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 PP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血小板 4.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5.改善出血症状
糖皮质激素激素使用方法
泼尼松1mg/(kg.d),血小板接 近正常后逐渐减量,小剂量5~ 10mg/d,维持3~6个月停药。 也可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mg/ d×4d,无效患者半月后重复 一次。病情严重者,可应用地 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好转后改泼尼松口服
➢ 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和治疗 原则
➢ 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分型 及实验室检查
➢ 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概述 ➢ 病因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和分型 ➢ 治疗
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 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所致的一种出血性 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 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 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伴或不伴皮肤黏膜 或内脏出血表现。2007年ITP国际工作组将本病更名 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表现
➢ 肾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情最为严重。在皮肤 紫癜的基础上,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偶 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等表现。肾损害多发生 于紫癜出现后1周,亦可延迟出现。多在3~4周内 恢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或 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 混合型:皮肤紫癜合并上述两种以上临床表现 ➢ 其他:少数患者眼部、脑及脑膜血管受累而导致
凝血及纤溶过程
➢ 纤溶过程
• 血管损伤后 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 激活纤溶酶
原形成纤溶酶
• Ⅻa 激活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 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使沉积在血管内皮上的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修复损伤
的组织,使血流保持通畅
凝血与纤溶过程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内皮损伤→胶原 XII→XIIa IX
18
➢ 综合因素引起的出血
• 先天性或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 • 获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
➢ 病史:注意家族史、出血史、出血诱因、出血部 位、出血特点、基础疾病、职业和环境及伴随症 状等,以便对出血性疾病进行初步分类诊断
➢ 体格检查:包括出血体征和相关疾病特征,关节 畸形、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
内科学(第7版)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八章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 掌握: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 熟悉:血液凝固、纤溶过程以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原则 ➢ 了解:发病机制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水肿,出现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
诊断要点
➢ 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 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 ➢ 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正常 ➢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及紫癜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单纯性紫癜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风湿性关节炎 ➢ 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 外科急腹症
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皮疹表现
临床表现
➢ 腹型(Henoch型):除皮肤紫癜外,出现一系列消化 道症状及体征,如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黏液便、 便血等。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 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在幼儿可致肠套叠
➢ 关节型(Schönlein型):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 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 表现。多发生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 反复性发作,经数日而愈,不遗留关节畸形
VII/TF TF
组织损伤
XI→XIa
VIIa/TF
IXa VIII→VIIIa
X
Xa
X
Va←V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 激活物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XIII→XIIIa
交连的纤维蛋白
FDP
➢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 综合因素引起的出血
血小板计数>30×109/L,无手术、创伤,且不 从事增加出血风险的工作和活动的患者,可嘱临床观 察,暂不进行药物治疗
➢ 一般治疗 ➢ 糖皮质激素激素:为首选药物 ➢ 脾切除 ➢ 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环孢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等 ➢ 其他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1.能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生成 2.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3.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
➢ 概述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概述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SchönleinHenoch综合征,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 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 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 出血。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 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春、 秋季发病较多
脾切除手术适应证 (1)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3~6个月无效者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虽有效,但停药或减量后复发,
或需较大剂量泼尼松30mg/d口服维持者 (3)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禁忌者
脾切除疗效 脾切除的近期有效率为70%~90%,远期有效率 40%~50%,如有复发可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 疗
➢ 实验室检查:是许多出血性疾病最终确诊的重要 依据,应根据筛选、确诊及特殊试验的顺序进行
筛选试验 ➢ 血管异常:包括出血时间(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等 ➢ 凝血异常: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
14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先天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结缔组织病等
15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数量异常
(1)血小板减少:ITP、TTP、DIC等 (2)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脏切除等
➢ 功能缺陷
(1)遗传性:如巨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等 (2)获得性: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异常球蛋白等引

