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ppt课件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418e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7.png)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系统地传授心理健 康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 康。
通过开展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 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 助。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家校合作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师生互动等方式,营 造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提高 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心理 素质,增强其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积 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其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预防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常 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预防和 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04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效果评估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01
02
03
评估指标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指标包括情绪稳定性、自 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习 适应性等方面。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心理 测试、观察法等方法,了 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发现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 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依据。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a1d56f76a20029bd642dd8.png)
PPT文档演模板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 中的运用
6. 课余时间阅读情况
l 最喜欢看的课外书刊:小说类,故事类, 娱乐类,知识类,学习辅导资料
l 最常看的课外书刊:漫画类,言情武侠类, 类科幻类,学习辅导类,生活时尚类
l 课外书刊主要从哪里获得:街上书店或书 摊上购买,向同学或朋友借
l 是否经常去图书馆:从未去过26.4;原因: 没时间,没有必要,不知道哪里有图书馆
l 2、班主任工作职责和专业成长的要求 l 3、思路引导出路:提高德育实效的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 中的运用
二 心灵解读: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引导
l 学生特点:文化特点、品德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 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常常从其文化特点、品德特 点、学习特点反映出来。
3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学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 培训内容。(《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2006年 8月31日)
PPT文档演模板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 中的运用
(三)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管理
l 1、遵循品德内化规律,促进品德形成的 要求
4. 课余时间(周一到五平均每天)安排
l 做作业或复习功课时间:84.1%的学生1-3小时。 l 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几乎没有11.6%,不超过1
个小时42.4%。
5.周末或节假日课余时间安排(%)
l 95.6%的学生都做作业或复习功课;平均每天1-2 个小时比例最高
l 阅读课外书刊时间:几乎没有10.0 不超过1个小 时31.8 1-2个小时33.7 2-3个小时15.2 3个小 时及以上9.3
班级积极心理管理PPT课件
![班级积极心理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0345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4.png)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呢?关键在两点:首先抓培 养的“培”。“培”重在教师的开导和教育。也就是说,在新生入学 后,教师要注重“培”。通过经常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明确告诉学 生哪些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作风,什么样的行为有利于班级 团结,让学生能明辨是非。其次是抓培养的“养”。“养”重在学生 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 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培养一种责任感、荣誉感,让学生 明白优秀的班级是靠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福流体验”—— 积极情绪体验
“福流体验”——积 极情绪体验
关键词:自豪
在班集体建设中,“福流体验”是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向心力、 凝聚力与温馨和谐班集体心理氛围的体现,是班集体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乐观进取精神的力量。
单击此处
添加大标
五
题内容
“群体互 动”——积极 组织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关注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 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等积极心理能力。注重 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和“群体互动”意识 与能力。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级积极心理管理
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积极心理学的基 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 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 主任工作中运用
做个快乐幸福的 班主任
积极心理学的基 本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启 迪与原理
积极心理学在班 主任工作中运用
积极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和劳拉·金(Lawra King),他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专著已成为流 行的热门书。如《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等。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66c7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群体动力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群体动力理论关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 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会 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群 体动力理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群体内部的动态,避 免出现消极的互动和影响。
02
认知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总结词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第一次接触某事物时留下的印象,对后续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产 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教育教学中,首因效应表现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首次 接触和体验。这些首次的印象和经验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深远 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留下良好的印象,并精心设计首次教学
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二: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总结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详细描述
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 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案例三:某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计划
总结词
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详细描述
某学校制定了一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计划,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全面关注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 理问题。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概述 • 认知心理效应 • 情感心理效应 • 行为心理效应 •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应用 • 案例分析与实践建议
01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种心理活动或行为引发的特定反应或结果。在教育教学中, 心理效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课件
![班级管理心理学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2889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目 录
• 班级管理心理学概述 • 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 班级管理中心理技术的应用案例 • 班级管理中心理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01
班级管理心理学概述
班级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班级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班级管理实践,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和 效益。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班级管理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其 理论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和创新。未来的班级管理心理学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实 践应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02
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沟通技巧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倾听技巧
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 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 和想法,理解学生的需
表扬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奖励激励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小礼 品、荣誉证书等,鼓励学生继
续努力。
榜样激励
树立优秀学生为榜样,引导学 生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学
习氛围。
团队建设技巧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分组技巧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 点等进行合理分组,促进小组
内的合作与交流。
情绪调节策略
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深 呼吸、冥想等。
