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详细版.ppt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痨
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不高,面色咣白,颧红,少量 盗汗或自汗,神疲倦怠,食欲不振。舌质嫩红,边有 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病机析要:肺脾同病,阴伤气耗,清肃失司,故咳 嗽无力;肺虚络损则痰中夹血,色淡
红;气阴亏损,故潮热盗汗轻或见自汗,神疲倦怠; 脾虚失运故食欲不振;舌质嫩红有齿印,
脉细弱而数,为肺脾同病,气阴两虚之象。
中医内科学
2019/10/6
20
(二)治则治法
本病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治疗原则,如《医 学正传·劳极》所云:“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 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补虚培元重点在肺,兼顾 脾肾,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根据“阴虚”的病理 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 阳虚者,又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中医内科学
2019/10/6
26
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代表方:保真汤。
常用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补益肺脾 之气;麦冬、天冬、生地黄、五味子滋阴润肺;当归、 白芍、熟地黄滋补阴血;地骨皮、黄柏、知母滋阴退 热。另,可加白及、百部、冬虫夏草以补肺杀虫,止 咳止血;咳嗽痰稀,可加紫菀、款冬花温润止嗽;咯 血,加阿胶、仙鹤草、三七,配合补气药共奏益气摄 血之功;便溏,腹胀,食少,加扁豆、山药、薏苡仁、 莲肉甘淡健脾,并去知母、黄柏苦寒伤中,以及生地 黄、熟地黄、当归滋补碍脾之品。
中医内科学
2019/10/6
27
4.阴阳两虚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痰中或见夹血,血色黯淡, 形体赢弱,劳热骨蒸,面浮肢肿,兼潮热,形寒,自 汗,盗汗,声嘶失音,心慌,唇紫,肢冷,五更泻, 口舌生糜,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光 质红少津,或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细而数,或 虚大无力。

中医内科学肺痨 ppt课件.ppt

中医内科学肺痨 ppt课件.ppt

2021/3/15
中医内科学
正虚不仅是发病的关键,也是本病传变、转
··
归、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在本病演变过程
中,“阴虚者十之八九”,提示阴虚是本病 的
··
基本病机。本病初期主要表现出肺甚则服损
及阳,终至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2021/3/15
中医内科学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根据病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的临床表现,结合西医检查如胸 片、结核菌素试验、痰找结核杆菌等即可以诊断该病。即使四大症 状出现,如无痨虫发现,仍不得诊为肺痨
2021/3/15
中医内科学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体针穴位多选手太阴经穴及背俞穴为主。阴虚多用针法,阳
虚多用灸法。常选尺泽、肺俞、膏肓俞、大椎、三阴交、太
溪等穴;若潮热者,加鱼际、劳宫、太溪;盗汗者加阴郄、
复溜;咯血者加中府、孔最、膈俞;音哑加太渊;若阳虚者 可选加脾俞、肾俞、关元、背部俞穴可用瘢痕灸法。 (二)穴位注射 选结核、中府、大椎、膏肓俞、曲池、足三里。采用维生素 B1注射液100 mg,或链霉素0.2g,每次选择2~3穴,轮流使 用。若大咯血者,可选止红穴(在前臂内 侧中线曲泽穴下4 寸),孔最,配合尺泽、曲泽。第一天选止红、尺泽;第2 天选孔最、曲泽交替使用,采用脑垂体后叶素0.2~0.4ml, 每日1~2次,交替取穴4天为一疗程。
加减:若心慌甚可酌加紫石英、远志以静心安神;若肾虚气逆 喘息可加冬虫草、诃子肉以补肾纳气。
2021/3/15
中医内科学
固定方药治疗
1.养阴清肺膏(糖浆) 组成:白芍、薄荷、川贝母、地黄、甘草、麦冬、牡丹 皮、玄参 功效: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主治:肺阴虚之肺结核。 用法:每次9g,每日2~3次,口服。 按语:本方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用,可用于阴虚肺 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中医内科-课件-肺痨

