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f8382549649b6649d74776.png)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多云文档名称:《(完整word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文档作者:凯帆创作时间:2021.07.30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4.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7.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 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0.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5c574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6.png)
人教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doc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机械包括机器和工具。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在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
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生活中的应用的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41b6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4.png)
第一单元:观察世界一、科学的本质和方法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本质。
2. 科学的方法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推理等环节。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终总结出规律或者原理。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而运用感官器官和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2. 科学观察中需要注意什么?-科学观察需要注意客观性、系统性、满意性和准确性。
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3.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场所,学会使用科学仪器,灵活使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准确观察的目的。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验证假设和验证规律的过程。
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科学实验需要具备严密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有力的实验展示和实验结论等,需保证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
3.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结语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认识,学会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不断进步。
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35e961ab0717fd5370cdc59.png)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机械指的是利用理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常用的工具有:剪刀、羊角锤、镊子、剥线钳、螺丝刀、开瓶器、小刀等.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支撑杠杆,使杠杆能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给一个杠杆,必须会在图示上标注支点用力点阻力点)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的例子:偏口钳、园林剪、切刀、订书器、剪刀、剥线钳等4、费力杠杆的例子:筷子、镊子不省力不费力(等臂杠杆):天平小杆秤中 ,提绳相当于支点,秤盘相当于阻力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5、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根据公式 ,会挂钩码 ,使某杠杆保持平衡.6、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的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例子: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等.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轮带动轴时 ,省力费距离;轴带动轮时,费力省距离 .7、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不能省力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它的作用是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它的作用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8、力的大小用测力计这种工具测量 ,牛顿是力的单位 ,用字母 N表示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 , 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 , 斜面的坡度越大 , 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 , 旋进去就越省力 .斜面的例子: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等.10、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 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 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 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杠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杆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滑轮类型作用动滑轮省力滑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轮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轮轴脚蹬轮轴车铃杠杆简答: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S”形?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 能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可修改文字】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74bc51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0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5.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分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8.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9.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10.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发现血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单。
11.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2.微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13.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草履虫、线虫等为单细胞生物。
目镜调节旋钮载物台15.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16.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地球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3.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4.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24小时(一天)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2bb5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d.png)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efd293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5.png)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2、用小刀切取、用镊子撕取、用解剖针挑取生物材料。 (取)
13 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
14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5 观察同一物体时,用不同的工具 16 观察微小生物的结构
3、把生物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平。(放、展)
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的边 沿,然后慢慢放下。(盖)
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
23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要通过显微镜才能 看到
而蘑菇、木耳、灵芝、香菇等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24 培养微小生物可以利用 25 利用微观技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的是
26
为了控制载玻片上的微生物,我们可 以
27 疾病的元凶是
甘草 袁隆平 1、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2、用吸水纸吸走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水分 细菌和病毒
5、用滴管吸碘液从盖玻片一侧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对侧吸 引,直至整个标本染色为止。(染)
6、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和水。(吸)
1、取镜与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一只手托住镜座,平 放在桌上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与安片:一只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使目镜 内亮度适宜。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 夹压住,观察材料要正对通光孔。 3、调节与观察: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 本。 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 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③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 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 好相反。 看到的图像越大,视野越小
4、苍蝇、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36c87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e.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好的.doc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好的.doc](https://img.taocdn.com/s3/m/71fa4eb5e009581b6ad9eb18.png)
泗阳县致远小学姓名:班级: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3.简单机械被人们习惯称为工具。
4.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堑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空星;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笠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左)钩码数X格数=(右)钩码数X格数例:2x1=1x2 I. 1占¥ 1 1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研究的材料:杠杆尺、钩码研究的方法:(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2)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的右边的第一、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几个钩码,杠杆尺再次平衡。