情绪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避 免情绪的压抑或过度宣泄。
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 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冲突解决技巧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识别
教师需要敏感地察觉到班级中存在的 冲突,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理学策略课件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理学策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6a99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4.png)
积极倾听
02
班主任应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和需求,鼓励学生表达自
己的想法,并给予反馈和回应。
适当的表达方式
03
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如口头
、书面、肢体语言等,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倾听的艺术
耐心倾听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应保持耐心,不要打断或提前做出判断,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倾听与理解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要 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理解学 生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沟通基
础。
积极引导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培养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予 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多元化辅导方式
采用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和集 体辅导等多种方式,以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
密切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
应对工作压力
学会放松自己
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适时放松自 己,采取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
解压力。
寻求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寻求同事、家人和朋 友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工作压 力。
调整工作方式
班主任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工作方 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 。
提升自身素质
学习心理学知识
班主任应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心理学策 略课件
目录
• 引言 • 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 班主任的自我心理调适 • 有效沟通与倾听 • 激励与表扬策略 • 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 班级纪律与规则建立 • 班级活动与心理辅导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心理学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35667eaaea998fcd220e40.png)
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 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 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
行批评 。
❖ (二)选材分析 ❖ 心理效应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在应用过程
中的总结。班主任熟练掌握心理效应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 中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 心理效应数目众多,且来源涉及心理学各个分支,本专题 在其中选取了9个心理效应重点讲解,由易到难、由简单 到复杂排列。学员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目标可以拟定为以下三个
❖ (二)教学目标 ❖ 1.了解本专题中九个心理效应的主要内容。 ❖ 2.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知来源、会总结、能运用)。 ❖ 3.对心理效应具有理论认识,能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高度
审视并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三、教学内容分析
❖ (一)教学内容简介 ❖ 本专题共选取了9个实用性强的心理效应重点讲解:首因
种良好的近因效应。
❖ 2.破窗效应、群体极化效应、登门槛效应和下门槛效应是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结论性总结,经过讲解后参训教师能迅 速理解并掌握。
❖ 每个心理学效应分别由代表性的心理学实验作为开始,学 员能直观地了解心理效应的由来和内涵,并进行合理推演 从而得到启示。
名称 特征
表述
启示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指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 有重要的影响 。
❖ (三)专题重、难点 ❖ 专题的重、难点是获得的启示部分。 ❖ 专题重难点应让参训老师自行反思、小组研讨得出结论,
授课者做适当总结。
四、教学流程设计
❖ 一个好的培训,应该能带给教师理念的提升,经验的分享。 ❖ 在培训中,我努力营造一种参与式的交流情境,使老师们
在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中理解和感悟心理效应。 ❖ 本专题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0042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1.png)
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情绪变 化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通过观察,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 的心理问题、需求和困难,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 帮助。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辅导中的应用
关注积极面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正能量。通过表扬、 鼓励和肯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群体规范和角色
通过建立班级规范和角色分工,促进班级凝 聚力的形成。
班级凝聚力
指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团结程度,是 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群体情绪和情感
关注班级成员的情绪和情感状态,通过积极 情绪的传递和共享,增强班级凝聚力。
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
目标设置
研究如何激发个体内在动机,促使个体产 生积极行为的理论。
压力应对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学生问题、家长沟通、工作 负荷等。班主任应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寻求支持、放松身 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05
CHAPTER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干预策略
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干预
01
02
03
建立档案
为特殊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记录他们的心理特点和 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 的干预。
挑战一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挑战二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挑战三
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 需求
应对策略三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 生心理健康
பைடு நூலகம்
应对策略二
采用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应对策略一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2174229e31433238689320.png)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管理的新策略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引进教学论,使教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飞跃,这给了教育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有效的整合也能创新。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要想产生原创性的东西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将两种或多种现有的事物进行巧妙的整合,创新就会层出不穷。
随着时代的不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做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将企业管理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将经济学、文化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等等。
基于这种整合创新思路,我校开展了《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的实验研究,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创造了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使班级管理的气象焕然一新。
一、对心理效应的基本认识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
心理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它具有普遍性。
心理效应尽管很微妙,很难觉察,但它确实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它具有客观性。
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表现在各个方面,它具有多样性。
同一种心理效应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程度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心理效应,它具有差异性。
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运用它。
对班主任来说,在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心理效应,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会使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心理效应种类众多,功效也不同,我校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效应进行认真的分类研究,把它们辩证地运用在班级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1、利用第一次效应,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第一次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指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
人及人第一次接触的印象深刻,并影响以后对该人的认识。
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
因此,教师应十分注重及学生初交时的形象塑造。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黄静萍PPT课件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黄静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db02d9bb68a98271fefafe.png)
3. 用负强化矫正儿童爱打人习惯
• 大伟身强力壮,他喜欢打架,经常打别的同学,老师决定采 用斥责方法来纠正大伟的坏习惯。
• 这一天,大伟又打了人,老师看着他说:“大伟!你不能打 同学。如果你再打别的同学,就没有人喜欢你了,你也交不 到朋友,连妈妈爸爸也不喜欢你了!”