中医内科-课件-肺痨

病机解析
肺痨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火旺。由于正气虚弱,外邪侵袭, 导致肺脏受损,肺阴不足,虚火内生。随着病情的发展, 可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候。
病机的转化与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有关。轻症患者多 表现为肺阴虚,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气阴两虚、阴阳 两虚等证候。
诊断标准
诊断肺痨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患者常有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等症状,同时伴有低热、 盗汗等全身症状。
肺痨。
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生活环境差等, 可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
要包括正气虚弱、外邪侵袭两个方面。正气虚 弱多因先天不足、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使得身 体虚弱,容易感染病邪。外邪侵袭则多指感染痨虫,痨虫侵 袭肺脏,导致肺痨的发生。
此外,情志不畅、房事不节等因素也可导致正气虚弱,易感 病邪,诱发肺痨。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散剂,外敷于肺痨患者的相关穴位,以缓解症状,如用白芥子 、百部等中药外敷于肺俞、膏肓等穴位。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达到 治疗肺痨的目的。常用的穴位包括肺 俞、膏肓、太渊等。
艾灸
利用艾条或艾炷对相关穴位进行温热 刺激,以温阳散寒、调理肺气,治疗 肺痨。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膻中、 足三里等。
诊断依据
中医四诊合参、西医检查等
治疗过程解析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推拿按摩 等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饮食调理、生活 调摄等
治疗过程:治疗时间、 治疗手段、药物使用 等
治疗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01
症状改善情况、体征变化等
评估方法
02
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
评估结果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痨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痨PPT课件
明 ·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 则。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 相同。若因肺外结核引起的劳损,也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2020年10月2日
6
病因病机
感染“痨虫”
痨虫蚀肺,耗损肺阴
正气虚弱
阴虚火旺 气阴两虚 阴损及阳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年10月2日
以其症状特点而定名---骨蒸、劳咳、急痨、伏连、 肺痿疾等。
2020年10月2日
3
历史沿革
《内经》---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即有较具体的记载,认
为本病属于“虚劳”范围的慢性虚损性疾病。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 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肩髓内消。”
《灵枢·玉版》篇云:“咳,脱形,身热,脉寸以疾”,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见性急善怒,胸肋掣痛等 症。
如肺虚心火乘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
脾为肺之母,肺虚子盗母气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精微,上输以养肺, 则肺亦虚,终致肺脾同病,土不生金,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
2020年10月2日
13
二、病证鉴别
1.肺痨与虚劳
合而言之: 肺痨后期表现同虚劳重症,也可按照 需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
病因 传染性 病位 病性
肺痨 感染“痨虫”
有 主要在肺
阴虚
虚劳 内伤虚损 无 五脏并重,以肾为主 阴阳2.肺痨与肺痿
