ) 、 复 习 (Review)。 2、定点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韵律法 5、记笔记策略
1-5
第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在一 定条件下才成为记忆的内容。
第三,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 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 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第四,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 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 梁。
1-6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指个 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 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一)再认(recognition) 1、定义:对已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辩
认出来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再认。 2、影响再认的因素 A、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相似性)。 B、时间间隔。 C、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比较、推论等)。 D、个体的经验、定势和期待等。 E、人格特征(场独立性的人再认成绩较好)。
1-19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 1、定义:它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
中的存储,即已经识记了信息在头 脑中得以巩固的过程。 2、保持的变化 A、保持材料的量变 B、保持材料的质变
1-20
(二)遗忘(forgetting)
1、定义: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 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或 回忆就是遗忘。 2、分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 忘
第四章心理学记忆PPT课件
![第四章心理学记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af2e2844769eae109ed7d.png)
编辑版pppt
4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保 持 百 33. 分 数 21.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 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比较 大,以后逐渐减小。即遗忘的速 度先快后慢。
01
天数
30 天
编辑版pppt
50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材料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最先遗忘的往往是没有重要意义的,没有引起人们
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 的材料。 2、材料的性质
编辑版pppt
28
46978521357
编辑版pppt
29
7 9 2 3 4 6 5 0 2 1 48
编辑版pppt
30
709 23 4 0 87 4 2 9 1
编辑版pppt
31
58730264309734
编辑版pppt
32
KCQIFB
编辑版pppt
33
FEIBGTQ
编辑版pppt
34
(1)无意回忆和有像意的回一忆致(性追程忆度)。——任务、目的 (2)直接回忆和3间、接当回前忆呈—现—的中事介物物的环境
与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
通常认为,能回的忆环的境一的般类似能程再度认。,而能再认
的不一定能回忆。
艾德华杰克逊
威廉杰克逊
编辑版pppt
18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内容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逻辑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 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就象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 实、表象和知识。使我们的过去、现 在和将来连成了一个整体。长时记忆 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在长时记忆中, 信息可能保存至永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选材:无意义音节字表,由两个 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如:taj、yic、 huz、cex、gaw 实验方法:重学法(又称节省法)
计算公式
初学所用时间-重学所用时间 节省百分数=—————————————— × 100% 初学所用时间
第三节
记忆过程
遗忘曲线:
先块后 慢 先多后 少
第三节 记忆过程
3.情绪的作用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四、遗忘及其规律
(一)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再认与回 忆。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二)遗忘的种类 1.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 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1850—1909年)是对 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 人。
2.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手段。
二、记忆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 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 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运动 觉的,平衡觉的等等。 “鲁迅在《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第三节 记忆过程
2. 根据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把有 意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 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应该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机械识记 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 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第三节 记忆过程
机械识记虽不如意义识记效果好,但是在学习中也是必要 的,不能放弃。 因为学习中有一些材料是无意义的或意义较少的,就只能 用机械识记,如历史年代、河流长度、元素符号、外语单 词等; 有时材料本身有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水平,一时难于理 解,也只能先用机械识记,以后逐步加以理解,如小孩读 古诗; 机械识记也最能锻炼人的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 记忆力的体操。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作了一个实验:
卡迈克尔关于记忆质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三、再认或重现
1.再认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 来。 影响再认的速度和正确性的条件:
(1)识记的准确性与保持的巩固性。
(2)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时留下映像的一致性。
(3)环境线索的类似性。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瞬时记忆的编码 1.图像记忆 2.声像记忆 (四)瞬时记忆的储存 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没有受到 注意,则很快消失。 注意是记忆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 这是感觉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
这种理论 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 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 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 可恢复。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位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 受( )。 双重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学生学习某种材料之后分别处在清醒或睡眠状态(均不复习),后者回 忆效果要优于前者,这是因为清醒状态会产生( ),而睡眠状态不会。 倒摄抑制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 晨和晚上所受的是( )。单一抑制(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一)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 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潜移默化”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 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
第三节
(二)记忆保持质的变化
记忆过程