• 无论何时,只要看见大伟要打人时,老师就用这种方式斥责 他。同时,当老师听说大伟和别的同学玩得很好时,她总是 笑着告诉他,很高兴看到他这样玩。她特别要拍拍大伟的肩 膀,或给他一个拥抱。
• 听而不闻 如同耳边风
• 虚应故事 “嗯…是的…对对对” 其实心不在焉,略有反应。
• 选择性地听 — 只听合自己口 味的。
• 专注地听 — 每句话或许都进 入大脑,但是否听出了真意, 值得怀疑。
• 最高层次:
• 同理心式的倾听 — 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回 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 心世界。
(2) 积极关注。(罗杰斯:无条件接纳) 接纳≠同意
①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学生。 ② 选择性的注意学生言语和行为中的积
极方面。
(3)尊重。 尊重的基本做法: 给予肯定和赞赏;欣赏不同意见。
• 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 使学生感受到受尊重、被接纳。 • 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空间距离
关注 轻柔 微笑、有兴趣 前倾、放松 看着对方的眼睛 轻触对方 开放、欢迎
近
冷淡 生硬 冷面孔、皱眉
后仰、紧张
避免对视
避免接触对方 封闭、自我保护、 拒绝对方 远
学会觉察
面部表情:微笑、皱眉、扬眉、撇嘴 躯体行为:姿势、身体变化和手势 声音:语气、音调、强弱、抑扬顿挫、语词间隙、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ee49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d.png)
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 一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记 录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变化,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
经验 二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通过组织关于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 关系等方面的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经验 三
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 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生常见行为问题的心理学解析
厌学
可能由于学习压力过大、 缺乏学习动力或师生关系 紧张。
攻击性行为
可能是情绪管理不当、模 仿他人行为或寻求关注。
焦虑和抑郁
可能由于学业压力、家庭 问题或社交困扰。
学生个性差异与教育方法
适应性教育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 情绪管理能力。
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 和帮助,形成教育合力。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运用心理学原理的班级管理案例
01
案例一
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班主任通过组织
各种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归
属感。
班主任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 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组织心理健康活动
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角色扮演、团队建设等,以提 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班主任应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 状态,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e5aa2b79563c1ec5da717a.png)
谢谢大家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 人格障碍与人
格缺陷 • 性偏差 • 进食障碍:神 经性厌食、贪 食、异食癖
心理健康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指导正常人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危机,防 • 二级预防:对象:轻度心理异常,如问题行为、不良习
– 二级预防的心理卫生机构:地区精神卫生中心、儿童精神中心、学校和 企事业单位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室。 – 特点:范围大,涉及面广,服务对象是正常的、健康的人。
•
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和控制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适当地发挥 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基本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团体辅导游戏举例(自信)
• 游戏名称:优点
轰炸 • 班级内任一成员 站到讲台前,其 他成员轮番真诚 地说出自己了解 的这个同学的优 点。一轮结束后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 专为心理健康教育设计,不用于一般的班
队活动 • 以学生活动为主,不同于以普及知识为主 的心理学课程 • 有教师指导,不同于学生自发性游戏 • 有组织性和系统性,不同于临时组织的班 级活动
团体辅导游戏举例(热身游戏)
• 游戏名称:捉蜻蜓 • 场地不限,材料无,
人数不限 • 时间3-5分钟 • 操作程序: • 两人一组,分别将 左手食指放在对方 右手掌下,食指即 为“蜻蜓”。主持 人念一段话,其中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PPT课件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6c5b53d4d8d15abf234e44.png)
超限效应
在批评或表扬学 生时,应掌握“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 定的目标,但"过度" 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 果,甚至会出现一些 反作用。
空白效应
➢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自责的时 间
破窗效应
一扇窗子或 一块玻璃被人砸 碎,如果不及时 补上,其他的玻 璃将碎得更快。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 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东坡效
➢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了解生固然重要,了解
自己也同样重要 ➢如何了解自己
以人为镜 旁观者清 一分为二 实践活动
首因效应
见好第一次面 开好第一次班会 处理好第一件意外事件 讲好第一次课 批好第一次作业
南 风 效 应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北风式” 教育,学生往往会扣好全部钮扣,想 好应对措施
“南风式” 教育,消除学生对立情绪,脱去紧 护心灵的外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
没有一个学 生不想得到老师 的赞美和期待。
积极的期望 促使人们向好的 方向发展,消极 的期望则使人向 坏的方向发展。
门槛效应
对人们提出一个 很简单的要求时,人 们很难拒绝,否则怕 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 情;当人们接受了简 单的要求后,再提出 较高的要求,人们为 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 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 致的印象,心理上就 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a8f1caf45b307e87197e5.png)
ppt课件
14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乐于学习 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稳定 悦纳自己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与生理年龄相当
ppt课件
15
中央教科所对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
42.73%的学生“容易紧张”; 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 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67.26%的学生“心情不好时没有朋友倾诉”; 48.63%的学生“对考试非常焦虑”。
和“互助”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 能,从而实现“自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ppt课件
33
“防患于未然”
பைடு நூலகம்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与学校教育的目 标是一致的
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理健康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防患于未然“的 心理辅导(预防性目标),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 行为来促进心理发展,消除疾病隐患
ppt课件
28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全 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
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 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充分发挥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 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
ppt课件
29
以发展为理念
是请家长呢还是写保证书?
