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感培养 提高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数感培养提高数学素养
所谓数感,实际上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数感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所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样也离不开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会、形成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建立数感。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感到抽象,我给学生提供学具(100根小棒),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小棒,在操作中感受、了解10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在教学《加与减》10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时,也重视动手操作:3捆小棒加2捆小棒等于5捆,也就是50根,30+20=50;从5捆小棒中拿走2捆还剩多少根?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0-20=30。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加深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积极的感性体验,从而逐步形成数感。
二、通过定量刻画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游戏活动:多媒体出示彩电、冰箱、空调等,让学生猜测价格:(生1:冰箱价值2000元。生2:高了。生1:1500元。生2:低了。生1:1800元。生2:高了。生1:1700元。生2:低了。生1:1750元。生2: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
的比较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通过比较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的感知,让数感得到发展。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我组织学生比画实际长度的比赛,看谁画得又对又快。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比,分组比,同桌比,闭着眼睛比,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很快掌握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了1米、10分米、100厘米一样长,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还能迅速比划出9分米,20厘米,99厘米等实际长度。掌握了比划长度的本领,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练习时比较顺利。
四、通过实际应用建立数感
一方面,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数感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数概念的敏感性的培养,它需要在更多的应用中得到强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放时空,为学生设置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数感。
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装有各式各样(已标价)食品图片的小袋子,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请你用15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秋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沉淀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相信随着学生数感的建立、强化和升华,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而且这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