两者病位均在肺, 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此外,少数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出现剧烈咳嗽,喘促倚息,咳吐大 量鲜血,寒热如疟等严重症状,俗称“急痨”、“百日痨”,预后较 差。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2.酒色劳倦 :酒色过度,耗伤精血;或情 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从而 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
酒色过度→重伤脾肾,耗损精血→正虚受 感
忧思劳倦→伤脾→脾虚肺弱→痨虫入侵
3.病后失调: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 嗽延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 易致痨虫入侵。
大病、久病后—失于调治(麻疹、哮喘等)
2.兼次症: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盗汗, 颧红,口渴心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 胸胁掣痛。男可见遗精,女可见月经不调; 形体日渐消瘦。
3.舌象:舌红降而干,苔薄黄或剥。
4.脉象:脉细数。
[治疗原则]: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代表处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百部、白及、阿胶、龟板以补肺止
(一)感染“痨虫”:“痨虫”即今日所见的结核 杆菌。痨虫传染是形成本病的唯一因素,因直接 接触本病患者,痨虫侵入体内而发病。
痨虫入侵的条件—酒食、问病、看护、与患者朝夕相 处、吊丧
(二)正气虚弱 1.禀赋不足:先天素质不强,痨虫乘虚入
侵。 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不充→痨虫入侵
明·王伦〈明医指掌〉:“小儿之痨,得 之母胎”
血杀虫。 2.骨蒸劳热日久不退者用清骨散以清热退蒸。 3.火旺热甚者加胡黄连、黄芩、黄柏以清泻肺火。
(三)气阴耗伤
[临床表现]: 1、主症:咳嗽无力,痰中偶挟血,血色淡红,
气短声低。
2、兼次症:神疲倦怠,午后潮热、热势不剧, 身体消瘦,纳少便溏,面色晄白,盗汗颧红。
3、舌象: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 4、脉象:脉细弱而数。
3.多耐药结核病增加,1992年 纽约1/3以上结核病耐一种药, 约1/4耐利福平、异烟肼两种 药,对结核病人治疗不当或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病机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脾肾,后期可导致心肝病变。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 ,并可导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02
肺痨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发热
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 畏寒。
胸痛
因肺部炎症累及胸 膜所致,深呼吸或 咳嗽时加重。
咳嗽、咳痰
持续时间较长,痰 中带血或咯血。
盗汗
夜间出汗,醒后汗 止。
诊断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为肺痨。
案例分析
该患者年龄较大,肺肾阴虚,导致肺 痨的发生。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改善 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内科学——肺痨 ppt课件
目录
• 肺痨概述 • 肺痨的症状与诊断 • 肺痨的治疗 • 肺痨的预防与调理 • 肺痨的案例分析
01
肺痨概述
,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 慢性虚弱疾患。
特点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 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
历史与发展
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
体。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肺痨患者接触, 或与患者接触时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 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
抗力。
生活调理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肺部的刺 激和损伤。
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抵抗力。
饮食调理
多摄入蛋白质
如鱼、肉、蛋、奶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 养。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痨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痨PPT课件