保持质的变化主要是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 及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a. 内容更加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 b.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c.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伍尔夫(Wulf,F.,1922)以图形为记忆材料对记忆 内容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a.原图形向着更匀称 的方向变化;b.原图形的某些特征被突出的强调; c.原图形向着标准图形的方向变化。 巴特莱特以故事为记忆材料对记忆内容变化的实 验结果表明:a. 故事逐渐被缩短、省略;b. 故事 中的说话语气和表达,容易换成被试惯用的语气 和表述;c. 故事变的更有连贯性,并被合理化, 变成适合于习惯和符合价值观的故事。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二) 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目的 2.学习态度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5.识记方法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二、保持
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 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 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3.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而又易受干扰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短时记忆的编码 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1)听觉编码 这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2)视觉编码
2.影响编码的因素 觉醒状态、组块和加工深度
(四)短时记忆的存储
复述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关键)。
二、记忆短分类,可以把 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 记忆。
(三)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 记忆。
二、记忆的主要类型
(四)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分类:可把记忆分为: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 语言表达。 2.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记忆的 内容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 (五)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可把记忆分为外显记 忆和内隐记忆。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概念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 持的记忆。信息保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 (二)长时记忆的特点 1.容量无限 2.保持时间长久
第二节
(三)长时记忆的编码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2.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工深度。
(四)长时记忆的储存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 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记忆系统模式图
三、记忆的形式
(一)记忆表象
1.什么是记忆表象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
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三节 记忆过程
2.重现(回忆) 重现又叫回忆,是指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 地在头脑中呈现的过程。
根据有无目的性可以分为:
a.无意重现 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重现。 ◆ 追忆
b.有意重现 是在预定目的的作用下对过去经验的重现。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影响重现的因素:
1.重现材料的数量
2.识记时材料的组织
保持
忆 再认或重现
储存
提取 忆是对记的效果 检验,巩固和加强
记忆与感知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点: ★记忆是比感知更复杂的心理现象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感知反映的是 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 当
★记忆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感知是对 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的意义
1.记忆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 记忆系统
记忆分为三种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一)瞬时记忆的概念 瞬时记忆是感觉性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瞬 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二)瞬时记忆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信息保持极短 也不长于4秒。 3.记忆容量较大 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图像记忆的时间约一般在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
遗忘的规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 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四)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程度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
3.遗忘的原因
(五)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
第三节 记忆过程
3.压抑说 (动机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 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一般用 以解释与情绪有关内容的暂时性遗忘。
这一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认 为,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 会发生动机性遗忘。
第三节 记忆过程
4.提取失败说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所谓过去经验主要指过去曾感知过事物、思考过的 问题、做过的动作以及体验过的情感。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 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过程分析
阶段 传统观点 识记 记 信息加工观点 编码 记是忆的前提 关系
第四节 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计算公式
初学所用时间-重学所用时间 节省百分数=—————————————— × 100% 初学所用时间
第三节
记忆过程
遗忘曲线:
先块后 慢 先多后 少
第三节 记忆过程
3.情绪的作用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四、遗忘及其规律
(一)遗忘的概念
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再认与回 忆。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二)遗忘的种类 1. 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 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1850—1909年)是对 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 人。
2.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手段。
二、记忆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 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 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运动 觉的,平衡觉的等等。 “鲁迅在《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第三节 记忆过程
2. 根据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把有 意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 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应该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机械识记 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 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第三节 记忆过程
机械识记虽不如意义识记效果好,但是在学习中也是必要 的,不能放弃。 因为学习中有一些材料是无意义的或意义较少的,就只能 用机械识记,如历史年代、河流长度、元素符号、外语单 词等; 有时材料本身有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水平,一时难于理 解,也只能先用机械识记,以后逐步加以理解,如小孩读 古诗; 机械识记也最能锻炼人的记忆力,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 记忆力的体操。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作了一个实验:
卡迈克尔关于记忆质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三、再认或重现
1.再认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可以被识别出 来。 影响再认的速度和正确性的条件:
(1)识记的准确性与保持的巩固性。
(2)再认的事物与识记时留下映像的一致性。
(3)环境线索的类似性。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瞬时记忆的编码 1.图像记忆 2.声像记忆 (四)瞬时记忆的储存 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没有受到 注意,则很快消失。 注意是记忆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 这是感觉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概念
这种理论 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 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 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 可恢复。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位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 受( )。 双重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学生学习某种材料之后分别处在清醒或睡眠状态(均不复习),后者回 忆效果要优于前者,这是因为清醒状态会产生( ),而睡眠状态不会。 倒摄抑制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 晨和晚上所受的是( )。单一抑制(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
(一)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 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潜移默化” 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 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
第三节
(二)记忆保持质的变化
记忆过程
保持质的变化主要是指由于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 及对材料的认识、加工能力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a. 内容更加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 b.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c.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伍尔夫(Wulf,F.,1922)以图形为记忆材料对记忆 内容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a.原图形向着更匀称 的方向变化;b.原图形的某些特征被突出的强调; c.原图形向着标准图形的方向变化。 巴特莱特以故事为记忆材料对记忆内容变化的实 验结果表明:a. 故事逐渐被缩短、省略;b. 故事 中的说话语气和表达,容易换成被试惯用的语气 和表述;c. 故事变的更有连贯性,并被合理化, 变成适合于习惯和符合价值观的故事。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二) 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目的 2.学习态度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5.识记方法
第三节 记忆过程
二、保持
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保留与巩固 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 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3.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而又易受干扰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短时记忆的编码 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1)听觉编码 这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2)视觉编码
2.影响编码的因素 觉醒状态、组块和加工深度
(四)短时记忆的存储
复述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关键)。
二、记忆短分类,可以把 记忆分为三种: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 记忆。
(三)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 记忆。
二、记忆的主要类型
(四) 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分类:可把记忆分为: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 语言表达。 2.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记忆的 内容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 (五)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可把记忆分为外显记 忆和内隐记忆。
第二节
记忆系统
三、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概念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 持的记忆。信息保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 (二)长时记忆的特点 1.容量无限 2.保持时间长久
第二节
(三)长时记忆的编码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2.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工深度。
(四)长时记忆的储存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 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记忆系统模式图
三、记忆的形式
(一)记忆表象
1.什么是记忆表象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
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第三节 记忆过程
2.重现(回忆) 重现又叫回忆,是指根据需要把经历过的事物独立 地在头脑中呈现的过程。
根据有无目的性可以分为:
a.无意重现 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重现。 ◆ 追忆
b.有意重现 是在预定目的的作用下对过去经验的重现。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影响重现的因素:
1.重现材料的数量
2.识记时材料的组织
保持
忆 再认或重现
储存
提取 忆是对记的效果 检验,巩固和加强
记忆与感知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点: ★记忆是比感知更复杂的心理现象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感知反映的是 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对象 当
★记忆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感知是对 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的意义
1.记忆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 记忆系统
记忆分为三种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一)瞬时记忆的概念 瞬时记忆是感觉性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瞬 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二)瞬时记忆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信息保持极短 也不长于4秒。 3.记忆容量较大 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图像记忆的时间约一般在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
遗忘的规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 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第三节 记忆过程
(四)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程度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
3.遗忘的原因
(五)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
第三节 记忆过程
3.压抑说 (动机说)
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 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一般用 以解释与情绪有关内容的暂时性遗忘。
这一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认 为,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 会发生动机性遗忘。
第三节 记忆过程
4.提取失败说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所谓过去经验主要指过去曾感知过事物、思考过的 问题、做过的动作以及体验过的情感。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 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过程分析
阶段 传统观点 识记 记 信息加工观点 编码 记是忆的前提 关系
第四节 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