生:(低头哭了)
ppt课件
40
(同老师B的谈话) 师:请坐,到我这里来是碰到什么为难的事情了吗? 生:是的,这次月考,我居然有5门功课不及格,心里很难受。 师:哦,你为5门功课不及格而难受,你自己知道没考好的原因吗? 生:哎,我非常清楚,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由于我迷上了看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启示:
对容易骄傲的学生,先提出一个较 高的目标要求,抑制他们的骄傲情绪, 使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用较低 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先提出一个大 的惩罚,在其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再提出 较小的惩罚,以纠正其行为。
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 点和错误,都不可姑息纵容 。
.
14
(二)、群体极化效应
-------众口烁金
群体极化效应,是指个体在参
与群体讨论时,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
响,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
.
15
新闻:货车翻车,村民哄抢
.
16
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没责任。
.
17
谨慎偏移 自我保护心态 决策与自己的相关性 (如果不和大家一样,会被群体抛弃)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 的应用
梧州学院 钟贞
.
1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 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 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 的现象.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
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
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
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
.
7
例:沟通的语言
“考上一个学校,应该没有 什么问题吧?虽然分数低。”
“虽然分数低,总能考上一 个学校吧? ”
.
8
在批评教育学生临近结束时, 如果我们再加上一句:
“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些, 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我刚才可能有点激动,希望你 能好好加油!”
.
9
启示:
在教育学生时,应注意语句的先后顺 序,特别是注意怒责之后别忘安慰,以使 谈话产生一种良好的近因效应。在批评过 程中,班主任难免有些情绪化,如果结束 语妥帖一些,就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 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又叫下门槛效应。
.
25
人都会有给对方留面子的心理倾 向,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的、会 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 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 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 而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
制订合理目标,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
24
(二)、拆屋效应
-----留面子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 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 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 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 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
5
启示:
见好第一次面 讲好第一次课 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 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对学生勿先入为主
.
6
(二)近因效应 -----日久见人心
所谓“ 近因”,是指最近的印象。 新近的信息材料往往会对人的印象的 形成产生一种覆盖作用,改变旧的印 象,代之以新的印象。由于最近了解 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 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注意对学生的平时观察,不要因为 一时一事评价人 。
避免因首因和近因的影响而对学生
产生偏见 。
.
10
二、破窗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
(一)破窗效应 ------防微杜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门 曾做过一项实验:
.
11
开始,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停放 在两个环境不同的地方,一辆停在杂乱的 社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 杂乱社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 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 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都 安然无恙。后来,他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 一个大洞,结果,仅仅几小时,这辆车就 被偷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
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
的现场实验:
.
20
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 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 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 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 的17%。
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 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 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 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 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
12
“破窗效应”是指环境对人的 心理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
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 性,所以,问题一旦发生,管理者 应该迅速矫正与补救,并及时改善 环境。
.
13
启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要有 预防和疏导意识,有意识地创造和谐 的班级环境。
制定可操作的班级规则对学生言 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 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结果: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中有78%的人
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
.
4
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对人的整体 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 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首因效应, 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指第一次接触陌 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 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这种印象不 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 息的解释。
.
21
解释:如果向别人逐步提出要求, 或将一个大的要求或目标分解成若干 较小的要求或目标,人们就比较容易 接受。
.
22
先提出较小 要求,然后再提 出目的指向比较 大的要求,诱发 人们依从的方法 称为“登门槛技 术”
.
23
启示
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 接受能力 ,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 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 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 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冒险偏移 群体的责任分散 群体内的舆论压力 (反正大家都这样,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学生:从众 归属感 模仿与顺从
启示:
注重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 的班级舆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勇于创新。
.
19
三、门槛效应与拆屋效应
(一)门槛效应
------得寸进尺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 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 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
的健康成长。
.
2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
卢钦斯实验
1957年,卢编撰了两段描写一 个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 , 其中让两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 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 一个怎样的人?”
.
3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 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