加强锻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 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 体健康。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 题。
饮食调理
增加营养摄入
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 肉、蛋、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
少吃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3
病理变化
肺痨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炎症、组织坏死和 纤维化等,这些变化导致肺部功能受损,出现相 应的症状和体征。
02
中医对肺痨的认识
病因病机
病因
肺痨多由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所致。
病机
肺痨病机以阴虚为主,可累及脾肾,导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诊断标准
胸部X线、痰结核菌检查等 有助于明确诊断。
01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治疗肺痨患者,以防止 疾病传播。
提高免疫力
通过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增强自 身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03
02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近距离 接触,使用口罩等防护措施。
接种疫苗
鼓励接种卡介苗,提高免疫力,预 防肺痨。
04
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手术治疗
肺切除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 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适用于治疗肺内孤立结节 或少量胸腔积液的患者。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缓 解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课件-肺痨

中医内科-课件-肺痨
中药治疗肺痨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调节和辨证施治的特点,能 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同时中药的副作 用相对较小,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小。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肺痨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证候,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的作用。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3
肺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典型症状
01
肺痨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持续低热、夜间盗汗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诊断肺痨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
02
X线胸片或CT检查可见肺部浸润性病变或结节,有助于确诊肺
痨。
实验室检查
03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血沉加快;痰液检查
在肺痨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 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 者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 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05
肺痨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卡介苗等疫苗,提高机体 免疫力,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 处于密闭、拥挤的环境;加强 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可发现抗酸杆菌等病原菌,有助于诊断肺痨。
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和肺痨的咳嗽症状相似,但感冒 通常病程较短,且无低热、盗汗等症 状。
支气管炎
肺结核
肺结核的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症状与肺痨相似,但肺结核通常病情 较重,且痰液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等 病原菌。
支气管炎的咳嗽症状与肺痨相似,但 支气管炎通常有明显的咳痰症状,且 X线胸片或CT检查可见支气管病变。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痨》PPT课件
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
精品医学
15
❖ 二、治疗原则
补虚培元, 抗痨杀虫为治疗肺痨的基本 原则。
精品医学
16
❖ 三、分证论治
❖ 1、肺阴亏虚
❖ 症状:四大主症(较轻)+胸痛、口干、颧红 舌红、脉细数。
❖ 治法:滋阴润肺 ❖ 方药:月华丸 ❖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
白芨、百部。
精品医学
性,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阴虚火旺 为其病理持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 瘦为主要临床症状。 ❖ 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慢性虚损证候的总称, 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一般不传染,分别出现五 脏气、血、阴、阳亏虚的虚损症状。肺阴虚证是 其中的一种证型。
精品医学
12
2.肺痨与肺痿:
相同点:病位均在肺。
❖ 3、气阴耗伤
❖ 症状:四大主症(较重)+纳呆、腹胀、便溏、 面色咣白、疲倦、舌质嫩红、苔薄,脉细弱无 力。
❖ 治法:益气养阴
❖ 方药:保真汤
❖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 沙参、川百合、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 虫夏草、白芨、百合、紫菀、冬花、苏子。
精品医学
19
❖ 4、阴阳虚损
17
❖ 2、阴虚火旺
❖ 症状: 四大主症(较重)+腰酸痛、男者遗 精,女子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五心烦热,失眠易 怒, 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 治法:滋阴降火
❖ 方药:百合固金汤
❖ 常用药:南、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 百部、白芨、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版、 冬虫夏草。
精品医学
18
精品医学
23
谢谢
2012年9月17日
精品医学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课件
6
• 二、病机
• (一)病位主要在肺。
• 从“瘵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则主要在肺, 由于肺主呼吸,受气于天,吸清呼浊,若肺脏 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它脏器病变 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 侵蚀肺体,而致发病,。在临床表现上,多见 干咳、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喉疮声嘶等肺系 症状。故瘵疾中以肺痨为最常见。
体的叙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 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肩髓内消。” • 汉·华佗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 • 如汉·华佗《中藏经·传尸》云:“人之气血衰弱, 脏腑虚羸,……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 中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 • 2.唐宋晚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 明确病位主要在肺。元·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 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 二、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 根据体质强弱分别主次,但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 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 同时补益脾肾。
• 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 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如《医学正传·劳极》即指出“一则杀 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的两大治则。
• 脾为肺之母。《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肺虚子盗母气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精微,上输 以养肺,则肺亦虚,终致肺脾同病,土不生金,肺阴虚与脾 气虚两候同时出现,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
•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俱亏, 或因肺病及肾,肾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 精以资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 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息、心慌、唇紫、浮 肿、肢冷等重症。
最新.课件
14
肺痨与虚痨的鉴别简表
病名
肺痨
虚痨
病 因 痨虫
内伤亏损
传染性 有