16
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遗传性: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因子Ⅺ缺乏症、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 获得性:肝病性、维生素K缺乏症、抗因子Ⅷ、Ⅸ抗 体形成、尿毒症性凝血异常等
17
➢ 抗凝及纤溶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肝素使用过量 • 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及敌鼠钠中毒 • 免疫相关性抗凝物增多如狼疮性抗凝物质增多等 • 蛇咬伤、水蛭咬伤 • 溶栓药物过量
实验室检查
确诊试验
➢ 抗凝异常:①AT抗原及活性或TAT测定;②PC、PS和TM 测定;③FⅧ:C抗体测定;④狼疮抗凝物和心磷脂抗体 测定 ➢ 纤溶异常:3P试验、血尿FDP测定、D-二聚体测定、纤 溶酶原测定、t-PA、PAI及PIC等测定
实验室检查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出、凝血试验的意义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 血管因素 ➢ 血小板因素 ➢ 凝血因素
止血机制及主要相关因素的作用
血管损伤血液外流 或血液自发性渗出
血小板活化
出血
血管应激反应
黏附、聚集
释放反应
TXA2 PF3 5-HT
凝血反应
内皮细胞 损伤效应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TF vWF ET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收缩
神经相 体液相 血小板相
实验室检查
确诊试验
➢ 血管异常:血vWF、内皮素-1及TM测定等 ➢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和形态;血小板黏附、聚集功 能检查;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等 ➢ 凝血异常:①第一阶段:测定FⅫ、Ⅺ、Ⅹ、Ⅸ、Ⅷ、 Ⅶ、Ⅴ及TF等抗原及活性;②第二阶段:凝血酶原抗原 及活性等;③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FⅩⅢ抗原及活性测定
➢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 食物:鱼、虾、蟹、蛋、鸡、牛奶等 ➢ 药物: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等 ➢ 其他:花粉、尘埃、菌苗或疫苗接种、虫咬、受
凉及寒冷刺激等
临床表现
单纯型的临床表现 腹型的临床表现 关节型的临床表现 肾型的临床表现 混合型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单纯型(紫癜型)
为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 皮肤紫癜,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 肢和臀部,躯干极少累及。紫癜常 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布,可同时 伴发皮肤水肿、荨麻疹。紫癜大小 不等,初呈深红色,按之不褪色, 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 色,经7~14日逐渐消退
第一节 概述
➢ 概述 ➢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 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 出血性疾病分类 ➢ 诊断 ➢ 治疗
概述
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的止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血管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 人体的止血机制包括三方面因素:血管因素、血小板 因素和凝血因素。任何一方面发生障碍,即可引起出 血
➢ 消除致病因素:防治基础疾病;避免接触、使用 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及药物
➢ 一般治疗
• 抗组胺药 •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 • 糖皮质激素激素 • 对症治疗 • 其他:免疫抑制剂、抗凝疗法、中医中药等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图1:幼稚 型巨核细胞
图2:颗粒 型巨核细胞
诊断要点
➢ 至少2次以上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 脾不大或轻度肿大 ➢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 ➢ 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 新诊断的ITP:指确诊后3个月以内的患者 ➢ 持续性ITP:指确诊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少的
ITP患者 ➢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ITP患者
免疫因素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多破坏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
血小板生成不足
临床表现
➢ 起病:成人ITP一般起病隐匿 ➢ 出血倾向: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
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患者 月经增多常见,严重的内脏出血较少见,严重的出 现广泛的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 ➢ 血栓形成倾向 ➢ 其他:长期出血如月经过多可导致贫血
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①血小板计数减少;②血小板形态异常, 易见大型血小板;③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一 般正常
➢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相关补体检查:50%~70%以上的 ITP患者PAIg或PAC3阳性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巨 核细胞明显增多,且伴 有成熟障碍,以产生血 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 少为主要特征,幼稚型 巨核细胞和颗粒型巨核 细胞增多,血小板生成 减少
止血
血浆凝血因子的名称及特性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血浆凝血因子名称及特性
凝血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PK HMWK
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成分 斯图亚特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激肽释放酶原 高分子量激肽原
➢ 病因防治:防治基础疾病;避免接触、使用可加 重出血的物质及药物
➢ 止血治疗:补充血小板和(或)相关抗凝因子; 止血药物;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局部加压包扎、 固定及手术结扎局部血管等
➢ 其他治疗:免疫治疗、血浆置换、手术治疗、中 医药治疗、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基因治疗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概念、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 ➢ 熟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成部位
V来自百度文库K


依赖
组织、内皮及单核细胞


依赖
肝、内皮细胞

依赖

依赖


肝、血小板


半衰期(h)
46~144 48~60
12~15 4~6 8~12 24~48 48~72 48~84 48~60 48~122
144
凝血及纤溶过程
➢ 凝血过程:包括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和纤 维蛋白形成阶段
➢ 重症ITP:指血小板<10×109/L,且就诊时存在需 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常规治疗中发生了新的出血 症状,需要用其他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或增加现有药 物剂量
➢ 难治性ITP,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患者:经脾切除 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仍需要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 险;排除了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 ITP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