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预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
精神和强
二、文本知识
1.近体诗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2.背景资料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咏怀古迹》共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

此诗是作者灾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
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字词归纳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万壑.()渚.清()千载.()王嫱.()
青冢.()朔.漠()省.识()环珮.()
暮砧.()夔.州()荆.门()繁霜鬓.()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
..()
百年
..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江间波浪兼天
..涌()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
...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
..萧萧下()
...()无边落木
四、内容探究
3.《秋兴八首》(其一)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秋兴八首》(其一)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5.《登高》首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 《登高》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
7.《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8.《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hè zhǔ zǎi qiáng zhǒng shuò xǐng pèi zhēn kuí jīng bìn
2.砧:捣衣石朔漠:北方的沙漠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苦恨:极恨,极其遗憾兼天涌:波浪滔天省识:略识回:回旋潦倒:衰颓,失意催刀尺:指赶裁冬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3.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

“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

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

“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4.思念故乡
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

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

哀猿,烘托出悲凉。

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

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

6. 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杜甫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

做客并独自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

苦,是极度的意思。

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

7. 怨恨
8.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