病 位 主要在肺,病久可损及他脏。 五脏并重,以肾为主。
病 理 主在阴虚
阴阳并损

关 系 肺痨后期,可表现虚痨重证。
最新.课件
15
• (二)肺痨与肺痿的鉴别
• 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 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 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 俱可成痿。正如清《笔花医镜·虚劳》所说: “肺金痿者,其受病不同,及其成劳则一也。” 《外台秘要·传尸方》即曾指出:“传尸之 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提示肺痨后期可 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 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 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 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 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最新.课件
10
肺痨病因病机示意图
痨虫感染
肾——阴虚火旺
肺(阴虚)
阴阳两虚
正气虚弱
脾——气阴两虚
最新.课件
11
最新.课件
12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一)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 (二)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
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三)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
最新.课件
19
• 三、证治分类
• (一).肺阴亏损证
• 1、症状:
•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 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 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
• 兼症: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 不香。
• 舌脉: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最新.课件
20
• 2、证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 伤络损。
• 痰热蕴肺,咳嗽痰粘色黄,酌加桑皮、花粉、 知母、海蛤粉、马兜铃等以清热化痰。
• 咯血较著者,加丹皮、黑山栀、紫珠草、醋制 大黄等,或配合十灰丸以凉血止血;
• 血色紫黯成块,伴有胸胁刺痛者,加参三七、 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以化瘀和络止血。
• 盗汗较著者,加乌梅,浮小麦,煅龙骨,煅牡 蛎等养阴止汗。
最新.课件
25
• 5、常用药:
• 南、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养阴 润肺止咳;
• 百部、白芨补肺止血,抗痨杀虫;
• 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版、冬 虫夏草滋养肺肾之阴,培其本元。
最新.课件
26
• 6、加减:
•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者,当增入胡黄连 等以苦寒坚阴清热;
• 骨蒸劳热再加秦艽、白薇、鳖甲等。
• 3、治法:益气养阴。
• 4、方药:保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前 方为《十药神书》方,由补气健脾,滋补 阴血药为主并配合清热行气药组成,功能 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气阴耗伤, 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后方 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 溏,短气,面浮,咳痰清稀等。
最新.课件
29
肺系病证 第六节 肺痨
最新.课件
1
【概说】
• 一、概念
• 肺痨是指肺脏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特征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 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最新.课件
2
• 二、沿革 • 1.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
病。 •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即有较具
最新.课件
16
肺痨与肺痿的区别
病名
肺痨
肺痿
相同点 病位在肺,都属肺脏慢性虚弱性疾患。
不同点 肺痨是一个独立的 肺痿是肺脏多种慢性疾患 病名,肺痨主症不 后期转归而成,其中,虽 同于肺痿,肺痨晚 然包括肺痨,但有从轻到 期可转归为肺痿。 重的因果关系。
最新.课件
17
• 三、相关检查
• 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 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 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 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 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一定时 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菌阴性者, 属于非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 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 增快。
最新.课件
23
• (二).虚火灼肺证
• 1、症状:
•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 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 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 颧红,盗汗量多。
• 兼证: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 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 不调;形体日益消瘦。
• 舌脉: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最新.课件
8
• (三)病理性质主要为阴虚火旺,并可导致 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 肺喜润而恶燥,痨虫犯肺,侵蚀肺叶,肺体受 病,阴分先伤,故见阴虚肺燥之候。故《丹溪 心法·痨瘵》云:“痨瘵主乎阴虚”。由于病 情有轻重之分,病变发展阶段不同,病理也随 之演变转化。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 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 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 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最新.课件
24
• 2、证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 热内灼,血热妄行。
• 3、治法:滋阴降火。
• 4、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百合固金汤功能滋养肺肾,用于阴虚阳 浮,肾虚肺燥,咳痰带血,烦热咽干者。 秦艽鳖甲散滋阴清热除蒸,用于阴虚骨 蒸,潮热盗汗等症。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靑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 嗽除蒸敛汗高。
最新.课件
18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
• 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 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伤,元阴受损,则现阴虚火旺 之象;甚则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阴阳两虚之候。同时注意四 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它兼证,辨其证候所 属。
最新.课件
9
• (四)预后特征:
• 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 均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 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身虚弱症状明显,出 现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合并 症;喉疮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久泻 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猝然胸痛, 喘息胸高,不能平卧;喘息短气,口如鱼口, 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 汗出如水;脉小数疾者,俱属难治的恶候。
最新.课件
27
• (三)气阴耗伤证
• 1、症状:
•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 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 红。
• 兼证: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 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晄 白,或颧红。
• 舌脉: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 弱而数。
最新.课件
28
• 2、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 失清肃,脾不健运。
• 5、常用药: • 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补肺益脾,
培土生金; • 北沙参、川百合、大麦冬滋养肺阴; • 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滋肾水以
润肺燥; • 白芨、百合补肺止咳,抗痨杀虫; • 紫菀、冬花、苏子温润肺金,止咳化痰。
最新.课件
5
• 一、病因: • (一)感染“痨虫”: • 与病人直接接触,致痨虫侵入人体为害。本病有致病
的特殊因子,在病原学说上,明确了痨虫感染是形成 本病的致病因子。 • (二)正气虚弱 • 1.禀赋不足:由于先天素质不强,小儿发育未充, “痨虫”入侵致病。 • 2.酒色过度:嗜酒房劳,重伤脾肾,耗损精血,正 虚受感。 • 3.忧思劳倦:忧思伤脾,脾虚肺弱,痨虫入侵。 • 4.病后失调:如大病或久病后失于调治(如麻疹、 哮喘等病),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胎产之后失于调 养(如产后)等,正虚受病。 • 5.营养不良:生活贫困,营养不充,体虚不能抗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