并记录下数值。
(3)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三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三、第六个孔上挂几个钩码,杠杆尺再次平衡,记录数据。
(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省力的杠杆是(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剥线钳、费力的杠杆是是(火钳、及子、41. 刀、核桃基) 子、理发剪刀、钓鱼竿)O2.3.研究的结论: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笠土用力 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4433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9.png)
2022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时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①透明;②中央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这两个特点(比如:加水后的烧杯、玻璃杯,一滴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和镜片直径无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
5.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厚,边缘薄都是由玻璃制成,都是玻璃片中央和边缘一样厚薄透明的。
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薄,边缘厚文字变化:1放大 2.不变 3.缩小第2课时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3.使用组合凸透镜,观察身边的其他物体,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组合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
4.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是两个凸透镜。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6.显微镜的结构:7.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1)目镜、物镜:放大物像(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3)转换器:物镜的连接处,用来转换物镜(4)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上面还有压片夹(5)通光孔:通过光线(6)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7)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8)准焦螺旋:调焦距(9)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第3课时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我们身边有许多微小的物体,这些物体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但是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可以概括为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3.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通过显微镜看到的视野就越小。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汇总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9af0907a300a6c30c229fe7.png)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汇总第一节使用工具一、科学概念: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斜面、滑轮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称为工具。
二、实验探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第二节杠杆的科学一、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2、支撑杠杆,使杠杆能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实验探究;1、判断使用的工具是否杠杆判断依据:是否具备用力点支点阻力点2、杠杆的秘密提出问题:杠杆一定能省力吗?怎样做才能省力,怎样做不能省力?实验设计:用杠杆尺进行研究。
使用时,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当成阻力,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当成使用的力,支架中部的轴就是支点。
通过移动挂钩码的位置和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距支点时,杠杆是省力的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距支点时,杠杆是费力的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三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科学概念: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二、拓展延伸:1、有些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工具?2、理解“秤砣虽小压千斤”的科学道理。
提绳的位置对秤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有什么影响?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秤砣虽然小,但是通过调整提绳的位置可以称出重量较大的物体。
秤砣的轻重影响杆秤的称重范围,秤砣重量较大的话,杆秤的称重范围会比较大。
第四节轮轴的秘密一.科学概念:1、由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变量----改变轮轴装置,将轮换成更大的;调整轮上的钩码数量不变量---保持轴上的钩码数量不变得出结论:轮越大越省力三.拓展延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运用轮轴原理的工具?电风扇扳手螺丝刀门把手龙头方向盘各种车轮第五节定滑轮和动滑轮一、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可以转动但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5da93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8.png)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放大镜。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 昆虫在放大镜下能展现出奇特的身体构造,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
3.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四、怎样放得更大。
1.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2. 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2.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多样。
2.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2. 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 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2. 人们还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和了解了许多微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1de2890b4c2e3f572763c4.png)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四单元:能量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科学概念1、如果我们想看到物体的微小细节,可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4、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人,发现更多的自然奥秘。
5、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7、微生物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8、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10、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11、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12、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如老鼠的细胞和猫的细胞不一样,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如太阳花的叶肉细胞和它的根尖细胞也不相同。
1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5、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16、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17、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微生物,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都密切相关。
二、科学研讨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镜片的凸度(镜片最厚处与最薄处之差)不同。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跟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凸度)有关。
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答: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用支架固定,放大倍数小的在上,放大倍数大的在下。
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2023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
![2023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大全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4663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c.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
观察工具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样图能否放大物体图像能放大不能放大(且图像大小不变)不能放大(但能把图像缩小)特点中央厚、边缘薄一样厚中央薄、边缘厚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2b8d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0.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资料一、植物的“身体”结构。
1. 根。
-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让植物能够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
例如,大树的根系非常发达,像榕树的根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深入地下,将庞大的树干稳稳地支撑起来。
- 根还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从土壤中获取的各种矿物质,根毛区的根毛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
像小麦的根,根毛众多,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氮、磷、钾等矿物质,然后将它们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2. 茎。
- 茎具有支撑植物的作用。
像竹子的茎又直又硬,能够支撑起细长的竹枝和竹叶,使竹子保持一定的形状。
- 茎是植物运输物质的通道。
它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运输到叶、花、果实等部位;同时,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其他器官。
例如,甘蔗的茎中有许多细小的管道,这些管道就负责物质的运输,甘蔗茎中的糖分也是通过茎运输到其他部位储存起来的。
- 有些植物的茎还具有繁殖功能。
像马铃薯的块茎,上面有许多芽眼,把带有芽眼的块茎切成小块种到土里,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长出新的马铃薯植株。
3. 叶。
-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
例如,绿叶植物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叶片会积极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等提供物质和能量。
- 叶还具有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并且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伤。
4. 花。
-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包括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花萼一般位于花朵的最外层,起保护作用;花冠通常色彩鲜艳,吸引昆虫等传粉者;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2b45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f.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和动物的生殖
植物的生殖
- 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植物通过花粉与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种子。
这种方式需要传粉媒介,如昆虫、风、水等。
- 无性生殖: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分繁殖,不需要花粉与卵子结合。
动物的生殖
- 动物也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动物通过交配、受精等过程繁殖后代。
雄性动物产生,雌性动物产生卵子,二者结合后形成受精卵。
- 无性生殖:动物通过分裂、出芽等方式繁殖,不需要受精过程。
第二单元:物体与能量的互相转化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 能量的来源包括太阳能、化石燃料、食物等。
- 能量可以在物体间进行传递和转化。
常见的能量转化包括热
能转化为机械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物体的运动与力
- 物体的运动需要受到力的作用。
-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
同学们的复有所帮助。
最新教科版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最新教科版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a02dee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2.png)
最新教科版第一单元 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清单)微小世界1.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两部分组成,镜片的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3.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4.透明集气瓶、圆柱玻璃杯、圆底烧瓶、烧杯等物品中装上水也可以做成放大镜。
5.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6.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
7.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就越小。
8.观察昆虫头上的触角,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9.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10.洋葱表皮上一个个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1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12.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
13.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14.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15.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6.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7.利用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清洁环境、改善食物、生产药品等。
但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4c36e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7.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可有趣啦。
第一单元好像是关于生物与环境的。
咱就说那植物吧,植物的生长可是很挑环境的呢。
比如说仙人掌,它就能在沙漠那种超级干旱的地方活下来。
为啥呢?因为它的叶子变成了刺,这样就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啦。
而那些在雨林里的植物呢,叶子又大又绿,因为雨林水分充足呀。
动物也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像北极狐,它的皮毛又厚又白。
厚皮毛是为了保暖,白色呢就像是它的保护色,在白雪皑皑的北极,白色的皮毛能让它不容易被发现。
这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还有蚯蚓,它在土里钻来钻去,既能让土壤变得松软,还能给土壤增加肥力呢。
再说说第二单元,能量。
能量可是个神奇的东西。
太阳能就是个超级厉害的能量来源。
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能把水变热的。
我们平时用的电灯,那就是电能转化成光能的例子。
还有运动的时候,我们身体里的化学能就转化成了机械能。
风也有能量哦,风力发电就是把风能转化成电能。
这能量啊,就像个魔术师,变来变去的。
第三单元是关于地球的表面及其变化的。
地球的表面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
高山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是板块运动挤压形成的。
就像喜马拉雅山,它还在不断长高呢。
而河流对地球表面的改变也很大。
河流会冲刷河岸,把泥沙带到下游,慢慢地就形成了冲积平原。
还有火山爆发,火山爆发的时候,岩浆会喷出来,冷却之后就会形成新的岩石。
第四单元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像水变成冰,冰再化成水,这就是物理变化,只是状态变了,本质还是水。
但是像铁生锈就不一样啦,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变成了铁锈,这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呢。
我觉得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特别好玩又特别有用。
它让我们了解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知道了能量的神奇转换,看到了地球表面的多样变化,也懂得了物质变化的奥秘。
这些知识就像一把把小钥匙,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
不管是植物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还是能量转换带来的便利,亦或是地球表面千变万化的神奇,还有物质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知识归纳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2、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3、杠杆的特点:
(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跷跷板、天平等)。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5、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固定组合在一起的可以转动的机械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6.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7、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但动滑轮省力。
10、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11、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或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2.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13.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14.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
写出自行车上的两个简单机械和作用。
①车阐,杠杆,刹车②脚蹬子,轮轴带动车轮。
(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
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15. 什么叫杠杆?有几个点?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有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1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7.什么是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8. 什么是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它可以省力。
26、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27.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28.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29.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30.“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31.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32.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3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34.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35.①名称:定滑轮_ ②名称:动滑轮③名称:滑轮组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③),其次是(②),不省力的是(①)。
36.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我的假设: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
不改变的条件: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
37、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
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
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38、不论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总是大齿轮转速慢,小
齿轮转速快。
39、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40、
分析以上资料,你有什么发现?
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4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42
1.用镊子夹东西( B )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2.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 A )
A.钓鱼杆 B.方向盘C.旱冰鞋
3.定滑轮( C )但( B );动滑轮( A )但( D )
A.省力B.不省力 C.能改变力的方向D.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省力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A )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B )
(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 C )
5.“S”形的盘山公路( A )了路程,而( D )了坡度。
A.延长 B.缩短 C.增长 D.减小
6.螺丝钉上的螺纹利用了( B )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滑轮)
三、判断题。
1.所有的机械都是省力的。
(×)
2.机械可有可无,没有它,人们照样生活。
(×)
3.轮轴能省力,轮轴越大越省力。
(×)
4.人们日常使用的杠杆都是省力的。
(×)
5.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
(√)
6.跷跷板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
7.启瓶器、钳子是省力杠杆。
(√)
8、镊子、筷子、火钳等是费力杠杆。
(√)
9.用斧头劈木柴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
四、连线。
把应用机械的位置与应用机械的类型用直线连接
水龙头(车把)杠杆
刹车轮轴
螺虫丝和螺帽斜面
脚跳板和齿轮轮轴
五、科学探究:
1.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测力计、文具盒、科学书、字典等。
实验方法:①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分别测出文具、科学书、字典的重量;
③分别将文具盒、科学书、字典放到斜面上拉,发现它们的拉力都小于它们的重
量。
实验结论: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情况。
实验器材:木板、砝码、测力计。
实验方法:①用多块木板搭几个不同的斜面;
②用砝码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